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doc(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14: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doc(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doc(小编推荐)》。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doc(小编推荐)

集体备课发言稿

吕海珍: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谨让我代表萃始小学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能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更感谢你们能给我们搭建这一宝贵的展示、借鉴、学习的平台。我们这次展示的主题是作文教学。作文课一直是很多老师不敢涉足的一种课型,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而我们萃始小学老师却一直用心地攀越着,学校通过作文教学讲座、优质作文课展示等平台不断地引领老师们能轻松自如地展开作文教学。今天我们要展示的是我们平时教研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常态、扎实、有效的研讨过程展现给大家。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展示的第一个环节集体备课环节。常言道: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相信我们一定能行。下面先请今天的主讲连老师介绍一下她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初步的教学设计。

连凤英:(略)

吕海珍:刚才连老师就五年级下册《童年趣事》这一习作教学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这节课进行修改完善。我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连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总体上比较好,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连老师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连老师用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话题,但如果在课前播放《童年》这首轻快的音乐我想能更好地渲染气氛。

林武军:我也觉得在导课部分播放《童年》这首歌比较好,因为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贴近生活。当我们听着这样的动听的歌曲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来。这有助于教学。

吕海珍:是呀!这轻快优美的旋律,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快乐的童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写的冲动。

吴黎卿:说到这个音乐,我觉得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也有必要播放一下《童年》这首歌的旋律或者是一首轻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写作,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又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周碧瑜:刚才连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个你小时候的故事《拔金汤匙》。“头上嵌了金汤匙长不高。”这种说法我们小时候听过,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说了,我觉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从而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

连凤英:那我还准备了一个《吃油条大饼》你们看看是不是更适合,我读给大家听听。是不是更有趣?

林武军:嗯,我感觉这个故事更有趣。

吕海珍:我也赞成,这个故事更富有童真童趣,用这个可能效果会更好。

王玉玲:是的,我们本次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一个“趣”字。其实童年的趣事太多太多,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如:童年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是一种“情趣”,童年与欢乐应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一种“乐趣”。经常会做傻事、蠢事、闹笑话,是一种“傻趣”。在组织材料时,一定要围绕“趣”事选材,让读者看完之后,觉得真的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周碧瑜:《童年趣事》这个题目,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写法?童年趣事,要紧扣趣字,不一定要些有意义的事或值得回忆的事。此时,出示另一个题目,对这个题目不必讲太多,出示范文,让学生明白两个题目的区别,他们选材是不同的,前者紧扣趣字,后者要有意义的事或值得回忆的事。本次作文要体现一个趣字。事情要有教育意义,有些事情虽然也很有趣,但是低级,庸俗,没有积极意义的事,也不值得去写。要写出童年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童年的语气,用天真、幼稚、生动、活泼的词语,不要追求成人强调。范文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教师根据《童年趣事》范文出示思考题,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有趣的事,告诉我们大家,学深说完以后,马上把它写下来吧。

林武军:连老师,我觉得在用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时,是不是可以不放整篇作文,而用两个有区别的语段来进行对比教学呢?出示语段后,提问:读了两个语段后,觉得有不有趣?好不好玩?有趣在哪?好玩在哪?如果抽掉文中的一些描写,和原语段比又有什么不同?因为我觉得,要把事件的趣味写下来,不光是再文章里一个劲的写“有趣”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地写下来,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叙述方法,使文章曲折迂回,回味无穷;也可以采用恰当的词汇描写人物有趣的动作,有趣的表情,有趣的语言,有趣的神态,有趣的心理等等,把人物有趣的性格形象地描绘出来,让人看着忍俊不禁地想笑,觉得人物活生生地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玉玲:有些文章内容从题材上看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好多学生使用的是概述的语言,所以记叙不生动,难打动读者,就像记流水帐。刚才林老师所说的,把有趣的地方详细地写下来,可以抓住人物有趣的动作、表情、语言、神态、心理等来写。这样的话。作文才有血有肉,才能打动读者。

叶丌皿:作文指导课上,我们很多老师经常采用下水文进行教学。下水作文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但写作过程中学生容易模仿,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因此,老师应选择一个作文片断或出示一组材料,让学生辨析是否有趣,为学生自己选材做好铺垫。让学生读,思考短文写了什么事,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即可。我非常赞同林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中能体验到乐趣的事。

