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4当代国际社会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7威海模拟)2017年2月3日,韩美防长商定年内部署萨德,并称旨在反制朝鲜。中国外交部负责人指出,部署“萨德”无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与各方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背道而驰,将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本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中方对此严重关切并明确反对。这说明(C)①维护和平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不同性质国家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④追求本国利益时应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中方对此严重关切并明确反对,只体现了我国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是维护世界和平,故①错误。对于他国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行为,我国坚持和平解决,不允许他国干涉,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②正确。题干只阐述了美国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损害,但不能体现不同性质国家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故③错误。美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没有顾忌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说明追求本国利益时也要兼顾他国合法利益和合理关切,故④正确。
2.(2017江西省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建立在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非法行为和诉求基础上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本无管辖权的事项做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菲律宾提请仲裁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已经超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适用范围,因此不能提起强制仲裁,仲裁庭也没有管辖权。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的行为(C)①粗暴干涉了主权国家的内政 ②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
③没有秉持公正、客观的立场,违反了国际法和有关公约 ④侵犯了主权国家的自卫权和平等权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中菲南海争议问题并不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的行为不能说是“粗暴干涉了主权国家的内政”,①不选;材料中仲裁庭的裁决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是非法无效的,②正确;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仲裁庭做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并没有秉持公正、客观的立场,违反了国际法和有关公约,③正确;仲裁庭做出的所谓最终裁决不能算做是侵犯了我国的自卫权和平等权,④不选。
3.(2017届六安模拟)世界经济版图持续变化和全球增长动力大转型既蕴含着机遇,也给各国带来了挑战。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决心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峰会的积极成果说明(C)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③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达成共识,峰会的成果中没有具体的关于我国外交方面的表述,故没有体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不选;决心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②正确;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不能说竞争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③不选;“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说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正确。
4.(2017南宁模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必须从“保卫国家主权边界”延伸至“保卫国家利益边界”,武装部队的功能也必须从“保卫国家领土”延伸至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保卫国家利益。这表明(D)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我国维护周边地区安全,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利益关系 ③我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利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解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的变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体现了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①正确且符合题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的变化表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利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我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未涉及周边地区安全和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更没有体现我国军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应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选D。5.(2017届烟台模拟)2016年11月7日,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幕。此次会议关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实施情况。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主张创造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这一主张表明导学号 92972229(C)①维护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②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③中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导者 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①说法错误,“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者”说法错误,排除③,“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主张创造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故选②④。
6.(2017届开封模拟)2016年11月30日,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将坚定不移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继续履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努力。目前,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是缴纳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充分表明(A)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维和行动有利于扩大中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联系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积极参加世界维和行动,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表明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舍去;④表述错误。
7.(2017长郡中学模拟)2016年11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会议指出,金砖国家崛起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需求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大国发展新路,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由此可见金砖国家(C)①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③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促成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是金砖国家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故排除。“促成了”表述错误,故排除④。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8.(2017青岛二中模拟)2017年1月17日,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对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共同期待,成为本届年会关注的焦点。材料反映出导学号 92972230(A)①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②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③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中国方案有共同期待,因此可以体现出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并且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①②入选;我国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法错误,排除;④本身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排除。故选A。
9.(2017荆州模拟)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出: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前,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也时时侵袭着众多的人们。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这表明导学号 92972231(A)①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④中国与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表明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而非决定力量,③夸大了我国的作用;中国与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不等于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④错误。
