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综述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综
述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7月30日至8月6日在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40所院校和《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和当地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王凤鸣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介绍了近几年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兰英山教授及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丁堡骏教授致辞并讲话。
此次学术年会是在全球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关键时刻,在我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政策、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率先走出危机,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的。年会的主题是:“着重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要关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研究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教授作的《论过度金融化与美国的金融危机》学术报告,内涵丰富,分析透彻,深受代表欢迎。常务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王福成教授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主题报告,以清晰的时间表及详尽的数据,描述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使代表深受启发。河北经贸大学原校长于刃刚教授的《低碳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题报告,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引起代表的高度关注。
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本次年会主题,紧密结合“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锋激烈,学术气氛浓厚。
一、以《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当代经济危机
尽管资本主义历经100多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印证,又一次使人们领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的魅力和《资本论》的强大生命力。
1、《资本论》揭示:资本的本性是危机爆发的深层诱因
刘诗白教授指出: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新形式,其初始表现为金融危机,后续表现是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金融垄断资本主推的经济过度虚拟化,特别是“有毒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引进,使美国金融结构畸化和金融体系风险增大,并导致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尽管是金融体系内在矛盾激化的结果,但其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与内生需求不足的矛盾。
西安石油大学王君萍副教授强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后危机时期,要改变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益格局,就必须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一要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二要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三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2、《资本论》揭示: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导因。
首都经贸大学李启英教授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对虚拟资本做过精辟论述,揭示了虚拟资本只是资本所有权证书,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他认为“那些为了获得资金或银行券而必须卖掉的是有息的有价证券、国债券、股票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不是实际的资本,也都不是资本的组成部分,并且本身也不是价值”。由于信用的发展,虚拟资本积累的数量、发展的程度,往往超过现实资本的积累。随着虚拟资本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投资避险方式和工具越来越多,但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虚拟资本的疯狂扩张完全脱离了实体资本的规定与运行,它的过度膨胀和信用链环的断裂,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因。
刘诗白教授强调:金融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尚处于创建现代金融业的初始阶段,只有尽早构建和完善现代金融体制和机制,才能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基于金融产品的特殊性,特别是证券虚拟资产市场的自我膨胀一资产泡沫化一泡沫破裂的规律,提醒我们:一要寻找和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和要求的完善的金融结构,寻找活而不乱的银行模式和资本市场模式,恰当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二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只有放手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才能使金融运行生机勃勃,有效发挥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
二、以《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批判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吉林财经大学丁堡骏教授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对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进行反批判。他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萨缪尔森不仅以他所创立的所谓新古典综合理论而著称,更以他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发起的疯狂进攻而闻名。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所谓“里昂惕夫和斯拉法时代”的批判,具体说,就是通过抹去经济体系中的价值转而写上价格,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的价值转形学说,恰恰相反,萨缪尔森的这些表演,不过是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所预见的庸俗经济学家古老的擦橡皮故事的一个现代脚本,萨缪尔森充当了这出戏剧中的丑角。萨缪尔森的所谓实物量关系分析,不过是一个狂想到不要还原方程就想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分析与斯拉法的实物量关系分析相连接的空想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主任许建康教授作了《世界经济危机与西方经济学危机》的专题讲座。他强调世界历史已再度进入世界格局大变革和大调整的特殊时期,从有序滑向无序再渐入新的有序的曲折历程,会不断出现许多按过去惯例始料未及的重大事件。发生连续突变的经济根源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已沉淀为积重难返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世界经济迈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高度不稳定时期,当前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与缓慢增长相结合的复苏模式表明,增长缓慢或停滞将呈长期趋势。金融海啸冲击下大国兴衰的急剧变动推动多极化向纵深拓展,像历次世界格局的战略性重组那样,世界体系结构的新陈代谢不会是平和的吐故纳新,而总是伴随着社会**和战争频发的激荡与蔓延。2010年6月27日和29日的《纽约时报》连续发表格鲁克曼题为《第三次大萧条》和该报金融专栏作家大卫?利昂纳德题为《G20的财政紧缩正在重犯1936~1938年的错误》两篇文章,警告刚刚结束的20国峰会在保守主义裹挟下关于救市财政政策应及时退出、以平衡财政预算的导向,将下推世界经济再次探底。而格林斯潘则在6月18日的《华尔街时报》发表《美国债务与希腊的相似性》一文,坚称“美国经济不能承受低估财政危机之破坏性的重大错误”,要求中止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学界围绕本次20国峰会政策导向的严重分歧,不仅反映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阵营及其官方代言人的激烈对垒,而且表明,基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救市财政政策在全球实施仅半年之余,就已在国家主权信贷方面遭受重大挫折,而更大的麻烦显然还在后面。这次峰会
