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季学期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三年级(1)班
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孩子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们去尝试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的乐趣,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孩子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此,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二、基本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五、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六、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各单元教学重点目标
第一章《植物》: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动物》: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第三章《我们周围的材料》: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2、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水和空气》:
1、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2、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八、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内容(课时)
备注
我看到了什么(1)
开学注册
校园的树木(1)
完成练习
大树和小草(1)
水生植物(1)植物的叶(1)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2)国庆节放假一周
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1)8 寻访小动物(2)9 蜗牛(2)完成相应的练习 11 期中考试
蚂蚁(1)金鱼(1)13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2)14 我们周围的材料(1)
哪种材料硬(1)15 比较韧性(1)
它们吸水吗(1)16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
砖瓦和陶瓷(1)
給身边的材料分类(1)
水(1)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
谁流得更快一些(1)19
比较水的多少(1)
我们周围的空气(1)
空气占据空间吗(1)
空气有重量吗(1)期末复习
元旦放假一天2018年8月28日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课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第二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第三周 第4、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第四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机动 第十九周 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 复习第二十、二十一周 机动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科学探究、情感元,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顺应现注重对
单的科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在对基础知识的学生对问题的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开阔,听课的技巧相思考
却非常
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学生课堂上常常
玩而玩,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知,究科学知识的能力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
探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入手,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的运用电教媒体,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
到
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可以分为六个:
1、科学在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
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亲历活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动,使学生“走近科学“,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的奥秘,观察、认识”为引领,科学探究的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方法、,为学生亲历科学
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学生观察身边科学
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究身边常见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
入手。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水的多少的、认识水的等
认知“为线索,让学生
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使学生
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手段和方法,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认识水的特点。
5.气。周围的空气:(20.-22)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需要清新的空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的问题的调查、等,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
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空气》四个单元。怎么知道》、《天气与的生活》、《水的科学》、《周围的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动手实验,把课程情境让学生以实验告。的日常生活
运用电教媒体
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思考,写出观察报
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第1课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十二周 期末考试
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周 第4、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机动 第十九周 科学的故事
第十周 复习十、二十一周 机动
本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网址:http:// 写论文网是一家免费为广大网友提供:免费论文协作,论文指导,毕业论文免费下载,《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各类演讲,入党,祝福短信等范文和各类中小学生教案,说课稿及小学,初中,高中作文的免费资讯网站。本站所有资料均可无须注册免费阅读与下载。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写论文网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49人。这些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一观察秋冬季动植物和星空的变化为指向,引领学生
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6、研究与实践:(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二周第2、3课
第十二周第13、14课
第三周第4、5课
第十三周第15、16课 第四周第6、7课
第十四周第17、18课 第五周第8课
第十五周第19课
第六周第9课
第十六周第21、20课 第七周第11、、10课
第十七周第22、23课
第八周第12课
第十八周拆装玩具
第九周机动
第十九周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复习
第二十周检测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玩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有的小组搞起了小皮球跳高比赛,让小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哪个小皮球跳得高;有的小组试着往小皮球里面冲气,然后拍一拍皮球;有的则干脆放掉小皮球内的气,找一找拍瘪皮球的感觉;有的用笔简单地画出小汽车、小船的外形;有的竟“异想天开”,拆开了小汽车,观察其内部的构造;有的小组尝试让不倒翁做各种动作,不倒翁仍恢复原样,惹得同学哈哈大笑;有的吹起了气球,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有的忽然有了灵感,把小船放在水中,然后往上面放东西,最后在船舷上做个记号,真有点曹冲称象的味道;有的同学关于有的学生则缠着老师问这问那„„)学生玩得兴致很高,就这样竟持续了20分钟。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生:我的玩具皮球是红色的,用力一拍,它还会弹起来。小皮球的玩法很多:可以拍、可以踢、可以滚、可以抛。我们小组还用三个小皮球搞了一次跳高比赛,结果这个冲气足的小皮球获胜。
生:我玩的是小皮球,充满了气跳得高,放掉气就很难跳起来。
生:我的小汽车和小船的外形很圆滑,大概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生:我的遥控汽车是灰白色,一启动开关它就行驶。把它拆开,我发现里面有一个小电动机。
生:我的玩具是不倒翁,上面小,下面大,怎么推它也不会倒。
生:我的玩具是氢气球,红色,一松手,它就跑房顶上去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吹的肥皂泡泡为什么是圆的?
生:滑板车怎样才能跑得比较稳?
生:遥控汽车是靠什么运动的?
生:毽子上为什么要插羽毛?
生:我的小皮球打上多少气才合适?
生:我的机器人为什么会说话?
生:玩具汽车轮子上有花纹,为什么?
生:小船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学生手指着玩具小船说。)生:氢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生: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生:电子琴玩具为什么能发出不同声音?
