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时间:2019-05-14 12: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第一篇: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一工作主题,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加快实现“三个方面提升”(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供销社自身素质和社会形象),认真实施“六大发展战略”(网络拓展战略、开放办社战略、龙头引领战略、实业兴社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人才强社战略),以求真务实作风和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加快机制创新,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三农”工作中上新台阶,为推动跨越发展,发挥供销社应有的作用。

一、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实现商品购进总额2.41亿元,占年计划119.53%,比上年同期增长48.55%。其中:农副产品2990万元,占年计划130%,比上年同期增长61.53%;废旧回收750万元,占年计划156.25%,比上年同期增长86.1%。

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58亿元,占年计划124.28%,比上年同期增长36.49%。其中:生活资料1.97亿元,占年计划131.27%,比上年同期增长63.21%;生产资料2457万元,占年计划117%,比上年同期增长32.88%。

3、年全系统实现利润106万元,占年计划151.4%。

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工作发展

一年来我社继续以国务院40号文件和省政府5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认真落实省、市社,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部署,强化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基层体制创新,完善基层社管理,进一步加大司前社改革发展力度,县社派出工作小组协助司前社解决历史债权债务问题,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该企业多年来的债权债务得到进一步的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资产使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李坊分社经过一年多的体制创新,年重新注册恢复李坊供销社法人独立核算机制,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变化,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网络有新的发展,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加强烟花爆竹企业的体制创新,对烟花爆竹批发中心经营实行法人代表主体经营责任制,适应市场发展,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水平

(一)加快日用消费品网络提升,拓展农村市场。以供销福客龙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为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构建县、乡、村为一体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体系,城关供销社以超市为依托、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家店龙头企业,并获批准,同时抓好我县年网点升级改造工作,新改建农家店22个,新建乡镇超市2个(李坊海尔电器超市、福客龙李坊连锁超市),新建日用消费品网点47个,为进一步拓展周边市场,我社今年又在邵武市新建一个经营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综合大型超市,新建的超市与网点已全部正式营运,同时开展配送服务,扩大了配送面和配送额。司前供销社结合乡镇建设积极做好日用消费品超市及配送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工作,争取上级资金25万元。

(二)进一步推进农资网络提升,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以城关供销社牵头,承担年县级农资网络薄弱县项目建设任务,对全县农资经营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本年度基本完成8个农资超市、5个庄稼医院、34个农资经营连锁店的升级改造和一个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升级改造任务,该项目得到县政府和上级社的高度重视,以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形式,把县经贸局原百货仓库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按照最优惠政策给供销社作为农资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同时上级部门给予了一定的项目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农资经营阵地,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水平,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今年在化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价格不稳,给化肥备储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为切实做好今年化肥备供工作,确保春耕用肥,县供销社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精心组织,多次召开化肥冬储工作会议,做到早计划、早组织、早落实,积极筹措化肥冬储资金600多万元。采取四级联储的办法,组织适销对路的农资商品,截止年3月底冬储各种化肥9678吨,完成市发改局下达我县冬储化肥任务6500标吨计划的148.9%。具体措施和办法: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对农资经营“九项行为规范”,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实行进销货台帐制度等可追溯制度。二是加强网络建设,实行统一配送,县配送中心与各乡镇配送中心、村级农资农家店,实行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全程跟踪。三是备足货源,保证质量,力保春耕农资物资供应,加大外采力量,做好内调外购,认真抓好农资商品质量的管理,依法诚信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进入供销社销售渠道,保证供应的农资商品质量,让农民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全年已供应各种化肥11000吨,农药65吨,农膜30吨。如茶富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上,采取连锁化、多样化的形式,开拓服务领域,农资经营服务工作走在全系统前列;四是开展文明经商,优质服务,提高助农服务水平,不断拓宽联村又联户,登门搞服务举措,今年开展“送农资科技下乡活动五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达310人次,确保我县年春耕生产用肥。

(三)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服务效益。一是主动配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加大对烟花爆竹网点和市场检查力度,净化市场,二是持续实行“五统一”的经营体系管理,三是强化烟花爆竹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安全经营,年投资3万多元对仓储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整改,全年销售额达100万元。

