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4 13:2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写写帮推荐)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从此演变而来。“世界蓝图”的基础是()A.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B.美国实力的上升和强大 C.英法实力的衰落

D.苏联实力的上升

解析:选B。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的提出反映了美国想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其基础应是美国实力的上升和强大。

2.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体现了冷战虽没有直接诉诸战争,但也和一场真正的战争无异。“热战”和冷战相反,专指赤裸祼的战争行动,比冷战更加残酷、血腥。故C项错误,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涉及。

3.下面两图分别是法国共产党人张贴的宣传画和欧洲的一幅宣传画。它们揭示的共同主题是()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C.二战后初期,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解析:选D。根据图片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美国通过贷款等手段扶持欧洲国家发展,但对各国的援助不均衡,引起了欧洲国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在免除日本对美国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美国对日政策变化巨大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局面的出现

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 C.朝鲜战争的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本题抓住时间“1948年”来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C、D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冷战局面的出现,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扶植日本政策。

5.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A.柏林危机

B.德国分裂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美苏之间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柏林危机。

6.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选C。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这种要求实质上是要同美国合作,以达到共同主宰世界的目的。

7.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美苏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变化 B.第三世界实力的发展

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析:选A。美苏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导致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尼克松主义出台。

8.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A.保证欧洲盟国的安全 B.扩大美国的影响 C.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D.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解析:选D。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科技军备竞赛,从而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9.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解析:选D。从题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分析,D正确。A、B可以从题干中反映,但不是真正意图;C材料中未反映。

10.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时 B.三国轴心同盟形成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

解析:选D。世界性的意识形态不再存在意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11题18分,12题24分,13题18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此种格局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倾向,美国放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地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衡。

材料二 社会主义力量超出了苏、蒙二国范围,在欧亚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调

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力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很自然地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

材料三 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发展。新兴国家都对大国强权政治需要的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极其不满,要求改变此种不合理的状况。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原因。(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都团结在苏联周围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三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归纳概括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紧扣材料一、二进行归纳分析。第(2)问在理解材料二的基础上从历史和地理两方面分析。第(3)问紧扣材料三进行理解并联系教材知识分析。

答案:(1)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相对平衡,没有发生军事对抗和战争。原因:美国放弃了以本土安全为主体的孤立主义,由局部扩张转向控制欧洲和国际事务;帝国主义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2)历史原因: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夺取政权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都得到了社会主义苏联有力的援助。地理原因:在位置上都靠近苏联,并且连成一片。

(3)实质:是新兴国家在新的形势下的反帝反殖斗争。影响:随着新兴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有力地冲击着战后的两极格局。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我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他们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请回答:

(1)杜鲁门在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是指什么?他的这番讲话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8分)(2)马歇尔在演说中所说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从他的演说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8分)(3)比较两则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说有何异同?(8分)解析:材料型题目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尤其是第(2)、(3)两问要结合材料得出答案,当然也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特点: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进行全球范围的对抗。

(2)指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目的: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3)异:杜鲁门是公开宣称要干涉他国内政,马歇尔是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控制他国。同:都是要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进言,提出了一份题为《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

战的全面优势。“星球大战计划”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二 “星球大战计划”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激化竞争,将前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前苏联又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了加速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经济摆脱困境,里根政府想到了“以高技术计划盘活政治、经济格局”的高招。……实践证明,“星球大战计划”技术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转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6分)(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4分)(3)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争霸的态势有何影响?(8分)解析:本题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当时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局势并不安宁,美国为取得对苏联的战略优势而采取“星球大战计划”,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国力,另一方面可以发展自己的军事科技,同时也可以在军备竞赛中拖垮苏联经济,达到自己不战而胜的目的。

答案:(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2)拖垮苏联经济,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3)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的军备竞赛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加快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进程。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我会努力的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

我会努力的单元测试

姓名

班级

一.我会填

1.你我都有大拇哥,竖起来是(),给它起个好名字,送给你和我。

2.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得()。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多多努力,就会有()的。