10.(2017届哈尔滨模拟)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首次出现的难民代表团备受关注。他们来自不同志的国家,有叙利亚、刚果金、南苏丹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战争与贫穷。这支10人的代表队不代表任何国家,却代表着全球6000多万难民。上述材料说明导学号 92972232(C)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恐怖主义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④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叙利亚、刚果金、南苏丹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战争与贫穷,难民代表团代表着全球6000多万难民,这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故排除;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
11.(2017届石家庄模拟)2016年10月,传递“交朋友、不打仗”信息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中菲元首共同见证了13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中菲关系掀开了全面恢复友好合作的一页。美国对杜特尔特访华非常紧张,不时发出“泼冷水”的声音。杜特尔特表示要让菲律宾疏远与美国的关系,菲律宾是美国的条约盟国。由此可见(B)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我国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国际关系基本形式由冲突转向合作 ④我国外交政策得到了菲方认同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 传递“交朋友,不打仗”信息,体现了对和平的期盼,故①正确;②说法错误,我国积极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不会主导,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故排除;对比菲律宾对中美的态度,表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菲律宾认可,故④符合题意。
12.(2017届长春模拟)一曲霓裳羽衣曲,几番塞外羌笛声。“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让世界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唐王朝”。它背后体现的是我国既有大国外 交的良性互动,又有周边外交的精耕细作;既有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命运相通,又有多边外交的积极运筹的一整套有理念支撑、有策略推进的战略布局。由此可见导学号 92972233(A)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由竞争、冲突转向合作,国家利益逐步趋同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世界和平已然到来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说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说明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不断向前发展,①②与题意相符。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而不是由竞争、冲突转向合作,各国的国家利益存在差异,③说法错误。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和平问题并未解决,④说法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24日,2016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湛江开幕,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家企业、机构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本次海洋经济盛会大幕。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海监频繁出海护渔和维权,中国海军亚丁湾定期护航,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入列,深海载人技术不断突破,这表明中国在走向海洋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材料二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和一贯的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种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的海洋强国将以建设和谐海洋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走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为走向海洋作出上述努力的原因。(12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的海洋战略是如何贯彻落实我国外交政策的。(14分)[答案](1)①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海监频繁出海护渔和维权有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4分)②我国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海监频繁出海护渔和维权、中国海军亚丁湾定期护航等事实,说明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表明了我们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决心和信心。(4分)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2)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 本立场。(4分)③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以建设和谐海洋为目标,走合作发展的道路,这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4分)④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走合作发展的道路,体现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4分)[解析] 第(1)问,要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为走向海洋作出上述努力的原因,可以从维护我国的主权、国家利益、当今时代的主题等方面回答。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的海洋战略是如何贯彻落实我国外交政策的,属于体现类题目,解答此问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然后与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相结合分析。
14.(2017淄博模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通过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国家提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需求导向。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
材料二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办,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杭州峰会首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度定行动计划,并发起支持非洲和较不发达国家工作倡议,着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实现利益共赢联动,打造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共同增长的新格局。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为什么G20杭州峰会能为打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增长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14分)[答案](1)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坚持需求导向,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分)②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能够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分)③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加财政投入,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4分)(2)①G20杭州峰会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充分发挥了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国际新秩序和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积极探索。(4分)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通过创新推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增长。(4分)③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实现各国的共同利益(互利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④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3分)[解析] 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材料中的具体措施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材料中“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的表述分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角度回答;从材料中“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主要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表述分析出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从材料中“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分析出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为什么G20杭州峰会能为打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增长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本题考生可以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以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二篇: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三 第四单元)
(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7届黄冈模拟)2016年10月13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拍摄的8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始播出。本片通过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的描述,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这说明(B)①文艺作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内容的创新 ④优秀作品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项②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故排除。选项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2.(2017届辽师大附中模拟)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正在步入繁荣期的中国电影产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材料表明导学号 92972330(C)①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②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③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④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正在步入繁荣期的中国电影产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表明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故①符合题意;市场化以逐利为目标,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可能降低电影的质量,出现一些只为票房的低俗、粗制滥造的电影产品,故②错误;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多种多样,并非只有经典文化,故③错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体现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④正确。
