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动物检疫检验员知识
高级动物检疫检验员知识
(二)1.能够被细菌直接利用的成分是氨基酸。
2.家禽副伤寒多发生于幼禽,该病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3.病毒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
4.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细菌的毒力减弱,这种变异称毒力变异。5.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为阴性应表现溶血现象。
6.宰前检验如果发现有结核病可疑时,应进行结核菌素点眼或皮内注射加以诊断。
7.疫源地被消灭的条件是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后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无新发病例且畜群血清学检查为阴性。
8.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畜群免疫力的变化。9.猪宰后剖检颌下淋巴结,重点检查猪炭疽病,其病变特点为颌下淋巴结呈现樱桃红色(砖红色)。
10.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温度、氢离子浓度、渗透压。
1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12.禽霍乱常可因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3.鸡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的接种对象是2个月龄以上鸡。
14.鸡痘蛋白明胶活毒疫苗(鸽痘苗)接种后5~8天,应逐只检查接种效果。
1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滴鼻或点眼或饮水免疫。
16.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可用来预防MD。17.鸭瘟鸡胚化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各日龄鸭。
18.皮肤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痘疹,粘膜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流鼻汁和呼吸吞咽困难。
19.运载一般传染病动物及产品车船可用2%漂白粉消毒。
20.放线菌采取病料是破溃病灶。21.抗体的主要存在部位为血清。22.鸡新城疫属一类动物疫病。
23.羊体表检查淋巴结主要是肩前淋巴结。
24.凡经宰前检验确诊为狂犬病、炭疽等恶性传染病的,应禁宰。25.家畜屠宰前检验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等一般性传染病的,均要送往急宰间急宰。
26.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传播途径。
27.败血症肉尸的特点是肾充血、髓质呈紫红色。
28.病畜死后,尸体禁止剖检的是炭疽病。
29.兔李氏杆菌病的临场检疫特征一般为突然死亡。
30.患部叩诊出现鼓音的,可能是黑腿病。
31.临场检疫时见有脓性眼、鼻分泌物的,可能是猪类鼻疽。32.修整肉尸时摘除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病变体淋巴结。33.类鼻疽受侵害器官的主要病变为脓肿。34.主要侵害牛下颌部的病菌为牛放线菌病。35.送检口蹄疫病料,常采水泡液、水疱皮。36.暗红色虫道为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病变之一。37.猪传染性胃肠炎胃部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有凝乳块。38.病猪小肠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最有可能是非洲猪瘟。39.急性型猪副伤寒的临场检疫特征为败血症。40.猪密螺旋体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41.细胞免疫应答是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发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42.对于检疫不合格的动物要及时封锁、隔离观察、淘汰病畜禽、合理处理尸体。
43.化制后的动物尸体残渣,多数情况不可用可用作动物饲料。44.疑似炭疽病死后,不能剖检取肝检查。
45.线虫类病料的处理方法是,把虫体放入近沸腾生理盐水中,等虫 体僵直后,取出放在70%酒精固定液中。
46.患羊类鼻疽的羊往往是慢性死亡。
47.肝片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48.猪副伤寒肝脏病变常可见点状黄色坏死灶。49.牛伊氏锥虫病的病牛皮肤干裂,甚至溃烂。
50.动物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净化检疫,其中运输检疫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空运检疫。51.马流感主要通过健康马与患病马直接接触传播的。52.禽白血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为肝、法氏囊、脾。
53.禽脑脊髓炎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成年鸡感染后不影响产蛋,但会出现神经症状。
54.鼻炎型兔巴氏杆菌病是养兔场常见的一种病型。
55.疫区在县级范围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疫区封锁令,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56.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高温、冷冻、盐腌、炼制食用油。
57.《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有效期一般在15天以内为宜。58.病死率(%)=(因某病病死头数/同时期内该病患畜总数)×100 59.马传染性鼻肺炎流产胎儿肝包膜下有散在针尖大到粟粒大灰黄色坏死灶。
60.猪宰后检验出囊尾蚴后的处理:(1)在规定检验部位的40cm2面积内有囊尾蚴及钙化的虫体在3个以下,整个肉尸冷冻或盐腌等无害处理后出场;在40cm2平面积内有4~5个虫体,高温处理后出场;40cm2内有6~10个虫体,作工业用或销毁,如能将虫体全部清除,可作为复 制品的原料;在40cm2 内有11个以上,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2)胃、肠、皮张受限制出场,其它内脏经检验无囊尾蚴,不受限制出场。
(3)皮下脂肪炼食用油或作为复制品原料。
61.急性败血型猪瘟和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鉴别:(1)皮肤红斑:猪瘟为出血性斑点,指压不褪色,尤其是眼结膜或阴道黏膜常见点状出血;猪丹毒皮肤红斑为充血性红斑,指压褪色。(2)淋巴结变化:猪瘟淋巴结出血主要发生于边缘髓质窦并向淋巴中央的皮质内伸展,由于出血变化与灰黄色淋巴组织彼此镶嵌,故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猪丹毒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充血,外观色红,切面红润多汁,即使出血,其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者极少见。