吴黎卿:我觉得林老师提的这个建议很好。指导学生把趣事写生动形象是本节课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说到自己的趣事,他们会说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太好玩了,他们除了回答“有趣、好玩”等之外,似乎找不到别的词了。其实学生有足够的词来表达他们的趣事,他们缺少的是对一团模糊的“趣”没有进行细致而敏感的品味、咀嚼。所以我觉得把两个片断拿来比较后,再指导学生在一篇平淡的片断上加上细致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具体”,也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可以这样写生动形象的。

叶丌皿:这些片断对比教学能让学生写学会写生动,学会写作技法。但指导时要关注这一点,有些事情虽然也很有趣,但低级庸俗、没有积极意义的也不值得去写。老师要随时点拨,要让学生写出同年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童年语气,用天真幼稚、生动活泼的词语。

吕海珍:我很赞成叶老师的观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由于学生受认知的限制,学生难免对“趣”的理解,把握不准确,比如:有些低级、庸俗的事情,这时老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指导写法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

吴黎卿:我觉得林老师提的这个建议很好。指导学生把趣事写生动形象是本节课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说到自己的趣事,他们会说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太好玩了,他们除了回答“有趣、好玩”等之外,似乎找不到别的词了。其实学生有足够的词来表达他们的趣事,他们缺少的是对一团模糊的“趣”没有进行细致而敏感的品味、咀嚼。所以我觉得把两个片断拿来比较后,再指导学生在一篇平淡的片断上加上细致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具体”,也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可以这样写生动形象的。

吕海珍:连老师我觉得你在让学生抒写趣事之前应该给学生自主拟题的时间与空间。常言道:秧好一半禾,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文章增色不少,自主拟题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如果我们老师能把拟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会还给我们作文创造上的一个个奇迹。

周碧瑜: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我想首先要创设情境,激活思路。可以把习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技巧不着痕迹地隐藏在游戏里,把写作的要求巧妙地传递到笔尖上。在课堂上,老师不应有居高临下的面孔,没有死板硬套的传授,而是像综艺主持人一样,在孩子们中间来往穿梭,和学生融为一体,要和孩子们的脉搏一起律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游戏的层层递进,自然无痕地教给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顺学而导,以学定教。这种以活动为载体,在体验中教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无不渗透着教师的良苦用心。

吕海珍:连老师在学生抒写趣事后直接就进行展示指导,我建议学生写完后应该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或同桌互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百练字,千练句,好文出自多改。

吴黎卿: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者互改习作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在自主自由的评改中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能有效地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叶丌皿: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出来的,改一百遍也不算多。我认为,把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进行修改应放在课后去完成,因为一节

课仅有40分钟,教师适当点拨就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地进行作文教学。但在课内只要展示学生的习作片断即可,虽作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让部分学生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精彩片断,互相欣赏别人的习作,使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习作中挖掘出闪光点,在与老师同学的共同赏析中树立习作信心。

王玉玲:作文指导课要上成功,还得引进口语交际。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这节课一定要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吕海珍: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和大家交流的时间总是过得如此快,刚才我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介绍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非常有效,非常和谐。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节好的作文课将在我们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在智慧的交流中完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连老师上课展示(略)

吕海珍:感谢连老师的精彩演绎。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记得叶斓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每节课后都会及时做好反思工作,反思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下面请连老师就本节课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有那些收获或不足的地方。

连老师课后反思(略)

吕海珍:连老师的这节课亮点多多,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但我们常说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连老师的这节课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小毛病。下面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这节课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家评课(略)评课稿另存

吕海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刚才我们就连老师的这节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思考与感悟,在这一过程我们肯定也收获不少,得益不少。虽然我们这一展示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在各个环节中肯定也存在不少的遗憾、不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发言稿

吕海珍: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谨让我代表萃始小学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

迎和衷心地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能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更感谢你们能给我们搭建这一宝贵的展示、借鉴、学习的平台。我们这次展示的主题是作文教学。作文课一直是很多老师不敢涉足的一种课型,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而我们萃始小学老师却一直用心地攀越着,学校通过作文教学讲座、优质作文课展示等平台不断地引领老师们能轻松自如地展开作文教学。今天我们要展示的是我们平时教研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常态、扎实、有效的研讨过程展现给大家。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展示的第一个环节集体备课环节。常言道: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相信我们一定能行。下面先请今天的主讲连老师介绍一下她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初步的教学设计。