或将成为各国政府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绝唱。格鲁克曼曾称,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大平稳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学复活为标志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处于“最黑暗的时期”,并期待凯恩斯主义的回潮和发展将取而代之,再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但现在看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混乱有愈演愈烈之势,尘埃远未落定。如影逐形,作为世界大变化的必然产物,主导理论的摇摆、纷争、混乱和无奈将是其今后长期走向的主体格调。
南京财经大学何干强教授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赋予社会主义制度特定的内涵。绝不能用凯恩斯主义理解中国的宏观调控。须知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具有共同的弊病,就是把资本主义当成永恒合理的经济形态,不能区分一般流通(即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因而它们不可能指导科学的宏观调控。马克思的《资本论》告诉我们,面对市场经济,既要看到一般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性、联系和区别;而且要弄清公有资本流通与私人资本流通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实践创新要求从解决生产领域的失衡人手,进一步解决金融信贷失衡问题,以此把调整产业结构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并通过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扩大消费需求,把振兴新型公有制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关键措施。
河北经贸大学张昌廷副教授认为:马克思有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表现、解决方法都有系统的分析与阐述。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提出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虽然承认周期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存在,但他却认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从而需要政府来干预经济以增加有效需求、解决非自愿失业的问题。马克思与凯恩斯两种危机理论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阶级立场、对待危机的基本态度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
江西农业大学谢元态教授,对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二者的相通之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有效需求。凯恩斯主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即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强调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可以同时不足,从而造成制度性有效需求不足。而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是从产品的价值构成角度展开:随着技术的进步(客观)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主观),社会产品中劳动力的成本比重降低,工资在社会总产出中的比重也降低。因此消费赶不上产出,引发经济危机。所以,不能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和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完全对立起来。但是马克思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更加深刻和有说服力。
兰州商学院张存刚教授在对西方经济发展思想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经济学以生产函数技术分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增强了经济增长理论的解释力,拓展了经济发展的内涵。但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框架基础上的经济发展理论仍难以应对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发展难题。因此,必须挖掘马克思理论宝库中的经济发展思想。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包括经济发展的二重性、协调性、比例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动态性等一系列理论;并从更加重视生产力发展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重视节约社会总劳动时间、重视各生产部门的比例性和协调性、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
1、关于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选择
在讨论中,代表们指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在工业大幅回落的拖累下出现“次萧条”局面。其表现是:宏观经济已经走出衰退,但在反弹后会再次出现下滑,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波动,但下滑幅度不至于“二次探底”。实际上,目前经济增长还缺乏刺激性政策、存货调整和出口复苏的核心动力机制,这决定了当前经济增长基础不稳固,具有易变性和敏感性。因此,中国和世界依然处于旧周期和新周期的过渡阶段。
王福成教授指出,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央作出两个重要判断,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提出“四个性”的基本原则。第一个重要判断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与之相应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提出了前两个性,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二个重要判断是:“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国内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有所凸显”。与之相应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提出了后两个性,即“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8”的侧重点放在“防滑坡”上;2010年针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保8”的侧重点放在“促转变”、“调结构”上。
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教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一是目标的变化。2008年初,政府提出了宏观经济的目标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11月7日,中央新政策出台,目标转变为“保字当先”,即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2009年8月26日,中央又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二是重点的变化。已从着重于投资竞争性领域和产业领域,转向城乡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力度的变化。以往政策出台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和局部性,而现在却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和密集性,即它伴随大量配套性政策,着力于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四是推进方式的变化。以往着重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侧重于渐进、逐次地推进。而现在却突出政府的强力推动,其目的是要政策在短期内尽快出效果,而不能贻误时机。
