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笑晚为美国输送高级人才值得吗?
蔡笑晚为美国输送高级人才值得吗?
蔡笑晚为美国输送高级人才值得吗?
因六个孩子中五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而让蔡笑晚声名远播,被媒体誉为“人才魔术师”。然而,令人叹息的是,这位声名远播的“人才魔术师”,却是在为美国输送高级人才。(《阿城港日报》5月2日)
作者阿元对当代“人才魔术师”——蔡笑晚,为我国培养了5个博士生、一个硕士生的业绩,因有三个在美国创业,而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一个家庭走出5个博士和1个硕士,这确实是神奇父亲造就了教育神话。如果单从这个角度上说,蔡笑晚教子有方,不愧是成功的父亲。但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非常需要各类高级人才,因此,政府历来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一个人能出国深造为日后发展打基础是好事,可学成之后滞留海外不回国工作,就不能说是好事了。蔡笑晚六个孩子中,五个曾到美国读书,三个已在美国工作。从这个角度上说,蔡笑晚教子欠妥,不算是成功的父亲。
笔者认为阿元先生的急心,似乎有点过了头。蔡先生有一半孩子在为祖国效劳,另一半在美国工作。就因为他们目前身在国外,就直率地认为蔡笑晚教子欠妥了,不算是成功父亲了。此说未免过于简单幼稚了。难道说,咱们中国人,特别是有才华的,都只有直接在国内工作才评估为是爱国的,否则就是在为美国输送人才。要是有一天(这仅仅是假设)美国同中国真的干起来了,这些人还可能被阿元那样的纯爱国者们骂为汉奸呐。
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走出去、请进来”的国策理解到位的。似乎一提到是去美国工作的,或者是移民去美国的,某些人就会用异样眼光打量他们,用别样的心态去度量他们,有时还会用嘲讽的语言挖苦他们。比如,阿元先生就是公开站出来,表示了对蔡笑晚和他的两个儿子及一个女儿的不满。因为他的长子蔡天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这些中西教育的结晶,应该在哪里才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和最后的归宿呢?
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紧缺人才,自己都用不过来,蔡笑晚干吗要把自己的儿女送往美国,去为他们效劳呢?这是阿元先生们的潜台词。
看来阿元的说法还蛮符合当今一些人的单向思维的逻辑。他们认为,爱国其实很简单,要么在国内干一辈子,否则就有对祖国不忠不爱的嫌疑。我们不否认有这么一群众人,不懂或不愿报效祖国,甚至还干些出格的事来。对待这些人自然嗤之以鼻,咱们自然也不会给他们好眼色看,甚至还要防着点。但毕竟是少数,极大部分华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土。这次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时,当地有多少华人自觉地在为祖国的体育事业,为世界和平,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没有他们的爱国行动,这项充满艰难和风险的任务能出色地完成吗?为何阿元先生没有想到和看到呢?
我们说科技发明没有国界,而发明人是有国籍的。世界上有多少杰出的华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身在国外,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良心。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报效祖国,有的在国外,甚至可以更为有力有效地去爱国。比如蔡笑晚的几个子女共同拿出100万元筹建了蔡笑晚教育奖学助学基金会,每年奖励二名优秀的大学生和帮助多名贫困的学生,这难道还不是属于一种很有成效地报效祖国吗?你又怎能说蔡笑晚的教育是失败的呢?
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早已被人们抛弃了,即使美国对想移民美国的人也是藐视的,如发现有移民倾向者,签证官立即会拒签。他们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有那么多出色的人才被他们吸纳,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培养人才非常需要良好的环境,无疑,美国是科技强国,那里才是世界高科技创新的前沿,我们国家希望有条件的人才在那里得到训练和实践,当祖国一旦需要学子们回来报效祖国,我深信他们会像前辈钱学森、李四光等等科学家一样会回来的。
君不见,有多少学子、多少有成就的中华弟子正在回国的路上,我倒有点担心,咱们准备好了吗?
蔡笑晚你的名字改得多好啊!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才是最好。你一定是笑得最好!
李逊达 原创
llxxddw@hotmail.com
第二篇:中国家教之父之称的蔡笑晚的一生经验之谈
这是有中国家教之父之称的蔡笑晚的一生经验之谈。反复领会,会对您的孩子成长有利。我学习了十年高考状元父母的教育方法,体会如下:
1、西方教育的精髓是动物式教育,多看电视《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领会其培养子女生存能力的方式。
2、下一代的动力源是自己的自信,父母老师万不可随意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同学的优点比较,只可以用用自己孩子的优点和其同学的缺点比较。孩子一旦自信,她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兴趣有了,成绩自然不会差。方法再对路,成绩肯定名列前茅。国外名校教授注重方法超过勤奋。
3、德国哲学鼻祖大师尼采曾经说过:“人总是喜欢干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所以成绩好的课程就会良性循环,成绩差的课程就不喜欢多用心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差的课程父母私下买通老师多多公开表扬孩子,马上她就会以为自己对差的课程“胜任”,多花时间精力学习,成绩差的课程成绩就会慢慢上去。
4、德国哲学鼻祖大师尼采还说过:“改变人是不容易的,被人改变是痛苦的”。“自己改变不痛苦是快乐的”。所以孩子自己改变了坏习惯、靠后名次等等会很快乐。生孩子老母鸡都会,教育孩子并不是人人都会的,高尔基的名言。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等是一门科学艺术,需要学习。大多数高考状元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他们自己都订购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出版的《家庭教育导读》杂志,来学习如何科学教育孩子,近几年的家教经典书籍《精养女儿的实验报告》、《我的事业叫父亲》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多。
5、孩子某几次考试成绩倒退,千万不能够批评,否则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反而要及时鼓励她,帮助她找原因,只要她潜意识认为自己还行,成绩马上又会上去的。
6、分数和交际能力都是孩子综合能力的反映,要多看中央新闻,尽早接触社会,尽早适应社会。
7、各种活动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只会加强孩子的综合能力。
8、千万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要当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相处,她才能够说出内心的疑问,父母才能够帮助孩子解惑。否则她不与你说心事,父母就没有办法教育,更谈不上成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可能性了,连教育她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或成绩差时打骂指责批评,成为她的敌对方。所以永远不能够打骂指责批评孩子,只要您方法对路,孩子绝不会“给点阳光就灿烂”胡作非为了。正激励永远比负激励成功、起作用。
9、孩子的职业生涯设计全靠父母设计,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中之前就逐步设计出她的爱好,爱好决定命运。加拿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
10、养成以预习为主的学习习惯,就会有时间多看课外参考书及其他知识面书籍,就会始终超在老师的前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否则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恶性循环,时间不够用,消化不了老师的填鸭式灌输(现在的老师比着布置作业,绝大多数校长几乎不考虑孩子的业余时间是否够用而采取措施限制老师),成绩不会名列前茅的。到大学成绩也会差,预习是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以上体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