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历程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历程
宝洪小学教务处语文教研组:陆泽先 赵庆江 向鸿斌 石 伟 李自华 马文娟 胡春琼 董水英 杨菊芬 黄玉明 杨树仙 赵东敏 黄琼仙 李 莉 苏雪凤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是宜良县教育科学“五年”规划发展课题,近一年来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间也渴望合作,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脱离了这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人就免不了孤独和寂寞的侵袭,甚至会觉得生活丧失意义。因此,可以说,人活在沟通和交流之中。但沟通和交流并不是简单地几个人的谈话,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以强迫接受为目的,那也不是交流,而是一种强制。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但却不会交流,不懂交流之道。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开篇所指出的:“过去几十年来,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广播、电视与飞机、卫星都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连通全球,使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几乎可以在瞬时之间彼此相连。然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日渐隔阂,彼此间的沟通以空前的速度,变得每况愈下”(戴维·伯姆:《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而干脆不再去寻求理解和信任,转而诉之于暴力与争斗。和平与民主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和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使我们放弃暴力和争斗,使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教育致力于人的培养,教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使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在今天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且认为是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使得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但每个学生却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重集体轻个人,重竞争轻合作,缺乏教育主体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合作。学生虽然在一个班级体中,但并不是一个“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学生实质上是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处于一种孤立的生存状态。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班级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由于受儒家文化和封建专制的影响,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压抑个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主体性的解放提供了外部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开始提倡和培养人的主体性,但由于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使主体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个人至高无上和个人中心的倾向,以个人的主体存在抹杀他人和社会的主体存在,主张个人权利的 绝对性和个人的绝对自由。这种过分膨胀的主体性在抬高个人的同时,重新导致了集体的丧失。其实,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绝对地自我中心,把其他人当作可以支配的客体,每个人的自我也都难以实现。中国当代的独生子女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课堂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自我中心现象日益严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指出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开展“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旨在通过对现实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同时发挥集体的合作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研究目标。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学活动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各项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才能体现作用,收到效果。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通过社会交流而发展,应该将学习任务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使学习者结合实际课题进行学习,并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新课程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老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5、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首要目的:(1)在于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策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与学习、互相帮助,善于学习。同时也相应的改进教师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开发和完善教学因素,优化促进学生问题探究学习的条件和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我校教学质量始终走在全县前列。(2)提高教师素质,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将会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深化对学生学习心理、学法的指导,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研究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扩展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通过营造问题探究的学习氛围,加强有效指导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和自学水平。
3、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特别注重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事实,重视进行对比研究和跟踪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步骤、初期结果。
(一)研究方法。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具体方法灵活多样,如调查方法、文献法、实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设计和论证阶段。本阶段对课题专向研究,完成方案初稿,请专家论证。
第二阶段 :(2009年11月—2010年4月)开题和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完成研究成果,全面总结,实践推广。
(三)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实践成果
(1)按照研究目标,学生问题探究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2)完成“问题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形成民主、和谐、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3)实现学习方法的科学化,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理论成果
教师论文、教案集(待编)。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
本课题研究三年时间里,教师从中收到实效,不仅理论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教学基本功也普遍加强。实验的过程,是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过程,而实践的本身极大地调动起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研究教学行动的积极性,使之能主动将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中成功的方法、思想、过程记将载于“实验流程记载”上,为学校课题研究的实践向理论的上升积累了扎实的材料。而抽取骨干教师成立的课题组成员善钻乐学,精备多讲,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全员参与,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许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所撰写的 教学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日益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均获得校、镇级讲课能手称号,参加县三年课改成果展示受到良好评价。如:马文娟老师在宜良县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及论文评比中获三奖,向鸿斌老师获一等奖。去年学习还被评为宜良县“先进教研学校”。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⑴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迅速提高。
