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教育厅:保险职业学院师资建设规划-文字部分

时间:2019-05-14 12: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报教育厅:保险职业学院师资建设规划-文字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报教育厅:保险职业学院师资建设规划-文字部分》。

第一篇:报教育厅:保险职业学院师资建设规划-文字部分

保险职业学院2010-201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为使我院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从服务主业,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保险职业学院2010-2015发展规划》,结合师资状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师资队伍现状

(一)师资队伍总体状况

截止2009年末,我院有专任教师193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占23%;讲师76人,占39%;助教及以下73人,占62%。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02人,占53%。其中专职培训讲师7人,院内外兼职培训讲师100余人。

(二)目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讲师数量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行业唯一高等院校服从服务主业的全部优势,二是专任教师数量不够,三是高级职称教师比列偏低,四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水平的专业、学术带头人缺乏。

二、“2010-2015”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0-2015”师资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险行业在职培训教育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以保险培训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为目标,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培训及学历教师为重点,坚持以教师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精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校园氛围;按照“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八字方针,实行专兼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并存,合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适合学院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人才原则 2.稳定人才与引进人才并举原则 3.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并重原则

三、“2010-2015”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总体目标

按照提升保险行业在职职工管理及业务水平、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保险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培训技能、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二)数量目标

根据学院2010-2015发展规划,到2015年,学院全日制高职生在校生将达到6000人,按生师比18:1计算,教师总编制为 330 个,其中固定教师编制250 个,”双肩挑”教师编制 30个,兼职教师编制 30个,流动教师(含返聘教师/客座教授等)编制10个。

(三)结构目标 1.学历结构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具备相应的高校教师资格,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在人才引进中要坚持高学历、高水平的标准,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具有培训讲师培养潜能的人才,使之在专任教师总量中达到65%以上,在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达到80%以上。

2.职称结构

一是要着力提高正高职称比列。努力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列保持在30%以上.到2010-2015规划末,高级职称教师总数达到80人左右。教授总数达到25人左右;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青年教授比例,45岁以下正高职称比列不低于30%;三是要提升教授的学术地位,扩大社会影响,争取5-8名教授成为省级专业(学术)带头人。

3、专业结构

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与专业建设相适应。针对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学院培训事业主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具有培训讲师培养潜能或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保险等相关行业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讲师人才充实学院培训、教学队伍,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师资主要是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教授或博士;对师资紧缺的专业课,在保证引进条件的前提下,要适当充实师资数量;对计划新增专业,要适当储备教师;对师资过剩的专业或课程,要鼓励教师进修、转向。

4、年龄结构

建立教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师教师队伍优化的重要方面。只有年龄结构合理,才能避免出现“年龄断层”,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按5年一段,分为7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控制在14%为宜。

(四)素质目标

1、师风师德要求

教师师人才的培养者,是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把教师的政治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团结协作,严谨治学。在职称评聘、收入分配、评优奖罚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严格管理,加强考核,为师风师德建设提供保障。

2、专业学术水平要求

根据保险行业培训及学院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提升保险实践技能,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和开发创新能力。在下一阶段,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教授、博士和学术带头人。“十一五”期间,要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一批基础扎实、敬业精神强、富有创新精神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力争到“2010-2015”规划期末,争取入选省级教学名师4人,选拔培养省级专业(学术)带头人5-8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0人、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5人。

3、教学能力要求

要花大力气加强重点师资梯队建设工作。在岗位设置、师资调配、职称评聘等各个方面优先保证重点专业梯队建设,从而保证重点专业的优势和领先地位。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外语和计算机技能。

4、双师素质

到2010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实现“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大力推进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坚持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评估、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的落实完成。充分调动各系部的积极性,鼓励各系部广纳贤才,聚集人才;各系部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要作为考核系部主任、书记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明确职责,加强师资管理工作

