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执行和解中问题的思考
关于执行和解中问题的思考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经平等协商,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达成协议,从而使原执行程序不再进行的制度。执行和解是我国民事执行中一项重要制度,具有简化程序、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执行对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诸多优点,在执行案件中占有较高比重。但执行和解的局限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一、执行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几种突出问题
1、和解协议履行率低,执行和解被一些被执行人当成了拖延履行义务期限甚至规避义务的手段。
《民事诉讼法》
第二篇:关于执行和解协议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执行和解协议的几点思考 作者:谈伟生 朱来宽
发布时间:2009-01-14 13:38:3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分享到:0
执行和解是一种常见的执行方式。它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就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达成协议。执行和解的实质是变更了原来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以和解协议的履行替代了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笔者就执行和解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执行和解的特点
1、执行和解是在执行程序中进行的。
2、执行和解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3、执行和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标志。
二、执行和解的法律后果
1、程序后果。(1)双方当事人按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将会导致执行程序的中止或终结。(2)申请执行期限的减少。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而被执行人又没有按照执行和解协议履行,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原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强制执行。但此次申请执行的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应当减去第一次申请执行用掉的时间。
2、实体后果。实体上,履行完毕的执行和解协议具有消灭当事人之间由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
3、执行行为的后果。执行和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签订后,法院将不再对原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进行强制执行。
4、反悔的后果。和解协议一经签订应当具有合同的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轻易反悔,否则将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1)申请执行人反悔。执行和解协议是一种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只要被执行人按执行和解协议履行,申请执行人就无权要求不按执行和解协议的约定,要求人民法院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强制执行,但申请执行人因重大误
解或受胁迫等原因签订的执行和解协议除外。(2)被执行人反悔。被执行人不按执行和解协议履行的情况比较多见,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被执行人反悔的情况作了明确的规定,被执行人反悔的,法院将会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执行。
三、执行和解的审查
法院是否需对执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呢?笔者认为对于当事人签订的执行和解协议,法院有职责进行审查,审查应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
1、合法性审查。法院对当事人提交的执行和解协议进行审查,看协议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风尚、公共利益等。
2、合理性审查。审查双方和解协议的内容看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
第三篇:关于法院如何促成执行和解的问题
关于法院如何促成执行和解的问题
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是法院在执行和解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这一工作定位往往出现偏差,明显的是“带有浓厚行政命令色彩的将未履行完毕的执行和解作为结案方式的做法,使执行员对执行和解协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关注转移到了执行和解协议达成的本身。易言之,执行和解成了结案目的,而能否真正实现债权不再是执行员关心的问题”,了完成结案考核的目标,法院执行公权力的指向对象不再是债务人,反倒是债权人,想法设法要求债权人做出让步,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债权人不愿意让步的,便以将不积极执行或者今后难以执行到位为借口,强制债权人接受某一和解方案。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使当事人产生了合理怀疑,严重影响了法院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另一方面也是以公权压制私权,侵害了执行和解的私法基础。作者认为,法院在促成和解时,从保障当事人私权出发,应当严格遵照以下两点要求:一是要向当事人进行释明并记入笔录。释明的内容主要包括执行和解的性质、和解协议的内容、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以及恢复执行的申请期限。特别是应向当事人明确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债权人只能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并且,申请恢复执行原法律文书,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申请执行期限因达成执行中的和解协议而中止,其期限自和解协议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避免当事人因为不了解法律规定而丧失权利救济的可能。
二是要严格限定法院介入当事人和解的方式。法院在执行中主动提出和解方案是不合适的。哪怕这一方案确实符合客观实际且有利于最大可能地实现债权人利益,但鉴于执行权的强制性和法院对执行工作的垄断性,难免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压迫,继而影响当事人的独立判断。因此,法院在执行和解中仅可以为以下三类介入行为:一是征询当事人有无进行和解的意向。一旦有一方当事人不愿和解的,就应当避开和解程序;二是传递和解信息。在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出于种种考虑不愿和对方发生直接联系或者无法有效联系对方的,法院可以充当“二传手”,为双方传递和解信息。这样的传递活动未添加法院的意见,不会影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是在具体传递活动中,法院应明确告知当事人此类和解信息仅是对方意见,与法院无关,避免当事人产生误解;三是债权人要求法院提出和解方案的。有时,债权人会主动要求法院向其或者债务人提供一定的和解方案以供参考。考虑到债权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此时,法院可以提供切实可行的和解方案供当事人参考。但这种方案必须经债权人最终认可,以符合意思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同时,考虑到双方在执行中的地位不平等,为避免合理怀疑,仅有债务人一方要求法院提供和解方案时,应不予准许
执行和解如何在执行工作中体现
2011年03月29日19:35 东方法眼葛兴忠235人次浏览 评论0条字号:T|T 核心提示:在执行案件中,执行和解的结案方式常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已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被人们所认可和推崇。在当今法制中国,和谐司法,以
在执行案件中,执行和解的结案方式常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已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被人们所认可和推崇。在当今法制中国,和谐司法,以人为本,公正司法的理念下,执行和解对提高案件执结率,降低执行成本,节约司法资源,保护合法权益,调节人际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真正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具有其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现就结合自己从事执行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现就如何把执行和解的理念贯穿到执行过程中去,谈谈个人的初浅观点和看法。
