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弟子规》教学
浅谈《弟子规》教学
——古辣红缨幼儿园
叶柒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家长的成长,带来教育观念的进步与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学前幼儿童的行为教养的期待,和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很多家长不再是唯成绩论,学习大过一切的简单想法。因为新生代家长已经意识到学习好固然重要,但在现代社会光是学习好不代表一定能被初会所接受,一个人有好的教养和品德,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家长们更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能懂礼貌,识大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书答礼”,在现代的延续。代表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作《第子规》,即是幼儿学前教养教育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中华几千年学子“为人”“作学问”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的总结。其中就吧如何“为人”,放在了学问,做事等等之前。实在是道出人之教养的本质。本文就结合《弟子规》,在农村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养素质教育的实践和开展进行浅简分析。
大纲:
1.农村幼儿的教养素质现状。2.开展《弟子规》教学有哪些好处。3.《弟子规》教学在校园如何开展。
4.开展《弟子规》教学后儿童的改变和家长的反响。5.总结
1.农村幼儿的教养素质现状。
农村幼儿的教养及素质的形成,有家庭长辈,邻居朋友的言传身教的因素;也有学校老师的教育的因素。其中家庭教养对幼儿的教养的影响占比较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长辈在与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倾向。是其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活动过程,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显示,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特别是人格特征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
溺爱型家庭的孩子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缺乏社会性和竞争性,容易形成怯懦、盲从、依赖、被动、不愿探索、不敢冒险、不能创造等性格弱点;
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和父母情感疏远,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难以建立自尊自信,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胆小,性格软弱的孩子变得更加彷徨无主、胆怯、懦弱,个性强的孩子则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更加反抗、暴烈、不服家管;
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不遵守纪律与社会规范,具有攻击性、情绪不安定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能动性,性格乐观,情绪稳定,对人亲切,能与人合作,有进取精神,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农村现实中家庭教养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由父母直接进行教养。二,由爷爷奶奶们进行隔代教养。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由于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将他们的子女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接受“隔代教养”。隔代教养即祖辈代替父辈的职能培养第三代的养育,这种形式的家庭教养越来越普遍。在这些“隔代教养”幼儿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等现象,他们表现为任性、自私、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教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有些幼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打别的小朋友;有些性格娇气受不得一点委屈;有些性格阴暗,爱暗地里使坏。经过与家长的接触,多多少少都是家长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和少于教养教育有关。
2.开展《弟子规》教学有哪些好处。
正因为如上所举。家庭教养中,由于家长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多有随意性,少有系统化的正面指导。单靠家庭教养对提升幼儿的教养实在是不能足够。
正如前面开篇所述,《弟子规》是对中华几千年学前儿童行为教养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人的为人立身的基本行为规范。在幼儿学前期,结合《弟子规》对幼儿进行论理道德教育,对提高幼儿的教养素质,对将来社会的诚信,人与人之前的伦理道德,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
《弟子规》中,开篇首要就讲:首孝悌 次谨信。整本《弟子规》里面,最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孝」。为什么首先是孝,而不是先作好学问,再来讲孝和诚信呢?以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少年学子在开始学习学问之后,也许是为了有好成绩,也许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目标一个接着一个,已经无暇顾及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教养。因此造成一部分人出到社会,只讲利益,不讲诚信,更有甚者为了金钱父子反目。造成人人自认社会诚信已有实质下降。所以在幼儿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做人的首先就要讲孝道和诚信。不到等到他们大了,接受了社会的杂乱的价值观,再想来教他们就晚了。
所以《弟子规》中把孝悌谨信放在首位,以为做人之根本。为什么要重孝道,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孝和信,就是道中的一,一生二,二生三,才能生万物。人不讲孝和信,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人不讲孝和信,将来所作的事情很难说是对社会有益的。所以习主席现在大力提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幼儿学前的教育,正是及时而且有必要的。孝和信,是老师对幼儿教养的最重要一环。具体表现在诸如:对他人有礼貌,对待父母和顺,对同学友好。幼儿做到这些再去学习技能,才是有教养有素质的表现。
正如马來西亚北方大学廖德勝校长所讲:
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沒有把教育的根本辦好,那我們绝对不能夠去怪社会上,出現的种种我们不愿看到的乱象。
学前教育如果能夠灌输到正确的思想给他们,我们的孩子们長大后,就不需要走那么多的歪路。
如果我们能夠启发他的善心,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孝心,他的孝心一起來,百善自然会來。如果我们沒有把他的善心启发出來,他可能以后可能会变成一個不好的孩子。
3.《弟子规》教学在校园如何开展。
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弟子规》校园教育
1、坚持晨读:
统一安排要利用晨读时间,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幼儿诵读,朗诵是背诵是理解的基础,通过诵读,让《弟子规》的精华渗透到幼儿的思想中去,好的思想种到他们小小的心灵里,现在他们不理能理解,以后实践和成长中,会变成他们思想的财富。
2、课堂讲解
诵读《弟子规》以后,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应教会幼儿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注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言传身教
