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浅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课堂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每个教师都拥有40分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呢?我认为教师的驾驭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也不能忽视,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一个印象清晰的概念。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般的意义和作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听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同学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愧不已;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所以,人们常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那么,教师的有声语言有怎样的要求呢?
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而简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用值得学生仿效的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境界,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例如我教“狗”字后,很多学生都把“ ”写成“扌”我便笑着对同学们说:“哎呀,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呀!把狗也教会了立着走路,什么时候我把我家的狗也带来让你们教一教,好不好呀?”我的话音刚落,便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笑声,同学们也从笑声中醒悟了。又如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故意捣乱,学起公鸡啼叫,引起课堂上哄堂大笑,我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咱们教室里什么时候来了一只公鸡为我们服务呢?” 顿时引起了学生的笑声和喝彩,犯纪律的同学也在这笑声中认识了错误。由此可见,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
音准,带有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说普通话,用生动的的语言,富予感情色彩的语调,表达流畅、完整、清楚,听得顺耳。
二、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而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神态、手势、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神态语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小李想举手又未举起来,这时,我立即向他投以热情、信任的目光。从这目光中也许他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大胆地举起了手。但当他回答稍有犹豫时,我又投以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别紧张,慢慢说,会答对的。他的紧张终于清除了,思维的闸门豁然打开,终于出色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赞叹的目光,他得意地笑了。又如一次上课铃响后,同学们还沉浸在下课的欢乐中不能立即安静下来,我本想大声喊:“上课了,安静了。”但我又想到这样会影响到整节课师生的情绪,于是我没有出声,而是用严肃的眼神环顾每一位同学告诉他们已经上课了,教室里马上变得鸦雀无声。
手势语
许多时候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手势和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会对学习更有信心。比如学生们做完又蹦又跳的动作时,我想让他们停止活动了,我就会拍手或做一个停的手势。又如一次在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我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来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地边讲边往他那儿走过。那位学生听到我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近了,赶快停下手里的玩物,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时,我走到他身旁暗暗地伸过去一个大拇指,意在夸奖他改得对。那位学生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露,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了。手势语有时还能帮助学生们回答问题。如我在教《我是什么》一课时,为了让学们正确地找出小硬球是怎样从空中打下来的动作,我举起拳头在空中用力地一拳„„学生马上明白了是“打”„„
(三)姿态语
学生的注意力有其特殊性:一是持续时间短,二是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我努力丰富了自己的手势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小猫刮胡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小花猫为什么也想把胡子刮掉,我边读课文边学着主人刮胡子的动作,尽管我的有些动作滑稽可笑,但作用是无法否认的,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原来是小花猫看到主人刮胡子非常好奇„„
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若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我在教《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时,我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地体会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在拼命地拉,大车却未动分毫的原因,于是,我让全班同学起立边读课文边做动作(可自由组合小组成员演示)。就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总之,教师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 要]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用语 语言艺术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苏联有位著名的教育家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常看到有些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试着将其归纳为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语言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把话讲通、讲好。
(一)教师课堂用语要规范
