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主持稿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
甲: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一条紧勒咽喉的绳 乙:一潭污染生命的水,一盏指向“死海”的灯
甲:吸毒— 如同把自身变成了行尸走肉,如同把灵魂交给了魔鬼 乙:吸毒— 如同让生命在风中消失,如同让青春如花般凋零 甲:吸毒— 害已害人害家害国,乙:毒品啊,毁坏了全人类数千年的健康与文明!
甲:你是否知道 “东亚病夫”这耻辱的名称?历史的教训,国家的重任,应该铭刻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乙: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地球未来的主人。面对疯狂的毒品,让我们同声疾呼:“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甲: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我们这一代孩子,生活在幸福和谐的社会里,在众人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着、快乐生活着。
乙: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很严肃的,我们要用安全知识来捍卫我们宝贵的生命。
甲:俗话说“金山银山,吸毒耗光”。下面,我们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乙:请问大家谁知道毒品是什么?毒品有哪些种类?毒品的特性是什么?毒品的危害有哪些?
请同学们发表看法
甲: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相信大家对毒品有了清醒认识,那么,让我们在下面的小故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毒品的危害。
乙:有一个男孩,他才15岁,为了考进重点中学,每天通宵达旦的学习,以至于每天非常疲劳,这时候,有个不怀好意的朋友给了他一点白粉。告诉她吸了以后就会精神百倍,接过他信以为真,染上了毒瘾!由于无知,没有警觉性,他没能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而是戴上了冰凉的手铐,进了戒毒所,还毁坏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甲:故事说完了,大家想到了什么,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请几个同学谈自己的看法
乙:现在告诉大家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 丙胺(冰 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 药品和精 神药品。甲:我们小孩子怎样去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乙:我们对毒品知识的缺乏。有些新型毒品隐蔽性强,有些人会说:“这是提神的,对身体没有伤害。”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上了坏人的当。甲:千万不要受好奇心的驱使去尝毒品。毒品具有成瘾性,千万不能“尝新鲜”,不能有侥幸心理,一旦染上毒品,自己和家庭就会被毁掉。乙:千万不要受坏人的诱惑。我们平时交友一定要谨慎,我们小朋友容易受社会上受同伴或朋友的诱惑。他们如果吸毒,骗我们吸毒。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和社会上不良青少年交朋友。
甲:通过这次班会,我们更加懂得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开开心心的生活、快快乐乐的成长!
合: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乙:请老师总结发言。
第二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主持稿
主持稿
甲:曾几何时,中国人昂起高傲的头颅,以无比的自信向世人宣布:我们能创造任何奇迹。然而那一株株美丽的罪恶之花,曾使一个伟大的民族逢同它创造的灿烂文化和雄伟的长城一起坍塌在一片蒙蒙的毒雾里...乙:终于,当我们历经数十载的努力后,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崛起,结束了中国人被奴役被侮辱的苦难历史;当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国际大舞台上庄严宣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丑恶现象吸毒被彻底铲除时,这是一代共产党人连同它所谛造的社会的自豪和骄傲。
甲:然而,几十年过去后,似乎一夜之间,毒害又卷土重来,泛滥成灾。吸毒像急性传染病一样在社会上扩散,新一代“瘾君子”一传十、十传百,已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毒品消费大军;毒品消费与毒品供给相互刺激,暴利之下,甘冒杀头风险的“勇夫”前赴后继,毒源,久堵不绝。
乙:精神萎靡是、呵欠连天、流泪流涕、视物模糊、瞳孔放大、呕吐,可谓难受至极。一旦沾染毒品,漫漫戒毒路,又何其艰难?那么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我们,在面对毒品侵害时,又该怎么去做呢?
合:下面我宣布,初二六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甲:俗话说“金山银山,吸毒耗光”。下面,我们围绕“毒品是什么”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乙:那么请大家思考,毒品是什么?毒品的危害有哪些?请大家以小组进行讨论(三分钟)
甲:(读事例)
乙:现在,大家应该已经深刻的了解到毒品的危害了,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在面对毒品时应怎样做呢?
