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测绘学会理事会工作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精选)
附件二
广西测绘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广西测绘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陈仲怀
(2014年7月25日)
(修改稿)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受广西测绘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的委托,代表广西测绘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广西测绘学会第九届理事会自2010年7月选举产生以来,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测绘学会和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发展科技事业方面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科协六次、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以科技推动、服务为本,围绕科学发展,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开展广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保障服务水平,搭建服务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团结广大会员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在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2012年4月被自治区科协授予2010—201
1年度广西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荣获“2010-2011年度广西科协特色学术交流活动奖”和“2010-2011年度广西科协特色科学普及活动奖”;由学会组织推荐并获得“2011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3篇;廖超明、廖永生同志分别荣获第十一届、十二届广西青年科学技术奖;2012年12月,自治区民政厅严格评估授予广西测绘学会4A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2013年10月,自治区科协授予“2008—2013年广西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测绘学会授予“2010—2013年度中国测绘学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广西测绘学会2006—2013年,连续八年被自治区科协、中国测绘学会评为先进集体。一、九届理事会四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积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1、举办院士学术报告会
4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5次邀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界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前来作学术报告。
2010年10月,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南宁举办“全区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高级研修班”,邀请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教授前来讲授《我国现代高程基准的建立和精密高程测定的现代化》。来广西全区国土资源丶测绘、房地产测绘、水利电力、有色等行业单位200名学会会员及科技工作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2011年1月,由自治区科协主办,广西测绘学会、广西师范学院承办的“走进广西”院士报告会在广西师范学院举
行,邀请中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祖勋教授前来作《摄影测量—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学术报告。来自测绘、国土资源、水利、电力、高等院校等行业单位300名学会会员、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报告会。
2011年8月,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丶广西测绘学会主办刘经南院士专题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经南教授前来南宁作《泛在测绘与泛在地图》学术报告。来自测绘、国土资源、水利电力、房地产、测绘仪器公司等行业单位250名学会会员、科技人员参加报告会。
2012年2月,广西测绘学会丶广西测绘科技信息站等在南宁举办报告会,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林珲教授前来作《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进展》专题学术报告。来自测绘地理信息、国土资源、城市勘察设计、水利、房地产测绘、测绘学校等行业单位200名学会会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员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2012年11月,广西测绘学会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南宁举办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愽士生导师刘经南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慱士生导师李建成教授等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来自广西全区测绘地理信息、城市勘察、国土资源、交通设计、水利电力、院校等行业单位250名学会会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
(1)、举办迎春技术报告会。4年来,广西测绘学会每年都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人事部门在春节前举办“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迎春技术报告会”,邀请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作年度学术技术研究成果报告,学会每年都协助组织在南宁的会员单位150名会员参加报告会。
(2)、充分发挥各专业(工作)委员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广西测绘学会下设有14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每个专业(工作)委员会都能按照学会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每年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开展活动,来自广西全区各城市勘测设计院以及广东省湛江市规划勘察设计院等17家单位近300名会员及科技、管理人员参加,他们除了开展学术技术交流、评选优秀论文、编发《论文集》外,还组织文艺演出、球类友谊赛等,活动内容丰富多采,深受与会人员的喜爱和欢迎。
(3)、举办高级研修班,扩大知识面。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南宁举办“全区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高级研修班”、“全区现代测绘地理信息体系建设与应用高级研修班”邀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林宗坚教授丶李成名研究员和武汉大学王密丶申文斌、李建松等教授前来讲课,两期共计500多名学会会员及科技人员参加研修学习,通过研修学习广大会员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4)、面向社会公众推广和普及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知识。一是利用《测绘法》宣传日向社会公众宣传国家版图知识。每年“
8、29《”测绘法》宣传日,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南宁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在邕会员单位近100名会员到宣传广场,向社会公众宣传测绘法律法规知识、国家版图知识,组织板报展现最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发送宣传资料近万份、组织测绘仪器公司拿出最新的仪器设备展放现场与社会公众互动。二是组织技能竞赛,开展技术比武。2011年9月和2013年5月,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总工会、共青团广西区委在南宁分别举办“拓普康”杯第二届广西测绘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测绘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拓普康杯”第三届广西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赛前学会专门向会员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做好赛前训练、培训工作,提高竞赛技能。2011年来自广西全区测绘、国土资源、有色金属、水利电力等行业26家单位52支代表队104名选手参加工程测量和摄影测量两个项目竞赛;2013年来自广西全区测绘地理信息、城市勘察设计、国地资源、等行业27家单位67支代表队126名参赛选手参加竞赛。通过单位预赛及参加竞赛,激发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热情,各单位职工队伍的整体技术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在全行业形成关心、重视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广西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开展全民健身定向越野公开赛。2010年11月,结合“广西全民健身
年”活动,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区体育局、广西定向运动协会在南宁举办全民健身广西定向公开赛,来自广西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区直各有关单位、各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等60支代表队1300人参加公开赛活动;2012年10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自治区体育局、贵港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小龙杯广西定向越野公开赛暨广西国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定向越野大奖赛”在贵港市举行,来自广西14个市的国土资源局、大专院校、俱乐部、社会团体84个代表队800多名运动员参赛。通过赛事暨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测绘地理信息知识,又通过比赛活动增强人们身心健康。
(5)、积极协助举办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会员技能水平。为了适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会员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广西测绘学会在多方面征求会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协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广西测绘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工程测量、房产测量、地籍测量、摄影测量等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4年来,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28名,受到会员单位及行业单位的赞誉。
(6)、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几年来,广西测绘学会坚持学会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按照“构建数字广西、监测地理区情、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产业”的广西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目标,依靠广大会员单位,发挥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工作积极性,紧密团结广大会员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结合实际,创新学会活动方式,丰富学会活动内容,增
强广大会员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广西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服务总值逐年提升,2013年,全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服务总值达到119468.4万元,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岀了突出贡献,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考核评比中广西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单位。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会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年来,广西测绘学会九届理事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按照“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1、请进来。2010年以来,结合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实际,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邀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界的院士6人次;教授、学者15人次前来作学术、技术报告。参加听课学习的会员及科技工作者近4000人次。
2、走出去。一是先后组织6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次学术信息交流会,共提交信息交流会交流论文83篇。二是积极参加中西南学会学研究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届年会,2012年6月,李建常秘书长受广西区科协委托代表广西在重庆市召开的中西南学会学研究第三十届年会上作《创新学会活动方式,提升会员综合素质,推动事业快速发展》专题报告。三是积极组织会员代表参加中国测绘学会组织的
学术年会、高新技术报告会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学习更多高新知识、技术及经验。
3、积极参加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011年,广西恢复评选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活动,广西测绘学会积极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参加评选。2011、2012年经学会审核推荐18篇论文参加评选,荣获2011年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3篇。通过参加评选活动扩大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在广西自然科学界的影响力。
4、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为了适应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一些市县相关单位要求我们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学会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广西测绘职业技术学校送教上门做好培训服务,先后深入到百色、河池革命老区、玉林、梧州等市县为当地培训工程测量和房产测量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2011年5月29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坑槽采石场发生山体滑坡,22名农民工遇险。我们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积极协助挂靠单位广西第一测绘院,在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一指挥下,立即组织无人飞机小组,紧急赶赴灾区现场,实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应急小组到达灾区后,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抓住有利时机抢拍航摄照片,在第一时间向抢险救灾指挥部提供了0.1米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图和准确的信息数据,为及时抢救遇险农民工,科学评估灾情,防止次生性灾害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受到桂林市政府领导的好评。2012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宜洲拉浪段发现重金属镉超标,河水发生大规模污染,波及300公里河段,下游150
万居民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十分危急,河池市政府急需了解受汅染的龙江河段途经村屯情况,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学会地图专业委员会积极与挂靠单位广西地图院紧密配合,专业委员会领导亲自抓落实,昼夜连续加班赶制《龙江镉金属污染区域图》,他们仅用3天时间就将污染区域图送到河池市政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保障服务。
5、积极主动参与自治区科协的科技活动项目。(1)积极参加自治区科协组织的学会学研究会的各项活动,每年都组织论文参加中西南各省区市科协联合组织的学会学研究年会交流。2011年广西学会学研究年会暨自治区级学会秘书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广西测绘学会召开,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副主席方芳、学会部莫如平部长等领导及60多名自治区级学会秘书长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并到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西遥感信息测绘院、广西地图院等单位参观。(2)主动争取、积极完成各项科技活动任务。2011年1月,我们主动协助自治区科协成功举办了“走进广西”院士报告会,组织300名会员及科技人员,听取张祖勋院士应广西区政府邀请前来作的《摄影测量—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与更新》专题报告。2012年,主动向自治区科协申报并成功举办了“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会。2013年,我们积极向自治区科协申报获得批准,成功举办了“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学术报告会”,自治区科协学会部钟谷波副部长亲临指导并对报告会的成功举给予充分肯定。
(三)、贯彻落实党的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密切联系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在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发
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4年来,凡是上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广西测绘学会都及时地发出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及时传达到会员和科技人员,学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各单位传达学习情况。当了解到有关意见建议时,及时向会员所在单位反映。
