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 阅读答案附翻译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取,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分)(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分)(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参考答案4.D(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5.A(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6.B(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7.(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说者骤且诣各1分,大意通1分)(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寝、衔、构各1分,卒为所构被动句式1分,大意通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第二篇: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阅读赏析与翻译答案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①
【唐】李白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②。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注释】
① 金乡:今属山东。韦八:诗人朋友。西京,即长安。天宝八载春天,诗人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回长安,写下了这首送别诗。②“狂风”:此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咸阳,地名,在长安附近,此处代指长安。
【参考译文】
友从长安来,就要回到长安去了。临别之际,我心潮起伏就如狂飙吹心,似乎西挂在咸阳树上。这种惜别之情又尽在不言中,此次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遇。朋友已远去,只见那山峰连绵烟雾迷蒙。
【阅读训练】
1.第四句中的“咸阳”借指长安。为什么不说“长安”而用“咸阳”来代替?
2.对第三、四两句有人评价为“想落天外”。请作简析。
3.第七句中“望”字重叠,显示诗人_______。
4.末句“连山起烟雾”以迷蒙之景表现诗人_______.【参考答案】
1.开头两句已连用了两个“长安”,后用“咸阳”是为避免词语的重复过多。
2.人之心怎能离开躯体飘飞至千里之外的长安,挂在京都的树上呢?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自己身虽不能,而心则一路追随,一路相伴。
3.送别友人西去时伫望之久和依恋之深。
4.送别时的怅惘之情。
二:
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5分)
9.诗的尾联采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诗句中的 “狂风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别时真有大风伴行,而主要是状写送别时心情激动,如狂风吹心;“西挂咸阳树”表面写诗人的心已经被风吹着挂在长安的树上,实则写出自己的心已经追逐友人而去。(3分))
9.(6分)尾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当友人愈去愈远,最后连影子也消失时,诗人依然在久久伫望,眼前只是连山的烟雾,一片苍茫,而在这烟雾迷蒙中,寄寓着诗人深深的依恋和和无限怅惘之情。(4分)
赏析: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金乡(今属山东)送别韦八回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抒写了作者西望京华、思君念国之意。全诗用语自然,构思奇特,形象鲜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从诗的首两句来看,韦八可能是暂时来金乡做客的,所以说“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这两句诗像说家常话一样自然、朴素,好似随手拈来,毫不费力。三四两句,平空起势,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而且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诗人因送友人归京,所以想到长安,他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神奇、别致、新颖、奇特,写出了送别时的心潮起伏。“狂风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别时真有大风伴行,而主要是状写送别时心情激动,如狂飚吹心。至于“西挂咸阳树”,把人们常说的“挂心”,用虚拟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咸阳”实指长安,因上两句连用两个长安,所以这里用“咸阳”代替,避免了辞语的重复使用过多。这两句诗虽然是诗人因为送别而想到长安,但也表达出诗人的心已经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心情。“此情不可道”二句,话少情多,离别时的千种风情,万般思绪,仅用“不可道”三字带过,犹如“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当友人愈去愈远,最后连影子也消失时,诗人看到的只是连山的烟雾,在这烟雾迷蒙中,寄寓着诗人与友人别后的怅惘之情。“望”字重叠,显出伫望之久和依恋之深。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其中“狂风吹我心”二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整首诗中,如奇峰壁立,因而使此诗“平中见奇”(刘熙载《艺概》)。正是这种“想落天外”的艺术构思,显示出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
第三篇:贯云石《清江引·咏梅》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词】: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①,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②,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③。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④,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注释】 ①破蕊:开花。蕊:这里指花蕾。②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③暗香:清香,幽香。④芳心:即芳情,优美的情怀。【翻译】 南面的花枝夜里先吐出了花蕾,泄漏了春的消息。偏偏喜欢与雪一般的明月交朋友,却不去招惹蜂蝶来嬉戏。有了春天的使节花蕾散发的暗香来伴我入梦。月夜梅花的芳心对人似乎倾诉着什么,惹人怜爱,不忍心去采摘。远方溪桥处淡烟飘渺,茅舍处明月清辉,这些景物包含着多少春意啊。