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教师卷)(5篇)

时间:2019-05-14 12: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教师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教师卷)》。

第一篇:《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教师卷)

《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

1、《论语·为政》中“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2018年全国1卷))。

2.《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样也是智慧的。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曾子每天“三省吾身”的内容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时,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

8.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0、《<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11.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_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12.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任重而道远_____。“重”表现在_“_仁以为己任__”_,“远”表现在_“死而后已”。

13、孔子认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14《论语十则》中,孔子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评论孔文子。

15、孔子赞叹颜回“贤哉”的原因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论语》中表明人的志向是不可随意改变的名句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经受磨难的目的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一番磨练。

19、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要能经受一系列 的磨难,其中经受痛苦与劳累的句子是“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人恒过,然后能改”两句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久而久之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2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2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2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作者为证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列举了舜和傅说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23【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24、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25.D(“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26.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复习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下达。)(于:给。)(是:这个。)(7)劳其筋骨(劳:使……劳累。).(9)空乏其身(空乏:资源缺乏,这里是使……..受到贫困之苦的意思。)

(8)饿其体肤(饿:使……经受饥饿之苦。).(10)行拂乱其所(行:所做的事。)(拂:拂逆.....为.(违背)。)(乱:扰乱。)(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1)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13)人恒过)(过:过..,然后..能改(恒:经常。错,名词作动词,犯错。)(然后:这样以后。)

(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阻塞。)(作: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内心困苦。)(衡于虑:思虑阻塞。)

(1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征验:(1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即表现出来。)(色:颜色,即脸色。)(发:发出。)(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喻,明白,了解。)

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1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百里奚举于市。(市:市井。).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拨。).(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因此)(降:(6)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1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

2、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思虑堵塞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所以动心忍性 .

3、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管夷吾举于士 .(3)而后喻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征于色 .古义:被任用 古义:狱官

古义:了解、明白。古义:被举用 古义:表现

今义:发现 今义:士兵 今义:比喻 今义:举起 今义:出征

曾,通“增”,增加。衡,通“横”,阻塞。拂,通“弼”,辅佐。

忍,通“韧”, “使……坚韧”

4、一词多义(1)于

(2)拂(3)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征于色(在)

行拂乱其所为(违逆、违背)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生于忧患(由于)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发于声(表现,抒发)

5、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 .(4)空乏其身 ..(5)所以动心忍性 ..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 .

三、课文翻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发出吟咏叹息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通常会灭亡。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空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入,动词作名词在作状语,在国内。出,动词作名词在作状语,在国外。

第三篇:《论语》情境性名句默写(教师用)

《论语》情境默写(教师用)

1、<<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14、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6、《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http://jiaoshi.wendu.com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先举同类事例,而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观点的逐层论证的写法。

2.学习“劳”、“饿”、“空乏”等词的形容词使动用法和表示结论的“故”的用法。

3.体会文章论点在今天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1.扫除文言字词障碍,疏通全文,并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使动用法和排比句式的作用。

2.从归纳大意入手,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体会逐层论证的写法和论点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借助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通译全文。

1.从孟子和其散文特点介绍入手,引起学生兴趣。

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疱有肥肉,厩有肥马”;人 民“仰不足事母,俯不足蓄妻子,东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对此,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 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 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 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

http://jiaoshi.wendu.com

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又一大师,推尊“亚圣”。记录他言论、活动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章,计261章,约36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 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加点为板书)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借课文注释逐句译全文,教师作必要指导。加强“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等词使动用法的学习(重词义理解轻术语强记)

二、把握结构思路,理解逐层论证写法。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段意。

2.学生归纳段意并小组讨论。

第一段(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3)正反两面论证经受艰苦磨难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第三段(4)结论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提出问题:为何论点放在最后?(板书说明)

历史上六个历史人物 傅说

同:出身低微

异:时代,事(个别)

胶鬲

饱经磨难

国家

管夷吾

有所成就

↓归纳

孙叔敖(生于忧患)

百里奚

结论(论点)忧患使人有所作为:天将降大任

苦其

生于忧患

理(一般)

→动心忍性

死于安乐

↓引申

饿

曾益其所不能

http://jiaoshi.wendu.com

空乏(生于忧患)

一般人(正面)人恒过——改

↓引申

困、衡——作(生于忧患)

征、发——喻

国家(反面)

入:无法家拂士 →亡

出:无敌国外患(死于安乐)

思考: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饱经磨难,逆境成才。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

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4.默读课文,找出同样使用排比手法句子,说出其作用。

5.讨论论点在今天意义。(请学生即兴发言)

6.读读背背。

三、布置作业。

1.古文积累。

2.背诵默写。

3.写自己读这篇文章后感受,即读后感。

第五篇:《论语》《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论语》: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重”表现在_____________,“远”表现在 ___________。

答案: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_________,_________。3.《鱼我所欲也》中,用“。”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6.《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______________,生活上要 ____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曹刿论战》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深谋远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作战要善于抓住时机,应在敌军“再而衰,三而竭,”之时,出兵作战。

4.《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5《曹刿论战》中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的句子:。。

答案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3彼竭我盈

4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开篇描写邹忌体型外貌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一年后,群臣吏民的情况是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下赏者是:“,受下赏。”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两句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 ;“受下赏”的是。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鼓励国民在公众场合发表对朝廷的意见的句子是:。

8.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答案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虽欲言,无可进者。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8.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下载《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教师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境默写(教师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赤壁赋》教师卷

    名篇名句默写:篇目《赤壁赋》 1. 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 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

    《石壕吏》理解默写5题(教师用卷)

    《石壕吏》理解默写5题总分 10 分,共 2 大题 5 题单选题(总分 2 分,共 1 题)1. (2分) 《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 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B. 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十(5篇)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十 一、单选题 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3、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

    2016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初中诗歌部分34篇)(教师整理版)

    高考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训练(初中诗歌部分)(教师版) (1)《关雎》 1.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最能表达诗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