2、每当有会员反映在申报技术职称、劳动报酬等涉及个人合法权益问题时,学会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妥善解决,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四)、坚持民主办会,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1、按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2010年7月,广西测绘学会八届理事会任期届满,我们按期召开学会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九届理事会。学会每年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理事长会议,一年至少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召开了四次全体理事会议,充分发挥学会理事会集体领导的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站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当年工作任务。
2、建立健全学会相关规章制度。近年来,广西测绘学会根据学会章程和工作实际与需要,先后建立完善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制度、全体理事会议制度、学会学术自律制度、学会财务管理制度、学会印章管理制度、学会档案管理制度、学会证书管理制度、学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管理制度等。
3、年度工作有计划。学会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学会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小结,每年年度工作总结上报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中国测绘学会。
4、加强与理事沟通。学会理事来自全区测绘行业单位的兼职人员,平时,学会办公室注意加强与理事互通情况,把学会近期活动情况和上级领导要求尽可能的及时通报,同时把理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会领导反映。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始终保持上下情况互通、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
(五)、积极参加中国测绘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1、积极支持并组织会员代表参加中国测绘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2010年11月,中国测绘学会在南京召开2010年学术年会,广西测绘学会陈仲怀理事长丶李建常秘书长等率领15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2010年12月,“测绘学会会员日”广西测绘学会陈仲怀理事长带领广西区测绘地理信息局领导在南宁与50名会员代表一起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2011年3月,广西测绘学会李建常秘书长参加全国测绘学会秘书长会议,应邀在会上作工作经验介绍。2011年4月,李建常秘书长带领10名团体会员代表参加中国测绘学会举办的“2011年团体会员工作会议”。2011年10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举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等联合举办,广西区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广西测绘学会协办的“中测新图杯”第二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31支代表队62名参赛选手参加竞赛,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做好后勤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确保这次全国性赛事的圆满完成,受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领导的赞扬。2011年11月,中国测绘学会
2011年学术年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广西测绘学会陈仲怀理事长、李建常秘书长率领15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2011年12月,“会员日”活动期间,学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组织近300名会员及科技人员在玉林市开展学术技术交流等活动。2012年2月,李建常秘书长参加中国测绘学会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测绘学会秘书长会议。2012年3月,李建常秘书长带领12名会员代表参加中国测绘学会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12年中国测绘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业务培训班学习。2012年5月,广西测绘学会组织10名会员代表参加在广州召开的测绘重大项目报告会暨中国测绘学会2012年团体会员工作会议。2012年6月,中国测绘学会十届四次全体理事会在四川康定召开,广西测绘学会陈仲怀理事长、李建常秘书长参加会议。2012年12月“会员日”活动期间,广西测绘学会在南宁组织开展学术报告会80名会员代表参加报告会。2012年12月,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中国测绘学会在桂林举办“2013年度奖励申报工作培训班,广西2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培训学习。2013年9月,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七次学术信息交流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李建常秘书长带12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获得交流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2013年10月,中国测绘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周涛副理事长带领15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周涛同志当选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2013年11月协助中国测绘学会在桂林市举办“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推广应用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23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学习。
2、组织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等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一
是积极支持测绘仪器公司召开新仪器、新设备、新产品推介会、发布会,4年来广西测绘学会共协助组织18场次,参加的会员4000多人次。二是协助组织开展注册测绘师考前辅导培训班。2011年以来,在中国测绘学会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广西测绘学会积极协助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培训工作,3年参加考前培训的科技人员近480人次。三是组织继续教育活动。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积极支持、协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广西测绘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技能培训、函授教育、中专学历教育等,共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28名,其中技能鉴定3392人,中专学历教育368人,函授教育645人,就业培训56人,测绘行业继续教育培训119人,国情普查培训248人。
3、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壮大会员队伍。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注意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共发展团体会员10个,个人会员265名。2012年5月,广西区民政厅、广西区科协等上级部门对广西测绘学会进行社会组织评估全面考核,被授予4A级学会。
(六)、认真做好相关评奖推荐及授奖工作
1、开展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和广西优质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评选工作。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认真组织开展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和广西优质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的评审工作。4年共接受申请评审科技奖项目30项,申请评审优质产品(工程)项目110项。经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无凝议后正式下文予以表彰。4年来共评选表彰广西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奖项目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9
项;共评选表彰广西优质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金奖8项、银奖22奖、铜奖38项。
2、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向中国测绘学会申报测绘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奖等,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优秀工程奖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12项;获得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铜奖3项;获得“吉威数源杯”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
3、向广西区政府推荐两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参事人选。
4、组织对《广西CORS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等4个项目的评审工作。
5、向广西自治区组织部、人社厅、科协等推荐7名科技人员作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广西青年科学技术奖侯选人,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廖超明、广西地理国情监测院廖永生分别荣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广西青年科学技术奖”称号。
(七)、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每年积极完成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交给的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年鉴》、《广西国土资源年鉴》、《广西科技年鉴》的撰稿供稿任务。
(八)、做好《广西测绘与遥感》期刋编辑发行工作 2010年以来,广西测绘学会编辑的《广西测绘与遥感》期刊8期共计14000多册免费赠送给会员、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全国省区市测绘学会、有关科研机构及相关院校。
二、学会财务管理工作
根据广西测绘学会章程的规定,学会经费来源主要是:挂靠单位拨款;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资助和捐赠;本会举办的科技咨询、有偿服务和其他活动收入;会费。四年来,在学会九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在团体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的支持、帮助下,学会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良好,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保证了学会工作的正常进行。
1、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结合本学会的实际,学会财务会计工作,多年来一直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财务处的同志兼任,日常经费开支报销由理事长签批,从而,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学会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2、坚持开源节支。本学会九届理事会任期四年,在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学会努力开拓业务,积极扩大收入来源;同时,坚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原则,减少非业务性开支,保证学会工作的需要。
3、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治理“小金库”的规定,坚决从源头上防止并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4、按照上级有关年检要求,学会每年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学会年度收支情况进行财务年度审计,岀具审计报四年来,学会的财务开支,每年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认为,学会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帐面反映准确,财务收支清晰,完整。每年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后均上报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进行社团法人的年度检查。2012年,自治区民政厅组织对学会评估时也认真查看了学会收支情况。从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告,确保了学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各位代表,广西测绘学会九届理事会4年来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测绘学会和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下,在各团体会员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广大会员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积极参与的结果。但是,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广大会员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学会活动开展不平衡,有的理事单位活动多一些,有些理事单位相对少些;广西在全国测绘学会获得的科技奖和全国优秀工程奖的高等级项目少;会员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各种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广西测绘与遥感》期刊稿件不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学会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学会兼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与改进的。
三、工作展望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第九届理事会的工作即将结束,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广西测绘学会将在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以搭建学术平台、科普平台、和服务平台为载体,不断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新垮越,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岀新的贡献。
1、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合作。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为着力点,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服务科学决策和建言献策活动,推进测绘科技思想库建设。办好学会学术年会,不断提升学会学术年会品牌。做好《广西测绘与遥感》
编发工作,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加强与兄弟学会合作,积极探索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2、开展和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活动。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普及测绘地理信息知识,国家版图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组织开展科普征文竞赛活动,丰富科普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认识,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积极参加自治区科协、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举办的科普日系列活动,学习先进经验与做法,充实学会科普内容。
3、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学会工作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充分发挥学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拓展学会服务工作范围,结合国家、自治区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评估、咨询活动。深入企业调研,搭建学会服务企业平台。
4、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相关工作。要根据自治区科协的部署,认真做好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调研、摸底和上报工作。继续认真做好广西测绘地信息科学技术奖、广西优质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的评审表彰工作。
5、加强学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会各项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努力争取把目前4A级学会提高到5A级,不断提升学会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创建一流的科技团体。加强对学会各专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使其规范运作、协调有序,形成合力。完善各项学会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我们相信广西测绘学会在自治区
科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和自治区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我们衷心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学会工作、为学会建立和成长做岀贡献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仁和各界朋友!