3.(2017届豫南九校模拟)中国人习惯于“一圈一圈向外递推”的“差序结构”,这使得同族、同乡、官场等“圈子文化”盛行。你的、我的、他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圈子,小 圈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形形色色的圈子就像一个“文化怪胎”恣意的舞动。材料意在强调导学号 92972331(A)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④“圈子文化”容易滋生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丑恶现象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 材料并没有强调“圈子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不选;材料也没有强调“圈子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不选;材料意在强调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东西要“移风易俗”,③正确;材料强调了“圈子文化”容易滋生结党营私等丑恶现象,④正确。
4.(2017届茂名模拟)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长刘奇葆提出,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有(C)①要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有益文化成果 ②落后的乡风阻碍了农村全面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③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乡村文化创作主动积极性
④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加剧了落后文化在乡村的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这是因为落后的乡风阻碍了农村全面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加剧了落后文化在乡村的传播,故②④符合题意;①是措施,而不是原因,排除;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5.(2017届西安中学模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要求我们(A)①全面借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补给文化滋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凝聚文化共识 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铸牢文化根基 ④主动担当发展历史文化责任,以坚定文化自信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信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借鉴,故排除。选项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6.(2017广州模拟)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把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越办越好,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表明(C)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繁荣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把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越办越好,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表明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表明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②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故④说法错误。
7.(2017届天津一中模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天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不断出现,比如传递爱心、热爱公益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一句约定托付老母,一句诺言,诚信销售的杨雷„„传承道德力量,从“心向往之”到“起而行之”,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它告诉我们(D)A.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培育社会新风尚 B.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题干中的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排除;B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C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8.(2017届济南一中模拟)2016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大会期间,来自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600余名嘉宾齐聚乌镇,共同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视频讲话和多国领导人、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的致辞。围绕“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坦诚交流,在思想交流、技术展示、经贸合作、共识形成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展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有利于导学号 92972332(C)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 ④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因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故排除;“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是中华文化的力量,故排除④。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9.(2017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谋求世界霸权一直是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文化霸权实现其政治霸权,也一直是其运用的手段,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大力推行美国标准,利用文化交流暨援助项目,传播美国意识形态,利用发达的大众传媒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美国的文化意识和生活方式。面对文化入侵,我们必须(D)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御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化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霸权主义,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因此,②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我们应该抵制西方的腐朽文化的传播与渗透;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本题答案选D。
10.(2017届衡阳八中模拟)《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反映强烈,它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历史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导学号 92972333(D)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主流媒体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文化有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也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观点错误;该文化作品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反映强烈,表明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②正确;该文化作品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历史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正确;只要是先进的优秀的文化都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文化,不一定必须是主流媒体的文化,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1.(2017届成都模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古代中国人民“仁义礼智信”的 价值认识,又吸收了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这表明导学号 92972334(D)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源泉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代发展要求为精神根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文化创新的伟大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分析题中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创新的伟大成果,能凝聚中国力量,展示中国精神,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时代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精神根基,故排除。
12.漫画启示我们(C)
