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教案: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大班科学教案: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活动准备 了解相关的信息传递方式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1、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
2、通过讨论知道
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
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
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二、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1、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
2、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三、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
1、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2、让幼儿说说自己会使用哪些特训工具。
四、游戏:传话
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
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五、制作朋友信息书
第二篇:大班科学教案:什么是空气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课件-空气污染
【趣味练习】
空气污染的原因
【趣味练习】
如果没有空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教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
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3、实验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
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4、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
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5、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6、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
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观看课件图片
(1)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
(2)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3)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
(4)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
(5)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6)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第三篇:大班科学《信息传递》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信息传递》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电话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电话及其功能。
2、了解各种电话与人类的关系,知道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会礼貌的打电话。
3、懂得随意拨打电话的危害。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各样的电话(磁卡电话、无线电话、按键电话、拨号电话、子母机、投币电话等),不知电话展览。
2、幼儿经验准备:对常见的电话拨打电话一些常识有所了解,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电话。
3、教师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古人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活动过程:
一、触摸电话,引导幼儿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电话,我们举行一次电话展览,你们想不想参加呀?摸一摸电话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电话?(幼儿自由观看、交流)。
二、认知活动:了解电话的种类。
1、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谁能告诉老师这里有些什么电话?有哪些颜色?什么形状的?你最喜欢哪部电话?
2、比较一下各种电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按键、话筒、听筒、形状、颜色、电线或天线、投币孔、插卡孔等)。
3、利用多媒体来介绍投币电话和磁卡电话。利用多媒体介绍传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程控电话、卫星电话等。
三、分类活动
师:这些电话该回家了,请小朋友根据不同的种类,把它们送到各自的家中。如:磁卡电话就放在标有磁卡标志的篮中,也可以按颜色的不同、形状不同——小朋友们开始吧,比一比谁送的又对又快!
咦!这是什么电话?(无线电话)请几位小朋友上来看一看,它与其它几种电话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交流
教师总结电话的作用,了解一些特殊的电话。
这些各种各样的电话都有什么用呢?请小朋友互相交流,电话除了通话还有什么用?(聊天、听音乐、传递信息、上网、计时、计算、记事、显示图像、游戏、录音、照相、紧急呼救、免提、重播)等。幼儿没能说出的功用,教师挑一两种重点的介绍。
五、操作活动
学习正确、礼貌的使用电话。
1、设计提问:电话每家都有,可是怎样打电话呢?(先了解对方的电话号码,拿起话筒后在拨号,通话时要有礼貌,通话结速后要把电话放好)。
2、幼儿一对一的尝试使用不同的电话机接打电话。
六、讨论活动 幼儿交流讨论:电话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刚才下朋友们相互拨打了电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拨打对方的电话的,对方电话打通时你是怎样和对方讲话的?(你好、请、再见)人们为什么都喜欢使用它呢?(快捷、方便)
七、活动延伸
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爱护公物,正确使用电话。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知道了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随便拨打电话。尤其是119、120、110等服务电话,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拨打。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请幼儿欣赏电话家族的发展史,激发了幼儿设计未来电话的欲望。让幼儿正确的使用电话。
《信息传递》活动设计
工作单位:
养马庄小学
教师姓名:
王艳苓
活动名称:种子会发芽
设计意图:当今的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职责,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放弃权威意识,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教育活动中,多给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使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基于上述教育思想,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会发芽。活动目标:
1、观察种子发芽,知道种子的成长的过程。
2、幼儿通过音乐发挥想像,用肢体语言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活动重点难点: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注意轻重音的区分并同时能够运用肢体使之表达出来。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种子若干、图片、音乐
2、幼儿经验准备:对土壤的作用有简单的了解;日常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过刚刚发芽的小树和小草。
3、教师经验准备:了解种子种植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农民伯伯的菜园好不好。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仔细看,动动脑筋,看到的是什么?他们都一样吗?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好!让我们一起坐上公共汽车出发吧!
二、观察各种种子,并提出问题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教师讲解种子是怎么发芽的?
3、出示小种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小种子是怎样长大的,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段很有趣的动画,想不想看?一起欣赏。
三、观看幻灯片
1、观看幻灯片
放映课件中的动画,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观看幻灯片后讨论。
在小朋友们观看完动画后,由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进行讨论并讲解种子的成长过程。
四、观看图片,教师讲解《会变的种子》
在小朋友们讨论完成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并引入下一内容,观看图片,在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们对种子发芽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五、仿编动作
1、会变的小种子有趣吗?
