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暂行规定.
吉林省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暂行规定
核心提示:颁布单位:吉林省牧业管理局颁布日期:1999年12月29日执行日期: 题注: 文号:吉牧医字[1999]167号 为加强动物疫病的源头控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县境和流通领域,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颁布单位:吉林省牧业管理局 颁布日期:1999年12月29日 执行日期: 题注: 文号:吉牧医字[1999]167号
为加强动物疫病的源头控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县境和流通领域,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规,特作如下规定:
一、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制度
(一)动物户口登记制度。县、乡、村动物防疫员要严格按照《吉林省防疫、检疫、监督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待发)和《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免疫管理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同时要逐场(户)登记所饲养、经营的动物品种、种类和免疫接种状况,报乡级畜牧兽医站备案,以便全面掌握饲养、经营动物的数量、免疫状况和出栏情况。
(二)动物出栏预约和销售服务制度。饲养、经营动物的业户在动物出栏前,应到乡(镇)畜牧兽医站预约登记或由村动物防疫员事先通知乡(镇)畜牧兽医站,以便掌握全乡(镇)动物出栏信息动态。同时,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当好动物饲养、经营业户与采购贩运动物业户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桥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销售、采购动物的信息和当地疫情状况搞好各项服务。
(三)采购贩运动物报验和运载工具消毒制度。凡采购贩运动物的业户在异地采购贩运动物及其产品时,必须先到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报检和领取县统一印制的动物采购许可证。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必须做好运载动物工具的消毒,出具农业部统一印制的“运载工具消毒证明”。采购贩运动物的业户凭采购许可证的饲养、经营动物的场(户)购买动物,并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运动检疫人员到场到户进行检疫,或由购买畜主到乡畜牧兽医站进行动物产地检疫。动物检疫员要依照《吉林省防疫、检疫、监督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农村散养动物产地检疫到位率要达到90%以上;规模 养殖场(禽类500只以上,猪20头以上,大牲畜10头以上的)产地检疫率要达100%。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做到:
1、必须索取采购返运动物业户从饲养、经营动物业户卖畜时取得“动物免疫证明”之后,对其的购畜进行检疫,没有“动物免疫证明”的要进行补免,并加收免疫接种费用。
2、检疫合格的要出具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的采购贩运动物业户要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到县级动物检疫站出具“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受县级动物检疫站委托检疫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可代出具“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经检疫不合格的依照《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饲养经营动物的业户要凭从购买贩运业户签字的动物采购许可证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消除动物出栏预约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和动物户口。
(四)换证服务制度。为方便贩运动物的业户对其所购买畜禽进行检疫,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经当地政府同意,可在养殖业大乡(镇)的一些适易村,设立产地检疫(换证)服务站。
(五)委托检疫制度
1、县级动物检疫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将动物运输检疫权和动物产品检疫权委托给一些养殖业大乡(镇)的畜牧兽医站,协助县站开展运输检疫和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2、乡(镇)畜牧兽医站根据工作需要,可将动物产地检疫权委托村级协检员(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村级防疫员)开展产地检疫,以协助乡站全面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二、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的管理
(一)加强农民自宰自食动物检疫的管理。农民自宰自食的动物也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以保证广大农民食肉安全和控制疫病传播。农民自宰自食动物的检疫工作,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自食有余的肉品必须持农业部统一制定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方能上市出售。
(二)加强动物交易市场检疫的管理。动物交易市场必须配专职检疫人员负责检疫,凡未经检疫的动物不得交易,检疫员要按有关规定严把检疫关。
(三)加强动物饲养场、规模饲养户出栏动物的产地检疫的管理。对动物饲养场规模饲养户,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产地检疫,检疫率要达到100%。
(四)加强对产地检疫收费的管理。各地开展动物产地检疫要严格遵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45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收费。
(五)加强对检疫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各地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检疫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出场(户)进入流通领域。
三、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的人员培训和行政执法监督
(一)各地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防疫、检疫、监督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根据需要在对村级防疫人员培训考试考核合格者,可做为协检员,协助乡站搞好本村的产地检疫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产地检疫网络。检疫人员(包括协检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站(所)进行动物防检疫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施动物检疫人员目标管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明纪律,奖惩分明。
