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宁一中70周年校庆部分知名校友简介
历届部分知名校友简介(以毕业届别为序)
建宁一中办学70年,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4186人,其中初中10862人,高中13324人。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其中不乏卓有成就的教授、学者政要名流、企业家等,他们辛勤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斐然的业绩,成为各行的精英,校友的典范。
1953届初中校友
廖天仁,男。1960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学院,曾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任中国林业科学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业科学研究》(中国林业科学权威性刊物)责任编辑,中国林学会委员,毛竹专家。所著《毛竹枯梢病的传染来源及传染规律研究》、《毛竹枯梢原因及防治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959届初中校友
史火林,男。1998年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暨“全国公安机关廉政勤政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8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在北京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
1968届初中校友
张培灵 厦门市供销总社副主任(副处)丁 忠 三明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正处)
1965届高中校友
徐水泉,曾任建宁县政府副县长、宁化县政府副县长、建宁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7年1月退休。
黄广予,原集美大学教授,现已退休。
许孝平,原河南省邓州市工业局电器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
1967届高中校友
吴木学,男。1968年3月参军入伍,曾任高炮72师648团政治处副主。1986年转业三明市新华书店,曾任三明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副处)、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三明分公司总经理(正处),2009年退休。
1974届高中校友
薛卫民,男。1976年入福建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前往美国阿耶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数学权威杂志发表了《自然偶与JACO BSON根平方为零的局部分配环》等27篇数学论著。1989年回国,任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现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萍娥,女。90年代以后,曾任建宁县人大副主任、建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任中共建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
陈军伟,现任三明钢铁厂总经理。王家康,现任三明技校副校长。艾春玲,现任大校军衔。
林兴钿,现任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纪检组长。陈永强,现任三明市政府副秘长。
1975届高中校友
王坚英,女。曾任三明市总工会副主席(副处),三明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正处),三明市妇联主席(正处),泰宁县委 副书记、组织部长(正处),现任三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正处)。
孙海平,男。主编《三明市志》、《三明市情大观》、《三明之最》等著作;发表论文、文章几十篇。2005年《三明市志》获三明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三明市志》获得福建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任三明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调研员(正处级)。
叶大昕,男。现任福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局正处(福州华林路80号)
廖鲁言,男,曾任中共建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现任建宁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刘珂(曾用名刘晓玲),女。中国致公党党员,硕士学位。现任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福建省政协副秘书长、常委(副厅级)
1976届高中校友
王 刚,曾任三明市交通局长,现任三明市政府副市长;
曹建华,曾任建宁县政府副县长,中共建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清流县政府县长。
陈胜华,现任三明市公安局副局长。梁闽菊,现任梅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懿,曾任三明市政协委员,三明市残联副主席,三明市中医院主治医师。先后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自强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1977届高中校友
曾贤平,男。现任建宁县委常委、建宁县政府副县长。
1978届高中校友
吴沁芳,女。1989-1990年在华东师大哲学系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1-2002年在北大哲学系;2007年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哲学学会理事、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集美大学女工委副主任、集美大学性别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齐鲁学刊》、《学术交流》等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叶 健,男。曾任九泉卫星基地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现任厦门信息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副处)。
陈少晖,男。经济学博士,1962年11月生,祖籍福建安溪,1980-1998年间,分别就读于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福建师大,相继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专业学科带头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以来,承担了《国有资本财政的理论创新与框架设计》、《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福建省科技投入多元化机制于政策研究》、《闽台经济合作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项目10余项;出版《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研究》、《从计划就业到市场就业》、《国有资本财政研究》等学术专著(含合著)7部,主编撰写相关教材3部;在国家权威核心刊物及省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新型投融资体制框架下的国有投资公司改革》等论文80余篇。
蔡建生,男。曾任建宁一中副校长、建宁三中(建宁职业中学)校长兼书记、厦门十中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现任厦门杏南中学校长(副处)。