(四)农产品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效果有效提升。供销社始终把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作为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搭建为农增收的服务平台,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网络,解决农民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年开展预测、预报、提供供求信息咨询达1030次,编发农产品信息93期,发布供求信息促成商品成交额达3800万元,真正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农村社区综合维修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社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省、市、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工程,经过一年的运行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可,服务功能得到了提高,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综合维修网络服务的完善提升,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二是进一步扩大维修网络的覆盖面,今年新增乡镇综合维修站2个,村级维修点3个,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对综合维修体系的宣传力度,在县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县社拿出近万元宣传费,在县有线电视台滚动宣传综合维修服务体系的内容和服务功能,同时制作《县农村社区综合维修体系建设》宣传光盘,进一步提升维修网络的品牌声誉和知晓率,三是为提高综合维修网点技术人员水平,举办维修人员技能培训班一期,四是为推动综合维修网络可持续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网络的活力,加强综合维修服务网络的管理,我社研究制定了《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考核办法实施方案》和细则,对综合维修中心、站、点实行季度考评,制定奖罚办法,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的站点进行处罚整顿,强化了对综合维修网络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激励维修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和方便全县广大群众需求。

四、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一年来我社为认真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的完成,一是抓好县委、县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和市社创业竞赛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实行分管领导及股室挂企责任制。二是制定每周一主任办公会和县社每月工作例会,领导班子成员和股长对所分管的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对尚未落实的工作进行督促。三是进一步完善系统创业竞赛考评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转变职能,通过强化工作落实,有效的推动供销社改革发展步伐。四是根据省、市供销社关于加强《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贯彻上级工作部署,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结合本社实际,制定社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社有资产安全使用,完善资产监管运作机制,强化企业法人管理,增强企业法人资产管理责任,明确法人的职责和责任,年初与各企业法人签订了《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责任书》,提高法人管理意识,增加资产运营收入。加快直属企业资产运作。对原租赁到期的资产及时续签合同,调整租金,增加租赁收入,租金比去年增加30-45%。同时协助基层社抓好资产运营管理,提高运营质量。五是落实土地确权工作,持续加强与土地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基层社做好土地办证所需资料的提供,今年共办理土地确权登记9宗、领取土地使用证9本,全面完成我社的土地确权工作,保障社有资产的合法性,促进资产增值。

五、抓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动农超对接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组织化程度,继续围绕我县特色产业的特点,一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由供销社牵头组建五个农民专业社,入社社员53户,入社股金8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16户,二是县供销社对创建的专业社继续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对原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运作,加强指导、管理、落实责任制。三是强化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上半年止马双华养殖专业社“双华鸡蛋”商标被评为闽北知名商标。四是按照政府要求,引导专业社与我社福客龙超市合作,开展“农超对接”,为做好这项工作,县社召开由有关专业社和超市参加的“农超对接”交流座谈会,商谈专业社产品如何以超市对接工作,经过商谈签订协议,福客龙超市设立农民专业社商品专区和蔬菜平价销售区,已进入超市品种达30多种,其中有种植的蔬菜、水果、鲜花、食用菌、笋干、养植的鱼类、生猪肉类、兔业类等,有效解决了专业社产品产销问题,同时还到周边地区调入各类生鲜类产品,丰富了超市经营特色,平抑了市场物价,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带到千家万户,为政府解决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工程,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农民朋友和市民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五是拓展外向型业务,李坊绿源养兔专业社,积极对接沿海城市,将专业社养殖的绿色养颜兔子产品销往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提高了专业社品牌。为今后专业社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六、大力推进项目带动,增强供销社发展后劲

项目建设是推动供销社发展的基础,是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工程,我社紧紧围绕“新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结合实际,扎实做好项目的策划、申报和落实工作。一是我社紧紧抓住全国总社实施的供销社薄弱与空白经营服务网络振兴工作方案,以这一重大机遇,我社高度重视,积极努力向上争取项目的支持,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以城关供销社为项目牵头单位、建立全县农资配送网络升级改造,通过经营网络体系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供销社农资经营服务功能,该项目已争取中央财政及省发改部门补助资金80万元,整个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之中,计划年底完成。二是加大“万村千乡”项目建设,针对乡、村比较陈旧落后的经营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农家店、农资经营销售网点,通过整合改造,提升了资产的使用率,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功能,今年整合乡镇农家店22个,农资经营连锁网点34个,该项目已得到上级经贸部门验收达标,同时获得补助资金10余万元。茶富供销社在资金紧缺的前提下筹措15多万元,对旧网点、办公大楼、超市进行全面整修改造,通过升级改造,提升供销社服务形象,提高了资产利用率。三是努力做好司前油茶种植加工综合开发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工作,这二项目分别已获得省财政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新网工程”项目补助资金32万元和25万元,同时力争年油茶深加工项目申报工作。为油茶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四是提高项目的生成和申报水平,加强了对基层项目申报的指导、策划工作,今年已生成策划了12个重点项目进入总社、省社、发改委项目库,申报省级年“新网工程”项目2个,为供销社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七、抓党建促廉政,统筹各项工作发展