A.人们不应该注重自己的外表美 B.不同的人其文化素养存在差异是难免的 C.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D.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解析] 漫画讽刺了某些人由于不注重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而闹出了“笑话”,启示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52分)13.(2017届山西五校联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象,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材料二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地凝聚于“中国梦”之中,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无尽魅力,它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我们一度迷失过,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回归传统文化起点去开发,全国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开始重视国学教育,说明我们并不是只停留于扼腕相叹,我们已经在反思躬行。大胆地破除西方迷思,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1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12分)[答案](1)①中国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文艺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助于克服种种文艺怪象。(4分)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助于发挥优秀文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作用,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5分)③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扫除颓废萎靡之风。(5分)(2)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4分)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4分)③大胆破除西方迷思,坚持从中国出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心。(4分)[解析] 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理由,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关键是理解中国精神指优秀的文化、先进文化,然后结合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原因”,可从文化实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组织答案。第(2)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从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角度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力量;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角度看,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潮流看,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 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的技术道德规范。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瑞士制表师精心制造的不可多得的精品,畅销世界,几百年经久不衰。他们的行为深刻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即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中国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宝贵人才。
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行业和领域对传统“工匠精神”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以至于“工匠精神”越来越被人们弱化.甚至面临失传,导致了粗制滥造、制劣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工匠精神对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意义。(12分)(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说明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的合理性。(10分)(3)假如召开“为工匠精神点赞”的主题班会,请结合自身实际拟一个发言提纲。(4分)[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分)②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者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活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4分)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为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精神动力、智力支持。(4分)(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4分)②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国家倡导工匠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3分)③国家倡导工匠精神既有利于传承“精益求精”的中华优秀传统,又有利于学习国外“一丝不苟”的优秀文化成果,能够引领全社会各行业的劳动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3)①学习工匠精神,努力搞好学习;②端正态度,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③注重细节,认真对待各学科的学习;④弘扬工匠精神,决心未来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案只要能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工匠精神对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7 的角度分析说明其对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后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作用;再次可以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其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影响;最后考生也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对劳动者的激励作用、对制造业强国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说明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考生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第(3)问,以假如召开“为工匠精神点赞”的主题班会为话题,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拟一个发言提纲,考生可以从端正学习态度、注重细节、做合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第三篇: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综合过关
规范限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
(必修一 第七单元)(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6·潍坊)下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C)
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 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 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 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人心中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想用美元打开西欧的市场,控制西欧的国家主权,这是美国的目的,美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从经济上援助西欧,控制西欧,与苏联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一致,故C项正确;冷战的国际形势是美苏两大阵营对立,图中反映不出,故D项错误。
2.(2016·江西联考)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亲自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这表明导学号 42442159(B)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等势力的压力 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巴关系和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 弹军事部署而结束,表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题意重点是,古巴面对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劝说时,表态不愿屈服于美国强权势力的压力。A项与题意重点不符,题干未能体现;C项美与苏、古和平共处不符合史实;题干也未能体现D项的意思;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
3.(2016·惠州)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导学号 42442160(B)A.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B.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 C.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 D.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
[解析] 材料中仍然在强调两极格局,没有体现出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暗含着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无论根据材料还是所学知识都无法看出此时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美苏两国此时并未停止争霸,故D项错误。
4.(2016·保定)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材料中“它”导学号 42442161(B)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积极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分裂 D.积极谋求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
[解析]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英国始终是美国的小伙伴,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势力之一,故A项错误;根据分析,战后以法国为首,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积极谋求欧洲联合,1956年建立六国的“欧共体”,同时,第三世界国家也建立了不结盟运动,这些均是新型的区域合作,均游离于美苏两极以外,故B项正确;无论是欧共体还是不结盟运动均未在50年代分裂,故C项错误;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积极谋求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而日本是美国的小伙伴,故D项错误。
5.(2016·合肥)“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导学号 42442162(A)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改善同日本关系 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
[解析] 新中国为了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新中国初期一直到1972年之前,日本都是紧随美国对华持敌视态度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一边倒”是在当时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下,新中国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倾向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因为在1950年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符合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故D项错误。
6.(2016·晋中)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复。美国等国家提出的“双重代表权”的提案破产。这实质上反映出(B)A.国际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B.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C.美国对中国的封锁结束 D.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
[解析] 当时世界国际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故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的结果,故B项正确;中美两国仍然处在敌对状况,故C项错误;中国仍然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故D项错误。
