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风旅游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

时间:2019-05-14 12:1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团风旅游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团风旅游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

第一篇:在团风旅游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

团风县旅游发展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行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主要就如何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做大做强团风旅游产业,更好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全面安排部署我县旅游发展工作。这次会议还有幸迎来市旅游局、市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的领导,尊敬的卢秘书长、姜总及方局长在百忙之中专程参加,对此我们深表感谢。这次会议议程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请易县长宣读决定。二是签订大崎山合作协议。三是请刘县长作主题报告。

四是请市里领导讲话(卢、姜、方聘书)。

五是请重点景区、旅行社负责人表态发言(大崎山、黄冈烈士陵园、回龙山镇、鸿韵道旅行社等)。

下面依次进行……

今天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我们总结了成绩,分析了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旅游发展举措,坚定了旅游发展信心,这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

事。在这里再一次对卢秘书长、姜总及方局长等各位领导的亲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是我们要看到近几年来我县旅游发展成绩。团风是革命老区,虽然是一个新县、小县、省级贫困县,但作为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带的重要区域,在上级领导、上级部门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相比建县初期,近几年来旅游业得到了更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编制了《团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大崎山、回龙山、牛车河、县红色旅游专项规划,新建了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馆及纪念广场系列景点,大崎山森林公园被评定为国家AA级景区,林家大湾获省旅游名村称号,黄冈革命烈士陵园修缮一新,龙腾大酒店建成三星级,旅游交通状况得到初步改善,红色团风名人之乡主题形象渐入人心。2010年接待游客达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4000万元。目前我县旅游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下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二是我们要认清我县旅游发展目前的长短处。相比周边县市区看团风旅游发展情况,不必讳言,长处短处都突出,优势劣势都明显。好的条件主要有:一是黄冈名人文化团风独领风骚,八家荟萃,有三位世界级名人(科学家李四光、军事家林彪、哲学家熊十力等);二是团风为鄂东桥头堡,素有“小汉口”之称,区位优势其它县市区不可比;三是团风山清水秀,“鄂东泰山”大崎山是休闲避暑胜地,“鄂东千

岛湖”牛车河是有待开发的宝贵处女地,罗霍洲是距武汉市最近的江心绿洲,其它如杨汊湖、龙王山、神仙寨、十里长河等等如繁星点缀;四是团风红色景区(点)丰富多彩,有唯一一家市县合办的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包惠僧故居、八斗湾“共存社”旧址、鄂东抗日游击五大队成立旧址、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方本仁庄园等。总的来说我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不论是红色底蕴、名人文化还是生态山水等都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且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开发潜力不可谓不大。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景区档次低,全县只有一家大崎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景区,对外难叫响;二是旅游热点林家大湾因多方原因还上不了正席;三是旅游服务设施接待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全县仅一家龙腾三星级宾馆,县城及景区水、电存载量明显不足;四是我县是省级贫困县,旅游开发的财政引导资金投入不大,社会参与度不高,政府主导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来看我县旅游发展起步较晚、投入不足、档次不高,且面临着周边先进县市区竞争的现实冲击,实现超常发展目标的难度也不可谓不大。

三是我们要明白今后我县旅游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快发展是必由之路。首先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国家发展旅游业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大别山试验区战略定位,武汉城市圈的进一步合作推进,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以及高铁高速带来的便捷出行等等,各方面

有利机遇层层叠加,旅游业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大环境,正是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天赐良机。其次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周边县市区都在大力加快旅游发展,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所以我们不可错失发展机遇,更不能丢失发展机遇,要做到乘势而上,不断克难奋进,实现超常发展。纵观我县旅游的未来发展确实是任重道远,既要靠我们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同时离不开上级领导上级部门的关心扶持。我们恳请卢秘书长、姜总、方局长和市旅游局、市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对团风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团风旅游发展给予更多关心支持。

最后我们希望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大抓旅游,抓大旅游,不断推进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共同创造团风旅游的美好明天。(中午请到 就餐)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八月 日

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决定

(2007年6月28日)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黄冈的现实需要。为了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培植和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现就加快发展我市旅游经济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奋斗目标,创新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兼顾的原则,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申报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契机、以大别山品牌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全面提升我市旅游经济的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

2、发展思路。在发展格局上,实行“一心三区”优先发展的总体布局,即以黄冈城区为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大别山宗教旅游区。在发展思路上,打响一个品牌即大别山牌,开发八大文化(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医药文化),形成九大产品(大别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科教旅游、探险旅游、会展旅游、康体旅游),建设十大景区(黄州赤壁公园、红安烈士陵园、团风回龙山名人风景区、麻城龟峰山风景区、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浠水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梅四祖寺五祖寺、蕲春李时珍纪念馆、武穴溶洞群)。全面规划,分期开发,强化“黄

冈大别山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3、奋斗目标。2007年黄冈城区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2009年通过国家评审验收;2009年十大景区设施基本配套,全市AAAA以上景区达到八家;2010年建成国内重点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至201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力争占全市GDP的8%。

二、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景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4、搞好发展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县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旅游发展重点县市要按行业规划、景区规划、控制性规划、项目规划的方向,不断深化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杜绝有规不依现象。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大型度假村、人造景点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项目,需报经市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按有关程序报批实施。