(3)肾脏变化:猪瘟时肾脏多半是在贫血状态下,伴发实质出血;猪丹毒肾脏则为淤血状态下,伴发出血性肾小球肾炎,故皮质切面显现红色的肾小球球形突起。
(4)脾脏变化:猪瘟时脾脏多不肿大,常有出血性梗死灶;猪丹毒时脾脏肿大,通常无梗死 灶。
(5)胃肠道变化:慢性猪瘟经常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黏膜出现轮层状溃疡;猪丹毒时大肠无此病变,但胃底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明显的卡他性出血性炎。
62.动物性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步骤:
(1)预增菌:用缓冲蛋白胨水,43℃16~20小时;
(2)选择性增菌:用亚硒酸盐肉汤、四硫磺酸钠肉汤24小时;(3)分离培养:SS琼脂、伊红美蓝琼脂、亚硫酸铋琼脂,35℃24小时;(4)生化试验;
(5)血清学鉴定:玻琼凝集试验。
63.鸡的尸体剖检步骤:
(1)剖检前准备;(2)剖腹检查;(3)食道检查;(4)喉气管检查;(5)清理。
64.鸡痘刺种:
(1)按鸡痘冻干苗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摇匀;(2)用酒精棉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消毒;
(3)用灭菌钢笔尖或其它灭菌的器械蘸取稀释后的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刺种。20日龄内雏鸡不能应用,1月龄以下刺两下(免疫后一周观察刺种部位,如有红肿说明接种成功,若无重新刺种)。
65.猪炭疽病的检查。
(1)剖检部位:切开肋间采取脾脏;(2)采取病科:皮肤炭疽病—— 取病灶水肿或渗出液、耳根部等末稍血管取血,肠炭疽病——取粪便;(3)送检。
66.屠畜宰前管理的意义:(1)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2)增加宰后肉品的糖原含量;
(3)排出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4)具有经济学和卫生学意义。
67.肉的成熟特征有:(1)肉表面有一层“干燥薄膜”,羊皮纸感觉;(2)肉的横断面有肉汁流出;(3)具有特异的肉香而微酸的气味,经煮沸,肉汤澄清透明,有浓郁的肉香味;(4)肉具有一定的弹性;(5)呈酸性反应。
68.使用新消毒药品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新消毒药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新消毒药品的使用说明书,明确用途、用法、注意事项、使用浓度等;
(2)饮水、喷雾消毒不能采用有刺激性、毒性、腐蚀性的消毒剂,否则会造成应激,诱发疫病,腐蚀器具;
(3)醛类消毒剂不宜用于犬、猪,酚类、醇类、醛类消毒剂只适用于环境消毒;
(4)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在使用前要先机械清除消毒对象表 面的有机物。
69.血清可放在灭菌玻瓶或青霉素小瓶中,置于4℃条件下保存,不要反复冻融。为了防腐,每mL血清中可加入5%石炭酸溶液1~2滴,或加入0.01%的叠氮钠1~2滴防腐。
70.粪便的消毒有焚烧法、掩埋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热消毒法。其中生物热消毒法是对粪便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7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病毒效价。(1)在V型微量反应板中每孔加0.025mLPBS;(2)第一孔加入0.025mL病毒悬液;(3)将病毒悬液在反应板上作0.025mL的系列对倍稀释;
(4)每孔再加0.025mLPBS;(5)每孔加入0.025mL 1%(V/V)鸡红细胞;(6)轻叩反应板混合反应物,静置室温(约20℃)40分钟,或4℃60分钟(若周围环境温度太高),应在对照孔的RBC显著呈钮扣状时判定结果;
(7)HA判定时,应将反应板倾斜,观察RBC有无呈泪珠样流淌,完全HA(无泪珠样流淌)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血凝效价,表示1个HA单位(HAU),再根据开始的稀释倍数精确计算血凝效价。
72.屠猪的三腺摘除步骤:
(1)摘除甲状腺;(2)摘除肾上腺;(3)摘除病变淋巴结;(4)清理。
73.编制猪的年防计划,模拟预防接种一次,防疫后处理。猪的年防疫计划制订生猪免疫程序,应充分考虑当地疫情、生猪年龄、用途、体内抗体水平、疫苗性质等诸多因素。
(1)猪瘟:①超前免疫:一般在常发地区使用,仔猪出生后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接种45分钟后方可哺乳;②20~60免疫法:即在20日龄、60日龄各免疫接种一次;③种公猪:在配种任务较轻的时候进行,每年2次;④种母猪:在仔猪断奶后立即进行,每年2 次。
(2)仔猪副伤寒:30~35日龄注射1.0mL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
(3)伪狂犬病:①仔猪25日龄注射1次;②种公猪在配种任务较轻时进行,每6个月1次;③种母猪断奶时注射1次,每年2次。
(4)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前一周,每头肌注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苗2mL。
(5)驱虫计划:驱虫模式的确定,首先应考虑寄生虫繁殖和致病所需的气候条件,北方宜在3 ~10月进行驱虫,南方全年可进行;其次是考虑寄生虫从虫卵到成虫所需要的时间,如大多数线虫为50天。
Ⅰ常规驱虫时间计划: ①种公猪一年驱虫2次,在配种任务较轻时进行; ②母猪产仔前1~2周驱虫1次; ③仔猪断奶转群前驱虫1次;
④育肥猪60~70日龄驱虫1次,如饲养在老猪场100~110日龄还需驱虫1次。Ⅱ模拟预防接种。
Ⅲ防疫后处理。
74.沙门氏菌革兰染色法:
(1)无菌取心血,实质脏器涂片或抹片;
(2)将涂片或抹片自然干燥,或酒精灯上干燥固定,然后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分钟后水洗;
(3)加革兰碘溶液于涂片或抹片上,媒染1~3分钟,水洗;(4)加95%酒精于涂片上脱色,约30秒至1分钟后水洗;
(5)加稀释碳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复染10~30秒钟,水洗;
第二篇:高级动物检疫检验员知识(二)对应试卷二
高级动物检疫检验员知识
(二)1.能够被细菌直接利用的成分是氨基酸。
2.家禽副伤寒多发生于幼禽,该病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3.病毒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
4.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细菌的毒力减弱,这种变异称毒力变异。5.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为阴性应表现溶血现象。6.宰前检验如果发现有结核病可疑时,应进行结核菌素点眼或皮内注射加以诊断。
7.疫源地被消灭的条件是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后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无新发病例且畜群血清学检查为阴性。
8.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畜群免疫力的变化。9.猪宰后剖检颌下淋巴结,重点检查猪炭疽病,其病变特点为颌下淋巴结呈现樱桃红色(砖红色)。