在课程及活动中渗透弟子规教育,结合礼仪教育,以教师的身体力行来对幼儿言传身教,习以成自然。
4、活动中师生齐背经典
在活动讲中,边做活动教师边引导和学生共同背诵,让诵读《弟子规》像唱儿歌一样,变成幼儿的一种娱乐,加深记忆。
5、在上下学家长接送幼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及其家长,尊重老师,学会向老师问好,家长离开,要让幼儿向家长挥手送别。并在适当时候向家长或幼儿讲解孝和悌的道理。
6、在课间活动,休息,洗漱活动中,教会幼儿“谨”的道理。教会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自己的过错要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小朋友。
7、在幼儿的相互交往中,及教师和幼儿的想互交流中,要教会他们诚信的道理,并切实做到答应该幼儿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为师者切不能说谎。
7、泛爱众,在幼儿的相互交往中要教会他们相亲互爱,同学友善。让待人和善成为习惯,在幼儿心里种下善因。
8、举办体现孝的手工活动,手工课上教幼儿做些送给父母长辈的简单礼物,并教会他们回家当面送给家长同时说出感恩的话。
9、家校联系,共同成长 学校适当的节日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落实“孝”行。家长做孩子们行孝的模范,给孩子行孝的机会。
5开展《弟子规》教学后儿童的改变和家长的反响。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在以后的幼教工作中将处处践行,让幼儿无形中懂得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让幼儿知道应该去爱周围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爱周围的人。
自从学校开展《弟子规》教育后,幼儿变得彬彬有礼,在家更亲父母,在学校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更亲近老师了。也慢慢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照顾自己。同学之前学会了互相友好,互相关照,和共同去完成某些事情。
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小孩子更懂礼貌更贴心了。从小孩子口中背诵出来的都是正确的做人道理,家长们感觉到很欣慰。
6.总结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承传这些财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尽管幼儿他们都还小,还不能完全明白文字中的道理。但是我们要让他们每天看到的,学到的;老师的行动中,都是怎样做的。先学着做。因为这些都是好的事情,家长也会支持。等他们长大一点。有了理解能力,他们回想起来,就会知道老师教会了他们正确的做人道理。
我们要把践行《弟子规》作为幼儿教养素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请相信,在全部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规》一定会落实得更好,相信我们国家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好。
第二篇:弟子规教学工作总结
《弟子规》 ——规范孩子习惯的宝典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儒家千年处事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教会了我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的守则规范。近几年来,我校展开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通过认真研读《弟子规》以后,使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让从教近二十年的我,瞬间打开了教育思想的畅通之门,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
为了适应一年级班级管理,我制定了适合我班孩子年龄特点的《弟子规》践行计划,让《弟子规》成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成为教育规范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宝典。
首先,让孩子能吟诵《弟子规》,懂得其中的道理。其次,计划把《弟子规》中六方面的内容,用三年时间学习践行完,每一学期践行一方面的内容。每两周践行一至二句话,制定下发相应的践行表,由孩子反思、家长评价、老师总结,使家校联合起来,使践行活动脚踏实地的落实到实处。
再次,每天“晨洗晚醒”,让孩子对照《弟子规》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最后,利用平日的教学、管理,严格用《弟子规》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使这些孩子成为行为规范,举止端庄、品质高尚的好孩子。我主要做法是:
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我以《弟子规》中“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一句引导孩子们注意“写好字,做好人”,督促学生一定要认真书写;为了让孩子养成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的习惯,我以“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来指导;为了让孩子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我会告诫他“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孩子马上会意识到要大声回答问题,让全班人都听到。孩子一旦
做事动作迟缓,我就说“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当孩子课上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我就说“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践行,我班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养成了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书写大方、字迹工整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为了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走廊内不喧哗、行走时,做到缓步右行,我就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来提醒孩子。为了让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友好团结,我会告诉他们:“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主动承认时,我会教他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孩子马上主动承认错误。为了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我就经常告诉他们:“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渐渐地,班内偷东西的现象没有了。
在家里,这些孩子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气。为了使孩子尊敬孝顺长辈,听父母的话,我就教他们: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教育孩子体贴,关心长辈,我就教孩子: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为了使孩子不做让长辈担心的事,我就教他们: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变得听话乖巧了,知道心疼长辈了,不和长辈顶嘴了。