5、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举全市之力,整体打造大别山品牌。集中精力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黄州东坡赤壁公园、黄梅四祖寺、五祖寺打造成AAAAA景区;把罗田薄刀峰风景区、天堂寨风景区、红安天台山风景区、对天河漂流风景区、英山南武当山风景区、浠水三角山风景区、闻一多纪念馆、蕲春李时珍纪念馆、黄州宝塔公园、麻城龟山峰风景区打造成AAAA风景区;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AAA风景区。突出黄冈市区旅游的龙头地位,重点开发建设东坡赤壁公园、遗爱湖、李四光地质博物馆、白潭湖、宝塔公园、安国寺、滨江公园、大桥公园、陈潭秋故居等景区。

6、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整合优势资源,联手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共赢发展格局。以武汉城市旅游圈为平台,把黄冈旅游融入到武汉城市旅游圈。以大别山旅游圈为载体,加强与安徽、河南、江西、黄石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积极构建大别山无障碍旅游合作区。以长江水道为载体,开辟黄梅、武穴、黄州三个旅游码头,将黄冈旅游融入到长江游轮旅游线和三国旅游线中。以京九铁路为载体,联合京九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京九旅游观光线。以四祖寺五祖寺为平台,联合安徽的九华山、天柱山、河南的少林寺形成中国佛教旅游精品线。以红安烈士陵园、七里坪遗址群为主体,联合河南新县、安徽金寨县等形成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

7、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八大文化,重点打好东坡文化牌,擦亮黄梅戏名片,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充分挖掘“东腔戏”、“篝火舞”、“高跷舞”、“龙狮舞”、“畈歌”等大别山民间文化资源,在景区推出地方民俗表演和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

8、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违规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黄冈市游客接待中心,在主要的旅游中心城镇和景区建设游客接待站(点)。全市形成一城二站十镇游客集散中心网络(一城:黄州城区一级游客集散中心;二

站:麻城中心火车站、黄梅小池火车站;十镇指十个二级游客集散中心:红安城关镇、七里坪镇、罗田九资河镇、三里畈镇、英山温泉镇、黄梅县城、浠水县城、武穴田镇、团风回龙镇、蕲春蕲州镇)。近期重点解决大别山旅游干线公路和四祖寺、五祖寺连接公路的升级改造,罗田、英山高速公路出口与大别山主景区连接的二级公路。加快完善接待中心、信息查询、邮政服务、医疗救助、疾病监控、卫生检疫、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接待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在车站、码头、主要路口和主要景区(点)设置规范的、中英文对照的旅游指示标牌,建立完善的信息符号系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

三、强化市场营销,深入配套开发,延长产业链条

9、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不断拓展客源市场。实施稳住一大片(武汉及周边),开发两条线(京九线、沪蓉线),瞄准三个圈(珠江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圈)的市场营销战略。优先开发武汉、黄石、九江、南昌、合肥等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重点开发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沿线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着力开发珠江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勃海湾经济圈的客源市场,适时开发国际客源市场。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名人旅游、休闲旅游和温泉旅游为主,注重高层次、战略性策划,精心包装“激情岁月红安游”、“魅力黄冈名人名山名寺游”和“大别山旅游圈跨区游”三大空间产品组合。同时推出黄冈市区一日游,黄冈大别山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中短线产品。加强同构旅游产品主题概念的区别设计,突出特色。围绕整体形象,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部门协同、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共同塑造黄冈大别山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在长江沿线、京九沿线和沪蓉高速公路沿线开展大型的宣传促销活动。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全国性、全省性的会议、展览、文化、体育、经贸等大型活动,借机造势,借势“造市”。办好东坡赤壁文化旅游节、大别山生态旅游节、英山茶叶节、罗田板栗节、蕲春李时珍医药节、黄梅佛教文化旅游节六大旅游节庆,把旅游和商贸结合起来。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目的地的整体宣传营销。

10、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商品。围绕开发旅游纪念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传统手工艺品、轻工产品及高科技产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结合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专业村镇、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旅游商品一条街。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产品设计生产企业共同开发具有黄冈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的连锁经营。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业管理,创新经营机制

11、创新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推进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剥离景区(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推进景区经营企业

化、景区运作市场化。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景区(点)、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公司等旅游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广泛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服务组织。探索建立旅行社的批零体系。逐步理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推行公司化的管理。

12、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加大招商融资力度。创新旅游招商引资办法,由以政府招商为主体逐步转入以市场招商为主体,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不断扩大投融资渠道。抓住国家放开旅游开发经营的机遇,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和鼓励市外、境外优势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积极引入国际知名旅游企业,通过兼并、参股、收购、参与管理、特许经营、租赁承包、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设立独资、合资旅游企业。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开发、兴办旅游经济实体。

13、依法规范旅游市场。切实有效地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监督,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市县两级旅游质监和执法机构,依法严厉查处旅游开发、旅游经营、旅游服务等旅游市场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自律作用。对旅游行业服务机构实行定点挂牌制度,对旅游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14、切实加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黄冈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工作纳入县级党政班子考核体系,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把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实行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相应工作机构,履行旅游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在规模较大的景区(点)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代表政府的综合管理机构,统一行使管理职能。

