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房产开发集团务虚会上常务副总讲话稿
在房产开发集团务虚会上常务副总讲话稿
如何给企业绘制战略执行管理路线图
集团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作为代表站着这里,和大家共同谋划集团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做优。下面,我就“如何给企业绘制战略执行管理路线图”作简单发言,谨供大家参考。
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缺乏愿景和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而企业在最初的成长过程中,流浪汉都是在追逐目不暇接的机会。”但是当市场资源减少,企业从游牧式的经营方式转向耕作式的时候,战略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这也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参加务虚会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在此,就我本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一点体会谈一谈感想。
企业的愿景和目标制定后,并不能根治企业经营中散漫、目标不明的顽症。据统计,企业有效的策划并且得到有效执行的,这种战略实施率不到10%;而大约70%的战略执行失败不是因为战略不好,而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这几年,我在xx品牌经营中也深深体会到:xx一整套的管理程序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品牌中的标杆。他们不但重视战略如何制定,而且更关注企业运营的流程和标准的评价体系。全国有五百多家经销商,发展的水平、经营的效益也是参差不齐。对于战略和执行,我们要两者兼顾,不能只重其一,否则将会带来后果不堪设想。只重战略,忽略执行,就如同建设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只重执行,忽略战略,好比在搭建永远无法达到登天目标的天梯。
一个企业必须能够清晰地描述战略,全面地评价战略并有效地管理战略,避免走上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道路。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战略执行系统。譬如,我们企业面对远景与战略时,在内部流程管理中,我们的经营效率、经营利润如何?在企业发展中,我们的员工愿望如何?在面对市场和客户,我们以何种形象展现?在财务角度上,我们以多少成果展现给股东及投资方?
年初,我们的所有企业都会制定宏大的目标和策略,并决定推动组织变革。但是到了各部门员工那里,变革的热度立刻降温,各部门员工每天的工作依然如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策略不见动静,绩效也不见上升。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策略目标未能转化成各部门员工日常工作的内容及努力方向,没有把策略目标落实到位。只有把策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企业才能有效地整合分散资源,并改善绩效。那么,如何把策略和员工的有效执行联系起来?
策略目标是大愿景,如何有效执行,依赖于各阶层员工是否了解大愿景。员工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投身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他们需要知道这个大愿景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有何关联。美国著名将军艾森豪威尔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他在1944年下达进攻欧洲的命令后,发现自己已经无事可做。除了不时去检视战情外,他主要的工作是思考:万一进攻失败,接下来该怎么办?若非常成功,下一步又该怎么做?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经验为企业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第一,高层管理者应该并且必须把大部分时间和心力花在策略思考上;第二,为了使高层管理者做到第一点,必须有一个从上到下,层层有效地把策略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确保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应该说,军队的指挥与行动架构是简单的,士兵只需要知道具体的任务,至于什么战略,他们不清楚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必须确保成功完成任务,若他的环节出问题,整个战略可能会失败。但对照企业,情形恰恰相反,企业必须加强部门的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高层所制定的策略,他们必须知道企业这个大的愿景。这就需要绩效来改善策略与执行力的问题。
因此,企业确定策略目标后,必须要进一步转化成以下3个层面的目标:
一、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1、对于企业高层来说,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和员工发展平台,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对于中层人员来说,既要掌握企业经营特性,了解企业阶段发展目标,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勇于履行职责、承担责任。
3、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强化自身业务技能学习,加深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树立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以增强执行的自觉性。