宋方青,女,法学博士。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赴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法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法制局立法顾问、厦门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
吴沁芳,女。现为集美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长国,男。现任三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长。
陈晓虹,女。北师大博士生,现任深圳金龙集团公司总经理。
1979届高中校友
杨纯,男。曾任第二炮兵五十四基地通信站收信连技师、教员、教研室讲师、副主任。现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五系情报侦察教研室技术六级(正师)副教授,大校军衔。
1980届高中校友
李志民,男。现任铁道部物资总公司副总经理。
朱绍兴,男。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深圳赛格集团赛格运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马必钢,男。曾任福州市委副秘书长,现任福州台江区委书记。孙 伟,男。现任国家发改委海外投资处处长。黄 英,男。现任厦门集美区规划局处长。
1981届高中校友
邱模炎,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83-1984届高中校友
刘振英,女。现任福建省福鼎职业中专学校教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多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CN发表。先后获宁德市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许丽华,女。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任宁化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宗群,男。现任福建闽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任局长(副处)。
刘小彦,男。曾任中共宁化县委副书记,现任宁化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邹兵兵,男。曾任中共泰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福建省供销社副处长。
1985届高中校友
邹柏贤,男。曾在建宁一中任教四年,1993年入东南大学攻读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先后从事过巡航导弹末制导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以及电信网络的规划和工程咨询工作。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进行计算机科学、视觉神经信息、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在国内核心刊物、国际国内会议共发表论文20多篇。
谢明安,男。曾获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市场营销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 商学院财政金融硕士学位。现任澳门非常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曾成功组织了上海包装印刷机械展览会,亚洲最大全球第四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印刷机械展览会,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组织了香港参展团。
王建华,男。1997年1月至今在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现任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林建海,男。1992年4月至199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任教;1995年8至今在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现任总工程师。
1986届高中校友
林忠平,男。2005年2月,获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许银燕,女。现任建宁县政协副主席。
杨小玲,女。博士研究员,天津市科协委员。现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从事甜玉米育种和设施蔬菜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天津市科技项目十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项,天津市农科院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项。
吴丽冰,女。1986年高考政治单科成绩获全省第一名,现任厦门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厦门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华职教社副主任。
陈文雄,男。香港大学儿科青少年系小儿神经专业博士,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在澳大利亚Flinders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在香港大学儿科青少年系任研究助理,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生。专长于小儿神经及心理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已发表国际性学术论文10篇,国家级及省级10余篇;学术论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及三等奖(2007)各一项。
张文胜,男。先后在省直机关从事在职干部理论教育、宣传和党委办公室工作,讲师。现任中共福建省纪委省直机关工委委员、正处级纪检监察员。
曹旭东,男。现任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副主任。陈奕贵,男。现任福建省肿瘤医院副主任(硕士)。林 星,男。现任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林成凯,男。现任高级工程师。
谢丹丹,女。现任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汪朝阳,男。现任三明市建委安全站高级工程师。艾贵祥,男。现任福州仓山监狱 监狱长(正处)
徐小红,女。现任南京民基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87届高中校友
胡建明,男。博士(后),现任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授,上校警衔,2009年入选武警部队高层次技术人才专家库。
1989届高中校友
吴有昌,男。1989年高考获全省文科状元,录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金融学博士(2004)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维也纳大学讲师,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Fina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等国际顶尖金融学学术期刊,以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一流期刊。曾多次在美国金融学会年会,欧洲金融学会年会,以及西部金融学会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获得过瑞士金融市场研究学会年会最佳论文奖(2005),中国金融学会(北美)最佳论文奖(2007),德国科隆大学金融中心最佳论文奖(2008),《中国金融评论》国际年会最佳论文奖(2010)等多项奖励。吴有昌是《Journal of Finance》等许多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以及欧洲金融学会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的特约审稿人。他担任过多位现在在北美及中国高校任教的博士毕业生的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他与易纲合著的《货币银行学》一书,被国内许多高校用为指定教科书。