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首先表现在语音上。教学中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词汇方面一般不用方言词和学生不懂的古语,更不能自造生词;语法方面,无论是句子或语段语序或词语的搭配都需符合普通话的语法习惯。因为少年儿童对老师的崇拜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语言训练几乎全部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所以,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必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否则会误导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听一位教师的课时,他把“一对老夫妻住在木棚(péng)里”,读成了“一对老夫妻住在木盆(pén)里”,这位老师因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楚,传递给了学生错误的信息,导致当场就引起了所有学生小声的议论。可见,像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很容易造成歧义。其次,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还表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语一定要规范,传授的知识也必须准确无错误,绝对不允许概念不清的现象出现,否则将会误人子弟。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语法不规范,必将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例如:有位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解释“外甥”这个词语时,说:“姐姐出嫁了,生个孩子就是外甥。”那么,妹妹出嫁后生的孩子叫不叫外甥呢?一推敲,就看出,这样的解释是不规范的。凭借这样的语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不仅是语文课需要教师语言规范,数学等学科也需要教师语言规范。因为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讲解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时,教师语言更需要规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如果要解释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透彻的了解。比如:“除”和“除以”,“时间”与 “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团,就违背了同一律;又比如说,“课桌是长方形”时就忽略了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应该说,“桌面是长方形的”。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有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盖全,不符合规范;由此可见,教师规范的语音、规范的语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与否。
(二)教师课堂用语要准确
教师准确的课堂教学用语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和细致地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要求概括课文内容,就须抓住知识要点,话要中肯,说到点子上。例如:我在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他在引导学生分析雨来是怎样从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变成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后,作了这样的小节:“这篇课文写得很好,不仅介绍了雨来的英雄事迹,还介绍了雨来如何成为小英雄的。雨来原来是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下,成为一个爱祖国、恨敌人的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这个小节语就准确的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揭示了雨来成为抗日小英雄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在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也是很重要的。如“大约”、“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三千六百(3600)”说成“三六零零”等。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语言毕竟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使之熟练化是不容易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这份“神圣”的教育工作。
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语言,又非口语,它必须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要能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各科能力的目的。
(一)教师课堂用语要生动
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语言能使文中景物形象逼真,有声有色,讲授时时而用亲切明快的叙述性语言;时而用简洁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有时还要用精辟透彻的雄辩性语言。再结合教学内容插入一些发人深思的典故、名言等,能使讲授更富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学中可以用顺口溜、歌谣、谜语等。如:“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远比那翻来覆去的讲解好得多。
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还体现在充满激情的讲解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内,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如在《长江三峡》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联想,使瞿塘峡的雄伟壮观,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印之于脑,留之于目,犹如身临其境,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口,使其意皆出于吾心” 的目的。既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又增强了爱国的真情实感。又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或事件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之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意境。如在上《两个朋友》一文时,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这时候,教师对熊的吃人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胖子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当然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为了学生更顺利地寻求知识,获得能力,绝非大讲笑话之类,更不能以低级趣味来迎合学生。如果言之无物、虚张声势,尽管语言技巧上花样翻新,皆不能称之为生动、形象。
(二)教师课堂用语要形象
形象性的语言既精彩直观又活泼有趣。英国文学理论家西德尼指出:“形象的语言更能打动和深入人们的心灵,更能占据其心田。”
形象的语言赋有魅力,它像欢跳的山泉叮叮咚咚的流进学生们的心房;又像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的笑脸。形象有趣的语言可以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色”之感。例如:我在教一年级小朋友写“美”字时,问学生:“这位女同学的头上戴两朵红花,你们说美不美?”文学家听了这句话也许会大笑,但小学生听了却觉得生动形象、新鲜有趣。学生不仅马上能够掌握“美”的形体结构,或许还会念念不忘呢!
形象性的语言不仅使语文教学精彩有趣,同时也能使数学内容通俗易懂。如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就如何量圆的周长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到用量腰的办法。刘老师说了一句:“用软尺子拿来一围,聪明!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点到了问题的关键点,而且非常形象,学生会不掌握吗?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像一杯浓缩知识的醇酒。它凝聚着知识的精华,给予学生深刻的启示和隽永的回味,使学生更牢固、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是非观念的认识。那么,课堂教学用语的幽默又有哪些方法呢?