4、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绩效考核监督体系。只有企业流程顺畅了,才能确保企业各环节工作有效衔接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执行效率。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加强执行力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企业如何提高获利水平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挖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普遍微利的经营态势下,积极开源节流,减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以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三、企业如何提高顾客价值
企业产品的开发与顾客的需求价值观要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顾客着想,提高顾客的认同价值。
总之,一个企业只有正确、明确的把握自己行业的本质,并制定相应合适的战略体系和目标,将时间、资金、人力等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运作和整合,创造出最优异的绩效,企业才能幸存、才能发展。
今天,我就说这么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房产开发集团务虚会上常务副总讲话稿
如何给企业绘制战略执行管理路线图
集团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作为代表站着这里,和大家共同谋划集团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做优。下面,我就“如何给企业绘制战略执行管理路线图”作简单发言,谨供大家参考。
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缺乏愿景和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而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企业在最初的成长过程中,流浪汉都是在追逐目不暇接的机会。”但是当市场资源减少,企业从游牧式的经营方式转向耕作式的时候,战略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这也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参加务虚会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在此,就我本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一点体会谈一谈感想。
企业的愿景和目标制定后,并不能根治企业经营中散漫、目标不明的顽症。据统计,企业有效的策划并且得到有效执行的,这种战略实施率不到10%;而大约70%的战略执行失败不是因为战略不好,而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这几年,我在xx品牌经营中也深深体会到:xx一整套的管理程序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品牌中的标杆。他们不但重视战略如何制定,而且更关注企业运营的流程和标准的评价体系。全国有五百多家经销商,发展的水平、经营的效益也是参差不齐。对于战略和执行,我们要两者兼顾,不能只重其一,否则将会带来后果不堪设想。只重战略,忽略执行,就如同建设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只重执行,忽略战略,好比在搭建永远无法达到登天目标的天梯。
一个企业必须能够清晰地描述战略,全面地评价战略并有效地管理战略,避免走上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道路。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战略执行系统。譬如,我们企业面对远景与战略时,在内部流程管理中,我们的经营效率、经营利润如何?在企业发展中,我们的员工愿望如何?在面对市场和客户,我们以何种形象展现?在财务角度上,我们以多少成果展现给股东及投资方?
年初,我们的所有企业都会制定宏大的目标和策略,并决定推动组织变革。但是到了各部门员工那里,变革的热度立刻降温,各部门员工每天的工作依然如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策略不见动静,绩效也不见上升。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策略目标未能转化成各部门员工日常工作的内容及努力方向,没有把策略目标落实到位。只有把策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企业才能有效地整合分散资源,并改善绩效。那么,如何把策略和员工的有效执行联系起来?
策略目标是大愿景,如何有效执行,依赖于各阶层员工是否了解大愿景。员工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投身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他们需要知道这个大愿景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有何关联。美国著名将军艾森豪威尔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他在1944年下达进攻欧洲的命令后,发现自己已经无事可做。除了不时去检视战情外,他主要的工作是思考:万一进攻失败,接下来该怎么办?若非常成功,下一步又该怎么做?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经验为企业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第一,高层管理者应该并且必须把大部分时间和心力花在策略思考上;第二,为了使高层管理者做到第一点,必须有一个从上到下,层层有效地把策略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确保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应该说,军队的指挥与行动架构是简单的,士兵只需要知道具体的任务,至于什么战略,他们不清楚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必须确保成功完成任务,若他的环节出问题,整个战略可能会失败。但对照企业,情形恰恰相反,企业必须加强部门的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高层所制定的策略,他们必须知道企业这个大的愿景。这就需要绩效来改善策略与执行力的问题。
