第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与教学
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
【摘要】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在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方面有很大作用,是体育教学中既有效又有趣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将从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实施体育游戏教学的原则及应用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基础原则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思想不断更新,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个分支,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体育游戏是古老的,作为体育教育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游戏,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游戏概念及类型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全民健身及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的分类多种多样,按性质分,可分为竞技性体育游戏,即参赛者有性别、年龄、人数的要求,按照统一的游戏方法与规则进行比赛与计分,最后决出名次;娱乐性体育游戏,即参赛人数没有严格规定,也没有严格的游戏规则,只要达到游戏 者玩得高兴就可以了;健身性体育游戏,即以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四种运动形式为主,加上体操人体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的运动方式进行游戏,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目的。按游戏主题的生活空间分,可分为家庭体育游戏,即以家庭成员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游戏;学校体育游戏,即在学校以集体或个人为单位的体育游戏;社会体育游戏,即是人民大众参与的体育游戏,是为了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除此之外,还可按分组与不分组、体育项目、身体的五大素质、室内外、运动量大小,年龄等标准来分。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曾经有位学者说:“文化是游戏的方式产生的,文化一开始就是游戏做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游戏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趣味性、竞争性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游戏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当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因此可以引人入胜。游戏竞争性强,可以激发人体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地提高游戏者学习、生活、劳动的技能,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游戏还能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这对建立现代人生观和对青少年进行吃苦耐劳教育有很大意义。
2、体育游戏能够改善和提高各种活动技能,如走、跑、跳跃、投掷等。学校中的游戏,可与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密切配合,能够增进健康,促进青少年身体的全面发展,掌握生活中基本的活动技能,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体育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参与者的身体能够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因此,具有健身意义。体育游戏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它能够发展机智、敏捷、迅速的判断能力并增强记忆力。
4、体育游戏有健身性游戏和竞技性游戏之分。健身性游戏是自觉地创造性地按规则完成,它不仅对发展身体有很大的意义,并且对智能的发展也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使游戏者认识周围环境,发展思维,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养成集体主义精神。竞技性游戏比较复杂,游戏的人数和规则都有严格的规定,游戏者要根据规则进行斗智斗勇。
二、创编体育游戏的几条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原则“游戏法”成为体育教学中重要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创编体育游戏应以以下原则为依据。
(一)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参加者的素质体现在游戏之中,不同的体育游戏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
(二)健身性原则
体育游戏与其它体育教材一样,也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田径中的走、跑、跳、投四种运动形式为主,加上体操、球类、水冰等基本运动形式,或加上人体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的运动方式进行游戏,因此,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并增强体质。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也是目的性原则,根据具体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游戏类型。针对体育课不同部分的需要,可选择不同性质的游戏,准备活动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尽快恢复到常态的游戏。
(四)趣味性原则
游戏应有趣味,体育游戏可以引导、培养、激发游戏者产生积极的新倾向,得到心理满足,并对某项游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名称、游戏规则、奖励办法要不断推陈出新。
(五)科学性原则 创编的体育游戏要符合人体生理的发展规律及健康的需要,要适宜各年龄段的人群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身体现状,合理创编体育动作和游戏情节。
(六)竞争性原则
在游戏过程中,在规则要求下,使参与者充分发挥智能、体能战胜对方,优胜者感到成功的不易和喜悦,同时使失败者有再战的激情,培养败不馁的精神。
(七)公正性原则
体育游戏要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使游戏者在实力均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但规则不要繁琐、复杂,否则易影响游戏者思维的发展,同时影响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裁判员要做到公正、准确、严肃、认真。
(八)简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选择的游戏内容应简单易行,不必花费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的时间,不需要价钱较贵的设备和器材,学生很快能投入活动。这样的游戏便于组织开展,运动价值大。
(九)安全性原则
为防止体育游戏所造成的伤害事故,选择游戏时应考虑到安全因素,一是要考虑到场地器材设臵、游戏队形组织的合理;二是要考虑到难度设计因人而异,运动量安排合理,使参与者在安全的条件下参加游戏活动。
三、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一)游戏选材应注意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趣味性,就不能称之为游戏,也就不能吸引学生。要想使学生的身体在情趣盎然中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单凭趣味性是不行的,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游戏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发挥体育游戏的多项育人功能。因此,在选材的时候应把趣味性作为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把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积极手段,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自觉地锻炼身体,又从中受到了品德教育。所以游戏的名称与目的、组织方法与管理、比赛规则与奖励制度等等,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并将其渗透到游戏教学全过程之中。
(二)游戏教学应注意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
