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魁中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预案1
招远市魁星路中学文件
校字〔 2011 〕11号
关于应对气象、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为确保魁星路中学在恶劣天气(台风、洪灾、雪灾等)及防震减灾等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招教函【2009]】17 号文和烟教办【2009】12号文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2009第一号预警通知》的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高度对人民负责”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充分认识做好应对山洪、暴雨、台风、雷击、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浓雾天气、暴雪等气象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将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实现救灾减灾的目的,维护教育教学安全和稳定,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二、领导小组构成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 高桂寨
副 组 长: 李向红、刘冠江
成 员:王新红 张胜洁 韩顺华 秦玉钊 原君杰 宋丽芹 王洪强 王寿岚
2、主要职责
⑴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 1 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⑵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渠道进行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师生抗灾减灾等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自救意识和基本技能。
⑶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抢险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⑷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工作,把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三、加强减灾的安全措施:
1、对学生进行气象、地质方面常识教育。
例如:冬季气象方面的常识教育:(1)胶东半岛冬季气象特点。
(2)寒潮天气是在冬半年里高纬度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现象,冷空气所经之处,将相继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受影响的范围广。中国气象局规定寒潮天气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 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每次冷空气的强度不同,根据降温幅度大小又有强冷空气和冷空气活动之分。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橙色危害最大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危害最大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危害最大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危害最大
2、防御灾害的主要措施:
例如:防御严寒冰冻和大雪(雪灾)的主要措施:
(1)开展防冻保暖的卫生常识教育。特殊天气应当将保暖防寒放在首位,不硬性规定学生的着装,允许学生在校服外面再套羽绒服或大衣等。
(2)立即组织力量,做好各种管道、阀门和电线线路的防冻工作,确保校内水电设施的良好;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疏通,防止污水外溢、跑冒结冰。
(3)总务处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 2 安置易受寒潮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4)安全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要重点部位隐患进行专项整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5)政教处及时做好冬季清雪预案,落实清雪责任制,组织力量清扫校内、操场和校门口道路积雪。总务处事先准备好沙土。炉渣灰或锯末及清雪工具。
(6)校医要做好各项医疗救护准备;深入开展冬季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冬季卫生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冬季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防病能力,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7)团委发动一次向贫困学生捐献棉衣棉裤棉被活动,帮助困难学生渡过严冬。(8)班主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9)对广大师生进行防风、防雨雪、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教育学生不到湖面、水面滑冰玩耍,防止破冰溺水事故的发生。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抗冻防寒工作,加强教育,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冻伤一个学生,学校领导亲自检查教室的窗户是否上好了玻璃栓好了插销,组织教师送、联系家长接,确保学生上学、放学路途安全。
(10)雨雪天气,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大雾天气更要注意安全。大雪天气驾驶人员应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暴雪、冰冻天气要求广大教职工上班不要骑摩托车、电动车、驾驶汽车,注意安全,预防摔伤。
(11)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全体师生需加强防护。
(12)遇狂风、暴雪、浓雾等恶劣天气情况时,道路不通,交通困难,教职工和学生迟到或旷课可不予计算,也可根据上级要求,临时停课。
(13)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订拒绝乘坐“三无”车辆的安全协议书,坚决杜绝“三无”车辆接送学生现象。
四、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指示或通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防灾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供电输电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灾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7、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抢险救灾。
⑴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滞留在各种危险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⑵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雪灾等灾后滋生其它灾害。
⑶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⑷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8、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五、其它
1、进入冬季恶劣天气紧急状态后,学校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应急行动中,全校师生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从2009年3月6日起正式施行。
二0一一年三月六日
第二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很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我们这个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龙卷风、水灾、雪灾、冰雹、雷击等。为确保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灾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把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及其应急行动