连凤英:(略)

吕海珍:刚才连老师就五年级下册《童年趣事》这一习作教学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及本节

课的教学流程,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这节课进行修改完善。我先

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连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总体上比较好,但智者

千虑必有一失,连老师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连老师用故事

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话题,但如果在课前播放《童年》这首轻快的音乐

我想能更好地渲染气氛。

林武军:我也觉得在导课部分播放《童年》这首歌比较好,因为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贴

近生活。当我们听着这样的动听的歌曲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来。这有助于教学。

吕海珍:是呀!这轻快优美的旋律,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快乐的童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写的冲动。

吴黎卿:说到这个音乐,我觉得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也有必要播放一下《童年》这首歌的旋律或者是一首轻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写作,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又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周碧瑜:刚才连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个你小时候的故事《拔金汤匙》。“头上嵌了金汤匙长

不高。”这种说法我们小时候听过,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说了,我觉得学生

可能会不理解,从而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

连凤英:那我还准备了一个《吃油条大饼》你们看看是不是更适合,我读给大家听听。是

不是更有趣?

林武军:嗯,我感觉这个故事更有趣。

吕海珍:我也赞成,这个故事更富有童真童趣,用这个可能效果会更好。

王玉玲:是的,我们本次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一个“趣”字。其实童年的趣事太多太

多,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如:童年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

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童年时的你

天真可爱,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是一种“情趣”,童年与欢乐应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一种“乐趣”。经常会做傻事、蠢事、闹笑话,是一种“傻趣”。

在组织材料时,一定要围绕“趣”事选材,让读者看完之后,觉得真的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周碧瑜:《童年趣事》这个题目,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写法?童年趣事,要紧扣趣字,不一定要些有意义的事或值得回忆的事。此时,出示另一个题目,对这个题目不

必讲太多,出示范文,让学生明白两个题目的区别,他们选材是不同的,前者紧

扣趣字,后者要有意义的事或值得回忆的事。本次作文要体现一个趣字。事情要

有教育意义,有些事情虽然也很有趣,但是低级,庸俗,没有积极意义的事,也

不值得去写。要写出童年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童年的语气,用天真、幼稚、生动、活泼的词语,不要追求成人强调。范文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教师根据《童年趣事》范文出示思考题,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范文中的语言、动

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有趣的事,告诉我们大家,学深说完以后,马上把它写下来吧。

林武军:连老师,我觉得在用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时,是不是可以不放整篇作文,而用两

个有区别的语段来进行对比教学呢?出示语段后,提问:读了两个语段后,觉得

有不有趣?好不好玩?有趣在哪?好玩在哪?如果抽掉文中的一些描写,和原语

段比又有什么不同?因为我觉得,要把事件的趣味写下来,不光是再文章里一个

劲的写“有趣”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地写下来,可以采

用一些巧妙的叙述方法,使文章曲折迂回,回味无穷;也可以采用恰当的词汇描

写人物有趣的动作,有趣的表情,有趣的语言,有趣的神态,有趣的心理等等,把人物有趣的性格形象地描绘出来,让人看着忍俊不禁地想笑,觉得人物活生生

地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玉玲:有些文章内容从题材上看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好多学生使用的是概述的语言,所以记叙不生动,难打动读者,就像记流水帐。刚才林老师所说的,把有趣的地

方详细地写下来,可以抓住人物有趣的动作、表情、语言、神态、心理等来写。

这样的话。作文才有血有肉,才能打动读者。

叶丌皿:作文指导课上,我们很多老师经常采用下水文进行教学。下水作文虽然有利于激

发学生写作欲望,但写作过程中学生容易模仿,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因此,老师应选择一个作文片断或出示一组材料,让学生辨析是否有趣,为学生自己选

