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文阅读论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 但秋
摘 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群文阅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我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经验和听我市优秀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关键词:自主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结合本学期我们市举行的群文阅读赛课活动,我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发掘群文阅读的素材
群文阅读教学, 必须要有主题地选取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我个人认为篇数不能太多,而人教版教材本身每个单元就有主题,结合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尝试,一般选择四篇最好。而所选的文章要有共同的议题。通过同时阅读多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1、从文章体裁角度定主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的27课《陶罐和铁罐》,为了解决关于寓言故事的教育,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我选取了《蚂蚁与屎壳郎》、《凌霄和月季》、《大轮船和小礁石》这四篇文章来进行教学,通过比较阅读,都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
以心灵教育为主题,如在学习《穷人》这往篇课文时,就可以同时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因为它们都有一个主题:如何帮助别人。通过学习,我们共同感受到真情的美好,度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扎根。并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
3、从事件内容角度定主题。
为了让学生抓住诗人笔下月亮这一景物,体悟它在不同的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在学习李白这一首思乡名篇《静夜思》时,就同时感悟学习杜甫《月夜思乡》、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李白《月夜思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五篇诗歌,抓住明月这一景物感知了不同古诗中明月这一传统景物,大多寄托着诗人思念的情感。
二、有效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措施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现在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但是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群文阅读教学和其他的阅读教学不一样,它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篇不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4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因此群文阅读打破了原来的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局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影响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将预习课文布置到家庭作业里去,并且还要让家长签字。其次,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预习的是哪几篇文章,并让学生再搜集其他的相关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查字典的方式自觉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2、让教材充分发挥出功能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主题是“走进鲁迅”,课文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回忆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学习得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其中重点 2 学习《少年闰土》。在学习前,要求学生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从而明白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革命家,让鲁迅这一人物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3、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大体把握诗意,发现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进一步了解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朗诵诗歌、写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三、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新课程目标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所以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引申出来,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还可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提高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新课标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训练这种技能。平时一篇精读课文我们要教两课时,而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和学生都慢慢 3 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两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课时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第三,强化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大量阅读。而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原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进行阅读变为喜欢阅读,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又为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同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群文阅读论文
WE0053ZA1)文以类聚
——群文阅读文章组合我之浅见
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精神的发育。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我们老师都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止阅读文章,更是阅读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学生学习《嘿,外星人》时,根据一次次资料的呈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外星人存在吗?存在的话,你的依据是什么?不存在的话,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在众多资料中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从中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依据,也就是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我一直欣赏台湾林文宝教授对阅读的独到诠释: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一种休闲和游戏,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与尝试,更是一种终生的本能行为或阅读习惯。细细研磨林教授这段感言,我们不难得出,儿童的阅读,其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娴熟,阅读时间的把握,要靠“大人”来引领。我们老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就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中开设群文阅读教学, 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同时增加阅读的数量,可谓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小学生多阅读不同种类的文章,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语文素质。通过结 合教学实际和教改实践可以得出结论,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支撑的前提下,群文阅读具有生成能力、引导兴趣以及知识的潜移默化等作用。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
“群文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会问,教材里不是已经有一组一组的文章了吗?有的地方不是已经在尝试“单元整组”教学了吗?你为什么还有“另起炉灶”呢?这真是个关键问题,在我眼里,教材里的一组一组文章,虽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关联性不大,并且教材的设计本质上还是基于老师的“教”的。为了将我心目中的“群文”这一概念解释清楚,先列举一些我校已经和打算实践的4-6年级的群文主题:
四年级:
“反复结构的故事”一组
“友情诗”一组(《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图像诗”一组