10.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温度、氢离子浓度、渗透压。
1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12.禽霍乱常可因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3.鸡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的接种对象是2个月龄以上鸡。
14.鸡痘蛋白明胶活毒疫苗(鸽痘苗)接种后5~8天,应逐只检查接种效果。
1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滴鼻或点眼或饮水免疫。
16.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可用来预防MD。
17.鸭瘟鸡胚化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各日龄鸭。
18.皮肤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痘疹,粘膜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流鼻汁和呼吸吞咽困难。
19.运载一般传染病动物及产品车船可用2%漂白粉消毒。20.放线菌采取病料是破溃病灶。
21.抗体的主要存在部位为血清。
22.鸡新城疫属一类动物疫病。
23.羊体表检查淋巴结主要是肩前淋巴结。
24.凡经宰前检验确诊为狂犬病、炭疽等恶性传染病的,应禁宰。
25.家畜屠宰前检验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等一般性传染病的,均要送往急宰间急宰。
26.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传播途径。
27.败血症肉尸的特点是肾充血、髓质呈紫红色。
28.病畜死后,尸体禁止剖检的是炭疽病。
29.兔李氏杆菌病的临场检疫特征一般为突然死亡。30.患部叩诊出现鼓音的,可能是黑腿病。
31.临场检疫时见有脓性眼、鼻分泌物的,可能是猪类鼻疽。
32.修整肉尸时摘除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病变体淋巴结。
33.类鼻疽受侵害器官的主要病变为脓肿。
34.主要侵害牛下颌部的病菌为牛放线菌病。
35.送检口蹄疫病料,常采水泡液、水疱皮。36.暗红色虫道为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病变之一。
37.猪传染性胃肠炎胃部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有凝乳块。38.病猪小肠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最有可能是非洲猪瘟。39.急性型猪副伤寒的临场检疫特征为败血症。40.猪密螺旋体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41.细胞免疫应答是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发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42.对于检疫不合格的动物要及时封锁、隔离观察、淘汰病畜禽、合理处理尸体。
43.化制后的动物尸体残渣,多数情况不可用可用作动物饲料。44.疑似炭疽病死后,不能剖检取肝检查。
45.线虫类病料的处理方法是,把虫体放入近沸腾生理盐水中,等虫体僵直后,取出放在70%酒精固定液中。
46.患羊类鼻疽的羊往往是慢性死亡。47.肝片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48.猪副伤寒肝脏病变常可见点状黄色坏死灶。49.牛伊氏锥虫病的病牛皮肤干裂,甚至溃烂。
50.动物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净化检疫,其中运输检疫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空运检疫。
51.马流感主要通过健康马与患病马直接接触传播的。52.禽白血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为肝、法氏囊、脾。
53.禽脑脊髓炎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成年鸡感染后不影响产蛋,但会出现神经症状。
54.鼻炎型兔巴氏杆菌病是养兔场常见的一种病型。
55.疫区在县级范围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疫区封锁令,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56.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高温、冷冻、盐腌、炼制食用油。
57.《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有效期一般在15天以内为宜。
58.病死率(%)=(因某病病死头数/同时期内该病患畜总数)×100 59.马传染性鼻肺炎流产胎儿肝包膜下有散在针尖大到粟粒大灰黄色坏死灶。
60.猪宰后检验出囊尾蚴后的处理:(1)在规定检验部位的40cm2面积内有囊尾蚴及钙化的虫体在3个以下,整个肉尸冷冻或盐腌等无害处理后出场;在40cm2平面积内有4~5个虫体,高温处理后出场;40cm2内有6~10个虫体,作工业用或销毁,如能将虫体全部清除,可作为复
2制品的原料;在40cm内有11个以上,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2)胃、肠、皮张受限制出场,其它内脏经检验无囊尾蚴,不受限制出场。(3)皮下脂肪炼食用油或作为复制品原料。
61.急性败血型猪瘟和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鉴别:(1)皮肤红斑:猪瘟为出血性斑点,指压不褪色,尤其是眼结膜或阴道黏膜常见点状出血;猪丹毒皮肤红斑为充血性红斑,指压褪色。(2)淋巴结变化:猪瘟淋巴结出血主要发生于边缘髓质窦并向淋巴中央的皮质内伸展,由于出血变化与灰黄色淋巴组织彼此镶嵌,故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猪丹毒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充血,外观色红,切面红润多汁,即使出血,其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者极少见。(3)肾脏变化:猪瘟时肾脏多半是在贫血状态下,伴发实质出血;猪丹毒肾脏则为淤血状态下,伴发出血性肾小球肾炎,故皮质切面显现红色的肾小球球形突起。(4)脾脏变化:猪瘟时脾脏多不肿大,常有出血性梗死灶;猪丹毒时脾脏肿大,通常无梗死灶。(5)胃肠道变化:慢性猪瘟经常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黏膜出现轮层状溃疡;猪丹毒时大肠无此病变,但胃底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明显的卡他性出血性炎。
62.动物性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步骤:(1)预增菌:用缓冲蛋白胨水,43℃16~20小时;(2)选择性增菌:用亚硒酸盐肉汤、四硫磺酸钠肉汤24小时;(3)分离培养:SS琼脂、伊红美蓝琼脂、亚硫酸铋琼脂,35℃24小时;(4)生化试验;(5)血清学鉴定:玻琼凝集试验。
63.鸡的尸体剖检步骤:(1)剖检前准备;(2)剖腹检查;(3)食道检 查;(4)喉气管检查;(5)清理。