2、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与实践
山东经济学院崔友平教授针对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转型时期我国职工工资的相对水平不是由行业的艰苦、危险、劳动强度决定,而是由行业行政垄断决定。他认为行政垄断是导致行业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因素,调节垄断行业畸高收入的重点在于反行政垄断。他建议通过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建立垄断行业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健全制衡机制,防止监管机构滥用职权;二要规范政府对垄断行业的监管行为,清除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制度性根源;三要改革垄断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定价方式、完善价格听证等;四要规范垄断企业的运行,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五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的宏观指导与控制;六要改革社会保险制度。
江西财经大学康静萍教授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社会财富分配扭曲,而治理危机的途径是变革收入分配制度。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遵循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劳动力价格低必然造成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在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缺失是劳动者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其表现:谈判主体资格不到位;谈判机制欠完善;谈判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只有完善我国的集体谈判制度,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证劳动者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得到更大的份额。她强调保证工会的独立性是完善集体谈判制度的根本途径。
北京邮电大学孙启明教授强调:长期以来,金字塔底层人群由于购买力不强,往往被忽视。事实上,金字塔底层蕴含着巨大财富。现将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归为这一群体,粗略估计,能有近8亿人构成金字塔的底层,这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宝藏。如果着眼于金字塔底层的能量,将这8亿人的需求释放出来,又何愁内需不旺,市场低迷呢?可见,金字塔底层的需求是构成我国内需的重要部分。应通过宏观调控,制定各种政策,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挖掘金字塔底层深藏的财富。
吉林财经大学周晓梅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矛盾虽然有对立性,但并不是不可调和。我国私营企业关系性质的新特点是促进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证:一是政府应当在解决劳资矛盾中发挥有效监管作用;二是私营企业的工会要增强独立性和广泛性,切实维护好工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和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法律意识;四是加快协调劳资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搭建劳资双方平等协商的平台。
3、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财经大学刘志国副教授指出:扩大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投资与出口的拉动作用,在理论上强调生产决定消费,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带来我国经济结构内部与外部的失衡。在后危机时期,需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消费的重要性。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的消费理论,但他有大量的关于消费问题的阐释。他指出,资本面临着现有消费量或消费能力的限制,资本的扩张和成长要求“产生出新的消费”。根据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消费总是处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中,受到分配关系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不足,关键是我国分配关系不和谐,劳动者报酬过低。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应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打破“打工循环”,防止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一要消除户口制度的樊篱;二要通过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解决住房问题,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三要完善社会保障,扩大基本公共服务。
山西财经大学苑琳、武巧珍教授指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方面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人们往往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的、根本的生态效益。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在战略全局上实施生态优先原则,其核心是建立以生态资本保值增值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追求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效益在内的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实施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完善市场机制,明晰资源产权,通过市场交易使其价格更准确地体现生态价值;抑制浪费性、挥霍性、野蛮性、破坏性高消费,倡导绿色消费;建立效益协调机制,尽力化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河北经贸大学张亚杰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大。如不实施由“高碳”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会被“锁定”或“固化”在高碳生产方式上,将会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也会失之交臂。我国要超越发达国家传统发展模式,就要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江西财经大学彭新万副教授强调: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特点,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众多的后发优势,消除后发“锁定”,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并快速发展。从产业转型的角度讲,重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扩大碳汇潜力、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在政策安排上应区分低碳产业发展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晓华副教授阐述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发展初期,可采用集中化战略,将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易于发挥优势的领域。通过引进、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中选择适时的进入时机,规避风险,强占市场。在发展中期,应该增强战略意识,长远规划,确定市场地位,积累资源,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她认为:中小企业创新核心技术,构建自身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4、关于其他经济问题