各个版本“龟兔赛跑”一组(一个故事多种版本)“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一组 “大作家也写流水账”一组
各个版本“三个儿子”的民间故事一组 “淘气包”文章一组 穿越式“幻想小说”一组 “大人国小人国”类文章一组 五年级
“创世神话”一组 “对话”组成的文章一组 突出“声音”的文章一组 突出“色彩”的文章一组 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一组 “月亮”在组
“一句话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文章一组 “吝啬鬼”文章一组 “言不由衷”文章一组 六年级
观点完全对立的文章一组 父母与孩子的“通信”一组 谢尔·希尔福斯坦作品一组 老舍文章一组 豪迈与温婉风格一组
“一部作品不同人翻译”文章一组 谈论”死亡”的文章一组 谈“人与环境”文章一组 谈“幽默”文章一组 “通感”一组
透过上面的“群文主题”,大家或许已经发现,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考验着老师的
阅读视野、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因为我们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我们还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课文,主题是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应该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
但是,“群文”最应该强调的还是它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就是教材里的单元做得还不够好的,这种“结构性”体现在两点:
1.组合的线索非常明确。以文学类文本为例,“反复结构故事”群文的组合线索是“表达形式”,“友情诗”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主题”,各个版本“龟兔赛跑”群文的组合线索是“故事内容”,“淘气包”群文的组合线索是故事中的人物,“创世神话”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体裁”,“老舍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作者。线索虽然丰富多样,但相对明确,不模糊。这种线索清楚的一组一组的文章,如果后面的教学跟进得好,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叶圣陶先生所担忧的单篇阅读的弊端:“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宣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2.线索背后又有明确的意图。一群文章,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要强化学生某一种认识,有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笔者所实践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详见后面的课堂实录),选用了7个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就是要学生在比较性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相似处”,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把远古的世界想象成一个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不畏艰险、法力无边的大神?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想象最后是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为了找到这7个神话,我真是费劲周折,但是这种“费尽周折”的意义在于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性阅读。再如后面的“群诗阅读”的案例中,五首诗虽然都是讲“友情”的,但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的提供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丰富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这五首诗歌也是精挑细选的,“精挑细选”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你想啊,你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强调字词了,你不做繁琐的分析了,也不一味感情朗读了……那你要干嘛?你总要有所作为吧,你到底怎么做呢?“群文阅读”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啊,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是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的文章的,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单篇文章的阅读难道就没有真问题、没有真发现了?当然有,但你仔细想想,那些疑问和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连结后产生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连结其它文章的能力。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例如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4.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就像“一白遮百丑”,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其它许多不足和“失误”。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70年代的法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被知道,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的模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第三篇:群文阅读论文
让群文阅读放光彩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读写结合积累
摘要:读写结合训练的出发点就是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因而得到了国内外理论家和教学者的广泛关注,早在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就已对“群文阅读”进行了研究,台湾的赵镜中、吴敏等研究者以及内地的蒋军晶老师等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群文阅读也有独特的见解。但是,所有这些研究关注的群文阅读比较多,针对儿童文学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儿童文学中习作能力的培养鲜有涉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广泛涉猎专心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拥有健康阳光的人格,明辨是非的能力;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群文阅读与写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群文阅读读写结合研究与探索,从阅读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和品味表达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不定时进行小练笔,定期进行习作展示,使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得到综合培养,锤炼语言表达的功夫。
一、注重语言表达找出读写结合训练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要凭借文质兼美的教材,深度挖掘,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以一篇带多篇,来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促使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录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逐渐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这篇课文内容很具典型性,文质兼美,给人以教益和启示。我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从写具体、写生动、有条理地写这几个目标出发,抓住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我设计的课内读写结合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品质。利用这一课的学习方法来带动《万年牢》、《将心比心》的教学。课外读写结合点是: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以写事为主体,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俗话说:“记得旧句子,必得新文章。”我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自主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精彩段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这样在习作中就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助。而且每篇课文学完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鼓励学生积累背诵,并且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灵活运用。其次围绕“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进行训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个主题单元之后都安排有和本单元类似的文章,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不是“读、写、记”就完事,要利用这些词语做好做足“写”的文章。要求学生完成“底线练习”---从一组词语中自由选择最少四个词语,自设情境写几句话,上不封顶,多多益善,将积累与运用有机且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读写结合训练的出发点就是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写作能力提高了。