„„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第二课时
1、设计或改进玩具
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有的小组讨论设计智能玩具,有的小组画出了设计图样,有的小组试着给玩具汽车装上螺旋桨,有的小组把机器人安装无线电接受天线,有的小组在制作能倒立、能战立、能躺倒的新型“塑性金刚”,有的小组将玩具汽车拆开,加了上润滑油,同时加上了功率大的马达。)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
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
2、课堂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自我评价表,这张表共有三项内容:我的兴趣、我的问题和我的设计,如果你对这节课非常感兴趣,提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的设计非常满意,就在三颗星里面打上“√”,如果比较满意,就在两颗星里面打上“√”,如果一般就在一颗星里面打上“√”,然后把自评表装进成长袋里。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谁来说说你得了几颗星?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
生:我都得了三颗星。因为非常喜欢这节课,课上我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提的问题同学们都没有回答上来,另外老师还夸我设计的玩具有新意,所以我认为自己可以得三颗星。
生:我也非常喜欢上科学课,所以“我的兴趣”这一项得了三颗星,课上我不敢提问题,“我的问题”这一项得了一颗星,以后还要努力,我的设计不是最好,但我感觉还可以,得了二颗星。
生:“我的兴趣”和“我的问题”都得了三颗星,“我的设计”得了两颗星,因为我设计的玩具的玩具使用价值不大。
3、拓展活动
师: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教材分析:
对于身边的动植物,学生在秋季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熟悉。本课就是在秋季观察的基础上,对前面所观察研究的对象做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并对冬天里动植物的特点及它们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能对冬天动植物的变化做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对观察内容进行记录和相互交流,能较完整的描述出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参与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
2.在观察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产生对动植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3.认识冬季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冬天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知道一些冬眠的动物,了解他们冬眠的原因。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在自己家周围和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究动植物在夏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者是实物,为课堂上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前观察提供一定的观察指向,提醒学生要进行一些细致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还需要提示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一些音像资料或者课件。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呼呼的北风中,雪花飘起来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如果准备了有关冬季动植物的课件或录像资料,可先播放,让学生感知冬季动植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冬天,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变化?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各自在课前所观察和发现动植物的变化,把他们讨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方法、观察时间和地点等。)
2、小组代表再将各小组的发现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讨论、思考。
3、教师适时进行鼓励、评价,并把交流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方法及发现等方面较典型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张贴、展示。
4、谈话:同学们刚才交流了动植物在冬天中的变化,同学们观察地非常认真、投入,老师也很受启发,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5、多媒体展示:动植物在冬天中变化的一些典型图片和音像资料。(出示资料卡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冬眠)
活动二:观察我们校园里的动植物。
谈话: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动植物在自己家周围和大自然中的变化,其实,我们校园中的一些动植物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观察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多,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商量一下怎么办?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制定一个观察探究的计划,做好分工。
2、小组同学到校园内观察动植物,找出它们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观察、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小组同学的发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4、教师对小组同学的发现进行点评、补充。
课堂评价:
1、谈话: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观察方法,今后在观察中你要注意什么?
2、自由汇报。教师小节今后在观察中要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自评相结合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课外拓展:
继续观察人们的生活及自己所选定的动植物朋友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情况,用文字或图画或图表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一篇科普知识小短文。
3、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三、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全班40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36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4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0人。
验证猜测: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获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猜测正确。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继续游戏:讲解新规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换一种吹法,让漏斗口朝下,大家再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教师记录。学生演示,验证猜测。教师引导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游戏体会:两个游戏中的乒乓球都没有被吹走,而同学们的两次猜测都和游戏结果不一样。看来,研究科学不能光凭猜测,而是先猜一猜,再动手做一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二)教学新课
1、我们来做小实验。
(1)“能否站起来”实验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指2—3名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理由。
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和进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验的感觉和体会。
汇报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刚才玩的开心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猜想,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第二课时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1、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学生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玩具里面有科学,衣服里面有科学,动植物身体里面有科学,声音里面有科学,交通工具里面有科学,手机里面有科学等。
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课题),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带来的资料,展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说明这些产品里面有科学。)
师: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上、中国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象资料,如:登月、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自由活动:启发学生画一幅科幻画或编一个科幻小故事,憧憬科学。
师: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老师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物技术——克隆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材料”、“能源技术——无污染能源”、“空间技术——太空移民”对科学的未来进行畅想,展现给学生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
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
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有的编科学幻想小故事,有的在静静地想,有的在高声地说;有的小组动手制作太空城,有的小组开起了科学故事会,还有的小组正讨论进行一次以“畅想科学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的想法,我们在课下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或故事会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
课堂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名小科学家。那你觉得同学中谁表现比较出色?为什么?你认为老师表现如何呢?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布置作业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教学反思: 怎样认识物体 教学目的要求:
1、能从身边常见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有各种感官的仪器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教学学具:烧杯、酒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摸一摸,猜猜这是什么?)
师介绍游戏规则
学生游戏活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辨认物体的方法
1、初步认识辨认物体的方法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的特点。
师提出问题:怎么辨认它们?
还有什么方法能辨认它们?
2、探究辨认物体的方法
师:除了用这些方法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辨认它们。
生:眼看,鼻闻,口尝
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使用辨认物体的方法。
3、交流活动
师:说一说你辨别物体的特征,你用的方法。
生交流活动。
自由活动:
1、怎样按顺序把水,茶水,白糖水,白醋区分开?
2、怎样分辨出不同的花?
