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赔偿争议类 和解协议
工伤和解协议
甲方:
乙方:
为了解决乙方工伤事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年
月
日乙方在过程中不慎受伤。乙方经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已经由甲方全部支付。
二、双方自本协议签订后解除劳动关系。
三、甲方一次性对给予乙方赔偿 元。该款包括本合同签定后乙方的停工留薪工资、交通食宿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中发生的挂号费、住院费、交通食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及因解除双方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相关补偿等各项费用。
四、上述款项甲方于本协议签订后支付给乙方壹拾万元整;于
年
月
日前支付乙方
元整;其余款项甲方于2013年底前支付完毕,如遇甲方资金困难,甲方可延迟至
年
月
日前付清,甲方如不按期给付,甲方延期按30%的违约金付给乙方。
五、本协议签订后,关于本次工伤赔偿及解除劳动关系全部解决完毕,双方不得向对方主张其他权利。
六、本协议是甲乙双方自愿的,真实意思的表示,经双方签字生效,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翻悔。
甲方:
乙方:
2013年
月
日
第二篇:工伤赔偿和解协议性质和有效性
工伤赔偿和解协议性质和有效性
前言
工伤事故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自从人类进入机器制造机器的社会以来,伴随着工业文明成长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有工伤事故的层出不穷。为解决这个矛盾,各国纷纷推出各自的工伤保险制度。我国在2004年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工伤保险条例》
一、工伤损害事故的性质
(一)主要有两种学说
1、侵权行为说
该说认为工伤损害事故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侵权行为,应当由《民法通则》调整,并有一般侵权行为向特殊侵权行为定性的演变过程。典型的例子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9年 涵盖。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最大的区别是:不以用人单位的过错、劳动者的损害与用人单位过错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条件,只要认定损害属于工伤即可。实际上是用工伤保险法律排斥了民事法律的适用余地。
(二)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
1、工伤损害事故是一种被赋予了国家强制性的特殊侵权行为 对于工伤损害事故,民法从工业事故无过错责任特殊侵权行为的角度加以规范,劳动法从工伤保险关系的角度加以规范,这就构成了工伤损害事故这一法律关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工业事故的特殊侵权行为,又是工伤损害的劳动保险。而且二者存在交集,即被工伤保险所涵盖的同时构成侵权责任的工伤事故。因此,关于工伤损害事故的性质应在二者交集的基础之上加以讨论。其实,侵权行为说和保险关系说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都从某一角度揭示了工伤损害事故的性质,但都有局限性。工伤损害事故从原则上说,就是现代民法上的工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性质应属于特殊侵权行为,但侵权行为说没有从保护生存权的角度看,工伤损害事故也具有工伤保险的性质;而保险关系说割裂了工伤保险关系与侵权行为关系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工伤保险是以侵权行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工伤损害事故来源于侵权行为,在国家法律赋予它行政上的强制性后即具有了工伤保险性质。只看到工伤损害事故侵权性质,认为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认定和解协议有效是错误的;同样只看到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强制性,一概认为和解协议没有理论和法律基础,从而认定和解协议绝对无效也是片面的观点。
二、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的性质
(一)认定和解协议性质的前提是要区分侵权之债和合同之债 结合上面讨论的工伤损害事故的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既然工伤事故是一种赋予了国家强制性的特殊侵权行为,那么劳动者针对工伤损害提出的赔偿请求权就是一种侵权请求权,即理论上所说的侵权之债。按照债法的通说,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是有区别的,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合同之债达成的协议是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而侵权之债达成的协议是确保已经确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得以履行的协议。进一步说,合同之债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体现,而侵权之债联系双方当事人的是民事赔偿责任。合同当事人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因合同没有达成而不存在。而侵权行为的和解协议的当事人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却不可以因和解协议没有达成而归于消失。从逻辑顺序来看,合同一般是当事人之间产生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前提,而和解协议则是当事人之间已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后果。在笔者了解的很多社会观点中总是把和解协议与合同等同起来,用合同上的有效合同、无效合同以及可撤销合同、可变更合同理论来解释工伤赔偿和解协议,这实际上是犯了概念性错误。和解协议是对侵权之债达成的协议,所以是无法用合同理论来进行解释的。从最高法《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2]29号)中“关于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司法解释中可以看出,和解协议本质上不属于合同法的理论范畴,最高法把调解或和解协议表述为具有民事合同性质而不是表述为民事合同,几字之差,可谓意义深远。