64.鸡痘刺种:(1)按鸡痘冻干苗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摇匀;(2)用酒精棉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消毒;(3)用灭菌钢笔尖或其它灭菌的器械蘸取稀释后的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刺种。20日龄内雏鸡不能应用,1月龄以下刺两下(免疫后一周观察刺种部位,如有红肿说明接种成功,若无重新刺种)。
65.猪炭疽病的检查。(1)剖检部位:切开肋间采取脾脏;(2)采取病科:皮肤炭疽病—— 取病灶水肿或渗出液、耳根部等末稍血管取血,肠炭疽病——取粪便;(3)送检。
66.屠畜宰前管理的意义:(1)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2)增加宰后肉品的糖原含量;(3)排出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4)具有经济学和卫生学意义。
67.肉的成熟特征有:(1)肉表面有一层“干燥薄膜”,羊皮纸感觉;(2)肉的横断面有肉汁流出;(3)具有特异的肉香而微酸的气味,经煮沸,肉汤澄清透明,有浓郁的肉香味;(4)肉具有一定的弹性;(5)呈酸性反应。
68.使用新消毒药品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新消毒药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新消毒药品的使用说明书,明确用途、用法、注意事项、使用浓度等;(2)饮水、喷雾消毒不能采用有刺激性、毒性、腐蚀性的消毒剂,否则会造成应激,诱发疫病,腐蚀器具;(3)醛类消毒剂不宜用于犬、猪,酚类、醇类、醛类消毒剂只适用于环境消毒;(4)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在使用前要先机械清除消毒对象表面的有机物。
69.血清可放在灭菌玻瓶或青霉素小瓶中,置于4℃条件下保存,不要反复冻融。为了防腐,每mL血清中可加入5%石炭酸溶液1~2滴,或加入0.01%的叠氮钠1~2滴防腐。70.粪便的消毒有焚烧法、掩埋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热消毒法。其中生物热消毒法是对粪便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71.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病毒效价。(1)在V型微量反应板中每孔加0.025mLPBS;(2)第一孔加入0.025mL病毒悬液;(3)将病毒悬液在反应板上作0.025mL的系列对倍稀释;(4)每孔再加0.025mLPBS;(5)每孔加入0.025mL 1%(V/V)鸡红细胞;(6)轻叩反应板混合反应物,静置室温(约20℃)40分钟,或4℃60分钟(若周围环境温度太高),应在对照孔的RBC显著呈钮扣状时判定结果;(7)HA判定时,应将反应板倾斜,观察RBC有无呈泪珠样流淌,完全HA(无泪珠样流淌)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血凝效价,表示1个HA单位(HAU),再根据开始的稀释倍数精确计算血凝效价。
72.屠猪的三腺摘除步骤:(1)摘除甲状腺;(2)摘除肾上腺;(3)摘除病变淋巴结;(4)清理。
73.编制猪的年防计划,模拟预防接种一次,防疫后处理。猪的年防疫计划
制订生猪免疫程序,应充分考虑当地疫情、生猪年龄、用途、体内抗体水平、疫苗性质等诸多因素。
(1)猪瘟:①超前免疫:一般在常发地区使用,仔猪出生后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接种45分钟后方可哺乳;②20~60免疫法:即在20日龄、60日龄各免疫接种一次;③种公猪:在配种任务较轻的时候进行,每年2次;④种母猪:在仔猪断奶后立即进行,每年2次。
(2)仔猪副伤寒:30~35日龄注射1.0mL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3)伪狂犬病:①仔猪25日龄注射1次;②种公猪在配种任务较轻时进行,每6个月1次;③种母猪断奶时注射1次,每年2次。
(4)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前一周,每头肌注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苗2mL。(5)驱虫计划:驱虫模式的确定,首先应考虑寄生虫繁殖和致病所需的气候条件,北方宜在3~10月进行驱虫,南方全年可进行;其次是考虑寄生虫从虫卵到成虫所需要的时间,如大多数线虫为50天。
Ⅰ常规驱虫时间计划: ①种公猪一年驱虫2次,在配种任务较轻时进行;②母猪产仔前1~2周驱虫1次;③仔猪断奶转群前驱虫1次;④育肥猪60~70日龄驱虫1次,如饲养在老猪场100~110日龄还需驱虫1次。
Ⅱ模拟预防接种。Ⅲ防疫后处理。
74.沙门氏菌革兰染色法:(1)无菌取心血,实质脏器涂片或抹片;(2)将涂片或抹片自然干燥,或酒精灯上干燥固定,然后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分钟后水洗;(3)加革兰碘溶液于涂片或抹片上,媒染1~3分钟,水洗;(4)加95%酒精于涂片上脱色,约30秒至1分钟后水洗;(5)加稀释碳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复染10~30秒钟,水洗;(6)用吸水纸吸干涂片或抹片或自然干燥,镜检。
第三篇:动物检疫检验员岗位职责.[最终版]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
动物检疫检验员岗位职责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各级政府的地方法律规章,尽忠职守,熟练掌握动物卫生检疫检验技术,做到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不徇私情,规范检疫。
2.积极宣传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检疫的认识和遵守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在执行检疫任务时应衣装整洁、佩戴标志、持证上岗、带齐检疫工具、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依法检疫,严格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检疫对象的检疫项目,依照检疫程序,按检疫标准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同时对检疫结果负责。
4.严格遵守岗位工作纪律,要按时到岗,做到随到随检,随宰随检,动物检疫检验员管理区域内动物产地检疫到位率达100%、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达到100%。在实施产地检疫时,做到亲临场户、临检观察,对检出的病畜应根据不同病情依法处理。
5.严格按规程进行检疫检验操作,对检疫检验合格的发给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在胴体上加盖验讫印章;对检疫中发现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隔离观察,按照规定采样送检,并及时上报;对检疫中发现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视情况采取相应动物防疫措施,并及时上报;对病死动物及产品要做到“四不准一处理”(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按要求采取高温、焚烧、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6.严格证章管理,规范填写检疫合格证明,要做到先检疫,后出证,杜绝不到场检疫出证或不检疫就出证。严禁由货主填写检疫合格证明,严禁出售或转让检疫检验证明,不能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不能买卖、涂改、伪造检疫证明,不能将检疫验讫印章拿到厂外使用。