要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向教学第一线倾斜。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根据《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到2010年,制定、完善一系列适应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使我院师资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进一步明确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各系部(中心)及基建后勤处、后勤服务中心的职责,有序沟通、形成合力、发挥团队作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人事处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的编制、规划、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工资福利、师资调配、师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等;教务处负责教师授课资格认定、教风建设、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检查、外聘和兼职教师的聘请管理和教师的奖罚等;科研处负责教师科研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科研成果的评审和奖励、专业(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各系部(中心)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好对本系部(中心)调入人员的业务考察并提供详细报告和使用说明,具体实施教师业务的年终综合考评,对于不合格的教师要写出详细的撤换报告;基建后勤处和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要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教师住房、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办公用品等落实到位,职责到人。部门之间要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至关重要。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思想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倡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反对学术急功近利和虚假浮躁,坚持学术质量的高标准,树立优良的学术风气。

(四)加大经费投入,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经费的投入。在此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在5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100万元。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和教学、科研奖励机制,促进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成长。保证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确保各项师资建设措施顺利实施。严格管理师资建设经费,不断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要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后劲,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坚持“四个结合”和“三个为主”的原则。“四个结合”是:提高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相结合;钻研理论功能与参加实践结合;队伍的合理结构和动态平衡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三个为主”是:国内为主、在职为主、自学为主。创造条件优秀青年教师推上教学、科研重要岗位,鼓励并支持他们主讲核心课程,主持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科前沿的学术研究,使他们实践中锻炼成长。

(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噶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七)继续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

1、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科学规划、合理调配,定期选派教师处出研修,以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每年选送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到高职教师培训基地等地进修学习,以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每年学院开设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学习班等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掌握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开展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使中青年教师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重视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加大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通过在职定向攻读硕士以上学位、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形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我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大幅度快速提高。严把教师入口关,原则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才能进入教师队伍。

3、加大入才引进力度

制度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让高水平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按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八)多方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稳定骨干教师队伍

学院对一线教师采取倾政策,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和待遇,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方便,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二篇: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15)

根据《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发展规划(2011-2015)》的规定,为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及《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规定,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

着眼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专业骨干,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教师队伍规模达到670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左右,外聘兼职教师170人左右,生师比为18:1。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40岁以下教师基本实现硕士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5%。

——实施“双百人才工程”,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人;各专业有1-2名专业带头人;学校有“楚天技能名师”1-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3-5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与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相匹配,建成14个校级教学或科研创新团队。

二、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开展以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倡导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制度,强化师德建设考核、评估、监督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和聘用的首要内容。完善奖惩机制,大力表彰和奖励师德优秀的教师。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促进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开展“十佳教师”、“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岗位责任心。采取措施,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防止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中高学历(学位)的比例。到2015年底,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学位)者占主导地位。

2.优化教师职称结构。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鼓励、支持教师竞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教师遴选标准,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合理流动、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加强对兼职教师职教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等培训,使之具备必要的教师素质。兼职教师承担的课程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50%。

(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广开渠道,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企业锻炼,参加高层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到2015年底,每一位中青年教师都接受一次实践培训,掌握一门操作技能。

2.增强教师双师素质。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切实措施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支持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示范或指导作用。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制度,每位教师2年内应有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要求青年教师承担适量的实训课教学任务,逐步形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素质。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

3.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制定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标准。以重点专业为单位统领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非重点专业可以围绕精品课建设组建教学创新团队。通过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系负责人应带头组成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促进跨学校、跨单位的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

4.造就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重点,造就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制定和实施“课程带头人培养计划”,每年遴选20名崭露头角、具有创新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通过不同形式重点培养100名学校名师。完善优秀教师培养制度,把造就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采取“引进一批,培养一批,聘请一批”的办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社会影响的专业领军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严格教师考核制度

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质管理,把好教师入口关。修订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新进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学督导机制,从师德师风、德能勤绩等方面定期考核教师,促进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教师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确定薪金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不合格教师。