五、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培植支柱产业

1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照《湖北省旅游条例》规定,鼓励和支持旅行社承接全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接待或会务服务。对新办旅游企业,经营确有困难,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经市旅游和交通部门批准的旅游客运车辆,客运附加费按最低标准征收。公路、交通检查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拦截检查旅游车辆;对进入我市的外地旅游车辆,首次违章且未造成损害的,只纠正违章不罚款。对本地旅游车、船实行挂牌登记,规范旅游宾馆、饭店的检查。对投资开发建设和经营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初期,政府投入引导性资金,用于旅游商品设计

研发经费的补充。对以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旅游商品的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定额征税。对列入西部开发范围的县市旅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所得税按15%征收。对新建旅游企业减半征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旅游企业每年发生的宣传促销费,在不超过营业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

16、进一步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从2007年起,市财政加大旅游导向性投入,安排旅游宣传推介专项经费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重点项目开发、人才培训、旅游商品开发研制、奖励扶持企业及对团队游客的招徕等。各县市区必须安排旅游宣传推介专项经费并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按《湖北省旅游条例》的要求,力争每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7、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与旅游景区开发相关联的项目。按照旅游景区规划,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将生态工程、以工代赈、水土保持、农村改水、天然林保护、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移民安置、交通建设、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要按一定比例向重点旅游项目倾斜,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及项目环境恢复等建设,充分发挥各类项目资金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应与景区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旅游开发业主应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参与景区的从业服务,将本地资源和物产纳入景区的供应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景区及周边村民的教育、引导和培训,旅游经营业主要加强与当地基层组织和村民的沟通、协调,实现旅游与周边农村农民的互利、互惠和长期共同发展。

18、建立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旅游外汇结汇贡献大和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多、对进入我市的大型旅游专列、包机及全国百强旅行社和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实行奖励,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具体办法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国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市区内新上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享受市委、市政府现行的关于招商引资、引进联合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相关优惠政策。对我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非景区开发类重大旅游项目,如旅游商品开发、星级宾馆建设、特色旅游项目开发等,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区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黄政发[2007]28号)执行。对在黄冈市区建设五星级宾馆等特别重大的旅游发展项目,可根据项目建设和投资业主的要求,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采取“一项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团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应文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这在我县建县以来还是第一次,规格高,意义很大。特别是市委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卢辉局长,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姜剑锋总经理,以及旅游专家方华国教授莅临大会指导,充分体现了您们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决定》,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2010年 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

定》,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今年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加强领导努力推进我省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重点部署和谋划旅行社发展工作,推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谓正逢其时,机不可失。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经过持续的建设、宣传、推介,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并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们在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的同时,立足“红色团风、名人之乡”“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全国农民画乡”等的实际,紧紧围绕打造“武汉后花园”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改

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过亿元;积极实施 “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参加省市成功举办的“华中旅博会”、“大别山旅游节”等旅游节会,以及团风武汉旅游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介了我县的旅游资源,使我县的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公园、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等旅游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不但展示了我县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就能使我们的旅游产业效应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我们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和省、市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武汉城市圈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启动,对我县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就能夺得先机,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我县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随着钢构集群不断壮大、团风新港建设启动、城区规划扩展、城际轻轨开通等,我县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会急

剧增加,并大大促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我县服务设施建设,使我县旅游业发展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我们应该清楚,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团风知名度、吸引外界关注的需要。旅游业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同时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能够影响和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倍扩大消费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实现我县“强县富民”这一目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把综合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一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我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各级的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二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商务、信息、物流等多个链条的持续协调发展,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三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并为前来我县投资的客商、游人及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所以,全县上下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抢抓机遇,面对挑

战,迎难而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以“革命圣地、人文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精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明显、设施良好、功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的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具体要坚持“四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今天我县与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大崎山景区协议正式签署,在创新发展方式上迈出了一大步。二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走“重点先行、逐步推进、保护生态、多元发展、打造精品”的开发路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发和整合包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点打造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公园、牛车河水利

生态旅游区等五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今年要集中精力先行启动大崎山4A景区创建及黄冈革命烈士陵园3A景区创建工作。三要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和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先落实星级农家乐创建这块,并着手准备以钢构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以及黄湖移民新村旅游景点创建,将来规划好团风新港旅游区建设。四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崎山景区要注重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回龙山名人故里景区切实做好环境联片治理,牛车河库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抓好“六个”方面: 一要高起点谋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是在着力提升城市城镇化建设品位上下功夫,把县

城、小城镇和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景区来建设,力争把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大的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结合;现代工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也要参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二是与各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景区(点)规划能够有效支撑总体规划。各重点景区建设详规在今明两年内都要搞好。三是与全省、全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一致,尤其是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倾斜。二要打造优势品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围绕打造优势品牌,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景区的建设。我们必须把景区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景区(点)。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高举红色旗臶,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高标准打造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景区及团风渡江公园景区,建立积极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融入到大别山红色旅游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要积极培育大崎山森林公园景区,加强连通周边旅游区域的关键性景点建设,加快改

