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才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7-0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一直都在想: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学生自己能学的知识,老师不教;学生自己不能学习的知识,老师指导学习;学生不愿做的知识,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学。让学生走进文本内涵,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为了这个目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入手:
1.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以便做好上课的准备。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主动性行为。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主学生去预习,并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告诉学生:“要想圆满地完成预习作业,就必须首先把课文读通、读懂、读熟。”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有:(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2)调查采访;(3)观看影视资料;(4)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5)将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记录在预习本上,以备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质疑;(6)向老师、家长请教。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就会得心应手。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3.学会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的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教《飞檐走壁的虎将》一课时,我让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虎将是谁?”“为什么把它称作飞檐走壁的虎将?”“虎将有什么本领?”“虎将住在哪里?”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边上打四个大问号,并及时赞扬学生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讨论。
4.给足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初学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机会,增加学生自主体会与感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查阅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情景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燃料的家庭》时,我让学生用的圈点勾画法划出文段的中心句或表明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留给学生20分钟的自学时间,这篇说明文脉络清晰,说明方法简单,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我及时鼓励表扬,自己不在讲解。
5.品味语言,指导自主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领读、学生齐读、分男女、分组、分角色阅读课文等等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充满乐趣地去阅读课文,才能够有兴趣阅读课文,而且有信心读懂课文的意思,从而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比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有这样一句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我引导学生抓住“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三个词语,配上画面,全班齐读,让所有的同学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姿,也能体验到那份胆战心惊!并通过看录像,想词句读课文,划词句读词句,品读句子这样三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与黄河对话,从而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
6.赏识鼓励,树立自主学习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可采用“读得很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读音很准确,没有漏字。”“语速适当,读得很流利。”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质量上不要提太高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内心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总之,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可运用。并且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背诵、阅读理解、写作都离不开指导。只有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地培育起来。同时也让我深信,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大胆地放手,才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刘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自由、自觉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实施、积极构建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
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自觉性
【正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自由、自觉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实施、积极构建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调动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需要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学习目标。信心是学习的基石,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这些往往来源于教师的启发诱导,设计充满活力的疑惑,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一片沃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践、学生心理,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能摸得着,看得见”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将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重叠在一起,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再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将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剪出拼在一起放在外角上的操作,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再如我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正四面体等,让他们先观察再想象出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画出来,最后把立体图形展开看看和自己所想象的是否一样。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规律,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如学习新知识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并且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发散思维,从而掌握与以往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
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学生找出了两个知识点:求圆的面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
利用学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动手操作,将已有的圆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圆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培养自觉性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宗旨决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克服“离开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的传统思想,树立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及时点拨,适当引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的教学观念。其次,要克服僵化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不只让学生记住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揭示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比如,讲“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和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四边形边、中点连线组成什么图形?对角线被交点所分四线段又组成什么图形?等等。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了他们类比的方法,培养了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因此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后,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思考,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机会使知识技能逐步内化,成为经常性的行为表现,发展学生的能力,并有所创见。在数学学习中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将他们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体现自主学习的精髓。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需要每一个人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坐在教室里,可以听老师讲,但如果他们离开了学校呢?谁来给他们进行讲解!只能靠自己!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学会自主学习。自学是现阶段我们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
提倡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
精心设计学习提纲.提高自学的效率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会总结规律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提倡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
古人说:“读书贵神解。”读,就是要求快速通读(朗读或默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总体浏览课文,以辨识文体,了解课文内容大意。读书也是自学的第一步,而在课改实验之初,面对初一新生的不会读书,老师伤透了脑筋,特别是政、史、地、生等学科,有的学生只会通篇累读,有的学生只读黑体字,有的学生根本不读课本或在规定的时间内读不完,针对此情况我们大力提倡不动笔不读书和小组连读。
“不动笔不读书”是指读书时要将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画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标记的符号很多,应根据需要而用,只要突出重点,画得明显,便于鉴别就行,不必画得过多过杂,以免影响课文的洁净美观。刚开始时,有些“学困生”需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逐一画出,然而渐渐地他们也养成了边读书边记录的好习惯。
“四人连读法”是指读书时,要求在小组内四人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连读课本并画出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以强扶弱,用组长带动“学困生”以节约读书的时间,带动“学困生”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读、连读课本的好习惯,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困生”的自学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习提纲.提高自学的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实效,首先要设计、编排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给学生学习带来规律性、导向性、概括性的重要参考,是读书的扶助,因此自