自课题实验开展以来,学生的听、说、读、写、操作以及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敢想敢说,发言大胆,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精炼,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造意识,而且在问题探究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养成善学、乐问、勤思、务实的学习习惯,学习成了一种需要。
⑵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发展良好。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表现欲望强烈,学会在学习中构建自我,发展自我。班级手抄报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其审美能力得以长足展示,创新精神得以张扬,班级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更是会令人惊叹,有目共赏。
3、构建了各学科的基本课堂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激趣质疑—以读促思—合作探究—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质疑反思——尝试总结
4、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办学品味得以提升。
近一年来,继续巩固普九成果,建成了标准化学校,2009年又实现了多媒体设备进校园。
5、通过课题研究实施,各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不断向课堂教学纵向、横向拓展、挖掘,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和风格,教师也从“经验型”“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期待科研兴校,更希望师生学无止境,钻研精深,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宜良县宝洪小学 2010年5月20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韩家园林业局育真学校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以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实施”为核心,在《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已取得的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上的学习更加深入地进行课题的探索与研究,继续以新基础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研究,实施有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科研促教意识,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虽然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还没有完整的思路和做法,所以今年的课题研究也将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二、重点工作:
首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扎实课题组教师的内功。
在本学期的研究探索中,和去年一样,加强理论学习必不可少,理论学习就象是一棵树的树干,所有研究都要以理论为根本,所以在原由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很有必要,而且要结合课题组成员的实践探索,要求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发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探索的所得。要求每一个课题组成员至少发表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课题论文。
其次,继续坚持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堂的观摩和实践。本学期我们将结合教研室的布置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其他年级班级参与并观摩课堂实践,另外如果有可能还将向学校申请课题阶段展示活动,并准备安排课题组成员上课题研究课。我们还将课题的研究实践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去,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努力的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探索,并及时写好教育心得。
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积极性和课题阶段研究成果的实践操作性,我们还将向校长建议举行校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届时会有两名课题组老师上汇报课,为提高全校老师对于《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的认识做桥梁。
第三,在研究的着力点上,今年将注重在课堂实践中去探索有效实施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上。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有可能在实践运用上会出现一些不附的现象,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优劣,那么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如何来把握这教学模式,和如何使教学模式“变身”有效地应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一年来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今年是以课堂实践为主,着重针对具体内容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安排课堂观摩和阶段成果展示也是为了集思广益,避免我们的课题研究在中途偏向甚至误入歧途。进一步提高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能力。
三、2007年具体安排初定如下:
3月份:召开今年第一次课题组会议,认清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2007课题研究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并安排一次理论学习。
4月份:安排课题组成员校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并认真听取其他领 导和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并积极局教委和学校对我校课题开展情况的调研 准备。
5月份:加强课题组理论业务学习,并要求课题组成员深入自己课堂,并进行优秀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的评选。
6月份: 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参加课题征文比赛。做好这一学期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
9月份:集中探讨上上半年课题进展情况,重点对课题研究的困惑与难点分析研讨,了解本学期课题组活动方案安排,明确本学期研究课题方向。
10月份:组织业务学习,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课题组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做好记录。
11月份: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对教研活动的反思,以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及时写心得、随笔等。
12月份:集中交流课题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做法、经验,总结得失,提出问题。组长完成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07.3--2007.12)
韩家园林业局育真小学课题组
这段期间,课题组在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加校本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推进教师教研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只务实、高效的课题研究小组,顺利地完成了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为今后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我们课题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加入了《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数学课题的实验研究活动中。在研究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学习网络技术,学习课件和网页的制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课题组的老师着重加强了课题实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教学需要怎样的质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焕发数学课堂魅力》、《让数学情境走向“草根化”》、《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等。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纪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另外,实验老师把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名位反思型的教师。
2、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校教研工作的成败,同时也关系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好坏。课题成立之时,我们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定于每周三下午3:00---4:30为课题组教研活动时间,课题教学研讨活动的时间为星期三早上第一节课(8:50—9:30),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再组织评课交流。每次的活动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讨论。在互动研讨中我们将以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实验老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在各种观点的高峰中,集体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