一、把牢固树立执行和解的理念贯穿到执行过程中去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执行和解理念就是执行员搞好执行工作行动的指南,并贯穿于案件执行始终。一般申请执行的案件,执行起来大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启动执行程序和执行措施,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作为执行员首先就要牢固树立执行和解的理念来促成双方当事人朝执行和解方向努力,不要有被执行人 在诉讼阶段未达成调解,未履行义务,到了执行阶段更难达成执行和解的模糊认识,而左右案件的执行思路。在实际执行工作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执行起来有难度的案件就是在执行和解的理念下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而结案的,靠这种结案方式每年约占百分之五十左右。
二、把执行和解离不开宣传教育的理念贯穿执行过程中去
在执行案件中,执行员要把执行和解离不开宣传教育的理念贯穿执行始终。执行员在执行有难度的案子时,一方面要向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宣讲执行和解的好处和弊端,让双方当事人接受执行和解这一理念,并取得双方当事人的理解支持配合,使对立的双方回归到执行和解轨道上来;另一 方面也要向双方当事人宣讲执行和解是在有理有度的基础上的和解,并不是申请执行人无原则性地让步,更不是一味地迁就被执行人。法院既要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被执行人的客观实际情况和履行能力,统筹兼顾,寻求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临界点”来促成执行和解达成结案目的。
三、把执行员在执行和解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念贯穿到执行过程中去
执行员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执行和解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更是谋划者,指挥者。执行员对需执行的案件能否顺利执结,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同样是一件案子,不 同的执行员会有不同的执行效果。有的老是执行不动,结不了案,有的却快速执结,案结事了。可见执行员在执行和解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要求执行员有过硬的业务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养,丰富的执行工作经验,娴熟的执行艺术和方法,而且最主要的是会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掌握当事人的心里动态,抓住执行和解过程中的火候和时机,执行员要果断决策,求同存异,驾驭执行和解全局,充分发挥总指挥作用,力促双方达成执行和解。
四、把执行和解离不开执行联动机制的理念贯穿到执行过程中去
在执行过程中,对无执行能力,对抗情绪大,有影响的督办案件,应采取执行联动机制。如通过新闻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启动征信系统,取得政府、人大、政协支持,并与乡、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协调配合,发动当事人亲戚朋友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转化工作,依靠社会舆论压力,上级部门干预督办,亲朋好友规劝解难支助,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促成执行和解。有当事人自己履行义务的,也有靠当事人的亲戚朋友出面支助履行义务而结案的。
五、把执行和解离不开强制执行的理念贯穿执行过程中去
强制执行是执行过程中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手段,通过查封、扣押、冻结、拍卖、拘留、限制出境等方式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使执行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使被执行人由躲避到自觉来履行义务,在执行和解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大量的执行案件来看,强制执行的确能起到震慑被执行人的作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案件的快速和解执结功不可没。从这几年案件的执结方式来看,靠强制执行结案的每年约占百分三十左右。
六、把执行和解离不开司法救助机制的理念贯穿到执行中去
在执行案件中,交通事故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个别双方当事人都是特困群体,弱势群体,由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案子陷入僵局。矛盾纠纷化解不了,申请执行人就会上访、缠访、闹访,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或事端,往往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怎么办?法院这就要靠争取的司法救助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在经济上予以一定范围内的救助,缓解当事人的燃眉之急,安抚当事人,平息矛盾纠纷激化,甚至有的案子靠司法救助基金达成执行和解而结案,每年这类案件约占百分之五左右。
执行中的调解在促进司法和谐中的作用
司法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和谐执行则是搞好和谐司法的重头戏,因为法院审判工作的归宿是执行,执行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最终得到保护,直接关系着法律尊严和法院形象。因此,和谐执行的关键是在执行的方式、方法上,执行过程中的调解就是和谐执行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执行工作岗位八年,时刻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努力研究执行中的方式、方法。八年来用调解的方法执结案件700余件,双方当事人的满意率100%,真正实现“案结事了”。现就执行中的调解在促进司法和谐中的作用谈点粗浅认识。
一、调解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有“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矛盾发生后请出一位中间人从中斡旋,调解解决问题,这一民族传统延续至今。在执行方式中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尽力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与民间调解方式不同的是,此时中间人的角色是由法院执行人员来担任的。这一方式在执行工作中经常用应,它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互谅互让,共同达成和解,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有利于迅速结案。我们从一下几点加深对调解的认识。
(一)、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主持下,争议各方就民事权益进行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它符合中国主流哲学“天人合人”的思想,以“和谐”为其基础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中国民间司法程序主导性的纠纷解决手段,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纠纷处理策略的正当性,是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宝贵经验和优良历史传统。
(二)、诉讼调解。诉讼调解是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根据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以及刑事自诉案件,都可以适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对有些案件而言,调解是必经程序。调解具有解决纠纷的独特优势:首先,调解让诉讼更加“人性化”。调解强调当事人的积极参与,通过当事人自愿协商使整个诉讼过程当事人都非常清楚,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调解可以有效降低诉讼的对抗性。调解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协商和妥协,促进当事人之间互谅互让和友好合作。大大降低和弱化了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再有,调解更符合诉讼效益的要求。调解具有简便、高效、经济的特点,调解方式灵活,能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也能节约司法资源。200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重要的司法解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诉讼调解制度,加大了诉讼调解的力度,符合司法为民要求,也适应了我国经济与全面协商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执行过程中调解的重要性。执行中的调解应引起各级法院领导和法律专家的高度重视,因为民事案的件执行是《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程序,调解既然适应审理阶段,同祥也应适用执行阶段,案件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案结事了”,直接关糸到审判的效果,同时也是体现司法是否和谐重要标志。因此,执行中的调解意义非常重要,既可节省司法资源,又可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既可化解矛盾,又可预防矛盾的升级;既可达到法律效果,又可实现社会效果,是促进司法和谐的重要途征。