(一)温柔惩罚式的幽默
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学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结合当今小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产生错别字情况的原因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了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清字形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马虎粗心的习惯要不得。又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学生“神情恍惚”时,便加重语气提醒说:“XX同学的心跑到大草原上去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会意地笑,自然要比 生硬地抛出一句“XX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好得多——这就是幽默的魅力与作用之一。可见,幽默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机制、教育风格,这看似温柔的话语远比单纯的理论教育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不仅如此,课堂教学的幽默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如有位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位男同学偷偷吸烟,便诙谐地说:“今天,我跟你们讲讲吸烟的好处。”一句妙语使那位吸烟的同学吃了一惊。他接着说:“一是吸烟引起咳嗽,夜半尤剧,这样小偷不敢来偷你的东西;二是咳嗽会导致驼背,可以节省布料;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四是永远不老,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对于吸烟的同学,这位老师虽没有点名,但吸烟的危害已经足以引起他内心的震动了。恰当的场合,恰当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莞尔一笑中受到教育。例如:在一所寄宿制中学,有一个冬天周末,班主任没有事,就到教室里去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哪知道几个男同学在教室里静默着。老师一进教室门,突然满身沾满了水滴,原来是一个学生在搞恶作剧,他想等另外一个学生进来时,把门一推,让挂在门上的盛有水的小塑料带掉在同学身上,没想到却掉到了老师身上。同学们都惊呆了,谁知这位班主任却笑着说:“今天是泼水节吗?我怎么不知道啊!再说我们不能在教室里过这个节的。”大家都笑了,那位搞恶作剧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可见,幽默的方式能引导学生更好的认清孰是孰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自我调侃式的幽默
对学生进行批评,有时可采用自我调侃式的批评方式,使说服更加委婉,从而避免由于直接论理而使学生形成防御心理,使他们自觉地领悟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可以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教师脸长,有学生嘲笑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驴头,并注明“XX的驴脸”。该教师来上课,看到这幅漫画,摇摇头撇嘴说:“没画好。”随即拿起彩色粉笔修改画。他以娴熟的简笔画法,三下五下就构勒出了一匹活泼可爱的小毛驴,然后又顺手把“脸”字擦掉,原话变为“XX的驴”。还问:“我画的这驴怎么样?比刚才那画强多了吧!”同学们有的鼓掌,有的赞许说:“强多了!”教师也以得意的神情笑了笑,宣布上课。一些同学将目光投向那位搞恶作剧的同学,教师循着眼光发现了“他”,仍不动生色。第二天,在“他”的作业本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您批评我吧,这几天您一直没找我‘算帐’,我难受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言行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学幽默语是教师才智的表现,幽默的批评语言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缩小师生间的心灵差距,益智明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
当然,幽默的方式远不止这些,还有如正话反说式、巧妙换言式等。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穿插一些认为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总之,要想当一名好老师,除了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外,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掌握程度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上课效果的好与坏、生动与肤浅。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中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老师的教,关系到学生的学,关系到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否提高,也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作为教师,学好课堂教学语言,用好课堂教学语言是关键。
《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虽有数千余言,但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再加上本人写作水平有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尚欠不够,需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博采众长,写出更好的文章。
第三篇:课堂评价语言艺术
课堂评价语言艺术
历史组
语言交流是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组织和引领学生展开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措施。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机智、口 语技能、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艺术。下面以我们历史组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来和大家一同探究一下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课堂实例1.老师讲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齐物”观点的时候,当老师讲到庄子认为世界万物本质都是相同的,“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本是用来说明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但是这时有个学生说:“这不是神经病吗?”班级立即有了赞同的声音,有个学生这时又说道“不能说庄子是神经病,庄子是消极避世的”。针对学生这一突发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老师该如何进行评价呢?我们不是庄子,也难理解庄子。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庄子,学生对庄子这种认知也不奇怪。
老师的评价是这样的:
1、“后面说的这个学生看到了庄子思想的消极避世的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于直白和片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不仅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积极的一面。当然了说庄子神经病的同学更是没有理解如何来评价人物(交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庄子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在中国文学史有很大的影响”,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从文学角度来理解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
3、通过这样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既没一味的肯定评价,也没一味的批评。更没有置之不理。
结论:对于教学中,常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学生怎样评价呢?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诊断性,以总结性评价澄清正误,明确是非。更要采用导向性评语,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我认为教师课堂评价应该准确得体。