7.(2016·济宁)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来说,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导学号 42442163(C)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解析] “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于材料中“万隆时代”,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材料中“万隆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上“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与材料中外交“脚踏两只船”的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五大国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与材料中“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不符,故D项错误。
8.(2016·岳阳)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 系”导学号 42442164(A)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解析] 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英国属于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处于自身国家利益和美国的威慑力,与中国出现“半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东西方关系的特征是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亚非拉国家的支持的产物,故C项错误;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故D项错误。
9.(2016·烟台)“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解析] 材料强调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后”,说明冷战时由于东欧和西欧各国、中国的发展,使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故A项正确;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取代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世界是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多极化的形成过程,故D项错误。
10.(2016·海南七校联盟)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导学号 42442165(A)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可以看出美国解决世界问题的方式从使用蛮力变为劝说,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被削弱,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不能看出世界多极化力量对美国强权的反抗,故B项错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军事大国,其优势受到冲击,但不能说明其优势逐渐丧失,4 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解决国际问题方式变化,不能体现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故D项错误。
11.(2016·晋中)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有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二是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三是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的趋势,经济获得强劲发展。这些变化从侧面反映出(A)A.世界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 B.冷战后世界单极化趋势增强 C.世界多极趋势始于冷战结束 D.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域内
[解析]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三个重要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推动了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世界多极趋势始于冷战期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故D项错误。
12.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指的是1945~1982年,这一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而战争多发的亚洲、中近东和北非地区,正是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战争与民主的关系,故A项不准确;材料无法体现B、C两项说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13.(25分)(2016·蚌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初期,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实行援助与管制相挂钩的政策。60年代后期,美国调整了对盟国的政策,提出“与其援助,不如贸易”的方针:即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 巴统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的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禁运货单有4类。其中,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 500余种。
1953年美国的NSC152号文件承认,从长远来看,“多年‘国家安全管制’并不能严重损害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反而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20多亿美元。”而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是“美国政府不仅每年要付出4000~ 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美中对抗持续下去的结果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政治代价”。
——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对盟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统禁运政策的特点及影响。(15分)[答案](1)变化:由积极援助到公平竞争。(2分)原因:战后初期,西欧和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对抗苏联和社会主义势力,故采取扶持和援助政策;60年代后期,西欧、日本经济力量日益壮大,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故调整政策。(8分)(2)特点:禁运对象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内容主要涉及军事领域;中国成为最主要禁运对象。(6分)影响:阻碍了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美国经济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不利于世界贸易的正常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任意三点得9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归纳为由积极援助到公平竞争。第二小问原因,战后初期积极援助,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原因来分析;60年代后期公平竞争,结合西欧、日本经济力量日益壮大,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来分析。(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归纳为禁运对象针对社会主义国家;“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归纳为内容主要涉及军事领域;“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归纳为中国成为最主要禁运对象。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多年‘国家安全管制’并不能严重损害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反而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20多亿美元”归纳为阻碍了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美国经济也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可以结合所学,从不利于世界贸易的正常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的角度回答。
14.(12分)(2016·皖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体了,大国荣耀成为过去,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某些部分成为冷战后世界**的新热点。冷战夺去了美国近10万青年的生命,使美国增加了8万亿美元的国防支出;麦卡锡时代的政治迫害伤害了许多人的事业和生活;巨大的财力消耗在上世纪80年代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经济萧条。在第三世界,美苏的“代理人战争”无处不在,数以百万人因此而 丧命。
材料二 在美国,仍有一部分政治精英并没有去深刻地反思冷战的残酷与危害,他们将遏制政策作为胜利的原因而非悲剧的起源,以“冷战胜利者”自居,认为冷战结束的原因是美国赢得了胜利。由于这种对重大历史事实的重大误解,导致了美国的错误心态,认为自己的文明形态与制度模式将是人类的最终选择,这种心态错误又导致行为失当,最终酿成恶果。
材料三 整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像对待战败国一样对待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对第三世界各国,美国主要用1993年的“华盛顿共识”去“教育”大家,在对外援助中附加种种条件。在巴以争端中,美国更明显地偏袒以色列。美国的错误心态以“霸权主义”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导致了今天的诸多困境,9·11悲剧的根子也由此种下。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关于“冷战”的主题,并运用史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评述。(12分)[答案] 主题:冷战没有胜利者。(2分,从“冷战”的消极影响归纳,言之成理即可)评述: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冷战促进了苏联解体;冷战中的热战导致美国及相关国家人员的大量伤亡;冷战消耗了巨大的财力,引发经济困难;冷战曾导致美国国内民主受到严重破坏;冷战后,原来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等矛盾显现,及盲目学习西方民主,导致地区动荡;基于对冷战结束原因的错误认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美国自身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受到伤害。(10分)15.(15分)(2016·湖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和参与重建的计划。美国再动用各种力量,确保这些借钱的国家不敢赖账。此计划固然使欧洲、美国得到双赢,然而在美国主导下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回答:有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一: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如下:(3分)第一,设计构想不同。美国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衰败的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4分)第二,根本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一带一路”战略 是为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合作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4分)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互利共赢。(4分)答案二:这种说法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但实质上很不科学,很不严谨。(1分)理由如下:
从形式上看,二者确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一种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计划;都是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4分)然而二者在设计构想、根本目的、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等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异。(1)设计构想不同。美国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衰败的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2)根本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遏制共产主义;“一带一路”战略是为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合作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3)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互利共赢。(1点4分,2点8分)综上所述,所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说法,只是一种坊间提法,很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2分)8
第四篇:2018高考英语大一轮复习Module1LifeintheFuture检测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 Ⅰ.语法填空
What might the future be like? 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1.(prediction).More than 2 billion Chinese travel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year, 2.(make)getting travel tickets and the journey difficult.China plans 3.(build)a fas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at will serve 90% of the population.4.(probable)in 20 years’ time, 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will no longer be a problem at all.Newspapers will come to 5.end in the future.Instead, digital newspapers 6.(send)to personal web tool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will spread faster.Oil is running out faster than 7.(expect).Scientists across the world are researching alternative energy resources.In the future, coal, natural gas, solar power, nuclear power and even water can take the place of oil 8.sources of energy.Schools will be fitted with electronic devices.Students will not need to bring books to school.They will find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A computer will be the students’ library, schoolbag as well as connection to the outside world.There will be robot teachers who will check homework on computers 9.communicate with the students’ parents by e-mail.And school buses will be like spaceships,10.(comfort)and safe.答案及剖析: 1.predictions 考查名词。根据谓语动词are可判断主语用复数形式。
2.making 考查非谓语动词。making getting travel tickets and the journey difficult为现在分词短语作结果状语。
3.to build 考查非谓语动词。plan后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表示“计划做某事”。4.Probably 考查副词。句子缺少状语,故用probable的副词形式。5.an 考查冠词。come to an end为习惯搭配,意为“结束”。
6.will be sent 考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主语digital newspapers是谓语动词send的承受者,用被动语态;这里是对将来的预言,用一般将来时。
7.expected 考查非谓语动词。than expected是than it is expected的省略结构,意为“比预期的”。
8.as 考查介词。介词as此处意为“作为”。
9.and 考查连词。check homework与communicate with the students’ parents在意义上是并列关系,用and连接。
10.comfortable 考查形容词。修饰school buses,需用comfort的形容词形式,与safe 并列。Ⅱ.阅读理解
(2017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一诊)Over the next decade, technology will decimate more jobs in many professions.Some robots already cost less to operate than the salaries of the humans they replace, and they are getting cheaper.Boston Consulting Group predicts that, by 2025, the operating cost of a robot that does welding(焊接)will be less than $2 per hour, for example.That’s more affordable than the $25 per hour that a human welder earns today in America.Uber and many other companies are working on developing cars and trucks that don’t need a driver in the driver’s seat.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s, approximately 3 million truck drivers were employ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0, and 6.8 million others were employed in other jobs relating to trucking activity.So roughly one of every 15 workers in the country is employed in the trucking business.We could be talking about millions of jobs disappearing in the early 2020s.And then there is the “Gig Economy(零工经济)” that has some businesses moving toward part-time, on-demand employment.Uber has already done this to taxi drivers, and other technology companies are doing it to a wide range of jobs.A study by Intuit predicted that, by 2020, 40% of American workers will be self-employed, and that full-time jobs will be harder to find.We are talking about 60 million people in this category.The problem is that not only do such part-time workers lack reliable full-time jobs and sick pay, but they can’t enjoy health insurance and longer-term benefits.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are to raise trade barriers.But closing the doors to foreign trade won’t bring jobs back.It will only slow the global economy and hurt American exports, shrinking the U.S.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job loss.1.The underlined word “decimate” in Paragraph 1 can be replaced by “
”.A.make someone interested in
B.equip someone for C.wipe out D.bring back 2.What will happen with technologies developing according to the text? A.Robots will become smarter and smarter.B.Uber’s labor cost will be lower and lower.C.More and more truck drivers will be needed.D.Taxi drivers can enjoy more health insurance.3.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writer agree on? A.Welcoming foreign trade.B.Offering more part-time jobs.C.Using fewer robots to stop job loss.D.Developing more new technologies.4.What’s the write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A.To show technology advances in our daily life.B.To prove technologies cause low incomes.C.To introduce what the Gig Economy is.D.To warn the Gig Economy is coming.语篇解读:本文为一篇议论文。作者认为,在未来十年里,新科技的运用会缩减大量工作岗位,零工经济将会出现。
1.C 猜测词义题。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We could be talking about millions of jobs disappearing in the early 2020s.可以判断出,随着新科技的运用,许多工作会消失,由此可以推测出与C项wipe out(消灭,摧毁)同义。
2.B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中Uber and many other companies are working on developing cars and trucks that don’t need a driver in the driver’s seat.可知,Uber公司将大幅减少劳动力成本。故B项正确。
3.A 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中But closing the doors to foreign trade won’t bring jobs back.It will only slow the global economy and hurt American exports,shrinking the U.S.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job loss.可知,作者认为关闭外贸之门不会带来就业,它只会使全球经济变缓,使美国出口受损,从而收缩了美国经济,加剧了失业,因此作者应该是赞同对外贸易的。故A项正确。
4.D 推理判断题。本文论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并告诫人们科技的发展使得工作岗位大量减少,零工经济将会出现。故选D项。Ⅲ.完形填空
“If only I could have saved her.The ambulance got there within five minutes,but I couldn’t 1 her on my own,”my cousin Christopher 2 explained the situation to my aunt Patti.Aunt Patti said gently,“It is not your 3 ,Christopher!”