笔者列举执行中的一个小案例:孙某是山东省诸城市某村一83岁的老人,膝下有两子两女。因两个儿子不赡养,老人于2003年将其两个儿子告上法庭。法院判决两个儿子每人每年给付孙某小麦200斤,玉米100斤,大豆、花生各20斤,日常生活费用60元,于每年3月30日前履行完毕;住所由两个儿子轮流提供,每人一年。在前三年执行工作中,执行人员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动用了强制措施,部分钱物也都执行到位,但孙某住所仍然无法解决。由于采取了强制措施,更加激化了母子间的矛盾。二儿子为逃避执行,同妻子办了离婚手续。大儿子也扬言,他丢不起人,如果法院再强制,他就不活了,要同其母亲一起死。
该案在本村及周边村影响很大。执行人员在对案件分析后,认识到这种家庭纠纷仅靠强制执行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如果不改进执行中的方式、方法,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当事人及知情者对法院的抵触情绪会更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赡养案,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尽全力化解其母子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执行人员先后到孙某子女所在的三个村、四个家庭进行调解十几次,并请村委会、家族有威望的老人、被执行人的朋友等社会力量协助做工作。最终,两个儿子、儿媳终于叫了妈,四个家庭又传出了幸福的笑声。
笔者认为,很多案件,在执行中虽然穷尽各种强制措施,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通过调解,有利于案件执结。既达到了法律效果,又实现了社会效果,从而促进了司法和谐。
二、执行中调解的误区
执行中的调解,是执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结案方式。基层法院执结的案件中,自动履行的占60%以上,这些自动履行的案件,都是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的结果。所以执行中的调解现已被执行人员所采用,并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仍有少部分人员产生已下误区:
(一)执行概念上的误区。执行是强制执行的简称,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执法活动。从这一概念中,有些人产生的误区是进入执行程序就应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如果采用调解、和解的方法就不能使用强制执行这一概念。另外,即将出台的《强制执行法》,也没有关于调解的条文。
(二)理解上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就应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直接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调解是审理的事,与执行没有关系,很多调解书被告都不履行,执行再调解没有意义,况且执行程序没有调解的条款,执行中调解没有法律依据。但很多判决书、调解书是双方当事人想互的履行义务,如果申请执行人未履行自己的义务,强制执行被执行人,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只有通过调解让其双方各自履行义务才是公平的。
还有的认为和谐与执行是对立的,既然和谐执行就不能使用强制措施。确忽视了强制执行与司法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强制执行是促进司法和谐的一种手段,根据案件不同情况采取平和或强制的执行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和谐。
三、执行中调解要有规范性
执行中的调解不同于审判调解,执行依照的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如何规范执行中调解,防止不安法律文书的违法调解,乱调解,强制调解等行为的发生是执行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促进司法和谐,笔者认为执行中的调解要从以下方面规范。
(一)执行中的调解应贯穿整个执行程序的全过程。即从送达、开庭、采取强制措施前、中、后,到结案的每个环节。
1、开庭前的调解,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试探性调解,了解其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和经济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说服工作,2、开庭调解,要根据案件的不同类型,纠纷的性质,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执行标的额的大小等,以灵活的调解方法进行调解,可以进行一次,也可以进行多次调解。
3、上门调解,很多被执行人因到外地打工,无法安时到庭,对这类当事人不能统归“老赖”。如果执行人员上门找其家人说明利害,其家人也能履行被执行人的义务。
4、强制中的调解,很多被执行人心存侥幸,对执行人员苦口婆心的调解不予理解或对执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持怀疑态度。执行人员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有的执行人员存在一拘了之的现象,确忽视趁热打铁的时机,这时的调解效果会更明显。
(二)引进社会主体协助的执行调解。执行中的调解不能仅限于执行人员进行的调解,在某此案件上,双方当事人对协助主体的信任程度高,取得的效果明显。1基层村民组织参与调解。对于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案件,基层村民组织对于纠纷的原因状况最为熟悉,执行人员邀请村委会组织人员一同进行调解,说理性强,当事人信服,案件能够很快执结;2司法所参与调解。一部分案件在审理前后,已经由乡镇司法所进行过调解,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发生纠纷的根源了解的更透彻,能够协助执行人员迅速找准调解的切入点,增大了执行案件调解的成功率;3专业人员参与调解。对于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案件,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的专业人员协助调解工作。如建设工程承包类合同案件中,因涉及招投标、施工设计、地质勘察、地基处理、工程验收等专业性问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中,因涉及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多个政策适用,执行人员邀请专业人员到庭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双方当事人心中有数,能促进双方进快达成协议。
四、执行中的调解要有艺术
要做好民事案件执行中的调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执行人员在执行案件中如何调解,调解的方法是否有艺术,所起到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是否统一,是执行中调解结案的关建。笔者结合执行工作实践,就执行中如何调解谈一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五结合”调解法。即面对面与背靠背调解相结合,集中与个别调解相结合,公开与保密调解相结合,部分与全部调解相结合,执行人员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尽管面对面地调解,能够更加有效的观察和了解当事人的纷争,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解。但有些当事人面对面地调解只会增加对立情绪。此时,适当的分头做当事人的工作,有利于执行调解的开展。有些案件的当事人基于工作或者个人隐私等原因,可能不方便坐下来调解,执行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个别调解的方式。还有些案件当事人信服社会上的力量,执行人员可以根据案件的情况邀请社会上的力量,参与执行中的调解。总之,只要有利于执行过程中的调解,在合法的前提下,执行人员可以灵活的掌握调解的方式。
(二)引导调解法。实践中,许多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因为对事实判断和法律适用存在模糊认识,很多申请执行人只注重法律文书的结果,不了解或不管被执行人是否有偿还能力,总认为官司是在法院打的,法院就应当执行完相应的结果。对这类纠纷,执行人员可通过行使释明权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客观、公正地讲清各方各自在案件处理上所处的地位和处境,使各方对对方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基本的把握,特别是在一些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纠纷,当事人往往因为对法律产生不同的认识而闹的很僵,这就需要执行人员进行释明并说明调解的意义和益处。征询各方对案件调解的具体意见,从而了解和掌握其差距何在、分歧何在和症结何在,有针对性地对各方进行案件事实认识上的阐述工作和法律角度的释法工作,从而反复征询各方调解意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拿出比较可行而又具体的执行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执行人员要注意正确处理保持中立执行引导的关系,防止当事人对执行人员的行为产生“合理的怀疑”,影响执行中的调解效果。