(一)学校救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各科科长
(二)救灾领导小组的应急行动
1、掌握灾情,制定救灾对策。
2、向上级汇报灾情。
3、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4、根据灾情的发展,请求有关部门进行支援。
二、发布灾害预报时的应急反应
当发布自然灾害预报时,临时应急行动如下:
1、召开救灾指挥部会议。加强监视,随时报告异常现象,做好临时预报。
2、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学生疏散。
3、加强对实验室、图书馆、主控室等重要部门、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
4、加强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及时平息各种谣言和误传。
5、对易燃、易爆、毒气、疫病等自然灾害源进行检查,进行必要的处理。
6、做好灾后应急的准备和必要的物资、资金储备工作。
7、采取强制措施,保持学校秩序稳定。
三、发生严重破坏性灾害应急反应
(一)由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救灾行动小组并指挥开展工作。
救灾行动小组分成五个小组。
①抢险救灾组:全校青壮年教职工;
②医疗救护组:学生科、教务科、校医;
③治安保卫组:校园管理组成员、保安;
④生活安置组:总务科、工会;
⑤通信联络组:办公室。
(二)救灾行动小组职责
1、抢险救灾组:抢救被压人员,排除险情。迅速组织力量对重要设施进行排险、抢修,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扩大,防止水灾、火灾、毒气泄漏事件的发生蔓延。
2、医疗救护组:开展救护、防疫工作。
3、治安保卫组:加强学校治安管理,保卫要害部门。
4、生活安置组:安置师生,提供食品、饮用水、帐篷、防寒衣物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特别做好孤、幼、残人员的安置及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5、通信联络组:负责通信联络保证信息畅通。
第三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贵州省清镇至织金公路土建工程施工
第七合同段
(YK44+140-K51+700)
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厦蓉高速贵州境 清镇至织金段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降低公司的财产在自然灾害中所受的损失,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环境污染,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事故或事件。
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依靠员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抗灾救灾的作用。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1、项目部成立自然灾害应急工作组: 组
长:崔喜友 副组长:宁亚军
组
员:李双龙
宋国军
宋伟民
戚克利
李万军
刘洪宇
应急工作组下设内外联络组、现场人员救护组、现场财产抢救组和疏导警戒组,应急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保卫部,负责应急相关的日常工作。
2、职责
1)、应急组长负责保障事故救援和应急培训演练所需的经费;负责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的总策划与指挥工作。2)、组长负责组织应急计划的演练,并在事故发生时执行总指挥的决策。
3)、应急救灾领导小组成员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承担相应任务,负责日常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准备的培训,在事故发生时参加应急救援。
3、应急准备与响应
1、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1)、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施工区域做出灾情预警。
2)、根据灾情预警,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项目部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2、灾情信息管理
1)、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人员受灾情况、房屋倒塌等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告。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灾情初报。对公司经营或施工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当地(市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
3)、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4)、灾情核报。在灾情稳定后,公司(项目部)积极协助当地民政部门进行灾情数据搜集,核定灾情。
三、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1、在项目部施工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或需紧急转移安置时。
3、当地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灾害发生后,项目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受灾职工紧急转移工作,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及时掌握、做好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职工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启动程序、响应措施及响应终止
1、在项目部工程施工区域内,发生灾情后24小时内,项目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受灾职工,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各工区的救助能力和需求,指导开展救灾工作,调拨救灾款物。
2、在施工工地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按照当地政府决定终止响应。
3、信息发布
4、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灾情,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5、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抗灾救灾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
6、灾情稳定后,立即组织灾情统计,建立因灾倒塌房屋等财产损失台账。在灾情稳定后10日内灾害损失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和 当地政府民政部。
五、应急资源
1、经费保障
项目部落实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经费,建立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2、物资准备
1)、项目部建立处置自然灾害的物资和应急能力储备。2)、公司物资部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提出应急物资储备计划,落实物资储备,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物资储备费用。物资储备种类包括:救助设备和器材和应急设施。3)发生自然灾害时,项目部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整合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
3、控制要求 1)、项目部建立救援预备队伍, 每年组织一次救援预备队伍培训,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项目所在地应适时地组织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充分发挥应急作用。
3)、大力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职工的防灾减灾意识。
4、名词术语解释
1)、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3)、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作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第四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通二区桃街办发〔2011〕8号
关于印发《二道江区桃园街道自然灾害
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社区:
现将《二道江区桃园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本级自然救助灾害应急预案,并上报桃园街道办事处。
附:《二道江区桃园街道办事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二道江区桃园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一年八月九日
主题词:自然灾害 应急△ 预案 通知抄报:二道江区民政局抄送:电源社区,东江社区,前台社区,双环社区,振兴社区,立新社区二道江区桃园街道办事处2011年8月9日印发
附件:
二道江区桃园街道自然灾害救助
应急预案
根据区民政局下发的《二道江区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街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街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有效保护辖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因灾害而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灾后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确保受灾居民生活稳定,特制定适用于突发性危害如洪涝、干旱、冰雹、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家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扎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安置。
二、组织领导及机构职能
为加强我街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自救互助能力和提高灾后恢复生产的效率,我街针对此项工作成立桃园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庚同志、街道办事处主任王辉同志任组长,孙琳、张铁军、牟丽红、莫立峰同志任副组长,下设专项工作办公室,王凤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兼)、徐坤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同时成立电源社区、东江社区、双环社区、前台社区、振兴社区和立新社区应急工作小组。应急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辖区的以下几项工作:
(一)灾害查核工作:负责各项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及时查核灾情,汇总各项灾情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统一上报于桃园街道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办公室值班日程和值班人员计划。负责人:牟丽红;成员:孙玉春、尹君伊。
(二)紧急救援工作:调配救灾储备物资;灾民的转移安置;妥善安置被转移居民的日常生活;各社区的紧急救援工作提出指导意见。负责人:张铁军;成员:王凤娟、徐坤。
(三)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接待上级单位、新闻单位及记者,客观全面的将我街灾害情况和应急救助信息及时汇报积极配合,将我街对灾情、救灾工作及捐赠工作等信息及时提供给新闻单位进行报道。负责人:孙琳;成员:徐英兰、王翠、孙蕾蕾。
(四)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调配开展工作的办公场所,供应办公设备及用品;负责办公室运转的其他后勤保障事务。负责人:莫立峰;成员:张本宏、辛华。
三、救灾应急的步骤与要求
1、灾害发生前夕。根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报,如我区将有某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征兆,桃园街道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自然灾害紧急会议,制定应急现行措施,密切注意灾情发展动向。在做好本级预防和救援准备的同时,立即通知各社区自然灾害应急小组,并安排人员昼夜值班。要求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能脱岗漏岗,做好灾情记录,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和报告主管救灾工作的领导。
2、灾害发生后。当自然灾害发生后,灾情调查小组要密切注意灾
情的发展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反映和上报灾情。
(1)灾情初报:各社区应急小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初步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上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发生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3小时内及时上报街道应急办。对于造成死亡(含失踪)人口10人以上(含10人)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同时上报区民政局。
(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根据区民政局要求,建立24小时零报告制度。各社区每天8:30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内的灾情及时上报街道应急办。
(3)灾情核报:在灾情稳定后,各社区在2日内核定灾情,上报街道办事处。要严肃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纪律,对统计报表实行审查、签批制度、层层把关。对漏报、迟报、瞒报和虚报灾情的,将予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其责任。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要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区民政局的工作要求,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救灾经费、物资以区、街道两级筹措为主,争取上级给予经费、物资的补助。救灾经费和物资必须按规定专款专用,专物专用,重点使用,要加强对救灾经费及物资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截留、克扣、私分、挤占、滥用、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救灾工作告一段落时,要及时写出救灾工作总结,包括人员伤亡、民房倒塌和损坏情况、缺粮人口和需救助人口要逐户核准。
3、救灾援助。当灾区需要桃园街道组织救灾物资援助时,由领导小组召开小组成员会议,通报灾情,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部署救援具
体工作,立即与相关物资供应点联系,落实所需救灾物资。灾情调查小组要及时汇总救援工作情况,并向区委、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四、灾民救济资金和物资保障
各社区要高度重视救灾救济工作,按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落实本级救灾预算资金,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及时上报请示追加救灾资金。
1、备存物资。根据工作要求和需要,备存部分棉被、衣物、粮食等日常急需物品,做好应急救灾物资的适量储备。
桃园街道办事处以现货和合约供货的形式,储备以下数量生活用品。
衣服:现货70套;
方便面:合约供货50箱;
火腿肠:合约供货50箱;
矿泉水:合约供货50箱。
根据区民政局救灾工作的总体要求,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充分做好防大灾、救大灾的准备工作。
2、应急救济款的发放。群众迁移安置后,有关社区要尽快确定需救济粮款的对象,登记造册,并根据群众需要尽快调配款物,按照 “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统筹发放。
五、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一)灾情报告制度。各社区要严格按照民政部《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地核查、报告灾情,杜绝迟报、虚报或隐报,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查、评估
和上报工作,突发性大灾,上报时同时可越级上报。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要成立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担负责任,加强领导,认真拟订扎实可行的救灾方案。要加强救灾知识培训。
(二)救灾值班管理制度。各社区要设立救灾值班电话,确保救灾通讯渠道畅通,确保昼夜值班不空岗。
值班人员的统计报灾要按要求及时、准确、详细,并记录在案。桃园街道办事处值班电话:5013106。