评价活动:生自评本课表现。
教学反思:
《
5《给文具分类》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
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
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
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组了,可每个组还缺个组长呢,请每个组赶紧选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你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吗? 生:我们组的东西有各种图形,就叫图形类吧。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
类。(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的知识。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
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
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其他组对之进行评价)生:我认为他们小组分得很合理,很好。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师
:你真有经济头脑。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了一起,可乐放在了一起,橙汁放在了一起。
(评议)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让我看得很清楚。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可以,可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想按包装分,瓶装的放在一起,罐装的放在一起。
师:你的想法真好。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了一起,本子放在了一起,墨水放在了一起。
生:铅笔还可以按长短分,长的放在一起,短的放在一起。
生:红墨水、蓝墨水要分开放。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分得很清楚。
生:我看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师:你是按颜
色分的,很好。
师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6、哪杯水更热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用温度计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准备:温度计、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两杯热水:谁能知道这两杯水那一杯更热?用什么方法?
生:触摸
师:除了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知道热水的温度?
生: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师讲解:温度、温度计
2、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
三、想办法使热水温度降得更快一些。
师: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生讨论
分组设计实验活动(师指导,巡视)注意记录实验数据。
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四、自由活动
师:你会使用温度计了吗?你想测量那些物体的温度?
生自由测量活动
五、拓展活动
师: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水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2、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3、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尝试对科学现象人出解释。
教学重点: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用具: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磁多的,相同温度的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㺾材料石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偿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
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
5、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倒水的时间,水的温度等变量要保持一致。
6、交流实验结果。
三、做一个保温杯
1、小组合作制作一只保温杯。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3、评出最佳保温杯。
四、讨论如何才能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
1、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4、假如保温杯外的温度比里面水的温度高,热是怎么传递的?
5、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教学反思:
哪杯水多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初步学会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课前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不超过半杯),、一块抹布。
2.实验材料超市: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漏斗、塑料桶、弹簧秤、尺子,水彩笔、秒表。
3.实验记录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讲述: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共同走进“科学旅程”一起成为“科学小奇兵”,相信你们在今天的科学旅程中一定会有不凡的收获!为了今天的旅程,昨天我特意去超市想买一瓶矿泉水,超市服务员向我推荐了三种品牌的矿泉水,一种是“娃哈哈”牌的,一种是“冰山雪源”,一种是“康师傅”牌的,价格都是一元。当时我向服务员提了一个问题:“哪瓶矿泉水多?”服务员想让你们帮她回答,愿意吗?(教师把三种矿泉水放在讲台上。)
2、学生猜想哪一瓶矿泉水多,并说明理由。
(哪瓶水多,哪瓶水少的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有这种概念,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买矿泉水“的问题情景,目的主要是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寻找规律,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运用已有的经验判断水的多少?
1、提出问题
师:在你们每个小组也有三个标有1号、2号、3号的杯子,谁能仿照老师刚才那样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到这些问题:1号、2号和3号杯子的水有多少?哪杯水最多?(师板书:哪杯水多)哪杯水最少?三杯水加起来有多少?1号和2号加起来能有3号多吗?
3号杯子的水比1号多多少?2号杯子的水比1号杯子的水多多少?(师板书: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我们就以“比较水的多少”展开研究。(教师板书课题:比较水的多少)
2、提出猜想
师:哪杯水多呢?我们先来估计一下?
学生猜想哪杯水多。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样,下面统计一下,看看同意每一种观点的同学各有多少,注意每位同学只能举一次手。
师:能不能少数服从多数?(不能)老师很佩服你们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看来不能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判断,你们想怎样研究哪杯水多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想想办法,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师: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方法?大家对他们小组的想法可以补充或提问?(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有什么疑问吗?)
(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3、实验验证
师:刚才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你的想法是否可行,需要亲自动手试一试。在研究的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想法,也可以试一试。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洒出水来,下面请你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出哪杯水多,除了桌上的仪器外,在材料超市还有部分仪器,如果需要请材料员来选取,注意要轻拿轻放。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汇报交流。(交流时,先交流哪杯水多,再演示小组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展示实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反思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猜测,对照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师:现在我来当记者采访猜错了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使学生意识到学科学不能只是猜想,还要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
第二课时
活动一: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1、认识量筒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种实验方法判断水的就是2号杯子的水最多。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把第1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们再解决第2个问题“多多少”。
师:要想知道多多少,仅靠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出来的,我们需要一种仪器来帮助我们。大家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老师出示量筒)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量筒)请每一个小组到前面来领取一个量筒,把它放在桌子的中央,仔细观察它,你们能发现它的什么特点?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完成后汇报交流。)
师:量筒上面的线叫刻度线,上面的数叫刻度。同学们量筒上有刻度就要有单位,大家知道量筒的单位吗?量筒上面每一小格表示1毫升,用字母“ML”表示。(板书:量筒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字母“ml”表示。)
2、探究量筒的使用方法
师:量筒我们认识了,可怎么用呢?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科学实验仪器一般都是老师来介绍的,但是本课我首先打破了这种常规模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仪器的结构并猜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路子,并让学生在发现和猜想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师:这有一杯水,我们就用量筒来量一量它有多少毫升好吗?请大家仔细看,老师的操作正确吗?量筒是一种玻璃器皿,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拿到量筒后先看一看这个量筒最多能测、多少最多能测多少。然后把量筒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然后再把杯子里的水口对口地倒进量筒里,要注意什么?(别洒了)好的,我小心一点不要把水洒在外面,如果洒了测的数就不准了;当量筒里的水面静止后开始读数。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小结:观察量筒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水面的最低处,也就是你们看到的凹液面最底端的刻度。在今后的实验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3、练习使用量筒
师:对了,刚才的问题我们还没解决呢,究竟 2 号瓶中的水比 1
号瓶中的水多多少毫升?让我们用量筒来测量一下吧。在活动前老师还有几个温馨提示,看大屏幕:(1)量筒是一种玻璃仪器,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2)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3)测量时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4)为保证探究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请各小组把音量控制在本组的成员能听见为最好;(5)注意做好记录并仔细观察,也许你们还能有新的发现。(6)活动结束后请整理好实验环境。最后还要比较2号杯比号杯多多少?