最后,恭祝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在会议其间和今后工作顺利、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第二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报告
2015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报告
库热西·买合苏提
(2016年1月11日)
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国测一大队回信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简要回顾“十二五”事业发展成就,研究提出“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研判形势、明确任务、凝聚力量,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下面,我向会议作2015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报告,请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土资源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团结带领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观大势、谋大事、强基础、拓发展,办成了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圆满完成了2015年各项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这一年,总书记在“七一”党的生日亲自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这是永载测绘地理信息史册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无上光荣和崇高荣誉,是激励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强大思想动力。这一年,《测绘法》修订得到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纳入国家安全立法体系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立法计划,修订工作推进很快、很有成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历时10年进程的《地图管理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测绘地理信息的重要立法成果,既强化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监管职责,又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办、国办、中央军委办公厅专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应用管理,明确了国家和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这一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为我们做好新常态下基础测绘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中办、国办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各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力度大幅提高,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职能职责显著强化,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更加彰显,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回信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行业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更加凝聚。局党组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一是及时传达学习。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赴国测一大队,把总书记回信送到邵世坤等6位老队员老党员手中。召开国测一大队座谈会、局“七一”干部大会、全国局长座谈会、纪念珠峰测量座谈会等进行深入学习传达,并印发了学习宣传贯彻意见。二是各方积极支持。中组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支持宣传贯彻工作,中宣部把国测一大队宣传列入重点宣传计划。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同志亲自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开展,并看望慰问了国测一大队干部职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亲自主持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贯彻活动。三是开展大规模宣传。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开展了集中深入采访和大规模持续宣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组建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国土资源系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和陕西、四川、重庆、江西等省市举行16场报告会。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极大鼓舞了全行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树立了测绘地理信息队伍优良形象,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社会影响,向全社会传播了正能量,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二)以推进立法工作为重点,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建设成效显著。我们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出台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主要任务分工方案,召开了法治工作会议,制定了立法五年规划,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一是立法取得重要成果。《测绘法》修正案(草案)已上报国务院,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务院法制办开展了立法调研。《地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江苏、陕西、辽宁、青海、四川等地立法取得新进展。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涉及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事项,提出了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全部审批事项“一个窗口”受理,各地也取消下放了一批审批项目。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了测绘资质年报公示和巡查制度,建立了信用约束机制,推进了联合执法。认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核查,摸清了我国基准站现状和存在问题。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地图监控网络基本建成,实现国省两级监控节点对网上地理信息快速发现、分工研判和协同处理;对教辅地图、历史地图进行了清查;组织了全国地理信息保密检查,依法责令近1000个单位整改;开展了测绘法宣传日和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媒体”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国家版图尊严。
(三)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为使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取得丰硕成果。在张高丽副总理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级普查办恪尽职守、攻坚克难,5万余名普查人员夜以继日、艰辛付出,普查工作即将全面收官。一是普查任务基本完成。全面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完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生产,普查标准时点核准全部统一数据时相,普查数据库完成建库,基本统计准备就绪,设计制作了普查成果样本,普查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二是地理国情监测稳步推进。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初步建立了地理国情监测生产组织和技术体系,完成了“地理国情监测应用系统”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取得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管理、沿海滩涂变化、三峡地区地质环境变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等一批有分量的监测成果和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应用成果,浙江率先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在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和反恐维稳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以服务大局为主旨,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升级。我们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始终坚持基础测绘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创新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和服务,主动超前服务,主动保障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影响日益扩大。一是基准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即将竣工。统筹建设了1879站规模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建成了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构成了目前我国支持北斗系统的最大规模基准站网,实现了全国基准服务系统的自主可控。二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更加丰富。覆盖全国的国家1: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更新;全国1:1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累计达到560万平方千米,23个省(市)实现了全域覆盖;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了大部分城镇地区。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日益丰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全球有效覆盖达到7112万平方千米,拥有各时期、各分辨率其他卫星影像2810万平方千米,国家、省级基础航空摄影达到626万平方千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持续更新,极地测绘、新农村建设测绘项目稳步实施。三是着力打造行业品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汇集了国家、省、市(县)408个节点在线数据,整合了统计、旅游、气象等近百层专题数据,应用服务在国家电子政务、防灾减灾和水利、公安、安监、海关、气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城市在全国所有地级市和476个县级市全面铺开,应用系统达56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展览和宣传形式,成功举办首次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和地图网上展览。应急测绘能力显著增强,为新疆皮山地震、尼泊尔地震西藏震灾、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和陕西山阳、浙江丽水、广东深圳山体滑坡等突发事件提供了高效有力保障。主动做好领导用图服务,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和“9·3阅兵”、冬奥会申办等重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共享融合发展成效突出。国家局继续深化与国土资源部的部局业务协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与江西、海南等省级政府和水利部、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军队单位签署合作协议25个,有力推动了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与资源整合,军地融合不断深化。援疆援藏和扶贫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五)以推进基于地理信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着力点,地理信息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我们着力推动产业跨界组合、资本融合、技术结合,推进地理信息领域的“双创”,地理信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持续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发改、科技、教育、工信、税务等部门明确提出支持举措,22个省(区)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文件,湖北省出台北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吉林省将“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应用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通过放宽准入、数据开放、项目驱动、规范市场等举措促进产业发展,召开地理信息产业企业家座谈会共谋发展良策;浙江、四川、山东、江苏、湖南等地产业园集聚效应显现;中地信地理信息股权投资基金启动运营,智慧四川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浙江引入风投基金和信贷投放助推产业发展。三是推动产业高速发展。在国家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逆势上扬,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成效明显,浙江建设了国家地理信息创客空间“地信梦工场”,部分企业自发设立“双创”中心,基于地理信息的新型应用蓬勃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行业转型升级。
(六)以加快理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考量和谋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提升整体实力,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科技创新的意见。国家局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并承担相应职责。二是抓好科技协同攻关。参与了12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3个专项科技规划编制,3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批。“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全面建成,1:1万测图卫星高分七号和高分遥感测绘应用示范系统(一期)工程获批立项。长江沿线11省市联合成立了长江经济带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首个由我国主导编制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提交发布,我局主导编制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标准立项,发布了管线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地表覆盖制图项目荣获“2015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三是推动对外合作交流。与联合国合作稳步推进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管理能力开发,“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论坛”永久会址开工建设,武汉大学成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教育培训基地。援建巴基斯坦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在商务部立项,“数字湄公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向湄公河五国推广。成功举办了“国际地图年”中国系列活动。
(七)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效。突出教育主题,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了领导干部讲党课和专题学习研讨、成果交流活动。坚持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带头查摆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对公务员参加评审论证等活动作出严格约束和规定,进一步清退超标准办公用房,清理规范公务用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肃党内生活,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抓好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和立规执纪。二是党建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制修订了党组工作规则、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了直属局领导班子定期汇报和谈话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加大了巡视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和资金管理。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违纪案件依纪查处。三是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突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干部管理监督,注重教育培训实效。大力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社团组织活力不断释放。19个地理信息职业列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注册测绘师制度不断完善,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加强宣传策划与统筹,宣传工作富有成效,测绘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和传承发展。群团、老干部工作扎实有效。
2015年,我们在感受伟大祖国进步和伟大时代变革的同时,也让全社会感受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的忠诚与奉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作用与贡献,这也标志着“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现了圆满收官!