因此,企业确定策略目标后,必须要进一步转化成以下3个层面的目标:
一、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1、对于企业高层来说,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和员工发展平台,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对于中层人员来说,既要掌握企业经营特性,了解企业阶段发展目标,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勇于履行职责、承担责任。
3、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强化自身业务技能学习,加深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树立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以增强执行的自觉性。
4、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绩效考核监督体系。只有企业流程顺畅了,才能确保企业各环节工作有效衔接和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执行效率。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加强执行力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企业如何提高获利水平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挖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普遍微利的经营态势下,积极开源节流,减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以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三、企业如何提高顾客价值
企业产品的开发与顾客的需求价值观要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顾客着想,提高顾客的认同价值。
总之,一个企业只有正确、明确的把握自己行业的本质,并制定相应合适的战略体系和目标,将时间、资金、人力等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运作和整合,创造出最优异的绩效,企业才能幸存、才能发展。
今天,我就说这么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魔盗 黑血 寄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在集团党建务虚会上的讲话
2017年,对大家来说,是党建任务最为繁重、最有压力感的一年,也是最有目标感、方向感的一年。这一年,十九大胜利召开对党建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党建工作有更明确的方向指引;集团党委也紧扣新时代党建趋势,发布了“1+N”党建制度,搭建了很好的制度规范,填补了空白,使得党建工作更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对明年的党建工作,个人的思考是,要注重改进四个关系,强化三个提升。
一、党建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上下的关系。对各基层党组织而言,要向上看,看中央最新在提倡和要求什么,看公司在关注什么,要把这个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做好落实。比如,前期,集团股份党委均对学习贯彻十九大发了相关文件,大部分支部落实的比较好,有动作有力度,但也有个别支部动静不是很明显。还比如,上次☆董在十九大专题辅导课上,讲到各单位可以组织时政专题片的学习,有些支部已经行动起来。大家有时困惑党建不知怎么抓,其实上面的要求就是党建的重要内容。这是对基层单位的,对党群部门而言,要向下服务,向下指引,形成上下紧密联动互动。
第二个,处理好松紧的关系。党建工作要有计划性,不能此一时彼一时安排。尤其对我们这么一个生产任务较为繁重的保障型行业,更要统筹好时间安排,突出阶段性重点、热点。比如,上半年☆较多,是生产保障繁重的时候,党建活动要着重服务生产运行和☆保障,重在发现队伍的问题,调动服务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的稳定,做好关爱宣传,多加油鼓劲;在生产保障压力相对较轻的时候,多开展一些参与面广的活动,调节员工的生活,提升队伍的向心力和活力。
第三,处理好左右的关系。要把党建工作当作大合唱来抓,不能单打独奏。仅仅靠几个书记,靠政工人员,靠综合部门是很难抓出成效的,要让横向的班子成员、横向的业务单元动起来,一起抓党建,形成合力,形成氛围。这里面就要有抓手。公司层面加大了考核的力度,单位内部也要有抓手,要传导压力和责任。
第四,处理好点面的关系。当前普遍抓点多一些,抓面力度小一些,点面结合才有好的成效。面上就是要形成自身的党建体系,在人才培养、理论学习、宣传、班组建设、基础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体系,固化下来后就可以按这个框架持续开展。点上主要是进行创新,以落实党委的各项任务为目标,做一些活动、项目的创新,各个支部要做自己有影响力的、体现自身特色的活动。
二、党建工作要强化三个提升
在处理好上述关系基础上,我想党建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提升、突破。概括起来就是提纲、提质、提高、提效。
第一,提纲,就是提纲挈领,抓重点。我们各支部书记在观念上要有两个转变,第一个观念转变是不能把党建、业务视为矛盾体。党建做不好,队伍管不好,业务工作也很难做好。第二个转变,是党建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为搞党建而做党建。公司的业务工作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到哪里,支撑和保障作用体现到哪里。要围绕公司的战略、围绕部门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建工作,不能出现两张皮现象,党建只有融入业务重点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才有影响力。