(学生用量筒进行测量、读数,并作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学生汇报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些仪器都有哪些?(量杯、针管、药瓶、)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只要我们平日留心观察,你会知道的更多。假如医生要求喝10毫升醣浆,请你根据刚才用量筒测量水的情况估计大约有多少?
(估算与实际测量相结合,使学生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感官判断更有效、更准确,提高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师生相互评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不错,真能称得上是合格的“科学小奇兵”,你觉得老师在这次的科学旅程中表现怎么样?你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对自己或小组的表现满意吗?
延伸练习:怎样知道家里的自来水多少?请你调查你家一个月的用水量以及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最好能提出一个较合理的建议向周围的人推广。
9、有趣的不倒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3、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1、上轻下重
2、底部是半球形
教学难点:
不倒翁重心的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一组可爱有趣的不倒翁
教具:一个不倒翁、一个装有1/3瓶泥土的瓶子
学具: 每组1个不倒翁
制作材料:鸡蛋壳、剖开的小皮球、橡皮泥、扇形纸、饮料瓶、彩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我呀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老师的电脑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得先猜一个谜语,如果能猜中,这个礼物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听好: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学生猜测)
是它们吗?(出示课件:一组摇摇摆摆的不倒翁)(是)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早到晚不睡觉,千人万人推不倒。)大家说的都很在理,抓住了它的特点:推不倒,猜出是不倒翁的。这么可爱有趣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玩?(想)在同学们的桌洞里就藏着一个不倒翁,大家拿出来玩玩吧。(学生尽情地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有的同学甚至把不倒翁的头部摁到了桌子上,可是一松手,不倒翁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推不倒。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是啊,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猜这里面一定藏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揭开这个秘密?(想)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板书:有趣的不倒翁
二、探究活动:
1、猜一猜:
这样吧,先让我们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鼓励: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地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还有谁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准,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打开看看、做实验)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2、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参与其中。
3、学生交流,教师做参与者,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师: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实验以及发现跟大家谈谈?
生:我们把不倒翁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块铁。
师:放在什么位置上?
生:最底部。
师:不倒翁的大肚子里还有别的东西吗?
生:没有
师打开不倒翁,展示给同学们看:底部的确只有一块铁。师:你们认为这块铁是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生:是
师:为什么?
生:这块铁使不倒翁下面重。
板书:下重
师:相比较,上面呢?
生:轻
板书:上轻
师:大家还发现了什么?
生:把这块铁拿出来,不倒翁就倒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给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上台实验。
师:真的倒了,这是为什么?
生:上下重量差不多
师:原来不倒翁推不倒,这块铁起了重要的作用。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块铁一定要固定在不倒翁的最底部,不能随便放。
师:这是为什么?你能演示给同学们看看吗?
生上台边实验边解释:如果随便放,一推不倒翁,它肚子里的这块铁也随着动,不倒翁就往重的一边倒。
师:因此,铁块一定要固定放在?(不倒翁的最底部)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你们发现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是什么?
生:底部的这块铁。
师:这块铁使不倒翁怎么样?
生:上轻下重
师:那么,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是?
生:上面轻下面重
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师:这里有一个瓶,里面装了一些泥土,它的下面?(重)上面?(轻)谁来试试它能不能推倒?
生上台试试,用力推,推倒了。
师:为什么它也是上轻下重,却推倒了呢?
生:它是平底的。
师:那么不倒翁呢?
生:底部是是半球形的。
师:由此可见,不倒翁推不倒的另外一个秘密是?
生:底部半球形
板书:
半球形
第二课时
1、动手制作不倒翁。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发现了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现在,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不倒翁?(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待会儿我们要举行一个作品展示会,评选出最佳作品和最有创意的作品。好,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材料中心领取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可加以适当的帮助。做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
讲桌上已经摆上了大家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怎么推也推不倒(师边说边推弄不倒翁)谁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件作品最好?为什么?哪一件最有创意?(学生评)
师:请最佳作品获得者上台和大家见面。(握手祝贺)请最有创意的作品获得者上台。祝贺你们!
师:这几个虽然推不倒,但是总往一边倒,是为什么?请小专家们帮助分析分析。
生:因为橡皮泥放偏了。
师: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
生:底部的中间
师:课后你们调整调整好吗?除了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可以制作不倒翁?(半个乒乓球、半个苹果、半个桃子等)如果大家有兴趣,课后还可以寻找你喜欢的材料试着再做一个不倒翁。、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玩的都很开心,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在玩中发现秘密,学到知识,能谈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谈收获)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根据不倒翁的原理制作出来的,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哪些东西像不倒翁一样不容易倒?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存在着小秘密,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相信你会发现更多的奥秘,常此下去,你将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对自己有信心吗?(有)老师也相信你们。
认识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2、能够针对各种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能运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有关水的现象。
3、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教学重点: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水、筷子、牛奶、橡皮、各种饮料等。
搜集各种有关水的美丽图片。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你们见过哪些自然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那么水在哪里呢? 你们都想研究水的什么?