回顾过去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赋予我们更多职责和更高期待,指引和激励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改革中熔铸辉煌、在发展中彰显成就,镌刻下一个个砥砺前行的奋斗坐标、绘就成一幅幅锐意进取的经纬画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五年,国家局党组解放思想,统领全局,破解难题,谋划思路,科学确立了新常态下“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发展战略,指导了改革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创了事业发展崭新局面;这五年,以《测绘法》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基本建立,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方面的职能职责显著强化,在资源统筹与共享融合发展方面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这五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大幅增加测绘投入,地理信息资源加快由地上向地下、陆地向海洋、国内向全球的战略拓展和更新,地理国情监测、“天地图”、数字(智慧)城市、应急测绘、现代测绘基准服务系统等新型服务模式深度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这五年,地理信息产业被国务院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5%的持续快速增长,基于地理信息的新型应用和服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为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五年,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实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在全球测绘地理信息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五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风政风行风为之一新。
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得益于历届国家局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向关心支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接续奋斗的老领导老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准确研判发展形势,牢牢扭住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发展思路。
(一)深刻认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需要我们在抢抓机遇中积蓄应对挑战的强大力量、在应对挑战中促进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总目标出发,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进一步明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互联网+”、《中国制造二○二五》、大数据行动纲要等重大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供了彰显作用的新时空、大有作为的新舞台。要求我们强化需求导向和供给能力,改革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大力自主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加快全球布局,打造优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服务新常态。
一方面,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从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看,随着大众测绘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微小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移动测量、自动驾驶、室内导航、智能感知等新手段和各种基于位置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测绘行为主体多元、构成复杂、技术手段多样,给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带来严峻挑战,我们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任务愈加迫切和繁重。从科技和产业发展格局看,发达国家占领全球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制高点的格局没有变,继续领跑高端装备制造、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等高技术领域,并正在向深空、深海、深地拓进;发达国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格局没有变,倾斜摄影、激光雷达、高精度卫星影像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长期控制和垄断核心领域,在挤压我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企图掌握地理信息大数据发展主动权。我们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脱长期跟跑滞后局面、有效抗衡国际竞争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
除了外部的严峻挑战,我们自身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保障、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开展、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前瞻性、战略性、宏观性研究不够、推动不快。二是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与开放利用政策研究滞后,数据开放和资源统筹整合不够,科技创新能力对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监管手段单一。三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地理信息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围绕国计民生提供保障服务的广度深度不够。四是重要改革、重要部署的落实力和执行力不够;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存在压力递减现象,基层生产单位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存在潜在风险。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研究解决。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回信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事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丰富数据资源,拓展服务领域,着力科技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法制和体制更加健全、保障和服务更加有力、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十三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协同发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服务。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基本完善的测绘地理信息法律规范体系,健全职责明确、机构健全、监管有力、运转协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更加完备的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体系。
——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统筹建成2500个以上站点规模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完善陆海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形成面向行业和社会公众的高精度位置服务能力。全球热点地区和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一带一路”及沿线地区3000万平方千米的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继续推进海岛(礁)和海洋测绘工作。实现全国1:100万、1:25万和1:5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1:1万基础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实时更新。基本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信息、国家测绘应急保障信息等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
——公共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初步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形成多种模式的统筹服务能力。地理国情监测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业务化、常态化服务能力。建成4小时抵达80%陆地国土、覆盖全国的应急测绘体系。“天地图”具备全球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构建起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更加丰富。
——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地理信息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科技体制改革、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更加健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效率显著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三)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坚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大力实施新常态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新特征,抓住发展新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全面加快推进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持续深化改革。我们必须把改革贯穿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集中力量解决战略性、关键性、结构性的发展问题,积极稳妥、有序协调地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和新型基础测绘、公共服务、地理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体系等改革落实落地,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服务保障能力和依法监管水平有效提升、相互促进。
——坚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面对测绘地理信息体制机制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管理对象的变化,我们必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为事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教育广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全面从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60周年。做好2016年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系统谋划和全面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服务国计民生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服务和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产品。要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一)遵循五大理念,精心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大局,贯穿五大发展理念主线,坚持新常态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战略,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抓紧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
一要坚持五大理念。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谋划事业发展,即: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统筹问题,不断增强事业发展内在活力和整体实力;坚持绿色发展,解决自身转型升级问题,充分发挥地理国情监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坚持开放发展,解决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问题,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共享发展,解决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供给问题,大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要科学谋篇布局。紧密结合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和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在完成“十二五”规划评估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技、人才、标准等配套规划,统筹确定今后五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内容要坚持服务保障与行政管理并重、近期与远期结合、发展与改革统筹、需要与可能兼顾,规划指标要既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能检查、易评估、可考核,并增加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要确定战略重点。在重大测绘工程方面,紧紧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结合自身实际,凝练提出一批事关全局、意义长远、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通过地理国情监测、资源三号卫星后续星、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海岛(礁)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高精度北斗卫星位置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国家测绘成果存储与服务设施等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进一步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改革发展政策方面,找准制约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宏观和战略研究,加快新型智库建设,从国家层面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措施,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激发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活力和动力。
四要做好协调衔接。要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科技和军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与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争取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纳入国家、地方各级“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要开门编规划,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院士专家、广大企业、社会公众和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最大程度地汇聚民智。要加强可行性研究和调研论证,确保规划科学可行。
(二)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建设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监管水平,全面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工作。
一要着力健全法制、完善职责、优化机构。配合全国人大全力推进《测绘法》修订出台,制定《测绘法》和《地图管理条例》贯彻落实任务分解方案,抓好宣传解读和贯彻实施。加快地理国情监测、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备案、地图审核、不动产测绘、测绘成果保密、测绘监理等配套法规规章、重要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并着力推进解决保密政策对应用的瓶颈制约,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举措。依据修订后的《测绘法》,协调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和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职能职责,调整和优化内设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统一监管体制机制。
二要切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简化审批流程,把职能转变到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实施和强化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公共服务提供上来,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开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推广实施测绘资质、质量、成果管理“双随机”抽查和联合检查,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推进社团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职能,强化行业自律。