第五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突发性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能力,进一步规范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鹤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淇滨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编制。
1.3 适用范围
凡在我乡范围内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风雹、低温冷冻、暴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发生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属地管理为主;(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 成立上峪乡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
乡人民政府成立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书记任总指挥长,乡长任副总指挥长,乡科级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党政办、武装部、水利站、团委、民政所等人员组成,民政所长任办公室主任。应急保障
3.1 信息保障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应急通信联络机制,确保成员单位和各村之间联络通畅。建立乡级涉灾部门间灾情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灾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乡灾情信息网络,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3.2 人力资源保障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覆盖乡、村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救助工作水平。
乡政府要建立健全与人武部、派出所、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同时,培育、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3.3 救灾装备保障
各村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物质。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摄像(录像)机等设备。
3.4 资金与物资保障
乡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规定,综合考虑有关部门灾情预测和上实际支出等因素,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预算资金不足时,乡政府要通过预备经费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需要。
3.5 宣传和培训
积极开展减灾活动,推进减灾示范村建设。组织开展全乡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常识,组织“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活动,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乡政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乡灾害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 灾民转移演练。
信息管理
4.1 预警信息
乡水利站要及时通报汛情、旱情预警信息,乡土地所及时通报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乡林果站要及时通报森林火灾信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地震部门联系及时准确乡各村通报灾害预警信息,4.2 灾情管理
本辖区各村按照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
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各村要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村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对本行政村内造成死亡(含失踪人口)2人以上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村主要负责人要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同时上报乡政府。乡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本预案应急响应启动后至灾情稳定前,各行政村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8时前向乡政府报告灾情,乡政府每日上午9时之前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灾情。
在灾情稳定后,各行政村要在2日内核定灾情数据,并 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要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的1日内审核、汇总区数据,并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对干旱灾害,各行政村要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进行灾情初报,乡民政所汇总后逐级上报;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2日续报一次,直至灾情解除后上报核报。预警响应 5.1 启动条件
根据气象、水利、地震等相关部门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出现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的情况。
5.2 启动程序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决定启动救灾预警响应。
5.3 预警响应措施
预警响应启动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启动工作机制,组织协调预警响应工作。视情况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及时向乡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向各行政村发布预警响应启动情况;向相关的行政村发出灾害预警响应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工作要求。
(2)加强值班工作,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 分析评估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3)通知乡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和有关行政村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工作。
(4)派出预警响应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情况,指导开展救灾准备及应对工作。
(5)及时向乡应急指挥部报告预警响应工作情况。
(6)做好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5.4 预警响应终止
灾害风险解除或演变为灾害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预警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乡应急指挥部设定三个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Ⅰ级响应由乡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统一组织、领导;Ⅱ级响应由乡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组织协调;Ⅲ级响应由分管民政工作副乡长组织协调。
6.1 Ⅰ级响应
6.1.1 启动条件
(1)我乡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5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00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0间以上;
干旱灾害造成群众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10%以上或1000人以上;
6.1.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应急指挥部提出进入Ⅰ级响应的建议,由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进入Ⅰ级响应状态。
6.1.3 响应措施