材做好铺垫。让学生读,思考短文写了什么事,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即可。我非常

赞同林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中能体验到乐趣的事。

吴黎卿:我觉得林老师提的这个建议很好。指导学生把趣事写生动形象是本节课重要的一

个环节。学生说到自己的趣事,他们会说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太好玩了,他们

除了回答“有趣、好玩”等之外,似乎找不到别的词了。其实学生有足够的词来

表达他们的趣事,他们缺少的是对一团模糊的“趣”没有进行细致而敏感的品味、咀嚼。所以我觉得把两个片断拿来比较后,再指导学生在一篇平淡的片断上加上

细致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具体”,也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可以这样写生

动形象的。

叶丌皿:这些片断对比教学能让学生写学会写生动,学会写作技法。但指导时要关注这一

点,有些事情虽然也很有趣,但低级庸俗、没有积极意义的也不值得去写。老师

要随时点拨,要让学生写出同年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童年语气,用天真幼稚、生动活泼的词语。

吕海珍:我很赞成叶老师的观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由于学生受认

知的限制,学生难免对“趣”的理解,把握不准确,比如:有些低级、庸俗的事

情,这时老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指导写法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

吴黎卿:我觉得林老师提的这个建议很好。指导学生把趣事写生动形象是本节课重要的一

个环节。学生说到自己的趣事,他们会说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太好玩了,他们

除了回答“有趣、好玩”等之外,似乎找不到别的词了。其实学生有足够的词来

表达他们的趣事,他们缺少的是对一团模糊的“趣”没有进行细致而敏感的品味、咀嚼。所以我觉得把两个片断拿来比较后,再指导学生在一篇平淡的片断上加上

细致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具体”,也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可以这样写生

动形象的。

吕海珍:连老师我觉得你在让学生抒写趣事之前应该给学生自主拟题的时间与空间。常言

道:秧好一半禾,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文章增色不

少,自主拟题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如果我们老师能把拟题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学生会还给我们作文创造上的一个个奇迹。

周碧瑜: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

术。这次作文指导课,我想首先要创设情境,激活思路。可以把习作的内容和写

作的技巧不着痕迹地隐藏在游戏里,把写作的要求巧妙地传递到笔尖上。在课堂

上,老师不应有居高临下的面孔,没有死板硬套的传授,而是像综艺主持人一样,在孩子们中间来往穿梭,和学生融为一体,要和孩子们的脉搏一起律动,通过师

生的互动交流,游戏的层层递进,自然无痕地教给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顺

学而导,以学定教。这种以活动为载体,在体验中教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无不渗透着教师的良苦用心。

吕海珍:连老师在学生抒写趣事后直接就进行展示指导,我建议学生写完后应该留一些时

间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或同桌互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百练字,千练句,好文出自多改。

吴黎卿: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者互改习作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

在自主自由的评改中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能有效地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叶丌皿: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出来的,改一百遍

也不算多。我认为,把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进行修改应放在课后去完成,因为一

节课仅有40分钟,教师适当点拨就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地进行作文教学。但在课内只要展示学生的习作片断即可,虽作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

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让部分学生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精彩片断,互

相欣赏别人的习作,使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习作中挖掘出闪光点,在与老师同

学的共同赏析中树立习作信心。

王玉玲:作文指导课要上成功,还得引进口语交际。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这节课一定要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吕海珍: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和大家交流的时间总是过得如此快,刚才我们各抒己

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介绍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非常有效,非常

和谐。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节好的作文课将在我们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在智慧的交流中完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连老师上课展示(略)

吕海珍:感谢连老师的精彩演绎。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记得叶斓教授说过:一个

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每节课后都会及时做好反思工作,反思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下面请连老师就本节课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有那些收获或不足的地方。

连老师课后反思(略)

吕海珍:连老师的这节课亮点多多,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但我们常说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连老师的这节课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小毛病。下面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这节课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家评课(略)评课稿另存

吕海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刚才我们就连老师的这节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思考与感悟,在这一过程我们肯定也收获不少,得益不少。虽然我们这一

展示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在各个环节中肯定也存在不少的遗憾、不足,请各位

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五年级集体备课发言稿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白山小学五年级集体备课发言稿游淑琴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意义

1.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2.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

3.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动手操作。

数学课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面临着对自己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生活问题情境,那学生才会感兴趣,这些往往是决定能否让学生真正进行操作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有选择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三)重视操作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上,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尝试,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