7.做好动物免疫标识回收、登记、保存工作。
8.认真做好消毒灭源的宣传指导工作,监督指导屠宰厂搞好厂内动物防疫消毒工作。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
9.做好动物宰前检疫、屠宰检疫和无害化处理记录。
10.严格执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协助上级相关部门开展检查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做好检疫登记和各种报表的上报工作。
第四篇:动物检疫
检疫:是以法律为依据,国家授权特定机关对有关生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的商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或者说是为防止疫病的传播所采取的防范管理措施。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白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法定检疫证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等法定的动物、动物产品(或食品)检验检疫机关及国际兽医卫生组织依法制定的检疫证明为法定检疫证明。
化学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和一些还原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的氧量。
副产品:指屠宰动物体除胴体以外的部分,包括头、蹄、内脏器官、血液、脂肪、内分泌腺体及皮毛等。
胴体修整:胴体修整是清除胴体表面各种污物,修割掉胴体上的病变组织、损伤组织及游离组织,摘除有碍食肉卫生的组织器官,并对胴体进行修削整形,使胴体具有完好商品形象的加工操作。
人兽共患病:即能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白肌肉:即“P S E”肉,也称水煮样肉。仅见于猪肉。其特征为肉色苍白、质地柔软、几乎软塌,表面渗水等。
胴体:牲畜屠宰后放血后去毛、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躯体。
败血症:疾病过程中,血液内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成为败血症。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
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急宰与冷宰:凡患一般病的屠畜,不能在正常车间屠宰的经动物卫生检验人员送急宰车间屠宰并进行宰后肉品检验及处理的叫急宰。冷宰:指对已经死亡的屠猪(牲畜)进行屠宰或解体加工而言。光禽:禽类宰杀拔毛后称为光禽。
白肌病:是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引起以心肌和骨骼肌变性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
淋巴器官:是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的器官,位于淋巴通路或血液通路上的形态结构。包括淋巴结、脾、胸腺(腔上囊)。
1、动物宰前检疫的意义
(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康隔离,防止疫病散播,减轻加工环境和产品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2)及早检出宰后检验难以检出的疾病。
(3)防止宰杀国家禁宰的牲畜,如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母畜等。(4)及时发现疫情,并为疫病防治积累资料。
2、专职肉品卫生监督检疫员的职责。答:(1)查验证件,卫生监督:凡无有关证件或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设点经营。
(2)市场肉类监督:对上市肉类进行卫生监督检验与处理,凡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畜禽肉类以及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一律不准出售。
(3)劣质肉类检验:取缔腐败变质、脂肪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性状异常的肉品,以及运输过程中被农药、化肥污染的肉品。
(4)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向肉类经营者宣传兽医卫生要求和经肉感染人的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自觉抵制购入和销售病、死畜禽肉。
(5)了解疫情,保证肉品卫生:肉类监督检验应坚持在站内集中进行,不得直接在交易地点进行,以免不能充分地实施检查或造成交叉污染。必须与当地畜牧兽医工作者保持经常联系,及时掌握产地畜禽疫病动态几屠宰检疫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病肉上市。
3、剖检淋巴结的原则及猪头与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剖检淋巴结的原则:
(1)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广的淋巴结(2)位置浅表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3)能反应特定病变过程的淋巴结 猪头与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1)颌下淋巴结(2)颈浅背侧淋巴结(3)颈深淋巴结(4)髂下淋巴结
(5)腹股沟浅淋巴结(6)腹股沟深淋巴结(7)腘淋巴结
4、什么是黄脂与黄疸肉?如何鉴别这两种肉? 黄脂肉(黄膘肉):是指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质地较硬,而其他组织器官无异常的一种色泽异常肉。由于饲料因素和动物机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所致。
黄疸:动物机体因某些中毒性疾病、传染病及发生溶血性疾病时,致使胆管排泄发生障碍,大量的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将全身许多组织染成黄色。二者的鉴别:
黄脂: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是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 4 h后颜色变浅或消失。
黄疸: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黏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大多患病动物的肝脏和胆道都会呈现病变。胴体在室温下放置1昼夜后,其黄色会更加明显。
5、市场肉类监督检验的程序
(一)询问情况
(二)查验证件
(三)运输工具和包装物的卫生状态
(四)检查兽医验讫印章
(五)肉品检验
6、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原则(1)无害化原则(2)减量化原则(3)资源化利用原则(4)生态化发展原则
(5)污染治理的经济适用原则
7、检验“必检淋巴结”的意义?