安徽财经大学王永年教授对《资本论》中关于单个资本循环连续性条件的原理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整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经济范畴二重性原理是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出发点;单个产业资本循环形式的原理,是分析文化企业资本运行规律性的理论基础;单个资本循环阶段性划分的原理是探讨文化企业资本运行情况的一种分析工具;保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原理,能推进文化企业的资本真正实现良性循环。他指出:搞好我国文化产业及各文化企业资本循环连续性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紧密衔接,改变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各行其是的“断链”状态。只有不断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文化企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文化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山东大学费利群教授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提出了关于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的系列论述:一是用世界历史的眼光和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二是认为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及其极限的思想是资本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提出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事业是目标、过程与创新统一的思想。四是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揭示了全球化的本质和实现形式,其基本思路是资本的扩张性是全球化的根源,对外贸易是全球化的起点,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为全球化提供了载体。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理论,对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与运行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张中元教授认为,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建立保险基金是维持其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健全,而军人作为生产“国家安全”的社会劳动者,其福利待遇水平也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他概括了马克思保险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一是保险基金的来源是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金;二是从公共储备和资产阶级再生产限制方面论述了建立保险基金的必要性;三是根据剩余价值的社会分配方式和保险公司的运行方式提出了“保费共摊,利润共享”的整个资本家阶级的风险防范和利益分配机制。他以马克思保险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军队利用保险应体现的特点,并从规则、标准、制度、机制、模式五方面对军队利用保险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李克强副总理2010年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致词。
责任编辑:孙立冰
第二篇:关于《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征文的通知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征文通知
根据2011年11月“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决定,由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主办、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拟于2012年9月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财经学院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经济管理、工业技术与物联网”,入选论文将结集出版发行,并被ISTP全文检索。热烈欢迎各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会员单位等有关专家、学者及国内外从事工业技术学教学与实践的理论工作者、企业管理者踊跃赐稿并参加会议研讨。
现将年会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参考选题(具体题目可自拟)
1.物联网与工业技术
2.计算机工程与工业技术
3.经济理论与金融创新
4.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5.管理文化创新研究
6.管理创新与实践探索
7.创新经济发展研究
8.信息技术与工业发展
9.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0.法治建设与社会转型
11.十二五规划相关热点问题
12.其他
二、征文写作要求
1、围绕年会主题,以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研究方向、行业特色为主,要求立意新颖,主题突出、论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资料翔实。
2、由于论文内容要公开发表,因此不能涉及保密问题。
3、论文以5000-7000字为宜且尚未公开发表,并用中英文按标题、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之顺序撰写,并按期刊格式规范编辑排版。
4、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称,最高学历,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含手机)和电子邮箱,以便及时联系;
5、所有投稿论文均属于作者自己的观点,文责自负。
三、征文评选与出版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将组织专家对所有征文进行评选,并设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并颁发获奖证书。
本届年会入选论文将结集出版发行,并全部被ISTP全文检索。为保证论文顺利检索,最终提交的论文,必须严格遵守征文写作要求。
四、征文时间安排
请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作者将论文的电子文档(word格式)于2012年6月30日前发送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秘书处。同时,请作者自留论文底稿,研究会专家和编辑有权对论文进行个别文字加工及必要的删改。
最终录用的论文,需严格按照会议网站所提供的模板进行排版。提交论文时请务必提交个人联系方式(手机和通讯地址)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本次会议查询:
http://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秘书处
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2012.3.31
第三篇: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报名
您已注册报名成功,报名信息和相关要求已发送到您注册时填写的邮箱中,请及时查收。并:
请您按照以下标准和方式缴纳会费,谢谢!
会费标准:2009年10月31日24:00前网上注册成功,且于11月10日前交纳会费者,1800元/人;2009年11月7日24:00前注册成功,且于11月15日前交纳会费者,2000元/人;其他为2400元/人。
会费交纳:确认网上注册成功后请将会务费汇至账号:35***6092;帐户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开户行:光大银行西单支行。并在备注处注明“高职改革会议会务费”,汇款后请务必将汇款回执单传真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并进行确认: 联 系 人:王瑞红韩蕾
联系电话:010-59893216,010-59893221
手机:******
传真:010-59893210
发送时间:2009-11-17 18:22:24
第四篇: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第一轮通知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第一轮通知
各有关院校: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3、2014年举办了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为中医学专业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得到了参赛院校和教师的广泛响应。为更好地延续本项活动的积极作用,决定举办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现将会议及竞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
(一)研讨内容:
1、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动力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2、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3、如何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
4、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5、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6、教研室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7、如何在课堂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研究;
8、教学方法的研究;
9、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及效果、效率的研究;
10、以能力为指向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
(二)参加人员:
教育部高教司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领导、各院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负责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相关课程教师等。
(三)会议形式:
本次研讨会以专家授课、专题讲座、互动讨论为主。
(四)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15年8月(具体时间见第二轮通知)会议地点:郑州。
会议承办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五)其他
会务费及报到方式另行通知或登录教指委网站http://zyjzw.tjutcm.edu.cn/查询。
二、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一)组织形式
本次竞赛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采取学校、全国两级竞赛方式,要求各院校先行组织校内竞赛,在教师广泛参加、普遍受益的基础上,选拔和推荐教师参加全国竞赛。
竞赛由教指委主办。竞赛设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教指委秘书处,在组委会成立前代行竞赛组织活动。
(二)竞赛课程范围及分组
本次竞赛将按照参赛教师的授课范围分为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课程及西医课程(不分基础与临床)三个组,各组再分为初中级组与高级组。
竞赛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学、针灸学、推拿学、内经、伤寒、温病、金匮、各家学说及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整合课程。
(三)推选条件
1.中医药院校注册在校青年教师(中医学专业课程、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及西医学课程,45岁以下,含45岁)。
2.每所院校每个组别分别推荐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2名,具有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名。
以上推荐的教师将由专用系统每组随机抽取高级和初中级各1人参加决赛。教指委秘书处将邀请相关院校代表对计算机随机筛选参赛教师过程进行监督。筛选结果将公布到竞赛网站jsjxjs.tjutcm.edu.cn并及时与报名表中的联系人联系,通知该校参赛人员。
(四)报名方式和截止时间
各参赛院校登录jsjxjs.tjutcm.edu.cn进行报名。报名时间:2015年4月15-30日
(五)竞赛内容 1.竞赛论文
(1)论文主题与本次论坛研讨主题一致。
(2)论文包括摘要(200字左右)及全文(不超过3000字)。(3)论文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其他部分标题用四号、仿宋、加粗字、正文用小四号、仿宋;行距27磅;
(4)竞赛论文需各参赛教师自行提供查重结果报告,并加盖学 校教务处公章,查重结果将作为竞赛评审的依据。
2.教学设计:为所授课程5个单元(以章为单位)完整的教学设计(原20分钟改为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教学设计内容、体例等由各院校自行决定。
3.教学演示:通过当场抽签从已准备的5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确定1个单元,自主选择其中20分钟的内容进行教学演示,以考察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的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等。
4.现场答辩:在教学演示活动结束后,参赛选手现场抽取题目(见附件),就题目回答问题。题目内容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
(六)竞赛方式及成绩评定
网评:论文和教学设计将提前进行网评,网评成绩将计入竞赛总成绩。参赛教师请于:2015年6月15-25日登录jsjxjs.tjutcm.edu.cn上传参赛论文(论文查重报告扫描件与参赛论文一同上传)和教学设计,在论文和教学设计的正文中不能泄露参赛教师的工作单位及姓名信息。
现场竞赛:竞赛当天进行现场教学演示评比和现场答辩(现场教学环节的ppt不得泄露参赛单位及个人信息)。
参赛教师最终成绩将根据现场教学演示、现场答辩、论文、教学设计评审成绩综合评定。
本次竞赛拟增加参赛教师的交流与风采展示环节,具体活动形式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告知。
(七)竞赛时间及地点
竞赛时间:2015年8月(具体时间见第二轮通知)竞赛地点:河南中医学院
(八)奖励方式
本届竞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另设高校优秀组织奖。
(九)其他
有关参赛要求及相关组织安排等具体工作由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另行通知,竞赛章程等相关内容可登陆网站http://zyjzw.tjutcm.edu.cn/查询。
教指委联系人:冯健 电话(传真):022-59596146
附件: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天津中医药大学代章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
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目
1.你如何理解人才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
2.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考虑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 3.课程教学目标除了知识、能力目标外,还有“人格情感目标”,你这门课程所设定的人格情感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4.“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什么是“自主学习”?你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维?你在课程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
6.你是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你是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落实在课堂中的?
7.你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决定你本堂课教学方法采用的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
8.中医思维有哪些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在课程设计中是如何实现中医思维培养的?
9.你认为教学互动有哪些方式?如何在教学互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10.你对提高课程互动效果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你是怎样看待学生对提问大多齐声回答这样“热闹的课堂”的?
11.你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有什么帮助,请举例说明? 12.什么是形成性评价?你是如何理解并进行形成性评价的? 13.你对PBL教学如何认识?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PBL教学的?
14.你认为以学生发展能力为指向的考核与评价要求如何体现在期末考试试卷当中?请举例题说明。
15.如何界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你是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
16.开放性试题与封闭性试题各自所要达到的考核目的是什么?各出一个例题予以说明。
17.你认为要讲好一门课,都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8.你认为青年教师应该首先打好哪些基本功?
19.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20.你如何认识中医药课程中运用“M00Cs”、“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将会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何种影响?你如何应对?