课堂实例2.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课堂上,同学们刚看完视频《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这时有学生说: “老师,我认为普林西刺杀斐迪南夫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我们现在总是在说要反对恐怖主义,我觉得他的做法不妥。”
老师评价:
1、“大家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现代观点——恐怖主义评价这件事,很难能可贵。
2、若把萨拉热窝事件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当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他的表现出什么精神?学生回答,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既尊重了历史史实,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的评价,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
结论:教师善于捕捉课堂生成,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
课堂实例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在突发奇想,提出一个与本课知识无关的问题,例如,在讲述秦始皇建国之初勤勉为政的例子时候,以秦始皇每天看260斤奏折为例来说明,有学生提出秦始皇可以让别人代劳的异议。对此解决的方法应该是:
老师评价: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的提问行为,肯定学生有创见的问题,善待学生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力争使所有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问题,如有必要解决的就当堂解决,没有必要在课堂解决的或解决不了的,把它延伸到课外。这样做,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老师评价:
2、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水平。“提出问题”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比“答题”要难。许多学生心存疑问,又很想提问,却往往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耐心教会学生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心有疑则能问”。例如:告诉学生“提问”的基本要求,教会学生将“疑问”变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亲身经历,立足所学知识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完善。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可能清楚、恰当地表述自己的疑问,还可能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教师在评价学生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学生意识到他们在被关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实例4.想发现问题的课堂,突然出现一个表现很好的学生怎么办。某次听课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任课教师讲授某一套2013年的高考题,学生积极发言。选择题学生没有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解决,而是主动站起来解答自己认为答案完全正确的或者理由充分的题目,表现的非常好,真正体现了课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但是当回答到大题其中一问的时候,某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的答案很是标准,这时老师没有表扬这个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答出理由,而是命令学生坐下,这个学生坐下之后,很不高兴,往下的课听得效果也不好,我与听课的另一位同行发现了这个问题。课下交流的时候,我们和那位老师交流了这个情况,讲课的老师很诚恳的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并且说回头会和那个学生交流。结论:课堂要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以“人”为主的,是一个活的世界,其发展是不可预知的,及时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明白努力的目标,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以导性评价鼓励为主的,抓住契机,适时地进行评价。
总之,在评价中我们要做到:发挥评价用语的亲切性,让学生如沐春风;发挥评价用语的幽默性,让学生愉快轻松;发挥评价用语的导向性,让学生明确航程;发挥评价用语的激励性,让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第四篇:演讲稿的语言艺术运用
演讲稿的语言艺术运用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说服人、感染人,语言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爱默生说:“语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说服人,吸引入并促使人们去行动。”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演讲稿有好的思想内容,还必须借助精美的语言表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
演讲要有吸引力,演讲的语言必须要有魅力。演讲是语言艺术,就要考虑到演讲语言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不仅要追求语言的实用性、有效性,还要进一步追求语言的审美效果,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口语化
演讲是由口语表达的,演讲稿的语言必须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这里说的口语,不是指日常说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求语句通顺,通俗易懂。这种风格的语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传播,适合于“口传”和“耳闻”这种“双边活动”。许多演讲者在准备讲稿时为追求文采,使讲稿语言“文章化”,却不知道这正是写演讲稿时应尽力避免的。写演讲稿要做到口语化应达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注意词语的音节搭配,尽量采用双音节的词,如:“来这前,我没经专业训练”就不如“来这里之前,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顺口入耳。音节的配合是使演讲和谐悦耳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选用音色美的词汇,给听众以听觉上的美感。
(2)演讲的句式要尽量用简短的句子,长句短化,复旬简化,少用倒装句。例如: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说:“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短句结构简单,明白易懂,生动活泼,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口语句子可以比较灵活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由此带来句式的灵活多变。如:鲁迅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讲《未有天才之前》,其中有这样的话:“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就是在座的诸君,将来也十之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像一碟子绿豆芽。” 2.生动形象
马克·吐温说过:“如果你不是传授什么知识,只是为让听众与你在情感上沟通的话,你在演说时就应避免使用呆板的词句.而要采用日常生活的生动用语。听众对呆板的文章只会感到无聊,不会有什么兴趣。”这说明演讲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只有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使演讲产生强大的说服力。生动形象是指语言优美、新鲜别致、活泼动人,能把事物的形神和作者的感情逼真传神地表现出来。
第五篇:领导干部运用语言艺术之我见(推荐)
领导干部语言艺术之我见
语言艺术是领导者必备的一门艺术。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而语言表达是实现这一职能的重要手段。有的领导讲话语言形象鲜明、幽默风趣、朴实通俗,听起来声声入耳,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听这样的讲话,可谓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相反,有的领导讲话不讲究语言艺术,就很难达到好的宣传效果。语言艺术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反映出领导者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性格、风度等。领导者如何才能运用好语言艺术呢?