(三)各级动物防疫员、检疫员要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吉林省防疫、检疫、监督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并按职权范围做好防检疫工作,同时要主动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展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和对动物生产、经营、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动物检疫人员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验。提高动物检疫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做到文明执法,秉公办事。对违犯有关规定的动物检疫人员,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吉林省防疫、检疫、监督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黑龙江省乳用动物健康合格标准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乳用动物疫病的防治和管理,防止乳用动物或者通过生乳传播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养殖业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辖区内饲养、经营乳用动物的活动。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乳用动物是指奶牛、奶山羊。第四条 凡从事乳用动物饲养、经营活动的单位和收购、运销生乳的站、点,必须达到国家和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例,并取得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个人散养乳用动物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指导,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乳用动物的防疫、检疫、监测和监督管理。第六条 乳用动物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和检查,确认健康的,要加戴全省统一编序的耳标。发给全省统一编号的《乳用动物健康合格证》,实行一畜一证。乳用动物发生规定疫病后,收回《乳用动物健康合格证》。变更畜主时,凭旧证换发新证。第七条 乳用动物健康合格标准:
(一)临床检查健康;
(二)无规定疫病: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蓝舌病、结核病、牛地方性白血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海绵状脑病、羊痒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羊梅迪/维斯纳病、羊痘阴性;
(三)无影响健康的其他疾病。第八条 饲养、经营乳用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对乳用动物实施计划免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对免疫接种情况进行监督和监测。第九条 异地引进乳用动物应当在到达目的地后隔离饲养15-30天,经检疫确认无疫,方可混群饲养。第十条 任何饲养单位和个人发现乳用动物患疫病或者疑似疫病,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按规定扑灭疫情。第十一条 禁止收购、销售未达到健康合格标准乳用动物的生乳。畜主交售生乳应当持有供体《乳用动物健康合格证》。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有关规定处罚。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畜牧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汇报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汇报
动物产地检疫是从源头抓动物疫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的关键措施。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搞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我县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把该项工作当成了动物检疫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渭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设立“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示范县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建设项目,我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动物产地检疫综合模式,是全县的动物产地检疫率迅速提高,充分发挥了人员优势、项目优势和示范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住机遇取得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文件为产地检疫做好政策保障。
年初我所借禽类疫病引起的正面效应,抓住县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和畜产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的大好时机,和主管局联系与县政府沟通,出台了新的《xx县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实施办法》。《办法》的宗旨是“为了将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减轻动物防疫、屠宰检疫环节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办法》的依据是《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和我县的动物与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状况。《办法》中除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程的要求,规定了“动物产地检疫的申报制度”、“动物产地检疫程序”、“动物产地检疫出证程序”和“动物产地检疫收费标准”外还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利于工作开展的制度。《办法》中提出“动物产地检疫限定在我县境内的区域间和乡镇间开展,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官方兽医实施检疫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聘用委托具备条件的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组、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作为助检员、协检员,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提出除了在乡镇和屠宰厂建立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外,在区域间设立报检中心;《办法》中规定“县境外动物运输车辆和县内外出运输动物车辆,实行定点清洗消毒和装卸制度,禁止以上车辆在我县进内走村串户收购装卸动物,防止外县动物疫病传入我县”;《办法》中还明确了“动物产地检疫收费资金用于检疫设备改造和未纳入财政供养的聘用助检员和协检员劳动报酬使用,不纳入财政调节项目”。这为临时解决协检人员收费分成打好了基础。同时《办法》还要求“各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同心合力,协助畜牧部门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镇政府及所属办事处、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组要全力协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产地检疫的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养殖场户积极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食品药品、工商、交通、卫生、及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交易、运输、屠宰、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这些规定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动物产地检疫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相结合,建立区域、乡镇和村、组、场三级报检管理模式。