3.找到学习(),学得真快呀。[来源:Zxxk.Com]

4.坚持能让我们克服(),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货。

5.坚持本身就是一种()。

6.逆水行舟,()。

7.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来源:Zxxk.Com]

8.你在这点行,我在()行,今天还不行,明天()行。相信()行,我才可能行。不能只说行,()才能行。

二.我会选

我跑得很累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两个“我”在说话。我会选

()

A.一个说放弃吧

B.另一个说再坚持一会儿

三.我知道对错

1.坚持下去,就差两圈了,钱洪宇都跑到终点了,我肯定也能。()

2.太累了,放弃吧,钱洪宇都跑到终点了,放弃吧。()

四.我回答

1.学得好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才能写好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学期你坚持做了哪些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读三年级了,想想自己的新目标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你真棒

2.更好

进步

3.方法

4.困难

5.收获

6.不进则退

7.日有所长

8.那点

可能行

自己

努力才能行

二.B

三.1.√

2.×[来源:Z|xx|k.Com]

四.1.(1)听课要认真。

(2)勤学多请教。[来源:Z&xx&k.Com]

(3)讨论要积极。

(4)做完要检查。

2.写字身体要坐正,握笔姿势要正确,手放松,多练习,写好每一笔。

3.(1)我每天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所以我家很干净。

(2)我坚持踢了一个星期的毽子,现在都能连踢十个了。

备注:

只要是学生坚持做的都可以。

4.(1)我希望能学会游泳。

(2)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

(3)我希望能为班级增光。

备注:

只要是学生的希望都可以。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2=26分):

1、友谊总是给我们(),让我们感受到()的存在。

2、我们都渴望获得(),但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3、()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4、友谊来之不易,需要()。

5、()是人的一个重要品质,()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6、()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

7、()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

8、能否避免发生冲突,往往取决于我们()。

9、在校内受到欺负可以请同学(),也可以向老师()。

10、在校外受到欺负时,需要果断(,)。

二、判断对错(2*10=20分):

1、新转来的同学,小丽嘲笑别人又土又笨。()

2、考试时小明把自己的答案给好朋友抄。

()

3、好朋友做得不对时要及时指出来。

()[来源:学#科#网]

4、小猛经常欺负班上弱小的同学。

()

5、当朋友帮助你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

6、失信会导致害人害己

。()

7、和家人保证早起,第二天早上继续赖床。()

8、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9、对他人做出保证就要想办法尽力完成。

()

10、我们不仅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自己说话算数。

三、单项选择题(7*4=28分):

1、当同学获奖时,你应该()

A.不服气

B.向他学习

C.到处说他坏话

2、你的好朋友参加班干部要你为他投票,你会()

A.分析好朋友是否合适

B.帮他拉票

C.只投他的票

3、好朋友和其它同学因小事吵起来,你应该()

A.帮好朋友一起和同学吵架

B.及时劝阻,分清对错

C.课后教唆与好朋友吵架的同学

4、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公园,但家里突然有事,你应该()

A.和同学说明情况

B.B.不管家里有事继续去公园

C.直接爽约

5、自己说话算数只能靠()

A.有人监督

B.自

C.随意作保证不考虑后果

6、下列不是关于诚信成语的是()

A.立木而信

B.锲而不舍

C.一诺千金

7、能够直言规劝的朋友才是()

A.诤友

B.益友

C.损友

四、简答题(26分):[来源:学科网]

1、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原因会让你们成为好朋友的?(8分)

2、正确处理冲突有哪些好方法?(10分)

3、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应该怎么做?(8分)

附: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温暖

真情

2、友谊

3、不合理的要求

4、珍惜

5、说话算数

说话不算数

6、不守信用

7、说到做到

8、处理矛盾的方式

9、主持公道

请求保护[来源:学*科*网Z*X*X*K]

10、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二、判断:

---5

错错对错错

6-------10错错对对对

三、单选:1------7BABABBA

四、简答:[来源:Z+xx+k.Com]

1、原因有:有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能互相帮助;能宽容原谅朋友的错误;敢于指出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来源:学#科#网]

2、化解冲突的方法有: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交换意见,讲清道理;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商议办法,和谐相处;

请人调解,解决冲突。

3、(1)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2)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脱身的方法;(3)向路过的大人或附近的居民求助;(4)可以先妥协,但要记住对方的特征,以便事后报警。

第三篇:2015-2016高中历史第6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23反战和平运动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3(新)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23 反战和平运动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考查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主要内容。A是在1954年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B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罗素、爱因斯坦在1955年7月9日于伦敦发表的一个宣言。D是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

【答案】 C 2.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下列对此大会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B.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C.提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 D.强调核武器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解析】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答案】 B 3.如图所示全球的反战运动风起云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 B.两次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觉醒 C.已经消除了战争因素 D.争取和平的斗争并不顺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C不符合史实,故符合题意。【答案】 C 4.战后第三次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起因是()A.苏联入侵阿富汗

B.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发射场

C.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 D.印巴进行核试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西欧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战意识,抗议美国在本国领土上部署中程导弹。

【答案】 C 5.下图是1965年一位基督教教友会的和平主义者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前用汽油自焚,表达反战情绪的照片。美国60、70年代的反战运动形式不包括()1

A.游行示威 B.拒交战争税 C.以战反战 D.召开宣讲会

【解析】 反战运动本身不包括战争形式。【答案】 C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仅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由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参加的,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不仅仅只有学生参加,D是正确的。

【答案】 D 7.对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的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B.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C.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阶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D.反战和平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解析】 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参与人员、涉及地域。【答案】 C 8.下列对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表述正确的是()①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 ②提出世界上不同制度可以和平共处 ③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④反战和平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内容、影响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准确再现是解答的关键。①是课文明确表述的内容;②在课文中有明确表述,这是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成立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的原则之一;③表述错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并不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④显然是正确的。

【答案】 C 9.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的是()①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成立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④《国际和平年宣言》的通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世界和平理事会以“和平共处”为基本原则,对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故①符合题意;《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中指出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故②符合题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目标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国家蜕变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在世界上消灭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国际和平年宣言》是在和平运动推动下通过的,故④符合题意。

【答案】 C 10.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A.和平力量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C.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

D.时代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 【解析】 社会现实决定人们的发展思路,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变化决定了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大会指出,人类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郭沫若、马寅初等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

郭沫若团长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致辞时称:华沙二届世界和平大会是有很大成就的,它告诉全世界人民:绝不能等待和平,必须去争取和平!保卫和平一定要反对侵略,在今天来说,就是要反对破坏远东和平、威胁世界和平的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新华社电讯1950年12月21日

材料二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980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裁军谈判会议工作。中国提出的全面彻底核裁军,有核国家应无条件保证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有核国家签署不使用核武器国际公约等主张,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和支持。为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中国于1996年7月29日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和平大会兴起的原因及其重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二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解析】 本题以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第(1)题属于基础知识的再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提供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中国派出代表、郭沫若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的致辞及中国对使用核武器的声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1)①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冷战兴起威胁人类的安全;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的号召。

②影响: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使和平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2)①参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彰显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 ②抗美援朝,打击美国侵略,维护远东和平;

③20世纪60年代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④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参加裁军谈判会议,暂停核试验,推动了核裁军谈判进程,从而促进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首先,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来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就会减轻对珍珠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1955年7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材料二 1959年7月25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世界和平运动”邮票,共两枚。其中的一枚是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人像剪影,他们胸前停留着一只白色的和平鸽,橄榄叶像一朵小花似的装饰在鸽子旁边。这三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案——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为争取和平与美好的生活而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材料三 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从战后就开始了。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枚,约占全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爆炸量达130—160亿吨TNT,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第(1)题可从材料中的“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来说都是有益的”和“销毁核武器„„就会减轻„„恐惧”等得到答案。第(2)题应从美苏势均力敌、反战和平运动、联合国的作用、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核战争的毁灭性等方面概括核战争没有爆发的原因。