(四)重视操作活动中的“想”和“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在操作时,要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先把学习知识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把操作与“想”和“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

(五)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

学生初步感知了知识或结论后,我借助操作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帮助学生从具体操作中获取知识。

(七)、提供适当的资源,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动手操作实践。

要想搞好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学习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利用的宽松学习环境之中。教师要设计好方案,把握好时机,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肯于集中精力和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活动。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二 小 程凡玲

第二组

一、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新教材以专题编排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学情分析

一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充分感知文本内容,品味诗句。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五、教学关键: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六、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词。

七、课时安排:

第5课《古诗词三首》——2课时 第6课《梅花魂》 ——2课时 第7课《桂花雨》 ——1课时 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课时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多音字有:“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c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ēng。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情感目标: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与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初步

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3.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词。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播放《思乡曲》,背诵思乡的诗词。

1、让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诗人的资料。(师生评议,补充)

2、多音字:“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c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ēng。(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3、诵读古诗,生字正音。

二、合作交流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4)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5)体会作者的谴词造句。(P24资料袋)在学习中引导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6)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7)看板书,小结学法

三、品读感悟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试着把其编成小故事。(5)感情朗读并试背诵。

四、巩固延伸

1、生:看板书对比,交流汇报。

2、师: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3、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4、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5.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出示第一课时的板书)

二、合作交流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四人小组词文结合用自己的话互说说插图所绘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抓住一个“碎”字,通过朗读来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板书:长相思 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 辗转难眠

三、品读感悟

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 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直抒胸

四、拓展延伸

1、再次回读这三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6《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悠芳、漂泊、惟独”等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的精神。

4.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能从重点句子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制作课件(内容:梅花图、赞梅诗,重点句,歌曲《我的中国心》。)课时安排 :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等词语。

2、理解、体会梅花魂的“魂”的涵义。

3、了解课文大意

一、预习探究

1.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合作交流

1.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品读感悟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梅花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气节。课后再读读课文,思考:(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

(2)外祖父哪里像梅花的秉性?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体验。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 赠墨梅图 思国伤怀

送梅花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预习探究

1、回顾上节课,谈谈自己体会。

2、我们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之时,一位海外华侨老人同样也在不分昼夜,强烈地思念着祖国的梅花。(板书:梅花)为什么?(板书:魂)

二、合作交流

1.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句段(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三、品读感悟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足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指名生读。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四、巩固延伸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板书设计:

爱梅——寄托一片深情——爱国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积累

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是游子归乡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无限感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尝试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小组推选代表。首选组长,因为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2.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出示)。

(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演员,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注意:活动课题、形式可以由教师提出,更多应该让学生提出。可以参考以下课题开展活动。a、了解家乡特产(土特产品、著名商品、闻名全国之最等)b、欣赏家乡风光(山、水、名胜等)

c、认识家乡名人(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科学等方面)d、调查家乡变化(家庭、街道、环境、学校等)e、熟知家乡文化(教育特色、戏曲、方言娌语)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评议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附: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第四周班会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1、听:听家乡新闻(听广播、看电视);听教师、同学讲故事(家乡的民间故事、传说、名人、历史故事、英语故事)

2、说:学做导游,介绍家乡(如自然风光、名人事迹、人文景观、经济建设、物产特产、风味小吃、风俗习惯„„)

3、读:浏览、阅读有关家乡的诗词、对联、传说、故事、无家乡名人的著作,有关介绍家乡的资料。

4、演: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课本剧。

第二、三课时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

学习目标:

1.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过程:

一、积累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们摇晃着脑袋背诵着诗句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是故乡情吗?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二、尝试

1.因为二十年以后的事是未知的。写这一类的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展开想象的翅膀。2.师指导可以侧重一方面来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可能会有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能二十年后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立交桥犹如彩虹横跨蓝天。那时候可能会有时光穿梭机,能够往返于古今之间。)

3.师引想象要大胆,我们提倡异想天开,然而,想象是不能脱离实际的。要符合生活规律,和事物发展逻辑,才能使推测合情合理,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真实、合理是想象作文的第一要素。否则只能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4.师引刚才同学们都在描述场景的变化,我们要在文字中体现出浓浓的乡情,还需要描写哪些方面?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5.亲朋好友的变化,最能引发我们的浓浓的乡情。其实,古人也有许多吟咏乡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我们不妨可以引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借古人之诗句,发自己之幽情

