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下半年江西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2018下半年江西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作用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国家和社会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目前幼儿园在不断探索的领域,同时,就幼儿教师考试而言,关于幼小衔接类的题目也一直居于考试的高频考点,且考察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工作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合力最大化。
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当幼儿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就会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扩大优质的教育辐射面。通过多向互动,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播给家长,从而有利于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因此,只有在家园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解决靠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将家长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地双向沟通与配合,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且更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转折。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家园平等对话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解决那些需要家园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幼儿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家长的优势体现为他们更详细地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优势,有利于在家庭中针对个体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而教师的优势体现为更了解群体中幼儿的特征且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因此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育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和家长所关心的与幼儿成长方面相关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推进。
(二)建立机制
家园合作共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但容易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因此需要建立机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1.幼儿园导向机制
家园合作的核心是幼儿园通过多元的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行为。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合作,将幼儿园内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到每一个家庭中。
2.家园互动机制
每位教师、家长的优势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家园共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积极与家长共享教育理念、资料、经验等。家园只有双向互动,深入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3.教育反思机制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常会碰撞出火花,如幼儿教师不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不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等。因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和家长就园内的教育现象进行交流和反思,以达成家园的教育共识,使家园同心,培育幼儿。
三、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与教师考试的结合
在教师考试中,考生会遇到家园共育类型的题目,尤其是在学前教育考试逐步重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该命题发现逐步成为考试的命题热点。在资格和招聘的考试中都有过这类题目的呈现。
如:
示例一:有些家长说:幼儿园大班应以集体教学为主,教授拼音,数学运算等相关知识减少“幼儿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示例二:鹰爸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多多已经完全具备上一年级的能力。进入小学前,多多已经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从1数到200,再倒数,没有任何问题,识得中文字6000个,熟悉应用其中的3000个,外教教过多多一年的英文,且在美国学习的三个月,多多还连跳三级,上了那所幼儿园的“天才班”,最后老师都说,凭多多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在美国完全可以上小学了。幼小衔接的话题,家长强化训练孩子,说说弊端。
考生拿到类似考题时,就可从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园合作共育的方法和手段对题目进行剖析,从而形成科学的答题思路。
第二篇: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当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后,家长们碰在一起谈论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孩子入小学的问题,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小学?入学前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这一系列问题与困惑,对于大班幼儿家长来说,非常迫切的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心理准备:
幼儿刚入学时,会不适应,进而出现抗拒心理。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生上课、作业等情况,从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要注重孩子自信心和任务意识的培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事,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基础。
二、学习能力: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准备。同时听的习惯培养也很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要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也有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自理能力:
家长要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前提。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特别要培养时间观念,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交往能力: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面临着新的伙伴群,要使孩子顺利过渡,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很重要。因此家长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入学前的准备对大人对孩子都不是小事,但也不要操之过急,要采取科学稳妥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作好准备。幼儿园的大班年级组的老师也将指导家长,并开展“我要入小学”的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了解和熟悉小学生和,顺利度过适应期。
第三篇:如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
当孩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跨入小学校门,从小朋友成长为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随着角色的变化,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家长和孩子都处于既兴奋又紧张的状态。作为大班的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生活呢?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生活是松散型的,他们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而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多的事情要求自己来完成,于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诸多的不适应。在入小学前的一段时间,老师及家长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如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睡觉,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在孩子入小学前,要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体现在常规方面的要求,如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要仔细听老师讲话、积极发言。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大班时我们可以每天布置一些回家作业,如:故事、儿歌,爸爸妈妈记录后带到幼儿园,每个星期说一件趣事,并请家长记录,对于“说”得好的幼儿我们采用把她的文章朗诵并粘贴在家园联系栏上,还圈幼儿文章中一些好的词、句,让其他幼儿吸取,尝试去利用,或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等,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由此增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我们还通过选举班长、值日生、小组长让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另外,我们会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
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要培养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劳动等任务。因此,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和家长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吃饭、穿衣,并帮助老师整理玩具等。此外,在家时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摘菜等,锻炼孩子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就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幼儿园中能力强的孩子。
