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最终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昆池中心校
张明容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特点,也是本篇课文要突破的一个重难点。
二、课堂上存在的几点问题
1、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课的开始,用课件辅助教学,以短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威尼斯优美的风光。当看到图片上威尼斯到处是河道,人们推开家门就是河,要出门就得坐船,学生就很直观感受到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水上城市,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的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恰恰交待了威尼斯这座海上城市的这一大特点,如果在这里,能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点出,那么同学们对小艇在威尼斯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
2、第二自然段,作者抓住小艇的四个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把小艇的三个特点比喻得栩栩如生。课堂上,我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先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用两个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有哪几个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为了节约时间,我只请了两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没有关注到整体,同时此处朗读不够,以后应当注意。
3、讲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我请了一位同学朗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演一演“我是金牌小船夫”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在活动过程当中感觉有点脱离了教材,缺乏对课文本身的分析,要是当时能先让学生多朗读多揣摩再来演也许效果会好些。
4、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遗憾也很多:在教案中也设计了朗读教学,可是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不够多,我讲的偏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放手学生去自读自悟;对于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原设想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写作方法,因为这点我预想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没有让同学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导致难点不能深入突破。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篇: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一、教学效果
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儿。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中,比如在“小艇样子”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想到这里就说明学生有所了解了。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就能掌握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二、成功之处
研读文本,欣赏美。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地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可以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尤其是结尾,我出示小艇的纸模,让大家看着模型去回忆小艇的样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教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不足之处
在朗读指导上指导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
四、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能力。应该利用角色转换,虚拟情境,有重点地指导朗读,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效果会更好。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2
我将目标设定在:感受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最后设置了一个感情提升,在检测学生的情感基调是否提升。本课的重点在于体会威尼斯和小艇的关系。
我抓住作者的描写手法,如:“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有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分不同层次让学生去读:先初读、在默读想想作者是运用哪些方法描写出威尼斯的小艇的?接着在写法上进行引读、最后试着背背看,在背的基础上诵读。
从文本中感受威尼斯小艇是威尼斯的独特风情,如:“新月”、“水蛇”的比喻使得优美,让学生读出优美的语气;“飞”字的`指导,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飞得我们不知看哪一处好,还飞得我们怎么样?飞出了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地设想坐在飞一般的小艇的感受,同时对文本也在讲述中深入人心;“挤”字的指导,把“挤”字换成“划”、“穿”、“开”过,感受“挤”的巧妙运用,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挤得我们怎么样?挤出了什么?;“总能”删去读读看,说说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船夫娴熟的驾驶技术。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有威尼斯才有,这样的小艇、这样的船夫只有威尼斯才有。
最后的设置,我删去了所有带有小艇的文字,删去了事先画过的小艇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小艇一去不复返会怎么样?没有小艇,商人不能……青年妇女不能……庄严的老人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引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除了“主要”还会是怎样交通工具,学生再深一个层次的理解。拓展我放在了课后,让学生写写家乡的主要交通工具。
本次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
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花费了太多无用功,应该直接让学生感受,为什么作者要用“新月”、“水蛇”而不用其他的词语形容呢?
“挤”字的指导,学生提前说出了我的设定内容,我应该先“挤”出了船夫的什么?在问问挤得你怎么样,学生说到”害怕“我就可以顺序推入笑一个内容,就是感受船夫驾驶的操纵自如。学生已经提出了“总能”这个词语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而我没有给与继续引导而是让学生回到我设定的内容里,本来这个内容继续往后引导,“总能”一次、二次、三次、都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挤得你怎么样?挤出了什么?最后还是能回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所以没必要让学生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回答,而我恰恰范了这个错误,对学生的超前答案不予理会。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3
今天,进行了《威尼斯小艇》的第三次试讲。本次在修改教案的时候,越来越明确要凸显语言表达,凸显“写作指向”的阅读教学。但是,试讲下来,依然有几处地方改进:
1.每个板块的习作勾连总结还不明晰。
课文的第一个版块是欣赏威尼斯风光,然后问学生:在众多的景物中,为什么大作家马克.吐温就选择小艇来写?请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认为“小艇是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样子很奇特,小艇的作用很大……所以要写小艇。”在学生自己板书后,我让他们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就应该勾连写作:小艇是威尼斯最富有特色的景物,是威尼斯的代表,因此马克.吐温选择了小艇来写。我们以后写一个地方的景物时,也要抓住特色景物来写。此时,应该立刻板书“特色景物”。今天这方面的板书忘记了,因此冲淡了“写作指向”的教学这一特色。
另外,当学生说出三个比喻句的时候,应该马上勾连写作:这三处比喻句都是作者仔细观察小艇之后的联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的。这样写让小艇使特点更加鲜明,文章更加具体与生动,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发挥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
当学生拓展说话“如果我写小艇,还可以写小艇的哪一个方面?颜色、种类、质地等。”教师马上应该勾连:“请选择一个方面,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或者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具体,写生动。”
总而言之,教师时时刻刻要把写作放在心中,引导学生有写作意识,并且在不断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2、时间安排不是非常恰当。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欣赏威尼斯风光三分钟,应该放在课外比较好,这样节约时间。这一点,今天还是没有做到。另外,第一大板块,到板书“选材要选特色景物”,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应该在10分钟内完成;拓展小艇的其他方面说话训练,应该5分钟完成;课文的第3自然段,应该3分钟内完成。留下12分钟写话,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笔时间。至少要大多数写完,并且有5、6位学生的交流。如有修改时间,那就更好了!
老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是,两处地方浪费了时间。当拓展小艇其他方面说话训练的时候,关于“质地”学生说不出来,就不用说了。其实学生只要有意识:写一样景物可以从外形、颜色、行动、种类等方面描写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当学生开始写话的时候,只需要交流一个“你写什么?抓什么特点写?”就可以了,不需要交流很多,浪费时间了。
希望明天能够在时间方面把握好,很好地实施自己的教学理念!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4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学、自悟。但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形成的。
一、借助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想象
威尼斯这座城市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课件老师提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已有了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
二、品位朗读,重视思维的训练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老师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腾出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段落,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让学生自编提纲,容易做到,是难得的训练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点拨指导,组织讨论,集中评议等办法引导学生读书,寻找正确答案。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被启动了,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评说,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个性化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再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调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产生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朗读的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因此,在设计这一堂课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我将它分为三大块进行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会,当然这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动下形成的。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之前我搜集了威尼斯的'风光片,大量的图片和制作课件,上课开始,我就为同学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入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创设情境,达到信息技术和文本的有效整合。在讲解小艇的样子的时候,我制作了课件(小艇、独木舟、新月)形象直观。
二、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老师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让学生夸夸船夫,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启动”,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讨论交流。课堂气氛达到小高潮,热烈和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一些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是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另外,在教学中,我提倡议,“议”就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都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教师缺乏激情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在利用活动学习船夫驾驶一段时,扮演船夫的学生。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6
《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当我再次看到这一篇课文时,使我想起了曾经我上这一课的尴尬情景,那天我上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课堂上我的“主导”作用凸现的淋漓尽致。一堂课下来,把我累得是精疲力尽,而学生的脸上也写满了茫然。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备课时,从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点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只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去考虑,而未站在“学”的角度去思考。尤其是在具体教学活动时的问题的设计不够巧妙,虽说也是从课题入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写了威尼斯的小艇的哪些特点?是怎么写的?……结果开始学生还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后来就成了老师手中“牵着的羊了”。
这次为了避免上次的问题再次出现,为了能引导学生真正深刻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等,我这样处理教材:先播放威尼斯的录像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多彩的画面、激动人心的背景乐曲和准确精炼的文字介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自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后,让学生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再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并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等。以下是我课堂上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威尼斯这众多的事物当中作者只选择了小艇来写,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些内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自由读一读。待会儿我们进行讨论。
生: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先写了小艇的样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词。
(生读。)
师:谁来根据你画的词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呢?
生:威尼斯的小艇长有七八米,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长、窄、深、翘的特点。
师:你真会抓重点词语来概括它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再欣赏一次威尼斯的小艇,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课件出示小艇。)
师:威尼斯的小艇的确与众不同,在这一段里,它被比作成什么?
生:新月和蛇。
师:你读了后有什么感受?
生:威尼斯的小艇 很特别,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师:来,带着我们读出的感受再回到文中来读一读,读出轻快,读出灵活。
(学生自由练读体会。)
师:谁能读得更好一些?要读出它独特、轻快,灵活的特点。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师:除了写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还写了人们坐上去的感觉。
师:坐上去什么感觉?