第二,提质,就是保质保量。这里面,也有两点,首先是抓基础工作。我们看了下国资委对机场的党建考核,很多都是基础性的工作,比如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信息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党组织配置等等,这里面更多是量上的要求,更有规范性的要求。因此,基础工作需要抓牢,抓实,这是党建提质的前提。所以大家要对照规范要求,结合1+n党建制度规范,查缺补漏。
提质还要求抓创新,要有亮点。树立自己的品牌。比如,☆书记☆项目今年就入选了国资委党建案例汇编。每个支部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队伍特点,结合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结合集团倡导的树标对标的要求,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方法,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第三,提高,就是要提高队伍的精神面貌,提高整体思想认识,提高队伍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各基层党组织责任重大。在前两天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提了六点要求,其中两点我也特别关注到,一个是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另一个是强调要持续建设模范部门。这两点都是对党组织的要求。
为此,我们专兼职党务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公司会创造一些条件开展培训,也可以到外面走走看看。但是更关键的还是靠我们自身要努力,要多学习,多提升,尤其是各支部的书记要表率,书记队伍自身要过硬,才能带出好团队。
其次,是让基层多出典型,多树标,多带动。当前一线还是有不少工作踏实的、技能突出的、积极进取的员工,要善于挖掘,善于捕捉,善于宣传。此外,提高的重点还是提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单位内部要搭建学习的平台、展现的平台,让员工得到锻炼、培养和发展。
第四篇:集团务虚会上的发言
集团务虚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我们认为集团公司组织的这次工作务虚会议正当其时,因为对于我们下一步怎样贯彻落实集团的总体战略,怎样加速助推项目的开发,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根据会议安排,围绕“谋划发展,创造未来”的会议主题,结合公司的实际,做简要发言,不当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今天的发言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XX年工作的回头看,作简要概括;第二个是针对业务经营和内务管理提几点建议。
第一个:XX年工作回头看。XX年公司的工作“不容易”,面对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规划差异、小学配套等难题,公司整个团队跟“扫雷部队”差不多,可以说是直面一个又一个难题,上下一心,排除千难万险,有的时候领导亲自挂帅,XX年项目销售实现了认购2亿元,回款1亿元的好成绩。概括起来三句话:“快中带缓,粗中有细,轻重有别”。
快中带缓主要是说项目销售和开发。快的方面,那就是通过强化营销手段、优化物业管理、全力协调限签政策等,快速推动一期项目的销售,实现快速回款;还有就是项目后续开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控规差异、小学配套、规划调整、报批报建、配套施工等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都是早准备早下手,快速推动各项工作。缓的方面,XX年北城区政府核定网签价基本XX元左右。如果快速开盘,要么亏本,要么无法网签,公司与附近的恒大、绿地等开发商对接沟通后,借鉴行业做法,报董事会认可,采取了适度放缓开发节奏的策略。
粗中有细主要说的是公司的内务管理。粗的方面,主要是分清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分部门分版块来管理。细的方面,突出表现在绩效考核,抓一头一尾,月度计划的制定,月度结果的考核,真正做到了“一月一考核,一周一督办”,特别是考评的标准细化量化,跟每月绩效工资挂钩,工作没进展,分数上不去,那就是真金白银的扣,扣的心疼,自然净重经历工作。这种每个月一考核每星期一督促的考评手段,扎实起到推动工作推动项目的效果。
轻重有别主要说的是学习教育。轻的方面,是指房地产专业方面的学习培训,轻风细雨,润物无声,一口也吃不成一个胖子,比如EPC等各类培训安排了9批次26人次。重的方面,注重拿起“效能监察”“队伍整顿优化”等武器,下定决心,敢动真碰硬,全年先后淘汰5名置业顾问,明确3名末位管理人员提醒谈话。
总体来说,XX项目开发取得可喜成绩,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懂业务、讲政治的房地产团队,更为可贵的是积累下很多可贵地产开发经验。
第二个:针对业务经营和内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业务经营方面。这几年国企改革可以说是“没歇气”,2018年更是国企改革的变革年,今年将会有许多新的变化发生,这应该是一场从理念、思路、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的全方位变革。外面的大形势在变,内部的形势也在变,XX年省委、省政府明确集团主导成立集团,明确要打造成新的支持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认真思考我们的主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是受磁浮产业发展前景吸引,很多城市“一哄而上”,都在“火急火燎”上马磁浮项目,可以说是“群雄逐鹿、群雄并起”,同业化竞争的态势很激烈。第二个是受技术、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影响,特别是技术方面,我们对自个儿的优弱点、长短板,应该是“心中有数”,最了解的,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很强的综合竞争力。