(三)把握时机调解法。调解工作可依法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因此,调解艺术也就贯穿于调解过程的始终,掌握调解时机,把握好调解脉搏是提高和解率的关键。在执行调解时往往是这样,一是申请人以法律文书为依据,态度强硬,不依不饶;二是被执行人沉默寡言,竭力掩饰自己,对执行中调解的反映不强烈,“以静制动”企图尽量少受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执行人员从案件接收开始就要全面搜寻与双方当事人有关的“信息”,掌握双方的实底,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调解中由于当事人言辞过激等原因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时作出客观评断,化解冲突,适时调解,以达到和解目的。
(四)“情感理解”调解法。执行中调解工作是使双方当事人接受执行人员的观点,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过程。执行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既要依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又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情感,特别是婚姻家庭、相邻关系、交通事故等案件,由于当事人主观上的认识常常与案件客观真实之间存在着差异,当事人在最初接受执行中调解时往往心理不平衡,特别是受到损害一方,心理更不平衡。因此,执行人员在做调解工作时首先要对当事人的冤诉耐心倾听,让其将愤懑彻底宣泄,再给予充分理解,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解脱。然后引导当事人站在法律与现实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并形成对案件客观合法合理的处理意见,促使双方冰释纠纷,想互理解、想互量解,最终促成和解。
(五)“心理学”调解法。执行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外,还应掌握社会“心理学”,要善于掌握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执行案件纠纷的不同性质和内容,以及不同当事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方法、技巧和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执行中的调解,当事人往往各说各的理,各强调对自己有利一面,而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这是共性心理。但当事人自身由于文化水平、个人性格、生活环境的不同,又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比较讲道理,不作过分要求;有的强词夺理,得寸进尺;有的重体面、声誉,不重物质的得失,打官司只为争口气等等,由此其对是非的认识、对应承担责任的态度等各不相同。因此,执行人员在进行调解工作前,要尽可能对当事人的脾气、性格、心理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结合案情,摸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特点,区分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开展思想工作,切忌不分对象,方法单一,否则会事倍功半。
五、在促进司法和谐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胡总书记高度概括了社会和谐的涵义,并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提高到历史性的地位。据此,司法作为保障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重要社会活动,其中的和谐可包括狭义和广义上的两重含义。狭义上的司法和谐,指的是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或解决矛盾冲突时,应当遵循的一种原则,以及所要达到的法律、社会和政治效果。它要求在保证司法程序的正当公开的同时,还要考虑司法结果的合法合理,而防止矛盾冲突进一步升级或演变,做到司法权力的个体和谐。笔者认为执行中的调解在促进司法和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执行中的调解在实现法律效果上所起到的作用。法律效果是通过法院的执法活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衡量法律效果如何,主要看法律作用的结果能否达到法律的预期目标。执行中通过调解的方法,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化干戈为玉帛,化解矛盾,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实现“案结事了”,只要“案结事了”也就达到了法律效果。
(二)执行中的调解在实现社会效果上所起到的作用。社会效果是通过法院的审判和执行活动,使法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法的秩序、自由、正义、效益等基本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使执法的结果得到社会的公认。生效的法律文书多数是通过执行工作达到社会效果,有些案件,因未先作好调解和思想工作,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导致爆力抗法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也激化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因执行而成为冤家,不但未达社会效果,人为地造成执行难的问题。
(三)执行中的调解是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都依赖于法院的执法活动得以现实,法院的执法活动是展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平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统一的,互为因果关系和互相包含的。因为社会效果即法的价值的实现,是立法的依据和驱动力,法律效果的实现,导致法的价值即社会效果的实现。因此,一个好的执行结果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法律效果。正如肖扬院长所说的,损害法律效果的社会效果,实际上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也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和支持。
执行中的调解就是人民群众真正拥护和支持的,因调解把强制执行上升到“人性化执行”,既能体现执行人员的素质,又能体现执行队伍的作风,还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促进司法和谐。
笔者以上与大家共同探讨是,在执行过程中应注重调解。用调解的方法提高案件的执结率,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解决人为造成执行难的问题,从而促进司法和谐。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人民法院
几年来,人民法院在进行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运用调解的方式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履行兑现,从而执结了相当大部分的执行案件,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执行和解。执行和解一般均能做到案结事了、争纷平息,并能促成当事人和好、促进社会和谐,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的良好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有些同志提出:执行和解改变了原生效裁判文书所确定权利义务的内容,损害了人民法院审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笔者不赞同此观点,并且认为:执行和解是对审判的进一步完善,对审判具有完美的弥补功能,执行和解更利于维护审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执行和解的概述
执行和解是人民法院在进行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执行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自发或者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进行充分的协商并自愿达成一致的和解协议,义务人并完全如约履行义务,从而终结该案的执行程序;否则恢复据以执行法律文书的执行的民事活动。
执行和解是实践性合同,这就是执行和解的性质。执行和解是以义务人【被执行人】完全如约履行义务为构成要件,若义务人不能如约完全履行义务或在义务人完全履行约定义务之前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则执行和解不成就,此时恢复据以执行法律文书的执行。反之,义务人完全如约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所确定的义务后【如:有金钱给付义务的被执行人到人民法院兑现清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后】,执行和解成就,此时任何一方反悔均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这里主要是限定执行申请人在义务人完全履行约定义务之后,如无特殊情况及正当理由不得反悔,这就是执行和解的特殊性。因为执行和解协议,通常是由于被执行人欠缺履行能力或无履行能力,执行申请人作出让步即放弃了部分权利从而使双方达成的协商一致。被执行人据此而通过借债等途径努力履行兑现,当被执行人好不容易履行了约定义务,若此时执行申请人反悔,则一是造成被执行人心理压力及极大的反感;二是造成已达成的和解协议无其基本的严肃性;三是有可能造成放任执行申请人为达到其目的而无限地反悔,使和解毫无意义。