艾运盛,男。硕士研究生,曾在国家林业部工作,现在青海西部资源有限公司工作。
张虎,男。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福建省旅游协会文化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领域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改革、党建工作等。
魏强,男。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高级经理。
余东,男。现任福州(建宁)莲乡发展联谊会副会长。
陈宇,男。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现任翰林(福建)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
1990届高中校友
甘传辉,男。现任厦门凌云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运贤,男。参加九三学社,副教授。2005.9~2008.6于美国西北大学Memorial儿童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3~2005.9 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类遗传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2~2005.1 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遗传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中华流行病学远程审稿专家;浙江省肿瘤杂志审稿专家。
1993届高中校友
刘在昆,男。工作后下海经商办企业,现创办浙江萧山染坊厂,经商成就卓著。
1994届高中校友
徐美珠,女。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工作。
万建松,男。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总体设计部主任设计师、总体设计研究室副主任;总设计师助理。
1999届高中校友
唐亮,男。1998年在建宁一中高中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考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现在福建省安全厅工作。
(注:以上校友的现任职务时间泛指2010年)
第二篇: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校友会部分知名校友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校友会部分知名校友名单
于伟国(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周慕冰(重庆市副市长、原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谭维克(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原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王永利(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原福建省分行行长)冯声康(省政府秘书长)赵林如(省贸促会会长)王海征(新华社福建分社社长)曾晓民(省侨办主任)彭照杉(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游劝荣(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刘群英(省妇联主席)练知轩(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程远(福建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原省教育厅副厅长)范仁善(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陆昌鼎(省交警总队总队长)刘美珍(华南儿童优教所所长、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创办者)陈金洪(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委员会主任)
吴钦霖(省人事厅副厅长)蒋达德(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武(省招标公司总经理)杨红(省地税局总经济师)张丽冰(莆田市副市长)王知瑞(省建设厅副厅长)施亚光、肖济通(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蒋云明(兴业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翁泽生(省信访局副局长)王锡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总经理)林明洙(省工程咨询中心副主任)陈飞鹏(省法制办副主任)高胡(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宋 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本灼(原省经委主任)陈祖武(原省外经贸委主任)
林敬耀(原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杨加清(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吴宣恭(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潘懋元(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名誉所长)张瑞尧、方晓丘(原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苏玉泰(原福建师大党委书记)王镇辉(原省委政研室主任)魏书松(原中国证监会福州特派办主任)孙 明(原香港华闽集团总经理)
余茂桂(原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厚生(原泉州市副市长)黄耀梅(原省工商局副局长)潘伯庭(原省社科联副主席)林俊德(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 琳(原省工程咨询总公司副总经理)陈维德、江金和(原省计委副主任)单曙光、刘树勋(原省社科院副院长)
庄闽希、刘玉芳(原省档案局副局长)
颜振育(原福建日报副总编)张锦才(原省广电厅副厅长)陈廉(原省电台台长)汤龙光(原龙岩、漳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林振坤(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李孙英(原福州市检察院检察长)
卓培荣、王炜中(原新华社福建分社副社长)陶冀(原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纪委书记)
第三篇:@@中学70周年校庆致校友的一封信
**中学70周年校庆致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
您好!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在充满希望的2011年,**中学将迎来70周年华诞,并初定于2011年10月11日举行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值此举校欢庆之际,谨向您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深情的祝福!
