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的风采及临终前岁月
周恩来的风采及临终前岁月
周恩来,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温文尔雅,才智超群,风度翩翩,相貌堂堂。甚至他到了晚年,见到他的人仍无不赞美他-----具有泱泱大国文明总理的风度。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说:“许多总统、国王、首相、总理被他的仪表吸引住了„„”,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的智慧和风采令与会的各国代表纷纷为之倾倒,日本代表团的翻译冈田对周总理的印象是:周是“美男子”,他的风度“令人惊叹”,西哈努克说,柬埔寨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被周恩来迷住了,好客的印尼人挤在路两边争看美男子周恩来,嘴里还喊着:“周恩来,周恩来„„”,而那一年周恩来已57岁了。人们曾引用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话来赞美周恩来无与伦比的风度-----他真正是“使无数英雄竞折腰”,周恩来72岁时,基辛格博士对这位古稀老人的的印象是,穿着“简单朴素,却甚为优美”。他73岁时斯诺还这样写道“他漂亮,富有魅力”。
周恩来不仅美貌,他的智 慧、精力、记忆力和高尚的人格都让人惊叹,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我见过100位政府首脑,但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能超过他„„”日本友人非常赞叹周恩来的才智和品格,称他为“圣人”。在苏联,周恩来赢得了斯大林和继任者赫鲁晓夫的尊敬,前者以难以接近而举世闻名,后者则骂过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领导人。1950年在莫斯科的一场宴会上,周恩来未拿讲稿,2000多字的祝酒词与原稿一字不差,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许多苏联人第一次目睹周恩来惊人的外交风采和不可思议的记忆力,他们惊呆了。1971年参与中美谈判的美国外交官洛德对基辛格说“周恩来太厉害了,他让我们否定了我们的方案,接受了他的方案,而且(我们)还高高兴兴,心悦诚服”,参与中日关系谈判的日本代表团团长冈崎说,被周恩来接见“感到十分幸福”,美国人白修德说“我佩服他,五体投地”。他去世后西哈努克、金日成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泣不成声。外电恸呼“从此世界政坛将黯然失色”。西哈努克亲王说,周恩来的去世是“柬埔寨人民的巨大损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说,“这是世界的重大损失”,“世界将会由于在重大时刻得不到他的才干和智慧而蒙受损失”„„
新中国初建时面临着多么艰难的外交环境啊:
四面充满着仇视的目光。周恩来靠着自己卓绝的才华,才为中国的外交杀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而当他垂暮之年,身患绝症时,却在国内遭受到了四人帮疯狂的精神迫害„„
1971年林彪的叛逃使毛泽东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得了一场大病。此后的毛泽东主席已不是报纸上所宣传的“神采奕奕,迈着矫健的步伐”,而是重病缠身。江青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个不安分的女人做开了“女皇梦”。于是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成了她的大敌,她寻找机会,处心积虑地想搞掉周恩来。毛泽东在1973年5月的中央会议上,提出了批孔的问题,毛泽东批孔的用意是批臭林彪,因为林彪曾提倡孔子之学。江青一伙借此机会利用他们掌握的舆论工具,用所谓的“批林批孔”大搞影射史学,打击周恩来。
1973年9月4日,《北京日报》 从孔子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一句话中拉扯出辅佐周成王的周公,用大肆批判周公来影射周恩来。在姚文元的授意下,1973《红旗》杂志第1期风马牛不相及地大批吕不韦,说吕不韦“依靠政治投机当上了秦庄襄王的丞相”,江青看后拍案叫绝,说“这篇文章的好处是批吕不韦——吕是丞相”。1973年《学习与批判》第4期发表了罗思鼎的文章,说汉代丞相田千秋“是一个相当圆滑的老官僚,他善于摆平关系,模棱两可,始终不表态,最后两方面不得罪„„”诋毁和中伤世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到了1974年,周恩来的处境更加艰难。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元旦献辞,要开展更大规模的“批林批孔”运动,其实是要彻底打倒周恩来。此时的周恩来已患肝癌,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九亿中国人,他每天工作十二至十八小时,甚至有时连续工作30小时,直到连续发生严重缺氧事住进了医院还未停止为国家操劳!