在听课中发现老师坚持从教学内容入手,大胆废除一些呆板、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代之以趣味、开放、真实的教学情境,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家常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了 “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使数学变得更鲜活、更有吸引力。
二、课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该课题已经研究实施了一个年多,由于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坚持不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课题组成员吴艳撰写的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二十四次优秀科研成果(专题)评审会被评为贰等优秀科研成果,这也是对初步总结《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所给予的肯定。
(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围绕课题目标,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获得发展。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教材,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识和思维等多方位的发展。
1、创设悬念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的《谁爬得快》中,一开始,教师与学生一起玩了猜谜语的游戏:
1、猜成语:“事物周而复始,来了一遍又一遍”、“绕一圈又重新开始”。
2、猜哑迷:“老师开电风扇”;“老师在讲台前绕行三圈”。在学生充满悬念“为什么数学科会与语文教学中的成语相关联时,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和这些成语有关。学生从猜到的成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词意中,感知某些事情会不断重复出现,初步体会“循环”这一概念,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整合到学科的联系中去,在语文科的“咬文嚼字”的逻辑中捕捉数学信息,实现学科之间的和谐统一。好奇心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能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想知道”的学习心态。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有用”的数学。
如教师创设模拟生活中“超市聘请员工”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去找工作,最关心的是什么?”接着出示超市副经理为了聘请员工,贴出了公告“本超市聘请员工的月薪平均1000元”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这一情境的创设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想主动去参与的想法,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创设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小小图书馆》中,可把将教材中枯燥的图书馆藏书的册数统计表改变成动态的活动情境:在课的开始,教师创设了学生拍皮球比赛的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有意识的选了几位学生汇报了拍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由此,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感到数学既现实,又有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在解决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又可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摆学具、拨计数器、动手
计算等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在动手中思维,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产生了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中。
4、创设良好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师可首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课件出示小学生足球比赛情境图)。踢足球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进一步播放: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球,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思维也一下被拨动了,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纷纷谈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教师又进一步指导了学生分析出应派哪名队员去罚点球,那就要看哪名队员罚球命中率高,即罚中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5、创设充满探究趣味的“游戏”,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教学《什么是面积》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后,我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游戏情境:男同学请先闭上眼睛,女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形,记住它的面积(有几个小方格)。接着,女同学闭上眼睛男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形(把刚才那个长方形反过来,用较大的方格来画),记住它的面积有及格方格。然后,男女同学各自汇报观察的结果,得出女同学看到的18个方格的长方形比男同学看到的6个方格的长方形大。这时候,故做神秘的问:“女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真的比男同学看到的大吗?”再出示真相让学生发现:两个图形原来是一样大的,也由此深刻体会到必须用统一的单位来计算图形的面积。而这个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被点燃了,那种认知上的冲突让他们迫切需要去探究新的知识。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转变。
教师们意识到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
强了学生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兴趣。现在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实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纷纷撰写了有关情境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进一步明确了 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的内含。
“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探寻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策略。它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诱发、创设求问题→启发、探究求思路→引导、探索求解决”。
“诱发、创设求问题”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启发、探究求思路”即: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主要指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合作互动来探索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探索求解决”即主体的充分展现、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包含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即:
1、创设情境,主体准备;
2、目标导向,主体调动;
3、质疑问难,主体参与;
4、引导探索,合作互动;
5、形成共识,主体发展。
三、研究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在上数学课时,都能有意识地运用“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实施中,个别课的设计不能很流畅地与教学模式想融合,把模式照搬地讲授,有时反而会使得学生在感觉 “浅尝则止”理解得不充分,或是已经很明了了却还是要继续学习,失去了对内容的探究的兴趣。我们逐渐地认识到,“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是可以通变的,可灵通地结合教学内容来运用。
2、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实践运用”中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的题所替代。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数学思考却湮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
3、研究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课题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情境教学的要求。
4、思考:
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让我们不禁思考,该如何有效地呈现“质疑”和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更得注意它的实效性。我们呼唤一种原始的、生活的、活动的教学,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让 “质疑、探究、实践”在“时尚”中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最终是要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要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服务;要为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服务;要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眼光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如何让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得更广泛”、“如何使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