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竞争,在同一条件下竞争的因素越多,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就越高,比赛的气氛就越浓烈。因此,组织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的竞争因素,以满足他们的竞争欲望。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由于少年儿童求胜心切,往往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忽视安全措施,所以,一定要将安全性作为体育游戏设计的前提,以保证游戏教学的实际效果。
要使游戏的竞争性与安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游戏名称的确定、内容的组合、教法的选择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策划,如低年级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喜逞能,爱表现自己,有时甚至不顾安危,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教材内容时,应尽量不选择危险性大的游戏。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场地器材的布臵,组织活动的路线,以及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等,都应考虑到安全因素。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游戏的组织方法要妥当,特别是投掷类的游戏,一定要严格组织纪律,教育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奔跑游戏中,要明确规定往返路线,以防止发生碰撞事件。
(三)游戏的组织应注意活泼性与管理的科学性相结合 生动活泼是游戏教学的一大特点,失去活泼性,便失去了趣味性。因此,在组织游戏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 每个学生都能直接或间接地、生动活泼地参与游戏活动,以提高游戏教学的整体质量。多数同学参加游戏最怕失去参与资格,如进行“打野鸭子”游戏时,游戏刚开始就被击中,学生总不愿退出游戏。为了满足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可以规定被击中第一次可不退出游戏,让他们捂着被击中部位,坚持活动,第二次击中才退出游戏。另外还可以采取分组交换打“野鸭”,凡被击中的“野鸭”,可以马上回本队充当猎人继续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积极参加的愿望。
但是,单纯注重活泼性,而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则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懈,甚至发生伤害事故,从而带来不良后果。所以教师应注意活泼性与组织管理的科学性相结合,如游戏场地的布臵与队形的分布应注意合理性;示范讲解手势和语言提示应注意正确性;组织纪律,规则执行应强调严肃性。合理地组织游戏,教学形式才能规范化。
(四)游戏评判应注意真实性与鼓励性相结合
游戏结束时的评判工作是游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游戏活动的结果,尤其胜负的评判极为关注,因此教师在评判时必须根据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出明确公正的判决,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除此之外,教师的评判还应注意鼓励那些失败者,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在游戏活动中勇敢顽强、积极拼搏、热爱集体的人和事要特别表扬,鼓励大家向其学习,教育大家争做勇敢的好学生,争当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对获胜者应注意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勉励他们要谦虚谨慎,以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把游戏教学中的收获渗透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另外,还应建立“有赛有练,先练后赛”的教学常规。有些游戏很受学生欢迎,但学生在练习时,不是犯规就是失误,甚至 出现伤害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有赛有练,先练后赛”的游戏教学常规。以“迎面接力”为例,游戏时不练习就比赛,学生虽然高兴,但由于规则生疏,技术不熟悉及身体上毫无准备,比赛起就会犯规掉棒在所难免。如光练习不比赛,虽然无大的差错,但学生会感到没有兴趣。因此做好技术和身体等方面的准备后再进行比赛,这样比赛才能顺利进行。
四、体育游戏的实施建议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和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要点吻合,均以育人为中心。故体育游戏法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大力提倡和推广。
(二)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根据游戏者性别、年龄、健身的需要进行创编,符合游戏原则,并不断创新。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将体育游戏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新课程改革正处于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需要教师们不懈的共同努力学习和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我们不光要从宏观上改革进步,还要从微观产生质变,展示出体育游戏应有的魅力,发挥出其独特的功效,为体育课堂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
【参考文献】
[1] 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体育函授通讯.1997(1).[2] 张红.如何选择学校体育课的体育游戏[J].体育教学.2002(6).[3] 蔡锡元.体育游戏理论篇[M].体育游戏.人民教育出版社.7 [4] 赵芳.浅谈学校体育游戏的开展[J].体育教学.2002(6).[5] 李跃进.学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6] 乔玉成.学校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0(3).[7] 董俊.体育课程理论变革的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8] 卢锋.现代社会发展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未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第二篇:游戏教学与小学体育
游戏教学与小学体育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少年儿童在游戏中能学会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少年儿童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少年儿童集体生活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显著作用。游戏的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能培养少年儿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在对身体的发展方面,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各肌肉群得到必要的活动,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1.思想性。游戏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游戏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通过游戏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
2.趣味性。游戏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游戏的内容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3.情境性。游戏一般都有一定的寓意和情境,也多半含有比赛的成分。青少年具有表现自己能力的特点,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富于对抗和竞争的意识,通过游戏活动得到身心愉快和满足,所以说游戏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富有竞赛性。
4.群众性。活动性游戏多由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跑、跳跃、投掷、对抗等基本活动技能组成,它不需要专门的技巧和事先学习、训练,因此它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5.集体性。体育游戏一般都是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而游戏中的规则不仅可以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起着良好的作用。