(二)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的本质不是合同而是一种民事行为
(1)民事行为理论
从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来看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法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法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的概念来法律行为这个概念,而法律行为的概念源于德国法学家萨维尼的创造,其在《当代罗马法体系》中,对法律行为这个概念理论化,后来为德国民法典采用。由于法律行为这个概念被用于各个部门法,为了和其他部门法相区别,民法领域的法律行为被称为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这个概念在大陆法系通行的理解是民事主体旨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表意行为,其中不仅包括不道德或违反法律的无效法律行为,而且包括行为人有权提出撤销的可撤销法律行为。但是我国民法通则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由于我国民法通则没有相关的规定,但在合同法中规定了几种效力未定的合同,由于和解协议不属于我国合同法适用的范畴。在本文中对效力待定的和解协议就不予讨论。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民法的一般理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时候可以类推适用,效力待定的和解协议也可以参照合同法相关规定来进行解释。
根据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理论我们可以推导出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的有效的基本要件:
1、主体适格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的有效性
(一)认为工伤赔偿和解协议无效的主要观点
1、用人单位不是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法定主体,不具有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权利,所以协议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作出协议是无效的。
2、劳动者签订工伤和解协议,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在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违背了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所以该协议无效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的行为,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所以是无效的。
(二)对无效观点的分析
结合理论上对民事行为有效要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主张工伤和解协议无效的观点表面上是成立的,但是均忽视了一些关键的细节
问题,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张一律无效的观点实际上是片面的。
1、用人单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当然不是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法定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不具有与劳动者就工伤赔偿具体数额达成协议的主体资格。实际上,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协议中明确:该赔偿数额只是对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的事先估计大概数额,在劳动行政部门作出是否工伤认定以及鉴定出劳动能力等级之后,该赔偿数额可以根据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等级发生变化,那么,这就说明用人单位并没有通过和解协议本身来代替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意思表示。该反对观点没有看到有些协议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的赔偿数额只是对是否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作出了一个大致的估计数额,并没有据此进行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所以这个反对观点具有片面性。
2、不可否认在现实中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地位上的不平等,有不少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手段欺骗、胁迫劳动者、以及乘劳动者之危,迫使劳动者在不了解工伤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在不清楚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具体标准下签订了工伤赔偿协议,这种协议违背了劳动者的真实意思表示,认定无效是有合情合理的。但是,随着我们法治国家的进展,劳动法规的完善和宣传,劳动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工伤认定标准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特别是劳动者在咨询律师和相关政府部门后,在律师或者在劳动保障所甚至是在法院的主持下签订的和解协议的是否能认为无效,还是值得探讨的。上述协议特别是在劳动保障所和法院主持下签订的和解协议,虽然工伤未经认定、劳动能力
等级未经鉴定,但是劳动者通过律师、劳动保障所、法院等专门人士和机构完全可以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标准,这些专门人士和机构也有义务在调解时向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进行法律法规、鉴定标准的充分释明。劳动者完全可以在了解相关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权利和赔偿具体数额作出一定的让步和放弃。笔者在基层法院调解时候,有的劳动者在完全了解相关法律和标准的情况下,明确表示为了尽快获得赔偿可以对具体数额作出让步,只要不是和最终鉴定结果差距太大,劳动者表示可以接受和解协议达成的赔偿数额。针对这样的情况下签订的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一味的否定其有效力是否有意义,应该是值得主张协议无效的人深思的