式让学生喜欢”、“如何 “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发展和谐统一”进行深入地研究。(执笔人:吴艳)
第三篇:高中探究课题研究感想
研究感想
现在国家越发关注研究型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也越发感觉到了研究型课程的重要性。
大家一起做问卷调查工作,整理问题、打印问卷、发放问卷都有明确的分工,但是我们在空闲时也会帮助其他组员的工作;发放问卷时,是我们良好人缘发挥作用的时候,各个组员也都做出了必要的贡献,这正是团结互助精神的所在。在大家一致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次的研究课题,也让大家的关系亲密了许多。
在小组中,我负责的是制作PPT的工作。对于从小就学过做PPT的我来说,做出精美的PPT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组员们查找的各类资料都非常面面俱到,并且加以分类和整理,为我的工作创造了很多方便。这让我有了些许的感动,也让我了解了大家的能力,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我的工作中,我需要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付出精力为小组做出精美的PPT,这就锻炼了我的责任心。唯一的困难就是,由于家里的软件版本过高,花了一个多小时做出的PPT在学校电脑中打不开,我只好匆匆忙忙在学校又做了一个PPT。这是在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做的PPT,我就没有过多的注意幻灯片的衔接与动画效果以及各个细节,只是稍微修饰了一下字体,保证大家能看到我们的结题报告,让大家的努力不白费。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简单的一个PPT居然也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也许是因为课题新颖,也许是因为大家这么多天的努力,让我们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与肯定,我们也因此而信心倍增。
我们没有骄傲。在与其他小组相比较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我们还需要改进一些方法,努力做到更好。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锻炼了与组员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了责任心,与大家一起工作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这些都是为我们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基础,是学校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些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精心栽培。
第四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阶 段 性 研 究 报 告
一、研究背景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
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往往重记忆、轻能力;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减弱,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物理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从理论培养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的完整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合作探究的研究也不完善。因此,着眼于学生的 1
未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
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互动的学习方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一是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它遵循了现
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它能根
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它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
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生生、师生合作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
探究等等。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自主发展的需要;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
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三、概念的界定
1、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
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相互研讨、提出
见解、发现规律的过程。
2、合作探究:是指由教师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中介(教材、教法、媒体等)互动,以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去主动地建构新
知,从而培养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
教学模式,改变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学生的主
体地位,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
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查找资料
进行论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概括能力、创新
能力。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按照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讨“自
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主要内
容如下:
(1)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
(3)提高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研究。
(4)研究自主探究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5)“合作探究”的操作方法研究。
(6)在物理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有机结合,“自主
探究、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的设计。
六、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自2009年9月立
项以来,课题按研究方案正常开展工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研究必须具有现实针对性。本课
题实施初期,课题组对初、高中年级学生物理学习情况做了摸底调查。我们进行无记名问卷方式,力求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小组成员在综合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本质问题,撰写调查分
析报告,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认真组织研究课的开展,使课题研究始终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相结合。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分别上了实验课,各位老师的研究课的风格和思路都和以往有很大的改变,更多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互动合作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课题研究的好阵地。结合研究课评议,要求听课教师填写评议表和评议记录,将定性、定量评价的意见反馈给上课教师,教师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策略。同时每个老师所采用的办法和效果也成为我们研究
活生生的材料。
3、在研究反思中撰写教学论文。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成绩即成果”的科研意识,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评课讨论中的收获,及时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一年多来,课题组
教师有数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或各级各类杂志上获奖和发
表。
4、形成阶段成果,汇集成档;初步完成了本课题网站建立。
七、取得的阶段成果
1、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初步具有发现问题、自
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探究能力,在课堂
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1)学生的课堂活动日
益丰富,学习兴趣逐渐浓厚,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2)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明显提高(3)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
增强,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和谐;(4)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假设、猜想、讨论、提出问题,探究、解
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氛围基本形成。(5)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于根据课前预习,主动提出疑难重点的问题,分
组讨论,并和老师集中研究,乃至解决问题。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
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