经过教学《弟子规》,让我感觉到在班级中,《弟子规》帮助转变最大的孩子就是杜俊邑同学。这个孩子是今年下学期转到我班的,在没有转来之前,我就对他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一个不服管教的、专横跋扈的孩子。在家里,仗着家庭条件优越,全家宠着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花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在学校,课上,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课下,乱扔垃圾,打骂同学;老师管他,他还顶嘴。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我校,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知道主动给长辈让路,让长辈先走;同学缺少学具,他会毫不吝惜的、无偿的送给他;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他会主动去调节;看见垃圾,他会主动捡拾起来;见到班级的垃圾桶没有倒,他会主动去倒;爱玩的玩具,也不再带到学校了;当得到老师批评时,也会欣然接受,不再有抵抗情绪了,学习成绩也在逐渐提高。杜俊邑的家长每次见到我,都会高兴好的说:“真没有想到,孩子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谢谢老师!”我每次都会笑着说:“别感谢我,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践行《弟子规》,我班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目前,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已经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学习形式已经从一开始的老师单独说教,转化为了师生互动,每当我说出上句,孩子们马上对出下句。《弟子规》之花已经在每位孩子的心中绽放,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好帮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使孩子们具备良好的品质,应对未来的社会需要,有能力承担起建设和谐美好新社会的崇高责任,使《弟子规》之花,在每位孩子的身上结出硕果。
第三篇:《弟子规》教学工作总结
《弟子规》教学工作总结
菜堂小学 施世琼 2014年春季
本学期,学校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弟子规》的校本教学活动。《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让孩子们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弟子规》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述:母亲十月怀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们生下来,又用乳汁把我们喂大,并无微不至的呵护培养我们成长,母爱无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催人泪下。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临死时还用乳汁喂孩子;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小心从二楼掉下来,她的脚比刘翔还快,从十几米远的地方跑过去把他接住了„„队员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感染着,他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了。
二、同学们知道了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据家长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孩子听话了,有礼貌了,能够在上学和放学回家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做家务了,懂得孝敬父母了。
三、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为人处世。
自开展《弟子规》学习后,学生们和睦多了,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就连老大难的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以前班里经常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
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总之,这次教学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一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引领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
第四篇:弟子规 教学反思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弟子规》“入则孝”,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背诵《弟子规》“入则孝”前六句,体会古文韵味;初浅理解文中的意思;听讲故事,进一步理解孝敬之道;听歌曲《母亲》,在歌声中感悟父母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理解“孝”。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白的说教,而是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会。如用“谁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谈谈听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此时此刻,你想对父母说什么或者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欣赏歌曲《母亲》,让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体会,默默感受父母的爱,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渐深入学生心灵。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离开了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好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呢?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我相信,这节课后,学生更懂得了孝顺父母。几个星期后的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告诉我,近段时间自己的孩子懂事多了,不顶嘴,自觉完成作业,帮我们做家务。听到这些,我会心地笑了。
通过这次课,我和孩子们的内心都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会和孩子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自己的父母、同学、老师,因为“百善孝为先”。
第五篇:《弟子规》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如何进行《弟子规》的教学
《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它教给我们一些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是纯洁的,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又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这个时候就要教他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入学,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都很散漫,没有组织和纪律可言。再说都是一些独生子女,被父母娇惯了,没礼貌,独立性差,太依赖与家长和老师。我觉得很有必要纠正学生这些不良的行为。因而今年实施新的国学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学习《弟子规》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自己这两个多月的《弟子规》教学,谈点我个人的见解。
一、专研教材,与教材同步
