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读通读懂,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合作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1)关注下列词语的读音
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非人哉
友人惭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2)读准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1)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与友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下车引之:拉。入门不顾:回头看。去后乃至:才。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2)通假字:尊君在不(3)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太丘舍去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
3、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5、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集体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各抒己见
1、思考问题: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预设:客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急躁易怒、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元方明事理,懂礼仪。聪明孝顺,落落大方
2、明礼诚信 文化内涵 两千多年前,至圣先贤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明礼诚信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所推崇。今天,在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明礼诚信又被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足见其意义深远。道德传承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些都是中国自古讲究礼仪、礼貌的代表言论。
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而诚信则是人的内心状态。“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诚于内而礼于外,是对明礼诚信的最佳诠释,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诚信,只有通过明礼的外在形式,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中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诚实守信是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四、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从“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出,他是个特别守时的人,恪守诚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说明他是知错就改的人,人品并不坏,只是脾气急躁、心直口快。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生气时这样做,恰恰符合孩子的单纯,幼稚的性格。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4、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背诵课文 盘点收获
1、背诵课文
2、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阅读《王戎识李》,谈谈收到的启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 3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假如陈太丘与“客”第二天相遇了,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下文。
第二篇: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⑴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⑵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⑶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⑴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 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⑶ 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 敝人
② 卑职
③ 陛下
④ 令尊
⑤ 寡人
⑥ 足下
⑦ 令郎
⑧ 老朽
⑨ 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生逐一回答,明确:
1、期:约定。去:离开;过去的。顾:回头看。引:拉;放开。舍:放弃;牺牲。信:诚实,讲信用;随意、随便。
2、⑴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⑵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⑶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七、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
第三篇: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1、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4、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互动设计果时间条件允许,可让每位学生再闯一次关,以巩固记忆效果。
2、带领学生闯第二关理解关。(1)、听朗读录音。(2)、模仿录音比赛。
(3)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用课件出示4道练习和思考题,对理解情况检查可放在第三关)
3、学生闯第三关巩固关。
(以小组为单位选题,其中每组必选两题,如果回答错误,其他组可补充回答,对难以掌握的题可重复回答,剩一道题可给积分落后组,或同名次组。如果时间条件允许,也可让学生自主再闯一次,以加强记忆。)
4、宣布比赛结果,优胜组抽奖。(只有三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奖,将不再给机会。抽奖时,抽奖人必须简要说出该画面人物的有关知识。)
三、作业。任选画面中出现的人物
将其故事写在作业本上并讲给他人听。
3、学生以比赛形式闯第一关。
4、教师带领学生闯第二关。
5、学生听录音。
6、学生模仿录音比赛。
7、演课本剧。
8、小组讨论完成4道思考和练习题。
9、以组为单位闯第三关。
10、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11、学生抽奖。
12、布置作业。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程与方法
1、以游戏形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明白“尊人就是尊自己”的道理。
2、通过对英雄少年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重难点
1、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
教法“竞赛制”教学法 课前准备教具补充材料 FLASH课件
教
学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课前经典诵读少年英雄故事引出本文。
二、以比赛形式完成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
1、出示课件,让学生闯第一关字词关
说明:这是对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可在两组学生中选一人闯关,如
1、学生课前两分钟经典诵读。
2、教师出示课件。反思审阅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六百户中学郝建丽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请学生讲故事,以宋庆龄小时候信守诺言的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你背我诵: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成语:三令五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讲诚信——懂礼貌 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