6.社会性。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各人处于不同的位置、顺序、条件,承担和履行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因此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游戏中人际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的职能和特点,从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因而体育游戏具有社会角色的教育特点。
7.综合性。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手段。体育游戏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
三、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游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性,是在自己掌握的各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寓技能于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游戏。
2.合理安排游戏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适当地安排体育游戏不仅能改变课的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能通过体育游戏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的活动能力,提高练习兴趣。
3.正确地运用体育游戏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学生在接受新内容时往往表现出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在复习课中会出现懈怠现象,兴趣低落,精力不集中,练习不认真,使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巩固和提高。如用游戏来进行复习,学生就会有新的感觉,并且在竞争气氛中达到好的复习效果,从而使所学的技术得以更好的巩固和提高。
4.体育游戏能够消除疲劳。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都要安排整理活动,它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整理活动如能利用正确的游戏方法进行,将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消除由于运动而产生的疲劳,使学生有效地调节紧张的心理状态。
5.正确地运用游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促进智力发展。体育游戏带有情节和选定的规则,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反映了该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在游戏中不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够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6.通过游戏教学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多数的体育游戏都是在规则约束下进行的,这样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发展思维,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l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的接近他,“l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l同学,叶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某某,叶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叶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他,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l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的喊:“叶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l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体育教师“语言”多样性与多功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讲解、示范、用哨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语言”。体育教师“语言”的构成,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应科学地运用体育教师的“语言”,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表达;动作示范;哨子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语言”更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语言”我们一般归纳为三种方式:动作要领的讲解——“语言表达”;技术动作的示范——“身体语言”;教学工具的使用——“哨子使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讲解到位,示范正确,再辅助于科学合理的用哨,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去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用自己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方法去引领学生的身体发展,用自己教学热情去塑造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的教学组织与教学行为,离不开“言传身教”。这其中的“言传”和“身教”,其实就是体育教师特有的基本功,就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语言”。
一、体育教师的“言传”:讲解
运动技术要领的讲解离不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体育教师在传授新的技术动作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让学生“听得懂”,这就对老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语言表达上,如果讲解精炼、抓住关键、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逻辑性强,声调抑扬顿挫,速度节奏快慢适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那么他的课,学生不可能不喜欢,这位教师,学生不可能不欢迎。
在语言表达上,如果不是亲切热情,而是平平淡淡,特别是碰上那些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动辄训斥责骂,使用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冷言冷语,那么在教学效果上肯定是背离教学目的的。
在语言表达上,如果让学生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听得懂”,那么教学效果肯定能和教学目的相一致。
二、体育教师的“身教”:示范
1.动作示范
对学生来说,只接受教师的语言信息刺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视觉信息刺激。只有做到听觉信号刺激(讲解)与视觉信号刺激(示范)的有机结合,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使自己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看得清”。一般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可分为正面示范、侧面示范、正面示范、背面示范、分解示范、完整示范以及对比示范,在教学中采用哪种示范方式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性质选择最为恰当的一种,使之发挥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示范质量,做到示范动作的分解与完整,节奏与力度,位置与方向的有机结合,排除多余不雅的动作,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技术动作概念。
2.形象示范外部形态是给学生最先感知的信息,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自身的体态是否阳光有朝气,教师平时的仪表是否干净与整洁,教师日常的教学态度是否和蔼与善良,这些外在的精神风貌更容易使学生“看得清”,更容易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说体育教师平时的自身形象与教学的动作示范是相辅相成的。
三、体育教师的必备武器:口哨
口哨是体育教师上课常用的教学工具,被称之为教师的第三语言。口哨对教师的口令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合理的使用它,不仅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减轻教师嗓子的负担。
口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于上课前或练习停止需要集中时。“滴滴——”
长音。
(2)用于队列练习时提醒学生统一步伐节奏。“滴、滴、滴”短音。
(3)“滴!”用于各类活动开始前统一时间。意思是“跑!”、“投”“犯规!”“开始!”等等。
(4)“滴——”一声长鸣,用于下课或比赛结束。意思是“时间到!”