执行和解的特征:一是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自发协商或者由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二是双方当事人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该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对自已的权利义务的自由处分,该处分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三是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不必然构成执行和解,只有义务人完全如约履行和解协议确定的义务时,执行和解才能成就。四是执行和解成就则视为据以执行法律文书已执行完毕,该案的执行程序终结。对权利人已放弃的部分权利,其不得再行使主张权。
二、执行和解有利于申请执行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权利
所谓执行和解,其实就是在案件执行不能或难以执行的情形之下,申请执行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权利,从而自愿放弃部分权利,因此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由此自觉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义务的活动。在有给付义务的执行案件【尤其是多年执行不能的案件】中,通常是被执行人欠缺履行能力或者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在据以执行法律文书确定其权利的基础上自愿放弃部分权利【如债务利息】,从而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此,被执行人更愿意履行赔偿义务,乃是举新债还旧债也是情愿之中。例如:在笔者参与执行的韦某某与韦某交通肇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中,该案发生于十年前,案发中造成执行申请人韦某某的丈夫死亡、乘客中多人受伤及被执行人车辆报废等重大损失,被执行人韦某因此被判刑。被执行人韦某刑满释放后外出打工以维持生活,十年来其经济状况是一贫如洗,因此无力履行该案75000元的赔偿义务。笔者等人在对该案进行执行的过程中,经过多方的思想动员工作后,被执行人韦某的胞弟及母亲表示愿意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代被执行人韦某履行赔偿义务,因而申请执行人自愿作出极大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即被执行人韦某一次性兑现清赔偿款45000元,申请执行人韦某某放弃30000元赔偿款及十年间的债务利息。然后被执行人韦某的胞弟及母亲遂代其履行该项赔偿义务,执行和解成就,双方握手言和,对此,双方当事人均十分满意。在具有行为履行的执行案件中,如违章建房案需拆房还地。若能促成申请执行人以给付被执行人一定的拆迁费等方式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则有可能促成被执行人自行拆房,至少将会在拆除违章建房的执行工作过程中更为顺利。因此,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促成执行和解,更有利于申请执行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权利。
三、执行和解不涉及审判
执行和解对审判具有进一步完善和弥补的作用,但执行和解不是审判的延伸,其与审执分离的要求没有矛盾。首先,在进行执行和解的全过程中,没有启动任何的审判程序。执行和解协议是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自发协商或者由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而达成的。在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的执行法官可为当事人对案情作适当的分析、指出案情与各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并作适宜的调解工作,但不作质证、认证等工作,当事人协商不成则执行法官亦不作进一步的处理。其次,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是双方当事人对其权利义务的自由处分。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有权对其享有的权益进行自由的处分,包括对生效法律文书确认已有民事权利的处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在诉讼的任何阶段【当然包括执行阶段】都可以通过和解的形式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或诉讼权利。执行和解协议自然改变了据以执行法律文书所确定权利义务的内容,但这是当事人的有权处分行为。再次,执行和解协议不代替据以执行法律文书,执行和解协议永远不成为执行依据。执行和解协议与审判阶段的调解协议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执行和解不涉及审判。
四、执行和解对审判的进一步完善及弥补功能
人民法院在进行审判活动的过程当中,难免时有存在程序上不完善之处、偶有违法调解、也有裁判不公、还有漏判错判等。对此,当事人有的不知情,有的明知仍不愿通过上诉、申诉等途径解决,最终案件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并进入执行程序。因而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被执行人以此为由规避执行,拒不履行,甚至武力抗法的现象。执行法官在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当发现案件在审判中存在程序违法、裁判不公等现象时,一般有三种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一是动员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但大部分当事人不愿申诉。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如果已生效法律文书对其有利,则其当然不会申诉;或者生效法律文书的结果与其理想中的公正值相接近时,其也不愿意申诉;甚至其虽觉得裁判不公,但其权益已得到部分保护,其也不愿再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花费用去争取另一部分权益。对于被执行人而言,如果生效法律文书对其有利,则其当然也不会申诉;如果生效法律文书存在瑕疵而又对其不利,则其就势以此为由规避执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因此其也不会申诉。而不管是申请执行人还是被执行人,除了裁判结果对其十分不利之外,很少有人因为审判过程中出现程序不合法而提出申诉。二是建议院长提起再审。但是,案件一进入再审程序则很有可能给当事人造成诉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审判资源。三是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促成执行和解,以达到平息纷争、案结事了。笔者认为,执行和解才是上策。例如:某法院在申请执行人为某镇116农户与被执行人为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销售伪劣化肥纠纷案。该案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无法人资格,其经营化肥活动的方式为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因该推广站出售给某镇116农户的一批化肥是伪劣产品,116农户遂以该推广站为被告诉至某法院。某法院经审理,认定因推广站销售给116农户伪劣化肥从而造成116农户当年所种的玉米减产,由此判决该推广站赔偿116农户玉米减产损失及购买化肥的损失共计近120000元。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无上诉及申诉,该案于当年进入执行程序。某法院在对该案进行执行时,被执行人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已调配新站长及新站员,该推广站存有的化肥、农药、种子均属新站员自负盈亏、承包经营的产品,该推广站仅有的一栋房子属国有资产,由此,该案的执行工作进入僵局。针对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出现程序和实体上的问题,执行法官曾引导当事人申请再审,但因申请执行人胜诉、判决对其有利,其不申诉。而对于被执行人而言,原站员已调走,该案的履行兑现与新站员无关,其推广站无可供执行财产,因此其不会申诉。该案因此被拖延下来,不料这一拖就是十七年。这十七年间,申请执行人也曾经信访等途径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均因找不到执行突破口而无从执行。直到今年初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中,执行法官多次找到涉案推广站的上级主管部门即县农业局的领导及案发时该推广站承包经营的站员进行说法动员工作,商讨执行方案,落实履行兑现工作。最终农业局领导承认该局对该案负有责任,该推广站原站长韦某某【案发时在该站承包经营】愿意在其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执行法官在做申请执行人116农户代表的思想动员工作中,116农户代表承认该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评估部门对农户的玉米减产损失的确是估价过高;人民法院在判决被执行人赔偿116农户玉米减产损失的同时判决被执行人赔偿116农户因购买伪劣化肥的损失,属重复赔偿。在此基础上,该案执行法院追加原推广站站长韦某某为被执行人,并组织韦某某与116农户代表进行协商,最终达成韦某某赔偿116农户63000元的执行和解协议,韦某某及时履行赔偿义务,执行和解成就。对此,该案各方当事人都十分满意,特别是116农户对人民法院更是感激不尽,他们给该案的执行法院赠送锦旗及感谢信以表感激之情。该案的圆满执结及时化解了一群体事件的发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地党委政府对人民法院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高度的评价。
由此可见,执行和解与起动再审程序相比,更能减少和避免当事人产生诉累;更能减少人民法院诉讼成本的投资;更能平息纠纷、促进和谐。
五、执行和解更有利于案结事了、平息纷争、促进和谐