善景点分散的局面,形成局部融为一体的区域旅游格局。开发建设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胜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产业。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高举“名人之乡”名片,重点建设好回龙山名人故里,做大做强人文旅游产业。二是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深挖内涵,加大开发力度。要结合当前乡村游、短线游、近郊游兴起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依托“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全国农民画乡”等品牌,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相结合的观光旅游。集中挖掘民间庙会、社火秧歌、婚嫁礼仪、古建民居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民间乡土菜肴体系,推广特色餐饮小吃,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和采摘游,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尽快成为我县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力争“十二五”末期,以北部山区乡镇为重点,形成鄂东有特色、有规模的农家乐金色乡村游旅游目的地;力争2020年前成功打造鄂东旅游特色商品生产基地。

三要完善景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今后几年,我们主要着眼于畅通

我县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县内旅游交通建设。结合全县交通建设规划,配合推进省道、国道县段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之间的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二是加快县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的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用5-10年把我县建设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集中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这几年针对游客吃住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了较大作用。近年全县创建旅游星级饭店2家, 申报星级“农家乐”46家,建设星级旅游厕所1座,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旅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臵垃圾箱及指示标志等,不断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要着眼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提高文化含量。要全面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一是围绕我县历史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特色。二是培育旅游商品文化,重点开发富于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逐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三要开始培育演艺文化,深入挖掘我县民间

文化艺术内涵,组建旅游宣传表演队,编排一批反映我县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的节目,采取外出宣传和景点循环演出的方式,丰富景区文化含量。五要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红色团风、名人之乡”的旅游品牌推向全国,提升团风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创新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路线推介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要借助外地举办旅游节会的机会,积极参与。要邀请知名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的专题活动、采风写生,举办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宣传团风旅游。旅游行业要围绕全县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景色和旅游商品,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区域交流协作。要借助大武汉旅游通道,积极培育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市县区的友好合作与宣传,重点开拓中、短程客源市场,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主动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实现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积极扶持本地旅行社发展。旅行社一头连接境内外旅游市场,一头连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客运企业和购物、休闲娱乐场所,是旅游

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是串联、集聚旅游各大要素的桥梁和纽带,在推介旅游线路拓展客源市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事关我县旅游发展大局。我县旅行社发展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各方面的大力关心支持。《决定》里有涉及内容,在这里再明确一点,就是今后我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团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一是必须报县纪委审批,二是必须在县旅游局备案,三是必须由本地旅行社承接,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地旅行社不断发展状大,促进我县旅游业财税收入逐步增长。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重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一是服务行业要标准化。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今后每2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一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批服务型高级技能人才。注重引进行业技术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要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创建工作。二是旅游市场要规范化。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卫生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价格和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卫生、和谐的旅游环境。三是

旅游服务要信息化。要依托上星卫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我县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各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要建成旅游网点,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政府推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培育发展,通力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把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的助推器、团风的形象窗口来共同培育,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今后,凡是影响景区整体布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凡是需要拆除的建筑和需要搬迁的农户,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计划,妥善做好动员及安臵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布局规划,确

保旅游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利用;财政、土地、林业及相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景区的土地收购、臵换及绿化工作,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改善周边环境;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及发展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学校、医院(卫生所)布局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旅游景区社会服务事业正常发展;公安、工商、安监、质检、消防等部门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保卫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安全运营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乡镇和各职能部门要全力予以配合,保护好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目前,我县还没有专业化、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投融资机制不活,开发渠道单一。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我县投资。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试行把除文物单位外的旅游景点全部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要创新思路,坚持多元化筹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和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

于旅游项目前期、宣传推介、客源市场开拓、节会活动、人员培训、专项执法和奖励、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等,并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追加。二要充分利用我县的特殊历史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的改善及景区建设。发改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景点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餐饮、商品、娱乐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省旅游名村林家大湾要先行先试,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四要加大奖励与补助力度,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对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充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要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部署。要积极构建岗前、岗中和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

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同时有计划地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旅游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同志们,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这在我县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市旅游局陆局长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市局对岷县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再次表示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意见》,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且第一次召开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的战略决策,确定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省委书记陆浩

同志明确指出“要像重视农业一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谓正逢其时,机不可失。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经过持续的建设、宣传、推介,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并成立县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们在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的同时,立足“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洮砚之乡”的实际,紧紧围绕打造“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商贸重镇和旅游避暑胜地为特色的经济强县”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78亿元;积极实施 “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在

我县成功举办“中国当归节”、“洮岷花儿会”等全国性旅游节会,在北京、重庆成功举办中药材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以及赴外参加各种旅游节会,大力宣传推介了我县的地旅游资源,使我县的“岷州会议”纪念馆、狼渡湿地草原、二郎山、双燕峡谷等旅游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不但展示了我县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就能使我们的旅游产业效应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我们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和省、市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县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就能夺得先机,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交通不畅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因素,对于旅游发展来说,显得更

为突出、更为重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完成了城马路、岷野路、梅维路、转虎路的拓宽改造,新修了二郎山景区道路、占旋路、锁龙—双燕、岔套—天门山等6条56.1公里景区支线道路,实现了旅游景区公路的全覆盖,取得了公路建设史上的超速发展。我们要相信,随着闾新路、寺郭路、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岷县段的升级改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九旅游大通道、成兰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就可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快捷贯通,我县的人流、物流就会急剧增加,我县旅游业发展就会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我们应该清楚,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岷县知名度、吸引外界关注的需要。旅游业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同时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能够影响和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倍扩大消费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实现我县“打造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商贸重镇和旅游避暑胜地为特色的经济强县”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把综合带动性强,关联性度高,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吸引各级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商务、信息、物流等多个链条的持续协调发展,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前来我县投资的客商及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所以,全县上下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革命遗址、人文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精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明显、设施良好、功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的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具体要坚持“四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二要坚