Standing in the 4 ,I saw tears streaming down the faces of my loved ones.Aunt Patti walked into the room, 5 Sam,six weeks in age.Sam did not 6 the effect this would have on his life.“Can I hold him?”I 7 this baby boy and couldn’t imagine what great pain his father was 8.Aunt Patti handed Sam to me,and her sleeve became wet as she 9 her face.Who would 10 a mother’s role if his mother didn’t make it?I knew Sam needed more love than ever.My friend Abi was 11 me at that time.We 12 to hold a party at her house.Looking at Sam,I decide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and 13 him.I told my mother the 14 ,and she felt quite 15 because I always wanted to be with my friends,but that day was 16.I knew I needed to be with my family.“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17 ,Sam,”I said.Although he didn’t understand the words,he smiled.On March 8,Sam’s mom passed away.He was too 18 to understand the sadness and the tears, 19 I believed his future life would be happy.Life without his mother will not be like my childhood,but I know I can 20.By babysitting him,playing with him,and listening to him,I can have an influence on his life.1.A.save B.find
C.protect D.cure 2.A.angrily B.sadly C.bravely D.secretly 3.A.job B.turn C.fault D.nature 4.A.yard B.office
C.park D.hospital 5.A.introducing B.holding C.following D.calling 6.A.understand B.believe C.admit D.enjoy 7.A.raised B.loved C.inspired D.discovered 8.A.hiding B.controlling C.causing D.suffering 9.A.wiped B.washed
C.covered D.touched 10.A.like B.get C.know D.replace 11.A.worrying about B.talking about C.waiting for D.calling for 12.A.needed B.planned C.began D.hoped 13.A.guide B.treat C.teach D.watch 14.A.decision B.change
C.advice D.answer 15.A.embarrassed B.surprised C.disappointed D.tired 16.A.different B.cold C.dark D.boring 17.A.ready B.perfect C.okay D.hard 18.A.weak B.anxious C.young D.lovely 19.A.or B.as C.so D.but 20.A.insist B.manage C.help D.explain 语篇解读:本文是夹叙夹议文,话题是人物故事类。一位亲戚不幸去世,留下了6周大的孩子。于是,作者决定尽全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答案及剖析: 1.A 根据第一句可知,Christopher自己无能为力,救不了她。2.B 从Christopher说的话可知,他很伤心地解释着。
3.C 根据If only I could have saved her及gently可知,姑姑说这不是他的错。4.D 根据第13空前的I decide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可知,作者在医院里。5.B 由本空后的six weeks in age可知,婴儿才6周大,姑姑抱着孩子。另:下文第7空前hold有提示。
6.A Sam才6周大,所以他理解不了母亲的去世对他的影响。7.B 从下文作者决心要帮助他可知,作者爱这个孩子。
8.D Sam的妈妈生命垂危,所以作者无法想象Sam的父亲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9.A 根据本空前的her sleeve became wet可知,她用衣袖擦眼泪。
10.D 根据本空后的if his mother didn’t make it可知,这里的疑问是谁将代替母亲的角色。
11.C 根据下文的hold a party at her house及I decide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可知,朋友那时正等着作者去她家。
12.B 作者和朋友计划在朋友家里举办一个聚会。
13.D 从最后一段作者的打算可知,她要留在医院照看Sam。14.A 作者把自己不去朋友家的决定告诉了妈妈。
15.B 根据because I always wanted to be with my friends可知,作者的妈妈感到很 惊讶。
16.A 根据but可知,那天不一样。
17.C 根据he smiled可知,作者安慰Sam,一切会好起来的。
18.C 由第5空后的six weeks in age可知,他太年幼以至于还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悲伤和 流泪。
19.D 从本空后的内容可知,Sam还太年幼,但是作者相信他未来的生活会幸福。
20.C 下句babysitting him,playing with him和listening to him是作者要帮助做的事。
第五篇:2018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单元质量检测
当代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宜宾一模)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中,之所以把国家主权放在首位,是因为()①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权 ②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③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
2.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支持全面和有雄心的结构改革,创造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收益,促进良好治理。这说明()①APEC积极缓解国家间的矛盾 ②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④APEC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国际组织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④错误。故选C项。
3.2016年5月10日,美国“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许可,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采取了监视。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对相关海域的主权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一行为,我们也会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安全。美方这一系列行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是在搞军事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国应该()①通过增强国家实力来左右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③与发展中国家联盟,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④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 A.②③ C.①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国应该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现实;我 1 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立场,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③错误。故选B项。
4.2016年5月6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2016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近70所大学和高中的400余位青年学子参加此次大会。在会议期间,他们将“代表”不同国家,模拟联合国议事规则,探讨国际热点问题。下面对联合国认识正确的是()①联合国主导和支配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 ②安理会决议是实现和平的根本途径
③联合国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排除。故选D项。
5.核安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核材料被偷、被盗,防止恐怖主义对核设施的袭击。2016年3月18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设备仪器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上材料表明()①健全核安保体系,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②中美建立核安保合作关系,以应对第三方核武器威胁 ③中国不断提升核安保能力,积极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 ④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已成为建立国际合作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设备仪器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说明健全核安保体系,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不断提升核安保能力,积极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项。