三要坚持依法行政、履职尽责、确保安全。依法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专项整治行动,履行备案管理职责,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和动态监管。依法严格做好地图审核与管理,杜绝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外交争议和涉外事故发生。加快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国家互联网地图监管中心建设,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测绘成果保密监管,组织开展地图市场大检查,积极推进综合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深入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宣传教育,启动“七五”普法工作。举办第三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
(三)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始终坚持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公益性地位,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加强基础测绘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主动权。
一要研究制定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改革方案。《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初步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目标,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技术,要围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系统研究和协调部署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改革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力量布局和体制机制,明确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产品形式、服务模式的结构性改革任务,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和推进时间表。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力争在补齐突出短板、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加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要有序推进基础测绘生产体系转型升级。实施《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大纲》,推进以现代测绘基准、陆海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获取、多源数据处理与更新、数据管理与交换、数据网络服务、社会应用业务为主线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拓展基础地理数据的成果类型和信息内容,建立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成果形式和服务模式,完善相关标准,提升装备水平,提高测绘生产力,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三要稳步实施基础测绘重大项目。全面完成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完善二期工程项目设计。发布启用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高精度、实时动态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继续做好支持北斗系统的基准站改造升级。加快卫星测绘体系建设,发射资源三号卫星02星,启动03、04星技术指标优化论证;推进高分七号卫星、L波段差分干涉雷达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工作,推动高分多模卫星、陆地生态碳监测卫星工程立项与实施。强化各级基础测绘的计划协同和用户需求导向,做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持续更新,推动国家库与地方库联动更新。启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推进海岛(礁)测绘二期工程立项,完成国家测绘成果存储与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地下管线测绘、极地测绘、新农村建设测绘等工作。
(四)完成普查任务,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开展
把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作为改革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促进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强协调,主动作为,推进地理国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公共基底作用,为服务绿色发展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地理国情支撑。
一要全面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编制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专报、蓝皮书、年鉴和图件等系列成果,基于政府内网、“天地图”和移动网络等构建地理国情普查服务系统,要确保普查成果质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普查成果的审查、发布和提供,对在普查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强普查成果的及时转化和推广应用,为资源调查、政府决策、国情研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提供定制服务,充分发挥普查成果作用和价值。
二要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好地理国情监测顶层设计,抓紧编制和实施《2016-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总体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开展地理国情信息云平台建设,建立综合技术系统、计算与分析应用系统、网络服务系统,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加大协调力度,促进业务协作,建立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军队及行业上下沟通顺畅、运转协调、公正权威、公益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真实客观、形式多样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提供持续、稳定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保障。
三要全面打造地理国情监测行业品牌。开展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对普查成果进行增量更新和更新,建立适应动态监测需求的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发布2016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报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辅助领导科学决策,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提供保障,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的构建提供服务,为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提供支撑,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平台。鼓励各地各单位先行先试、创新模式、形成品牌。
(五)始终围绕大局,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紧紧围绕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推进数据资源互联共享,更好地服务政府科学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一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研究与对接,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供坚实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为新一代信息网络、物流交通、能源开发等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服务。
二要加快建设“天地图”战略性信息平台。着眼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促进大数据发展,坚持和突出公益性定位,推动“天地图”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信息基础平台。以拓展和深化政府公益性应用为主攻方向,推动“天地图”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地调、海洋、水利、公安、林业、地震等各领域应用。加快商业化运营步伐,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天地图”公众版优化重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地图”企业集团。加快全球布局,进一步扩大全球数据覆盖,建立国外合作数据节点,积极拓展国际服务。
三要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基本完成全国地级以上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持续更新数据,完善平台功能,推动广泛应用;加快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和应用,履行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成员职责,完善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建设情况评价,提升综合效益和影响力,积极服务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要加强应急测绘保障。实施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大幅提升应急测绘数据获取和处理、应急基地和装备建设、人才队伍能力水平,强化系统上下、行业内外和军地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应急,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机制,为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恐维稳提供快速有力的应急测绘保障。
五要大力推进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以部局业务协作为示范,加快统筹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军队与地方、行业内与行业外、国内与国外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战略合作,积极落实相关战略协议,在务实合作中推进应用、增进互信,在广泛应用中深化合作、协同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力度,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发挥行业优势,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提高脱贫实效。
(六)推动开放共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繁荣发展
紧紧抓住《地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契机,继续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基于地理信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一要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利用和落实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实施《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研究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开放政策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放程度,让地理信息资源在市场高效配置中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数据之源,并在数据开放共享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资源、提升数据统筹能力,从而提供更多更好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和服务,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加强产业运行监测,研判产业发展态势,发挥地理信息社会组织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深度融合,鼓励地理信息企业在分享经济、信息消费、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智慧城市、卫星导航、无人驾驶产业等领域发挥作用。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让更多企业参与实施测绘地理信息重大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地理信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鼓励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鼓励地理信息企业为创客和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好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全力支持打造北斗民族品牌,做好应用示范,引导产业化发展,实施好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规范导航定位市场行为。
三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归根结底靠的是广大企业的内生发展。要引导企业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经营发展理念,把握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实力、发展层次和竞争力。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以技术、装备、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新优势,打造民族品牌,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争取主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初创企业创业创新。
(七)激发创新潜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着眼建成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体系目标,把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做实、能力做强,加快“走出去”步伐。
一要加快推进改革。针对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加快科技计划、科研经费、科技服务管理改革,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推广应用、科研信用评价等制度。加快科研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和激励办法。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通过申请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首购订购等方式,支持企业先行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开展国家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分类整合、优化布局,引导构建协同创新联盟。
二要着力自主创新。做好与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专项申报和实施。统筹各方面创新力量,对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卫星测绘与导航定位、地下水下测绘等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逐一攻关,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融合创新技术研发,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尤其要支持颠覆性创新,对于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要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围绕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加强国产自主高端装备研发,研究制定使用首台(套)重大自主技术装备的鼓励政策,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工程和穿戴装备中的应用。
三要强化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创新成果同地理信息产业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扭转科技与生产“两张皮”局面。完善科技报告和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尽快建立科技成果网络管理信息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制定标准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成果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四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和品牌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地理信息治理事务,以全球地表覆盖数据项目为基础开展地理世情监测和应用,服务《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好“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论坛”永久会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援助开展巴基斯坦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建设。
(八)严格责任落实,全面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各级党组(党委)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党组(党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坚强的党性、严明的党纪、优良的作风保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