生:坐上小艇非常惬意,看景色非常优美。
生:怪有意思的。
师:我主要是想问你一下“怪有意思的”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可以说“很有意思的”。
生:挺有意思的。
生:蛮有意思的。
生:特别有意思。
生:真有意思。
生:非常有意思。
生:真是有意思极了。
生:蛮有情趣的。
师:你们的语言太丰富了!同学们读着那么有意思的语言、那么有意思的课文,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就想坐在船上,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景色,然后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
生:我最想在船上睡大觉。
师:噢,你是有点累了。
生:我真想现在就去威尼斯看看。
师:真想去?
生:想。
师:真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生:想。
师:那就美美地读这两段文字,争取把小艇的.形象、样子装进你的心里去。
生:自由读。
师:(播放威尼斯小艇的配乐视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走进威尼斯的小艇、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看看威尼斯那独具特色的风情──
师:欣赏完威尼斯那独具特色的风情后,我们来看看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还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很高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你很会读书而且善于总结,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很高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呢?
生:……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来学习课文,了解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还学习了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对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今天突然认识到课题的重要性了。
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我要注意体会课题的意义。
生:我想,我们写作文命题一定要谨慎,而且内容要紧扣题目来写。
师:说得非常好!这说明你会活学活用。
【案例反思】
我认为这个案例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一、问题设计得比较巧妙
教师从题目着眼设计问题,紧紧围绕“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些内容呢?你从哪儿读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会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通过自主阅读,互相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作用及船夫的驾驶技术高,领会了作者抓住特点和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发表达方法。这样就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教学环节。并且,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和谐统一。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情感得以升华。而且,课堂教学并未停留在对这一课的学习,而是通过“对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维,举一反三。
由此看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问题设计得好,引得巧妙,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向教学主题,还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参与。
二、给了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教师注重在课堂上吊起学生的“胃口”,如播放威尼斯的录像短片,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想学、愿学,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教学过程,并为学生创造了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的。因此,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7
今天的语文课讲的是《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学习小艇的样子那一部分内容时我是通过让学生看录像来加深他们对小艇的了解,在看完录像后我发现有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这时我说:“王瑞,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威尼斯的水有多深?”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顿时一惊,因为这是我课前没有预设的问题。几秒钟以后,平着我的生活经验,我告诉他:“这的水有深的地方,也有浅的地方。”回答完他的问题,我又一想:其实,录像已经告诉了我们那里水的深浅。后来,我补充说:“其实,通过看录像我们也可了解到水的深浅。”我刚说完,马上有学生举起了手。我叫了一名同学回答。他说通过看船夫划船用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水的深浅。在此,我表扬了他观看仔细,善于思考。透过这个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我看到了一些东西:
1、学生对课本中文章的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学生的好奇随时会凸显出来,所以教师要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时间。同时自己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2、要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3、课上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的机会。当学生提问时,不要教师总是抢着回答,因为有时学生的回答更有恰当。而且新课标中也提倡生生间的互动,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8
小学课堂每一节课40分时间,如何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完成是否有效率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一直让我考虑、深思的问题。
本星期上四《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课前,我并没有注意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拿出相关参考资料,取舍其中一些细节,如:学习3个生字时,我预定几分钟的时间,笔画不多的字,只要提点一下,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出来。参考资料列出中的目标,如“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我认为可以采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定出来了。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注意“预习”那一段写关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的文字,希望学生从中获得一些与“小艇”有关的信息,还带着“预习”所提出的问题学习。我提出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朗读的方式,并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画出来。接下来,指名学生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读一读,并根据自己在读中的理解,把小艇用简笔画出来,说一说自己是根据那些关键词画出来的。设计这个环节,其实是评价学生读明白了没有?读细了没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地走上来,还一再说明自己曾经到过威尼斯游览。其间,当这名学生画出很大弧度时,有的学生禁不住说:“怎么像一根香蕉?” 很快,这名学生把小艇的样子画出来。这时,我注意看这幅画,“小艇”艇身中间特别画了几个小圆圈,并画了一个小人站在翘得高高的船头上,这名学生作了说明:那些小圆圈是表示小艇雕刻十分精致,那个小人站在那么高的船头上,他站得很稳,有时船夫还唱起歌呢。原来他是亲眼看到的,亲耳听过的。这些“信息”不正是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吗?老师的及时点拨太重要了。可是,我忽略了船身“长、窄、深”几个关键字的理解,对后面要理解“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又挤压新问题。
由此,我思考这样的问题:定教学目标的适度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关吗?经过此课时的实践,我得出的答案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定教学目标要考虑40分钟的时间,通过什么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像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是最能体现学生读通读透的教学方法。第二,定教学目标要考虑更具体的定位,不要模糊。如果要落实学生通过此课时理解并会运用词语的,就具体列在其目标之上。例如前面列举的“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是模糊的目标,应清楚地定位在“初步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而了解小艇的样子更重要,为下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作铺垫。第三,定的教学目标不适宜过多,围绕本单元达成的阅读能力作为基本目标,至于如何落实,要对本单元安排的教材作具体的分配。如《草原》一文适宜做展开画面想象而精心设计提高知识技能的小练习;而《威尼斯的小艇》适宜安排对话练习。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9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
本次教学竞赛,我选了课文的5、6自然段为主要教学内容。因教学时间为20分钟,把握上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几易其稿,不断简化,终于做到思路的清晰、流畅,教学重点的突出。
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此次教学让我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注意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时间虽然有限,但教学上没有让学生有突兀的感觉。一开始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注意“威尼斯”与“小艇 ”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抓住最能概括两者关系的句子,明白“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以问题“课文哪两段具体写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引出5、6自然段的学习;最后,再回归整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
整个环节,由整体——部分,再由部分——整体,层次很清晰。
2. 紧扣“作用”,进行了概括、想象、朗读等的训练,力求突出语文的味道。
概括: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人们用小艇来做什么?河道上呈现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一训练其实检测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里还引导学生用上了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词语进行概括。
想象:.想象这热闹的河道上,还会有什么人在坐小艇;他们去干什么。仿课文说一说,能说几句是几句。从课内到课外,注意了迁移与内化;从一句到三句,注意了难易的梯度;从学生到老师,注意了师生的'互动。这一环节,我认为是我这堂课的亮点。
朗读:舒曼的古典音乐《梦幻曲》极好地渲染了威尼斯的夜色如梦般宁静,教师的投入范读更是把学生带入了这一情境,为学生的深情朗读做了恰当的铺垫。
而此堂课,也有一些地方把握的度还不够。如,上文提到的“想象说话练习”,还可多让几个学生参与,特别是说两句的时候,以让学生之间得到更多的启发、更多的碰撞,语言得到更多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训练。课后有老师提醒当时有4、5个学生举手,而我竟没什么印象。我想,多半自己被时间所左右,老记挂着下面的环节了。这也提醒我,课堂上不可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某些重点环节还是要使够力,以达到教学目的。
又如,“这里小艇已经停止活动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笔墨来写威尼斯静静的夜?”这一问题,学生领会还不够,但老师没注意适度地导,几乎直接给出了答案,没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动”一“静”对比的作用。
总之,这堂课给我带来喜悦,也给我带来很多思考。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0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为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语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是马克i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笔者以这课阅读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网络教学的。
一、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教师依托网络优势,由苏州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过渡到她的姐妹城——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课文学习要点。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网络平台中建立了“学习苑”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想想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图,想想小艇还像什么?”、“如果你就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会做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作者抓住小艇的长短、宽窄、深浅写出了小艇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一弯新月,让人感受到小艇的美观;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小艇行动起来灵活轻快。学生交流二:假如我坐在小艇里,仿佛坐在弯弯的月船里,在太空遨游呢!学生交流三:我会在小艇里闭上眼欣赏音乐,美美地休息,那一定很惬意。学生交流四:我会把四周的古老建筑拍下来、画下来,让威尼斯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永远地留在我脑海里。学生交流五:我会在小艇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有乐趣!