甲:(读做法)
乙:最后,我们有请同学宣读《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倡议书
甲:同学们,毒品的陷阱就像一个深崖,如果摔了下去就很难再爬上来。对于毒品,我们必须杜绝。想要拥有美好而又平凡的人生,即必须远离毒品,不要再走上不归路,葬送青春。
乙:珍爱生命,珍惜未来,就要从我做起,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民族的希望,为了宝贵的生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从心底喊出:远离毒品,创造美好明天!
合:下面我宣布初二六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有请班主任王老师进行总结!
第三篇: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主题班会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预防毒品教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及其严重危害。
2、了解青少年染指毒品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预防毒品,远离毒品。
3、贩毒、吸毒是我国执法者打击的重点对象,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命,青少年禁毒应成为自觉理性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毒品极其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对象: 小学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相关图片
2.教师、学生收集能反映吸毒危害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近几年,受金钱利益驱使,很多父母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有的托亲戚朋友照看,有的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致使很多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由厌学到逃学,更多的学生是小学一毕业就步入了社会,过早地接触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们的单纯、无知、好奇极易染上一些不良的恶习:抽烟、喝酒、误食摇头丸以至染上毒瘾。而我们豫灵镇早年就有这样的例子:这个孩子因父母离异,导致他性格怪异,灵魂扭曲,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一起干一些违法的事,最后染上吸毒的恶习,踏上了不归路。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来谈谈“青少年远离毒品”这一活动主题。(板书活动主题)
(一)、提出问题:(板书)1.你们认识毒品吗?
2.你们知道如果我们吸食毒品会有哪些不良的后果吗?(学生描述)3.你能描述一下你从电视上看到的吸毒者的形象吗?(学生回答)
(二)、教学毒品的种类:
(教师讲解)这些年来,毒品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公害,我国也是毒品的严重受害国。近年来,以禁毒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挺多的,经过耳濡目染,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对毒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都知道大烟和海洛因就是毒品,另外还有什么是毒品?可能知道的就不多。用专业的术语讲,“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也就是我国法律对毒品下的定义。(板书毒品种类)
(三)、什么是毒品:
简单地说,把握什么是毒品,关键有两条:一个是它能使人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吸食或以其它方法使用(如注射)就难以放弃,也很难戒断;另一点,就是毒品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直至导致死亡。
六、禁毒知识竞赛题(出示小黑板,组织学生议论填空)1.国际禁毒日为。(6月26日)2.毒品可分为哪几类?(麻醉类/精神类<中枢兴奋、致幻、催眠>)3.毒品是指___、___、冰毒、吗啡、大麻、___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A、鸦片 B.海洛因 C.乙醚 D可卡因(A、B、D)4.吸食、注射毒品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___。
A.昏睡 B.毒瘾发作 C.吸毒死亡(C)
七、小组讨论
“如果你的好朋友引诱你去吸食一些不好的东西,你会怎么拒绝他?”
(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发言。)
八、教师总结
青少年应该从小学会拒绝毒品,而拒绝毒品要从拒绝烟酒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第四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宝峰小学三年(2)班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透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透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Com整理]
教师:这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决定是非潜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个性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必须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构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潜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带给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
二是找借口溜走;
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
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靠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
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仅危害人民群众个性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又防毒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完美人生。
第五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沙坪镇中学
雷露
教育目标:
1、借助本次活动,了解毒品知识。
2、深刻认识、理解毒品等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3、学习一些预防和抵制的措施和方法,从生理和心理上建立和巩固对毒品等恶习的防线,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完善人格,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学生深刻认识毒品,并知道预防毒品的方法,真正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花的图片)看到这些花,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我们本应如花般美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着,可是有的人却成了这样——
2、(出示吸食毒品后的人物图片)看到这些人,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吗?
(那就是毒品)所以,我们应该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看数据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个性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三、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构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四、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吸食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潜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带给你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
二是找借口溜走;
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
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靠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
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仅危害人民群众个性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从小要又防毒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完美人生。
八、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什么是毒品
毒品的种类
吸食毒品的危害
防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