(5)“滴滴”用于起跑犯规急需招回,或练习停止。意思是“马上返回”“立即集合”。
口哨的运用尽管有许多优点,但是一般在操场班级多的情况下,口哨的使用也应该注意不要过于频繁,不然对其他班级的学生就是一种干扰。要充分合理地运用“第三语言”使哨音富有韵律感,给人以活泼向上、朝气蓬勃、果断明快的感觉。
四、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表情、语音语调、动作示范、哨长哨短等方面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听得懂”是学生尝试学习的第一步,要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科学的讲解是必要的基本功;“看得清”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保证,优美的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会”是体育教师对学情与教材的科学把握。“练得乐”则就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和“忽悠驾驭”的完美体现。
语言是为教学服务的,它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振奋精神、活跃学习气氛;并且能作为教学的一种特定的信号,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或完成某一教学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搭配,优化综合地运用“语言”能使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感情更为沟通,关系更融洽,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运动技术,真正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和追随者。
浅谈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
在我的体育课上,每每看到学生永不满足的笑脸,额角隐隐的汗水,我便很高兴,高兴的是我感觉我这节体育课是有效的,教学效果是可喜的。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小学体育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了。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学教交流园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勤劳的一天》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人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五、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身体条件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和身体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不只是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代替过去的《教学大纲》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育课程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进程。
提高体弱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
1.2014年新推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旧《标准》的差异有哪些?
1、取消原《国家标准》(2007版)中“运动能力”指标
2、提出“共性”与“个性”评价指标的理念
3、取消原《国家标准》(2007版)“同类”指标的“选测”,设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4、选择体重指数(BMI)替代身高标准体重
5、选择肺活量替代肺活量体重指数
6、小学5-6年级保留50米×8往返跑,取消400米跑
7、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设立统一的“类权重”
8、微调身体素质类指标的权重
9、实行“附加分”的做法
10、身体形态评价等级:取消“营养不良”,修改为“低体重”
11、取消“较低体重”的评价等级,将其与“正常体重”合并;重新确定体型评价等级与对应的分值范围
2.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教学规律有哪些?
体育教学过程要遵循人体活动和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特殊规律。首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其次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外还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
3.在当前电子游戏泛滥的情况下,你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一、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集中课堂注意力如在课堂加入小游戏,通过教学知识的竞答会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等,都可以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兴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兴趣是先导,做好任何事都需要兴趣。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多期望、多表扬学生的表现欲与学生们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四、改善课堂师与生的关系,师生、生生互动较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
五、提高教师执教水平,活跃教学氛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关系着课堂氛围。
(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二、丰富课的组织形式。
三、改变体育的评价标准。
四、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
4.谈谈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才是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三、相关对策
第一,教师要善于反思 第二,要重视教学的细节 教 第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5.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蹲撑,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背对滚翻方向蹲撑
6.在进行动作技术分解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划分技术要科学、合理、艺术。
二、教学顺序要确切,重点、难点要突出。
三、要与完整教学法互相配合运用。
四、要符合学生实际。分解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动作结构、技术特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进行分解教学。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如何合理运用分解教学法;除考虑到以上注意事项,还要根据所学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接受能力和教学中出现的 具体问题来定。