学生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网页上的提示语是填空式的:在时候,船夫();在()地方,船夫();在()时,船夫()。学生在完成填空练习时,便能真切感受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教师适时播放相应的录像,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教师因势利导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赞赞威尼斯的船夫:“假如小艇是威尼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威尼斯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了不起的船夫,你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令人佩服!”“威尼斯船夫,你们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由衷的赞叹,表明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学完课文,学生都已深切感受到了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关系是那样密切: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独特的情趣。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阅读屋”浏览有关威尼斯的散文,然后请学生谈谈“威尼斯之旅”的感受,夸夸迷人的威尼斯景致,最后把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想法写下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写下了一行行富有情趣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者引导学生搜集被称作“东方的威尼斯”的苏州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苏州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历代遗留的古迹很多;城内小桥流水,散发着迷人的江南景致。特别苏州园林,结构精巧独特,享誉世界;苏州的刺绣也是遐迩闻名。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实践小报告和散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1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因此,在设计这一堂课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课文先写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写小艇的外形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然后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最后写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这四个方面内容。
在教学“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这段时,课文举了商人、妇女、小孩子、老人这四种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其实不只这些人需要小艇,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也离不开小艇,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写法说一说还有哪些人的`生活和工作也离不开小艇,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练习说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里不开小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在教学最后一节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要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威尼斯的寂静与喧闹的句子,并通过读来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文章形神兼备、语句灵活多变,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围绕着小艇写了三大部分内容,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难点的突破,我采用抓关键词句,朗读想象的方法。比如,感悟小艇样子时引导学生抓住3个比喻句(独木舟、新月、水蛇)感受小艇的'长、窄、深。再出示小艇的图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形式朗读,并展开想象,坐在小艇上游览时一种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趣。
阅读船夫驾驶技术和小艇与人们的日常关系时采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形式,体会船夫“操纵自如”的高超技术。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设计表格,以“谁乘小艇做什么”为题默读。
这时候回顾全文,看从中学到什么表达方法?学生初步领悟到: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同景物和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是文章充满灵气。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3
五年级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将它分为三大块进行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会。当然这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动下形成的。
一、还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与思考时间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明白: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在这一段学习中特别指出“大街”“汽车”是什么?接着直接进入本课中的重难点的学习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己完成表格:谁坐着小艇干什么,我故意在表格中多设计了一格,让学生想还会有谁坐着小艇干什么。在反复的读喧闹中的威尼斯的描写与静寂中的威尼斯的描写语句,让学生思考:威尼斯的热闹与静寂和小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而理解了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及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形成对比,写出小艇的作用。同时学生在读书与思考中也体会威尼斯的美。
二、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三、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教学中,我把驾驭文本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能针对几个难句,采取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词“操纵自如”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反馈,抓住小艇的.外形与内部舒适等特点,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且注重穿插能力训练——理解好关联词的运用等。教师也参与其中的演读,做到师生互动。我自始至终尊重学生,用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令学生积极动脑勇敢地发言,从而迸发出妙语连珠的精彩回答,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多姿多彩的创新美和浓浓的人文气息,做到“形散而神聚”。
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五年级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2《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优秀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图片,并制作课件,上课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我的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学生理解文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放手让学生运用读、划、思、议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
教学的难点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我把这种引导分散到几个环节,在最后的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
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够深透。今后的教学中在引导、细节方面仍须改进。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4
《威尼斯的小艇》是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本课中并没有多方面描绘游览威尼斯的所见所感,而是借着这个城市独有的标志——小艇,把水上名城的风光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课文中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突出了小艇为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生活带来的无尽情趣。此外,课文还将人的活动与景物结合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了水城威尼斯的魅力与风情。
教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高老师就这节课的教学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课堂要始终围绕主问题教学
本课我是以大问题是“用——画出描写威尼斯动态的语句,用~~~画出描写威尼斯静态的语句,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但是在学生汇报时有的学生并没有说出这是什么描写,只是简单读了出来,也没有说体会。都是在我的追问下学生才回答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体会,顺势再让汇报的同学读一读。
每个汇报的环节也没有围绕大问题展开,在围绕这个大问题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太零散没有整体性。而且自己总结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太多。例如:我提出的问题“小艇有什么特点,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只说了一个体会,其余都是我总结出来的。在体会表达效果上要让学生多说,教师只是引导。
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汇报的环节我始终都是让学生根据的我框架走,并没有让学生自由汇报,课堂的汇报环节偏于模式化,应该让学生自由汇报找到的静态动态的描写,然后说自己体会。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把教案给高老师看了,高老师第一时间就指出不要把课文片段话的学习,注重整体性,让学生自由汇报。然后经过自己的修改在别的班磨课时发现学生汇报时太乱,我有点驾驭不了课堂,所以在听课之前自己又临时更改的教案,最后导致自己的课堂过于模式话,不注重学生的自由学习。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宰的课堂,要实现从教师掌控课堂到学生主宰的课堂。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学,不怕学生乱,在乱中学生才有自己的'生成收获!
三、给足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学习的时间少,有的同学还有没深刻进入学习状态就已经小组合作学习结束。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和作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四、倾听学生,及时引导评价
倾听,是学习发生的开始,不仅学生要倾听学生,老师更应该倾听认真学生,并且及时正确引导孩子。这节课我就忽略了这一点,对孩子的倾听不够,导致对他们的回答不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缺乏对孩子的激励或赞扬。
本堂课我虽然教学目标正确,但是教学设计并没有全效为目标服务,学生也没有学好,这是我的缺憾,但我决不放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紧抓教学目标,课堂始终为目标服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求最好,只求每一次讲课都有进步。我很感谢这次的听课,她让我成长,知道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15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了落实阅读教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体现我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衔接──小学生课前预习及心理调适研究的课题特点。我紧扣预习要求展开教学,努力落实阅读目标,效果较好。
一、紧扣预习要求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预习上,确定简明易记的预习三要求,即:读──查──思。每课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细化预习要求。如本课,确定的预习要求为1、读: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2、查:或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查找有关威尼斯这座城市及小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3、思: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在旁边批注;不理解的请记下来。本课教学时,我紧扣预习要求展开,并把检查预习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避免了集中检查预习的机械单调,又较好地落实了预习要求,加强了预习方法和习惯的指导。
1、落实预习要求:
预习中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我安排了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谁想读就读,要读哪段就读哪段。在学生读后,既注意正音,又重视鼓励。了落实读的要求,并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勇气。
预习中,要求学生或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还要求搜集并整理关于威尼斯的材料。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观看了威尼斯的录像后根据录像和资料中了解到的来谈谈对威尼斯的印象,在威尼斯秀丽独特的风光展现的同时,我配上了简洁生动的画外音,让学生对这座水上名城有了形象感知,之后让他们谈谈对威尼斯的印象,学生便把资料中了解到的及录像中看到的加以综合,简要地谈了对威尼斯的印象。我还结合重点词操纵自如的教学,追问学生在预习时是否查阅理解,让查阅理解的学生汇报。既落实了预习中查的要求,又让学生的预习收获在课堂上得以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读文之后,我让他们谈谈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什么。既了解了预习情况,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在学习写小艇特点的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赏读这一段,说说作者介绍小艇这一段写得好不好。并相机了解学生预习时揣摩作者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并批注的情况。如此,既落实了预习中思的要求,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个性解读。