例如:笔者在参与农某某与兰某健康权纠纷一案的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兰某因宅基地及责任地的分配问题与胞弟纠结多年,在一次争吵中,被执行人失手打伤其弟媳即申请执行人农某某,农某某因此花费医疗费用5000多元。由于双方积怨太深,案发后兄弟间未能达成谅解,该案经人民法院审理,兰某被判赔5000多元。在该案申请执行期限届满前,农某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兰某拒不履行,人民法院通过对被执行人兰某采取拘留措施后,兰某仍表示不履行赔偿义务。后经执行法官做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后,申请执行人农某某表示: 兰某是大哥,长兄为父,利刀割不断流水,只要兰某象征性地给予赔偿,则兄弟情还在。鉴于农某某如此宽宏大量的态度,被执行人兰某亦承认错误,其子女也表示愿意代父履行赔偿义务,最后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兰某的子女并代父履行赔偿500元的义务。该案因此和解执结,双方当事人也言归于好,偕大欢喜。
执行和解还有利于破解执行难问题。从本文所举案例中不难看出:如果人民法院一味地强制执行,则很难执行到位,而执行期间过长则当事人将会产生厌烦心理,最终造成执行难的恶性循环。执行和解将会使得更多的执行难案迎刃而解,以笔者所在法院2011年上半年执结的执行案为例,该院2011年上半年受理执行案103件,已执结99件,已结案件中执行和解占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正所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执行和解为当事人带来实惠的同时,也能给人民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带来一线光明。
其实,执行和解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够拓开思路,找准案件的平衡点即双方当事人可接受的利益均衡点,把准和解的突破口,只要我们能够多做一些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就有希望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而当事人也是通情达理的,当事人对案经诉讼再经执行,也觉诉讼缠身是一件烦劳事,当事人也情愿达成和解、了结心事、和谐相处,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在审理和执行每一案件当中,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平争息诉、案结事了、构建和谐。但愿我们能以执行和解的方式执结更多的执行案件,但愿执行和解能为维护审判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发挥更大的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必须立足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做好执行工作,在执行工作中加强执行和解,发挥执行和解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法院执行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执行难”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执行难”如何解决,首先要靠法院自己,其次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我们一定要更新执法理念,调整执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执行工作当然需要强制力,离开强制执行是不行的,但完全依靠强制执行也是万万不行的,必须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体作用,落实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充分调动执行当事人的积极性,让执行当事人走到前台,加强执行和解,通过执行和解,推进执行工作全面发展。
全省各级法院执行法官要切实贯彻和把握执行和解原则,本着能和解则和解,多和解少强制执行的原则,在穷尽所有执行和解方法的情况下,再进行强制执行。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善于依靠政治优势化解社会矛盾,执行工作要逐步社会化,要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的支持,积极预防和及时化解纠纷。把执行和解工作作为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措施,把追求执行和解率的提高作为执行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积极运用和解的方式开展执行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社会震荡,为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总之,各级法院执行局和广大执行法官不仅要着眼于社会稳定,更要着眼于社会和谐,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把工作目标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到维护社会和谐,开创法院执行工作新局面。
■“和为贵”是执行工作中应大力提倡的新思路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彰是全省法院执行和解工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谈到执行和解,他说:“法院执行工作要树立新的政绩观,不仅要看执行了多少案件,更要看是否化解了矛盾纠纷,是否理顺了当事人的情绪,是否继续了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做好执行和解工作,通过执行和解,当事人相互协商,自动履行来执行案件。”
蔡彰说:“在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过程中,我们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的工作部署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做好执行和解工作既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部署,又是实际工作中全面推进执行工作所必需。我们提出,‘和为贵’是民商事案件执行工作中应大力提倡的新思路,在执行工作中必须大力推进执行和解工作,达到案件执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这样一种思路的引领下,吉林高院从2003年起大力推进执行和解工作,增强执行和解能力,提高执行和解率。吉林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卢炳建在全省执行工作会议上强调,执行和解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是当事人自己处分自己的权利,自由协商解决执行问题,有利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继续进行经济合作,有利于减少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利于避免当事人的上访,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执行和解是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执行和解工作更加重要。追求执行和解率的提高是执行工作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运用和解的方式开展执行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社会震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法院执行局要切实把握和解原则,本着能和解则和解,多和解少强制执行的原则,在穷尽各种执行和解方法的情况下,再进行强制执行。
就此,吉林省各级法院执行和解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并作为检验执行工作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深圳特区发展财务公司申请执行吉林国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案,由于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权利上存在瑕疵,历经5年多时间,始终未能执结,成为吉林省执行案件中的“老大难”案件。对此,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蔡彰亲自过问案件的执行情况,执行局长卢炳建亲自参与研究案件执行方案,最后确定了加大执行和解力度,争取执行和解的工作思路。吉林高院执行局在监督此案时先后4次召开听证会,把双方当事人召集到一起,公开、透明地分析案件执行中的各种问题,经多次交换意见,2007年2月13日,终于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达成执行和解协议。2月25日,吉林省国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方筹资,如约向深圳特区发展财务公司汇出第一笔执行款800万元,第二笔执行款1400万元也将于3月底前汇出,一起“执行难”案件执行和解。目前,执行和解在吉林省法院已是一种作风、一个方向,一种衡量考核工作的标准。
■能和解则和解,多和解少强制,在穷尽和解方法的情况下,再进行强制执行
能和解则和解,多和解少强制,在穷尽和解方法的情况下,再进行强制执行——这样的理念促使吉林全省法院执行系统千方百计加大执行和解工作力度,将执行和解贯穿于执行工作全过程。