答:(1)必检淋巴结能反映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甚至性质,尤其是传染病,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形态学征象。(2)猪机体内淋巴结众多,分布广,必检淋巴结是收集淋巴液较广、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代表器官,必检淋巴结多位于机体浅表层,便于剖检,可以减少对猪的机体破坏,保持生猪胴体的完整和不被损伤。
(3)必检淋巴结的检验剖检面较小,可避免组织切面过多,招致细菌侵入,以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4)必检淋巴结检验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为进一步开展试验室检疫检测和准确定性提供重要依据。
8、注水肉检验的方法。
答:注水肉检验的方法包括:(1)视检(2)触检
(3)放大镜检查(4)刀切检验法(5)加压检验法(6)试纸检验法(7)熟肉率检验法(8)肉的耗损检验法
9、食品检验检疫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答:检验检疫能力是一个国家(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各国都把发展检测技术和方法置于优先地位。
(1)速测化: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确定食品的安全性。例如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受体传感器法、金(荧光素)标记法、cDNA标记探针法、基因芯片技术等。
(2)系列化: 欧美国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已从单个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到可以同时检测几百种化合物的多残留系统分析,兽药残留的检测也向多组分方向发展。
(3)精确化:目前,发达国家对残留的限量越来越低。这对检测方法的精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检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达到超痕量水平(10—~10),需要用高分辨质谱分析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的严格质量控制手段。由于色质联机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可靠的特点。
(4)标准化:食品检验检疫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因此食品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化就尤为重要,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食品检验检疫技术的标准化不仅仅国内有需求,而且已呈现国际化趋势。一方面,传统方法不断完善并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正在或有待建立通行标准。
(5)高技术化:高新技术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首先,残留检测技术进一步更新换代,包括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
10、动物的宰后检验与检疫的意义和特点。
答: 意义:动物的宰后检验与检疫是动物卫生检验最重要的环节,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特点:1.病理变化不典型。2.屠宰加工速度快。3.胴体不准随意切割。
11、肉品品质检验的具体包括哪些? 答:(1)除传染病和寄生虫以外的疾病,以及肿瘤、全身性水肿、脓毒败血症、过度瘠瘦、黄疸和各种普通病引起的肉品病变。
(2)有害腺体: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3)屠宰加工质量:不带毛、血、粪污等污染物。(4)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5)种公、母猪及晚阉猪。
(6)农药、兽药、激素的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7)外伤骨折挫伤后的淤血、脓肿、炎症及皮炎。(8)其他因素引起的肉品品质变化。
12、肠衣的常见缺陷及卫生处理。
答:
(一)污染
卫生处理 轻度污染的肠衣,经仔细清除污垢后,可以作为食用。污染严重,无法去净粪污碎屑的肠管,作工业用或化制。
(二)腐败
卫生处理 轻度腐败的肠衣,可晾在阴凉通风处驱味,或用0.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以抑制腐败分解。轻微腐败肠衣经处理后可以食用,但不宜继续保存。呈明显腐败的肠衣,作工业用或化制。
(三)褐斑
卫生处理 有轻度褐斑的肠衣,先用2%的稀盐酸处理,再用苏打水溶液洗涤,除去褐斑后可以作为食用。有严重褐斑的肠衣,不能作为食用。
(四)红斑
卫生处理 通常形成红斑色素的微生物只在肠壁表面生长,不但容易除掉,而且这些产色素微生物对人无害。一般不影响食用,故不作处理。
(五)青痕
卫生处理 一般不作处理。
(六)生霉
卫生处理 轻度生霉的肠衣,如果没有明显的感官变化,而且易于除去霉层的可以食用。严重生霉的肠衣,作工业用或销毁。
(七)肠脂肪的酸败
卫生处理 肠脂肪酸败的肠衣,不能作为食用,应作工业用或销毁。
(八)昆虫
卫生处理 发现啮痕或被昆虫分泌物污染的肠段,不能作为食用。
13、什么是红膘肉与放血不良肉肌肉?二者如何鉴别?