是的。水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学生踊跃的回答。(水在河里、海里、江里、水库、瀑布、井水、人的出身体里、植物等)
组织学生交流水,探究水。
认识自然界水的分布
1放录象。(大自然中的海水、黄河瀑布、云、冰山椰树和泉水)
2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
3自然界还有那里有水?
4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仔细观看录象,感受水体的美。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水在大自然中也各种形式存在着。
学生交流自己对水的看法。
学生讨论研究计划。
感官观察探究水的性质。
1出示水和各种各样的饮料让学生通过感官感知探究水的性质。
2比较一下水跟其它的液体有什么不同?
3水是什么颜色的?水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研究观察品尝各种饮料的味道、颜色、形状、气味等。
学生讨论。
通过探究学生发现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赞美水体的美
1放美丽的大自然中水的录象。
2看完刚才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觉?(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赞美水。)
3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赞美水?
4学生一个人和小组的形式都可以,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赞美水。
学生欣赏。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丰富的出词汇来描述刚才见到的景象。
学生讨论。(用诗各、弹琴、唱歌的形式都可以赞美水)
学生表演。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活动。
2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快来评评你自己。
3评价学生探究的态度。发星鼓励。
说说自己这节课哪些收获?
学生互相倾听他人的发言。
评出 最佳实验小组,教学反思:
11、有趣的浮沉现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水的性质、特点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意识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河的录象、图片等。
2、水槽。
学生准备:木块、石块、橡皮泥、尺子、刀子、皮筋、木板、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课以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注意观察录象中有什么?(播放录象)
师:来说一说,从录象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水面浮着树叶和一些树枝,河边有很多水草。
生2:河底有很多鹅卵石。
生3:河水很清澈。
师:“清澈”这个词用的很好。看到清澈的河水,有什么感觉?
生:我很喜欢。
生4:河中还有漂着一个矿泉水瓶,破坏环境。
师:你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很好。
师:认真观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这么好的观察力。
(二)、新授:
1、认识浮沉现象。
师:你们知道我看了录象有什么感觉吗?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和小伙伴一起在河边玩水,把草叶编成小船让它顺水流走。小河曾经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你有过去河边或海边玩水的经历吗?
师:真有过?别让我问住你。
师:那以你的经验,如果把桌上的这些小东西放在水中,哪些会沉在水底,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生:介绍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介绍
师:仅凭讨论看来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
生:做实验,试一试。
师:我们还要把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出示实验记录表)认为会浮在水面,就在“浮”这个格里划对号,认为会沉到水底,就在“沉”这个格里划对号。师:有问题吗?做这个实验需要多少时间?5分钟够不够?那好,开始。
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坐好,把实验材料放好。你的实验结果和你的设想一样吗?
生1:不一样,我原来以为纽扣不会沉到水底,可它沉下去了。
师:恭喜你又掌握了一个新知识。
2、认识浮力,知道浮在水面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把橡皮泥团成一团,会沉到水底,而把它捏成小船的形状,它也可以浮在水面上。
师: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想过为什么吗?
师: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会是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现在,我们先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很有可能你会从中得到启发。
生;我发现轻的物体都浮在水面上,重的物体都沉到水底。
师:你总结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我不同意,大头针比木块轻,他怎么就沉到水底了呢?
师:你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师:看来你的结论还是有问题,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他,因为我们还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师:很好,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几个问题都重要。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它们受到水的浮力就会浮在水面上。
师:你提到了”浮力"这个词。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浮力吗?
生:物体放在水里,水会向上顶这个物体,这个力就是浮力。
师:你是怎么知道“浮力”这个词的?
生: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看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师:你感受到这个力了吗?
生:气球浮在水面,我想把它按到水下,感受到这个力了。
师:我很喜欢这种反过来思考问题的方法。
师:我建议大家都来试试,看看究竟有没有他所说的这个力。
生实验。
师:现在你知道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了吗?
生:是受到了水的浮力。
生:我觉的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水的浮力。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们也受到水的浮力?
生:我在实验中发现纽扣沉到水底时,沉的很慢。
生:我也认为它们也受到水的浮力,因为我感觉在水中拿钩码比在外面拿要轻一些。
师:非常重要的发现,你们发现这个现象了吗?来,试一试。
师:不过感觉不能作为研究的证据,师:小组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设计实验时,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打开帮助卡,它会给你一些提示,好,开始!
生实验。
师:谁想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
生:介绍实验过程。
3、使学生学会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生:我有一个问题:它们受到浮力,为什么还会沉到水底?
师:是啊,受到浮力它们为什么还会沉到水底?
生:是因为这些物体太重了,而浮力太小,所以,它们沉到水底了。
师:你对他的解释满意吗?
生:那轮船那么重,它怎么不会沉到水底呢?
师(出示轮船图片)
师:钢铁会沉到水底,而钢铁造成的轮船却会浮在水面。这是为什么呢?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玩具:“潜水艇”模型,大家试着玩一玩,如果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它的道理,相信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师:现在你能想办法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吗?