2、渗透预习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面对这样的教学困惑,那就是──预习中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就要让学生汇报交流,可是课堂交流资料非常耗时,收效又甚微。在一段时间的课题实践中,我摸索出这样的做法: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后加以归纳整理,在课堂上只简要地谈收获。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采用这一做法,在课前组织学生传阅搜集到的资料并整理到预习笔记中,课中根据搜集到的材料谈谈对威尼斯的印象。在学生传阅时老师巡视指导。这样学生既能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还能与同学共享获得更丰富的资料;而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在了解学生查阅操纵自如等词时,我这样预设,除了请学生说说怎么理解,还询问是否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强化了学生对预习中查词这一要求的认识,既要借助工具书查,又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落实阅读目标
《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节课中无法集大成,落实所有的课标要求,但我在本课教学中也力求更多地渗透课标精神。以下三点我觉得做得较好。
1、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关于以读为本的解读中提到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说,阅读教学有着多重任务,但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力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了小艇特点后,我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看作者描写小艇的文字。又结合了解学生预习思考所得,引导学生欣赏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应用。再引导读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读出新月般的美,读出水蛇般的轻快灵活。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赏读,不但掌握了赏读这一读书方法,还在自读自悟中发现品味作者写作的闪光点,达到较好的阅读体验。
又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听着音乐带着想象读,读后谈谈仿佛看到什么或有什么感受。在优美的音乐响起后,学生沉静下来,各自用心地边读边想象,老师则在巡视时适当地加以激励引导,一时,课堂上呈现出了祥和的浓厚的读书氛围。相信这种体验会让学生喜爱上想象读这样的方式。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小结了第二自然段赏读、第三自然段想像读的方法,并强调读书的方法很多,引导学生用想用的方法读,读后再交流收获。我想,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读,边读边欣赏或边读边想像,学生一定能更好地披文入情。课堂上这样点点滴滴地指导,也一定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情操及个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的目标的、阅读教学理念都强调了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还这样解读:《标准》在基本的阅读能力上,强调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感受和理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欣赏和评价。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看作者描写小艇的文字,说说写得好不好。我让学生在音乐中再读第三自然段,谈感受,也是为了加强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个性。此外,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哪些语句最能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这过程中,学生也经历先感受体验,再交流的过程。
3、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加强整合的解读是阅读教学除了培养阅读能力外,还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多方面的任务。阅读课的设计要以读为线索,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我想积累是为了运用,加强积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比较重视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词操纵自如引导理解。让学生结合预习谈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后,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里加强理解,培养语感。做法如下──
师:因为船夫操纵自如,行船的速度──,来往的船只很多,他却──
师:因为操纵自如,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
师:因为操纵自如,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师:因为操纵自如,行船的速度极快,两边的建筑──
引读后,我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对船夫说话,建议用上操纵自如一词。这个片段的教学,我认为体现了词语教学的梯度,由理解到巩固到应用,有利于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是扎实有效的。
总之,整堂课的预设中我力求扎实、真实、朴实,在紧扣预习要求中真正落实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轻松的学习中深切感受异国风情的独特魅力。当然,在教学过后,我发现个别片段的教学还流于形式,有待于改进。比如:引导学生赏读、想象读这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和应用上。让学生赏读时,我未对学生加以细致地指导,泛泛地让他们赏读,学生所谈的读书收获与想象读后的收获没有多大的区别,说明学生没有弄明白这两种读书方法的侧重点。如果我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想象读是为了理解文本,再现文本,有利于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赏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挖掘作者写法上的高明之处,从而受到写法上的启发,并迁移到习作中。在教学中又能够先安排想象读,再安排赏读,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读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目标,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读,并且有不同的收获。
第三篇: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小艇》的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训练的好例子,同时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作者对威尼斯独特风情的钟爱。
《威尼斯的小艇》这课的教学,虽然仍不够完美,但细想回味,收获较丰盛。
一、借助“多媒体”启发,激起学习兴趣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威尼斯水城,并配以音乐和威尼斯的特点介绍;在听觉,视觉等感官的多角度激发了学生求知全文的冲动。
二、抓住重点段落,巧妙落实朗读训练
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小艇样子的描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
一。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朗读的:(1)指名生读,生互评;(2)画出直接体现小艇特点的词,练读这些;(3)师以手势动作带学生读好重点词;(4)带着感觉读文;(5)学习用比喻的方法写小艇的特点;(6)填空记忆内容,试背本段。这样从理解到记忆,直观、形象、简洁、扎实。从读到背,引导的方法既讲究有序,又讲究多变。学生的朗读训练就在这循序渐进中得以落到实处。
总之,反思能积累经验,能促进学习,今后我会在我的教学之路上追寻、摸索、前进。让我们的祖国之花绽放得更娇艳、更灿烂。
第四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
一、一条主线。
也就是本节课由始至终我都以领悟作者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这个表达方法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展开教学。
二、两种快乐。
(一)师生和谐,体现“快乐”。大家可以感受到,这节课,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课堂上除了读书声,还有在互动中发出来的笑声。就像在学生扮演游客时,有些学生说到……有些学生说到……教师及时加以调侃。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趣,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学生也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到了乘艇之愉快、体会到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二)其次,情境创设,体验“快乐”。威尼斯这一异国风情单从文字上去揣摩,可能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我在课始和课末都播放了课件,尤其在体会威尼斯夜色之美的时候,我还配以教师动情的范读把学生陶醉在威尼斯迷人的夜色当中,让学生在舒适、优美的`情境中畅谈感受,深情地朗读。此外,我还通过语言来创设了情境,如在品读“船夫”这一部分时,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并不是你读得怎么样,而是这船开得怎么样。让读的学生进了情境,听的学生也跟着进了情境。
三、三个扎实。
崔峦老师曾提倡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我这节课也教得相当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
(一)扎实有效地品读词句。感悟威尼斯的风情除了借助图片等直观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品读感悟、想象、进而升华理解,同时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如:在品读“船夫”这一部分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操纵自如、左拐右拐地挤”还有一组关联词语,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到了船夫的高超技术,也体会到了小艇与船夫的关系。
(二)扎实有效地领悟表达。这节课,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多处埋下了伏笔,板书很清晰,我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小艇与船夫与人们生活及夜色的关系,最后通过与“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围绕板书回归整体,由于有了这样的铺垫,所以刚才一位学生很自然说到了本文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可以感受到,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已经解决了。
(三)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我们常说“语文”是姓“语”的,一切的语文教学到最后还得要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当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本课中我也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了多个语言训练的机会。如:让学生扮演游客说一说遇到的情况,夸一夸船夫,看了文章谈一谈感受等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机会;课末回归整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把对威尼斯的赞美写下来,为学生创设了写的机会,有些学生也写得相当好,如:……学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训练当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课也一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请评委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2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是一篇优秀的范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风光片,大量的图片和制作课件,上课就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入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创设情境打下基础。在讲解小艇的样子的时候,我制作了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直观。
我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学生理解文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都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利用角色转换,虚拟情境,有重点的指导朗读,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的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在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今后的教学中在细节方面仍需改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3
《威尼斯的小艇》是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本课中并没有多方面描绘游览威尼斯的所见所感,而是借着这个城市独有的标志——小艇,把水上名城的风光韵味十足地表现出来,课文中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突出了小艇为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生活带来的无尽情趣。此外,课文还将人的活动与景物结合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了水城威尼斯的魅力与风情。
教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高老师就这节课的教学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课堂要始终围绕主问题教学
本课我是以大问题是“用——画出描写威尼斯动态的语句,用~~~画出描写威尼斯静态的语句,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但是在学生汇报时有的学生并没有说出这是什么描写,只是简单读了出来,也没有说体会。都是在我的追问下学生才回答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体会,顺势再让汇报的同学读一读。
每个汇报的'环节也没有围绕大问题展开,在围绕这个大问题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太零散没有整体性。而且自己总结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太多。例如:我提出的问题“小艇有什么特点,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只说了一个体会,其余都是我总结出来的。在体会表达效果上要让学生多说,教师只是引导。
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汇报的环节我始终都是让学生根据的我框架走,并没有让学生自由汇报,课堂的汇报环节偏于模式化,应该让学生自由汇报找到的静态动态的描写,然后说自己体会。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把教案给高老师看了,高老师第一时间就指出不要把课文片段话的学习,注重整体性,让学生自由汇报。然后经过自己的修改在别的班磨课时发现学生汇报时太乱,我有点驾驭不了课堂,所以在听课之前自己又临时更改的教案,最后导致自己的课堂过于模式话,不注重学生的自由学习。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宰的课堂,要实现从教师掌控课堂到学生主宰的课堂。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学,不怕学生乱,在乱中学生才有自己的生成收获!