那么在越演越烈的同业化的竞争环境下,我们又如何脱颖而出,那就必须在技术方面形成磁浮品牌,更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启动磁浮项目,抢占先机,包括磁浮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产业链的形成,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磁浮项目来支撑和保障,而要实现以上两点,说到底:需要钱,资金是企业的血脉血液。在资金方面,一个是目前磁浮很难获得国家资金支持,而省市县财政支出也有局限,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社会资本那是犹豫不前,不敢轻易跟进,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建议三点:一是整合集团的地产项目,凭借现有房地产团队的优势,组建专门的实业地产集团,明确主要负责前期土地的调研、规划定位和土地一级、二级的开发工作;二是争取省市对于开发轨道项目沿线、特别是站场附近土地开发的扶持政策、优惠政策,通过盘活土地,为磁浮项目筹措建设资金,达到“以地养路”的目的;三是要地产集团做好市县“偿债土地”的开发,争取“短平快”,既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又能够减轻市县投资压力。
归结来说就是建议成立专门的XX,通过对交通沿线土地以及市县“偿债土地”的开发,来助推磁浮主业发展。
第五篇:XX集团在2021年终务虚会上的讲话
XX集团在2021年终务虚会上的讲话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又重新翻看了一些老书。好的书就是这样,常读常新,不管世事变换,时移势易,它总是能够给你一些新的启发,引起你新的思考。
霍华德·马克斯在他的书里就讲到,在一个周期存续期间所发生的事件,不应该只是被看作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发生,而应该被看作一个事件引发下一个事件。这对我们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重要。他让我们思考,过去引发每个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发生的事件对整个周期过程有什么意义,现在发生的事件将如何影响后续事件。
2021年,“不确定性”成了热词,因为确确实实各个行业基本上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困难,“不确定性”本身就具备了高度的确定性。从我们房产建筑行业来看,最大的困难就是银根紧缩。从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净增2.6万亿,仅仅只有去年的一半,创下了2015年楼市去库存以来的新低。
这些年来,中国每年的房屋新开工面积是22亿多平方米。这相当于一个加拿大或者一个英国的住宅存量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每年在建一个加拿大或者一个英国。
从历史来看,过去20年,我们的经济动力其实就是“三驾马车一张网”——出口、消费、投资、互联网,是它们最终影响了过去二十年里的每一个产业、每一个财富的波动。
今年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三驾马车一张网”的动力和红利都在消失。这就是我们在2021年所看到和感受到的重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我们从1998年开始住房制度改革,仅仅4年后,在2002年,中国大陆最有钱的100个人里,就有47个是房地产开发商了。在那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富豪榜上一半以上都是房产商,前十大富豪里有6个是房产商。
而到了2021年,胡润富豪榜上开发商只有19个了,前十大富豪中已经没有房产开发商了。也就是说,即便在中国最顶级的财富阶层,房产的增值效率也开始大幅度下降。
在过去,每当房地产调控开始,很多房企便会通过银行贷款、夹层资金、商票、债券来和国家政策进行对赌,大规模囤地,希望某一天房地产调控突然松绑。因为这20年来,这一招屡试不爽,房地产行业呈现非常明显的反周期操作效应。但在2021年,房地产原有的周期性调控规律开始失效了。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大型房地产公司,出现了各种债务违约的现象。所以这一次房地产的行业危机,表面看是众多企业盲目扩张,银行滥贷,其实质还是企业自身方方面面的问题交织集聚后的必然结果。
作为房地产的下游行业,我们当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都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的历史阶段,这当然有它的必然性。但从整个建筑行业来看,这个阶段似乎又比其他行业长了一些。中国经济20多年来高速增长,建筑业搭上这个顺风车,也顺理成章地狂奔到现在。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奔。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风起云涌的20年,建筑业逐渐形成了急功近利、贪多务得的发展观,长期忽视自身不断积累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整个行业的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同步匹配:
讲经营不讲技术,讲规模不讲效益,讲发展不讲生态;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愈演愈烈;建筑业本身应该是大数据行业,但结果却是最没有数据的行业,成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孤岛;始终高度依赖外部要素投入拉动,始终高度依赖政策导向,始终高度依赖宏观经济的增长。整个行业显得心浮气躁,也泯灭了对市场的敬畏之心。如果说有共性,恐怕这就是共性。
另外,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我们行业很多人不是在公关的路上,就是在救火的路上,根本无暇学习和研究,整个行业缺少思想家。总体来看,建筑业展示给社会的还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形象。
或许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个行业目前形成的尴尬局面,正是我们自己一块一块砌起来的。