学提纲的设计要以简明、概括为主,注重问题的整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使其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千篇罗列问题,使提纲“习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备课时确定了“实用的才是最好的”原则。自学提纲除了常规内容之外,还要结合各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及要求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并将延深和拓展的部分添加上,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的兴趣。将基础知识和深人探究(即展示)部分明确分开,让学生一目了然,以提高提纲的实用性,力争确实达到提高效率之目的。
在提纲的设计上,应注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1.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
2.设置问题情境,问题要注意整合,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基础知识着重标记,以便于当堂落实。
4.重、难点作为深人探究的问题出现,便于学生质疑、讨论和展示。
5.注重学法的指导,努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6.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7.达标检测要少而精,直逼学习目标并当堂落实。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会总结规律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我们采用预习学案的形式。在预习学案中将课本中重要的地方以问题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有目的的进行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因为对知识的获得从而增强对阅读的信心。若学生针对预习学案仍对知识存在明显疑惑,可以再采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与同组同学的交流中向别人学习自学的方法。在预习学案中,我们配有预习自测,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通常所涉题目极其简单,可使学生增强预习阅读的信心,学会总结规律。
学生学会自学并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训练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解过程中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快速的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快速作文能力。以上能力均需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地强化训练方能形成。为使训练做到切实有效,教师每上一节课,不必面面俱到,只求通过扎实的语文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在语文能力上有新的提高,要重视对提问的研究,使问题能体现教学思路,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多的独立
思考时间,鼓励独特见解。
例如:在读的训练上,读不能流于形势,每读一次要有一次的收获。读,有为了体会感情的读,有为了了解课文大意的读,有为了理解词句的读,还有为了揣摩写法的读,而以上种种不同读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读的形式,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读。了解大意、理解词句、分层等要边读边思考,可默读,了解文章思想感情一般用朗读,需渲染气氛,带动后进时则需齐读,通过各种不同读法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读的技巧与方法,最终能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要学会自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学案中,很多原来由老师一味灌输的知识,我们该为学生自学的形式,具体表现为“自己思考――质疑――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其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每个组都有优等生,他们可以带动组内同学进行讨论,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往往一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共同解决出来。在此,老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增强自学的信心。
不再采用讲授的形式,而是改为学生自学的形式。必要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学会自学的好习惯。这样,不需要做很多题,也一样可以掌握知识,毕竟现在学生没有很多时间进行课下训练。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我们一直在尝试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上是我具体实施的方案,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能自己进行预习并完成一定的题目,现在看来,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已大大增强。“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确有它实际的意义。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定稿)
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
(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1、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
2、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开始可先布置预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例如,在学习《淀粉和葡萄糖》这节内容时,通过学案布置学生预习:人体内血糖偏高会得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血糖偏低又会如何?通过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不可谓一举两得。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理论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四、优化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首先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严爱有加;其次是家长,对学生要有浓浓亲情,无尽关爱;第三是朋友,与学生友好共处,打破等级观;第四是学生,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这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是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必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位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是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是他能看;解放他的嘴,是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是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我们坚信有自信和探索干劲,我们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绝不是对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修正与补充,也不是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兴奋剂”,而是一种语文学习上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叶圣陶先生说所:“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如果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文找出答案来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是在老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因此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因此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参与评教评学的热情,要给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以此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课后练习题,只要言之有理,不要强求一致。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对学生大胆或出格的看法泼冷水或讽刺挖苦。对学生发言中存在的明显的原则性的错误,也要在肯定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让他们注重结果,更要让他们注重过程,且评价要适度,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只有如此, 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
课堂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生本交流、师本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在课前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要在课堂通过交流的方式探讨完成。我们解决的方式从课堂交流入手。合作形式有小组合作、班级大组合作、师生整体合作等。比如《晏子使楚》晏子的机智聪明,楚王的狂妄,无不通过文中鲜明个性化的语句表现出来。再一次回到书本,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而是回味、评析的过程,是上升到智慧的过程。师本交流,教师在课堂中关注那些有独创性、新颖性的问题,再一次引导同学们关注,并且通过对书本的交流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通过课堂或者课后的自主阅读和自主练笔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阅读就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通过理解、分析、鉴赏等方式发现意义、发现美感、发现规律、发现未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发问式阅读。发问式阅读是指在自读过程中,学生自设问题,围绕问题思考阅读的的方法。主要教给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基本程式与角度,由此自设问题进行阅读。
2.引导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
3.引导写阅读札记。不说写读后感,是因为读后感有一定的体式要求,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定势心理。阅读札记形式、内容完全开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只给一个大致的参考框架,就是:总结收获,提出问题。
在自主阅读的同时,辅助以自主练笔,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传统的作文课,总体而言是重视技法,轻视生活与思想的积累。切实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重视平时生活与思想的积累。自主练笔是一种好的方法。我设计了每日15分钟练笔活动,一学期来,学生的随笔大多数达到了5万字以上,有些达到了10万字。普遍感到不再惧怕作文,提起笔来有话可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学期两个班各编一本学生自荐作文集。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其中自主积累是从上学期开始的,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工具书太少。如果学校能把语文工具书纳入学生必购书目,这将会切实促进语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和自主练笔进行了一年,但由于学校第二学期分班,这一活动也等于是从本学期重新始。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杂志稀少是制约这一活动的瓶颈。但是我们相信,坚持自主阅读和自主练笔,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也是教参望尘莫及的。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个性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总之,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必然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终极目标。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勤于思考,扎实实验,始终坚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赢得学生的赞赏,教学成绩就会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