《 弟子规》是一本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它从行孝、待人、接物、学习等诸多方面规定了具体的行为准则。我经过认真钻研教材,初步了解有关《弟子规 》的内容。例如: “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把“孝悌”摆在首位,是孔子的倡导,所以《弟子规 》便从谈“孝悌”开篇,依次展开,说到言行谨慎诚信,博爱大众亲近仁德,学习知识增长学问。“入则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章中列举了“徐庶进曹营”、“文王问安”、“汉文帝亲尝汤药”等故事,十分详细地告诉我们,如何听从父母召唤,如何听从父母教诲,如何对待父母责备,早晚要向父母问好,对父母不要有任何隐瞒,要使父母高兴,要使父母远离烦恼,对父母说话要注意什么,父母有病如何照顾,父母去世如何祭奠等。对照这些要求,我们不妨反思,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我们或许恰恰是背道而驰了。“出则悌”:首先,在家里要处理好兄弟姐妹的关系,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自然喜欢,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论是吃饭、喝水,还是就座、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都要有长幼之分;在尊长面前说话,必须把握分寸,音量要适度,不要左顾右盼;对尊长不要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过分表现和卖弄自己。这样等我们步入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自然就会是个有礼貌的人。这也是成功地开展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这里还安排了“花萼相辉”、“孔融让梨”、“张良与黄石公”等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学生去效仿。“谨而信”:这里告诉我们,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一段从起床说起,接着对穿着、吃饭、走路、做事,一一提出规范要求;还告诉我们要远离打斗和邪僻,甚至连借人东西要及时归还这样的小事都做了提醒。这些文明举止的规范要求,我们应时时遵守。
以上所述,我们在教学《弟子规》前,必定要备好课,在备课时必须挖掘教育因素,并着重突出每课教学重“育”的重点,寻找其最佳结合点,必定取得教育效果。
二、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中感悟真谛。
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是挖掘找结合点是上好课的前提,关键是要靠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增强《弟子规》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用主题来感染学生,优秀作品能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志趣。如讲《弟子规》总序时,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对小朋友进行礼貌训练——练习鞠躬。一定让孩子养成习惯为止。也可以朗读总序。举例:一个五岁的孩子,学了鞠躬以后,有一天,他在外面练习骑小自行车,一转弯碰倒了一位小妹妹。他马上跑过来给正在扶小孩的家长鞠了一躬,连忙说:“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长非常高兴说:“这个孩子真有礼貌!”习惯养成了到时候就会用。而这一切功能又集中的表现在作品的主题上;
二是用人物形象来打动学生。教材中塑造众多感人的人物想象,如:郑成功、孔融、汉文帝等。还可以用现实中的各种形象去打动学生,例如:教学第二章“出则孝”这一内容时,可举下列的形象: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
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形象美、内在美,使学生受到感动之时,灵魂也得以净化;
三是用故事情节激励学生,在教学中要抓住那些表现人物美德的情节,进行朗读、分析,让学生激动、向往,从而情动于衷,深受感染。例如:教育学生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赵礼的人,在逃难的时候,哥俩一起被强盗抓去了。哥哥为救弟弟,就苦苦哀求强盗说:他还太小,没有过过好日子,把他放了吧!我愿意拿我的性命换弟弟的命!可是弟弟却不肯,说哥哥能够照顾父母,杀了我,放了哥哥吧!最后强盗都被他们的真诚感动了!把他们两个人都放了。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古人能够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换对方的性命。我们那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
四是用强烈感情陶冶学生,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准确的揣摩和把握故事的感情,以包含激情的讲述、以生动的表情动作把人物的感情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弟子规 》教育。如还是讲“入则孝”这一章时,老师可包含激情的讲述讲下面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通过表情把感情传递给学生,《最无私的母爱》——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小蜘蛛一只只的爬了出来。
这些小东西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的,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
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闻到了血腥味,饥饿的小蜘蛛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自上。,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闪地把它们喂饱。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
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自生存下去。
我想,只要是有血有肉的学生,有那个不为之动容呢?
五是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更多的接触的是家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学校学好了,如果家里不与其同步,也是没有效果的。只有让家长与老师一起言传身教,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讲道“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时,父母一定要自己言传身教,父母经常借人物而不还的,子女一定会照学;如果父母喜欢贪小便宜的,子女也会效仿。又如讲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一定要有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三、开展相关的与之可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
为巩固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结合班上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以下《弟子规》教育的教学活动。
诵:诵读《弟子规 》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各种形式的诵读:“比一比”“夸一夸”,或击掌按节奏读诵,或小组、男女生诵读比赛,或擂台挑战比赛,或经文接龙比赛,自由组合读,全班读等,让美德入耳、入脑、入心。
讲:由老师讲《弟子规 》的内容大意,用历史和现时的人与事来帮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学生自己会讲,也可让学生讲讲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唱:唱有关《弟子规 》的童谣歌曲,也可让学生自己编唱。
写:抄写《弟子规 》的具体内容,写一点自己的点滴学习心得,表明自己学习乐趣、决心、和收获。
赛:举行《弟子规 》背诵、朗诵、书法等形式的比赛。
通过开展这些班级活动,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理解。例如:学生见到老师会行礼了,“老师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多了;打架,骂人的事件少了,车上让座,拾到东西上交的事也不是新鲜的了。
实践证明,开展《弟子规》的教育,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诗文,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学习古人文明礼仪,能做个有礼仪,有修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