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

时间:2019-05-14 14: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

第一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纲要》体会

开学第一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展开座谈讨论。其间,书记校长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我想到中国的许多大集团大企业,都是在运用人才资源方面成功的典范。比如: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将产、学、研一体化,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奔腾四”,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打印机......让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建设,走在时间的前面。海尔集团也是在运用中国自己的人力资源,创造了世界品牌,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喜欢挑战困难呢?聪明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总是在孩子自然流露的言行细节中,捕捉教育的切入点和时机,获得针对性与效率。昨天,在五年级上传统教育课,讲到谜语部分,孩子们对冗长的概念显然不感兴趣,但是我请大家猜谜语时,孩子们兴奋起来,跃跃欲试,直到课间,几个男生围拢来,要我出谜语,他们忘记了和小伙伴们玩耍,完全沉浸在猜谜的乐趣中,直至上课铃再度响起,才恋恋不舍离开,呵呵,孩子们对学习是有兴趣的,关键看老师如何正确引导,让孩子们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兴致盎然的玩耍和玩学习的心态,久而久之,学习成为孩子一生中玩耍的一部份,孩子就能喜欢上学习甚至享受学习!

第二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消除大班额。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民族地区倾斜。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增加投入。

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提高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

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和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少数民族班(学校)和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 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

第三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习

前言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专门面向小学基层教育的专业,面向我国教育的第一线。教育乃国家之本,这个专业看似简单,对从事的教师要求却非常之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美观大方的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等书写能力,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小学生的沟通理解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种种知识和技能。更加要对国家政方针的学习与实践。学习与教育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知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基于二十一世纪激烈的以经济与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而提出的一项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就我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指导性的方针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到了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几十年的经济积累,我国完全有能力对国民教育进行深入的建设与改革,此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希望通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最新发展方向与动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初步走向大众化,职业教育等也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非凡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我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重重困难,特别是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不平衡,已经严重地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感觉肩上责任的重大,漫漫前路的曲折。我将努力学习教育的理论,掌握扎实的教育技能与方法,争取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但应该承担的力量。

结合专业特点,我将对序言、指导思想、战略主题、发展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阐述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基本内涵。通过阅读和思考,我认为如下方面深感认同:

一、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值得期待,实质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对办好优质教育的承诺。

二、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温总理在十一届三次人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那么一流的教育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是实现一流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地位值得突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才能建设一流的教育。

三、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

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我认为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践行义务教育理念,学校要自觉克制功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要有一定的包容心。

四、科学地提出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避免因循守旧,千校一面,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在去行政化方面的措施,我觉得越快越好。学校就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重在思考如何培养人,不在于什么行政级别,更不要强化行政管理,应突出教育家治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所管理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少用政治强制,多用依法治校。

五、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观念实质是对教育理念的具体描述,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模式实质就是教育教学环节所需严格遵守的规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指导。

六、科学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环节。

七、科学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区域内教育均衡。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因素,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教育基本教育政策。关于区域内教育均衡的提法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具体操作办法也较符合实际。

八、科学地提出总体战略,如下内容值得学习。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

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四)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第四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思考

刘克群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这是《纲要》之精髓,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和区教育特点,根据纲要几个看点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教改,是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交流和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的,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着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所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上来,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纲要》提出了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课程改革,要以感轻学生的负担为主,坚持德育为主;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乐趣,多增加一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同时,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并且落到实处。我认为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践行义务教育理念,学校要自觉克制功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要共同参与。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人新型人才而努力。

三.有效、高效、广泛用好先进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

教育的普及化、终身教育的全民化、教育服务的多元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新区对教育的投入是空前的,但如何有效的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为我们的教育服务也应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内容。信息技术的有广泛和有效运用定会为我们的教育锦上添花。

第五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体会

本周自己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对《人民教育》关于《纲要》开展的专题论坛的有关文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纲要》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当前教育已经走到了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了。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纲要》中,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一同成为整个《教育纲要》的核心词汇。至此,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在《纲要》制定的过程中,工作组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确立了16个深入调研的问题,组成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研组,与教师代表、校长代表及行政、教研部门、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的学习中,有一些体会。

《调研报告》在肯定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人们最关注的仍然是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技能训练的快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仍然被边缘化。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同行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和解题技巧”,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是“书面习题”,能布置“社会实践活动类”作业的比例极低。

2.学校开设的课程,社会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与国外中小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周末补课比例较高,而且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以学科知识为主,而少有体育、艺术等,相当大比例的学校没有开设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尽管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改进,但是学校、教师仍然以高考难度为样本进行教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

4.从总体上看,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的顽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XX年山东省潍坊市进行调查表明,76%的学生对教师过多的讲解不满意;75。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或机械记忆为主。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手段开展中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发现课堂上师生话语量之比为6.6:1,即教师讲话字数是学生集体讲话字数的6.6倍,这一指标高于美国、荷兰,如果考虑班容量,不难发现课堂上中国学生发言的机会远少于国际上的同龄人,且课堂上教师一次讲话的话语长度超过25个字的占50%左右,这说明课堂上师生深度互动少,讲授比较多,且趋向于大段的讲授,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式。

5.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十分普遍,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分数成为区分好学生、差学生,好教师、差教师的主要甚至唯一尺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依然认同评价最主要的是关注学习成效,根本目的是甄别学生、判断优劣。

调研报告对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调研,也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真实素材。在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阵地在课堂,我们能做些什么?进入二期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以来,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感觉到自己的教育观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开始对教育的内涵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观念的重要性。你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这直接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益。

下载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体会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描绘了未来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读后感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院别:×××班别:×××姓名:×××学号:××××××××人们一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而获得知识的最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 一、发展任务 (一)学前教育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建立政府主导、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1.“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2. 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实 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