你们想不想也做一颗小种子呢,如果用你的身体不表现,你会怎么样?启发幼儿用自已的动作来表现小种子的成长过程。
2、让幼儿欣赏音乐
让幼儿感受音乐由慢而快的节奏。
3、请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表现小种子的成长过程。
六、活动延伸
1、今天小朋友们做了一颗小种子,高兴吗?现在才老师送给你们一个礼物——种子,把它种在泥土里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请幼儿写好观察记录。
七、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幼儿知道种子的成长的过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在活动中,幼儿都能主动参与,尤其在仿编动作这一环节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对鼓励幼儿的方面,语言稍显单一,教具准备方面略有不足,通过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正,力争做的更好。
《种子会发芽》活动设计
工作单位:
养马庄小学
教师姓名:
刘洪启
活动名称:小工具大用途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常用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及用途。
2、能力目标: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愿意将探究过程讲述出来。
3、情感目标:乐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探究,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难 点:学习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活动准备:
1、混合在一起的石头、沙子; 一盒米、细口瓶子;塞着棉球的吸管
2、镊子、漏勺、漏斗等工具;
3、适合活动情境的音乐。
4、幼儿经验准备:生活中有使用常见工具(如:剪指甲刀,镊子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胶带密封的大礼盒。
设疑:怎么打开礼盒?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出示工具。
2、教师使用工具打开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介绍材料:米、瓶子、石头、沙子、塞有棉球的吸管
2、教师请幼儿帮忙完成三个任务:(在两分半钟的时间里)①把米装进瓶子; ②把石头和沙子分开; ③把棉球从吸管中取出;
3、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任务,徒手操作
教师提出要求并分发材料:给一段音乐来计时,音乐开始,幼儿开始操作,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操作
4、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完成这些任务。
三、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逐一出示并介绍:漏斗、漏勺、镊子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工具
3、幼儿使用工具操作,音乐计时。
四、依据图片记录,交流分享
1、请幼儿演示,用图片记录,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两次操作的体会和认识。
五、活动延伸,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使用了漏斗装米,漏勺分离石头和沙,镊子取棉球,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是用处却很大,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方便,小朋友回去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有用的工具,下次我们再一起交流,好不好。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因此,在我本次的探索活动中体现的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工具的定义也非常的宽 泛,幼儿园的孩子们对身边的常用小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这些小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怎么正确使用。于是,我选择了三样小工具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让孩子们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来认识一些工具,从中获得一些正确使用小工具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开始,我将一个有悬念的开头把本次活动的内容巧妙的隐藏在里面,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很快进入了我预设的情境中。
两次的对比尝试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是要让幼儿感知使用工具的方便,我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去发现。
集体的探讨交流能够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最后的环节中,我请幼儿直接演示并完成记录,能够给幼儿一个直观的理解,让幼儿得到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对于哪种工具能够既方便又牢固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提炼认知经验。
这次活动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因此,活动中,幼儿很主动,很开心,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不足的是,在本次的活动中,没有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记录表,由于幼儿情绪比较高涨,在最后场面有点混乱,而我也有些急躁的加快了步骤,使活动显得有些草草收场,今后在这样的活动中,还要帮助幼儿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小工具大用途》活动设计
工作单位:
养马庄小学
教师姓名:
刘向东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浮与沉》 活动目标:
1、对浮与沉的现象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感知水的浮力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感受玩水的快乐、发展感知能力及动手能力。
3、能大胆探索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体验成功。活动准备:
1、每组大塑料盒一个,积木、积塑、泡沫块、小皮球、铁钉、螺丝帽、玻璃珠等放在筐中,每组一份。
2、带盖的空塑料瓶、橡皮泥、泡沫块每人一份。
3、幼儿经验准备:对物体的浮沉现象有初步的了解,会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结果。设计意图: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浮与沉,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内因,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并通过实验来证明浮与沉的存在,甚至可以尝试着利用常见的工具去制造浮与沉的现象,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活动,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浮与沉”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活动过程:
1、设想、判断
(1)请幼儿看看筐中有什么物品。(2)猜猜这些物品放在水中会怎样。
2、感知沉浮现象
(1)请幼儿将这些物品放入水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和判断。(2)翻开课本,做实验记录,(那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3、感知水的浮力
(1)请幼儿将泡沫块放入水中,看看泡沫块会怎样。(2)请幼儿用手将泡沫块轻轻往下按,说说有什么发现。边实验边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水有把泡沫块向上托起的力量)。
(3)请幼儿将手掌放在水面,再轻轻往下按,有什么感觉。边实验边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水有把手掌向上托起的力量)。
(4)引导幼儿小结:水有把物体向上托起的力量,这就是水的浮力。
4、游戏:让沉下去的浮起来,让浮起来的沉下去
(1)先请幼儿猜猜:拧紧盖的塑料瓶和一团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怎样?然后实验验证设想。
(2)先让幼儿设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塑料瓶沉入水下,让橡皮泥浮上水面?然后操作实验,相互交流实验过程和验证结果(如把塑料瓶灌满水就能沉下去,将橡皮泥捏成船形、盘子形等就能浮在水面)。
(3)小结:充分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4)留下余兴,使幼儿进一步激发探索欲望:让幼儿思考:潜水艇为什么能沉入水中又能浮出水面?鱼在水中游,为什么能沉也能浮?鼓励幼儿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寻求答案。
教学反思:
幼儿这节课,孩子们不仅经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还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先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孩子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乐于探究与发现改变物体沉浮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还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
《浮与沉》活动设计
工作单位:
养马庄小学
教师姓名:
段立民
第四篇: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是天气预报员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反常行为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2、体验与同伴分享自己调查成果的快乐。
3、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进行了动物是天气预报员的调查。
2、动物反常行为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播放天气预报广播。
2、这是什么?出示卡片“天气预报”。
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天气的信息?(观察天气、动物;电视、报纸、电脑等)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知道天气情况,还能根据天空中云的变化、小动物们的特殊行为知道天气的变化。
价值分析: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本环节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气象秘密的愿望。
(二)、小小天气预报员
1、最近小朋友们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和伙伴们分享一下好不好?