几经沧桑仍奋跃,一路走来满荣光。**中学创办于1941年,校名“**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易名“陕甘宁边区**初级中学”,1951年易名为“**县初级中学”,1956年易名为“**县第一初级中学”,1987年易名为“甘肃省**中学”。70年前,学校初建,步履维艰,暂借文庙作为校舍,仅有2个教学班,122名学生,12名教师,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教学环境相当恶劣。如今,学校地处县城西街,占地80亩,建筑面积22468.11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拥有40个教学班,2500多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工,被评为庆阳市首批市级示范性独立高中。创办至今,母校牢记“办人民满意教育,建人民满意学校”的宗旨,恪守“发愤图强,超越自我”的校训,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逐步形成了“管理科学规范、教学严谨求实、学生文明守纪、质量全面提高”的办学特色;坚持“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进步为切入点,让优秀的更优秀,让普通的变优秀”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落实“靠实责任,改革机制,激发活力,细化管理,强化考核,注重实效”的管理
思路,努力营造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竞争进取的工作环境和勤奋向学的学习环境,使母校健康和谐,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名声远播。目前,学校上下同心协力,励精图治,致力于学校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为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陇上名校而努力奋斗着。
同饮茹河水,同是镇中人。亲爱的校友,学校的成就和业绩,积淀着您的智慧,挥洒着您的汗水,留下您成长的足迹。学校的一步步发展,一次次腾飞,都离不开您在校工作时的辛劳或求知时的努力,也离不开您离校后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们谨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亲爱的校友,也许,您现在身居书斋,著述日丰;也许,您现在春风得意,事事通达;也许,您现在商海弄潮,浪遏飞舟;也许,您现在知足常乐,享受天伦之乐;也许,您现在壮志未酬,还有一些小小的迷茫……不管您是两鬓苍苍,还是青春年少,回来吧,亲爱的校友,母校将张开热情的双臂期待着您!
亲爱的校友,校门前那长长的校道等您来装扮;几经沧桑的细叶榕依然在风中摇曳;那亲切的课桌还在等待您的亲睐。来吧,踏着旧时的岁月,迎着那时的和风,执手同窗,面见恩师,沿着熟悉的小路,寻觅有过的青春,体味曾经的温暖,您会发现一切都是那样甜美温馨。到那时,校友师生欢聚一堂,畅叙别离,欢度华诞,共襄盛事,那将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啊!
70载风雨春秋,70年桃李芬芳。让我们相约在滔滔茹水河
畔,悠悠潜夫山下,为岁月干杯,为母校祝福!
“此情何须成追忆,举杯同庆尽欢颜。”亲爱的校友,打点好行装,踏上校庆之路吧,母校正敞开博大的胸怀欢迎您!
为使70周年校庆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特请您协助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校庆信息。向您的同学和其他校友广泛宣传,传递母校70周年华诞庆典的信息,邀请同班、同级或在学校工作过的校友,届时回校相聚,参加校庆活动;同时,请您把您知道的同学、校友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告知我们。
2、请把您现在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告知我们,以便收集整理《校友通讯录》。如有突出业绩、事迹、成果,请提供资料、图片、实物、证件(或复印件)等等,以便我们更好地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果。
3、请您主动跟您所在区域或城市的同学会取得联系。如果您所在区域或城市尚未成立同学会,就请您牵头联系其他同班、同级或同校同学成立同学会,共商事宜,为母校的发展和校庆的筹办出谋划策。
4、在我们筹备70周年校庆的过程中,如果您有好的策划,请来电告之。如果有各种捐款捐物,我们将直接用于改善母校办学条件,或者用于奖教奖学,学校将在校庆纪念碑或纪念册上予以记载,期待您的支持。
我们相信,在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中学70周年校庆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学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值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我们衷心地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联系方式:
1.联系人:
2.传真:E-mail
3.通讯地址:
4.网址:
电 话: :gszyzx@163.com 邮政编码: 2010年12月21日 **中学
第四篇:2018——2019关于在校庆7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在校庆7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在校庆7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在校庆7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有什么讲话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在校庆70周年校友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校友:大家下午好!
