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课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格美 和谐美 教学重点 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关键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 型 讲授课 教学方法 课件教学 教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字词正音:
迤逦(曲折、连绵)赍j(把东西送人)恁(方言,那么、那样)馔(饭食)噎(食物堵住食管)(存放粮食的仓库)沽(买)
词语补释:
庇佑: 保佑
交割: 交代
玷辱: 使蒙受耻辱。盘缠: 路费,这里指零用钱。天理昭然: 天理是很清楚的。昭然: 明显的样子。
彤云密布: 密密地布满浓云。彤云: 浓云。P 2 3 5 注①
絮烦: 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
不合: 不该。
迤逦: 曲折连绵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 2 9 6 ─1 3 7 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水浒》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引子,第一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 ─5 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总结 练习作业
矛盾的展开:
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 ─9 自然段):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 0 ─1 2 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课后熟读课文,了解水浒传的文学知识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情节结构:
矛盾的展开:
课后记事
第二篇: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人教版必修五.do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用心
爱心
专心 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三、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
用心
爱心
专心 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
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逼上梁山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沧州(奋起反抗)(复仇怒火燃烧)心下慢了
沧州遇旧 接管草料场
(善良安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教案
xx中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教案 编号001 主备人:xxx 辅备人:xx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情节
邓琴琴 课题导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那如果是自己受了委屈呢?林冲受了委屈是如何处理的? 展示学习目标(2分钟)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
2、把握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及作用 3.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预习指导(5分钟)四.引导探究(25分钟)
1.课文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标题扩展,写成一段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得知了朝廷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咋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投奔梁山。
2.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本文由四部分组成,请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内容。
明确:(1)林教头沧州遇故知(1)(序幕)(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2-5)(开端)(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3.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是人物的性格发展、言行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有机组合。分析情节主要从: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情节的合理性、情节的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这三个方面考虑。结合全文,细读文章,分析每一部分的具体情节,说说如此设计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xx中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教案 编号001 主备人:xxx 辅备人:xxx 明确:第一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故知: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交代了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和高俅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的亲密关系,留下了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陆虞候密谋害林冲。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仇,这是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虞候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虞候,使故事情节充满曲折,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林教头接管草料场。由“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三个环节组成的。本部分是由陆虞候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虞候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林教头杀敌山神庙。也由三段:破庙住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组成。这是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虞候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五.课堂小结(2分钟)
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点明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伏笔、与前文照应;让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刻画人物性格
六.当堂清学(10分钟)完成《清学稿》部分习题。七.布置作业
1.找出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并分析。
第四篇: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福州十一中 王燕佺
上课时间:2009.9.2(星期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的有关情况。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②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①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②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师生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施耐庵与《水浒》
草莽英雄的悲壮人生——《水浒》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曾在钱塘(今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人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初。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绎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金圣叹列为才子必 读书,享有许多美誉,如“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农民起义题材经典著作”“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等。
从秦朝的陈胜、吴广,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才产生了《水浒》这样的小说。《水浒》被称之为“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毛泽东)。
二、教师导入新课
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就是。它是一坛酒,从明代至今天,浇着天下人的块垒。难怪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轻轻地翻开,便有电掣雷鸣、瞠目震耳之势。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杨柳树,棒打洪教头,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一幅幅农民起义的伟大画卷,一个个刚毅、蛮勇、有力量、有血性的英雄形象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川吹来的一股雄风,透出一股迫人的热气,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今天就让我们以林冲之一斑窥《水浒》之全貌,品评《水浒》故事背后的故事,重温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感受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吧!