凡是历史上的欠账,终究要在历史中偿还。建筑业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所以,我们讲转型升级,讲工业化发展,讲绿色发展,讲数字化发展等等,老实说,并不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也不是我们发展中的自我提升,而是我们被这个时代裹挟着被迫向前、不得不面对、不得已而为之的艰难跋涉。
我想,我们作为一家有历史底蕴、有品牌实力的特级企业,我们应该有这个责任去反思,也应该有这个自信去反思,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未来能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宏观是我们要承受的,微观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无法改变宏观的事物,也无法改变客观的规律,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是戴着脚镣在跳舞,抱怨叫屈毫无意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面前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认识宏观,适应客观,然后把微观做好,这是我们唯一要考虑要去做的事情。所以首先我们从思想上、心态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于关注所谓“不确定性”。
现在满耳都是“不确定性”,专家讲,导师讲,媒体讲,搞得人心惶惶。其实从长远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和宏观组织当然是不确定的,但从中短期看,对大部分的企业来说,环境和自身都是确定的。即使存在变化,也是渐进式的,是可以察觉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企业自身的能力,都是如此。大部分行业和企业都没有失控,也不会有颠覆性变化。我们要做的是把确定的事情做好,把自身的运营体系维护好。
二、不要过于关注市场容量的变化。
因为宏观经济下行,很多人对市场变化感到焦虑。我以前就讲过,行业的天花板不一定就是企业的天花板。因为目前行业集中度不是很高,大多数中小企业市场份额还很低,市场总量的下滑对这些企业并不是决定性的,就像长江水位下降,对大船可能不利,对小舟其实冲击不大。所以关键还是打铁要靠自身硬,在行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不要过于关注概念而瞎折腾。
现在新概念迭出,什么量子纠缠,叠加态,混沌,耗散、熵(商),等等,这些我们稍加了解就可以了。对于那些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所谓新理论,我们不必神秘化,也不必苦读研究,这些不太懂不会影响企业发展。另外,我们不必轻言战略调整,或者创新机制,因为大部分行业,想不出与众不同的战略,因为它的方向、空间和业务结构很窄,基本没有什么选择。对于机制也一样,农村土地改革一包就灵,可是一到城市经济,国企包了也不灵。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在现有的框架下打好补丁,不要瞎折腾。
王阳明说,“心在事上磨”,把事情磨透了,你的智慧自然就上来了,关键还是要在干中学,带着问题学。从这几年来说,我们逆流而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这两年,成绩比较明显,关键一点就是我们俯下身子一门心思想事情做事情,一件一件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怎么样才能干得更好走得更远呢,我想,我们还是要围绕着具体事务开展工作。
一、保持必要的市场规模。
作为企业经营者,不关心规模是不行的,因为规模就是服务覆盖面,它代表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也代表了企业的存在价值。从总体上来说,在市场变化之中,我们既不能冒进,也不能畏缩。真正的强者,市场好的时候,它不会贪多务得,市场不好的时候,它更不会清心寡欲改弦撤张。它必须保持好自己的最佳状态。这个最佳状态,一是有足够的实力,二是有必要的规模,但是没有规模就谈不上实力。
当前,市场下行,行业融合加剧,我们要找准自身位置,找到结构性机会,全力拓展业务,勤于磨剑,敢于亮剑,善于舞剑,保持市场总量稳中有进。要以现有区域市场为基础,始终维护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优质稳定的客户源来保证必要的市场总量,以优秀稳定的项目队伍来保证公司在各区域的开拓能力,并在市政、水利、交通等类型上有所突破。
同时,要加快融入更大的行业联盟或行业巨头,尽快和其结成合作互补关系,主动接受赋能,与其共同成长,确保我们的市场规模与我们的品牌和实力相匹配。
二、保持重点区域的固有优势。
我们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有着历史上的辉煌,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品牌效应。这几年有所衰退,这里面有宏观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
好在浙江已经抢先上来了,要巩固成果,再接再厉,继续稳中求进。上海江苏市场,要加大经营力度,发挥规模效应,扩大业务模式,加快与央企、国企的合作,持续深耕,做大做强。
同时,要注重对业绩的积累。一个是工程奖项,我们每年评的钱江杯、白玉兰、优质结构、文明工地等等,要能创尽创。第二个是企业奖项,包括各种排名等等,要千方百计参加,从企业和项目两方面推动浙江上海这两大区域尽快实现复兴。
三、建设好项目管理队伍。
项目队伍建设是企业经营之本,发展之源。引进项目队伍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综合考察其个人征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资产状况。同时对现有的项目队伍,要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新办法新举措,来推动他们进步发展。
从项目前期的沟通策划协调、商务洽谈、中标签约,到技术难题解决、创优评奖,一直到竣工结算完成(期间还包括了可能的BIM技术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应用、EPC模式的管理等等),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涵盖了各类管理行为,都始终围绕着成本、收入、效益展开。公司各部门一定要以项目为核心,从公司层面抓创优、抓安全、抓技术、抓收款,有力地帮助项目部做大做强。