(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1.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比例,保证教师收入平均水平高于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改革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建立健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完善教师薪金增长制度,使教师收入随着学校经费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福利保险制度。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落实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提高节日补贴、年终奖金等标准。在薪酬分配体系中适当提高校龄补贴标准,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3.加大教师奖励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和精神奖励,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先进教师,授予荣誉称号。并向省及以上推荐先进或模范教师,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4.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坚持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考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提高双师素质。合理设置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逐步推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岗位职务聘任制。

(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1.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进入教师岗位的人员,均需经过岗前培训,接受师德教育和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培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或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一般不得签订聘用协议。

2.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深造。完善教师在职进修的措施,对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出指令性规定。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性高职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学历(学位)。学校对取得高层次学历(学位)的教师给予必要经费支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开展研修培训,组织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或到示范高职院校对口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选派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加强与实训基地或企业的联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对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给予生活补贴。

(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采取特殊措施,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以校为家、长期从教。充实教师办公设施,解决好辅导员夜间和节假日值班的场地。优化学校环境,创建健康高尚、使教师赏心悦目的校园文化。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师文化生活,增强教师体魄。创造条件建设教师周转房,为教师安居乐业提供必要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教师体检制度。

第三篇: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规划背景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从事商业贸易、生产经营、事务处理等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也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近年来,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主要表现为:

1、电子商务在我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扫清了支付、信息基础等障碍,正在改变着使用习惯、经营理念,成为大众所接受甚至追捧的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最主要应用,综合起来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相关的互联网利用率达到了42.1%。以网络应用为载体的商务活动迅猛发展,网络经济蒸蒸日上,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2、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95万亿,同比增长13%。中国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500亿元,同比增长71.1%;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达到13亿元,用户数为5531.5万人;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达20700家,其中B2B为10950家。B2C、C2C及其他模式的为达12500家,预计全年超过2.3万家。截止2012年6月底,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90万人,带动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400万人。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电子商务,并有部分企业和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财富迅速聚集和跳跃式发展。

可见,我国发展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关键是解决好一系列诸如技术、安全、认证、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确立新时期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将经济第一线的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业务引入课堂,并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关注实践第一线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最充分接近,学生一毕业即可立即开展工作,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2、以评建为契机,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工作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三、专业定位

我们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弘扬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进,不断强化办学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

根据我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我们认为要办好电子商务专业,必须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点:一是人才培养定位要面向市场,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技能背景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为主;二是立足于现有学科基础,寻找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跨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应用技术,具备较全面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具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金融知识,能够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能够从事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考察电子商务教育现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电子商务这条主线,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立足本省、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辐射全省。

四、主要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建专业,我们有志于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在电子商务学科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培训基地,并努力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为此,我们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1、保持连续、稳定的招生规模。

2、完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习基地建设。

3、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在我院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学科强大的实力基础上,突出引进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方面专业人才,以人为本,以课题项目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五、具体保障措施

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新兴事业,能否被用人单位接纳、被社会广泛认同,关键在于高校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新经济的发展,能否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而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学改革是关键,我们应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观与教育质量体系,形成高等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开设新课、整合现有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专业进修,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考取资格证书,实现师资队伍的硕士化、博士化;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习;在培养现有教师的基础上,逐年引进有专业背景或行业背景的教师,充实专业教育队伍;强化教师业务考核。

3、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气氛。鼓励教师申报各类课题;每年邀请电子商务行业或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研讨会。

4、加强专业实验室和专业资料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在现有电子商务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软件、硬件,通过购买、合作开发、自行开发等方式,逐步完成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络支付、物流模拟等实验软件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建设网络实验室;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教学管理与日常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开出率;购买电子商务、物流、网站建设、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资料,加快建设电子阅览室。

5、修订教学计划。电子商务是个新兴专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根据专业的最新发展,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6、鼓励与支持我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第二课堂,培养我院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组织参与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活动。

7、探索产学课题,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全系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加快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