一年来,我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动供销社各项工作统筹发展,一是抓党风廉政建设,总支与各支部签订党建、廉政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党建、廉政工作目标责任,二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积极开展举办各项庆祝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供销社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四是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评议建设,进一步完善效能考评制度,落实政风行风管理机制,提升服务“三农”质量,五是按政府要求进一步强化系统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已全部完成基层社、公司等网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验收,合格率达100%,同时加大系统的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整改力度,确保系统安全无事故。六是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列入考评,促进系统和社会的稳定。七是积极开展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按照创建市文明单位要求和标准,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做好申报的各项基础工作。

八、抓好挂村、挂企服务工作

1、挂村工作,一年来我社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认真做好挂点村的服务工作,深入挂点村与村两委共商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措施,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100多亩,建立密式烤房18个,收购烟叶达3350多担以上,完成第三个养鸡场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00亩,落实50亩规模养殖,支持挂点村发展资金18000多元。

2、挂企工作,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年创业竞赛和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各股室积极主动深入各自挂点企业、商讨企业发展措施、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在服务县重点企业方面,主动帮助凯圣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解决烟尘影响杨梅园不挂果,协调农业部门派专家,深入实地进行论证,通过协调维护企业和果农利益。持续协助重点项目建设挂点企业圣农有机肥厂选址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项目新址座落在华桥乡吴屯村上坑边,占地面积82.5亩,投资总额达1千万元,项目已于七月份开工建设。

存在问题:

一、各企业在发展上不平衡,部份企业工作主动性不够强,体制机制创新认识不够,企业内部管理有待提高;

二、职工队伍存在老龄化,人才断层问题突显;

三、招商引资工作,有待突破。对于存在的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加快解决。年工作思路

年是实施供销社“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供销社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和合作制原则,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努力拓宽为农服务领域,推动供销社事业不断发展。

一、年全县供销社系统预期目标

1、商品购进总额增长10%,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5%,全系统利润增长15%。

2、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4个,升级改造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中心1个,升级改造县级农资连锁配送中心1个,乡镇农资超市2-3个,新增农资经营网点农资农家店5个,庄稼医院2个,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5个,新增综合服务站2-3个。

二、具体措施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持续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省政府5号文件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会议精神为动力,全面推动供销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个重点——改革创新。

基层社是供销社的基础,是供销社与农民联系密切的环节和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①积极推进基层社体制机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基层社改组改造,打破传统基层社建制模式,广泛吸纳各类专业社、综合服务社、协会和服务实体加入,把基层社建设成为功能全、机制活、业态新、形象好的新型合作组织。②积极推进基层社经营机制创新,一是走资产盘活的路子,盘活现有资产提升资产使用率,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增强基层社活力。二是转变经营业态,由传统向现代流通转变,从单纯购销向综合型转变,由营销向产业多元化服务转变。③社有企业体制创新,进一步探索农资、烟花爆竹体制创新机制,加快经营方式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个提升——提升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极其活跃的当今形势,企业在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关健在于资源配置,企业的运作方式和员工素质方面突破,如:好的设施+优质服务+先进管理,共同决定的是竞争力,良好的管理最为重要,而管理的背后是人的素质问题,也就企业运作好坏都由人的因素决定。要做强做大社有企业,就必须牢固树立企业一盘棋思想,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科学管理和开放办社,引智引资,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步,占领位子。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供销社发展的根基在农村,要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巧,积极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构建为农服务平台,提高协调服务能力,推动供销事业和谐发展。三项推进——新网工程、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新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新网工程”建设体系作用,大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五大网络建设,继续以供销福客龙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供销社农资经营和城关社再生资源、烟花爆竹批发中心为依托,在做好物流配送的前提,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大网点整合力度,提高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扩大网络覆盖面,夯实供销社发展基础。持续做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供销福客龙为农家店承办企业,继续升级改造一批农家店建设,年计划新建农家店10-20个。同时要持续推进农村综合维修网络建设,积极探索总结完善农村社区综合维修体系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把维修服务,零配件供应配送、商品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单纯开展维修服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创新维修服务机制,组建综合维修服务行业协会,强化培训,提高技能素质。

二是要结合我县产业特色,加快农民专业社发展,做强做大一批示范农民专业社,提升农民专业社品牌意识,加快农民专业社信息化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积极组建新的合作组织;

2、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3、争取政策支持;

4、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三是要强化项目建设,促进跨越发展。项目是支撑供销社跨越发展的支柱,认真谋划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和项目建设,推动供销社良性健康发展。(1)认真抓好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和网络项目建设。(2)抓好城关社再生资源项目建设。