三、给足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学习的时间少,有的同学还有没深刻进入学习状态就已经小组合作学习结束。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和作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四、倾听学生,及时引导评价
倾听,是学习发生的开始,不仅学生要倾听学生,老师更应该倾听认真学生,并且及时正确引导孩子。这节课我就忽略了这一点,对孩子的倾听不够,导致对他们的回答不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缺乏对孩子的激励或赞扬。
本堂课我虽然教学目标正确,但是教学设计并没有全效为目标服务,学生也没有学好,这是我的缺憾,但我决不放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紧抓教学目标,课堂始终为目标服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求最好,只求每一次讲课都有进步。我很感谢这次的听课,她让我成长,知道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4
国家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的机遇,是一次课程的重新“洗牌”过程。语文课堂,是文本、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与语文面对面,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自己的参与,是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学生“在设疑中激趣,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通过设疑布障,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兴致盎然,就愿意去发现许多想发现的,自主地学习课文;当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时,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感染着,灵感碰撞着,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充满异国风情的文章,与孩子平时所见的几乎迥然不同;因此,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课文,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不同之处,发现语言文字里所蕴含的内容,从而不仅能深深地为威尼斯的小艇所吸引,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写下自己的心灵体验,从而用自身的行动经历一次研究性学习,习得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但在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推敲的地方:
1、在自主合作学习虽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较为单一,每组同学在交流时结构相似,没有变化。
2、当合作学习结束小组汇报时,虽有提出学生要认真倾听,但还是有同学没有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以至重复提问,而不是进一步深化。因此倾听能力还须培养。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5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一篇游记,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素有水上城市之称的威尼斯的独特风情。作者选取这座城市最具代表的交通工具——小艇为题材,向读者描绘了威尼斯的城市风貌。
首先作者这种构思选材的写作手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本篇游记就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参考。比如学生到苏州旅游,就可以抓住苏州的园林进行写作;到了海南,自然可以抓住大海、沙滩进行写作;而到了上海,就可以抓住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风貌来写作。另外,本篇教材,除了选材给我们借鉴外,它更难能可贵的是,借助小艇这个窗口,让读者看到了整座城市的生活节奏,生活状态。
你看虽然全文围绕小艇来构思,但小艇的直接描写只有课文的2、3自然段,只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其他段落则介绍了船夫、商人,各种年龄层次的威尼斯的生活,以及夜晚,整座城市的诗情画意。或许,以往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往往是小艇、小艇,还是小艇。这当然是没错的,你看,船夫的驾驶技术理不开小艇;威尼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但这样往往会把小艇从这座城市里孤立出来。
假如,你把自己当成作者,或许你就会明白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了。你看先到威尼斯首先总要看看这座城市的整体面貌;然后才会把目光聚焦到小艇上来,看了小艇自然被它的形状所吸引,接着就肯定会坐到船上进行城市观光游;坐在船上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一边和船夫聊几句,自然就被船夫精湛的驾驶技术所折服;边聊边看这过往的船只,有的赶着去上班,有的去郊游有的去做祷告……乘坐小艇玩了一天,也累了,静静地欣赏着这座城市的夜景。半夜,戏院散场了,码头、河道又热闹起来。几乎所有人都乘着小艇回家了。这座城市也在进入了梦乡……多么富有诗意的城市,多么简洁的文笔,似乎没用多少笔墨,威尼斯的神髓就跃然纸上。
因此,我们在教学这课时,一定要抓住作者行文构思的线索,进行整体感知。
本堂课教学速读很快,35分钟就讲完了,感觉还是深入不了。学生最近的状态也不太好,总是很会讲闲话,课堂又变吵了,心不在焉的学生挺多。我在备课时也不够充分。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6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录像“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录像老师提出“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中去寻求答案。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录像,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二、读说思演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理解、朗读、想象、表演这一段落。本段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段的第一句先是总的说“驾驶技术特别好”,余下都说怎么个好的具体表现。每一“表现”又有一定的规律,大体先讲“情况”,再说船夫“怎么办”。这种结构线条清晰、明朗,内容比较单一,适当的形式变化,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契机。
通过训练,从“面”上铺开,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产生了发散性的思维,最后达到对驾驶技术之美的理解与“升华”。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
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朗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师生合作体会文中的描写方法,体会句子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基础上,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最后两段处理时重点侧重于静的体会,利用录像展现动静场面,对文本动的渲染不够,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时对比不够强烈。开课伊始,对威尼斯的介绍过多,有些第一课时也有了解,可适当删减,这样为后文深入学习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7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因此,在设计这一堂课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课文先写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写小艇的外形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然后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最后写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这四个方面内容。
在教学“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这段时,课文举了商人、妇女、小孩子、老人这四种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其实不只这些人需要小艇,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也离不开小艇,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写法说一说还有哪些人的生活和工作也离不开小艇,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练习说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里不开小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在教学最后一节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要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威尼斯的寂静与喧闹的句子,并通过读来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谧静寂的美。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8
从景山学习回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朴实的课堂上做到一课一得。个人认为他们的教学形式很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东西,因此,本次展示课,我竭力想把这种朴实的课堂向大家做个展示。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点:1、识记“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3、感受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威尼斯的兴趣的愿望。
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直接导入,初步了解威尼斯。
二、落实字词教学,理请文章思路。在总体了解威尼斯情况后,让学生带着 “课文围绕小艇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初读文章,理请了文章思路,为下面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人认为虽然到了高年级,但字词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也落实了字词教学。
三、品读2、3自然段,理解小艇样子
本环节,我让学生看图口述小艇的样子,通过品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段话,知道作者是从不同角度用了不同的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生动写具体。再通过去掉打比方部分比较两段意思一样的话,探究体会原句的精妙之处。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在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的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在实际教学小艇的样子时,由于担心学生不能自己归纳,自己做了小结。我想如果让学生自己归纳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从三个不同角度的比喻来写),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又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阅读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自我探究,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
本来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扮演船夫介绍自己的技术,让学生扮演乘客夸夸船夫,以此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船夫的驾技不够深刻。
五、小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与本文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为下一节课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写练笔做铺垫。
在这一节课里,本人完成了教学目标,课件及视频的适时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明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读”,遗憾的是虽然在教案中也设计了朗读教学,可是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不够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放手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比如在“小艇样子”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这样可能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就能容易掌握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没有让同学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导致难点不能深入突破。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9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对于本课的教学,即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1、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我在教学时,播放ppt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写法说一说还有哪些人的生活和工作也离不开小艇,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家都想说、愿意说,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里不开小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珍视体验,启动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有情感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学生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感悟较好。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0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写的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悟,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好在哪里?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在学习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 一说,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学生们发言踊跃,去看戏、走亲戚、购物、接送孩子……众说纷纭。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干什么?
3、珍视体验,启动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夜晚的威尼斯是寂静的,那威尼斯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寂静的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
4、回顾总结,体会写法。
最后,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看文中学到了什么表达方法,通过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抓住小艇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颇有情趣。这与作者在生活中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在文中并能融进作者自己的感受,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并让学生学习作者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1
《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当我再次看到这一篇课文时,使我想起了曾经我上这一课的尴尬情景,那天我上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课堂上我的“主导”作用凸现的淋漓尽致。一堂课下来,把我累得是精疲力尽,而学生的脸上也写满了茫然。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备课时,从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点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只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去考虑,而未站在“学”的角度去思考。尤其是在具体教学活动时的问题的设计不够巧妙,虽说也是从课题入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写了威尼斯的小艇的哪些特点?是怎么写的?……结果开始学生还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后来就成了老师手中“牵着的羊了”。
这次为了避免上次的问题再次出现,为了能引导学生真正深刻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等,我这样处理教材:先播放威尼斯的录像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多彩的.画面、激动人心的背景乐曲和准确精炼的文字介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自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后,让学生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再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并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等。以下是我课堂上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威尼斯这众多的事物当中作者只选择了小艇来写,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些内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自由读一读。待会儿我们进行讨论。
生: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先写了小艇的样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词。
(生读。)
师:谁来根据你画的词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呢?
生:威尼斯的小艇长有七八米,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长、窄、深、翘的特点。
师:你真会抓重点词语来概括它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再欣赏一次威尼斯的小艇,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课件出示小艇。)
师:威尼斯的小艇的确与众不同,在这一段里,它被比作成什么?
生:新月和蛇。
师:你读了后有什么感受?
生:威尼斯的小艇 很特别,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师:来,带着我们读出的感受再回到文中来读一读,读出轻快,读出灵活。
(学生自由练读体会。)
师:谁能读得更好一些?要读出它独特、轻快,灵活的特点。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名读。)
师:除了写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还写了人们坐上去的感觉。
师:坐上去什么感觉?
生:坐上小艇非常惬意,看景色非常优美。
生:怪有意思的。
师:我主要是想问你一下“怪有意思的”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可以说“很有意思的”。
生:挺有意思的。
生:蛮有意思的。
生:特别有意思。
生:真有意思。
生:非常有意思。
生:真是有意思极了。
生:蛮有情趣的。
师:你们的语言太丰富了!同学们读着那么有意思的语言、那么有意思的课文,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就想坐在船上,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景色,然后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
生:我最想在船上睡大觉。
师:噢,你是有点累了。
生:我真想现在就去威尼斯看看。
师:真想去?
生:想。
师:真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
生:想。
师:那就美美地读这两段文字,争取把小艇的形象、样子装进你的心里去。
生:自由读。
师:(播放威尼斯小艇的配乐视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走进威尼斯的小艇、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看看威尼斯那独具特色的风情──
师:欣赏完威尼斯那独具特色的风情后,我们来看看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还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很高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你很会读书而且善于总结,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很高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呢?