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课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未来三年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为: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塑造,促进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升;高质量完成第四周期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评聘任用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能发挥统领、支撑作用的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促进全校教师在师德风范、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有新的跨越;造就一支整体结构优化,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体目标为:

1、提高师德水平

以“爱与责任”“敬业、爱岗、奉献”,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全校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师德标兵,把全校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提升学历层次

在岗教师全部达到规定学历,在岗教师硕士学历层次的比例达到40%以上。

3、培养骨干人才。

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以校级骨干为塔顶,考核优秀教师为塔体,教师整体素质优化为根基的塔式结构。

4、优化能力结构

使教师在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今后着重从提高教师的实施高效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5、提高教科研能力

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普遍提高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出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一定科研方法,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级青年教科研骨干。

6、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做到在岗教师全部具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工处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参与网上教研、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对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资源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行整合实验研究,创建教育信息化学校。

七、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形成院长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目标一致的工作格局。完善考评机制,强化督导评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使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谱写职业道德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评估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机制,实行层级管理,全程监控。加大奖惩力度,将师德表现做为教师岗位评聘、评优、晋升的重要内容,对师德行为考评不合格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3、严格教师管理

严格掌握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在晋升教师职务的评聘工作中,按照教师的工作业绩综合评聘。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学习提高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

4、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面向全体教师,继续开展以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继续教育。把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做为培训的首要内容,把师德教育培训做为培训的重点,把骨干教师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把高效教学的培训做为重要内容。

5、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加强对教师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自觉地以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在不断地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6、增加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保证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逐年增加,加强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培训、教研、科研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平台,使之成为广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为我系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保障。

第四篇:武威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武威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规模逐年扩大,已有毕业生四届共356人,现有在校生367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积淀深厚,基础坚实,通过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正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良好的学风,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以《高等职业教育法》为准绳,以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标准,紧紧抓住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主张这一契机,按照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从我院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贯彻规模、结构、质量相统一的原则,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的原则。2.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全面调整的原则。3.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的原则。4.规模效益与结构效益并重的原则。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专业建设定位

通过社会调研与了解,根据我院的综合教学条件和优势,由此确定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定位是: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既重视专业外延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学前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也重视专业内涵质量的提升建设,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集中力量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领先地位和鲜明特色的专业。

四、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适应我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格局的变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武威市乃至河西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本基地的建设,使学前教育专业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家评估标准水平,为省内其他同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作为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理应面向西北,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找准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与地方形成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地方学前教育完善与发展输送更多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

2.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创新性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而地方学前教育人才的创新性培养主要表现为:学生既能把握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理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同时,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胜任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及小学音乐、美术、舞蹈教学。

3.以能力培养与和谐发展并重为手段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确立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2 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大以音乐、美术、舞蹈和教育教学理论为核心的理论课建设力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二是突出对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舞蹈表演、手工、绘画等应用性学科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从业能力;三是努力塑造乐观向上、偶爱和善的和谐人格。在此基础上,整合学院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把特色专业做大做强,为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

争取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2013年,建成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教学条件完备、专业特色鲜明、教学管理先进、教师队伍强、教学质量高的省级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前一阶段专业建设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和业已打下的基础,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向,未来一个时期(3-5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立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和职业背景,总结省内外同类及相关专业的办学特色,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以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专业特色的研究、探索和建设,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各项评价指标要求为建设方向,科学定位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强化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前教育专业办成立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能适应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从上述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下一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2)人才服务方向的地方性与广域性相结合的原则;(3)人才培养规格的“实”与“活”相结合的原则; 3(4)人才知识结构的理论水平与技能训练相融合的原则;(5)人才培养质量的“通”与“专”相统一的原则。

