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

时间:2019-05-14 13: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

第一篇: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

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1.日伪政权的建立

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建立的第一个比较定型的日伪政权,是1932年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满洲国”。3月19日,“满洲国”在长春正式建立,改长春为新京,由清朝废帝溥仪为“执政”。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建立的第二个比较定型的日伪政权,是1939年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的“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建立的第三个比较定型的日伪政权,是1940年3月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日伪政权是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由日本政府和军队一手孵化、炮制出来的。各个伪政权的国策制定、国务活动都受日本政府和军队的控制、支配,各级伪政权机构均由日本人直接或间接主政,是典型的傀儡政权。2.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经济掠夺,表现在工矿、农业、金融等各个经济部门。工矿方面。在东北地区,日本通过原“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和1937年12月成立的“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两个垄断组织,实现了对东北地区重工业的独占。农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劳力的掠夺。由于沦陷区处在日本军队的占领状态下,日本人便成为沦陷区土地的最大领主,沦陷区农村的土地均受日本方面的支配。一部分土地被日军无代价地用于建筑公路、机场、兵营、仓库、封锁沟等军事用途;一部分为日本的“垦殖会社”及日本移民占有。被日伪掠夺了土地的中国农民,或被驱逐离开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的土地,漂泊到异乡,或沦为日本垦殖会社的农奴。日本又以占领者的姿态对沦陷区的农产品进行殖民掠夺。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统制贸易进行强制性的低价统购。掠夺的产品包括小麦、棉花、稻谷、蚕丝等。

金融方面,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实施了严密的控制与垄断。在东北,日本利用“满洲中央银行”大量发行“满元”,用以支持军费开支和维持军工生产。在关内,1937年11月,日本在张家口设立“蒙疆银行”,发行“蒙疆券”。1938年3月,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1939年5月,在上海设立“华兴银行”,发行“华兴券”。1941年1月,在南京设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这些银行发行了大量的没有准备金的伪钞,依靠日军的刺刀维持这些伪钞的信用,借以压榨中国人民的血汗和财富。此外,日军还大量发行根本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凭暴力恐怖使其流通于市场。从1938年底到1940年底,军用票发行额为5亿日元。由于滥发纸币,引起沦陷区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3.殖民文化与奴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保卫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正是因为如此,以灭亡中国为最终目的的日本,特别重视在中国沦陷区推行殖民文化和奴化教育,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垄断中国沦陷区的所有文化机构。

第二,进攻、摧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植入日本思想文化。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内,不仅通过垄断沦陷区新闻通讯业取缔了中国原有的新闻通讯业,而且还收缴焚毁一切表现中华民族意识、民族思想文化的书籍、印刷品和迫害、追捕、杀戮中日进步的文化思想人士。

第三,控制各种文化社团和文化活动。在东北,在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国”的运作下,先后建立起了伪“文艺家协会”、“剧团协会”、“美术家协会”、“乐团协会”、“作家协会”等团体,并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9月组建了“满洲文艺联盟”。通过这些文化社团控制一切文化活动,文艺团体的群众性和自由创作精神为日伪直接统辖的“国策文艺”所取代。

在推行殖民文化的同时,日本又在沦陷区实行全面的殖民奴化教育,并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推行日语教育。国语是一个具有鲜明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语言,汉语被确定为中国国语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日本为了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在沦陷区大力推行日语教育,以削弱汉语乃至取代汉语。

第二,修改教科书。删除含有民族国家的内容,增添亲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国语、历史和地理教材方面。

第二篇: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

设计方案

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中国军民一年

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当时中国方面也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立即驱逐日寇出中国,因此,抗日战争也就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节所学内容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战线过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日军受到抗日根据地的牵制和威胁;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因此,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也不会亡国,处于一种相持状态。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战场形势的变化,日本已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迫使其改变战略方针。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一是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无力大规模进攻;二是抗战初期,日本认为国民党是主要的对手,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日本侵略者认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其主要威胁,于是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相讲解汪伪政权建立。可提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出,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日本在华侵略的扩大,国内资源已无法满足其战争的需求,其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资源。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农业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从全融业到劳动力。了解其掠夺的方面,也就容易把握其掠夺的具体表现。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要有条理,概括准确。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与其他侵略方式一样,都是要灭亡中国。其次,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奴化教育主要措施。再次,由学生归纳出奴化教育的目的。

在这里可以提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化教育有何共同点,让学生讨论。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外争

利用图片,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统治的残暴,手段极其残酷。沦陷区人民过着一种非人的、亡国奴的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同时,还要指出,在沦陷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小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战争有了怎样的变化?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是什么?

板书设计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三、推行奴化教育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下载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