他越为人民操劳,“四人帮”就越痛恨,他们想在精神上搞垮周恩来。
这时的“批林批孔”已露骨到了几乎是给周恩来画像的地步了:1974年1月《人民日报》直截了当的批“宰相儒”;1974年《红旗杂志》第4期发表了《孔丘其人》,借孔子谩骂周恩来“七十一岁,重病在床,还拼命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去见鲁君”;他们污言秽语地说孔子是“到处碰壁的丧家狗”,来嘲笑周恩来当时的艰难处境。1974年6月《教育革命通讯》竟出现了这样的词句,说孔子“架着胳膊,是个政治骗子”。没有任何资料证明孔子架着胳膊,周总理却因为在战争年代一只胳膊受过伤,落下了残疾不能伸展,胳膊有点象架着„„
周恩来的病情不断急剧恶化,先后作了六次大手术八次小手术,每日便血,有时达上百毫升。周恩来一天天得不行了,人们都为周恩来的健康担忧。但周恩来不顾生命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境中坚忍负重,苦撑危局,在病床上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尽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做了他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尊敬。江青等人却更加丧心病狂:1974年6月江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批林批孔”大会上说“现在的文章有个毛病,就是很少提现在的儒„„”,狂妄叫嚣要揪现在党内的大儒。虽然当时毛泽东已重病在床,四人帮已成气候,但要打倒周恩来在当时的体制下还得毛泽东点头。江青利用与毛泽东的特殊关系,频告黑状,千方百计地诬陷周恩来。虽然毛泽东听信过江青等人对别人的诬陷,但他对周恩来的忠诚从不怀疑,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仍把自己信任的一票投给了周恩来,他说,“总理还是总理„„"。
“四人帮”最希望的是希望周恩来在肉体上快快消灭,周恩来检查出有癌病变时还是早期,他们故意隐瞒真相,致使癌细胞扩散到无法医治。周恩来已病入膏肓了,他们还不忘用卑鄙无耻的手段干扰治疗。
有一次周恩来正在输血,人已昏昏沉沉的睡着了,这时王洪文打电话找周恩来,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劝他半个小时后再来电话,可王洪文大发脾气,周恩来被吵醒后只好让护士拔下输血管„„。这个刚出蛋壳的混小子太狂妄了!有一次周恩来正在治疗,江青说要研究工作,周恩来被迫让医生停止治疗。谁知江青只是东拉西扯„„。诸如此类数不胜数.1976年1月8日为中华民族操碎了心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离开了他致死仍挂心不已的中国人民,中国立刻陷入悲痛之中。消息传出后,几乎所有国家的重要人物都为此发表了谈话,许多国家的报纸框了黑框并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唁电向雪片一样从世界各地飞到中国。联合国总部决定联合国下半旗志哀,原因有二:
一、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数不尽的财富,而周恩来却没存一分钱。
二、中国有九亿人口,周恩来却没有一个自己的子女。1月11日正在联合国安理会开会的所有与会代表了解到中国正在给周恩来开追悼会,于是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可以肯定,到现在还没有别人在联合国受及如此哀荣。
与全 世界人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的情形相反,四人帮表现得出奇高兴,“四人帮”的走卒迟群在清华大学得意洋洋地说“你们不要悲痛,新陈代谢是宇宙之间不可抗拒的规律,要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江青恶狠狠地说,“周恩来死了,我也要和他斗争到底”。这个女人的恶毒无人能比,她连死人都不放过!