一要严格落实党建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信念宗旨,坚持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强化政治意识,严肃党内生活,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要建立科学考核指标,采用联述联评联考方式开展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层层传导党建责任与压力。要坚持以上率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员发展,保持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落实党组(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党组(党委)书记要管好自己、领好班子、带好队伍,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机构要对“四风”和腐败问题严抓严管。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要加强纪检监察力量,强化内部审计,发挥巡视监督作用,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力度,全面加强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督,严肃查办违纪违规案件。要加大资金和项目监管,严格财务管理和监督。
三要严格落实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作风正的领导干部,完善领导干部及其班子、省级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干部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发现和培养各类人才。优化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功能和规模,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行业中介组织脱钩,落实职工野外津贴调整方案。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要凝心聚力更好干事创业。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重要指示精神,为事业发展提供精神激励、文化支撑、舆论推动。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测绘精神,加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建设。结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60周年,组织测绘地理信息成就展示和“十三五”重要部署宣传,评选表彰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开展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巡讲,组织好第二届全国“感动测绘人物”推选活动。测绘地理信息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时时刻刻铭记总书记对我们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同志们,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往开来,务实奋斗,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测绘地理信息总结
按照省测绘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市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2011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考评的通知》(鄂测[2011]139号)要求,我局对2011年武汉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总结,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深入贯彻落实省局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召开的重要会议,印发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转发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国测党发[2011]8号)、省测绘局《关于印发张建仁同志在2011年全省测绘局长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鄂测[2011]126号)等重要文件精神,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做到及时布置、全面落实、主动反馈。
严格按照要求参加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省测绘局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举办的各种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地图安全保密等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分别参加了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测绘工作会议、国家测绘局地图审核人员培训班、省测绘局第三期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省测绘局市州测绘质量检查培训班以及省测绘行业协会、学会等各项会议及培训。
(二)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我市城市勘测管理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市规划局承担。2007年,市委、市政府改革了规划、国土和房产管理体制,在市编委武编〔2007〕4号文件中,明确由市规划局负责全市勘察测绘管理工作,并明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即设立勘测信息管理处(市测绘局),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勘测管理工作。
在2009年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再次明确由市国土规划局负责全市勘察测绘管理工作,在局测绘勘察处加挂市测绘局的牌子。具体职责为:负责勘察测绘管理。组织开展规划勘察、基础测绘和其它重大测绘工作;管理测绘市场、地理信息市场和测绘成果;负责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和使用审批;负责测量标志的使用核准和保护工作;负责测绘项目登记,监管地图编制、出版、展示及登载;组织开展规划勘察、基础测绘和其它重大测绘工作;负责基础测绘成果的提供和使用审批;负责测绘勘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负责测绘勘察执法监察,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市国土规划局下文明确了中心城区各分局的测绘管理职能,设立测绘科,进一步巩固了我市测绘管理基础。
(三)优化测绘办事程序
通过今年武汉市开展的“治庸问责”和优化投资软环境的活动,市国土规划局进一步精简了各项行政审批项目。目前,我市测绘管理形成了2项行政审批、6项日常管理的业务流程,并且所有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均实现在线审批。
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市国土规划局还对测绘勘察的审批项目及管理流程进行了认真梳理,制定了市测绘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优化测绘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我局强化制度创新,着力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了武汉市属测绘单位短信平台,通过短信平台定期向市属70多家乙、丙、丁级测绘单位发布测绘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文件等信息,及时发布测绘勘察方面的通知公告,为测绘单位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四)有序完善各项工作
市国土规划局将测绘管理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并纳入了市局的工作考核范围。各项工作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工作落实,在强化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市国土规划局积极推进测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身份合法,为市测绘局、法规处和执法支队的共12人办理了测绘执法证,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国家测绘局在海南举办的第五期测绘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班。
市国土规划局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测绘地理信息政务信息工作,在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在线网站上设立测绘工作专栏,并及时更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政务信息,开辟“8.29”测绘法宣传日专栏,积极向省局报送测绘地理信息政务信息。
(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按照市国土规划局的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部署,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意见》为指导,市测绘局明确了责任,对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及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国土资源系统廉洁从政教育视频培训班、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参观汉西监狱等活动,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认真做好党组织建设和“三万活动”。为迎接建党90周年,市测绘局参加了“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推荐活动,参加了全局系统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以中心组学习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参加了全局系统党员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活动和举办的专题讲座,还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研讨活动”。
二、测绘地理信息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
(一)推动地方测绘立法
地方测绘立法是我国测绘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国家测绘立法的基础,又是国家测绘立法的必要补充。自2007年起,我局就启动了武汉市测绘地方立法工作。根据国家、省上位法,借鉴其它城市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完成了《武汉市测绘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并先后向相关委办局、测绘专家等多层次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4月25日《条例(草案)》经市人民政府第13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以武政函〔2011〕12号正式向市人大提请审议的议案。5月24日和7月26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三十三次会议分别审议了《条例(草案)》和《条例(草案修改稿)》。同时,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的要求,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还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制度廉洁性评估复审。9月28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向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汇报了关于《条例(草案)》的修改情况。会议以无一票反对的结果顺利通过了《条例(草案表决稿)》。
下一步,我局还将制定完善《武汉市地图管理办法》、《武汉市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武汉市基础测绘成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规章,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测绘统一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二)查处测绘违法案件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配合查处测绘违法案件,切实抓好测绘保障服务和统一监管。年初,鉴于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被新加坡RH集团所属RH能源(香港)有限公司收购,转变为外商独资企业,按有关政策法规,市国土规划局提请省测绘局依法撤销了该公司测绘资质。继去年依法查处测量标志损毁案件后,4月份,收到省局所转江苏省测绘局《关于协助做好武汉弘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测绘项目备案和测绘基础设施费征收工作的函》后,市国土规划局进行了前期调查,初步认定该公司涉嫌在江苏、浙江、湖北等省无资质从事测绘活动。经市国土规划局执法支队立案调查后,市国土规划局联合省测绘局法规处先后前往工商、税务部门进行了调查取证,并前往黄石、荆州等地进行了外围取证。在此基础上,到该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取证,初步认定涉案金额达40万元。待对案情进一步认定后,将于近期内下达行政处罚通知并结案。
(三)推进测绘依法行政
市国土规划局建立了由局领导负责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每年市国土规划局对局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依法行政考核目标及责任,并将完成情况作为局属单位绩效目标的一项内容,与年终的绩效目标考核工作一并进行。我局按要求向省局报送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测绘行政审批事项及办理的依据、条件、程序、时限、责任单位、办理结果及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目录等材料在市局办事窗口和外网测绘工作专栏中向社会公开。同时,我局还按时完成了本行政区域62家测绘地理信息单位资质复审换证工作,按规定进行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登记管理。
(四)加强测绘法制宣传
我局每年均制定测绘法制教育宣传计划,法制宣传形式多样、措施具体、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市民的测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今年8月29日我局在武汉市规划展示厅门前设立主会场,在中心城区和远城区设立14个分会场,开展测绘法宣传活动。省测绘局副局长李建国、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领导出席了主宣传点的宣传活动。此次宣传共制作展板160块,发放了测绘法宣传资料5000余份,局系统近500人参与了宣传,接待咨询群众万余人次。我局还利用开辟专栏、发送公益短信、发放宣传环保袋等方式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各远城区规划局、中心城区各分局均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切实的宣传活动,积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
本次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了新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展示地理国情监测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管理决策、催生阳光透明政府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了全社会测绘地理信息法制意识和国家安全保密意识。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及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对此次宣传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三、基础测绘管理
(一)组织实施基础测绘规划
自“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武汉市基础测绘工作由“十五”期间的“实施计划”逐步完善为“十一五”政府专项规划,并在全国城市中率先以政府文件(武政[2006]46号文)颁布实施,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市基础测绘工作“武汉模式”,在全国城市、尤其是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政府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由“十五”期间每年1000万元,增长到“十一五”期间的每年1780万元。在政府有效的资金保障的支持下,“十五”以来我市基础测绘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所完成的工作量超过了过去50多年的总和。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空间结构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按照市政府武规编[2010]1号文对“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工作要求,我局组织完成了《武汉市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了由5位院士和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市发改委、市建委等有关领导组成的专家评审会,顺利通过了市发改委组织的初审。今年5月,市国土规划局与市发改委联合行文,将《武汉市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报分管市领导。6月初,按市领导的批示,市法制办组织市发改委、财政局、建委、水务局、园林局、城管局等部门召开了专题意见征询和协调会。目前,《武汉市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已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正式发文后,报省测绘局。
武汉市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保证基础测绘经费投入。规划建议将基础测绘工作经费作为政府财政预算的一项基本内容,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投入水平,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基础测绘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在“十二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计划每年投入6208万元,五年累计31040万元。