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展相结合。走“重点先行、逐步推进、保护原生、多元发展、打造精品”的开发路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发和整合包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点打造“岷州会议”纪念馆、二郎山、狼渡湿地草原三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三要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和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四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抓好“六个”方面:

一要高起点谋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是在着力提升城市城镇化建设品位上下功夫,把县城、小城镇和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景区来建设,把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

结合;现代工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也要按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二是与各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景区(点)规划能够有效支撑总体规划。三是与全省、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和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一致,尤其是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倾斜。

二要打造优势品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围绕打造优势品牌,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景区的建设。我们必须把景区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景区(点)。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高举红色旗臶,高标准打造“岷州会议”纪念馆景区。红色资源是我县建设“全国重要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而我县的红色资源是全县资源的引领者。我们要抢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机遇,加快“岷州会议”纪念馆、二郎山战斗遗址、旋窝大草滩毛泽东朱德居住旧址、清水乡红军大学、红军医院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把岷县建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甘肃的红色旅游中心。要积极培育洮河沿线旅游产业带,加强连通周边旅游区域的关键性景点建设,加快改善景点分散的局面,形成局部融为一体的区域旅游格局。充分落实我县与宕昌、迭部“红三角”发展格局,建立积极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融入到川甘陕红色大旅游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尽快编制《狼渡湿地草原建设性详规》,积极衔接争取,确保规划项目早日批复,早日开工建成,带动东山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建设马烨风景区和玫瑰生态园,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胜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产业。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高举“洮岷花儿”、“貂禅”、“张有才”人文名片,重点建设好二郎山风景区、洮砚文化产业园,开发利用大崇教寺、吉祥寺、红莲寺、前川寺,规划貂禅故里园、秦长城等历史旅游景点,做名做强人文旅游产业。二是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深挖“气候养生”、“中药养生”、“食品养生”、“文化养生”等内涵,加大岷归中药材等养生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同时,要结合当前乡村游、短线游、近郊游兴起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依托景区、林区、县城周边建设、当归GAP标准化种植加工基地和洮河梯级水

电站建设,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相结合的观光旅游。集中挖掘民间庙会、社火秧歌、婚嫁礼仪、古建民居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民间乡土菜肴体系,推广“鸡肘宴”、“红军宴”、“军民联欢宴”、“牛肉骨头”、“牛(羊)肉面片”、“筒筒花糕”等特色餐饮和小吃,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林家乐”和采摘游,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

三要完善景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今后几年,我们要着眼于畅通我县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强县内旅游交通建设。结合全县交通建设规划,配合推进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岷县段的升级改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九旅游大通道、成兰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实施闾新路、寺郭路、双燕—柏家庄和青年林洮河大桥等县内道路桥梁工程,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之间的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二是要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岷山国际大酒店、力源酒店等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的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把岷县建设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集中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旅游城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这几年针对游客吃住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年全县创建旅

游星级饭店4家, 市级挂牌“农家乐”旅游示范户7家,建设星级旅游厕所2座,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旅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臵垃圾箱及指示标志等,不断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要着眼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提高文化含量。要全面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一是围绕“岷州会议”纪念馆、洮岷花儿、巴当舞、洮砚文化、大崇教寺、红莲寺、铁城遗址、大禹治水、董卓、貂禅、张有才等历史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特色。二是培育旅游商品文化,重点开发富于岷县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围绕洮砚、点心、中药材系列产品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特别要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精心包装鸡肘宴、牛肉骨头、牛(羊)肉面片、红军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三要培育演艺文化,深入挖掘岷县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组建旅游宣传表演队(农民艺术表演队和职工艺术表演队),编排一批如“军民联欢会”等反映岷县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的节目,采取外出宣传和景点循环演出的方式,丰富景区含量。

五要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切

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岷州—红军从这里走向辉煌”的旅游品牌产品推向全国,提升岷县红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要创新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路线推介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要借助举办中国当归节、洮岷花儿会的机会,积极参与,争取部分运动项目在我县举行。要邀请知名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的专题活动、采风写生,举办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宣传岷县旅游。旅游部门要围绕全县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景色和旅游商品,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加强区域交流协作。要借助成都—松番—若尔盖—迭部—岷县—兰州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兰九旅游大通道,积极培育哈达铺(腊子口)—“岷州会议”纪念馆—盐井会议纪念馆—榜罗会议纪念馆—会宁—华池和天水—陇南—定西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加强与兰州、天水、陇南、甘南、漳县、武山、宕昌、迭部、卓尼等市县的友好合作与宣传,重点开拓西安、西宁、乌鲁木齐、银川、成都等中程客源市场,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主动融入川甘陕旅游圈和临夏—甘南—九寨沟—陇南—天水旅游圈,联合甘南、临夏共同打造沿洮河旅游产业带,实现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重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一是服务行业要标准化。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两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大批服务型高级技能人才,注重引进行业技术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要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创建工作。二是旅游市场要规范化。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卫生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价格和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卫生、和谐的旅游环境。三是旅游服务要信息化。要依托上星卫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岷县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各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要建成旅游网点,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