在座的各位,论职务有的是我的领导,论辈份有的是我的长辈,但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那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中情结”,咱们都是一中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一中全体师生员工,热烈欢迎各位校友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参加校友座谈会,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母校建设的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我想向各位校友汇报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母校的工作问题
1、简介一中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43年。校园面积103亩(在前十年来看还行,现在不行了,既不如闽东兄弟学校,也不及一级达标校的要求,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400米跑道)。2002年实行了初高中分离,目前仅有高中部,现有三个年段,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72人,教职工183人(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1997年被评为全省第22所、闽东第一所的省一
级达标学校。应该说,**一中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取得过许多骄人的成绩,至今仍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先后共计培养了约4万多名的高、初中和师范毕业生。
2、母校为“困惑”而表白
近年来,社会上对我们一中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们不想做更多的辩解,只想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各位校友做些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困惑一:有人说,“**一中有很多年都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确,母校从08年至今已有5年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了。就其客观原因也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被福一中的砍头招生。**被福一中砍头招生一直以来都是闽东兄弟县、市最多的一个县,其中第一年就有28人之多,至今每年优生流失基本上还都在10人以上;其二是近年来北大、清华招生政策变化所致。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名校招生人数基本上是由三部分录取构成,即保送生、自主招生、高考统招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即真正通过高考的原始成绩能被北大、清华录取的是十分困难的,我校07年钟威同学高考成绩(理科)名第全省排82名还未被清华录取;其三是近年来我县初中的整体生源素质也有明显下降。
困惑二:有人怪“一中近年来发展不够快”。我们承认,一中近年来的发展步伐的确没有像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到
本世纪初的那几年的快了,那时恰逢我校争创省一级达标(契机),又刚好学校可以招收高价生(到处都一样),学校经济较宽裕,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也有所提高,大家工作干劲也很足,那时的学校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现如今风光不再的客观理由是:第一,就学校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来说也今非昔比了,咱们已由“福建省经济十佳县”滑落到“福建省贫困县”,那作为当地的学校发展步伐有所放慢也属正常。因为一所学校的发展的快与慢和当地的经济支撑度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二,近年来福安、福鼎、宁德等经济发展势头很猛,当地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与投入也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领导不重视,经济跟不上,一切都白搭)。第三,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不收高价生,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学校的经济状况出现了巨大反差,不但教职工福利全没,就连教师的绩效工资都难以保证准时发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步伐。
困惑三:有人惜“一中的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不错我校的骨干教师流失在闽东地区算是最多的一个学校,主要集中发生在2000年前后那近几年,我校光去厦门各个学校的就有27人。似属“破窗效应”,“骨牌效应”,学校很揪心但却也很无奈。第一,厦门的经济待遇很诱人(挡不住的诱惑);第二,厦门对引进人才的政策很优惠(如可以重新
建档);第三,并非学校不作为,实属无能为力。
各位校友,面对母校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本人在此就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做些必要的说明,望大家不要产生误解,学校不是想推托责任,而只是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特别是广大校友们的更多理解与支持。当然了,母校也在检讨、也在反思,也在努力着。
3、目前制约一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生源方面:
1、量少。过去我县的初三毕业生每年多在8—9千人,而现在大约只有2——3千人,明年全县大约仅有2300人左右报考高中了,比寿宁县还少。而福安、福鼎的初三考生基本上都是我们的2—3倍。当然,生源的剧减与我县总人口的递减和**经济的滑坡也有着直接的联系。据闽东报载:**的人口万,而福安是56万,福鼎是万,霞浦县是46万,蕉城是万。
2、质差。过去**的中考一中的高一新生录取线分数线往往都高出其他兄弟县一中,且遥遥领先,但近年来基本上是名列全市第四名(达标校之末)。今年录取线鼎一473,宁一471,安一468,古一467;择校生录取线福鼎一中459,福安一中451,宁德一中450,**一中431。我校高一录取线(统招生、择校生)均名列全市第四(四所一级达标校的尾巴),其中择校生的差距就更加明显,比他们低了20多分。