(3)认真规划司前供销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的建设,争取在上半年开工建设。

(4)落实福客龙配送中心项目向市经贸委申报。

(5)继续抓好县委、县政府安排县重点建设项目和挂企项目建设。四项工作。

1、加强农资工作,认真落实年-年化肥冬储任务,做好农资商品供应,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年全县农业生产用肥、用药。

2、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力度,规范社有资产安全使用,进一步完善资产监管力度,促进社有资产增值增效。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善党建责任制,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同时要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认真持续做好市级文明单位的申报工作,大力开展创文明窗口、文明岗位活动,打造全新供销社形象。

4、抓好安全、综治工作的落实,确保安全稳定无事故。创新工作机制,继续做好挂村、挂企工作,以及工、青、妇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市农业局2010年工作计划

我县农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县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强我县农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稳粮、创优、促增收,改革、强基、增后劲,生态、安全、可持续”的目标,力争实现全县农业(种植业)产值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一、抓粮食高产创建促增产

我县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要把粮食生产作为我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落实上级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22.1万亩(其中:水稻14.9万亩,杂粮7.2万亩)、粮食总产8万吨的指导性计划任务。一要持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在全县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1.42万亩,大力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好的粮油作物“五新成果”进村入户到田,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农业部确认超级稻品种面积3万亩、再生稻3万亩、脱毒甘薯2.5万亩、脱毒马铃薯0.8万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万亩,推广种植紫云英1万亩、油菜0.5万亩,充分发挥科技增粮作用。二要大力发展特色米业,以县春蕴生态农业发展公司为龙头,大力开发“干山贡米”地产优质米品牌,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配套优质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大米包装,实现质量提高、附加值提升。三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着力防御洪水、干旱、寒冻等自然灾害,加强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行水稻政策保险,建立和完善重大灾害应急机制,突出发挥科技减灾功能和水稻政策保险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救灾水平。

二、抓特色产业发展促提升

继续以柑桔、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工作重点,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素质。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柑桔产业,扩大红肉脐橙面积,新植、高接改造红肉脐橙3000亩,提纯优化芦柑品种结构,改造优质芦柑5000亩,大力推广柑桔优质无病苗,加快发展优势特色柑桔产业。食用菌产业,稳定竹荪、姬松茸种植规模,加快发展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加强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规划与引导,整合行业资源,引进技术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形成领先优势。加快食用菌菌种研育基地建设,做好灰树花、鹿角灵芝新品种引种,开展废菌筒再生利用试验、示范。年计划食用菌规模达1.28亿袋,鲜菇产量达3万吨,产值3.3亿元,其中:竹荪1.2万亩、姬松茸60万平方米、工厂化栽培珍稀菌4200万袋、其他菌类800万袋。发展特色茶叶产业,实施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大圣有机生态茶园,做好野生茶树种的调查、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我县宝山、郭岩山、七台山、鹅山等高山区,开发高山生态有机茶园1000亩,力争引进1家茶叶精加工企业。

(二)加快标准化生产推广。完成全国绿色食品(柑桔)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安排的柑桔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6万亩核心示范片,每个乡镇建立一片1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果园,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重点抓好质量控制、强化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产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个方面工作。食用菌生产,认真开展菌草产业发展试点工作,做好菌草工厂化栽培真姬菇试验示范。研究制定竹荪、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真姬菇生产技术标准,力争竹荪生产技术标准被评定为省地方标准,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三、抓产业化经营促增收

继续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在项目争取、基地建设、加工处理、技术推广、对外合作与交流、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等方面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根据农业部等11个部门《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按照“七有”标准,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重点抓好顺吉柑桔专业合作社建设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协会组建工作,增强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建设洋墩、仁寿柑桔及农产品物流仓储中心,做好园区规划,积极招商引资,新建、扩建加工厂,实现加工能力6万吨。扩大出口果园和出口加工企业登记,今年要新增出口果园登记1万亩,登记出口加工产量1万吨。

(三)持续打造县品牌。继续推广使用县柑桔、食用菌统一标识包装。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三品”认证、商标注册登记,扶持企业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力争今年有一家以上企业获得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制定“县芦柑”、“县竹荪”地标管理办法,开展宣传和保护,完成“县红肉脐橙”、“县姬松茸”地理标志登记申报。继续策划县柑桔及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组织企业产品参加各类质量评审会和农展会,扩大县品牌知名度。

(四)延伸产业链条。协助明晶企业策划柑桔深加工项目开发,建设柑桔生产基地,实现柑桔深度加工。

四、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基础

要充分利用中央、省上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投资的契机,积极策划、申报项目,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夯实我县农业基础。