先把县境关,再把乡镇关后把村组场关,逐步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我所在省市报检点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出台了《xx县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和屠宰场检疫规范化建设项目实施意见》、《xx县动物报检中心及动物定点装卸场所建设规范》、《xx县动物报检中心及动物定点装卸场所管理规范》等文件。不但对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的建设设计和设施设备有了规定,而且对选址和布局也有了规定,不但利用了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优势还吸收了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了报检中心和报检点建设。在全县迅速形成了具有高标准的一批报检中心和报检点,为下一步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场所。三、培训人员建立制度,迅速壮大动物产地检疫队伍。
官方兽医是对动物检疫结果负责的法定人员,但要全面开展动物产地检疫提高报检率和监督力度,光靠县级官方兽医是不够的。我所在吸收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根据《xx县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实施办法》规定大量吸收社会有关人员和村组场防疫人员、兽医人员参与检疫协助工作。并邀请市上领导对协检人员进行了专业、法律法规培训考核,使动物产地检疫协检人员迅速增加到数百人。同时制定了《xx县动物产地检疫协检员管理办法》和《xx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制度》等制度,和协检人员签订了《协议书》和《承诺书》,明确权限和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并按照省市规定制定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公示牌,是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人员和制度得到保障。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率迅速提高。四、深入开展“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基础稳定。市上在我县推行的“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模式,是动物产地检疫的基础,管好规模养殖场,提高养殖场户主动报检意识是动物产地检疫的根本,规模养殖场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协检人员和官方兽医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也为零散养殖小户起到了带头作用。年底与规模养殖场(猪x头,羊x只,牛x头,禽x只以上)的签约率达到x%,出栏动物产地报检率达到x%,检疫出证率达到x%;也带动了零散养猪户的积极性,使出栏动物主动报检率从原来的x%迅速提升到了x%,检疫出证率达到x%。
五、加强鸡屠宰检疫,促进禽类报检率和检疫率。
年末,我县石羊集团鸡屠宰加工厂开始运营,我所迅速培训人员,挑选业务能力最强的检疫骨干人员驻厂检疫,严格查证验物,没有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鸡禁止入场,使鸡的检疫报检率提高到了x%,入场鸡只持证率达到了x%。这对我县猪、牛、羊、鸡、兔、犬等动物的产地检疫报检率全面达到x%起到了促进作用。六、开展多种形式监督执法检查,全面促进动物产地检疫率提高。
我们在以前以区域中队进行的动物卫生监督集中巡查模式基础上,将相对人员集中的中队人员两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下到个报检中心和报检点与协检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开展动物检疫监督检查,使监督检查工作迅速覆盖到了村组,一些不主动申报检疫的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同时,也监督和督促了基层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各中队、各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的工作,所里领导协同有关股室开展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监督检查,使各项工作层层落到实处,为我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提供了人员制度和法律技术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第三篇:关于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施办法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了将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减轻动物防疫、屠宰检疫环节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县畜牧兽医管理局主管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三、动物产地检疫限定在我县境内的区域间和乡镇间开展,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官方兽医实施检疫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聘用委托具备条件的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组、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作为助检员、协检员,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四、委托动物产地助检、协检人员必须签订委托责任书,相关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执证上岗。
五、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原则上以在区域间设立报检中心,在乡镇间设立报检点为主,有条件的可在养殖村组设立报检处,没有条件的设立村、组、场报检协检员,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及相关人员电话和地址及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六、检疫申报:
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出售、运输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产地检疫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申报检疫。
(五)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六)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七)由外县外省调入我县动物或动物产品必须持有效检疫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实施查证验物和抽检。证明过期、证物不符或抽检发现问题的,实施重检,检出不合格动物和动物产品一律进行隔离或无害化处理。
(八)申报检疫采取申报单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七、检疫与出证: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检疫人员和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一)动物:
1、本辖区未划定为疫区、疫点。
2、临床检查健康,食欲、静态、体温、体表、精神等均正常。
3、持有有效免疫证明或免疫档案,猪、牛、羊佩带有合格动物标识。
4、检疫未发现规定的动物传染病。猪未发现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牛未发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未发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羊和山痘、小反刍兽疫、炭疽。;家禽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蜜蜂未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兔未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瘟)、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犬科动物未发现狂犬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利什曼病。猫科动物未发现狂犬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