三、评议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a、原则

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b、形式 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五、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参备人发言稿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参备人:张春雷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这首诗如果按照常规课来上的话,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可是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这样来上的话,就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特色,让这首优美的诗歌也成了一篇普通的记叙文。我觉得诗歌语言具有跳跃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想让学生养成这样的语感,就应多读些诗,才能多些感悟,多些收获,多些创作。所以,教学时我临时改了一下教案上的设计。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虽大气磅礴,但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希望学生能知道:诗歌是可以写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人或事的,也可以写我们觉得有趣的话题,甚至我们也可以拿起笔来写写的,所以,这节课在解题、朗读、剖析诗意后,我又补充了几首有特点的、贴近生活、有趣味的诗给学生朗读,学生读得兴致高昂,一副意犹未尽样子。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得愉快,我认为这应该就算一种成功吧!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迷恋的故事。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

一、设置情境

摸一摸你的衣袋里装了些什么?如果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虫子会怎么样?大家感到“惊奇”“不可思议”,于是学生头脑就存在着疑问了。打开课本找出文中描写“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

二、两件事比较

学习两件事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但两件事又有不同。一是抓纺织娘用了三天时间,捉甲虫却很“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相当熟悉了。而捉甲虫“静静的观察”说明法布尔已完全沉浸在昆虫世界中,从侧面更能体会他对昆虫的着迷。

三、对“着迷”的理解

文中出现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文章以此为主线。再经过捉纺织娘和捉甲虫这两件事,大家对“着迷”已有所理解。“迷恋”比“着迷”程度更深,有“依依不舍”的意思。在捉甲虫后,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仍舍不得丢掉,说明他已沉迷与昆虫世界。而“痴迷”含义更深,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法布尔终生致力于对昆虫的研究,从不放弃。才使他踏入科学的殿堂成为一名昆虫学家。

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因课文浅显易懂,我觉得重在对中心句的寻找、层次的梳理和引导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文中父母责骂法布尔的两段话,学生在朗读揣摩中不仅体会到了父母对法布尔玩虫子的恼火、生气,更能体会父母言语间对法布尔的关爱之情。文章用词生动准确,文字感悟到位,从“法布尔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中的“放”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法布尔的小心翼翼,形象地描述出他对昆虫的心疼、喜欢、迷恋,对小生灵的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学习中,学生不仅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非常轻松!

《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学生兴趣高极了。因此,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以及会变色的特点。交流中,学生的的积极性很高。有了之前的了解,第二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多读来感悟课文。

一、自读自悟,交流体会。课堂上,我将课文划分为三大段逐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彼此的感悟,能说多少是多少。让学生觉得认真读了、思考了就行。

二、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交流后,我总是给予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感悟理解,积累词汇。

三、读写结合。《变色龙》这篇课文作者观察仔细,语言优美,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因此,在学习变色龙外性特点时,设计了填空练习:()的头,()的身躯等;在学习变色龙捕食这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体会它捕食的速度之快;在理解变色龙很会变色时,我引导学生用连接词“先——接着——再”说话,接着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说一说“最后,我把它放在(),它由()色变成()色。”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特点:在描写动物时,应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具体描述。回顾这节课的前前后后,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

《变色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本课教材中,变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一段描写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此时,我趁机引导学生总结出了

观察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即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当孩子们沉醉于自己的读书收获时,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幅小猫的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说一说小猫的特点。图片中的小猫憨态可掬,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自己眼中的小猫,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学生兴趣高极了。因此,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以及会变色的特点。交流中,学生的的积极性很高。有了之前的了解,第二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多读来感悟课文。

一、自读自悟,交流体会。课堂上,我将课文划分为三大段逐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彼此的感悟,能说多少是多少。让学生觉得认真读了、思考了就行。

二、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交流后,我总是给予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感悟理解,积累词汇。

三、读写结合。《变色龙》这篇课文作者观察仔细,语言优美,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因此,在学习变色龙外性特点时,设计了填空练习:()的头,()的身躯等;在学习变色龙捕食这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体会它捕食的速度之快;在理解变色龙很会变色时,我引导学生用连接词“先——接着——再”说话,接着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说一说“最后,我把它放在(),它由()色变成()色。”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特点:在描写动物时,应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具体描述。回顾这节课的前前后后,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参备人:张春雷