(一)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年全县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1000口、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17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双溪君富养殖有限公司、埔上大布绿源记食品有限公司)2个。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点建设,新建省级村级服务点10个。开展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强化技术干部和技工培训,对全县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情况全面进行大回访,总结经验,促进提升。示范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二)实施农业部清洁家园工程。在巩固农村沼气、农村饮水安全等惠农政策基础上,在项目村开展农村卫生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三废”处理基础设施,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继续做好2009年度大干镇来布村、仙潭村、大干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228万元,改造低产田0.35万亩。做好年度省级标准农田建设和商品粮基地县项目的设计、招投标和组织实施。

(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继续完成512个山园土壤的取土和N、P、K化验工作,以及2008年1887个耕地土样中15%的土样微量元素化验,发放施肥建议卡,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重点的科学施肥技术培训与指导,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山园面积4万亩、耕地34万亩。

(五)实施农业信息化“五有”标准建设示范项目。建设具有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平台、能满足区域应用服务的数据中心、相适应的信息化队伍、3-5项实质性的信息服务内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着力改善乡、村信息服务薄弱状况。

(六)实施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建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五、抓五新示范培训促推广

农业“五新”示范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与优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建设示范区,实行“五新”综合集成组装配套,采取“专家组+示范片+农户”的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模式,组织省市专家及当地农技干部,在生产关键季节开展巡回培训和指导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召开“五新”推广现场会,注重典型示范,提高“五新”推广辐射和带动能力。年,实施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工程,推广优质、专用、高效新品种60个,无公害、循环利用、节本增效新技术12项,高效专用新肥料12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新农药10种,建立粮食高产创建、柑桔标准化栽培、柑桔黄龙病防控、食用菌代用料栽培及标准化栽培、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再生稻、大棚蔬菜、紫云英、油菜等示范,核心示范8万亩,辐射推广30万亩以上。

六、抓农业综合执法保安全

农业安全事关重民生,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坚持防控为先的理念,确保不发生重大植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

(一)切实加强作物病虫害防控。大力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认真开展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桔小实蝇和柑桔黄龙病、稻水象甲等的监控、检疫和防治。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和果品调运检疫。

(二)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省农业厅关于《省年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的部署,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和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市场巡查,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查、标签标识检查,杜绝经营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假劣农资案件,强化源头治理,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建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对超市,农贸市场,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开展经常性检查,特别要加强对认证产品的监管。积极推行生产档案管理、投入品使用记录等追溯制度。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农民合理用药。

七、抓深化农村改革促稳定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积极与县组织部门、监察部门配合,做好全县农村财务网络监控,规范村账托管、村级账户集中管理和农村财务公开,开展日常审计工作,加强督促整改。落实惠农政策,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跟踪监管,防止非法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予农民的实惠不缩水。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和检查,落实减负“四项制度”,加大力度查处涉农负担案件,做好农民信访工作,协助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抓紧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探索并建立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流转规则,促进土地流转平稳健康有序,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经营。

八、抓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要不断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适应新的形势下农业工作的新要求。积极争取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通过项目实施,加强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及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活动,落实问题整改,认真组织学习新时期“三农”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科学判断形势、把握发展规律、解决突出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推动执行落实的“五种能力”。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规范行政行为,推行阳光政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政风监督员等社会各届的监督,不断增强农业系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进海西绿色腹地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篇:“十二五”开局之年规划学习心得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范成平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它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历来是我国任何时期规划的重点,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围绕着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未来我过五年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活水平滞后,或许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也可以大概归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

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速度。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首先了解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取得的成绩,以及“十二五”开始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中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发展的机遇,紧随时代的步伐,走向中国特色的胜利。“十二五”规划对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宏观大局作了深刻具体的把握,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了要求。十二五规划尤其提到了农村建设,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民生方面,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作为一个烟草人,一个共产党员,要深入学习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国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12月6日

第三篇: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创造民政保障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新成绩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创造民政保障民生和

加强社会管理新成绩

李立国

(2011年7月4日)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布实施、社会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13次全国民政会议紧张筹备的新形势下,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分析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明确下半年工作落实要求,发挥好民政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意义特别重要。

一、紧抓机遇,狠抓落实,确保今年民政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今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抓紧实施年初安排,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半年要继续紧抓机遇、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为“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抓紧规划编制。规划具有先导作用,牵引政策创制、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上半年,部里负责编制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三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已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联合评审等程序,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1-2015)》把自然灾害救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方面的9项业务整合为“基本社会服务”纳入其中,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完善了行政区划设置与管理政策,联合国家标准委印发了《全国民政标准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报国务院核准,《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完成。各地积极推进民政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有8个省份出台民政“十二五”规划或专项规划,其中,宁夏自治区政府的《宁夏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安排建设项目1905个、计划投入资金51.9亿元;福建省政府的《福建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安排养老服务设施项目2937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600个、基层避灾场所15000个、村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7500个。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元素多、要求实,需要上下衔接、左右磨合,需要大量的研究论证和协调争取,才能达到目标先进、措施得力、有效适用。下半年,部里要积极推动三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审定出台,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里编制好“基本社会服务”的各项内容,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地民政部门要衔接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部里的“十二五”规划,加快制定或实施本级民政“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确保项目安排、资源配置、措施保障到位。