2、我发现你们调查了很多动物,有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今天我们就分成这三组把调查的结果汇总一下好吗?
要求:分成三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记录在纸上,然后一起汇总在统计表上,再与小组同伴互相交流你们的调查成果。
3、幼儿分组汇总研究成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以小组形式交流研究成果。每组请1位小朋友做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这一组研究的结果。
小结:原来气象员叔叔可以利用气象仪器测出气温的高低、风速的大小等天气情况,小动物们也可以用自己不同的行为来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小动物这种用自己的行为预告天气现象就叫物象天气预报。
价值分析:请幼儿介绍自己研究的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天气情况的成果,以增加幼儿的成就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天气预报”我知道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的物象天气预报,那么接来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竞赛好不好?
2、要求: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必答题,每队成员轮流回答,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错误不得分;第二环节,抢答题,听到鼓声开始抢答,答对得一分,答错扣一分。
3、统计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小结:得分最多的小组说明你们已经了解了物象天气预报了,现在可以成为小小气象预报员,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象变化为别人预报天气了。
价值分析:这个环节以竞赛游戏的形式,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和巩固。
四、活动延伸
以后你们看到了动物的反常行为就可以推断出天气情况,做一个小小天气预报员,把天气预报给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小朋友。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附录:能预报雨水的小动物
蚂蚁成群出洞,预示大雨降临。俗话说:“蚂蚁成群,明天勿晴.”“蚂蚁垒窝全天将雨,”“蚂蚁挡道,大雨即到.蚂蚁搬家,大雨要下.”雨前,空气中水汽加多,蚁穴变潮,致使蚂蚁不能安居而离巢穴。
蜻蜓低飞,不是风就是雨。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的空中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
春夏季节,青蛙叫大声大而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谚语说:“蛤蟆大声叫,必有大雨到。”蛤蟆为两栖动物.雨前气压低,水汽多,蛙类感觉呼吸不畅就哇哇大叫。
第五篇: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问号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开动脑筋,找出问题,有对科学事物询问、探索、求知的兴趣。
2、喜欢当个小问号,会用“为什么”、“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答问题,体验一问一答的乐趣。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了解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及一休的提问;认识“?”符号。
2、物质准备:布置科学宫场景(动脑筋爷爷画像,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科学图片、卡片、图书、实物,地球仪、小实验操作用具,及时贴问号符号,小问号娃娃胸饰);有关神秘的地球录像资料,《聪明的一休》音乐磁带、录音机、白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求知兴趣,争当小问号娃娃
1、介绍动脑筋爷爷和科学宫。
小朋友看,这里是科学官,动脑筋爷爷是最有学问的人了,今天,他要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到科学宫来玩,你们高兴吗?
动脑筋爷爷说来这里玩的小朋友发现不懂的总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你们如果发现有不懂的该怎么办呢?
2、幼儿争当小问号娃娃,自己佩带小问号胸饰。动脑筋爷爷叫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是小问号,你们谁愿意当小问号?以前,总是老师提问题,今天,是小问号来提问题了。请你们赶快戴上小问号娃娃的标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
3、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实物,找出问题。
二、讲解提问方法,学习提出问题
1、引出地球仪,观察其名称及外形特征,学习用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提问:(指出地球仪)你们认识它吗?不知道它的名字该怎样提出问题?
2、幼儿观察周围不认识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对不认识的事物或它的外形特征,就要用“什么”、“为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观察地球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对不懂的或不明白的该怎样提出问题。
三、寻找多种途径,共同解答问题(1)看录像和翻阅有关地球的资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大胆发表已有的经验,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求得问题的解答。
(2)以动脑筋爷爷的口吻帮助幼儿解答一些不懂的或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小结: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提问题,向周围的人请教或看书、看电视,就能知道许多不懂的事情和知识,明白许多道理。
四、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1、自由观察图片和操作实物,对提出的问题贴上问号。科学宫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和许多不明白的事物,你们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动手试一试,不懂的就贴上一个问号,再来给动脑筋爷爷提出问题。
2、幼儿对“动脑筋爷爷”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对有疑问的就在相应的地方贴上一个问号,并依次在录音机前说出自己的问题。
3、互相探讨问题,已求得解答。
小问号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有没有我们自己能回答的问题,能回答的就请你告诉大家。
五、游戏:“提问——回答”
1、幼儿自由找同伴俩人一起游戏,一人说“提问”,另一人说“回答”,相互进行一问一答的游戏。
2、放音乐《聪明的一休》,边唱歌边体验一问一答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