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政府推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培育发展,通力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把旅游业作为岷县经济的助推器、岷县的形象窗口来共同培育,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从2011年开始,把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县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今后,凡是影响景区整体布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凡是需要拆除的建筑和需要搬迁的农户,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计划,妥善做好动员及安臵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布局规划,确保旅游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利用;财政、土地、林业及相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景区的土地收购、臵换及绿化工作,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改善周边环境;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及发展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学校、医院(卫生所)布局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旅游景区社会服务事业正常发展;公安、工商、安监、质检、消防等部门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保卫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安

全运营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乡镇和驻岷各单位要全力予以配合,保护好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目前,我县还没有专业化、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投融资机制不活,开发渠道单一。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我县投资。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把除文物单位外的旅游景点全部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要创新思路,坚持多元化筹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和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宣传推介、客源市场开拓、节会活动、人员培训、专项执法和奖励、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等,并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追加。二要充分利用岷县的特殊历史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的改善及景区建设。发改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景点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餐饮、商品、娱乐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加大奖励与补助力度,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对旅游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旅游企业,要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充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要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部署。要积极构建岗前、岗中和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同时有计划地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旅游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同志们,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第四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是在“十一五”规划即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将要启动实施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之所以召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主要是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全县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需要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高起点运作、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努力推动旅游业实现新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提供支撑。刚才,独店、中台等7个乡镇和部门发了很好的言,我完全同意。后面,市旅游局蒙局长、县委王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和拉动力,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持产业,围绕建设中国西部人文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依托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基础

条件,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使全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2.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2倍和69.8倍,旅游业对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0.38%提高到14.1%,直接吸纳社会就业1500人,带动间接就业6000多人。一是科学谋划,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完成了第一部《灵台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及《皇甫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新开乡疙瘩庙民俗风情文化园建设规划》等六个专业性规划,为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旅游设施建设进展迅猛。五年来,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旅游开发项目1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达到3.12亿元。重点实施了皇甫谧文化园、荆山森林公园、灵台宾馆、达溪河景观带、百里古密须国遗址、疙瘩庙民俗风情文化公园等景区景点开发项目,新建改造旅游道路34公里,铺设景区供水管网26公里,建成星级旅游厕所7个,结合“村村通”工程,建成连接景区的旅游通道5条,使景区景点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广泛宣传,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成功举办了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组织新编的秦腔历史剧《皇甫谧》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旅游文化节并成功进京汇报演出。组团参加“西洽会”、“兰洽会”及“神奇崆峒〃魅力平凉”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30多场(次)。举办了全省中医药师承教育

认识还不到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形成全民动员、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浓厚氛围。二是景区景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贯通周边、畅通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还未形成,通往各景区景点的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旅游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全县旅游总体上仍处于接待阶段,文化娱乐产品缺乏,餐饮购物等消费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不明显。四是旅游行业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还不够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整体上还缺乏全方位、个性化、亲情化的精细服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落实市委“四三二一”发展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宏观形势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作用强的“无烟工厂”和“绿色产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大背景、大趋势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从政策机遇看,国家相继出台的《关于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和《平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把旅游产业作为今后支持发展的重点。国家和省、市陆续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

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示范区。围绕上述目标,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着眼跨越发展,科学修订旅游规划。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各级各部门要在谋划“十二五”发展、完善规划的过程中,强化服务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城镇建设、交通发展等专项规划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融入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功能。城镇化建设要按照创建旅游城市的目标,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位,把县城和景区周边的重点城镇作为景区来建设,把县城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交通发展要加快通往景区道路的建设,增加景区的可进入性;土地使用规划要保障旅游开发建设用地需要;现代工业和农业建设要按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林业规划要注重加强林区的保护和绿化;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结合;文化资源开发要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旅游发展规划也要依据县情实际和发展需要,继续修订完善。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的规划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和起点不高,同时,加大与省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和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相一致,尤其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十二五”和相关专项规划。

务的乡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落实,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谋划,依托景区、林区、特色农业种植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专业示范区,逐步形成乡村旅游品牌。要对现有农家乐进行全面整顿规范,促使其提升档次、健康发展。三要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业态。适应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要,着力打造针灸养生保健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加快培育养生文化、农业旅游、旅游会展等新型业态和产品,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

(三)完善旅游要素,加快延伸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不断完善旅游六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食要有特色。充分挖掘灵台地方餐饮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饮食品牌,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餐饮需求。旅游、商务、宾馆等部门要定期联合举办烹饪大赛、美食节等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大型行业竞技赛事,不断提高灵台饮食文化的知名度。住要有保障。加快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有计划地发展高中档星级宾馆,在重点景区周边规划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推出家庭客房、农家旅馆等辅助接待设施,“十二五”期间全县星级宾馆达到5家以上(其中四星级宾馆达到2家以上),形成以星级宾馆为主体,农家乐、农家旅馆、家庭客房为补充的游客接待服务体系,年接待能力突破200万人次,更好地适应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行要保畅通。依托邵寨煤矿运煤专线建设,积极争取,与西平铁路贯通,并逐步实现客货分开。按照省