【赏析】: 贯云石的《清江引?咏梅》小令共有四首,这两首是其中的第一首和第三首。这里的第一首小令(“南枝夜来先破蕊”)是一首优美的咏梅言志的散曲。全篇咏物,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的写照。他辞官而隐居,就是此曲的最佳注脚。曲境活泼,格调明朗,如首句“南枝夜来先破蕊”之俊俏,末句“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之顽皮,都令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其韵律谐美,用语工巧,也是少见的,如动词“破”、“泄漏”、“交”、“惹”、“来”,都极恰当地表达了梅花的特征,且有拟人手法之传神。修饰词“先”、“偏宜”、“有时节”、等都有分寸,又不呆板,很是活泼。而“暗香”一词写梅花香之妙,虽借用前人诗,却另有新趣。这里的第二首曲子(“芳心对人娇欲说”)咏月夜梅花。起用拟人手法,“娇欲说”三字,意蕴无穷,写尽梅花的动人神态,惹人怜爱。然后由近及远,由眼前之梅花说到四周之物色:“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明月清辉,淡烟飘渺,梅花解人,这一切的一切,自然包含有无限的春意。作者是在写景,同时也在抒情。在传神写物的同时,细腻地吐露着自己的微妙情怀,情景交融,物我浑然,自能引起读者共鸣。这两首咏梅曲的三、四句都没有直接写梅,但着眼点、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两句,着眼于梅花的品性,因此运用对偶、拟人手法,写梅花偏偏喜欢与“雪月”交朋友,不招惹趋炎附势的蜂蝶,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阅读训练】: 1.请赏析“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的妙用。(5分)2.请结合具体句子赏析该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参考答案】 1.①“先”字说明梅花并未都怒放,仅仅是南枝因朝阳而破蕊先开。(2分)②在严寒笼罩之时,一枝梅花独绽,写出了梅花斗霜傲雪的风采。(3分)2.①拟人。“泄漏春消息”中“泄漏”一词将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的形态,也流露出诗人殷切盼春的情意。(2分)②衬托。“偏宜雪月交”一句,写梅偏偏适宜与冰雪、夜月交往,用“雪月”的一尘不染、洁白无瑕衬托梅的神韵。(2分)③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写照。(2分)
第四篇:《后汉书·光武帝纪》“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选段】: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①,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②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③。性勤于稼穑④,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节选《后汉书?光武帝纪》 【注释】:①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②高祖: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③隆准:高鼻梁 ④稼穑(sè):泛指农业生产 ⑤天凤:王莽“新”朝年号(公元14――19年)【翻译】: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属于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钜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皇帝。光武皇帝九岁就死了父亲,由叔父刘良抚养成人。他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浓密,嘴宽鼻隆,天庭饱满。他天性勤劳,乐于耕种,而他的兄长刘伯升喜好行侠义、养门客,常常讥笑光武只知在田间劳作,说他和刘邦的二哥刘喜一样。直到王莽天凤年间,光武才来到长安,拜师学习《尚书》,粗略领会了经书的要旨。【阅读训练】: 13.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而兄伯升好侠养士()(2)乃?长安()1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字(3分):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_____ 15.刘秀的哥哥“非笑(非议嘲笑)”刘秀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___ 16.上文从 ___、___、__ 等方面介绍了刘秀,让读者了解到他的皇族血统、不幸童年、性格爱好和学习成长经历。(3分)【参考答案】: 13.喜欢 前往(爱好、喜好均可。到、往,到„„去)14.光武(刘秀)九岁时就成了孤儿,被叔父刘良收养。(孤、于、养各一分。九岁失去父亲,也可。“而”可不翻译。“于”:被。叔父收养了他,扣一分)15.只知(在田间)辛勤劳作,安于现状而胸无大志。(只知一分,劳作一分,志向一分,任选两点。)16.名字 籍贯 身世(出身)外貌(肖像)(任意三点,一点一分,照抄后面词语不给分,写同义近义词也不给分)
第五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高中文言选段、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选段: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翻译: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以后我才相信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并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阅读训练: 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B.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C.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D.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24.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25.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26.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参考答案: 23.C(“过”的基本义项有: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过分;③过失,错过;④访,探访。本句应选②)24.A(本句翻译要理解“既”、“吾子”两词的含义。“吾子”是“您”的意思;“既”根据上下文,应译为“已经”)25.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26.D(D句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叫唤的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