3、诚然,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的。但是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绝对无效。相反,《工伤保险条例》
2、双方当事人对和解协议内容权利有明确的认知和处分权并协商一致。特别是劳动者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3、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对劳动者在协议中放弃进行工伤认定以及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协议条款,由于这些条款涉及国家强制性规范,协议中不能加以协商,这一条款应认定无效,但这些条款的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有效性。
(四)认定和解协议有效在实践中的积极意义
1、认定和解协议效力可以减轻劳动者在工伤处理程序中的讼累 以下是笔者整理的我国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工伤处理步骤以及该步骤可能经过的程序
1、申请工伤认定
证据不足的先确认劳动关系(1)劳动仲裁(2)民事一审(3)民事二审
2、工伤认定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3、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1)行政复议(2)行政一审(3)行政二审
4、工伤认定部门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对此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5、劳动能力鉴定
(1)、劳动能力鉴定部门作出伤残等级鉴定
(2)、对鉴定结论不服,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3)、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最终劳动能力鉴定
6、工伤待遇索赔
(1)劳动仲裁(2)民事一审(3)民事二审(4)民事执行
从以上程序我们看到,工伤赔偿程序可以说到了繁琐的程度,也许我国法律是想给劳动者一个多方维权的渠道,但是也无形中增加了劳动者的讼累。笔者在基层法院接触的工伤赔偿案件基本上已经到了上述步骤的
2、认定和解协议效力有利于法院审理工伤赔偿案件,节约司法资源
在确认和解协议效力的前提下,我们结合工伤赔偿的6个阶段来看。如果需要确认事实劳动关系,该和解协议本身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确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有利于人民法院迅速解决工伤赔偿中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案件。如果在和解协议中有对工伤认定的内容,那么该调解协议在工伤认定阶段的行政诉讼中也是重要的诉讼证据以此类推,认定和解协议的有效性有助于人民法院审理相关的工伤案件,这也是解决现在人民法院人少案多矛盾,节约司法资源的有效措施。
3、认定和解协议效力有助于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伤赔偿纠纷是劳资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由于工伤事故导致劳资双方产生很大的矛盾,漫长的维权道路又激化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矛盾。在基层法院的工伤案件中,劳动者无一例外的要求在工伤赔偿的同时解除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可见工伤赔偿纠纷的维权道路已经让劳动者对用人单位产生了不信任,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已经荡然无存。而和解协议的有效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用人单位认可工伤事故,劳动者也快速的获得相应的赔偿。本来紧张的劳资矛盾就有缓和的可能。用人单位也可以认可劳动者继续在单位工作,劳动者对单位的归属感没有消失。对那些符合有效要件的和解协议认定有效也是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突破口。
(五)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工伤赔偿和解协议的情形
1、无效情形: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效。
用人单位采取欺骗劳动者,胁迫和乘人之危的方式强迫劳动者签订工伤赔偿协议都是无效的。因为这都属于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由于我们上文论证了和解协议是一种民事行为而不是一种合同,所以合同法中的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对和解协议不适用。这也是民事行为和合同区别的地方。其中用人单位在签订工伤赔偿和解协议时候故意不告知劳动者可以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诱使劳动者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逃避自己的工伤赔偿义务,该用人单位可以认定欺诈,所签订的和解协议无效。
2、可撤销情形: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和解协议可撤销。可撤销的和解协议主要属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情形,用人单位没有采取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形。但是用人单位没有尽到完全的告知义务,或者在劳动保障所和法院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对和解协议内容产生错误认识,造成较大的损失。可撤销的协议主要涉及对是否工伤和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有争议的情形。双方对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事先估计和后来的实际情况有出入,除非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愿放弃自己一部分权利的情况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可以提出对该协议的撤销。这里要提出一个情况,如果和解协议所确定的数额比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的数额要高,该协议是否可撤销?有观点认为和解协议比法定标准高应认定高出的部分是用人单位自愿给付劳动者的补偿金,为保护劳动者和维护和解协议有效性,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理由要求撤销该协议。笔者认为这样的观