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和扩建校内的实训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经过学习取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教师技能训练室建设规划,完善五个技能训练室:汉语英语语言训练室、音乐基础训练室、美术基础训练室、育婴训练室、蒙氏教育训练室; 新建心理学实验室、幼儿游戏模拟实验室、生理保健实验室、以及 2-3个校外儿童生理心理观察室;建设一家附属幼儿园,增加先进设备,满足实训需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 1-3年的努力,建成外省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目标是每年扩建1—2个外省市实训基地,为学生了解学前教育行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动态,毕业后顺利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建成省市学前专业教育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可划归对应教研室管理;校外实习基地要签定共建共管协议,以保证实习和科研的需要。图书和资料、网站也要遵循专业建设的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建设。

3.科研目标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及时总结教改成果编写教材。为了配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发动全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适合高职学前教育的教材 2—4本。其中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专业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积极申报学院、省市级教研课题,全系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研究成果。力争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 1—2项,力争实现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年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5篇以上。

4.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要求和国外对幼儿园师资的培养的发展趋势,及我们对甘肃省地方的实际情况调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本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有创新意识,有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的能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教育研究,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构建我院独具特色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育婴师资格证书、营养师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力争到 2013年,双证书比例达到100%。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并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骨干教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念,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在幼儿园兼职或参与、承担教学、科研、管理,提高专业技能;申报学院教研项目和省市教学研究项目,探索教育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科研论文。通过这些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增大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聘请幼儿园及社会人士担任部分专业课兼职教师。

五、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一)教学基本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建立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以 5 “双证融通”为核心注重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初步形成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贯通教学、见习、实习三个环节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模式:

(1)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利用校内的资源(钢琴室、舞蹈室、画室等)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实训机会。

(2)交替见习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利用实训周时间到实训基地参加教育见习活动。

(3)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要离开学校到教学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活动,在实习中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把实习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与评价中。

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更全面的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幼教管理、科研人才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在比较重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强调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教学技能。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课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证。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相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坚持 6 教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以及教学的针对性,不断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修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逐渐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围绕专业核心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配合学院总体部署,加强教学管理,逐步实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与省教育厅关于“要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优秀课程”的精神,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确保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规划是:凡所开课程(包括选修课)均应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精品课程的比重。计划每年重点建设2门院级优秀课程,确保到2013年有3门以上的课程建成核心课程。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优中求精,计划到2013年有3门课程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自执行以来,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几次修改但还不完善。在2009年修改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准确分析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专业主干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选修课,将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基本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拓展”三大模块,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专业技能展开教学,以初步形成全新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结构与职业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结构的衔接对应。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必须立足于它特有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以满足就业需要为目的的技能训练体系,研究和讲授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活动设计的理论与技巧,幼儿在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等几 7 大领域的能力发展与活动规律,以及这些领域的学前教育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4.实践性教学环节

制定并完善实践教学的环节、方案和内容。以提升教育见习、实习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目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①多方争取专业建设经费,新建蒙氏教学平台、幼儿手工艺制作实训平台。②完善实习方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成分。③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率。④在突出和强化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系多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深化专业之间的交融,实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⑤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特”和“实”。具体实践上采取选修课、基本功训练、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5.教材建设

及时总结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编写适用的教材是专业建设规划的重要方面,几年来,主讲教师出版教材、编写讲义6本。目前正着手继续编写出版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①关于单门课程建设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每门课程进行全面的高质量的建设。② 对有关课程特别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进行教材建设或自编授课讲义。

6.教学研究

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教学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规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和研究。明确专业研究的重点,参与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侧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进、应用与推广。通过研究,使本专业具有比较宽广的 8 学术视野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能够与专业的发展同步,从而走在学前教育实践的前面。

7.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系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组,由系上主要领导及各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建立听课制度及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试讲,并给其安排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文件资料提供、归档、保存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日常教学资料齐全、规范和及时到位,便于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强化教学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坚持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学生考评和同行考评相结合。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 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增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支撑。