一、领导干部运用语言艺术方法
(一)有的放矢。把自己的“箭”对准听众心中的目标。在讲话时,首先考虑听众的成分,并根据讲话对象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准、年龄性别、人数多少等因素,来考虑自己的讲话角度,把握讲话的理论深度和听众的接收程度,以抓住多数人的视听心理来组织安排,提高讲话对象的针对性。
(二)协调得体。讲话不看对象,好比是瞎子点灯,不注重场合同样是心猿意马,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正是因为领导在讲话、报告、请示、汇报、演说、谈心、讨论、谈判、表态、贺喜、治丧等众多场合有千差万别,所以在语言表达的手法、技巧、用词、语气、表情、风度等方面,要协调得体,择机而行。
(三)一鸣惊人。把握好听众情绪,就是成功的开端。一般来讲,在领导讲话的最开始,听众的心理和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期望值和好奇心也很高涨,在这个黄金时间讲好开头语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 能吸引听众。要开好头,从常规上讲,一是开头不要讲多余的话,不要过分的自责、自谦,最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把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要求和大致事由,用简炼的语言告诉大家。二要善于应用新颖的手法,引起群众的好奇、入胜。根据内容、环境、场合破除千人一腔的模式,以新颖的开头,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四)中心突出。讲话不能跑题,不能离开中心,这是讲话的要诀。要善于围绕主题突出中心思想,尤其是长篇报告和限时讲话,不能东扯西拉,信口开河。要做到中心突出,除了讲话要条理清楚外,一定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五)分寸有度。任何一个领导者,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对象,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故讲话的分寸也是有讲究的。为此要善于把握各类情况下,自己的身份、地位、讲话的角度、分寸,以及用时多少。从级别上看,是上级、是同级、还是下级;从主次上看,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讲,还是辅讲;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先讲,还是后讲,是多讲,还是少讲;从内容上看,是对上请求,还是对下要求,是表态,还是发言,是讨论问题,还是交心谈心,是对等谈判,还是就职演说,是保密范围,还是家喻户晓;就场合、气氛上看,是庄重严肃,还是活泼喜庆。诸如这些,在讲话之前,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明确自己的身份,讲究讲话的策略,注意讲话的分寸。防止出现:不对、不妥、不当、不够等有失分寸的情况。
(六)长短适宜。讲话精炼受人欢迎,讲话啰嗦使人恶厌。领导 者在讲话时,要根据内容、主题、环境、对象、场合、时间等因素,注意把握讲话的篇幅。该长则长,该略则略,该省则省,宜简则简,宜细则细。无论长话或短话,都要注意语言的净化与纯化,善于把握时机和听众的心理。不说与题无关、重复啰嗦的废话,不说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空话,不说违背事实、言不由衷的假话,不说“穿靴戴帽”的套话。在现实生活中,长篇大论,洋洋万言、重复啰嗦的讲话,使听众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窃窃私语、交头结耳的场面是屡见不鲜的。大力提倡一种讲真话,说实话;讲新话,说短话的“话风”,倒是群众所期望的。
(七)形象幽默。形象化的语言有声响、有光泽、有立体感,能使听众如察其形,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幽默是语言艺术的精粹。生动幽默的语言能为讲话增添欢声笑语,使之更富有情趣,它能为一次圆满的讲话添加愉快的情感,给听众留下一个欢欣的回忆。善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人民群众熟悉和喜爱。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提高领导者语言艺术的途径
怎样提高领导者语言艺术的途径呢,笔者认为首先做为领导干部要注意从根本上克服当前官场上存在的“不在于谁说什么,而在于谁在台上讲”这一不良陋习,只有这样,提高领导语言艺术才能有可能。语言艺术做为一学问,有他的科学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它有广阔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作为领导者个人语言艺术的提高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积累的过程。具体讲有如下几点:
(一)重视思想道德修养