(二)加快政策创制。政策创制具有探索性、先导性、规范性和长效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政策载体,是上层政府机关推动工作的核心方式。部里在去年推动出台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等30多项政策创制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了92项政策创制任务。目前,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或单独制定了《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关于加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落实孤老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通知》、《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11个规范性文件和《优 抚医院管理办法》、《民政信访工作办法》、《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审查办法》等3个部门规章。省级民政部门在去年推动出台《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湖南省募捐条例》、《青岛市地名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既推动出台了《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福建省拥军优属条例》和吉林、山东、江西、湖北、陕西等省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又推动出台了《吉林省殡葬管理办法》、《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江西省英雄模范褒奖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还有19个省级政府的孤儿保障制度实施意见,14个省级政府的高龄老人补贴政策,辽宁、海南、甘肃、新疆等19省份的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意见,湖北省和青海省政府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意见,天津、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等地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规定,广西、安徽、海南等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等。上半年的政策创制,覆盖了很多民政业务,升华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规范了一些经常性的行政行为,体现了依法行政,促进了民政事业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民政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协调量大,加上一些政策课题需要适应新的形势、根据新的实践经验,突破现行法律法规框架,政策创制任务比较艰巨。下半年,部里要按照计划加大政策创制力度,尚未启动的要尽快启动,正在研制的要加快形成文本,处于会签阶段的要抓紧协商出台,已经上报审定的要积极推动出台,努力完成好年初确定的政策创制任务。各地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继续积极推进民政政策创制,重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创制工作。

(三)注重标准建设。标准属于技术性的行政规范,研制和实施民政产品、技术、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科学标准就会提高生产建 设水平、规范管理水平。上半年,部里组织开展32项标准基础项目研究,出台了《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社会捐助款物管理和使用规范》等9项国家标准和《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殡葬服务术语》等9项行业标准;同时加快推进地方民政标准建设试点,制定了一批地方标准,其中,打造新型社区的有《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开展减灾示范的有《贵州省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贵州省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标准》、《贵州省示范性避灾场所创建标准》;发展养老服务的有《湖北省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四川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标准》、《云南省养老示范机构设置规范》;规范地名管理的有《厦门市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码规则》;以科学管理促殡葬改革的有《北京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北京市经营性公墓建设标准》、《北京市骨灰撒海服务标准》、《上海市殡葬代理服务规范》等等。同时也要看到,在民政领域,标准化意识还较为淡薄,管理标准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标准数量不多、标准水平较低、标准执行力较弱,需要各级民政部门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于规范服务行为、转变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把标准研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下半年,要着眼于形成以支架性标准为重点的民政标准体系,继续加快实践经验、技术成果及法规政策条款向标准的立项转化,并下功夫做好已有标准的实施工作。部里要完成民政领域20项国家标准和16项行业标准立项任务,出台《光荣院服务标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划分规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基本规范》、《机构养老服务基本规范》、《社会养老服务准入标准》、《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15项国家标准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慢性病认定标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老年人失能等级划分》等8项行业标 准。各地也要按程序加快研制出台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衔接,具有本地特点、适应需求的地方标准。

(四)改善社会服务设施。社会服务的供给必须有相匹配的设施条件作为支撑,建设一定规模的社会服务设施是履行民政职能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年来,全国民政系统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抓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机遇,加快了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去年全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4.6万个、投入资金183亿元。今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继续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部里实施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程和全国重点军供站设施维修改造项目,新增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数量,新建改建了一批精神卫生病院和优抚医院,制定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5年)》,利用部本级福彩公益金补助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指导地方新建了一批地名数据库等等。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社会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青海既建设126个常规项目又实施了69个玉树重建项目,江苏实施了社区平台、养老服务、福利事务、优抚安置、防灾减灾、民政信息六大工程,安徽实施了优抚对象健康、安居、追思三大工程,黑龙江实施了城乡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福建实施了养老服务“十百千”工程,贵州把11个民政项目列入了全省“十大民生工程”,北京普遍建立了城乡社区服务站,上海、吉林、湖南、广东、陕西等地大力建设养老服务项目,山东、海南等地大范围实施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湖北启动实施百所农村福利院建设的“窗口计划”,广西续建1000个五保村等等。同时要看到,社会服务设施现状与群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数量适当、分布合理、功能健全、便利群众的社会服务设施网络。下半年,要在继续抓紧抓好在建工程项目的同时,在实施各级 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落实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逐步实施新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老年福利事业推进年”和“敬老爱老助老工程”,协调实施好纳入对口援疆“十二五”总体规划的80个社会服务设施项目,协调确定“十二五”期间对口援藏的社会服务设施项目。