生:……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来学习课文,了解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还学习了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对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今天突然认识到课题的重要性了。
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我要注意体会课题的意义。
生:我想,我们写作文命题一定要谨慎,而且内容要紧扣题目来写。
师:说得非常好!这说明你会活学活用。
【案例反思】
我认为这个案例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一、问题设计得比较巧妙
教师从题目着眼设计问题,紧紧围绕“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些内容呢?你从哪儿读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会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通过自主阅读,互相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作用及船夫的驾驶技术高,领会了作者抓住特点和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发表达方法。这样就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教学环节。并且,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和谐统一。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情感得以升华。而且,课堂教学并未停留在对这一课的学习,而是通过“对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维,举一反三。
由此看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问题设计得好,引得巧妙,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向教学主题,还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参与。
二、给了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教师注重在课堂上吊起学生的“胃口”,如播放威尼斯的录像短片,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想学、愿学,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教学过程,并为学生创造了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的。因此,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在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意思来介绍的。在接下来的介绍中,作者没有直接具体介绍,而是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威尼斯的小艇》法。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地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好——“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然后再列出三种情况具体地说明怎么特别好——疾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限极窄的时候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在列举三种情况具体说明时,注意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这个段落的写法,课文展示的清楚明了,有助于学生学习模仿。学生练习过一般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但本课的.这种写法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选择学生最熟悉的人、事写起,来练习掌握本课的这种写法。
本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写法上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朗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列表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与以往所学的不相同的地方,尤其是第二句理解起来是难点,在这里及时的进行了总结。然后与上学期《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段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生长点,在于第二句既是对第一句的一个具体,有指向性,又是对下文的一个概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由说到写落实有一定的实效性,先让学生看图片,用一句话概括出图片的特点,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先说第二句,然后3位同学每人说一句具体的方面,最后一个同学负责总结发言,经过这样的说的过程训练,大部分的同学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段话了,在写的时候就水到渠成,学生不致感到困难重重,也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经过教学后的反思,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所列表格用的不是很充分,在这里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填表,然后再写的时候,对于能力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用表格搭架子,这样也会使这部分学生在写的时候基本按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其次,就是感觉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适当的辅导,让学生读出语气,读出作者的真实感受。个别问题还要推敲,力争问的准确。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3
作为一种尝试,好久没上三年级语文课了,现把反思辑录如下: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形状、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作者观察细致、独到,语言准确生动,词汇丰富。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阅读训练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二、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是借班上课,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接触,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板书“威尼斯”,让学生说说你了解的威尼斯的特点,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再板书“小艇”,初步感知应为是“水城”,才有了特殊的交通工具“小艇“,从而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接着,以“默读课文,看看威尼斯的小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问题引入,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1、学习小艇的形状: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小艇的:(三个比喻句)写出小艇的特点:比作独木舟,写它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它造型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它灵活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这部分课文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老师采取引导读的方法来体会,老师读第一句,学生分小组读2、3、4句,最后一句合起来读。接着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进行交流。第二步:让学生扮演船夫,老师一游客的身份登船,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说出各自的驾驶技术,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第三步:出示段落填空,让学生填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加深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理解。
3、学习小艇作用:让学生自由读,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口语训练——在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教学成功之处:
1、课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课前让学生网上寻找资料,对威尼斯这座城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本科做一个铺垫。
2、课件设计基于学生理解为基础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在学习小艇的样子时,设计了“独木舟、新月”的形状图,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3、教学方法处理基于课程标准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通过三个步骤的逐一分解,使学生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特别是第三个步骤,老师转变为游客,提问由学生扮演的船夫:老师害怕水,不敢坐你的船,你怎么说服老师登上你的船呢?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文语言记忆述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理解。
四:些许遗憾:
1、在小艇的形状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三个比喻句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虽然在句式训练上采用“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好像一条蛇”和“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作比较,但效果还是不很理想。
2、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开展句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比较狭窄,不够到位,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4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符合了学生的特点,课件及录相的适时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以下是我这次教学的心得:
一、良好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
在这堂课里我适时的播放了录相“威尼斯的风光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住的发出啧啧的赞叹,这就为学习课文体会“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推崇情境的创设,并奠定一个情感基础,以此达到与文本的共鸣。多媒体的出现集音像等为一体,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当然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否则有的太多太烂反而影响了课堂的质量。
二、读中感悟,体验“美”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教师的范读、自由朗读、默读、竞赛读等等。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于漪都是采用这种教学法是学生乃至教师达到情感的共鸣的。
本堂课我在教授“研读课文,欣赏美”这个环节时,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在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的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通过这样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体会到了俄“威尼斯的美”,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明白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当然指导朗读时,我的语言还有待于精炼。
三、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比如在“小艇样子”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想到这里就说明学生有所了解了。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就能掌握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一直以来我都在反思我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感觉的出还是适合本班的学情的。在激发兴趣方面还是可以的,只是我自身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感染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每次讲课都有个遗憾,就是教学设计在课堂中体现的不是很好,所以我的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加强。
我想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反思。我一直将语文教育家贾志敏的“扎实、平实、朴实”的课堂标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争取在学习别人优点的同时,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5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一、教学效果
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儿。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中,比如在“小艇样子”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想到这里就说明学生有所了解了。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就能掌握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二、成功之处
研读文本,欣赏美。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地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可以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尤其是结尾,我出示小艇的纸模,让大家看着模型去回忆小艇的样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教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不足之处
在朗读指导上指导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
四、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能力。应该利用角色转换,虚拟情境,有重点地指导朗读,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意思来介绍的。在接下来的介绍中,作者没有直接具体介绍,而是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威尼斯的小艇》法。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地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好——“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然后再列出三种情况具体地说明怎么特别好——疾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限极窄的时候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在列举三种情况具体说明时,注意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这个段落的写法,课文展示的清楚明了,有助于学生学习模仿。学生练习过一般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但本课的这种写法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选择学生最熟悉的人、事写起,来练习掌握本课的这种写法。
本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写法上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朗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列表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与以往所学的不相同的地方,尤其是第二句理解起来是难点,在这里及时的进行了总结。然后与上学期《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段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生长点,在于第二句既是对第一句的一个具体,有指向性,又是对下文的一个概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练笔,由说到写落实有一定的实效性,先让学生看图片,用一句话概括出图片的特点,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先说第二句,然后3位同学每人说一句具体的方面,最后一个同学负责总结发言,经过这样的说的过程训练,大部分的同学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段话了,在写的时候就水到渠成,学生不致感到困难重重,也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经过教学后的反思,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所列表格用的不是很充分,在这里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填表,然后再写的时候,对于能力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用表格搭架子,这样也会使这部分学生在写的时候基本按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其次,就是感觉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适当的辅导,让学生读出语气,读出作者的真实感受。个别问题还要推敲,力争问的准确。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2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他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写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内容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融景、物、人于一体,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新课程的目标非常明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上网搜集信息,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小组活动的能力。基于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首次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我将语文学科和信息学科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网络教学。尝试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依托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我依托网络优势,以游览的方式走进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感情的范读,孩子们被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我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
1、如何形象地描写小艇样子?