第五篇: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第一轮通知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第一轮通知
各有关院校: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医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医药社杯”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为更好地延续本项活动的积极作用,经请示教育部同意,进一步推动各院校教师的交流与学习,经研究,决定召开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现将会议及竞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
(一)研讨内容:
1、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2、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研究;
3、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机制研究;
4、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结构优化的研究;
5、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
6、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7、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及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8、如何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形成和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
9、其他有关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
(二)参加人员:
教育部高教司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领导、各院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负责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相关课程教师等。
(三)会议形式:
本次研讨会以专家授课、专题讲座、互动讨论为主。
(四)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14年8月16-17日(15日报到)会议地点:云南中医学院
(五)其他
会务费及报到方式另行通知或登录教指委网站http://zyjzw.tjutcm.edu.cn/
二、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一)组织形式
本次竞赛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采取学校、全国两级竞赛方式,要求各院校先行组织校内竞赛,在教师广泛参加、普遍受益的基础上,选拔和推荐教师参加决赛。
竞赛由教指委主办。竞赛设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教指委秘书处,在组委会成立前代行竞赛组织活动。
(二)推选条件
1.开设中医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注册在校青年教师(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师,45岁以下,含45岁)。
2.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每所院校推荐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5名,具有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教师5名。
3.非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每所院校推荐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不少于3名,具有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教师不少于3名。
以上推荐教师将由专用系统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中随机抽取1人,从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中随机抽取1人参加决赛。教指委秘书处将邀请相关院校代表对计算机随机筛选参赛教师过程进行监督。筛选结果将公布到竞赛网站http://202.113.168.66/jingsai并及时与报名表中的联系人联系,通知该校参赛人员。
(三)报名方式和截止时间
各参赛院校登录http://202.113.168.66/jingsai进行报名。报名时间:2014年4月15-30日
(四)竞赛内容
1.竞赛论文
(1)论文主题与本次论坛研讨主题一致
(2)征文包括摘要(200字左右)及全文(不超过3000字)。并请注明作者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E-mail 地址。
(3)征文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作者及单位等信息用小四号,仿宋,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其他部分标题用四号、仿宋、加粗字、正文用小四号、仿宋;行距27磅;(3)建议E-mail来稿,文件名以“单位+姓名+题目”,电子信箱:zhyjshjs@163.com。(4)截稿日期:2014年6月15日
2.教学设计:为所授课程5个单元的20分钟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内容、体例等由各院校自行决定。
3.教学演示:通过当场抽签从已准备的5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确定1个单元,进行20分钟的教学演示,以考察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的实现、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等。
4.现场答辩:在教学演示活动结束后,参赛选手现场抽取题目(见附件),就题目回答问题。题目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5.竞赛课程范围
本次竞赛的参赛教师的授课范围为中医学专业基础及临床课程(如中医学基础、中医学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学、针灸推拿学及内经、伤寒、温病、金匮、各家学说等课程)。
(五)竞赛方式
竞赛评审委员会于竞赛前一天对参赛教师提交的论文和教学设计进行评审;竞赛当天进行现场教学演示评比和现场答辩。现场教学演示评比和现场答辩成绩结合参赛教师教学设计(教案)评审成绩,综合评定参赛教师最终获奖等级。
(六)竞赛时间及地点
竞赛时间:2014年8月16-17日(15日报到)竞赛地点:云南中医学院
(七)奖励方式
本届竞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单项奖,另设高校优秀组织奖。
(八)其他
有关参赛要求及相关组织安排等具体工作由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另行通知,竞赛章程等相关内容可登陆网站http://zyjzw.tjutcm.edu.cn/
教指委联系人:冯健
电话(传真):022-59596146
附件: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天津中医药大学代章 二〇一四年三月六日
附件:
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目
1.你如何理解人才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
2.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考虑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 3.课程教学目标除了知识、能力目标外,还有“人格情感目标”,你这门课程所设定的人格情感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4.“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什么是“自主学习”?你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维?你在课程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
6.你是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你是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落实在课堂中的?
7.你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决定你本堂课教学方法采用的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
8.中医思维有哪些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在课程设计中是如何实现中医思维培养的?
9.你认为教学互动有哪些方式?如何在教学互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10.你对提高课程互动效果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你是怎样看待学生对提问大多齐声回答这样“热闹的课堂”的?
11.你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有什么帮助,请举例说明?
12.什么是形成性评价?你是如何理解并进行形成性评价的? 13.你对PBL教学如何认识?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PBL教学的?
14.你认为以学生发展能力为指向的考核与评价要求如何体现在期末考试试卷当中?请举例题说明。
15.如何界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你是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
16.开放性试题与封闭性试题各自所要达到的考核目的是什么?各出一个例题予以说明。
17.你认为要讲好一门课,都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8.你认为青年教师应该首先打好哪些基本功?
19.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20.你如何认识中医药课程中运用“M00Cs”、“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将会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何种影响?你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