答:红膘肉: 皮下脂肪由于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红素浸润而呈粉红色时,即为红膘肉。放血不良肉肌肉:组织颜色发暗,当切开肌肉时,可见暗红色区域,挤压切面有血滴出;皮下静脉血液滞留,脂肪组织内可见到毛细血管,甚至发生红染,透过胸腹膜的浆膜,可看到结缔组织中的血管,肋骨两侧的血管清晰可见。
鉴别:红膘肉仅见于皮下脂肪。放血不良肉肌肉肉组织颜色暗红。
14、简述旋毛虫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答:检验包括显微镜检查法和集样消化法
处理方法:
1.宰后检验在24个肉片标本内,发现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不超过5个者,横纹肌和心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5个以上者,横纹肌和心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2.上述两种情况的皮下及肌肉间脂肪可炼食用油,体腔内脂肪不受限制出场。3.肠可供制肠衣,其它内脏不受限制出场。
第五篇:动物检疫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
养殖
宋天增
201509510507 摘要:动物检验检疫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动物疫病、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定动物源成份。本文简述了当前动物检疫的主要检测内容、传统常规动物检疫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检疫中应用和新型生物技术平台技术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物检疫;传统检疫技术;现代检疫技术
动物检疫(Animal Quarantine)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传播,通常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动物检验检疫人员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动物检疫,对可疑或已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作出适当处理,目的是防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1动物检验主要检测内容
1.1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含人畜共患疫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非常规病原(例阮病毒、立克次氏体)引起,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造成较严重危害的各种传染病。
我国进境动物疫病名录97种:一类病15种,二类病82种;含水生动物疫病11种。OIE关注疫病(手册2009)陆生动物疫病112种;水生动物疫病:25种。1.2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动物、动物产品、饲料中的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毒素、生物毒素等。兽药包括禁用药和限量用药,具体检测项目和控制标准根据进出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1.3特定动物源成份
疯牛病传播风险因子:饲料中的牛羊成分;
动物产品真伪鉴别:熟制肉类出口;珍贵皮草、珍贵中药材、濒危动物保护; 食物过敏源检测:甲壳素、某些鱼成份、转基因成分:例转基因鱼等。
2传统常规动物检疫技术
流行病学检疫时,对流行病的分析和确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流行病学的调查总结过程中也存在工作量大且繁琐,耗费的人力多等问题。
临床检疫方法具简便易行,适合现场操作等优点,但是临床检疫对发病初期尚未出现有病证意义的、特征症状的病例,或非典型病例,或症状相似病例,往往难于做出诊断。
病理学检疫技术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在剖解检疫时,有些病例往往缺乏特征性的病变,特别是急性死亡的病例、非典型病例和早期屠 宰病例,所以在剖解检疫这些病例时应选择症状较典型、病程较长、未经治疗的自然死亡病例进行剖检。
病原学检疫时从病料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虽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但健康动物也有带菌现象,所以病原学的检疫结果还需与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症状、病理变化联合起来综合分析。而且任何一种病原学方法都存在有漏检的可能,所以即使没有发现病原体,也不能完全否定该种传染病的诊断。
免疫学检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检测、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是目前最理想的残留筛选性分析方法之一。但酶联免疫分析前期工作复杂,检测对象针对性太强,开发免疫检测试剂盒所需费用昂贵。
3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根据生物大分子结构特点与相互作用原理,从分子水平检测某种特定生物大分子存在与否。
分子生物学检疫又称基因检疫,主要是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和结构进行测定。自1976年以来,基因检疫方法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核酸电泳图谱分析、寡核苷酸指纹图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等。
在动物检疫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主要有3大类: 核酸扩增技术:
蛋白质检测技术:蛋白质电泳与免疫印迹、重组抗原-based、单克隆抗体-based。新技术平台:生物芯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生物传感器。3.1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检疫中应用
核酸扩增技术是对核酸进行体外生成和放大的技术,只要起始的生物材料里存在微量的特定核酸(如某种病原体的核酸),通过扩增反应就能得到大量的可检测到的特定核酸产物,从而可证明检测对象的存在。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LAMP, NASBA核酸扩增产物分析技术测序、杂交、酶切等。
PCR与实时荧光PCR是发展成熟且主要应用的核酸扩增技术。3.1.1 PCR检测
PCR技术用于动物检疫主要是检测病原,做早期诊断和病原的鉴定。它不仅可以检测活的病原体,而且还可检出已灭活的病原体,只要病原体的核酸未降解。因此,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时,该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常规PCR检测过程包括:取样、样品前处理与核酸提取-PCR反应,PCR产物电泳检测,PCR产物的确证分析(测序、酶切等)。
3.1.2 实时荧光PCR检测
实时荧光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每经过一个扩增循环,产生一个荧光信号,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终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也可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实时荧光PCR检测是当前实验室及商业重点开发应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其优点为: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快速;操作简单、安全、自动化程度高、防污染;可实现定量检测;设备、试剂成本较高;快速筛选检测方法,仍需确证(常规PCR及序列分析)等。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范围为重大动物疫病及各种传染病病原快速检测方法,疫情监控重要的技术依托;供港澳活禽及产品禽流感,新城疫监测;进境动物产品口蹄疫,猪生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检测;动物及产品甲型流感H1N1监测;饲料及动物产品中特定动物源成分检测等。
3.1.3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是在链置换DNA聚合酶启动下的链置换DNA合成循环。反应起始阶段形成DNA茎环结构(LAMP循环的起始结构),以茎环结构为模板进入扩增循环阶段。扩增产物是不同长度的DNA混合物,分别具有不同个数茎环结构,产物DNA序列为扩增靶序列的交替反向重复序列,酶切后可得到单一产物。
需针对靶基因的6个特异序列设计4条引物,还可加上2条环识别引物以提高速度和产量。LAMP优点为简便、成本低、更快速;设备和试剂成本低,时间短;高特异性、高灵敏度;识别6个区域的4条引物;敏感性比常规PCR高;高产量、易检测;产量可达数十微克,可进行荧光检测(荧光核酸染料)或浊度(焦磷酸镁沉淀)检测。适合基层实验室甚至现场检测。
LAMP缺点:更易污染、不方便产物回收及鉴定、设计空间较受限、扩增产度< 500时不能进行长链扩增。
3.1.4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核酸检测技术直接应用于检测各种动物病原、病原体分型,特定动物源成份、转基因成份等,并已有一批总局明文批准采用的检测项目如:禽流感、甲型流感H1N1、口蹄疫、SARS、链球菌、蓝耳病、转基因、动物源成份等。
近几年发布(或立项)不少检测标准(PCR/rPCR),基本覆盖主要进境动物疫病项目。核酸检测技术在直属局实验室(中心)均已开展应用或研发,设备和技术基础良好。