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4、认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轮船和潜水艇都是利用了水的浮力,为我们服务。你还知道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方面应用了浮力?
生介绍。
师:出示图片。
(三)拓展活动:
师:刚才大家玩了潜水艇模型,你想不想做一个自己的潜水艇?
生:怎么做?
师:我也不会,要不你回去做一个,下节课带来让我学习学习。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改变浮和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活动过程,并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能力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观察研究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经过简单的推测、实验的活动过程,获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难点:引导学生推测、实验、观察、交流,获取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投影仪、课件;
材料盒中:水槽、水、抹布、镊子、啤酒瓶盖、泡沫块、小铁珠、石子等。
(2)学生准备:
每组必备:水槽、水、抹布、猜测表格。
每组材料盒中有:泡沫块、小铁珠、塑料球、橡皮块、木圆柱体、铁圆柱体。
五、教学过程:
课前,读儿歌,引导学生了解做实验的要求。
(一)★我做过,我知道。
1、引言激趣。老师出示石子、木块。
2、直接进入课题,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我猜猜,我试试。
1、请学生从桌内轻轻拿出材料盒,认识物体。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物体的沉浮。
3、老师请学生上台汇报猜测结果。并提出问题: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4、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检验猜测的对错。在实验前提出要求:(1)大家要学会分工合作。(2)请将物体依次放入水中实验。(3)注意仔细观察。(4)将实验后的物体擦干放回材料盒中。
5、学生汇报。
6、老师小结:看来,猜测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通过亲身实验,才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哪些会浮。
(三)★我来想,我来做。
1、老师提出疑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什么有关?
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
3、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巡视指导。
4、请学生来汇报想法、实验结果。在交流中获取答案。
5、小结并板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它的大小、轻重是有关系的。
(四)★我经过,我来说。
1、通过学习这一课,鼓励学生说说收获,谈谈感受。
2、老师做演示实验。
3、下课!
13水面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认识表面张力的现象,知道生活中简单的表面张力现象
2.学会简单的实验记录
探究目标:会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全班实验结果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水的表面的变化,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 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2. 学会记录实验报告。
教学准备:杯子、水、曲别针、记录纸、课件
教学过程:
在这开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的表面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的能力也为后面水面的变化埋下伏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做好实验记录的能力
在这个实验过程先让学生设想一下,预测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个实验设计了两个预测突出预测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预测-----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学习知识
一、观察水的表面,画出水的表面
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每一桌前面都放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现在那老师想请你们认真观察告诉老师水有表面吗?
生:有
师:那么你们现在看到的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了,请你们把你看到的水的表面画在记录纸上
生画老师巡视
老师拿一组同学的正确记录用投影展示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看是这样水的表面是这样画的吗?
生:是
二、通过实验体会水面的变化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那么我们接着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在每桌上都准备了足够的曲别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要是我们把一颗曲别针放进水里,水会不会从杯子里溢出来呢?
生: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在放的时候我们应该是轻轻的放一个同学放另一个同学认真观察水面的变化,好让我们来放第一颗曲别针生做老师提醒放的时候一定要轻轻的从杯边慢慢放入水中
在汇报的时候上去让学生贴苹果这个环节主要是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哪个数字得的苹果多说明哪个数字的几率是最大的 通过实验得出这节课的知识点,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
给学生回顾知识,在课后生活中去寻在科学,认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师:同学们放完第一颗曲别针后,水有没有溢出来?
生:
师:水面现在有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师:有的同学预测准确了很不错,没有预测到的同学也不要灰心老师还有一个机会给你们,接下来我们要接着放曲别针,那这一次老师要同学来预测一下放多少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呢?同样的一个同学观察水有没有溢出,另一个同学放曲别针,好现在开始
老师在实验时巡视,深入到每个组,放点背景音乐让实验的气氛欢快
三、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老师看看每个同学都做得很认真,那么到底是放多少后水才溢出来呢?
老师让几个组的同学说说,老师把所有不相同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师:好了,现在有这么都不相同的数据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个数据得的小苹果多,老师现在请每桌派一个同学上来把小苹果贴在他们那桌数据的上面,其他同学就认真观察水面现在有什么变化,把他画在记录纸上
生上讲台贴,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总结
师:好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师: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四、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是我们实验看到了水的表面张力,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现在老师给你们看看一些图片
师放图片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水的表面张力,我相信同学们现在应该知道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了,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下课后多观察我们身边还有别的这种现象吗?发现的同学记得来告诉老师啊
14水 往高处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按要求组装小水轮。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并且知道从高水位处流下来的力量比从低水位处流下来力量大。
教学难点: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原因:水位高,流量大。
教具准备:
演示:小水轮、图片、动画、视频
分组:每组一套(小水轮组装材料、大孔易拉罐、小孔易拉罐、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河里的水车)
问: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转动呢?(河水冲的作用)
2、出示小水轮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水轮,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小水轮
探究新知:
(一)组装小水轮
1、谈话:研究小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好吗?