始终围绕“神州祭天台、针炙养生地”这一主题形象品牌进行策划包装,强化宣传推介。2011年在积极组团参加第18届中国国内旅游交交易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兰洽会和市上举办的中国〃平凉崆峒山问道养生大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的同时,精心制作灵台旅游风光片、《印象灵台》画册等一些最能体现灵台特色形象的旅游宣传产品,在央视和周边省市区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进行强力推介。完成“美丽灵台”及皇甫谧歌曲的创作和著名歌唱家的录制,并实现其彩铃在全县所有持机人员中的免费定制。要创新旅游宣传载体。依托皇甫谧和古商周文化内涵,聘请名编、名导、名演,积极策划拍摄反映灵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影视剧,举办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和皇甫谧旅游文化节等高规格、有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旅游推介活动和节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大型旅游企业、主流媒体参加,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宣传推介。2011年要全力举办第二届旅游文化节暨皇甫谧文化园竣工庆典活动,筹办好皇甫谧中医针灸师承教育大会和灵台县旅游文化活动周等活动,并借助“兰洽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节会,开展灵台旅游专场推介会。在高速公路沿线、重点乡镇、县城安装宣传牌达到15面,在通往外地的班车上制作旅游车体广告,着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加强与重点客源市场的搭接。在巩固扩大陕甘宁青等一级客源市场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大力拓展山东、河南、河北、内蒙等二级客源市场,有效突破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和东南亚高端客源市

0

站”的改版升级。“十二五”期间,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宾馆和旅行社都要建成旅游网站,全县建成旅游信息中心,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六)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旅游发展活力。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引导涉旅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引进合作投资主体参股经营,共同开发旅游资源。要把旅游项目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进程。要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按照“资源整合,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相关企业加强联合协作,针对我县目前无门票的现状,试行“一卡通”、“一票通”管理模式,通过推出精品线路,实现景区和涉旅企业的有机结合,建立统一营销、客源互送、内部让利的利益分享机制,有效解决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合力不强的问题。要推进文化旅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资金筹措、创作生产、流通营销和收益分配制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今后景区的文化演艺活动,要充分发挥县秦剧团等文艺团体、专业人才的作用,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发展。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形成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合力

融机构要积极扩大信贷规模,尽快同旅游、财政等部门出台相关办法,切实加大对旅游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督查考核要严格。市上已将旅游产业纳入市与县经济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从2011年起,县上也将其纳入全县责任目标,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县旅游和统计部门要尽快研究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县旅游协调文化资源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对工作不重视、职责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两办”要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定期督查,反馈情况。新闻宣传部门要强化对旅游发展的宣传报道,形成全县办旅游的舆论氛围。各乡镇、有关部分要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旅游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反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同志们,发展旅游产业是推动灵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在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旅游产业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灵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我县尚属第一次,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创建旅游强县、实现旅游新跨越的决心和信心。稍后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旅游改革发展作为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在去年12月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州委、州政府在今年的2月份也召开了全州旅游发展大会,州委俞书记和州政府赵州长分别做了动员讲话,深刻分析了旅游现状、发展潜力和重大历史机遇,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为我们进一步抓好旅游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和省、州对旅游业发展如此重视,主要是我国旅游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带动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效途径。就我县的实际来看,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的优势、政策的机遇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有严峻的挑战和很多困难因素,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分析、研究和把握,并积极加以应对。

从有利的方面看,一是我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有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有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有绚丽多彩的草原风光,有源远流长的格萨尔传说,全县可供开发的景点有22个,旅游资源类型多、品位高、特色浓。二是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已打造A级以上景区4个,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县内连续举办格萨尔赛马大会和牦牛藏羊藏獒评比大赛,玛曲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已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去年接待游客27万,实现旅游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32%和28%,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尕玛路、玛河路的建成使用,以及玛久路、玛沁的开工建设,玛曲周边的出口道路网将更加完善,长期困扰我县的交通瓶颈正在逐步破解,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国家和省州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全国全省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方式、结构调整将出现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

从不利的方面看,制约我县旅游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资源大、产业小,有景无点,档次低,发展慢,效益差,群众的参与意识不强等等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干部群众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够。由于旅游产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不少干部群众对此仍心存顾虑,缺乏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处在等观望状态,全县发展旅游产业的氛围不浓,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二是投入严重不足。景区景点缺乏大项目支撑,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交通“瓶颈”制约明显,景区景点通达能力不高。特别是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还不协调,总体接待能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三是宣传促销不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景区的整体形象包装不够,宣传促销方式单一,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四是旅游纪念品品种少,品味低,缺乏特色,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不高。对这些现状我们要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着力去改变和破解。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进我县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旅游发展工作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整合资源打造平台为重点,强化旅游与文化等产业的融合,着力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弯”和“中国赛马之乡”两个品牌,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标,努力把玛曲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今后五年全县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3%、25%以上,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力争达到5亿元。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增强动力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要理顺景区管理机制。规范县旅游协会和河曲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管理体制,成立黄河首曲生态旅行社,对县内所有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科学管理。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大胆尝试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立,探索三权与市场的结合点,以所有权、经营权等参与市场配置,培育市场主体。已经建设的景区景点,凡是具备条件的要尽快实现市场化转让,交给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企业来经营,政府发挥好监管作用。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坚持“上争”、“外引”、“内聚”三管齐下,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融资新体系,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手段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得融资新机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事项外,允许旅游开发公司以景区门票、土地质押贷款进行融资开发。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通过合作、租赁、入股、承包等方式参与景区开发,形成多元开发旅游景区的发展格局。三要扩大对外开开放。积极开展同周边县市的旅游交流和共建,主动融入大九寨和丝绸之路等大旅游圈,着力打造黄河风景线,实现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