8.学风建设

积极组织成立学习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结合专业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经常组织竞赛、讲座、主体班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精神,在学生中实施“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开展包括专业拓展、义务劳动、学雷锋、文化体育活动、主题班会、设计竞赛、各类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配合第一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形成优良的学风与育人氛围,校园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教师风范应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学术思想活跃;学生风貌应做到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二)专业特色建设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初步形成以“吹、拉、弹、唱、跳、画、教”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专业“四化”特色,即:素质培养一体化;技能训练规范化;实践 9 活动系列化;创新能力个性化。(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体化 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对教育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2)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规范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3)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系列化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系列活动,包括教育见实习、师徒结对、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4)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个性化创新特指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等。

专业特色具体体现在总体的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教学特色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教学管理方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结构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0人,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1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从总体上看,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科与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师资的引进和培训

依托学院师资培养相关工程,根据“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上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

1)通过培训和学习,全体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牢固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

2)三年内,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40%以上,使教师学历结构尽快适应我院发展的需要。

3)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到2013年,学前教育的院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15%左右;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5%左右。

4)制定并落实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既是专业建设的客体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必须按照这个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的师资队伍。第一,要按学科和课程门类设置教师的岗位。要对现有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和业务特长、兴趣,搞好学科定向和工作分工。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领域、承担这个领域的教学任务,使之形成特长、发挥特长、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第二,大力培养紧缺学科和重点学科的教师,培养学术带头人。对紧缺学科和重点学科的教师,要鼓励基本符合条件的现有教师改任,不够的,优先引进。要在安排课题与课题经费、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进修、选拔骨干教师和评聘职称等方面给予优先,鼓励教师在学术和教育教学上成为名师。第三,大力建设教研室,特别是建立“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教研室。

3.教风建设

1)增强学习意识。全体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2)规范职业道德。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将思想工作、政策导向和物质激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明确教学要求。自觉遵循学院的教师教学规程,坚决做到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答疑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课程考核、认真指导实训),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4)加强考试工作。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监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评卷工作严肃、认真、公正、细致;课程成绩考核科学、合理、规范。

5)杜绝教学事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风从事教育工作,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杜绝教学事故。

6)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教研室和实验室要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坚持相互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7)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好每的评优选先工作,激发教师努力从教的积极性。

8)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做好班级信息员反馈信息的分析整理工作。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和尝试新的考核方法。牢固确立学生主体和能力为本的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0)加快新教师的培养。新教师必须能够按照开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熟悉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新引进专业教师和刚大学毕业的专业教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各个实验环节。做好新教师的考核工作,见习期满,对考评不合格的新教师延长其见习期。

11)加强教学管理。将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到教学全过程。12)认真做好辅导员工作。严格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坚持每周的宿舍检查制度,管教管导,班级管理要有学期目标,具体措施。

13)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各年级学生技能考试的合格率、英语和计算机考级的通过率作为工作目标落实到教研室,把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总评的合格率作为教师完成教学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师。

14)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学生的技能比赛;至少组织一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和实践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2-3次示范课观摩和交流活动。

六、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

1.经费方面:主要由学院负责投入。

2.师资方面:加大引进力度,拟在三年内引进2-3名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此外,拟聘请兼职教师8名,开设两门以上实用型的任意选修课程。

3.外省市实习就业基地:由学院招生就业部门负责安排。

第五篇:永城职业学院基础部教研室建设规划

永城职业学院基础部教研室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作用,使教研室工作更加规范、科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研室建设原则

(一)强化教研室地位。教研室是高等学校直接设置、组织并承担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及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的基层组织。教研室是系(院)级教学单位的业务主体,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重要管理机构。

(二)教研室组成。教研室依照专业、课程性质、教学研究方向及便于管理等因素组建,一般应由5名以上教师组成,并具有较为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

(三)加强教研室制度建设。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教务处及系部相关规定制定本教研室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研室工作规范化运行。

(四)教研室设主任1人。课程组(或学科组)设组长1人,在教研室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教研室建设指标