再看,今年有36名优质生源参加福一中的选拔考试,结果只考上1人,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以上两点足以说明我县的初中生源素质也在走下坡路。
3、外流。一中的优质生源流失,近年来人数虽有明显减少,今年保送生考试的全县第一名和中考的全县第一名又都分别去了福州
一、师大附中,(师大附中计3人,善德中学2人,厦门外国语学校2人,集美中学1人)。优生流失的负面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传递着社会老百姓对我们学校的不信任感;二是在客观上影响了我们出尖子生的机会;第三,更严重的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了一中教师培养尖子生热情与干劲,我校近年来的奥赛辅导几乎是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话说回来,好生源的流失,既有外界名校的诱惑,也与我们自身不够争气有关。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恰如总书记说的“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是硬道理。
第二、教师队伍的问题。
1、一中教师负担重(编制紧,应有编制177人,实际在编183人,超6人,而**全县教师超编是几百人,一中超6人也不为过),压力大(工作压力,管理压力,升学压力、心理压力)。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确很辛苦。
2、有倦怠现象。主要原因:第一是职称问题。多年前就评上而至今未能聘任(没职数),目前学校仍有高级25
位,一级8位老师未能聘上。这在闽东同类学校中高级教师评了未聘也是最多的,严重压抑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第二是实行了阳光工资后,一中的教师不再阳光了。且不说工作的累与苦,工资待遇还不如农村教师,难怪现在农村的教师请他都不来一中工作,一中似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第三是一中教师的绩效工资不都是由财政负担,每年学校也要分担250万,这实在也是不可思议,在闽东同类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当然,一中自己不可能变钱,最终也得由县财政来帮助解决,但这么做其实是很伤人心的,尤其是教师群体是很在乎情感体验的,教师们的心情不畅,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第三、母校经济很困难。
撇开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不谈,单就学校目前的办公设备,教学设施、校园修缮等方面的资金短缺,也许我说了校友们也未必能相信。大前天下午(本周三下午)市教育局赵局长来我校调研,发现我们的办公楼一共只有四层怎么就出现有三种不同的窗户玻璃?在外人面前我不敢说没钱;一中行政办公室和年段的教师办公地点及设备也都是偏老旧;而眼看新办公楼就要落成,但楼内却空空如也,周边的配套工程钱在哪里还不知道;作为闽东第一所省级一级达标校至今仍无400米的跑道,仍无法建造通用技术、历史、地理等专用教室(达标校必备);日常的现代教学设备更是落后陈
旧了,上一个月开放周期间,也有几个兄弟学校的校长、老师来听课,由于我们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落后,没钱更新,不好用,也由此遭他们的友好嘲笑(霞六中)。学校的安防设备摄像头老旧连农村中学都不如,开学初接受了市检查组很批(现财政帮解决了)。再看校园维修方面:母校80年代建的1号楼隔热层塌了都没钱修理(开学初向县里要了20万,现已解决);寄宿生宿舍老旧不说,大热天1间住10人,就连安装1台电风扇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方案已出,就差钱);学生食堂内部的厨房改造也因缺钱不能及时整改而常遭卫生检查人员的批评与责备;众多教师强烈要求建一个简易的室内球馆,仅需30万元,我却也无法满足需求。说来也惭愧,真狠自己无能。
在各位校友面前诉苦哭穷,本不该,望诸位校友多见谅、多包涵。我作为一中发展过程中的接班人,那怕是很短暂,我绝不会以客观的理由和眼前的困难为借口放松要求,我会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定会加倍努力,负重前行的。
二、言归正传,话校庆。
今年是母校的**大寿。不得不庆。办校庆的指导思想是:“以庆促建,庆建结合”。通过举办庆典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发展力。而不是单纯为庆而庆。
怎么庆?学校行政会形成的基本思路是办“简约校庆”。
具体理由有三个。其一,不想大办,我校六十年校庆算是大庆(编校志、出画册和成套明信片、拍专题片VCD、布陈列室、搞书画展、还有学校的发展规划模型等),**年宜小庆,八十年再大庆。其二,不宜大办,不符合党的**大精神。其三,也不会办,我这个人本身就不是办大事的人。
具体想做是本届校庆主要办三件事:
第一,筹备成立**一中教育基金会;教育基金会的成立将有助于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支持和捐助,尤其是争取海内外热心校友的捐赠和支持,有利于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解决我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建立一个校友走廊,具体的人选和采取什么形式,很想倾听一下各位校友的建议。杰出校友的展示既是学校办学成果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
第三,办一个简约而隆重的庆典活动。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初步想法,不一定合理,更想听一听在座诸位校友们的更多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我还想多说一句。一中是全体一中人的一中,一中的发展很需要得到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过去大家以能在一中学习为荣,今天一中却以能有你们为荣。我也希望广大校友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能够继续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能力所能及地为母校的发展多做些贡献。母校在筹备**年校庆期间,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帮助的。
祝各位校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第五篇:京南五中纪念70周年校庆致校友的信
京南五中纪念70周年校庆致校友的信
京南五中纪念70周年校庆致校友的信
作者:
亲爱的校友:您好!