四、改造我们的企业文化。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比如王阳明大气通透,鲁迅相对来讲就比较偏激阴郁。同样,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风格,比如日本相对拘谨保守,而巴西就显得热情奔放。那么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同样也有着不一样的气质内涵。比如阿里系比较花哨但科技感十足,华为是朝着一个缺口不停冲锋,血性十足,相比之下小米和京东就显得比较有亲和力了。
一个企业所传递出来的,或者说让人感受到的这种不同,其实是我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可是,企业毕竟不等同于人,企业的文化不等同于每个人的文化的简单集合。相反,作为一个团队,企业内部成员人人气质个性不同,人人文化基因不同。如何把内部纷乱冲突的个体文化融合提炼成一个统一的团队文化、从而使企业具有浓郁的团队风格与鲜明的团队气质,同时,这种统一的团队风格与气质又该如何通过其个个不同的成员一一呈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美国男篮有个著名的梦之队,在国际赛场上所向披靡,但在我看来,却算不上是一个团队,最多算是一个集体。别看他们在奥运会上一路风光,在赛季后与NBA球队比赛却鲜有胜绩。为何?对手弱的时候体现不出来,对手一强,啥毛病都来了:没有球队的核心、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共同的理念、没有统一的战术、没有相互的认可、没有和谐的配合,说明牛人组合起来未必一定牛。
一个企业团队也一样,大家必须在共同的价值观下,两情相悦,以情相聚。如果把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定位于发完工资两不相欠的赤裸裸冷冰冰的劳资雇佣关系,那就算不上是一个团队,最多算是一个游击队。
所以,一个好的团队不仅仅依赖于制度,更重要的是以经年累月的文化熏陶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从而在市场上赢得主动。
一、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但正如一个人一样,如果仅仅追求活得好活得久,却少了精气神、少了理想内涵,这样的人生恐怕是一种有缺憾的人生。同理,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做强做大,我们在努力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稳健提升的基础上,更追求一种有文化内涵、有文化理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把这个团队建设成一个愿景相同、情感相通、力量相聚、文化相融的知识型团队。这个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文化认同,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走到了现在。
二、形成引领者的核心表率。
机关是核心,领导是核心中的核心。任何拥有足够凝聚力的管理者,都会首先把目光投向自己,时刻规范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团队追求有文化含量的发展,那么核心层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加强文化修养。与其说团结在某位领导周围,不如说凝聚在某种人格魅力之下。
三、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
要在员工中大力倡导“六个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团队意识、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六种能力”(适应力、引导力、执行力、思考力、创新力,融合力),“五项原则”(前瞻性、持续性、艰苦性、责任心、宽容心),“四种态度”(善待、高看、远谋、厚爱),夯实每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永葆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动力。曾国藩有句话说得好:“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文正公尚且戎马之余,克己自修、诗书伴我,何况区区我辈呢?
四、在工作上做好导航者,在学习上做好促进者,在生活上做好知心者。
企业根据员工的专业、意愿、风格,指导确定本人的职业规划。同时,要综合考虑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局,不使规划互相冲突,不影响每个人的职业上升通道,不加剧岗位间的同质竞争,总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宽松的职场环境,让员工专心工作,早日成才,能尽其才。
同时在公司内要大兴学习之风,倡导终生学习意识。提倡多看书、看好书。既要看专业书,又要看“无用之书”;既要有好的品德,又要有好的品位;既要有好的专业技能,又要有好的协作精神。特别是对于刚工作的新人,我们要帮助他们做到工作上进步、思想上敏锐、做人上成熟。总之,要使我们的每一位员工,知识层面要拓宽,专业背景要挖深,人文素养要提高,扎扎实实打好文化型企业的根基。
五、深化人文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不分年龄职位,要把人际关系单纯化,人人乐观向上、相互激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生活上相互宽容理解信任,工作上相互鼓励支持补台,真正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充满感染力的“人和”环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共同的价值观要通过点点滴滴的影响,通过经年累月的养成,才能逐渐形成统一的理念和风格,这样才能水滴石穿,对企业发展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东坡一生奔波,事业上无数次失意,却一生豪情不减,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品佳作。现在我们干事业也是这样,只要我们保持定力,释放潜力,发挥智力,施展合力,那么“回首向来萧瑟处”,我们就一定能够看到“山头斜照却相迎”的美好前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