5、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应符合符合国家规定。
6、由外县外省调入我县的种用、乳用和幼畜、雏禽必须按规定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和审批手续报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并经重检合格后隔离饲养15至21日后方可混群饲养。宠物犬、鸟应由户主隔离15至21日后方可交易和移动。
7、县境外动物运输车辆和县内外出运输动物车辆,实行定点清洗消毒和装卸制度,禁止以上车辆在我县进内走村串户收购装卸动物,防止外县动物疫病传入我县。
8、检疫出证按国家规定由法定人员(官方兽医)出具规范的新式检疫合格证明或标志,有效期最长为七天。
(二)动物产品:
1、种用动物精液、卵、胚胎、种蛋的供体动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供体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供体动物的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2、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按有关规定消毒合格;
3、胴体肉品和袋装生肉品必须检疫合格盖章,并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或加封合格检疫标志。
4、检疫出证按国家规定由法定人员出具规范的新式检疫合格证明或标志。有效期最长为三十天。
八、检疫收费及消毒收费:
按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陕价行发【2011】160号文件执行。如下表:
(三)消毒收费按国家财政部、物价局规定每平方米0.2—0.4元收取。
(四)动物产地检疫收费资金用于检疫设备改造和未纳入财政供养的聘用助检员和协检员劳动报酬使用,不纳入财政调节项目。
(五)保障中、省、市动物检疫业务项目的落实,其他单位不得挤占或挪为它用。
九、动物产地检疫的监督管理: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定期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监督检查活动,依法查处拒检、逃检、漏检、错检案件,全县动物凭动物标识和检疫合格证明出售、运输、屠宰,动物产品凭检疫合格证明或检疫标志运输、销售、贮藏、加工。
(二)各屠宰厂查验回收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禁止入厂屠宰。
(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不按规定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处罚,确保各项检疫工作正常开展。
十、动物产地检疫关乎我县的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关乎全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各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同心合力,协助畜牧部门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镇政府及所属办事处、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组要全力协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产地检疫的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养殖场户积极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食品药品、工商、交通、卫生、及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交易、运输、屠宰、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十一、本办法由县畜牧兽医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汇报(精选)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汇报
动物产地检疫是从源头抓动物疫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的关键措施。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搞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我县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把该项工作当成了动物检疫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渭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设立“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示范县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建设项目,我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动物产地检疫综合模式,是全县的动物产地检疫率迅速提高,充分发挥了人员优势、项目优势和示范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住机遇取得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文件为产地检疫做好政策保障。年初我所借禽类疫病引起的正面效应,抓住县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和畜产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的大好时机,和主管局联系与县政府沟通,出台了新的《xx县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实施办法》。《办法》的宗旨是“为了将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减轻动物防疫、屠宰检疫环节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办法》的依据是《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和我县的动物与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状况。《办法》中除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程的要求,规定了“动物产地检疫的申报制度”、“动物产地检疫程序”、“动物产地检疫出证程序”和“动物产地检疫收费标准”外还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利于工作开展的制度。《办法》中提出“动物产地检疫限定在我县境内的区域间和乡镇间开展,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官方兽医实施检疫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聘用委托具备条件的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组、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作为助检员、协检员,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提出除了在乡镇和屠宰厂建立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外,在区域间设立报检中心;《办法》中规定“县境外动物运输车辆和县内外出运输动物车辆,实行定点清洗消毒和装卸制度,禁止以上车辆在我县进内走村串户收购装卸动物,防止外县动物疫病传入我县”;《办法》中还明确了“动物产地检疫收费资金用于检疫设备改造和未纳入财政供养的聘用助检员和协检员劳动报酬使用,不纳入财政调节项目”。这为临时解决协检人员收费分成打好了基础。