腊梅何惧寒风起,绽放枝头显芳华,白雪总嫌春色晚,飘落校园作飞花。在一片欢乐的贺岁声中,2015年已经来到,五中师生将在这新的一年里,迎来建校60周年纪念日。从1945年12月1日国立第二临时中学成立至今,五中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为祖国培育了数万名初高中毕业生。如今,莘莘学子已遍布祖国各地,海内海外,为祖国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日
五中,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团结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已把五中建设成一所拥有优美校园环境、深厚文化底蕴、优良校风校纪和出色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级中学。尤其是近10多年来,学校大力改造校园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师水准、推进素质教育,使五中教学质量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社会声誉有了更大的提高。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数十项光荣称号,再度进入江苏省重点中学行列,并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高级中学”的评估。
亲爱的校友,今日当您再度回到母校,展现在您眼前的,将是一座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校园;一座充满现代气息和文化氛围的学园;一座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乐园。您再看那一幢幢明亮 的教学楼,新颖壮观,错落有致;一片片优美的园地,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一群群活泼的学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再看那喷水池旁的雕塑群像,流光溢彩;宽敞明亮的体育馆中,人声如潮;设施豪华的报告厅中,座无虚席……全校师生正怀着极大的热情,推进各项工作,决心以更加出色的办学成果,迎接建校60周年喜庆日的到来。
亲爱的校友,岁月的流逝不会冲淡母校对广大校友的殷殷深情。无论何年何月;无论你生活在哪里,工作在什么岗位上;也无论你们在工作中创造出什么样的业绩,在生活中经历了何种的坎坷,母校都会惦记着你们,关怀着你们。母校师生热情欢迎您能在12月1日上午九时回校,参加庆典活动,欢迎您为母校的发展尽心出力,献计献策。来吧!看看母校的巨大变化,会见昔日的同窗学友,寻觅当年的生活足迹,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您若因故不能前来,则希望能在校庆日之际,给母校传来节日
祝贺。
为了便于广大校友与母校联系,学校已在五中网站中开通了校庆筹备活动网页,欢迎大家上网查询与联络。同时,学校希望各个校友分会、各毕业班的校友召集人和各单位的五中校友联络人能尽快与母校取得联系,并向广大校友转达母校的诚挚问候与盛情邀请。由于通讯方法的变动与不详,母校难以向每一位校友发出信函,请校友们予以谅解。
亲爱的校友,人逢佳节倍思亲。全校师生正在真挚地期待校庆日与您在母校相会。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五中的昌盛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共同奋斗!
顺致
敬礼
京南第五中学
2015年元月
来信请寄:京南五中校庆办公室 联系人:zz
校址:zzz121号
邮编:zz
电话:zz 传真:zz
网址:zz
京南五中校友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