课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语文学习的小阵地,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一篇课文上,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是不利于她们领略语文天地广博知识的。因此,延伸,成为了语文课堂的必然趋势。第8课《成语故事》学完后,学生们都意犹未尽,这时,我顺势将一些生动的课外成语动画播放给学生看,这下,他们更来劲了,纷纷表示要更多地领略成语的精彩。于是,我又布置了机动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成语故事,收集一些有关成语的资料,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有关成语的趣味题目,在自习课中交流,学生完成的较积极

《推敲》反思:因学校搞活动,我们班的这一课并非是由我上的,但关于这一课的教学我却听了两遍,听后感触颇多,收获也颇多。印象最深的是执教老师“借题发挥”,在让学生理解了“推敲”二字的意思后,请学生根据文中的一句不合情理的语句进行推敲、修改。这句话就是带给贾岛作诗灵感的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师问:“结合后文所写内容,这句话该怎么改,才使后文中贾岛处于一个选择的矛盾中?”执教者的这一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不妥之处,对“推敲”进行了一次活学活用,也使我懂得:研究教材时要仔细推敲。

这是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同学们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备课时,我从动画导入,让学生感受嫦娥奔月的画面美,再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感受嫦娥的正直、善良、机智的一面,中间再感受逄蒙的奸诈贪婪,最后再次回到嫦娥奔月,感受其凄美的一面。这是重点段的一个教学过程,重点就是体会嫦娥与逄蒙的人物特点,那关键就是理解“接济”和“周旋”,前者简单,一个补充填空就能理解的,而后者我选择了自己先参与表演,带动学生想象情节,投入表演中,学生很快入境,兴致高昂,理解的较顺畅。

读书莫放拦路虎》反思: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所以教学上要从简、放手。在理解完“拦路虎”后,我给出了三个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一起交流。问题很简单,学生阅读后都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对这篇文章,我希望学生从中能学到莫放拦路虎的方法及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这样的一个阅读习惯,所以我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发现真这样阅读确很费时,不够阅读后解题的正确率很高。如果我们教师家长能坚持一段时间养成这个习惯,如果学生能有这个自发的需要,该多好啊!

《伊索寓言》反思:伊索寓言用精辟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小故事,给人以启示。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所以,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去品味寓言语言的特点。比如,经过“垂”和“挂”的比较,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只有“垂”字最为恰当地表现了沉甸甸的成熟了的葡萄缀满了葡萄藤的景象。希望通过品读语言,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

学期近半,有必要对学生半学期来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了。本以为五年级了,课外阅读量又比较大,识字对于学生应不成问题。可作业和今天的一次默写却告诉我:应遵循学生的记忆特点,及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字,否则学生写字时会出现多一笔少一笔、形近字和同音字混淆的现象。因此,循环、滚动默写,家长提默,学生互提默写,写作使用等做法对于学生识记生字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为老师还有注意搜集学生错的较多的字,分析出错原因,引导学生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大家记牢字形,避免一错再错。

《练习3》中的第一题“语文与生活”展示的是一段京剧唱词,其中每句话都包含着弦外之音,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则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我先提及一下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然后让学生对照题中的唱词来听,再简介《红灯记》的剧情,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难了。而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只需要做个听众就行了,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感受,自己表达出来,因为往往老师的放手,会换来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参备人:张春雷

《在大海中永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人们对伟人的敬仰与深深思念之情。由于现在学生所处时代不同,对当时情景知之甚少,对邓小平生平了解也很肤浅。如果只让学生通过文本语言,感悟其中的情境,是很难的。所以这节课,我补充了一些关于邓小平的事迹以及他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走进邓小平,才能带着情感去学这篇文章。虽然,这样的课堂不像是单纯的语文课了,但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也不算是“走歪路”吧!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对儿子的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背后浓浓的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比如让学生自读后体会哪些语言能让你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想象高尔基赏花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以及最后完成帮高尔基的儿子写封回信。学生课堂较活跃,语言表达也不错。