【答案】(1)观点:东西方签署协议,禁止拥有或使用核武器,反对核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

(2)“冷战”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有识之士探索避免核战争的努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监督;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惨状和核战争的空前破坏性;世界人民反对核竞赛、核战争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制约;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等。

第四篇:高中地理 第4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鲁教版选修3

第4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学业水平层次A]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土壤污染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⑤

2.下列解决该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 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 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 D.禁止发展旅游交通

【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的主要是大气污染(交通尾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游客乱扔垃圾)。第2题,禁止发展旅游交通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该措施不正确。

【答案】 1.B 2.D 3.下图为旅游旺季时长城上拥挤的人群图,下列解决拥挤问题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有()

①开拓城墙下线路,分散人流 ②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游客集散 ③和周边景点协调客流高峰 ④实行限时限量登长城游览 ⑤禁止游客旺季登临长城 A.①③ C.③④

B.②④ D.③⑤

【解析】 应采取合理措施但不能禁止游客登临长城,可从“开源”即分流,“节流”即控制客流量等方面分析,但同时要注意保护景区环境,不能在长城城墙下开拓线路,改善交通条件虽然合理但对长城人流拥挤的问题没有什么效果。【答案】 C “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回答4~5题。4.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的是()A.森林旅游 C.动物观赏

B.渔村旅游 D.参观革命纪念地

5.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与此不符的是()A.旅游以步行为主

B.在旅游区建设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C.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弃物应丢入垃圾箱,以确保不污染土壤和水

【解析】 第4题,生态旅游的范畴主要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湖泊、湿地等。第5题,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以认识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A选项可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C选项突出自然环境与接待设施的和谐,D选项可减少土壤和水污染。

【答案】 4.D 5.B 6.在旅游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是()A.倡导绿色旅游 C.建立环境保护法规

B.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D.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解析】 A项属于政府的作用,B项是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的作用,C项是立法机关的作用,D项是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的作用。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旅游环境的破坏都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 B.人为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 C.旅游资源是无消耗性的,不会衰败

D.目前,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并不突出

【解析】 旅游环境的破坏包括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片面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导致旅游环境污染严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使旅游资源出现了衰败现象;目前,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答案】 B 8.下列关于生态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B.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对旅游环境负有保护责任 C.生态旅游是指到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的地方旅游 D.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领先

【解析】 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而不是到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的地方旅游;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才刚刚起步。

【答案】 B 9.彝族火把节原先只是小规模、分散地在彝族山寨中举行,火把用带刺的灌木制作。但在火把节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凡有彝族聚居的县、市争相举办盛大的火把节,而且火把越做越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火把节的火把用幼松干制成,所以又有“火把闪闪,山上树倒”之说,除此之外,彝族山寨旅游开发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还有()A.传统文化流于表演化 B.火把燃烧造成大气污染 C.噪音污染 D.旅游背景遭到破坏

(2)从旅游容量来看,彝族山寨旅游开发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以下措施有利于彝族山寨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是(多选)()A.调整客流的季节性 B.分散客流

C.开发非木材的火把替代品

D.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森林的政策制度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成因及保护措施。第(1)题,燃烧火把直接造成大气污染。第(2)题,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火把越做越大,游客增多,森林植被破坏加剧,而旅游容量有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旅游容量之间的矛盾导致环境问题出现。第(3)题,针对环境问题成因,应从保护森林植被,寻求旅游合理容量入手,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B(2)举办大型火把节,吸引了过多的游客,且火把制作的要求,使得采伐木材量超过森林生长速度,造成森林生态破坏;过多的游客和过多的火把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超过了大 3 气的自净能力。