(五)积极探索创新。制定惠民政策、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发展难题,需要树立创新思维、坚持改革方向,探索创造有效推进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上半年,部里改进了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方式,推动了军休干部住房改革,推进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了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创新了城乡低保资金分配方式,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救灾资金上的分担比例,规范了本级彩票公益金补助地方项目的方法,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等等。地方民政工作创新亮点频出,辽宁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河北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新疆开展“接流浪儿童回家”工作,黑龙江、广西等地开展农房和农业因灾损毁保险试点,上海启动在居住地申请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重庆实施了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制度改革,浙江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先定事后选人”“自荐直选”等做法,内蒙推广村级重大事务契约化管理,广东推开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北京、安徽、深圳等地对工商经济、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等等。下半年,要继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深化民政工作改革,深入落实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区域规划和综合配套改革中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同时要注意,凡是重大民政创新举措出台,都要公开听取群众意见,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做好专家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使各项创新措施符合实际、先进可行、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六)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鲜活的经验、管用的做法也往往来自于基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切实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上半年,部里开展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调研,探讨了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思路和办法,结合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研究了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同时,许多地方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机遇,有力推进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河南省编办、财政厅、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和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乡镇和街道民政机构的规格、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北京市参照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数量,为街道、乡镇民政部门配备人员、办公场所设备和工作经费;江苏、广西、贵州等省区的一些市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办法,考录高校毕业学生充实基层民政工作;湖南省全面实行按民政资金总量一定比例安排基层民政工作经费预算,陕西省继续全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济南市通过财政奖励补助办法推进村级民政助理员制度建设等等。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上欠账比较多,基层民政力量弱、经费少、手段旧,不适应工作任务增加的问题还很突出。下半年,部里要抓紧研究制订面向省级民政部门的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评估办法,同时积极争取形成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措施。地方民政部门要继续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在健全机构、增加编制、加大投入等方面争取突破的同时,要尝试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法,探索解决基层民政能力问题的新路子。

民政工作成效,最终体现为人民群众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上半年,中央下拨救灾资金16.2亿元,灾害救助惠及9000万人次;城乡低保制度惠及7522.7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同比增长28.5%,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同比增长39%;城乡医疗救助惠及5477万人次,农村五保供养惠及554.2万人;21个省份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惠及480.1万户次;下拨各类优抚安置经费385.67亿元,惠及655万人;孤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惠及65.6万人;14个省份全面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惠及800万人;惠民殡葬政策已在11个省99个地级市407县实施,覆盖4.73亿人口;春节前发放的一次性生活补贴10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共8707.6万人;一大批社会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惠及了广大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和流浪儿童等群体;发行福利彩票589.9亿元,筹集公益金约170亿元。这些成绩,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服务了全国工作大局,彰显了民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发挥民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战略部署。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3月公布实施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项部署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大任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面向人民内部而言,不是加强政府的单向控制,而是实现政府转变职能的有效行政管理和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有机结合;不是将管理主体和对象截然分开、对立起来,而是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与互动;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依法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不是沿用传统管制方法维护社会秩序,而是注重创新方法手段,实现维护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原则,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积极应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针对突出的社会问题,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发展多方参与主体,应用多种途径方法,发挥民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保证。《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赋予民政部门管理专项社会事务、依法登记和监管社会组织、拟订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政策、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等社会管理职能。据此,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主体的构成,既应当履行分工确定的管理社会事务、发展社会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相关的负责作用;又应当履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功能和加强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职能,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好促进“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独特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履行好民政职能。

(一)发挥城乡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平台作用。城乡社区是各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立足点,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明确界定社区建设由民政部门牵头,国发„2008‟11号文件规定民政部门拟订社区建设政策,中办发„2010‟27号文件明确要求民政部门牵头指导社区居委会建设。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要加强村 委会、居委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要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增加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并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管事,开展好面向全体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服务。要借鉴广东经验,比照单位内部,推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备案制度,消除社区社会组织成立门槛,发展社区自治和服务多元主体,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同时,民政部门要做好宏观指导、依法监管和统计工作。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从目标管理、过程调控、标准衡量、结果评价、持续改进、公众满意等方面开展社区建设评估,提升社区建设效能。