练习4中有八个成语,写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具有警世劝诫的作用。教学时,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由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或成语词典,记下读音、理解成语的意思。最后再互相交流每个成语所包含的意思及其喻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积极,也很愿意与大家交流。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心里“有底”了吧!这让我想到平时的课文学习,如果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让他们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那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应该是非常高涨的,课堂效率不言而喻,也是高效的。看来,今后的预习作业必不可少,另外,还得目标明确,有所检查。

本次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是创设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情境,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在班上讲给同学么听,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事,学习就自己关心的事情进行提问第。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去回家看新闻、读报纸、上网查阅,但课堂交流时,我发现仍有少部分学生没去搜集新闻,说没看电视,还有一部分搜集的新闻不是有价值的,不难看出学生并没有养成搜集新闻、材料的好习惯。此项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做下去。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参备人:张春雷

《黄山奇松》一课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自读、理解课文。课堂上,我先安排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在读中感悟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想一想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并查词典理解 “枝干遒劲”和 “饱经风霜”的意思。这样,在交流的时候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准备,表现得较为积极。然后,我在分析总结学生的发言时再引导全班朗读背诵。这样教学效率也比较高。

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把课本教好、课文学好,那显然是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多媒体容量大、信息广的优势,有机组合课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机渗透、拓展,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加语文积累。因此,结合《黄果树的瀑布》这篇文章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补充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和另一篇关于瀑布描写的文章,让学生更深刻地去感悟一下不同语言对瀑布相同的赞美,并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本文结构清晰,写作特点鲜明。课前预习中,学生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所以对莫高窟有了一个大概地了解。我觉得对于五年级学生,应更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总体感知彩塑的特点,再引导学生研读每句话,了解句子的内容,特点及在段中的作用,特别是认识排比句。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该段的构段方式,即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式。在学生领会了这种方式后,由于第三、四、五自然段跟第二自然的构段相同,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掌握内容,熟读背诵。我想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地掌握。练习5口语训练的内容是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这是一次设计与表达的综合训练。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读懂题中的三条公益用语,然后让他们说说什么是公益用语,并了解公益用语所涉及的内容。之后学生再分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公益用语。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创作设计的愿望,然后进行构思设计,汇报时再给予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表达的欲望较强。我想,学生都动脑想、动口说才能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参备人:张春雷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我主要通过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品读感悟,来了解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的鲜明个性。总体来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把握得比较准确,并能体会到在描写人物时对比手法使用的妙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语言仔细品味,琢磨其中的含义。课上,我抓住文中王冕想的一句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组织教学。围绕这句话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次是初读王冕的心理,第二次是透过王冕的画看到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三次是王冕终于成功了。他为什么会成功?引读因为他在遇到困难时,心里想的是——。第四次是让同学真诚地告诉同学,信心十足地告诉自己这句话。在这样的环环相扣中,学生真正走进了少年王冕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提高了思想认识。力求让课堂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习作7》

平时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发现学生会没人没事可写,没情没感可发。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胸中不先有一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即没有一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可见,对生活的情感,是引起学生作文的真实动机。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应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就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用表演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提供的四个题目去回忆、去感受、去描述;借助语文的语言艺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写出文笔流畅、情感丰富的文章。习作课上,我讲了温馨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欲望,让大家都有话想说。习作时,我没有多作指导,学生便能把心中所联想到的情景和自己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写起文章来具体,有情有感。

为了让习作的效果更好,课后我还把写得好的学生习作在班上读一读,可以让其他学生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在于激励学生永葆写作热情。这样,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更能促进他们去阅读,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写出更多有新意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着长远的意义。

下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doc(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doc(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崇远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发言稿

    崇远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发言稿 第一、二单元(陈建平)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勤学......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本学期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我们小学语文五年级备课组也按计划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 我们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1 本学期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回顾工作。我们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对于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也有一些尚未......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 时光飞逝,又临期末。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七位老师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集体备课工......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时间:2015年9月22日 地点:五年级办公室 参与教师: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肖厚琼 记录人:王春文 课题:古诗《游园不值》 教材解析: 肖厚琼: 老师......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时光飞逝,又临期末。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几位老师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集体备课工作,......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精选合集)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结合实际,对五年级语文实行集体备课,并结合五年级的学生情况,特制定该计划。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