规划要求建设加强基础数据的更新维护,完善测绘应急保障装备和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促进遥感航空与地面测量一体化,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服务城市宏观决策、建设管理及应急指挥。建立灾害综合信息网络,形成防灾救灾系统,提高城市整体防灾减灾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十一五”期间,针对我市地理信息资源战略性短缺的突出问题,我市大力推进基础测绘全覆盖战略,全面完成了规划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但是成果覆盖水平仍有差距,更新维护尚不能适应变化需求,工作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公共产品相对匮乏。在“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下,市国土规划局一定切实落实武汉市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组织开展全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根据《湖北省测绘局关于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鄂测[2010]154号)和《省测绘局关于开展全省测绘单位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鄂测[2011]32号)要求。我局制定了2011年全市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并上报省测绘局,对武汉市属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测绘成果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同时,对武汉市测绘专家库进行了增补。9月21日,我局组织召开了质量监督检查的动员大会。省测绘局基础测绘处、省测绘产品质检站、市测绘专家库有关专家,以及20家被检市属测绘单位参加了会议。目前,我局正在按照工作方案,以每周3-4家的进度开展市属20家丙、丁级测绘单位的质量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上报省测绘局。
(三)积极建设数字城市
我市多年来一直重视数字化建设,市委、市政府早在“十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数字武汉’建设,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起点地发展我市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2010年,武汉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国首个副省级试点城市。项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测绘局、武汉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建设,市国土规划局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目标是构建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形成武汉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促进武汉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经过1年多的工作,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8月16日,省测绘局主持验收会,组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省地图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验收组,对市国土规划局承担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进行了预验收。预验收认为,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建立了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开发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术先进,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项目组织有力,13个典型应用示范广泛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局正在根据省局的要求完善系统和数据,准备迎接年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正式验收。
四、测绘成果管理与服务
(一)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多年来,市国土规划局大力推进测绘成果在政府决策、城市建设管理、重大工程、“数字武汉”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等各方面的应用。2007年开始,每年市国土规划局代市政府组织召开“武汉市基础测绘成果发布会”,向我市20多个委、办、局及社会各界介绍自“十一五”以来的测绘成果,发布该的《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进一步促进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的应用,与掌握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城建、交通等部门签订共享协议、交换数据、建立合作。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截止目前累计我局已为政府决策、规划管理等无偿提供1:500、1:2000数字地形图、地下管线图、各类影像图等14500余幅次,按国家《测绘工程产品价格》测算,累计2.4亿元。在数字武汉空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武汉市已经建成了面向城市综合管理、专题业务和公众的一批应用系统,在国土、规划、建设、应急、园林、环保和经济普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武汉市建设工程项目发布系统”、“数字武汉--房地产频道”、“数字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武汉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等。
我局还制订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提供行政审批规定,明确了统一办理审批事项及各环节具体要求并向社会公布,对涉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实行统一保管和提供,在日常工作中协助省局审核本地区省级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使用申请。
(二)开展测绘成果涉密检查
根据湖北省测绘局、湖北省保密局《关于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的通知》(鄂测[2011]109号)精神,我局和市保密局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成果保密的宣传教育,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管使用规范,掌握本地区涉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生产保管使用情况。通过梳理历年到我局办理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审批手续的单位清单,我局选取了4家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单位开展涉密检查。目前,检查工作正按照方案有序进行中。10月10日,我局向省测绘局柯美忠副局长与地理信息与地图处汇报了我市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结合实际建立完善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省、市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条例,结合市局机构调整和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和规划发展的需要,在已有《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要求和《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档案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为依据,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档案的信息整理、共享利用和数据分发制定了统一标准,为档案管理制度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奠定基础,为强化测绘成果保密管理提供了保障。还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档案保密管理制度制成展板在档案部墙上公示,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
8月18日,我局邀请省测绘局联合市工商局、市新闻出版局前往华中图书交易中心对图书市场进行了集中检查,对市内部分主干道进行巡查,并召开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监管座谈会。检查组主要针对上传标注敏感和涉密地理信息以及“不按规定送审、不按审查意见修改、不按要求备案”地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同时加强了对拼图玩具、地球仪、广告和教辅教材等涉及地图制品的检查。检查组成员表示,在检查中发现商户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版图意识,在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国家地图销售的有关规定,主动抵制违规地图流入市场。这些情况说明随着近几年各部门不断加大对地图市场的监管力度,我市地图市场逐渐走向规范。
今后,我局将在省测绘局的指导下,同其他有关部门紧密协作,以将要颁布的《武汉市测绘管理条例》为依据,把地图市场监管检查纳入日常工作日程,持续规范我市地理信息市场秩序。
(五)推动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
2010年根据市领导要求,我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公益地图编制项目实际完成成果图52万份,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1年该任务继续被列入市级规划编制预算项目,目标值为全年完成成果图52万份,实现四版地图编制,并完成网站建设。目前《公益版武汉交通指南图》(武汉市s(2011年)001号)、《公益版武汉观光游览图》(武汉市s(2011年)005号)、《公益版武汉市大专院校分布图》(武汉市s(2011年)009号)已经编制出版,投放社会后获得极大好评。
同时,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专题地图的编制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测绘局的文件要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讴歌党的光荣革命历史,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测绘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局、市旅游局的支持下,发挥地理信息资源优势,编制完成了《武汉红色地图》,集中展示了我市主要党史遗址、遗迹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计140余处。
10月, 为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我局组织编制了《辛亥首义百年纪念版--武汉市交通图》,从地图的视角反映辛亥革命在武汉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该图邀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文化局等六家单位作为监制单位,在相关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中,以及活动当天随武汉晚报免费发放2万余份,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五、测绘市场监督管理
(一)加强测绘资质管理
我局严格按照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有关规定完成申请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有关制度的考核及申请测绘资质材料的初审,并按时上报相关材料。今年截止10月18日,共完成测绘乙、丙、丁资质初审工作10项,在规定时限内将申请资料上报省测绘局。
我局还在开展的测绘质量检查、测绘涉密检查等工作中对测绘资质单位进行日常检查。对外地来汉的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测绘作业人员及开展测绘活动等基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省测绘局要求上报本地区内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统计数据。
(二)监管测绘地理信息项目
我局建立了对本市内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的预审制度,认真按照规定对参加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投标活动的单位进行测绘资质验证,对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招投标活动监管有力。1月19日,我局对市勘测院2010年武汉市基础测绘计划完成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3月30日,我局组织对市勘测院完成的全市201024项基础测绘任务进行了审核并下发了批复。根据检查情况,我市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的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及行业规范,及时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目标。武汉市通过历年的基础测绘工作,已建立本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按规定定期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三)开展测量标志保护
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大量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同时,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保管人员流动也在加快。这些客观条件致使测量标志的损毁更加严重,给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根据武汉市主城区点位分布的具体情况,我局制定了严密的测量标志维护计划。5月至9月组织市勘测院开展了今年市域测量标志调查和维护工作,维护范围是武汉市域范围内C级GPS点和武汉都市发展区范围二等水准点。调查和维护内容包括,调查控制点损毁情况及原因,根据损毁情况进行修复,记录下确定无法修复的控制点,制订补埋方案;在找到点位标石后,用相机对点标志进行拍照。市勘测院已对部分损毁的GPS点、二等水准点已维护34点。
(四)开展地理信息市场整治工作
按省局转发的《关于印发全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鄂测[2011]73号)的精神和统一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地理信息市场整治行动。4月至6月,我局根据地图内容表示规定、参照国家测绘局网站上公布的标准地图,按照清查内容的要求,对所负责的每个链接的网上地图进行逐一检查,收集问题地图证据。
六、区级测绘工作
今年,市国土规划局积极推进区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落实,在中心城区国土规划分局机构改革中明确了测绘管理职能,并在执法科加挂了测绘勘察科的牌子。在测绘法制宣传、测绘质量检查、测绘成果涉密检查等各项活动中,市局做到对各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市局还积极推进各远城区将基础测绘规划列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落实,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七、自查评分
按照省测绘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市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2011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考评的通知》(鄂测[2011]139号)要求,我局自评分为98分。总结经验,我局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一)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明确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职能,配合省测绘局的统一部署,积极争取和建议市政府开展对市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更名和对外挂牌工作,并在各主城区规划分局落实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人员,壮大测绘管理力量。同时,市局将积极与市编办、各远城区政府协调,明确勘测信息管理职责,建立相应管理机构。
(二)加强基础测绘管理
我局在“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复后,组织好“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实施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测绘地方性法规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善我市基础测绘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础测绘的保障与服务能力。
(三)强化测绘产品质量信用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为切实履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测绘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全市测绘成果质量,全面了解市属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状况,我局将持续在全市测绘单位中组织开展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市级优秀测绘工程评选活动。
同时,我局将积极探索研究建立我市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四)持续开展测绘保密检查
按《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湖北省测绘局关于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使用情况跟踪监督检查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我局将持续开展测绘保密工作宣传和检查,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测量标志长效管理机制
在完成全市测量标志普查及维护工作的基础上,我局将继续作好测量标志的管理工作,组织好测量标志的使用、保管和迁建等工作,逐步建立测量标志长效管理机制。
(六)创新测绘法制宣传形式
测绘法制宣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局将进一步加强测绘宣传工作,创新宣传理念,拓宽宣传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形式、重实效的测绘宣传格局。在开展测绘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着力宣传测绘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和服务作用,积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测绘工作的社会影响能力。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支持,积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沟通。