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
区别就在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在此
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如何为学生的学习
提供最有力的帮助,是该课题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2、小组合作有时会盲目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的管理,在自
我学习和集体研究学习的基础上,互动交流,使课题研究建立在良好的学习基础之上。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其它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专家的指导,努力完成预定任务,达到较好的实验目标
2、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说说从自身角度感受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所改观。
3、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反思意识,及时做好阶段性的经验总结,每学期每人至少撰写一篇相关论文。
第五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 研究背景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目的是帮助我国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极少用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母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读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有的初中毕业说不出几句英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口教学的具体问题是:
1.教材方面口语材料单一的问题:
学生能接触到的口语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而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跨度大,难度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口语材料。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的训练口语,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受到限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失衡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口语材料。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以及符合中学生口语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把口语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心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口语材料的应用功能。
(3)教学手段落后。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较少,能每节课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更少,更不用说网络平台上进行英语教学。况且,我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境和氛围,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辅助英语口语教学必不可少的。
(4)不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
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在训练口语时他们害怕开口,不愿开口,其口语质量和口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脱离哑巴英语时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点:
(1)生活性、实用性。虽然现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但是局限性较大,实用性偏少,有过多的书面用语。本课题就将大量的英语日常用语融进课堂,让学生在口语课堂上接触大量的英语日常用语。本课题组将英语最大程度的语言生活化和实用化,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展开口语的学习,使英语学习妙趣横生,丰富学生的生活,此外在课堂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一些良好的习惯进行潜移默化。
(2)内化性。基于英语对话和课文整体教学实验的成功实施,本课题组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上全体英语老师的配合和重视,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的学习习惯,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
2.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本课题针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参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技能所提出的五级要求,结合本区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开发和利用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英语口语校本课程来展示教育内容,通过初中英语口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营造英语环境,培养英语思维,提高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沟通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化。
(3)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能更加深入地掌握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理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指出“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室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英语教学的听说领先的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交流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增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及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综合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使研究工作更为科学、深入。
实验周期:1年。即2012.11----2013.11
研究的步骤主要是:
(一)准备阶段(2012.11.01---2012.11.15):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确定项目成员及负责人;调查初一年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情况,确定研究申请项目;根据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确定项目的研究思路、过程、内容的探索、具体事件的思考;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等。
(二)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2.12----2013.07),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分析、研究,对调查分析情况得出阶段性小结好评估,并写出少量论文。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1.坚持把“愉快教学法”和“和谐互动法”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开口说话”。初一的学生在课堂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然而让他们玩上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却不会感到疲劳。教学中,我以“猜”为主题设计了“猜东西”、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戏来猜人、猜物、猜方位、猜小动物,还有打电话,传话,说悄悄话等游戏取代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型模仿。例如:教学单词monkey、dog、cat„时,我先准备好这些动物的图片,教他们读完这些单词后,让学生模仿小动物做出动作或叫出声音,让其他同学猜,看谁模仿的像,猜的快。在学习对话时,我就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我就叫每组的第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我告诉他们一句话。一个一个地往后传“悄悄话”。最后的那一位同学再大声的告诉大家,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说的准确。这样,既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学会了对话。学生在学、做、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新单词和对话。
2.组织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创设了“英语走廊”和“英语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英语走廊”是针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设置的,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了三年的英语,但是英语的语言基础很薄弱,所以老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感,激发他们大胆说英语的欲望。我们在课室里贴上“每日英语”的横幅,用醒目的颜色标示出来。在每个课室外的展示台上,贴上学生自己设计的英语手抄报及英语小卡片,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例如:学生甲画了两个小丑,一个胖(fat),一个瘦(thin),五官的颜色也不同。让学生在课间对这幅图画进行评价,但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如:This clown is fat.That clown is thin.It is a red nose.It’s a black mouth.从而让学生复习到了五官和颜色的单词。