由乡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统一领导、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1)由乡应急指挥部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乡直各部门参加,必要时请受灾重点村参加,对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由乡应急指挥部领导率乡有关部门到受灾村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慰问受灾群众。
(3)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灾区需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必要时,乡应急指挥部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灾情发展趋势及灾区需求评估。
(4)根据各行政村受灾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乡财政所、乡民政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乡派出所负责灾区社会治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工作,参与配合有关救灾工作。
6.2 Ⅱ级响应 6.2.1 启动条件
(1)我乡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3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80间以上;
干旱灾害造成群众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8%以上或800人以上。
(2)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2.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区减灾委提出进入Ⅱ级响应的建议;由乡指挥部副指挥长决定进入Ⅱ级响应状态。
6.2.3 响应措施
由乡指挥部副指挥长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1)根据各村受灾情况核定灾情,乡财政所、民政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视情况向区民政局申请生活救助应急物。(2)灾情稳定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
6.2.4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由乡应急指挥办公室提出建议,乡应急指挥指挥长决定终止Ⅱ级响应,并向区减灾委主任报告。
6.3 Ⅲ级响应
6.3.1 启动条件
(1)我乡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1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0间以上;
干旱灾害造成群众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5%以上或300人以上。
(2)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3.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乡应急指挥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区减灾委提出进入Ⅲ级响应的建议;由乡应急指挥副指挥长决定进入Ⅲ级响应状态,并向区减灾副主任报告。
6.3.3 应急措施
由应急指挥副指挥长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召专题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派出由应急指挥部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到各村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3)应急指挥办公室与各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并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4)根据各村受灾申请情况,乡财政所、民政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视情况向区民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
(5)灾情稳定后,乡应急指挥办公室到受灾村进行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组织开展灾后救助和心理援助。
6.3.4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由乡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并报告区民政局。
6.4 信息发布
6.4.1灾情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
灾情稳定前,乡应急指挥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协调机构或宣传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情况。
灾情稳定后,乡应急指挥部及时对各行政村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要评估、核定并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 过渡性生活救助
启动本预案Ⅲ级以上应急响应后,乡应急指挥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村灾情进行评估,了解过渡性生活救助需求情况。
7.2 冬春救助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乡政府要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乡政府于每年9月下旬开始调查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开展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状况评估。
受灾要在每年10月底前统计、评估本行政区域受灾人员当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基本生活困难和需求,核实救助对象,编制工作台账,制定救助工作方案。
7.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受灾乡政府组织实施。建房资金通过政府救助、社会互助、亲邻帮助、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充分考虑防灾抗灾等因素,避开 灾害隐患区域。
7.3.1 乡政府根据各村上报的倒损住房核定情况,组织评估小组,对因灾住房倒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乡民政所的名义向区民政局提出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
7.3.2 上级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下达后,按照区政府确定的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补助标准,及时下达各行政村。
7.3.3 乡政府要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上报区民政局。
附则
8.1 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监管
建立健全由纪检、财政、民政等部门参加的救灾专项资金监管协调机制。乡纪检、民政、财政部门对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特别是发放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跟踪问效。各有关部门要配合纪检、民政、财政部门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2 奖励与责任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严重虚报、瞒报灾情的,依据有 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3 预案演练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协同乡直各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8.4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并报区政府审批。各行政村的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构根据本预案制定或修订本村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8.5 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乡政府制定,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8.6 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