“德”为品德,“行”为行为。领导者的德主要指个人的品德和官德,行指个人之行为和为官之行为。德行好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日常的砺练与培养。领导者讲德行修养,首先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既胸怀远大理想,又立足现实。善于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落实在每一个现实的行动上。其次要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做人与做官,说到底,是一生与一时的关系,也是一个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党内许多伟人和英雄人物堪称是德行修养的楷模。如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同志,还有为民书记郑培明同志等等。作为“一把手”要立志、立言、立德、立功。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领导者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其所需要的语言艺术,才能有立地之根,固本之源,才能发挥应有做用。
(二)加强理论学习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要永保青春,充满活力,始终保持感染力,号召力,做到有广度有深度,就必强化理论学习,夯定语言艺术的思想基础。只有加强理论学习,面向本单位和部门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才有可能获得健康营养;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准确的贯彻国家的法律、法令,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才有可能规范发展。
(三)拓宽兴趣领域
领导者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他要兴趣广泛,涉猎广泛,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因为是领导不要求什么都太懂,但要求尽可能什么都要懂。不做外行事,不讲外行话。是对这一职务的基本要求。领导者的职责趋向就是集中同志智慧,综合手中资源,创造性的完成工作任务。这就对领导者语言艺术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领导者每天都要与各种不同人群打交道。因年龄不同有年老年少之分,因出生地不同有城市人农村人之分,因学历不同有高学历低学历之分,还有众多不同之分等等。这就让领导者因对像不同而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说话语气。因而对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企业家一起懂得怎样讨论成本、质量和市场,与农民一起能快速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交流。领导者只有拓宽兴趣领城,才能保证头脑中足够的信息储备,不断满足因人、因地、因时不同而产生的语言需要,只有做到与更多的人保持相同的语言,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
伟大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火热的生活,语言艺术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应当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作为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它的生活源泉只能是来源于生活和人民群众中间。人们群众在生活劳动中炼就的一些语言,往往最具有生 动、形象和感召力。如:农村谚语:早晨满天雾,尽管洗衣裤;黄昏起云半夜开,半夜起云雨就来;歇后语:鸡公屙屎头头硬;巷子里赶猪驾直;天甘地炸裂皇粮国税少不得;顺口溜及儿歌:归归杨(一种鸟)!归归杨!有钱莫讨后老娘,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等等。
领导者要善于到群众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学好和掌握好群众语言,善于将群众语言进行提炼和加工。特别是我们各级领导者工作、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域,各民族语言交汇相容,生生相映。作为族别不同的领导者,应当互相学习,要懂得和掌握各地的方言。如果在报告、讲话、写作、发言等工作中,掺和使出一些民族语言、方言则更能增加听众对象的吸引力、渗透力。
(五)夯实文字基础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中文学习更无止尽,作为领导者的领导干部更要认识到学中文的重要性,只要始终坚持了勤奋、严谨、务实的学风,语言艺术的文字基础就会得到夯实。首先要在基本的语法、修辞和逻辑上下功夫,做到比较轻松的断别病句,掌握一般文章的作法和技巧。其次要多看、多读、多思考,善于留意别人的谈吐和文章,从中发现自己需要的营养。第三要勤记、多写。勤记就是老人说的:“好脑子敌不过一个烂笔头。”要求善于平时的资料积累,从而消化成为自己有用的东西。多写就多写文章,熟能才能生巧,要善于偿试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要保持一个谦逊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文章终究才能有进步。第四要带着困惑去学习,要把在工作实践 中发现和遇到的困难,通过在学习中找答案求解法。
总之,作为领导者,其领导活动和领导过程离不开语言,而要使语言发挥言传身教的领导作用,就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讲究一定的语言艺术,这样,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够被下属接受,被上级领导欣赏,才能够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