实施阶段(第二阶段)(2013.07----2013.09)进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重点论证第一阶段成果,并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教学实际进行评估,对前阶段实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分析。
充分利用校内外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堂上,我们将 “愉快教学法”和“和谐互动法”融入课堂,采用总结出的两种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是:(1)互动式口语课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新知识--加工或者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挥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口语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学生是参与者,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2)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一个学习段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设置为活动任务,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分三个步骤 1 Pre-task任务前教师在此阶段介绍话题布置活动任务说明背景为任务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语言。2Task-circle任务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学生可以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任务。3 Post-task任务后 学生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三)总结阶段:(2013.09---2013.11):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1.组织多次的学生英语口语检查,测试学生英语口语提高情况。
2.进行检测,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的情况。
3.组织教师写好教学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题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薛梅 朱开胜 课题研究方案:朱开胜
材料整理收集:徐连胜、程明、任凤芹 活动组织:任凤芹、程明 邵德民 课题总结报告:朱开胜
五、研究成果与不足 a课题研究的成果
1首先,课题研究实现了引领,搭建了平台。
自从我校课题申报立项以来,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给与我们英语组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并给一些活动经费来开展各项活动,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强化了学校英语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引领老师和学生们创设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大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了英语乐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一个快乐的平台。
2其次,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研究推进了课程改革。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举办,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了教师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操作,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探究英语课堂口语教学设计听课过程中,大家都群策群力畅所欲言,给执教老师提出意见。平时的课例研讨实践中,每位课题组成员都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重新修改教案上第二次课,我们每个老师都精心准备了适合自己本班实际的口语课教学设计。课题组的老师大胆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提炼成理论,朱开胜老师写了《如何才能高效地教授英语口语》、徐连胜老师撰写了《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及《关于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薛梅老师撰写了《英语口语提升路径论文》及《浅谈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程明老师写了《初中英语口语练习探讨》、任凤芹老师写了《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及《怎样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的论文,朱开胜老师的论文《激发学生兴趣,创建高效和谐课堂》获国家级论文评选一等奖,任凤芹老师在《学生周报》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知识能力”大赛中荣获英语学科辅导一等奖,县优质课一等奖。
3再次,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口语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1)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改善。原先他们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现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能在创设的情境下自主交流,有些同学还时不时冒出一句我们教的100句流行英语口语里面的句子。或者三五个围在一起唱英语歌曲,有的同学就拿班里自办的英语报纸出来,读里面的佳作或者优美句子、、、、、总之在他们的带动下,在全校学生中形成了浓厚的英语表达的氛围。(2)学生的听力、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以往我们学生的听力普遍不行,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听力训练和听力试题,就束手无策了,写作题目基本上是空白或者能写一两句中文式的英语,写的也是词不达意,让我们老师很伤脑筋。经过我们在英语角训练的听说的方法之后,参与英语角活动试验的学生听力、写作能力大大增强。很多同学经过2、3分钟的准备,都可以口头作文。(3)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提高。我校的英语成绩比以往有了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发展,两极分化有了明显的缩小,课堂也活起来了。原来一些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现在对英语也产生兴趣了,作业按时完成了,早晚读也不再是乱哄哄的,都自觉读单词、句子、对话有些同学还分角色朗读,每个同学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各种竞赛中成绩喜人。特别是在三月份市举行的“飞扬的红领巾”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展示比赛中,朱文康、刘可新等五位同学获特金奖,李继平、周晓彤、颜翰等二十位同学获金奖,另有多名同学获银奖、铜奖。总之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步入正轨,我们初步看到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体验成功--增强信心--自觉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英语成绩提高。
4总结出农村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1)互动式口语课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新知识--加工或者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挥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口语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学生是参与者,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2)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一个学习段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设置为活动任务,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分三个步骤 1 Pre-task任务前教师在此阶段介绍话题布置活动任务说明背景为任务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语言。2Task-circle任务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学生可以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任务。3 Post-task任务后 学生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b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对课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还未能发挥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对课堂口语教学的设计,跟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距。(2)要进一步长久持续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必须要关注个性的差异,对于大班额来说,困难很大。(3)要给学生参与讨论、开口说话难。在七年级还可以,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金口难开。九年级还要参加中考,复习课如何提高口语,这个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4)吸收别人的经验还不够,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去取经的地方又因经费问题而叹为观止。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