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和解协议本身是平等主体间的一种民事行为,劳动者可以因为误解和不公平撤销该协议,用人单位同样可以因为误解和估计错误导致不公平而提出撤销该协议。
3、可变更情形
除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两个因素双方当事人有争议涉及到协议是否可以撤销的问题外。但是还是有其他因素影响赔偿数额,如月平均工资标准,解除劳动关系时间,劳动者年龄等等情形,这些情形有争议的话涉及到该和解协议是否可以变更。因为这些因素的争议不涉及到整个协议的有效和无效,只是当事人对一些事实情况的争议,所以笔者把这些情形归入和解协议可变更的范围。
结语
在工伤赔偿处理中应充分发挥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纠纷处理的专门性和权威性,劳动行政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工伤赔偿纠纷。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达成的工伤赔偿和解协议应多加以指导和监督,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协议的效力。这样在减轻法院诉讼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劳动者的讼累,达到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三篇: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书
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书
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
乙方于年月被甲方聘为单位职工。年月日,乙方在工作时不慎受伤。乙方经治疗共花去医疗费用元,已由甲方支付。
为解决乙方工伤事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产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干规定规定,双方方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由甲方一次性赔偿给乙方工伤伤残补贴金、一次性医疗补贴金和就业补贴金、工伤期间工资、护理费、伙食费、交通费、经济补偿等各项费用共计人民币元整();款于本协议签定之日起于年月日支付人民币元(),余款于年月日付清。
二、乙方领取上述各项费用后,双方劳动关系即为解除。
三、乙方领取上述各项费用后,乙方自愿放弃其他各项权力。
四、乙方自愿放弃基于双方劳动关系产生及解除所产生的其他各项权力。
五、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生效,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翻悔。
本协议一式叁份,双方各持一份,见证人一份。
甲方:
乙方:
见证人:
身份证号:年月日
第四篇: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书
工伤赔偿和解协议书
甲方(单位名称):东莞市鼎诚展示有限公司 乙方(员工名字): 身份证号码:
为了解决乙方工伤事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乙双方共同确认,乙方在甲方公司所受的伤为工伤。
二、甲乙双方共同确认,以东莞市伤残鉴定中心做出的鉴定的结论为准,即乙方为十级伤残。
三、根据东莞市政府相关规定:由甲方一次性赔偿给乙方工伤期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社保局支付)、工伤期间工资和4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公司支付)等各项费用(不包括甲方已垫支的医疗费用),合计人民币:8424元(大写:捌仟肆佰贰拾肆元整),该款于本协议签订日内一次性付清。
四、乙方领取上述各项费用后,双方劳动关系即为解除,双方不存在因劳动关系解除而产生的纠纷和其它的各项权力。
五、甲、乙双方 签订本协议后,乙方自愿放弃就工伤赔偿所享有的仲裁、诉讼、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
六、以上协议的达成,完全出于甲乙双方的自愿,不存在威胁等情况。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生效,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翻悔。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东莞市鼎诚展示有限公司(盖章)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第五篇:工伤和解协议
协 议 书
甲方:XXXXXXXXXXXXX公司
乙方:XXX,男,汉族,身份证号码:XXXXXX,住址:XXXXXX。乙方于XXXX年XX月XX日,在甲方承装车间安装单点悬挂气室时,被向后倒下的车轴砸伤左手,经住院治疗后已康复,现就相关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人民币XXXXXX元,(大写:XXXXXXXXX)。该费用包括:医疗费(含后续治疗)、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费、营养费、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一切费用。
二、本协议签订后,乙方承诺无论是否进行伤残鉴定,对于鉴定结果,均不再向甲方提出任何赔偿要求。
三、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劳动关系即行终止。乙方承诺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就与劳动有关的事宜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或承担任何责任。
四、本协议为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自此双方再无其他任何争议,双方应以此为断,全面切实履行。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两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