(一)教研室要积极制定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规划。负责组织本室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理论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清理与重构,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二)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根据教学工作、课程建设的需要,并结合学科发展,组织制定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个人培养提高计划,按照定方向、定任务、定措施、定检查的原则,制定教研室和个人的实施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学生学业导师制,责成导师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工作和学习提高全面负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实施教学计划中应承担的各项教学任务,并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监控、管理和考核,并负责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性工作。完成系(部)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及时有序地分课、排课;组织教师出题、阅卷;组织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推荐教学用参考书、填写教学日历;组织教师对学生实验、实习及专业见习等方面的指导;做好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审核工作;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检查工作。专业教研室有权对本专业(学科)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等进行适当调整,经系(院)相关部门审批,教务处备案后实施。

(四)教研室要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承接纵横向课题和综合性课题,也可根据本教研室的具体情况自己组织课题,进行集体攻关。

(五)负责组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参与教材管理与教材建设。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教材建设的有关规定征订教材、编写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编写讲义,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七)组织教师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紧密结合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实际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每学年、学期初制定教学研究和改革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学期末进行总结。

(八)负责实践教学工作。负责所属课程的实践课教学工作,每学期初提出实验教学计划;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九)负责教研室的教学档案、师资培养档案、教研室各种会议记录、总结材料、规章制度和人员的考核材料等档案管理工作。

(十)按照校、系(院)有关规定,做好对本室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

(十一)负责完成学校职能部门与系(院)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教研室的制度建设

(一)各教研室要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研室内部教学、科研、实验等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完成教研室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1、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室每周至少开一次教学研究活动会,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问题。定期开好教研室室务会议,讨论处理教研室工作中需要集体解决的问题。

2、听课制度。教研室主任要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也要组织教师集体听课和相互听课,进行观摩教学;教研室成员之间要相互进行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时数不少于5学时。

3、教学质量检查制度。除平时抽查外,还应定期组织教学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日历、讲稿教案、辅导记录、学生作业本、实验实习报告、论文(设计)、试卷等进行集中检查或相互检查,并收集学生反映意见,对每一教学环节质量作出分析与评价,提出改革意见和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4、考勤制度。教研室要经常检查教师的在岗情况和执行课程进度计划情况,严格履行学校规定的请假制度。

5、教师考核制度。每年开学前,教研室应有工作计划,对教学及教学改革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结束时,教研室应召开教师工作考核汇报会,由教师介绍工作情况,提交工作成绩(成果)实物,填好教师考核登记表。教研室正、副主任根据平时考查了解的情况,参照教师本人汇报,认真审核教师考核登记表,报所在系(院)审核后归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考核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6、教学档案工作制度。执行学校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平时注重收集、积累、整理应归档的资料,做好档案保存、管理工作。设教研室会议记录,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填写,记载教研室的重要工作,记录教研室会议的内容。会议记录学期末交系(院)存档,作为教研室及其主任的考核依据。

四、教研室主任

(一)教研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在系(部)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本教研室的各项职责,领导本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完成学校与系(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教研室主任的任职资格

1、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态度认真,事业心强,办事公正,作风正派。

2、对所从事的学科有较深的造诣,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原则上要求是本学科或本专业的带头人,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团结绝大多数人发挥集体作用。

(三)教研室主任的职责

1.决定本室成员的工作任务安排;推荐和建议本室成员的进修提高、晋职、晋级和奖惩。

2.调阅教师的讲稿(教案)、抽查作业(实验、实习报告)批改、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指导到岗等工作情况,如发现有严重不符合教学要求者,可直接提请系(院)、学校作出相应处理。

五、教研室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一)系(部)领导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座谈会,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系(部)定期对教研室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质教研室和考核教研室主任的重要依据。

六、附则

(一)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作为评选优质教研室(优质教研室的主任自然被确认为教研室工作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

(二)各教研室可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教研室工作实施细则。

永城职业学院基础部

二OO八年三月八日

下载报教育厅:保险职业学院师资建设规划-文字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报教育厅:保险职业学院师资建设规划-文字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