6.2016年5月21日,习近平和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本次协议签署的背景是因克里米亚独立问题,俄与占其贸易总额一半的欧洲关系恶化,以及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上存在的领土纠纷问题。普京可借此降低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依赖,中国也可克服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瓶颈。上述事实表明()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 《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协议签署的背景是因克里米亚独立问题,俄与占其贸易总额一半的欧洲关系恶化,以及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上存在的领土纠纷问题。普京可借此降低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依赖,中国也可克服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瓶颈。这表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
7.(2017·江西上饶模拟)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 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①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国际旧秩序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③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突出了发展问题,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
8.第15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于2016年6月5日在新加坡闭幕。各国代表与会期间就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诸多涉及区域安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对话会虽然暴露出各方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各方积极寻求管控争端、化解纷争的决心,多数国家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和平稳定。由此可见()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 ②世界各国的利益追求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对立 ③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④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对话会虽然暴露出各方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各方积极寻求管控争端、化解纷争的决心,多数国家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和平稳定。这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世界各国的利益追求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对立,同时说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①②符合题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9.2016年7月26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南苏丹局势突变后,中方同南苏丹问题其他主要斡旋方密切沟通协调,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南苏丹冲突双方尽快停火止暴、重开对话。这是基于()①我国政府行使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渐发挥主导作用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中方同南苏丹问题„„重开对话”是基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也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如何推动南苏丹局势稳定,①与题意不符。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不是主导作用,④说法错误。
10.2016年4月,习近平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创造和把握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这是因为()A.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B.世界仍存在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C.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中国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C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总书记之所以有此要求,原因就在于此,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这表明()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④中国与中东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我国的做法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③错误;中国与中东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但不是在根本利益上一致,④错误。故选A项。
12.(2017·甘肃武威一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就是要再次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①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②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彻底消除威胁和平的因素 ③积累正能量,实施“韬光养晦”策略,缔结战略同盟 ④传递正能量,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打破“强国必霸”思维定式,促进世界和平,①④当选;②不选,表述过于绝对化;③不选,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7·陕西一模)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解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时代主题的要求,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和东盟地区的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加快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综合国力,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4.(2017·山东烟台模拟)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美国对我国在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指三道四,我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进行建设活动,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的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中方在自己岛礁上的建设活动完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法、合理、合情。美 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谨言慎行,立即停止一切挑衅和挑拨的言行。
材料二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说明中方上述立场的正确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面临怎样有利的国际形势。
解析:第(1)问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设问指向中方上述立场的正确性。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设问指向我国发展面临怎样有利的国际形势。解答时首先明确国际社会的知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①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②主权国家应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美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应停止一切挑衅和挑拨的言行。
(2)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