2、完善发展规划,强化规划落实。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上要做到三点。一要科学系统。把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把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目前我县重点景区景点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的编制工作都已经启动,力争上半年完成《玛曲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其它景区景点的总体保护开发规划和建设详规,配套完成旅游线路、交通线路、旅游商品开发、宣传促销等分类规划。二要突出特色。县旅游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认真梳理,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确定开发的重点和步骤。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在打造精品、深度开发上下功夫,做到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全面规划与重点开发相结合,宏观布局与微观策划相结合,使之成为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三要严格执行。要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规划一旦形成,就要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杜绝有规不依、无序开发。

3、加快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开发旅游产业,景区建设是核心。一是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以县城为中心加快格萨尔发祥地、赛马场、外香寺、河曲马场、阿万仓湿地等天下黄河第一弯大景区的道路、观景台、停车场、星级厕所、休息设施、导览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档次。二是注重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平台,加大文物保护修缮力度,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赋予景区景点更多的文化内涵。支持牛角琴演艺公司创建参与度高、体验感新、娱乐性强、互动性好的剧目和作品,演艺公司的演出要服从服务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定责定任务,要实现常态化、效益化和可支持发展的健康态势。鼓励有条件的牧民群众发展藏家乐、牧家乐、僧家乐,使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由传统游览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4、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发展水平。按照“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要求,围绕旅游“六大要素”,通过项目争取,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配套建设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到设施齐全,便捷到位。做好玛曲—久治、玛曲—玛沁等县域公路建设,谋划好县城—西麦朵合塘旅游线、黄河旅游风情线等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景区服务档次,规范景区市场运营,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树立玛曲旅游新形象。

5、加大宣传推介,拓宽客源市场。在宣传营销上要有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让投资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让投资者觉得能赚钱,让游客觉得来得值。一要创新宣传形式。继续高质量举办“第九届格萨尔赛马大会”和“第四届牦牛藏羊藏獒展示评比大赛”,主动邀请有实力的旅行社和媒体来我县考察踩线、采访报道,针对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邀请知名人士和高端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力的专题活动,宣传推介我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二要丰富旅游载体。重点开拓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自驾游等休闲度假产品,积极整合包装一批特色小吃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民俗风情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完善广场锅庄舞、藏民歌族弹唱等体验旅游项目,提供传统手工艺制作、骑马、放牧、挤奶、马球比赛等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民俗体验活动,大力发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等健身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体验需求。三要拓宽营销手段。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平台,加强玛曲旅游门户网建设,链接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推介“天下黄河第一弯”“中国赛马之乡”旅游品牌,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围绕全县最好的景点、最好的景区、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旅游商品,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的实效性。

6、加强队伍建设,狠抓服务管理。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有计划地引进旅游管理人才。推行县内旅游景区一票制管理,保证每个景点有导游、有人服务,推动旅游服务由低层次、单一化向精细化、差异化优质服务转变。严格执行导游等级制度,把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积极选派各类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构建岗位培训、职业教育和送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加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制定景区景点、宾馆餐饮的行业标准和服务公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玛曲对外形象。

三、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旅游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政同职同责,同心同德,合力攻坚。县旅游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调研决策、议事协调、审批把关等职能,全力抓好规划布局、宣传促销、队伍建设等工作。宣传、发改、交通、住建、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在对外宣传、项目资金争取、交通设施改善、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主动作为,发挥好各自职能。公安、食药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好游客的合法权益,合力推进旅游大发展。

二要创新融资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完善旅游投入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兴办旅游宾馆、饭店,开发旅游产品。县政府将根据财政状况设立“旅游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景区建设、基础配套、宣传促销、资源保护等。各金融机构要全面落实旅游合作备忘录和这次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加大信贷投入,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和对旅游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要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三要严格督促检查,强化力度保障。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抓好旅游发展是本职、不抓旅游发展是失职、抓不好旅游发展是渎职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主体、主动、主责意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要严格落实县四大班子领导包抓重点景区建设制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把景区建设、资金保障、市场开发、综合服务等列入督查内容,制定督查计划和方案,扎实开展专项督查,严格兑现年终考评考核,重奖重罚,形成全社会关注旅游、重视旅游和发展旅游的鲜明导向。同志们,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县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狠下决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玛曲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下载在团风旅游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团风旅游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分析总结全县旅游产......

    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并对下一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

    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并对下一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

    在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

    在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的主持词***(2012年3月)同志们: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金三角”的重......

    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XX对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XX还要对全市旅游工作作具体安排,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把旅游立市做实立实──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问题。会......

    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建军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西宁按照“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设旅游强省”总要求,把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现代服务......

    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5篇)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发展大旅游 形成大产业努力打造川东北文化旅游大市同志们: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酝酿已久。这次会议规格很高,阵容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