7.简述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时要关注哪些问题? ㈠布置要整洁、美观: ㈡布置要合理: ㈢布置要新颖: ㈣利用错觉心理:
㈤布置的场地要符合安全原则,课前应周密检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8.设计“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科学性原则。设计大课间活动项目,首先在时间控制上掌握好科学性。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特点,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活动时间,一般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学生活动运动量太大,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时间太短达不到活动的效果。其次在内容上要选择学生便于活动,学校便于操作的内容,最好选择一些民间传统项目和学校传统项目。诸如跳绳、跳橡皮筋、踢毽子和学校传统项目等。最后在设计时可将学生按体育水平段分设为水平
一、水平二和水平三(针对小学),这样在活动时间和内容时安排就可按照学生的水平段来进行设计。
2、全员性原则。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都参加的活动,项目设计必须考虑到全员性。不能单靠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单方面组织活动,要让全体教师都参加到学生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可行性原则。大课间活动项目的设计必须要遵循可行性原则。无论在时间的安排上,或是内容的安排上都要便于组织实施。特别要注重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如场地小、器材少可采用分班分期分类进行安排,诸如一些班级安排于室内活动,一些班级安排于室外活动。另外在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通过实践一段时间后,学校掌握一定的组织经验,学生达到一定的活动能力后再安排一些难度的活动内容。
4、教育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到阳光下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益智、审美等教育功能,所以在活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活动过程的教育,重视其教育性。
5、创造性原则。大课间活动项目设计,要充分发挥师生的集体才智,在内容上要集思广益。诸如跳绳活动,学校可安排先让学生单跳,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时,让学生创造一些跳法,如单人前后跳、双人配合跳、多人游戏跳等。另外教师也可创造一些将艺术和体育融为一体的活动内容。这样设计出来的大课间活动项目,内容才能丰富,才能行成独自的特色,才能长足发展。
6、安全性原则。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又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避免任何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9.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1、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气候、场地、器材条件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编写教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体育教师要提前到岗,认真检查和安排场地器材设备;上课注意教师仪表,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课间不得擅自离岗,集中精力完成课的任务;对突发的伤害事故,必须及时救助,妥善处理。
3、课前体育委员应同教师取得联系,了解上课地点和内容,并协助教师准备好上课场地和器材,打了预备铃,组织同学在教室门口排队带至指定地点上课。
4、上课学生必须穿运动鞋(球鞋地),不许穿皮鞋、塑料凉鞋、面棉鞋等。服装要轻便,不许带小刀、剪子等一类的硬物,冬季也不许围围巾、戴帽子、穿大衣上体育课,练习时不带手套。
5、体育委员整队要严格要求,做到“快、静、齐”。在切实检查人数后,发“立正”口令,向老师报告。(报告词为:“报告!本班应到*人,实到*人,缺席*人,报告完毕!”)报告后发“稍息”口令。跑步归队。在教师宣布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时,全体学生必须“立正”注意听讲。下课时老师必须说“立正”、“同学们再见”;同学们说“老师再见。”
6、学生因病不能上课时须写好请假条向任课教师请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般情况需随班见习,特殊情况可回班休息。因事迟到,或早退须向教师“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队或离队。(排尾)
7、正确使用和爱护体育场地、器材,注意不损坏运动器材。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各项练习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检查场地器材外,要按照教师的组织教法的规定,进行有秩序练习,散点练习时体育教师要指定练习范围并巡视指导。
8、体育课要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价学生身体素质考核主要标准之一。
9、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五项教学目标要求制定考核标准,不得擅自改变评价标准。
10、主动搜集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见,注重教学案例的记录与整理,认真写好教学小结与教后反思。
10.体育活动中如何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1、教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那些人是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要心中有数。此外,每堂课,要问清有没有身体不舒服的学生。如有,不能强迫他进行体育运动。
2、教师必须体育课前认真备好课,了解学生的情况,合理计划安排学生运动负荷,防止过大的运动量导致学生过度疲劳,造成伤害事故。
3、课前教师要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平整,有没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尖锐物,小石块等等,检查运动器械是否安全。
4、抓好课堂常规管理,平时上课要求学生要穿好运动衣裤,运动鞋,口袋里不放小刀,笔,徽章等等,防止刺伤身体。上课时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纪律,不得肆意打闹,追逐,防止事故由此而起。
5、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教师除了看看场地是否平整,有没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尖锐物,小石块等等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并加强医务监督。学生自行组织的比赛,要得到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并最好有老师在场。
6、体育活动课,教师一定要在场,上课不能放羊式。如果场地上活动的学生过多,要合理分散,以防拥挤而发生伤害事故。
11体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说 3验证假说
4得出结论
1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哪些方面对学生体质进行评定,怎样进行等级评定与登记?