三、整体把握 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四、课文结构
全文共12段,可分为4个部分:
第1段(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交代林冲与高俅的矛
盾,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
第2~4段(发展):陆虞候密谋陷害林冲。进一步揭示林冲
与高俅的矛盾,陆虞候在文中是高俅的代理人。
第5、6段(过渡、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林冲买刀寻
仇人不得,心下渐渐怠慢了。林冲接受了看管草料场的任务,与李小二作别。
第7~12段(高潮、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第二课时
五、主题探究
作者通过林冲的人生遭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呢? 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他对现状很满足,对统治阶级也是拥护的。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设计陷害他时,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委屈忍辱,逆来顺受,他的出身、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林冲最终起来反抗,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如果说《水浒》的主题之一是“官逼民反”,林冲就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从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这就是课文主题的意义所在。
六、人物性格探究
林冲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① 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
课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可以佐证: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② 其次,他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同时又刚猛激烈,嫉恶如仇。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过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表现了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的方面。但是,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 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在山神庙林冲手刃仇敌时,一声怒吼,惊破敌胆,林冲威猛之中进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
③ 最后,细心、缜密也是林冲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做事很细致;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细心探查;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
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可以说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路遇李小二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因为遇到李小二,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为林冲以后的思想变化、走向反抗道路做铺垫。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由李小二之口,引出陆谦等人的密谋,说明高俅仍不放过林冲,对林冲步步紧逼,小说在 此营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林冲知道陆谦等人到来,勃然大怒,买刀寻敌,表现出他性格刚烈的一面,为他走向反抗道路奠定行动基础。这部分情节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起来。
接下来是看管草料场,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仇人相遇,刀剑相向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相反,局势又平缓下来。林冲被派到草料场,得到一个“好差使”,不仅林冲感到奇怪,读者的好奇心也被引逗起来。形势平缓,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他复仇的念头淡了,想得更多的是熬过刑期,回家团聚。这既表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也把他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表现得更充分。看管草料场又为陆谦等人陷害林冲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陆谦等人就是要绝了林冲的活路。
雪夜杀敌,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陆谦等人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把林冲逼上了绝境。林冲终于进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七、问题探究
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 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2、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善良本分的人们生活、生命得不到保障。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那么一般的民众受欺压、迫害,进而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窗口。
3、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丰富、细致的,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如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如②林冲在草料 场的一系列行动,叙述得非常详细。既表现了林冲细心缜密的性格,又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再如③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其他还有很多,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4、鉴赏景物描写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对风雪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1)正面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①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③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 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①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②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3)风雪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 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八、关于练习 详见注释七
九、资料“逼上梁山”的六大类型。(1)、被逼无奈。
这种类型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开始并没有想抛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他最后走上梁山是被逼无奈的。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忍、狠”,他忍得可怕,也狠得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一狠不可收,连杀三人投奔梁山。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后来晁盖他们上了山,王伦还是百般刁难,林冲忍无可忍,发狠杀了王伦。(2)、主动选择。
如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张顺、阮氏三雄等。他们设计劫取了当朝蔡太师的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只好选择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李逵、宋江等。(3)、绿林求生。
自己犯了事,到梁山落草以求生。《水浒》第四十回劫 法场以后的一批人,他们无法在社会生存下去了,只好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杨雄、石秀、孙新、顾大嫂等。(4)、形势所迫。
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战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水浒》第四十回以后的花荣、秦明等,他们所以失败也是朝廷的黑暗、腐败造成的,再加上梁山好汉的计谋武艺,还有宋江的以礼相待等。(5)、被赚(骗)上山。
在《水浒》的第五十六回徐宁上山,第六十一回卢俊义上山,这都是被赚上梁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好汉们就设计赚谁。
(6)、等待招安,比较典型的是宋江。
宋江既是江湖义士,又是胸怀忠义的小吏。《水浒》第四十回以后,水泊梁山才发展壮大起来,后来这位义军领袖,把这支强大的队伍带向了朝廷,最后全部毁灭。明朝李贽说宋江走招安的路,是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九、教学反思
第五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推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考纲要求】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和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 中刻画人物。培养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4.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
1.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培养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小说基本知识,正音,梳理情节。
一、了解感知:
(一)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
是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作者简介
据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代,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为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四)作品简介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五)艺术成就
1、《水浒传》的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俗称鲁十回,宋十回,林十回,武十回。
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2、《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3、《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限于文学的范围。几百年来,《水浒传》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戏剧有较大影响,到今天水浒故事仍然是戏剧剧目中的重要内容。
(六)【业内评价】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七)古代小说之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 —— 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 —— 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 —— 最情
二、深入学习: 通读全文,正音正字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1、赍发()投奔()玷辱()
2、模样()酒馔().....
3、尴尬()呐出了()虞候()
连累()
4、髭须()提防()
.......
5、洗漱()消耗()
6、盘缠()....
7、彤云()仓廒()
8、毡笠()拽()....
9、庇祐(佑)()草帚儿()
10、掇()...
11、屋檐()央浼()
12、肐察()搠倒()剜.....()
三、拓展延伸:疏通情节,分析小说层次结构。
四、“检”——课堂检测。复述部分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