2、指导学生组装小水轮(结合动画进行讲解)下载
①介绍小水轮各部分的名称。
②讲解组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③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评:放手让学生去玩小水轮,发现新的有趣现象。这时他们的兴致甚高。
(二)分组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1、讲述:请用实验器材使小水轮转动起来,想一想: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
2、学生分组实验:①把小水轮放在支架上。②用水冲小水轮。③观察、汇报实验现象。
3、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4、小结:水从上往下流动产生力量,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
5、实验说明:水流有力量。
(三)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两个原因
1、动画演示对比实验。
2、进行水位高低不同的对比实验:
①问:用同一个易拉罐冲小水轮,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动更快?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⑤小结: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3、进行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谈话:用两个不同的易拉罐(一个孔小,一个孔大)在同一高度冲小水轮,想一想:哪一种情况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②学生讨论。
③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进行对比实验。
④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⑤演示动画,进一步认识小水轮转动快的原因。下载
⑥小结: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4、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①问: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积极的思维。教师通过实验等来揭露矛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科学探究的课题。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④学生汇报:易拉罐举得越高,用大孔的易拉罐,小水轮会转动更快。
⑤小结:水位越高,水的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巩固、应用:
(一)总结:
1、水流有力量。
2、水位越高,水的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二)了解水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演示)
课后小记: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称为假设。没有假设,也就没有了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假设在某种意义上是进入未知世界的一个飞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假设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想像力和判断力。
15、天气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天气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引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几种常见天气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2、知道获得天气预报的几种途径,提高信息搜集能力;搜集有关天气的美丽图片,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
3、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后了解灾害天气的危害,渗透环保教育;最后启发学生应用天气的知识,展开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完成一项小设计。
二、课前准备
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同天气下拍摄的照片,有关天气的书籍,关于天气的网络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天气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天气。
2、新授
谁能告诉老师,你都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学生自由回答:有风、雨、台风、龙卷风、雪、霜、春、夏、秋、冬四季等)
在这么多的天气现象中,你最喜欢哪种天气现象呢?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我喜欢晴天,那样就可以到外面去玩了;我喜欢下雨天,雨中的风景很美;我喜欢下雪天,那样就可以打雪仗、堆雪人了„„)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能告诉老师,在你喜欢的天气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春天的时候,气温逐渐升高了,花也开了,我们可以到郊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夏天的时候,太热了,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块去洗海澡,真的很舒服;我最喜欢有微风的天气,风轻轻地吹在脸上,感到很舒服,可是,风太大就不好了,那样会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脸上很疼;我最喜欢有雾得天,周围白茫茫的一片,就好像到了天宫一样„„)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不同的景观,下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风景图)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天气现象对我们都有好处呢?(学生自由发言:冬天下雪后,路很滑,对出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大雾天,视线状况不佳,汽车都不敢跑太快,上课会迟到,高速公路会关闭,飞机也会停飞;雨下的太多,会发生洪灾,冲毁我们的家园;冰雹会砸毁庄稼,毁坏农田,甚至会砸死动物和人;台风会冲毁海里的船只,毁坏岸边的设施,甚至会刮倒大树和房屋„„)
那你能告诉老师,在坏天气里,我们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雨天,要穿雨衣,不要扛着金属物品在室外活动,也不要在高墙、大树下避雨„„)
我们怎么能知道天气的好坏呢?(收听、收看、上网、天气预报服务、手机短信等方式)提前知道了天气的变化情况,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谁能举例说明一下?(知道第二天下雨的话,我们就要多穿一些衣服,出门要带雨伞,像逛公园、爬山、打篮球等室外活动就要取消;遇到台风警报时,海上的船只可以提前进入避风港,避免船毁人亡的后果;外出旅行时,预知天气状况,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改变行程,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农民伯伯知道了天气的好坏,就可以安排好农业生产„„)
3、探究活动
看来呀天气真的对我们很重要呀!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现在就小组合作进行活动,你可以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针对季节的变化,提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需要改进和预防的地方;还可以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增强自己看周围事物而知天气变化的能力„„学生自由活动,提供相关的书籍、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等。
4、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整理的作品,说说自己的收获?
5、作业
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这些美景拍摄下来,留作以后欣赏。组建气象观测小组,观测本地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
16、今天的天气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观测天气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指导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来描述。
3、学会简单的观测和测量纪录天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测量和记录天气。
课前准备:
1、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2、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2、分组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3、每组派一名同学总结一下本组的交流情况。每组推荐同学讲述讨论结果
4、说一说,我们刚才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情况的?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作补充总结:
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情况。
6、说一说: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了解这些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每组一名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可作适当的补充。
7、教师将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整理总结,8、如果让我们来观测天气,我们将怎样去做?, 学生自由发言
9、教师作简单的总结,10、学习了解“风力口诀”
教师读一遍, 学生自读,以达到熟练掌握
11、讨论:如何将我们的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可以参照我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 学生分组讨论
12、认识和掌握集中常见的天气符号,13、师生评价 ,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知名说一说我们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来预测天气?怎样来预测并纪录天气情况?, 回答问题
1、安排本课任务:
今天,我们要自己来进行天气的观测和记录的工作,希望大家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胜利的完成本次任务。, 分组讨论,安排每个成员的任务
4、说一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做什么、计划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观测并纪录天气情况。, 学生到室外分组自由活动。
6、交流观测纪录的天气情况。, 分组交流
7、指导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活动情况,评选最佳气象小组。, 学生自由发言,评比,推选优胜小组。并填写评价卡
8、自由活动:根据今天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者把你今天看到的美丽的气象景象画下来。, 学生自由活动。
9、教师简单总结,安排下节课准备活动:准备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17、我的雨量器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改良设计出自己的雨量器。
2、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3、意识到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良好的科学习惯。
教学准备:
雨量器、计划表格、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让学生进行辨认,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对雨量分级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课件出示符号及天气情景)
二、讨论探究
(一)认识降雨量。
课件创设情景:雨后,一个小朋友想:“雨下得真大呀!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想准确的知道下了多少雨必须把所有的雨水收集起来量一量,这种想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一定会因为难以操作而被其他学生否决。
师:其实我们想知道“下了多少雨”其实就是想知道“降雨量”是多少,什么叫“:降雨量”呢?“在一定时间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水,在无渗透、无蒸发、无流失的情况下聚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该地区该时段的降水量。”
课件继续:小男孩突然发现了屋檐下的一坛子雨水,就想到用尺子量一量坛子里的水深,就知道降雨量了。
让学生说说对他这种做法的意见:1、坛子里的水有一部分来自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会量不准的。2、坛子上下细,中间粗,用这样的容器量雨不合适。3坛子没放平,一边高一边低也会量不准。师:对于发现的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解决方法?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方法:1、选择一种上下一样粗的容器来接雨。2、把容器放到开阔不受碍物影响的地方。3、放得时候使它保持水平。
师:大家觉得他用尺子来量降雨量是不是选对了工具?