四人帮利用控制舆论工具的便利条件对吊唁周恩来下了各种禁令,在他们操纵下,《人民日报》社规定:对吊唁活动不许报道,不许采访,不许拍照,不许出现“敬爱的周总理„„”等类似的词句。在他们权利所及的地方下令:不许开追悼会,不虚戴黑纱,不许戴白花,不许设灵堂,„„
感情这个东西是不能阻止的。“四人帮”越丧心病狂,人们就越不能容忍:人们自发的戴上黑纱;不让设灵堂人们就在家里设灵台;花圈无处送人们就把它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并脱帽致哀;甚至四人帮控制严密的清华和北大,学生们偷偷的扎起了白花„„;从东单到东郊民巷更是昼夜挤满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悲痛人群。
1976年1月11日周恩来的遗体由北京医院运往八宝山火化时,百万群众不顾凛冽的寒风,肃立在街道两旁,向他们爱戴的总理作最后的道别,形成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同志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全国更是一片哭声。正像影片《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的解说词里所说得那样“从首都到边疆,从北国到南方„„人们的眼泪流成河„„”。既使在四人帮控制最紧的上海,匆匆的行人全都止住脚步肃立致哀;外滩上的所有外轮全部鸣笛致哀„„。一年后,日本代表团到南京的一所小学参观,孩子们问客人们演出了文艺节目,当唱起怀念周总理的歌曲时,孩子们都哭了。多少年后,演员们只要在舞台上唱起敬爱的周总理都泣不成声„„
1976年
1月16日根据周恩来的遗嘱,周恩来同志的骨灰由专用飞机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永垂不朽!
周恩来总理妙语连珠
赫鲁晓夫怒不可遏,对周恩来吼道:“你的出身是资产阶级,我的出身是无产阶级„„”,周恩来风趣地说:“你我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
赫鲁晓夫说:“据说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人很多„„”,言外之意中国搞大国沙文主义。周恩来马上警觉了,他说:“是不少,国王是中国血统,来华的代表团中也有几人是中国血统”。言外之意,我们是血脉相连。
……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满怀敌意地质问周恩来:“你们建国后没收了许多英国在华资产,对此你们有何考虑!”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中英两国从鸦片战争到现在100多年间,关系错综复杂,如果说谁欠谁的,应该从那片战争算起,如果这样算下去,对英国不一定有利”,艾登听到这里,口气立刻软了下来。谁都知道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一个女记者突然问周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周恩来说,“有”,女记者眼睛一亮:“在哪里”,周恩来说:“在台湾”。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第二篇:青年周恩来的风采
青年周恩来的风采
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外交活动家。
在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故居内,悬挂着一副题词,上有四个大字:“全党楷模”。这是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1984年10月29日到此瞻仰时题写的。周恩来,作为一个具有巨大人格魅力和党性光辉的伟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敬,我广泛地查阅了关于青年周恩来的事迹,不仅从图书馆借书来看,还从网上搜索资料------慢慢闭上眼,让青年周恩来的身影在脑海中显现,清晰,扎根------周恩来,1913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并组织进步学生团体觉悟社。1920年赴欧洲,在法国、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学生与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支部领导工作,对早期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作用。
一、青年时的立志: 周恩来于1898年3月5日诞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十 岁丧母,后由叔父接到东北抚养,那时的东北受到日本、俄国人的野蛮侵略,社会腐败、世态炎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年纪尚轻的周恩来,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从此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要拯救中国。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他青年时代的志向,这是他鞠躬尽瘁的写照,这也是他全部人格的体现。
周恩来13岁考入南开中学,开始了求学的征程。在南开中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他从成绩平平的学生变成了各科优秀的资优生,他在这期间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南开中学,周恩来读书十分刻苦,因而他的学习成绩突出。“全校文试,夺得首席。习字比赛,复列其名。长于数学,往往于教授外,自出新法。”周恩来在这里汲取了近代教育的各方面的知识,并且接受着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熏陶。他不但学业优异,而且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他的表现和兴趣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贯穿着一根主线,就是要奋发向上,振兴中华,复兴危殆中的中华民族。