(七)加大测绘新技术推广力度
随着传统测绘向数字测绘、信息化测绘的转变,测绘科技突飞猛进,测绘管理工作也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深化。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单位测绘先进理念匮乏,测绘成果资料及档案管理急待加强,测绘成果综合质量不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测绘成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进一步发展和实现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变的需要。这些受检单位已认识到差距,均要求参加各类技术培训。鉴于此,我局将进一步加强测绘管理与新技术应用调研,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学习测绘前沿科技,普及现代测绘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八)建立地理市情监测系统
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测绘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拓展测绘服务功能、提高测绘服务水平,加快测绘成果转化应用的客观需要,也是彰显测绘作用,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事关测绘发展前景,对于提升测绘地位至关重要。地理市情监测是地理省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国情监测的一部分。
湖北省和武汉市拥有大量的测绘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坚实基础。武汉市也在积极探索研究开展地理市情监测,更好的服务社会。
(九)深化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武汉”的建设和应用,必将在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以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一库一平台”为核心建设内容,不断深化武汉市地理空间数据和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地理空间信息框架;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应急指挥、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推广应用;以数字武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各类应用为推手,充分发挥武汉市地理信息中心的基础作用,支持和联合全市各相关部门,建立全市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由“权威部门维护权威数据”,建立健全数字武汉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和更新维护机制;以用“云计算”的理念构建武汉市“地理信息云”,跟踪行业技术前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与“物联网”的关联应用,不断推进“智慧武汉”建设;还将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印发《‘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的要求,加快“天地图·武汉”的建设工作,做好与国家、省级节点的对接工作。
(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阶段,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重要支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名称,更是全面准确地反映测绘事业向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作为地方测绘行政管理部门更要加强对地理信息相关工作的政府指导、引导、监管和社会服务,抓住这个重要契机,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跟踪国际相关领域最新发展,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完善体制,加快发展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丰富产品和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078测绘地理信息局
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同意将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四川测绘局、海南测绘局更名为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其管理体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四局的更名是继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机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相关部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局的更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了地理信息监管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维护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转发中央编办批复时要求,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同意将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四川测绘局、海南测绘局更名为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其管理体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四局的更名是继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机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相关部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局的更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了地理信息监管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维护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转发中央编办批复时要求,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同意将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四川测绘局、海南测绘局更名为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其管理体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四局的更名是继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机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相关部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局的更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了地理信息监管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维护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转发中央编办批复时要求,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同意将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四川测绘局、海南测绘局更名为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其管理体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四局的更名是继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机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相关部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局的更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了地理信息监管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维护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转发中央编办批复时要求,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同意将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四川测绘局、海南测绘局更名为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其管理体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四局的更名是继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机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相关部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局的更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强化了地理信息监管职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维护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转发中央编办批复时要求,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本地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
第五篇: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申报全省测绘行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一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是国家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院之一,为我国铁道事业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8年,铁一院又成为首批获得中国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之一。现拥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地质灾害评估、智能化建筑和测绘等1 5项国家甲级资质证书;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会员协会正式会员;拥有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业务范围覆盖六大设计行业;现有员工38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余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0人,测绘专业教授级高工7人、测绘专业高级工程师25人。获国家各类职业执业资格人员800余人,集中了一批在国内勘察设计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
半个世纪以来,铁一院驻守在祖国的大西北,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累计完成铁路各阶段研究及勘测设计近45万公里,投入运营近3万公里,先后奉献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条沙漠铁路、第一条盐湖铁路,世界第一条的高原冻土铁路、第一条湿陷性黄土 1 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建院以来,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优秀软件、优秀标准设计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7项。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铁一院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终于建设成功,实现了铁一院三代勘测设计者的夙愿,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铁一院的发展历史上,很久就与陕西省结缘。如果说当年由铁一院勘测设计的宝成铁路、阳安铁路、西南铁路、西康铁路、包西铁路等见证了老一代铁一院人在陕西这方热土上留下的足迹,如果说长度18.5km的秦岭特长铁路隧道、长度18.02km的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穿越的话,那么,如今铁一院勘测设计的西安至郑州客专、西安至宝鸡客专、西安至成都客专、西安至大同客专、宝鸡至兰州客专、西安至安康复线、西安至合肥复线、黄陵-韩城-侯马铁路、西安新丰镇编组站、西安铁路枢纽等铁路的勘测设计和开工建设更是为陕西省交通建设、经济腾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安地铁线网规划和一、二、三号线的部分勘察设计为西安市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郑西客运专线作为国内首批开工的高速铁路项目,铁一院首次将精密测量技术运用于高标准客运专线。在勘测设计过程中结合“三网合一”的测量模式、利用一点一方向约束平差法进行全线控制网整体平差、利用窄带投影建立独立坐标系统创新技术,实施了大规格 2 标石与深埋水准点相结合的方式,为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提供了长期、稳定、可靠的控制基准。“郑西客运专线(省界至咸阳西段)无碴轨道工程控制网测量”项目获得中国测绘学会2009优秀测绘工程银奖、陕西省第十三次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2009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工程勘察一等奖三项大奖。
近年来,铁一院在保质保量完成勘测设计任务的同时,十分注重测绘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工作,各方面研究应用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特长隧道精密控制测量技术一直是铁一院的优势项目。在长度20.05km的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控制测量工作中,采用两期布网的形式在隧道主体网框架内构建了13个斜井、竖井控制网,实现了两期控制网的平顺衔接。选择合理的数据处理方式,解决了主体控制网对辅助坑道控制网的控制,保证两期布网的整体一致性和精度。提出采用方位角精度法进行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预计的方法已经纳入《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编制出工程椭球直接投影法电算软件,至今一直在工程中应用。该项目先后获得2007年获铁道部优秀勘察一等奖,2008年获建设部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铜奖,2009年获中国测绘协会优秀测绘工程奖银奖。针对客运专线投影变形控制问题,提出了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进行坐标分带的解决方案,进行测量平面和高程基准设计,建立了全线统一的坐标系,确保了客运专线项目勘测设计工作顺利完成。航测方面,数码影像摄影已大范围应用,通过西安城区及泾渭河区域航测工程和宣城-杭州铁路航复测工程的实施,在数码影像空三加密、立体采集、数字 3 地面模型生成、正射影像生产方面已扫清了技术障碍,全面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在遥感方面,遥感制图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开展了遥感技术在线路工程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依托“新建铁路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生态环境调查”项目,探讨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的技术流程、技术路线和专题信息表达方式等相关成果,形成了一套在线路工程生态环境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体系。开展了“多元遥感技术在宝兰客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等科研课题,提高了生态环境调查的准确性、时效性,减轻了人工野外调查的强度。“遥感技术在线路工程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获2009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二等奖。
随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建设的推进,作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的控制基准,基桩控制网(CPIII)在无砟轨道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铁一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野外数据采集、质量控制自动化机载软件和CPIII精密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2008年,铁道部建设司组织专家对全部软件成果进行了现场测试,随后在北京评审通过,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精密控制测量中进行试应用。“CPIII精密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获铁道部优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与此同时,CPIII平面和高程测量标志两个专利已被受理。自主研发的测量小车第一辆原型已经试制成功,目前正在进行改进型的研制。研制了“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布板系统—施工计算”软件。该成果于2010年6月通过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评审。
在立足国内勘测设计市场的同时,铁一院很早就将发展的目光移向海外市场。从最初合作“借船出海”,到现在可以“驾船出海”,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刀阔斧般的实战,铁一院在海外铁路、公路勘测设计市场已站稳了脚跟。近年来,铁一院在海外市场的经营业绩一路领先,先后参与了吉尔吉斯坦、加纳、尼日利亚、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沙特等国现代交通项目勘测设计工作,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勘测设计以及修建技术的日益完善,将为继续经营海外市场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铁一院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