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评定与登记
1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2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3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4.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5.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3.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1何谓个体差异
何谓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只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背景都存在着差异。1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 2.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 3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差异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生理发育,心理状态等,针对他们间的差异性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信心,增强自信心,并自学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体育运动中去体验学习,享受成功,感受体育。
14.一份完整的体育教学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有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根据水平目标分解为年级目标,根据年级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 学期教学计划:按一定的教学时数,将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按周次课时顺序排列成教学顺序的方式。(进度)
单元教学计划:把一个单一教材,根据教材的性质,合理的分解成几个课时并形成系统性。
课时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教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形式、制定教法、学法、预计运动负荷等教学因素形成计划。
15.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哪些?举一例说明,在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处方法、学法和心理调控法等。举一例 示范法 应注意 1、示范要正确
2、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3、示范位置要适当 4、示范要紧密结合讲解
16.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遍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何好的策略?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仍然突出 1.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2.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 3.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
4.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
5.耐力素质低谷徘徊、柔韧素质成绩向好 6.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 策略
全面改善学生体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国人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
2、正确引导孩子,把孩子从电视、网络中拉出来
3、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4、增强学生健康饮食概念,促使学生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17.如果你校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作为体育教师,你对学校有哪些建议与举措?
一、引导全体师生树立先进的体育理念
1、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去
2、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融入到师生的各项体育活动之中。
3、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带入校园,推动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二、抓好体育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师素质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三、创新体育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命线。
四、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新坝中学的足球镇江第二)
18.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示范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感知觉的准备。
2、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感知规律,突出观察的对象。
3、示范要正确
4、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
5、示范位置要适当
6、示范要紧密结合讲解
19.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环节要具有针对性,请你谈谈如何体现这一要求? 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内容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作用于普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在选择内容方面,主要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即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练习,使身体各部分能进行全面的活动。例如,把身体各部位上、下肢和躯干的不同性质动作互相交替地穿插在一起,并加以合理的组合,同时增添些适当的力量练习和肌肉伸展练习的内容。这对于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和预防肌肉拉伤具有一定的效果。建立在一般性准备活动基础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它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在选择练习内容方面要有所侧重,需针对教育内容,做到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例如,课内容是器械体操,单杠或双杠。这项目主要是上肢和腰腹力量来完成的,所以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应有意识侧重于上肢、肩带和腰腹部位的练习。当学生的某些身体素质较差时,可以选择能够发展该项素质的练习,作为专项准备活动的内容,这样就不容易使准备活动出现动作机械化、公式化,不容易与课的基本部分相脱节,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形成有一个认识过程,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较容易接受和掌握难度大,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我们知道,准备活动内容极为广泛,但各种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的练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在研究制订准备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应主要动作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考虑到该项目与其它教材的有机联系,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分解、辅助和诱导性的方法,选用与该项目相类似的练习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如在跳箱的教学中,把带有竞赛性的跳山羊游戏作为专项活动的内容,这样不仅突出了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先行掌握了踏跳技术,为基础部分教学铺平了道路。
20.体育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其相关教学要求有哪些?
1、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手学习为主。
2、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动感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基本上建立动作定型。
3、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牢固动力定型做动作熟练、省力、自如
要求
一、认知-定项阶段。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兴趣,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认知-定项阶段。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前滚翻时,首先应向学生示范前滚翻的连贯动作,并将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前滚翻的知识,形成前滚翻的动作表象。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象能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表象,技能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清晰而正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及技能学习者对示范动作的正确感知。另外,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动作知识,也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并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和表现某种技能,校正自己的错误动作。
二、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把各个动作环节或不同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或者学生会在了解一种技能的大致特征之后,对其中的个别动作做更多的练习。这时,他们的注意力将从认知转向运动,从个别环节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这是把个别动作系统的关键。
三、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他们在完成动作时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整个动作系统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气呵成的。
第四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作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作用
娄底经济开发区涟滨中心学校
周德
【摘 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娱乐、健身、教育功能。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体育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又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主动快乐气氛中学习体育,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就应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身体素质和智能技巧全面发展,也可以启发调动学生对体育实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游戏 愉快 兴趣 品质 动作要领
一、体育游戏能使学生轻松、快乐