(3)ABCD 10.读北京某景点客源情况变化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该景点客源变化的特点。(2)提出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柱状图的变化可判断得出游客总量和国外游客增长迅速,国外游客在总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到主要地位。第(2)题,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保护旅游资源、控制游客数量、提高管理水平和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1)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总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2)①完善环保法规,保护旅游资源;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⑤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⑥推广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等。

[能力提升层次B]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浙江东阳卢宅——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但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据此完成11~12题。

卢宅全景

卢宅内的东阳木雕

11.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

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 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收入 12.保护卢宅应当()A.重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 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

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 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

【解析】 第11题,濒危世界遗产是指因游客过多、保护不合理及管理不当等行为致使旅游资源破坏加剧而濒临毁灭的重要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第12题,东阳卢宅属古建筑群,应当依据原貌、风格修缮,并应做好防火、防洪水、防风化工作,以便更好、更持久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资源。

【答案】 11.A 12.B “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据此完成13~14题。

13.倡导“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建设项目()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4.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A.携带自己的背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解析】 “绿色旅游”强调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 13.A 14.C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是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旅游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对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旅游业的发展要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

【答案】(1)自然环境:破坏地表环境、动物栖息地被挤压等。社会环境: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2)环北冰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游客流量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容量,易产生旅游环境问题。

(3)环境立法,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教育,禁止违法建筑等。

第五篇:【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下列对端午节的分析最全面的是()A.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文学上创造出诗歌体裁“楚辞” B.屈原的诗歌被译成许多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C.屈原热爱祖国,具有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爱民精神,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D.屈原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人们尊敬和怀念屈原,不仅有他创立楚辞这一突出成就,更因为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精神,A、B、C三项表述都不全面。

【答案】 D 2.汉赋的主要特点有()①采用了民间方言 ②抒发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③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④是一种带韵散文 ⑤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赋特征的掌握。①②与汉赋特点不符,可排除含有①②的选项。【答案】 B 3.“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 这是杜甫的诗,前两句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的景象,后两句反映的是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情景,两者对比,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答案】 A 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A.李白 B.柳永 C.辛弃疾 D.曹雪芹

【解析】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可知此人一定是豪放派词人。【答案】 C 5.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解析】 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B项反映了杜甫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6.郭沫若曾经为某一历史名人的纪念祠题写了下列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位历史名人是()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 【解析】 提取题干中的“继东坡”“南宋”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学,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B 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 《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答案】 C 9.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

【解析】 《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需求,故①④排除。

【答案】 C 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 B.《离骚》 C.《逍遥游》 D.《庄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著作内容的了解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评介的内容来看,其有效信息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而体现这两点的,非《诗经》莫属。

【答案】 A 11.元散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汉族文人进取无望,需要抒发愁闷情绪

B.蒙古统治者初入中原,为找不到治理汉族的方法而苦闷,需要抒发愁闷情绪 C.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汉族文人无奈自嘲

D.汉族文人将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解析】 元散曲主要是汉族文人为抒发愁闷情绪而作,并非蒙古统治者的政府行为。【答案】 B 12.下列有关明清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视为歌颂的对象 C.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兴起 D.英雄传奇小说备受冷落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D项表述错误,《水浒传》就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唐]王维

念奴娇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宋]辛弃疾

材料二 明刻本《荷花荡》插图

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解析】 第(1)问,“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问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第(2)问,注意材料信息是木刻版画,而深层次的信息则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商品经济发达。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限定词“变化”,第二小问注意关键词“时代特征”。

【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4.不同时期的文学家代表着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材料五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什么趋势,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材料五中,为什么说“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

(4)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请你列举几本。(至少四例)(5)由宋词到明清小说的发展,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与小说。第(1)问,趋势要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人物身份及其作品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从经济角度思考。第(2)问据材料四并结合该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因素回答。第(3)问回答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即可。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5)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

(2)宋词繁荣的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便于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明清小说蓬勃发展。

(4)四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5)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下载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