(二)发挥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是政府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社会组织具有凝聚城乡居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增多,绝大多数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发展培育不足、规范引导不够、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也很突出,需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统 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要求,抓紧协调做好三个社会组织行政法规的修订工作,积极拓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类社会组织可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对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组织,与有关部门协商认可后,可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在消除社区社会组织成立门槛的同时,要着重推进县(市、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他们立足基层、直接服务群众、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要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发挥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社会服务的导向作用;加强对服务能力强、公信力高、影响力大的社会组织服务品牌的宣传推广,引导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公益项目;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社会组织人才政策,推动建立统一、合理和普惠的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让渡空间,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民政部门要吸纳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灾害救援、社区服务、社会福利等事务,把部分服务项目和标准研制、技能培训、考核评估工作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民政部将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深圳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搭建国家级公益项目展示交流平台。要依托民政部门建立社会组织党工委,扩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覆盖面,依靠党建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保证社会组织的正确方向和积极作用。社会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其积极的社会作用,要加强社会组织年检、评估等监管工作及其信息公开,促进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增强社会公信力。对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于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对于徒有其名、不起作用的社会组织,要参照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加强活动监管的信息披露,加快形成反映淘汰、实现退出的社会机制。

(三)发挥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婚姻登记、儿童收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区划地名、殡葬管理等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履行好这些职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十分重要。要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国办即将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周期性公开滞留救助站未成年人身源地信息,加强未成年人流浪根源治理;推广新疆做法,流出地民政部门要普遍开展“接流浪儿童回家”活动,主动接回并妥善安置流浪未成年人,明年底要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儿童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对“三无”精神病人、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继续推进婚姻登记、儿童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保证婚姻、收养登记合法、规范、文明、便民。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和绿色殡葬业态,到明年底达到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群众。

(四)发挥减灾救灾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减灾救灾属于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是公共安全体系的有机构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发生洪涝、干旱、强台风、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多,需要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和创新减灾救灾管理。要贯彻《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完善减灾救灾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工作水平。结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的编制和实施,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风险评估调查、巨灾综合应对、城乡社区减灾、减灾科技支撑、减灾救灾队伍、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等能力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防御能力。

(五)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支持作用。专业社会工作具有贴近基层、直接服务群众的优势。目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已经推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总体看,专业社会工作基础还很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步伐。要积极推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出台和贯彻落实工作,抓紧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项制度,逐步形成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共同推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局面。要继续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发,加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步伐,加大城乡社区配备和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力度。深化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拓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范围。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帮扶服务,对残疾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和社会功能缺失人员进行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修复功能、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发挥数字民政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中的要素作用。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是推进社会管理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公民婚姻登记、公民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记录、困难群众救助、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退役士兵安置、老年人福利、孤残儿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民政信息,涉及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要着眼于数字民政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的有效对接,结合《民政信息化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实施,在抓紧建设地名数据库、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切实加强人的管理服务方面各项民政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今年底要完成低保、养老、儿童福利等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全国 联网。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要求,整合民政信息资源,推进社会服务信息系统(“金社”工程)建设,推行“12349”全国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提高民政信息互通程度。要推进民政部门信息与公安、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交通、工商、税务、金融等其他部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加强跨部门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跨部门的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门式”社区事务受理平台等建设。

(七)发挥民政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人的素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民政业务很多直接与思想道德建设相交融,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抗灾救灾精神;宣扬革命烈士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奉献品质,推进“双拥”活动发展,加强国防教育和爱国拥军教育;宣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传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和“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福彩文化,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氛围;树立睦邻友好、和谐发展的平安边界建设理念,倡导文明健康节俭的结婚新习俗和移风易俗、绿色节地的殡葬新风尚。同时,要进一步弘扬“孺子牛”精神,深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加强民政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中走在前列、争当表率。这些,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全民族的文明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同时推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工作,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优抚安置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时增加保障民生的新举措,及时提高保障标准,适度扩大保障面,不断提高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和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要加快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促进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早日开展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优抚制度,提高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实施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伤病残退役人员接收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落实好优抚安置对象生活权益和政治待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补贴制度建设,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在保障好五保对象生活服务基础上扩大养老服务范围,明年底实现10%以上的建制村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尽快完善、抓紧实施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福利为内容的孤儿保障制度,逐步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分类纳入保障范围。贯彻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到明年底要将90%以上的农民工等群体中的常住人口纳入城市社区服务范围。抗灾救灾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或严重旱灾,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负责,加强综合协调,全面落实责任,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好各项救灾工作,及时启动各层次各级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载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年是我县供销社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