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写,也可以对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进行扩写。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同时我们又以学生的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的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中的说写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说写拓展、迁移,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三、想象补白、变式练写、激活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因而教学中我们必须启迪、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创新,激活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利用课本内容读写结合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给课文续写;可以对教学突破点、主题深化点、情节高潮点、文中简略处、动情处、省略号进行补白;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扩写、缩写、变换体裁、变换人称,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也可以研读课文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时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新型玻璃》一文,学生自读课文后,首先我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接着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假如你是一名发明家,你会发明怎样的新型玻璃,它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写下来。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又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时,围绕课文最后一段:“丁冬,丁冬„„”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想象,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为人们做些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这样学生就能更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感悟泉水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使自己受到奉献精神的熏陶,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育网 〔3〕小学语文教师
第四篇:群文阅读 加减乘除论文[范文模版]
让“加减乘除”走进群文阅读
泸州市泸县青狮小学 付悦 ***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阅读方式相对于教材中单篇教学模式,已经由关注局部知识和技能向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转变。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加减乘除”的优化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群文阅读
一、加法:巧妙整合,以一带多
语文是“综合性课程”,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语文这一有限的空间中,而要让学生广泛地联系生活,并与其他学科进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凸显语文学科本体地位的同时,适当引入其他学科的方法策略和知识信息,可以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奠定基础,同时更契合了语文的认知方向。而语文课程就是群文阅读课程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自然科学有联系的课文。例如《蜜蜂》就是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有趣的实验,文章既让学生体会到法布尔的观察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蕴藏着自然常识即蜜蜂能自己找回家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就可以安排同样选择《昆虫记》中的其他文章组织群文阅读。如:《蟋蟀》《萤火虫》《松毛虫》《蝉》四篇文章,让他们感受蜜蜂意外的昆虫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知识拓展开来,达到“一篇带多篇”,“多篇带一本”的群文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深度感悟故事蕴藏的深刻道理之外,全面感受到动物生存环境和生存方法。在这样的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死扣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而是将教学的目光关涉到与之相关的内容信息,这些内容之间是有共通性,却又不是完全一样,提升了学生阅读视野,为学生全面深入解读文本提供了更多的维度与视角,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减法:删繁就简,有效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一篇课文上一节课,两节课,要讲生字,分段,概括大意,解析重点词句,感情分析等等,而群文阅读教学实施就意味着教学由单一的“篇 ”向聚合的“组”转变。也就是一节课我们要完成多篇或一本书的高效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务必要以高屋建瓴的视角整体把握文本,根据类群文本的共同主题提炼出能够辐射全篇的核心主问题,避免因为过于琐碎而导致课堂教学精力的分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减法,尽力减掉臃肿的教学环节和繁杂的教学问题,学会取舍,目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就充分开掘出文本中“桂花 ”“家乡 ”“思乡 ”这三大元素,并相机向学生出示了与此要素相关的其他类群文本,如《竹思》、《故乡的云》、《故乡的杨梅》、《乡愁》这几篇文本,让学生在类群文本的阅读感悟、对比辨析过程中,找寻文本之间的共性存在,从而促进了三要素之间的彼此统一,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主题,并学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师在拓展补充文本时并非大而无当,而是依据教材中教学文本的特质,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出发进行据“点”选择。而在教学中,教师也并没有过多地涉及其他内容,而是选择其与教材文本相近的板块进行拓展印证。由此看出,减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的精简内容、凸显主题,更能扣住类群文本的美学基调,丰厚我们的阅读课堂。
三、乘法:自然连接,开放阅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该不少于450万字。如此巨大的阅读量对小学生是很大的挑战,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很多,可是不是每一种题材和文体学生都会感兴趣,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分析选择适合的文本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群文阅读课程的指引,有自我阅读的习惯。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让学生毫无体系地任性选择,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群文阅读,让学生以教材文本为起点,补充相关的类群文本,起一个引领作用,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材中不少文本都是源自经典名著节选后的创编,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教师教学完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原著的阅读,才用“一篇带一本”的群文阅读方式,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爱上一本名著,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教材文本;有的课文选择伟人事例,如《鞋匠的儿子》《詹天佑》等,教师可以通过搜寻其他介绍文本人物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面感受人物品性,并辨析不同文本的创作风格;有的课文旨在写作方法的指导,如:《鲸》《松鼠》《加入没有灰尘》,这就是对学生进行说明文方面的学习,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乘法式”群文阅读教学,给学生选择几篇说明文做为课文的补充,也是写作方法的拓展,如:《媒体网络》《九寨沟的水》《赛伦格蒂国家公园》《基多老城》,让学生更了解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试着自己写说明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基点,为群文阅读的推介与践行奠定基础。
群文与教材文本的链接点,就如同乘法运算,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外之间的联系,更多地课外群文阅读的补充,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教材文本的体悟与思考,同时这些补充的群文资料也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让学生在感受阅读中逐渐走向丰满,获取了强烈的愉悦感受。
四、除法:提炼规律,学习一篇辐射一组
阅读教学应该紧扣文本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就一篇而拓展到这一类型文体的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掘教学文本文体的一般性规律,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文体关照下的阅读方法,从而通过一篇的学习能够学习这一类型的文本。