从立案到结案始终立足执行和解来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吉林省乾安县农业银行与被执行人高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标的额21万元,于2005年10月10日在乾安县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借款人高某有工作,有工资收入,本人还有房屋等财物可供执行,如果在向其送达限期执行通知书后,其不自动履行,就采取扣工资、查封房屋、拍卖等强制措施,案件也会得到执行的,但那样做会给被执行人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也会造成被执行人有抵触情绪,执行法官没有这样做。执行法官多次找其本人谈话,又通过电话沟通,以案释法,促使被执行人主动交出执行款2万元。之后,在其对剩余的款项仍拒不履行的情况下,还是立足于执行和解执行案件,动员被执行人单位的领导及其亲属做他的思想工作,被执行人深受感动,终于将21万元执行款全部交到法院,案件执行和解。
采取强制措施后仍然积极促成执行和解。申请执行人杨香玲与被执行人李某、张某(夫妻)人身伤害赔偿案件,执行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4年内没有得到执行。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于2006年5月13日对被执行人居住的房屋进行了公开搜查,限期搬迁;另一方面,仍然没有放弃执行和解,坚持不懈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最后,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法律义务,执行法官鉴于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免收了被执行人的迟延履行金9000元。至此,这起长达4年的执行积案得到圆满执行。
执行监督环节也坚持做好执行和解工作。2006年7月18日,吉林高院执行局受理了案外人长春市融光物业有限公司提起的执行异议监督案件。这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是吉林中吉建筑装潢工程公司,被执行人是吉林宇田天王药业有限公司,执行标的额1000余万元。吉林高院执行局为又好又快地解决处理纠纷,经当事人同意主持执行和解,执行法官深入到案发地,到厂房实地查看并核实资产转让和资产添附情况,最后于2006年12月6日主持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吉林宇田天王药业有限公司30日内给付申请执行人人民币1000万元,并另行给付案外人长春市融光物业有限公司人民币750万元作为补偿。同时,长春市融光物业有限公司就此案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确认添附财产的诉讼,也以撤诉形式结案,各方皆大欢喜。■全省法院积极借助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促进执行和解
在吉林省委和全省各地党委的重视支持下,吉林省委政法委及各市、州、县(市)、区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执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案件执行问题,促进执行和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0年前,原吉林省联合置业公司留下一座烂尾楼——金融大厦,流拍价5000余万元,却背有1.6亿多元债务,积重难返。案件执行中,吉林高院执行局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积极与吉林省政府沟通,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省建设厅用房产置换的方式接受金融大厦在建工程,最终案件执行和解,现已建设成吉林省政务中心,该政务中心已于2007年1月1日对群众实行窗口一站式服务。
全省法院积极借助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促进执行和解。尹某姐妹3人被人称为“上访三姐妹”,她们自6年前就因为土地赔偿问题经常到省市和北京上访告状,2005年5月15日,三姐妹向磐石市法院执行局申请立案执行某村民委员会,要求村委会赔偿19800元。法院执行法官20多次去该地镇政府及村委会协调无果。2006年10月26日,磐石市法院执行局请市信访办、政法委、当地镇政府领导一起召开协调会,协商案件执行办法。最后,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该镇政府自愿为被执行人村委会承担偿还赔偿款的义务。至此,这一纠缠6年的信访案件得以了结。
发挥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执行工作新体制的作用,合理配置执行资源,充分发挥系统合力,采取交叉执行、提级执行、合并执行等多种方式,做好执行和解工作。申请执行人马得山与被执行人某县15个乡镇工程款纠纷执行案,涉及到几百名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当地难以执行。经吉林高院执行局指定,2006年1月6日由东丰县法院执行局执行此案。东丰法院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款项760万元,立即依法采取查封强制措施。之后,由院领导带队,奔波几百公里,与该县政府领导协调,当事人双方于2006年1月21日达成执行和解协议,2006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东丰县法院执行法官将与这15起案件相关联的几百名农民工的工资款609万元交付给了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马得山眼含着热泪说:“我代表几百名农民工兄弟,谢谢你们了,我们这下可以过个安稳年了!”
吉林高院执行局长卢炳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我们要在最高法院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落实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要求,立足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做好执行工作,在执行工作中加强执行和解,发挥执行和解的积极作用,实现‘做让党放心法官,建人民满意法院’的奋斗目标,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第四篇:执行和解委托书
执行和解委托书
篇一:执行阶段授权委托书
众所周知,执行程序和诉讼程序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司法程序。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审判和执行相互分离,审判员负责公平公正的审理好案件,而执行庭的执行员要严格按照文书内容并参照当事人提供的执行线索依法果断的动用各种执行措施,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但是,在我的基层实践中,尤其是在立案阶段,当事人对执行程序和诉讼程序有时会提交相同的授权委托书,大多当事人或受托人提交的授权事项是诉讼程序的授权范围,对执行程序的特别授权知之甚少。每当为询问时,对方总是振振有词,以“以前就是这么立案的,一直提交诉讼授权书”来抗辩。对此,我开始对基层法院立案工作中授权委托书的授权事项有了些思考。
在诉讼程序中,授权事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特别的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依照此规定,在诉讼程序中,立案人员对不怎么懂法律的当事人建议其按照此格式填写授权委托书,授权范围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但在申请执行程序中,民诉法没有对执行授权有特别的规定,有些立案人员也只好默认当事人可以提交诉讼程序的授权委托书。
但是,执行阶段并不涉及诉讼请求,反诉或上诉等问题,在申请执行的立案阶段提交此授权书肯定是不合适的。其实,最高人民法院早在XX年就出台了对申请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应提交材料的规定,其中提到了当事人若对执行程序中的申请执行、进行执行和解,放弃、变更执行内容,签收法律文书,领取执行案款等事项有授权,应提交特别授权委托书,以此来区别执行程序授权事项有别于诉讼程序。
在我的执行立案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把这些特别授权的格式写下来,当当事人或者受托人不知道怎么写授权事项的时候把格式拿出来指导当事人写授权委托书,并告知其如果有其它的授权委托还可以往下续写。此做法实施后,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执行人员都对委托事项一目了然,大
大减少了在执行程序中因授权事项不明确而发生争议的可能。
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
受托人:
委托人因 事由,需经办理,特委托河南群达律师事务所 律师为代理人,代为办理。
代理权限如下:
申请执行、进行执行和解,放弃、变更执行内容,签收法律文书,领取执行案款等。
上述代理权限,如委托人或律师要求变更,应另行协议。
委托人:
年 月日
篇二:强制执行授权委托书
授 权 委 托 书
委托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住所地,身份证号码。受托人:姓名,其他信息。
现委托上列受托人在委托人与________纠纷一案中,作为委托人强制执行阶段的代理人。上列受托人的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
1、代为申请强制执行;
2、代为承认、放弃、增加、变更执行请求;
3、代为进行执行和解、调解;
4、代为签收法律文书;
5、代为接收、领取执行标的物、财产。
委托人: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篇三:民事申请强制执行委托书
授 权 委 托 书
委托人:XXX,性别,年 月 日出生,族,住XXX 受委托人:XXX
姓名:XX
单位:XX 职务:XX 联系电话:XX
现委托上述受委托人在我方与xxx纠纷一案中,申请强制执行,现委托xxx作为委托人参与执行的代理人。
代理权限:
1、有权代为申请执行;
2、有权代为放弃、变更民事权利,进行执行和解;
3、有权代为收取执行款项、财物,签收有关法律文书及办理执行阶段的其他事项。
代理权限至执行终结时止。
委托人:
年月日
篇四:执行阶段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执行阶段用)
委托单位: 住所:法定代表人: 职务: 受委托人姓名:火健
工作单位:江苏火健律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209号永嘉年华713室 邮编:210036