国内外均有成熟的核酸检测技术平台和商业服务平台(设备、试剂、技术服务);常见病原体已有商品化核酸检测试剂盒;基本上较重要的各种动物病原体均有已发表的PCR检测方法,全系统普遍具备自行开发建立特定病原的核酸检测方法的能力。
3.1.5 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与蛋白质检测技术
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与蛋白质检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特异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特异抗体等,该方法的建立基于重组抗原或单克隆抗体的各种血清学检测方法:ELISA、胶体金试纸条、生物芯片等。
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与蛋白质检测技术是系统内研究开发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盒的热点方向之一。3.2新型生物技术平台
随着科技进步和学科的交融,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微电子、激光检测、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等多学科技术相融合,实现快速、灵敏、高通量(同步检测多种目标,或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和自动化检 测和数据处理。
3.2.1生物芯片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衍生的一项重大高新技术,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等技术在载体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高通量的检测。1992年第一块生物芯片诞生,在近几年迅速崛起,全球约有数百家生物技术公司和数千家研究机构从事生物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生物芯片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芯片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项高新技术。基因芯片制备及检测流程,是利用原位合成法或将已合成好的一系列寡核甘酸以预先设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表面,形成高密度的寡核甘酸的阵列,样品与探针杂交后,由特殊的装置检出信号,并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其在转基因产品及动物产品中的微生物的检疫有广泛的运用。
美国是生物芯片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目前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研制的生物芯片已进入实用化、产业化阶段。我国正式进入生物芯片的研究领域是在199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生物芯片及其配套产品累计实现的销售收入已超过亿元人民币。以生物芯片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生物芯片主要包括:按检测目标: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包括药残检测芯片)、组织芯片、细胞芯片、糖芯片;按载体:固相芯片、液相芯片。
在动物间一种生物芯片主要用于:传染病(同步检测多种病原体;同时检测多个样品);药物残留(同时检测多种药物);转基因成分、特定动物源成分(同时检测鉴别多种成分)。
3.2.2液相芯片(xMAP悬浮芯片技术)
21世纪初诞生、在流式细胞术、ELISA技术和芯片技术基础上开发的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有机整合了微球(Beads)、激光检测技术、流体动力学、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和强大的计算机运算功能,具有更强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
液相芯片(xMAP悬浮芯片技术)核心技术是乳胶微球包被和荧光色编码以及液相分子杂交,检测速度极快,约十几分钟可完成检测。乳胶微球带有独特的色彩编号,每种小球可分别包被抗原、抗体或核酸等特异分子,小球体悬浮于液相体系中构成液相芯片系统,可以特异捕获多达100种不同的目标分子实现同步特异检测,其结果可在瞬间经激光判定后由电脑以数据信息的形式记录下来,敏感性显著超越抗原-抗体结合酶联信号或常规核酸杂交信号检测。该技术优点是反应快速、灵敏度高;通量大;可进行多元化分析,灵活性好;采用接近生物系统内部环境的完全液相反应体系,稳定性好;操作简便,不需洗涤,耗时短等。
3.2.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性价比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可进行核苷酸片段分离分析、分析检测已知或未知基因突变及SNP。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平台”、“临床基因诊断最佳技术平台”。
设备依托:Transgenomic公司的WAVE®核苷酸片段分析系统利用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理进行核酸片段的分离和分析。DNA SepCartridge分离柱采用无孔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共聚物微球 体作为稳定基质,当DNA样品注入到色谱柱后,通过与缓冲液中的桥分子三乙基胺(TEAA)的相互作用被吸附到固相柱基质上,而乙腈可破坏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流动相中乙腈的浓度实现DNA片段的分离。
DHPLC技术特点是检测准确性高,可分辨单个碱基的差异;操作简单,自动化分析;结果重复性高,速度快;样品通量高;消耗品低价性,性价比高。
3.2.3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将生物体的成份(酶、抗原、抗体、DNA、激素)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固定化在一器件上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称为生物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固定生物膜敏感层,经分子识别而发生生物学作用,产生的信息如光、热、音等被相应的信号转换器变为可定量和处理的电信号,再经二次仪表放大并输出,以电极测定其电流值或电压值,从而换算出被测物质的量或浓度。
根据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材料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基因传感器、细胞及细胞器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可监测多种细菌、病毒、生物毒素。能在10s内侦检出微量级生化战剂,包括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炭疽杆菌、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埃博拉出血热病毒、肉毒杆菌类毒素等;农药、兽药残留(农产品、食品、环境监测)等方面。
3.2.4自动化检测鉴定设备
科技进步使各种用途的自动化实验室设备得以被发明制造并迅速投入市场、加以应用。显著提高了实验室和临床诊断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试剂、更为准确快速,更为安全。
例如,全自动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分析系统;全自动酶免工作站;全自动微量移液和PCR工作站;全自动核酸蛋白纯化系统等。
自动化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将是高端实验室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将带动实验室检验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如全自动酶免工作站、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全自动PCR移液工作站的研发是市场投放将逐步解决检验程序复杂、检测周期漫长、检测成本昂贵、检验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等问题。
4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检疫的各种技术也必将不断地更新、完善和迅速发展,尤其是速测技术更能适应现代高效、快速的节奏和满足社会的要求。它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需要,而且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增强动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该灵活选择各种测试技术,严把动物产品质量关。此外还应建全动物制品的监测技术,实施从农场生产到餐桌食用的全过程监控,从源头抓起,提高动物养殖的科学管理,完善检测技术,提高动物产品质量,推动养殖业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动物检验检疫技术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将日益常规化,检测技术更细化、更精准;新型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常态化;自动化设备的配备使动物检疫更加 方便;便携式检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使实现更多现场更加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