同时《办法》还要求“各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同心合力,协助畜牧部门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镇政府及所属办事处、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组要全力协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产地检疫的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养殖场户积极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食品药品、工商、交通、卫生、及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交易、运输、屠宰、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这些规定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动物产地检疫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相结合,建立区域、乡镇和村、组、场三级报检管理模式。先把县境关,再把乡镇关后把村组场关,逐步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我所在省市报检点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出台了《xx县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和屠宰场检疫规范化建设项目实施意见》、《xx县动物报检中心及动物定点装卸场所建设规范》、《xx县动物报检中心及动物定点装卸场所管理规范》等文件。不但对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的建设设计和设施设备有了规定,而且对选址和布局也有了规定,不但利用了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优势还吸收了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了报检中心和报检点建设。在全县迅速形成了具有高标准的一批报检中心和报检点,为下一步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场所。
三、培训人员建立制度,迅速壮大动物产地检疫队伍。官方兽医是对动物检疫结果负责的法定人员,但要全面开展动物产地检疫提高报检率和监督力度,光靠县级官方兽医是不够的。我所在吸收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根据《xx县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实施办法》规定大量吸收社会有关人员和村组场防疫人员、兽医人员参与检疫协助工作。并邀请市上领导对协检人员进行了专业、法律法规培训考核,使动物产地检疫协检人员迅速增加到数百人。同时制定了《xx县动物产地检疫协检员管理办法》和《xx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制度》等制度,和协检人员签订了《协议书》和《承诺书》,明确权限和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并按照省市规定制定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公示牌,是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人员和制度得到保障。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率迅速提高。
四、深入开展“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基础稳定。市上在我县推行的“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模式,是动物产地检疫的基础,管好规模养殖场,提高养殖场户主动报检意识是动物产地检疫的根本,规模养殖场的积极配合,使我们的协检人员和官方兽医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也为零散养殖小户起到了带头作用。年底与规模养殖场(猪x头,羊x只,牛x头,禽x只以上)的签约率达到x%,出栏动物产地报检率达到x%,检疫出证率达到x%;也带动了零散养猪户的积极性,使出栏动物主动报检率从原来的x%迅速提升到了x%,检疫出证率达到x%。
五、加强鸡屠宰检疫,促进禽类报检率和检疫率。年末,我县石羊集团鸡屠宰加工厂开始运营,我所迅速培训人员,挑选业务能力最强的检疫骨干人员驻厂检疫,严格查证验物,没有动物产地检疫证明的鸡禁止入场,使鸡的检疫报检率提高到了x%,入场鸡只持证率达到了x%。这对我县猪、牛、羊、鸡、兔、犬等动物的产地检疫报检率全面达到x%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开展多种形式监督执法检查,全面促进动物产地检疫率提高。我们在以前以区域中队进行的动物卫生监督集中巡查模式基础上,将相对人员集中的中队人员两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下到个报检中心和报检点与协检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开展动物检疫监督检查,使监督检查工作迅速覆盖到了村组,一些不主动申报检疫的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同时,也监督和督促了基层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各中队、各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的工作,所里领导协同有关股室开展定期考核和不定期监督检查,使各项工作层层落到实处,为我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提供了人员制度和法律技术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
第五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汇报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汇报
动物产地检疫是从源头抓疫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的关键措施。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搞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今年我县继续深入开展“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人员培训,锤炼技术队伍。
今年是中省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整顿年,由于双汇瘦“肉精事件”和雨润“问题肉事件”的警示,我县把加强人员培训和执法队伍教育当成重中之重。由于市县两级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属于非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人员,人员技术能力低外行多,所以加强技术培训尤为重要。我们邀请市监督所所长高级兽医师蔡立安和监督科科长左善民两位同志对全体检疫和执法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了同志每的理论水平和责任意识。
二、狠抓检疫报检点建设,落实产地检疫签约工作。
xx五个乡镇检疫示范点,统一制作公示栏,制度牌,配发制式文书和消毒药品。充实乡镇检疫人员,落实检疫点办公场所。在保持去年x家规模养殖场,户,合作社,小区签订协约的基础上,又与x户小规模养殖场户签订了产地检疫协约。目前共有猪养殖场户156家,羊58家,牛61家,鸡101家实施了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五个示范点与规模养殖场签约率达到了100%,其他乡镇平均达到80%以上。
三、扎实开展检疫工作,努力提高报检率。
今年,每月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报检次数平均达到x批次,共达到x批次,检疫动物x万头只,其中活鸡约x万只,活羊约x万只,生猪约x万头,牛x万头,签约规模养殖户动物出栏报检率达到100%,检疫率100%,出征率99%(1%为检疫不合格要求隔离治疗和观察的动物)。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已经开始在我县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全力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所产地检疫管理工作小组,同三个监督执法中队近二十余人在全县各乡镇的动物养殖、动物交易、动物运输、动物屠宰等环节实施监督检查,对未经检疫出售,运输,屠宰动物的行为依法处理处罚。特别是在屠宰环节我们利用我县屠宰检疫工作管理严格的基础加大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回收力度,对无证进入屠宰场的动物一律禁宰隔离观察并根据情况处罚后再补检准宰,以促使经营户只能收购经过产地检疫的动物。同时我县实行了动物贩运经营人和经纪人培训考核制度,动过加强动物收购运输环节的管理,也大大促进了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