生发表见解:不对,应该用量筒量水的体积。对了,量深度应当用长度单位,所以应当用尺子。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长度单位最合适呢?
生发表见解:用毫米,因为这样得出来的数才最准。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大啊,竟然从小男孩的研究方法中发现并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虽然他错误很多,但同学们应该感谢他,正是他的多思好问我们才有了这样一次深入研究学习的机会,其实很多科学发明都是从一个“为什么,怎么办”开始的,大家要学习他这种多提问多思考的好习惯哪!
(二)降雨量的分类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降雨量标准(单位:毫米)
种类
24小时内降雨量
12小时内降雨量
小雨
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三)认识雨量器
其实早在公元1247年,南宋当时州郡均规定用“天池盆”来测降雨量,现在我们把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雨量的仪器称为“雨量器”。“天池盆”是世界最早的雨量器,我国也是发明和使用雨量器最早的国家。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在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中的雨量器吧。
把雨量器器拆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1、最上一节是个筒形漏斗。
2、下节是和上节一样粗的铁筒。
3、最下面是铁架。
师:你觉得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
1、漏斗可以防止雨水溅出来。
2、下节铁筒用来盛雨水。
3、铁架可以使铁筒保持稳固水平。
师:有了这些我们可以测降雨量了吗?
引导学生讨论:“我可以用尺子在筒里量出水深。”“这样做太麻烦,我们需要更方便使用的量具。”
师:想一想这种量具应当是什么样的?
生:和量筒一样粗的;有刻度的;刻度是以毫米单位的;透明的等等。
师:大家说得有理有据,看来同学们对雨量器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雨量器?
第二课时 设计雨量器
师:课本上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制作雨量器的方法,你们观察一下,说一说制作一个他这样的雨量器都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师:你们想得很周全,你觉得他做的雨量器有缺点吗?
生:可乐瓶的底部不是像瓶身一样的圆柱形。
师: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生:先在瓶内装水,使水位到达瓶身部位,然后把尺子的“0”刻度对齐水面。
师:你们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生:使用平底的玻璃杯做筒;把可乐的瓶底用蜡填满,就不必每次都提前加水了等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奇妙,想不想把自己的奇妙想法变成现实呢?那么就好好来计划一下吧!
雨量器制作计划
我要用的材料和工具:
我设想的制作步骤:
交流汇报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
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节课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这节课我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对雨量器进行了哪些改进设计?
我还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师:大家课后可以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一下研究。下节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带好材米和工具,我们一同做一个自己的雨量器。
教学反思:
18、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创造性的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2、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3、使用自己的风向仪观测风向。
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课准备: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进行了天气的观测和记录,但有的同学的观测纪录不够准确。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那我们的结果就会精确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气象仪器——风向仪。
2、出示风向仪,说一说:风向仪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3、说一说,风向仪式怎样测风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4、讨论:如果让我们来制造一个风向仪,我们要怎样来做?
分组讨论
5、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交流
6、教师简单评价后,指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学生自由制作,同位可以协作。
7、风向仪做好了,我们把它拿到操场上去测一测风向吧。
学生各自到操场测风向。
8、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怎样?有怎样的优缺点?
学生先分组交流,再推荐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发言。
9、教师作简单的指导性总结。
填写好评价卡。
19、一周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
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讲述:象我们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很麻烦.
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
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谈话:这个主意不错.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交流。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雨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风向
日期
西风
西北风
南风 „„
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 例三:降雨量可采取图表式整理:
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小组为单元讨论分析数据。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的展示于黑板上。
第二课时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提问:谁愿意象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把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
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讲述:同学们说的对.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自由活动:
谈话: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象科学家那样预测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就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1、认为哪个小组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43人。这些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太阳与时间:(10——13)课,重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天文知识,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4、水的科学:(14——18)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9——22)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6、研究与实践:三课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
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太阳与时间》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课
第二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第三周 第4、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第四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第十九周 科学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