2、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
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学生演示总结学法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课文学习要点、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相关资料的网址。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引发他们自主质疑。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网络平台中建立了“知识拓展”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相关网页,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网页中的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在学习“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一内容时,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等多种形式,真切感受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我走入学生中间,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使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再单调。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依托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入更多网站,满足自我需求。自主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不但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而且培养了创造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课后,为了拓展知识内容,我结合“五·一”长假,建议学生和家长结伴出游,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出来。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写作的欲望更强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推敲的地方。例:如何准确把握和找准,利用信息学科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还需要不断探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还需要不断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将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勇于尝试,不断创新,使语文教学和信息学科有效整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文章形神兼备、语句灵活多变,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围绕着小艇写了三大部分内容,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难点的突破,我采用抓关键词句,朗读想象的方法。比如,感悟小艇样子时引导学生抓住3个比喻句(独木舟、新月、水蛇)感受小艇的长、窄、深。再出示小艇的图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形式朗读,并展开想象,坐在小艇上游览时一种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趣。
阅读船夫驾驶技术和小艇与人们的日常关系时采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形式,体会船夫“操纵自如”的高超技术。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设计表格,以“谁乘小艇做什么”为题默读。
这时候回顾全文,看从中学到什么表达方法?学生初步领悟到: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同景物和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是文章充满灵气。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4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
对于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上课时,先介绍了威尼斯城市的特点:它是一座水上城市,没有街道、红绿灯、汽车、自行车等,只有纵横交错的水道,水道相当于我们这里的街道;小艇等于我们这里的汽车。对于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我的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学生紧紧跟住老师的步伐,理解文本,并且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提出“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段文字,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出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并认识到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生动写具体。再通过比较两段意思一样的话,体会原句的精妙之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我提倡议,“议”就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都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 “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能力。
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5
小语新大纲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以读为主线的“四环节”教学设计。“四环节”教学流程图如下:
第一环节→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第四环节
↓ ↓ ↓ ↓
整体 → 部分 → 整体 → 新整体
↓ ↓ ↓ ↓
预读 → 细读 → 议读 → 练读
↓ ↓ ↓ ↓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这样写→应该怎样写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全文篇幅虽短,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小艇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具体,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入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具体。读过课文,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在反复朗读课文内容时体会、理解。“四环节”教学就是力求把阅读课上成以读为主的语文能力训练课。
第一环节:整体预读。预读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整体预读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一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问”字典,把它学懂。(本课生字中,“艇”“纵”“拥”“梁”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准字音);二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什么,练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出来。(课文描写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说明它在水上城市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威尼斯的迷人风景)。在朗读过程中,提倡在书上圈划,摘抄或写出自己的疑惑。总之,要求学生能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
第二环节:部分细读。细读也叫精读,就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精华,进行圈点批划地读,咬文嚼字地读出感情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小艇同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首先,我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圈点词句,在文中找出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段落(第二、三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诵读、讨论(小艇“有点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其次,我范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这样打比方?”(作者这样描写,目的是把小艇动静两种状态都形象化);最后,我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读、思、勾、划、议“作者列举了哪些方面来写小艇与威尼斯的密切关系?”(关系在于:①威尼斯是座水上城市,河道纵横,小艇作为交通工具最为方便;②威尼斯是水城,水上来往船只很多,所以小艇的形状奇特;③威尼斯是水城,所以各种人都需要用小艇作为交通工具。)
第三环节:整体议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和“议”是相辅相成的,大多数是交错进行的。读中议,议中读,议议读读,读读议议,相互促进。所谓“整体议读”,实质上是全班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所呈现的形式便是“议论纷纷”。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议读”:1、议结构,探求表达的艺术性。文章中既有作者对实际事物的描写,如“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又有作者的联想,如“匆匆去做生意”“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等等;文章中注意了静态的观察,如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描写,又注意了动态的描写,如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描写;文章还包含了动静相结合的描写,如夜晚,戏院散场后,静寂笼罩着威尼斯的描写就属于动静描写。2、议重点段,落实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生动的比喻,向我们介绍了小艇的形状和特点,这一段中说小艇“像新月”,是在静态上相似;“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在动态上的相似。学习课文所运用的动静描写方法和比喻手法,我们可以对某个事物进行片断练习。
第四环节:整体练读。这一部分属于创造性阅读阶段。多读能够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只有多读,学生积累的知识容量才大,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能对客观事物领悟得更广泛、更深刻,受益终身。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情激情;可以编课本剧,扮演成一个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以形象感人;可以播放录像、录音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聆听、静思中诱发阅读兴趣;根据学用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补充船夫是如何驾驶小艇的;另外还可以写读后感,读书心得等等,以促进阅读的深化和迁移,达到知识的积累。
正如湖北特级教师郑祖读老师所说:“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坚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启发式贯穿到‘读’中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融听、说、读、写于一炉,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使整个课堂教学统一于‘以读为主线’的整体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知与能和谐统一发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6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是一篇优秀的范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风光片,大量的图片和制作课件,上课就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入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创设情境打下基础。在讲解小艇的样子的时候,我制作了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直观。
我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学生理解文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都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利用角色转换,虚拟情境,有重点的指导朗读,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的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在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今后的教学中在细节方面仍需改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7
从景山学习回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朴实的课堂上做到一课一得。个人认为他们的教学形式很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东西,因此,本次展示课,我竭力想把这种朴实的课堂向大家做个展示。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点:1、识记“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3、感受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威尼斯的兴趣的愿望。
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直接导入,初步了解威尼斯。
二、落实字词教学,理请文章思路。在总体了解威尼斯情况后,让学生带着 “课文围绕小艇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初读文章,理请了文章思路,为下面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人认为虽然到了高年级,但字词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也落实了字词教学。
三、品读2、3自然段,理解小艇样子
本环节,我让学生看图口述小艇的样子,通过品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段话,知道作者是从不同角度用了不同的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生动写具体。再通过去掉打比方部分比较两段意思一样的话,探究体会原句的精妙之处。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在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的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在实际教学小艇的样子时,由于担心学生不能自己归纳,自己做了小结。我想如果让学生自己归纳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从三个不同角度的比喻来写),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又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阅读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自我探究,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
本来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扮演船夫介绍自己的技术,让学生扮演乘客夸夸船夫,以此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船夫的驾技不够深刻。
五、小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与本文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为下一节课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写练笔做铺垫。
在这一节课里,本人完成了教学目标,课件及视频的适时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明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读”,遗憾的是虽然在教案中也设计了朗读教学,可是在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不够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放手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比如在“小艇样子”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这样可能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就能容易掌握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没有让同学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导致难点不能深入突破。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8
今天,进行了《威尼斯小艇》的第三次试讲。本次在修改教案的时候,越来越明确要凸显语言表达,凸显“写作指向”的阅读教学。但是,试讲下来,依然有几处地方改进:
1.每个板块的习作勾连总结还不明晰。
课文的第一个版块是欣赏威尼斯风光,然后问学生:在众多的景物中,为什么大作家马克.吐温就选择小艇来写?请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认为“小艇是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样子很奇特,小艇的作用很大……所以要写小艇。”在学生自己板书后,我让他们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候,就应该勾连写作:小艇是威尼斯最富有特色的景物,是威尼斯的代表,因此马克.吐温选择了小艇来写。我们以后写一个地方的景物时,也要抓住特色景物来写。此时,应该立刻板书“特色景物”。今天这方面的板书忘记了,因此冲淡了“写作指向”的教学这一特色。
另外,当学生说出三个比喻句的时候,应该马上勾连写作:这三处比喻句都是作者仔细观察小艇之后的联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的。这样写让小艇使特点更加鲜明,文章更加具体与生动,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发挥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
当学生拓展说话“如果我写小艇,还可以写小艇的哪一个方面?颜色、种类、质地等。”教师马上应该勾连:“请选择一个方面,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或者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具体,写生动。”
总而言之,教师时时刻刻要把写作放在心中,引导学生有写作意识,并且在不断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2、时间安排不是非常恰当。
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欣赏威尼斯风光三分钟,应该放在课外比较好,这样节约时间。这一点,今天还是没有做到。另外,第一大板块,到板书“选材要选特色景物”,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应该在10分钟内完成;拓展小艇的其他方面说话训练,应该5分钟完成;课文的第3自然段,应该3分钟内完成。留下12分钟写话,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笔时间。至少要大多数写完,并且有5、6位学生的交流。如有修改时间,那就更好了!
老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是,两处地方浪费了时间。当拓展小艇其他方面说话训练的时候,关于“质地”学生说不出来,就不用说了。其实学生只要有意识:写一样景物可以从外形、颜色、行动、种类等方面描写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当学生开始写话的时候,只需要交流一个“你写什么?抓什么特点写?”就可以了,不需要交流很多,浪费时间了。
希望明天能够在时间方面把握好,很好地实施自己的教学理念!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9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课堂上适时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的赞叹声中可以看出这为学习课文体会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础。
通过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的风光图片,了解威尼斯的河道多、名胜多、桥梁多、小艇多,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让学生深切感受威尼斯的确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城。这对学生了解小艇存在的必然性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的理解并水到渠成。
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体验“美”
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教师的范读、领读、自由朗读、默读、等等,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在“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再鼓励学生用读的方式表示出对小艇的喜爱。通过这样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体会到了“威尼斯的美”,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明白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三、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在“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环节大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深夜,小艇停泊,水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0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写的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悟,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好在哪里?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在学习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 一说,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学生们发言踊跃,去看戏、走亲戚、购物、接送孩子……众说纷纭。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干什么?
3、珍视体验,启动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夜晚的威尼斯是寂静的,那威尼斯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寂静的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
4、回顾总结,体会写法。
最后,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看文中学到了什么表达方法,通过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抓住小艇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颇有情趣。这与作者在生活中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在文中并能融进作者自己的感受,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并让学生学习作者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1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为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语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是马克i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易懂。笔者以这课阅读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网络教学的。
一、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教师依托网络优势,由苏州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过渡到她的姐妹城——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课文学习要点。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网络平台中建立了“学习苑”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想想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图,想想小艇还像什么?”、“如果你就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会做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作者抓住小艇的长短、宽窄、深浅写出了小艇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一弯新月,让人感受到小艇的美观;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小艇行动起来灵活轻快。学生交流二:假如我坐在小艇里,仿佛坐在弯弯的月船里,在太空遨游呢!学生交流三:我会在小艇里闭上眼欣赏音乐,美美地休息,那一定很惬意。学生交流四:我会把四周的古老建筑拍下来、画下来,让威尼斯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永远地留在我脑海里。学生交流五:我会在小艇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有乐趣!