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紧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作为教学的主线,并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进行游览顺序图的设计绘制,从而感受游记的创作特点。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教师可根据“除法式”群文阅读教学,以游记展开教学,《鲁滨逊游记》《格列佛游记》《印度走着瞧》。颐和园只是一片普通的游记,作者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将地点转换时的所见交代清楚,是写景的文章,可是游记不单是写景的,而是写景和记事相结合的文体,所以这是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就一篇而拓展到这一类型文体的学习。让他们知道游记不但可以优美,也可以很有趣,让他们以后自己出去旅游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的所见所感与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采用“除法”教学策略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课堂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范畴,更为学生历练积累的阅读 法提供了有效平台,促进了学生阅读方法的内化和阅读能力的形成。
我将群文阅读“加减乘除”优化策略使用到群文阅读的教学课堂中,比传统的群文阅读课堂更能体现其兴趣的培养力度,和提高课外阅读的量化上都有显著的效果。群文阅读不单单是阅读的工具,也是搭建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我们可以将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者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足鼎立”关系,让其相互制约,相互发展。运用“加减乘除”这个教学策略工具,配合“三足”,完成群文阅读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新语文学习,2007(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J].考试,2007(2)李晖.衔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22)
第五篇:群文阅读论文(2018.8.20)
实施群文阅读,提升课堂效益
柳城县沙埔镇上雷小学:邓柳丽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群文阅读?
一、有主题地选择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
实施群文阅读教学,选好文章是前提。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1.从文章内容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以时间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实施“美丽的四季”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实施“我的老师”群文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实施“鸟类家族”群文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实施“不屈的抗战”群文阅读等。
2.从人文内涵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实施“尊重生命”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实施“名人成长故事”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学习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实施“伟大的母爱”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学与问》,实施“小议论文”群文阅读等。
3.从文本表达方式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以文本体裁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实施“童话故事”群文阅读;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大海睡了》,实施“儿童诗”群文阅读;学习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实施“民间故事”群文阅读;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实施“寓言”群文阅读;学习三年级下册《恐龙》,实施“科普小品文”群文阅读。以文本写法为主题,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实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学习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实施“用想象进行景色描写”群文阅读等;学习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实施“场面描写”群文阅读。
二、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必须有一定的结构,才能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1.举一反三,以一篇带多篇
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实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通过快速阅读课文理解了小云雀跟着云雀妈妈飞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森林里三次不同对话,基本理解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写法,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绘本《犟龟》等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
2.分组递进,以一组引多组
如学习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实施“走进春天”诗歌群文阅读,先指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春天的诗歌,在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的基础上,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导学生再快速浏览三首有关春天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有趣性。3.反复比较,以课内促课外
如学习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实施“诗人笔下的夏天”古诗群文阅读,课本中所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再补充杨万里的《小池》、曾几的《三衢道中》,先指导学生从这四首写夏天的诗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诗读一读,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说说四首诗是怎样从不同角度写夏天的,最后再让学生重读四首诗,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写夏天的景色表达感情的,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三、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动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动起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实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通过快速阅读《云雀的心愿》《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犟龟》等一组文章,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几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2.设计迁移性问题
通过迁移,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学习三年级下册《恐龙》,实施“科普小品文”群文阅读,在学习了课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后,补充阅读几篇科普小品文,让学生发现这几篇课文中共同的写法和不同的写法,在迁移中掌握科普小品文的简单说明方法。
四、有意识地渗透策略,让群文功效发挥出来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策略。1.快速阅读的策略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群文阅读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实施“场面描写”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灰椋鸟归林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灰椋鸟归林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然后再补充几篇带有场面描写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找出场面描写的段落阅读,巩固场面描写的方法。
2.质疑讨论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蒋军晶老师在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时,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我认为鸡蛋里黑糊糊的,当时混沌的世界也是黑色的;世界上所有的星球都是圆的,蛋也是圆的;蛋是封闭的,我估计原始人认为宇宙是永远都走不出去的„„ 3.整合信息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应侧重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引导学生从《跟踪台风的卫星》《水上飞机》《大自然的文字》三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得出科普童话“有趣的语言、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情节”等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只要努力尝试,就一定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