轻松、快乐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传统的教学教师采用死板单一的练习,日复一日,长期重复使用同一内容,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对体育课内容单一乏味,继而引发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体育课逐渐变得枯燥无味,自然学生对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就下降从而厌恶体育课。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娱乐活动,它不仅能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游戏之中忘记了学习带来的不愉快,而且会使学生感到充分的放松,心情愉快。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就会从中享受到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从而使体育教学生动,并有成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通过变换方式和条件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有情趣,更生动,让学生能在轻松、快乐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美感。
二、体育游戏趣味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好每一个人都有,但又各不相同,但是体育游戏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当每一个人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爱好时,他会全心的投入到其中,这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从而产生了对体育游戏的积极性。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把学生的爱好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体育游戏是可以每个人都参与,并可以自己编排的,这不仅培养到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培养学习的技巧能力。小学生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意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能够以竞争游戏的形式来调动他们的信心,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体育竞争性的游戏,学生都会最大限度地投入进去,通过自我表现和自我努力来争取最好的效果。例如:游戏“长江—黄河”“听数抱团”可以发展学生反应速度,“丢手绢”“接力比赛”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滚球接力比赛”和“运抢球”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掷准、掷远”游戏,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集体精神的“老鹰抓小鸡”“传球接龙”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为避免发生运动伤害事故作好铺垫。总之,各个教学内容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选择、创编。通过游戏辅助发展素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活动机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些游戏中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等都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发展智力
体育教材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在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发挥学习的体能,还要重点培养学习的智力。通过游戏可以培养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参加者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游戏取得胜利。这样通过游戏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在不少的体育游戏中,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具有智力因素。如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接力游戏等。都需要有急智,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游戏,在一些对抗竞赛的游戏中,个人或成队如何在规则允许范围内选用最佳合作方案,采用更加有效的动作完成游戏,都需要开动脑筋,启发思维。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
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蹲踞式起跑,立定跳远,前滚翻等,而反复练习就枯燥乏味;如投掷项目中,实心球用力顺序;挺身式跳远的展体等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利用体育游戏,建立正确的动作要领,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通过运用来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教师就可以很容易地传播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 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
总之,体育游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使人们的情绪高涨。并发挥他们的能力、智力等技能,它的动作丰富多样,有助于训练注意力、灵敏、机智、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等精神,学生在游戏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同时游戏的条件和规则又会迫使学生约束自己,正确地开展这些体育游戏就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与克制力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了体育教学更好的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转变教育理念,正确的认识体育游戏的作用,根据体育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而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身心需要。因此,体育游戏是完成小学生体育活动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何谓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障碍跑游戏等。竞赛性游戏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的统一规则,具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并且需要专门的训练。而活动性游戏,则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它最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活动。
一、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由于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变换,这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体育游戏有一定的规则,这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组织纪律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体育游戏富有情感,容易使人产生兴趣。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以发展他们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负责、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创新等优良品质。能加强听力、视力、注意力、记忆力、知觉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的训练,能训练脑筋的灵活性,正确的判断力,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事物,陶冶美的情操,发展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体育课中最好地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呢?下面我仅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二、游戏选择要遵循原则
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和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健康。
只有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才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对那些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损学生身心的游戏,我们就要坚决杜绝。另外,那些动作过于复杂的游戏也要避免,保证学生的安全。
2、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新奇性。
只有使游戏带有趣味性、新奇性,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游戏的创编出乎学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发,他们“蠢蠢欲动”,或许会想:“我能做好吗?——我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认真地去完成这一个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跨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距离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所以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
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就应尽是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接力跑”游戏,其基本方法不外乎“迎面接力”、“往返接力”以及在身后接棒的分段接力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接物”、“通过障碍”、“跳绳跑”、“运球”等一些接力的方法来灵活运用。
4、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教学起来实在不方便,这样的游戏我们最好不选用,以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高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2、体育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体育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
体育游戏充满着乐趣,使儿童无忧无虑,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规则的制约,各种不同角色的表演要求,培育着优良的思想品德。在体育课中能有效地贯穿体育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四、体育游戏的讲解和示范
游戏做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关系到讲解。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听的明白,而且还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在短时间内将游戏的名称、过程、方法、规则与要求交代清楚。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游戏的过程、方法,因把讲解示范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些关键和难度大的动作。学生因不明而提问时,教师应向全体学生解答,只有使学生建立整个游戏的概念之后,游戏方能进行。否则,只要有一个学生不明白,都将影响整个游戏的顺利进行。在低年级就要做到边讲边示范,语言尽量儿童化。
如做《大鱼网》游戏时,老师就可以形象地讲解,问学生:“鱼网破了能不能捕到鱼呀?”学生说:“不能。”然后教师提出要把手拉紧,这时学生便把手得紧紧的去捕鱼。在讲解和示范的同时,还必须讲明规则,使学生记住,按规则做游戏和进行比赛。规则是学生在游戏中遵守的准则,再淘气的孩子,只要他们喜欢做游戏,都能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把游戏做好。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