电话:025-86918082
传真:025-86918081
现委托江苏火健律师事务所 律师在我与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执行阶段的执行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代为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上列受委托人的代理权限为:
1、代为申请执行;
2、代为进行执行和解;
3、代为领取执行标的物、财产(包括领取现金);
4、代为调查、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5、代为签收有关法律文书。委托人:
年 月 日
篇五:民事案件执行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人民法院:
委托人: 法定代表人:
住址:
代理人:律师
工作单位:河南团结律师事务所
兹委托 在我方与 因纠纷的强制执行申请一案中,作为我方申请强制执行程序的代理人。
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代为申请强制执行、参与执行程序,代为协助法院执行,代为调解或执行和解;代为收发相关的法律文书;代为提出执行异议;代为投诉、提出申诉、控告。
委托人(或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XX年 月日
授权委托书
人民法院:
委托人: 性别,年龄,职业
住址:
代理人:律师
工作单位:河南团结律师事务所
兹委托 在我方与 因纠纷的强制执行申请一案中,作为我方申请强制执行程序的代理人。
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代为申请强制执行、参与执行程序,代为协助法院执行,代为调解或执行和解;代为收发相关的法律文书;代为提出执行异议;代为投诉、提出申诉、控告。
委托人:
XX年 月日
篇六:授权委托书-法院执行案件用(格式)
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xxx,男,汉族,19xx年x月x生,住……
(如果是法人,则:
Xxx公司
住所:
法定代表人:)
受托人:
单位: xxx律师事务所 职务:律师
电话:
现委托上述受托人在本人(公司)申请强制执行xxxxx一案中,作为本人(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受托人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具体如下——
1、代为提起、变更、撤销执行请求;
2、代为和解、接受调解;
3、代为签收法律文书;
4、代为其他相关法律事宜。
委托人:
XX年月日
受托人:
XX年月 日
篇七:被执行委托书
授 权 委 托 书委托人:张三,女,年 月 日出生,汉族,现住包头市昆区 xx号别墅。身份
证号码:
电话:。
受托人:李四,男,年4月日出生,汉族,现住包头市 号。
身份证号码:。电话:。现委托人委托上列受托人在我与王五因 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执行程序代理人。代理人李四的代理权限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参加庭审活动,处理解决
执行中一切事宜,全权负责处分委托人财产进行为债权人清偿本案相关债务,进行和解、代
为领取相关法律文书等特别授权。委托人:
年月日
受托人:
年月日篇二:执行阶段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执行阶段用)
委托单位: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受委托人姓名:火健 工作单位:江苏火健律师事务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209号永嘉年华713室 邮编:210036 电话:025-86918082传真:025-86918081现委托江苏火健律师事务所 律师在我与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执行阶段
的执行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代为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上列受委托人的代理权限为:
1、代为申请执行;
2、代为进行执行和解;
3、代为领取执行标的物、财产(包括领取现金);
4、代为调查、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5、代为签收有关法律文书。委托人:
年 月 日篇三:强制执行授权委托书授 权 委 托 书 委托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住所地,身份证号码。受托人:姓名,其他信息。
现委托上列受托人在委托人与________纠纷一案中,作为委托人强制执行阶段的代理人。
上列受托人的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
1、代为申请强制执行;
2、代为承认、放弃、增加、变更执行请求;
3、代为进行执行和解、调解;
4、代为签收法律文书;
5、代为接收、领取执行标的物、财产。委托人: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篇四:民事申请强制执行委托书授 权 委 托 书 委托人:xxx,性别,年 月 日出生,族,住xxx 受委托人:xxx姓名:xx
单位:xx 职务:xx 联系电话:xx现委托上述受委托人在我方与xxx纠纷一案中,申请强制执行,现委托xxx作为委托人
参与执行的代理人。
代理权限:
1、有权代为申请执行;
2、有权代为放弃、变更民事权利,进行执行和解;
3、有权代为收取执行款项、财物,签收有关法律文书及办理执行阶段的其他事项。代理权限至执行终结时止。委托人:
年月日篇五:授权委托书(执行)授权委托书委托人: 性别: 年龄: 手机: 住址:
代理人
(一)单位:联系电话:
代理人
(二)单位:联系电话: 今委托 案件执行阶段的代理人 代理人(-): 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代理。代理权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权限如:放弃、变更民事权 利、代为进行执行和解、代为收取执行款项。
篇八:执行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
受委托人:
委托人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作为委托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纷一案执行程序的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上列受委托人的代理权限为:
1、代为申请强制执行、参与强制执行;
2、代为进行执行和解;
3、代为领取执行标的物、财产(包括领取现金);
4、代为调查、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5、代为签收有关法律文书。
委托人: 受委托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九:执行授权委托书
授 权 委 托 书
委托人:张三,女,年 月 日出生,汉族,现住包头市昆区 xx号别墅。身份证号码:
电话:。
受托人:李四,男,年4月日出生,汉族,现住包头市 号。身份证号码:。电话:。现委托人委托上列受托人在我与王五因 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执行程序代理人。
代理人李四的代理权限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参加庭审活动,处理解决执行中一切事宜,全权负责处分委托人财产进行为债权人清偿本案相关债务,进行和解、代为领取相关法律文书等特别授权。
委托人:
年月日
受托人:
年月日
篇十:民事案件执行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人民法院:
委托人:法定代表人:
住址:
代理人:律师
工作单位:河南团结律师事务所
兹委托在我方与因纠纷的强制执行申请一案中,作为我方申请强制执行程序的代理人。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代为申请强制执行、参与执行程序,代为协助法院执行,代为调解或执行和解;代为收发相关的法律文书;代为提出执行异议;代为投诉、提出申诉、控告。委托人(或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XX年月日
第五篇:最新执行和解协议书范本
执行和解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乙方诉甲方
纠纷一案,经
审理并作出了
书。甲、乙双方在诚实信用、公平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就本案的赔偿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以
民事判决书判决为基础协商处理本案赔偿事宜。
二:甲方一次性偿还乙方
元,其中甲方确认在签定本协议前已收到乙方还款
元,剩余款项甲方在乙方向执行法院提交撤回执行申请之日后3日内支付。乙方放弃甲方其他应当赔偿给乙方的部分。
三:因本案纠纷产生的诉讼费、执行费、财产保全费由甲方承担。
四:本协议签定后3个工作日内,甲方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撤回执行申请书,并承诺不再申请由法院予以执行,请求法院解除对甲方财产的查封。甲方逾期提交视为违约,甲方应当以已收乙方还款为本金按每日千分之三加计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五:乙方应当在甲方履行完毕后3日内,还清剩余款项。乙方逾期履行视为违约,乙方应当以未清偿款项为本金按每日千分之三加计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因此给甲方方造成的损失。
六:本协议书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存一份,向执行法院提供一份,各份之间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自本协议签订并履行完毕后,视为对
作出的民事判决书的履行完毕,双方对其他事宜概不追究。
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