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周恩来用四年的努力换来了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南大的四年,周恩来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各项活动,担任众多组织的学生干部,南大轻松自由的氛围极大的促进了周恩来综合能力的快速增长,这为周恩来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7年夏,周恩来决定东渡日本留学,继续自己的“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的梦想。
二、青年时的探寻
“山中雨过云愈暗,渐近黄昏;万绿中拥有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想起那些宗教,礼法,旧文艺------粉饰的东西,还在那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登高远望,青山渺渺,被遮盖的白云如带;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此刻岛民心里,仿佛从情景中呼出;元老,军阀,党阀,资本家------从此以后‘将何所恃’?——《雨后岚山》"这是1919年4月,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期间,游玩樱花盛开的岚山时,即兴写下的一首白话诗。
1918年7月到9月,日本发生了“米骚动”,广大劳苦人民起来进行反抗斗争,形成了强大的运动。这场风暴席卷日本全国,虽然后来被日本政府镇压下去了,但周恩来从中看到了日本人民群众的力量。
这时已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各种流派的思想涌入日本。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3 反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书籍,在书店里都可以买到。周恩来读过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河上肇的《贫乏物语》等,对宣传无政府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文章也读过。河上肇主编的《社会问题研究》出版后,周恩来是热心的读者。周恩来在彷徨、苦闷之中,看到了中国的出路。
这首诗,表达了周恩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以后心头的喜悦和振奋,也反映了他从日本“米骚动”看到人民的巨大力量,指出反动统治者今后“将何所恃”。
三、青年时的奋进
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来离开日本,回到中国。不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就开展起来了。周恩来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爱国运动。1919年7月21日,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在周恩来的组织下成功创立。觉悟社出版的刊物,叫《觉悟》。在第一期上,周恩来执笔写成的《“觉悟”的宣言》中说:觉悟社的目标——“本着反省、实行、持久、奋斗、活泼、愉 4 快、牺牲、创造、批评、互助的精神,求适应于‘人’的生活——做学生方面的‘思想改造’事业”。
1920年至1924年他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这四年中,周恩来深入法、德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考察,并了解西方各国的社会现状。他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对比,最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把中国人民解救出来,也只有共产主义才适合中国的国情。1921年3月,周恩来和蔡和森在法国建立了海外党组织。此时,周恩来年仅22岁,正值青年时期。
后来由于中国当时局势的需要,1924年11月周恩来出任黄浦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从而把自己个人的奋进之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感想:
从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代的经历看,至少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刻苦学习的精神。二是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是执著追求的精神。
青少年时期,正是对一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应该说,周恩来在学生时期培养形成的“服役”公众的奉献精神,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周总理是一个伟人!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份心怀天下的气度、学习周总理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周总理在青年时期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为 5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仍需要我们这些年青一代继续继承下去。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必须发愤图强,刻苦努力!