学生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网页上的提示语是填空式的:在时候,船夫();在()地方,船夫();在()时,船夫()。学生在完成填空练习时,便能真切感受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教师适时播放相应的录像,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教师因势利导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赞赞威尼斯的船夫:“假如小艇是威尼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威尼斯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了不起的船夫,你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令人佩服!”“威尼斯船夫,你们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由衷的赞叹,表明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学完课文,学生都已深切感受到了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关系是那样密切: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独特的情趣。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阅读屋”浏览有关威尼斯的散文,然后请学生谈谈“威尼斯之旅”的感受,夸夸迷人的威尼斯景致,最后把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想法写下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写下了一行行富有情趣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者引导学生搜集被称作“东方的威尼斯”的苏州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苏州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历代遗留的古迹很多;城内小桥流水,散发着迷人的江南景致。特别苏州园林,结构精巧独特,享誉世界;苏州的刺绣也是遐迩闻名。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实践小报告和散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2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制作本课件时我利用powerpoint工具,使用了超链接、不同的幻灯片切换方式来体现它的交互性、实用性、趣味性。
教学时首先播放威尼斯风光图片,同时配以舒缓的音乐,目的是让孩子们欣赏威尼斯的异国风光,力求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巧妙地将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中。接着课件出示作者马克.吐温简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印象更深刻一些。再走进文本初读,利用课件出示文中生字词,目的是进行检查、正音,强化记忆。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课件中的“河道、小艇、大街、汽车”用红色显示,目的是帮助学生感悟到河道即大街,小艇即汽车,体会小艇的重要性。再出示资料辅助学生加深体会。用以突出本文“了解小艇的特点”这一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课文时,课件出示小艇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课件出示文中对小艇描述的语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将比喻部分变成红色,目的是起到强化作用,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随机让学生能够谈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同时利用超链接出示形象的图片,感受作者写法的独特,用词的精准,比喻的形象。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课件出示有关后坐在小艇中的感受的段落,目的是重点指导朗读。
接着由舒适惬意的感觉引出描写船夫驾船技术高,课件出示相关语段,目的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品读。在学生谈感受时教师点击出示重点词和图片。然后出示变色后的语段,通过各种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高超,以此方法来突破本文的难点: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体会船夫娴熟的驾船技术。自然地将背诵融入朗读中,再出示填空式的背诵,目的是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接下来出示学习提示及表格,学生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汇报填表,教师点击出示答案,省略号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最后总结“威尼斯人的(工作、学习、娱乐)离不开小艇。”接下来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同时出示6段中沉寂的威尼斯,配乐朗读体会沉寂中的威尼斯之美。这些幻灯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文“领略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教学重点。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出示配乐夜景图,将学生直观地带入威尼斯之夜。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并突出本文“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一教学重点。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3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录像“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录像老师提出“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中去寻求答案。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录像,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二、读说思演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理解、朗读、想象、表演这一段落。本段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段的第一句先是总的说“驾驶技术特别好”,余下都说怎么个好的具体表现。每一“表现”又有一定的规律,大体先讲“情况”,再说船夫“怎么办”。这种结构线条清晰、明朗,内容比较单一,适当的形式变化,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契机。
通过训练,从“面”上铺开,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产生了发散性的思维,最后达到对驾驶技术之美的理解与“升华”。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
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朗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师生合作体会文中的描写方法,体会句子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基础上,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最后两段处理时重点侧重于静的体会,利用录像展现动静场面,对文本动的渲染不够,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时对比不够强烈。开课伊始,对威尼斯的介绍过多,有些第一课时也有了解,可适当删减,这样为后文深入学习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4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这种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不想见识一下?”问题引入, 并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艇图片及模型,说说自己眼中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介绍小艇的?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说体会、想象、有感情朗读、背诵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部分,利用活动化教学,先让学生读懂课文,再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学生分别扮演船夫和游客。船夫可以自由加工、应用课文中的语句,甚至可以用上课文以外的语句。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游客现场问答,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风景的角度,发表带个人情感倾向的见解。提示学生:当你坐上这轻快灵活的小艇,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时,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
在感悟威尼斯白天的喧闹后,提示学生:威尼斯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 结合着对该问题的交流讨论,观看威尼斯夜景照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说说欣赏着这样的风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最后总结课文,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三:教学成功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 “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扮演船夫和游客,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自编自演,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启动”,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讨论交流。船夫吆喝后,游客与船夫之间开展现场问答,课堂气氛达到小高潮,热烈而和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
3、珍视体验,启动情感。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有情感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学生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感悟较好。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
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话锋一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威尼斯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的比较。播放苏州图片展,并出示课后实践题:“课下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交通工具。”从课后学生的作业看,学生的仿写作品比较成功,迁移训练效果很好。
四:几点遗憾:
1、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本来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学生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2、在利用活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一段时,扮演船夫的学生利用课文语言不够,其他扮演游客的学生也不善于利用课文内容提问,除了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其他提问有点漫无边际。因让学生多读以后,抓住船夫“操纵自如”来吆喝,介绍船夫技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运用出来。
3、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生仿写作品例一:
长炼的面的车 邵阳
在油城长炼,交通比较发达,人们最离不开的要算面的车了。
长炼的面的车总的看来,像个面包,十分常见的要数红色的了。不管白天晚上,要到厂里稍远一点的地方去,只要招一下手,或喊一声“出租车”,面的车就会在你的面前停下来,送你去要去的地方。
司机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开得很快,还能做个360度大转弯;遇到堵车时,也能左拐右拐地挤出去;遇到超窄的地方,也能钻过去,好象有缩骨功一样。司机开得很灵活,车跑起来就像鱼在水里游动。
到了晚上,出租车就像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晚上,在五山包的出租车会聚在一起,等着客人来。当客一满,出租车就像吃饱了似的,一下子就把客人送到了目的地。
长炼的面的车 陈宇遥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在长炼,这儿马路纵横,于是面的车便成为了又快捷又方便的交通工具。
面的车有两到三米长,又宽又大,有三排座位,两边分别有一扇门。面的车的速度快,而且非常灵活。
我们坐在座位上,软软的像沙发一样。面的穿过一条条马路,我们透过窗户看着商店、酒店等建筑,仿佛正在阅读炼城的一个个和谐音符。
司机的驾驶技术很好,来往的车辆很多,可是他仍然灵活地转动方向盘;速度极快,有时差点撞上,可又一个急转弯躲了过去。你也许会出一身冷汗,但他们仍然操纵自如,一点也不慌张。
坐在车里,有的家庭主妇去购物,有的叔叔阿姨去上班,还有一些学生坐着面的踏入新的一天的学习。
半夜,人们都睡觉了,只有月亮还挂在天边。颜色各异的面的车整齐地停在停车场里,这座炼城又沉沉地入睡了。
长炼的面的车 黄霆轩
在长炼的大街上,你会见到许多白、红、蓝的汽车在飞奔,这就是长炼的面的车。
长炼的面的车大约有两至三米长,又宽又矮,有点像一块面包。
司机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车的速度非常快,来往的车辆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车子,沿着大街做生意。许多孩子由父母伴着,坐着车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夜晚,电影院散场了,人们走上各自拦的面的车,不大会儿,车子消失在弯曲的大街上。街上渐渐沉寂,静寂笼罩着整座长岭,热闹的油城又沉沉地入睡了。
长炼的小汽车 方婷
在小小的长岭炼油厂,住着千百户人家,一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常常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它就是汽车。
我们把汽车叫为面的。面的是个长方体,像个大面包。它行动轻快灵活,仿佛水池里的小鱼。
面的最少能坐七人,最多能坐八至九人。它的安全性能很好,司机们的驾驶技术也一流。如果有急转弯,司机们就会把方向盘向里面转,一个急转弯就过去了,就好像弄杂技一样,而且速度非常快。窗外的景物像在奔跑似的往后倒退。
许多人坐着面的去岳阳小区、南胡、火车站……。有人在车里唱歌,有人在车里听mp3,有人在车里说说笑笑。小车里的热闹气氛是不会轻易歇息的。
晚上,马路上渐渐安静,再也听不到车子的动静了。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15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关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的文字,希望学生从中获得一些与“小艇”有关的信息,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我提出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朗读的方式,并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画出来。再指名学生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读一读,并根据自己在读中的理解,用简笔把小艇的样子画出来,并说一说自己是根据哪些关键词画出来的。根据学生画出来的图画,了解到学生们已了解小艇船身“长、窄、深”几个关键字的理解,对后面学生要理解“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在教学船夫的驾驶技术高时,我抓住重点词“操纵自如”引导理解。让学生结合预习谈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后,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里加强理解,培养语感。做法如下——
师:因为船夫操纵自如,行船的速度——,来往的船只很多,他却——
师:因为操纵自如,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
师:因为操纵自如,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师:因为操纵自如,行船的速度极快,两边的建筑——
引读后,我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对船夫说话,建议用上“操纵自如”一词。这个片段的教学,我认为体现了词语教学的梯度,由理解到巩固到应用,有利于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是扎实有效的。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扎实、真实、朴实”,在引导学生在自主轻松的学习中深切感受异国风情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