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天地,孩子走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与新同学建立友谊,愉快的生活和学校。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引导孩子学会谦让、有礼貌,活动时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另外,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校门,角色的变化让孩子接触到复杂的社会,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和家长合作应该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例如告诉孩子,在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六、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儿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同学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有时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来锻炼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性质的游戏或活动,给幼儿露一手的机会。通过竞赛,让孩子尝到成功、失败的滋味,使幼儿懂得生活中会有许多失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抗挫意识。另外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排解不愉快的心情,使自己快乐起来。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代。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当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时,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作为幼儿园与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
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只有在入小学前给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使孩子在短暂的时间内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为自己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的几点建议
孩子进入大班,家长就紧张了,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担心孩子学的太少了等等。为此,我们为了做好幼小的衔接的工作,我们都会跟小学进行一些交流跟踪,从这两年的回访情况来看,幼儿在各方面确实较以前有了提高。据小学的老师反映能更快适应小学生活的不是掌握知识最多的孩子,而是各种常规习惯培养的好的孩子。其实在孩子一入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培养孩子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了,孩子升入大班后我们会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学会保管、整理物品。
在与小学的老师交流时,小学的老师一再强调要提高孩子的整理的能力,到了小学,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如书本和作业本分开放,怎样分组交作业等。为此,我们加强对孩子整理习惯的培养,如平时我们会发放幼儿用书让孩子带回家看,要求孩子第二天要交回分组放在固定的地方。换衣服、发放什么物品时,我们就会引导孩子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将自己的物品分类整理好、收拾好、保管好。
在里家希望家长提醒孩子每天在书包放两到三件干净的衣服在书包,在书包里放一个袋子把干净和不干净的衣服分开放,而且要求叠放整齐,这也是学习整理书包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家长要做的就是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如宝贝,书包里脏的衣服要拿出来洗啦,然后提醒孩子在书包里放上干净的衣服,而不是自己七手八脚把他的书包整理好,放好所需的物品。从而让孩子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而不是给孩子找借口:“我妈妈没有帮我放衣服。”
2、学会独立自主生活。
①在幼儿园,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有老师提醒,但在小学老师可能就没有照顾的这么周到。为了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时间、安排一日的活动,我们会把一天的活动安排表写出来,让孩子对照着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让孩子自己做主,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计划和安排,如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在下课的时间自己上厕所、喝水等(除了规定的集体活动外)。
②在和家长的交流时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做什么都不够主动、积极。其实是有时候父母对孩子不够信任所产生的,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不好,或是嫌孩子做的不干净于是不让做,这样打消了积极性。或者做任何事情都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说你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别的孩子怎样怎样能干。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要学会“纵向”欣赏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要马上给以孩子鼓励。因为只有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信心,这样孩子才会更积极主动。
③在幼儿园现在有什么任务要交代的或有什么通知,我们都事先跟孩子交代。但通知我们仍旧会写出来告知家长,但要求家长看了通知不要急着去给孩子张罗,而是先问孩子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做的?如果孩子不记得,家长只是做个提醒就可以了。
3、爱劳动、敢承担。
由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照顾得很周到,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操心,孩子只管学习成绩好就成了。正因为如此,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更不用说为家里分担家务了。为了培养孩子爱劳动,不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还要为集体分担劳动任务。如安排孩子轮流做值日生,每天擦桌子、浇花、整理活动室的物品等。希望家长在家也跟孩子说要跟父母一起分担家务,跟孩子说这个家你也有份的,他有责任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也是为入小学打基础,因为学校每天也是孩子轮流着做值日生,所以在家里要多给孩子锻炼,如让孩子扫扫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其实家长为什么会与孩子有冲突,很多都是因为孩子拖拉,家长着急孩子不着急所引起的,如每天早上家长就忙着张罗整理孩子的物品,帮孩子带这样那样,这些本应是孩子做的事情能够家长那个全部包揽了,到了上学时间家长着急,孩子没所谓,孩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我们扭转这种现象,让孩子着急,那问题就解决了。因为我们父母不能整天跟在孩子孩子后面提醒他、帮他。到了小学比现在还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养成做事迅速、不拖拉的习惯、做个守时的孩子。在幼儿园我们也会有相应的措施,如一个星期能每天按时回园参加做早操的每天加一分,一周内累计加5分的红花栏的小动物会上升一格。为此家长也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督促孩子,目的是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不能迟到,从小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5、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善于倾听,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等。孩子上小学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到了小学后,孩子学习的容量和密度都增加了,如果不善于倾听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在幼儿园,我们会针对倾听能力用奖励分数的形式激励孩子,如上课认真倾听的加一分,一周累计加5分的孩子他红花栏的小动物就可以可以上升一格。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哦!
如果孩子在家长身边时,家长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父母在和别人说话时,孩子打断了,家长可以有礼貌地告诉孩子,妈妈在说话,这样打断别人说话是没礼貌的行为,应该让孩子等妈妈说完再问。或者家长在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打断了,我们也可以礼貌的提醒孩子,让孩子等一等。那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最好也不要随意打断,这样无形中就会影响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
6、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 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小学有阅读写作,数学题目的理解等。如果孩子不能理解题目,怎样做作业呢?所以我们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视,从而帮助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我们每学期都举行故事会比赛,制作小图书、图书漂流等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点心时间、午餐后与同伴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教师讲故事孩子针对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等,带领孩子在书中找乐趣。
在家里希望家长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如每天规定一个时间段与孩子一起阅读,每天给孩子讲一到两个故事,让孩子在书中找到乐趣,他就会喜欢上阅读了。
7、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
孩子升大班了,家长就会问:“老师你们怎么不教孩子写字的,某某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写很多字了。”我们不提倡让一个5岁多的孩子写多少字,但书写技能的学习我们是非常重视。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会进行握笔、书写姿势的规范训练,要求幼儿努力做到 “一尺一寸一拳头”,即: 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头。一开始,孩子们的姿势不够正确这是正常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成人的提醒和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渐渐就能保持住正确规范的握笔、书写姿势啦!
第五篇:家园合作共育
家园合作共育,转变教育观念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几年来,我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精神,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开辟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的三月、十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 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
4、家访与家园联系册的运用。我园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们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做好家访笔记;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册的发放,进一步促使了教师随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更好的与家长建立情感。
我园的家园共育,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搭建了家园联系的桥梁,使幼儿园与家长没有了距离,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我园的教育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