大志向产生大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应该选择一条于国于民有益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周恩来的精神之魂,作为青年成才坐标的参照系。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崇高的革命理想给人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关心国家、人民命运,掌握人生正确方向,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担负起历史赋予青年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历史上许多的伟人,大都是青年时代能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适应国家、人民的需要,立下宏图大志,并且奋发努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献身真理。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他的思想成长过程说明。青少年时期立大志,是人生的重要起点。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以巨大的期望,我们要从青年周恩来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教益,象他那样去学习、生活、成长,让自己的青春放射出灿烂的光彩!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史命!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班
10070109
魏琦
第三篇:青年周恩来的风采
青年周恩来的风采
1898年3月5日,江苏省淮安县一所宅院中,诞生了伟大的周恩来同志。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那个中国遭受列强欺凌、封建统治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国运衰微的时代来到了这个世界。周恩来同志一生中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在国际上也很享有威望。这样一个中华骄子,在青年时代便已从种种方面体现出了他过人的素质。
一、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周恩来天资聪颖,从小就记忆惊人,年幼时私塾先生教的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于是周恩来养成了阅读大量课外书的习惯。1910年,周恩来离开家乡,到东北跟随见多识广而博学多才的大伯父生活。当年秋天,他进入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比较新式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周恩来开始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养成了坚持读报的习惯。他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新文化,撰写文章,参加讲演。
在沈阳读书期间,周恩来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总是全班第一。他写的文章,气魄大,有远大志向,伸手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他的文章常常被批上“传观”字样,贴在成绩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每当国文老师赵希文看到周恩来的作文中流露出的奇光异彩时,常常情不自禁拍案叫好,并经常感慨地对其他老师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我得多花点心血,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1912年10月,全校师生隆重集会,纪念关东模范学校建校两周年。年仅十四岁的周恩来以《奉天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为题写了一篇作文,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从教育这一根本抓起。文中写道: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读书,各种学科,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对于校长、教师和同学的责任,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被评为甲等作文,后被作为范文收入《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等书中。年仅十四岁的周恩来,却表现出如此引人注目的才能,实属难得。
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南开学校,开始了他的中学生活。除了在每门学科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周恩来的国文更是优秀非凡。南开学校对国文十分重视,每两个星期布置一次作文。周恩来文思敏捷,作文不打草稿,提笔直书,一气呵成。在1916年南开学校的全校国文考试中,周恩来选题《诚能动物论》,一口气写了六七张格纸,洋洋千余言,叫上卷子,心情异常兴奋。在校长的亲自评定下,周恩来的这篇作文被评为全校第一名。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周恩来总是能够以他优秀的文章令人折服。《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在总结周恩来的学习成绩时写道:他的“国文则早露头角”、“于全校文试夺得首席,习字比赛,复列其名。长于数学,往往于教授外自出新法,捷算赛速,两列前茅。”
周恩来并不满足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他利用南开学术氛围比较自由的有利条件,经常在课外阅读许多书籍,特别是文学、历史、政治反面的书籍。周恩来一面阅读,一面思索,还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周恩来具有以理说人的演说才能。天津各中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演说比赛。1914年和1915年周恩来都被推举为学校的三名代表之一,南开学校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1915年他又被推举为演说会副会长。1916年天津的爱国演说大会,就是周恩来带领南开学校代表队参加的。在此之前的10月4日,他在全校举行的演说比赛大会上以《中国现时之危机》为题,慷慨陈词,博得热烈掌声。这篇演说词后来作为“代论”全文刊载在同年11月8日的《校风》中。周恩来在以后从事的革命活动中,之所以能无数次气势不凡、透彻深刻的即席发表演说,跟他青年时代在南开学校的这种锻炼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后来,周恩来还主编了《敬业学报》、成为南开学校校刊《校风》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19年,周恩来成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该报作为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肩负着知道学生运动的重大使命。
此外,周恩来爱好文艺,兴趣广泛。他在南开读书时,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也是表演话剧的活跃分子。1914年11月,南开新剧团成立,周恩来担任话剧布景部副部长,并登台扮演过许多角色。南开学校的话剧不仅受到本校师生的欢迎,而且受到京津许多观众的瞩目,声誉甚至超过了专业剧团。
从诸多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青年周恩来形象,这也正是日后他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关键所在。
二、严于律己、艰苦朴素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个生活勤俭、艰苦朴素的人,这也是他从小就具备的品质。
周恩来诞生之际,他的家庭和家族正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家境日趋贫困,生母去世,家里债台高筑,后来嗣母也去世。渐渐的,家境每况愈下,他的家庭完全陷入了危机之中,父亲和伯父在外地谋生,周恩来便担负起了主持家政的重任。艰难而凄凉的生活,冷漠的人情和炎凉的世态,磨练出了周恩来坚韧忍耐、顽强吃苦的性格。
考入南开学校后,周恩来的生活状况是:“吾家贫,出境最艰。”有的同学因家庭困难中途退学,而面对难以负担的学宿费、饭费,周恩来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一直支持到毕业。他在完成繁重的学业和从事大量社团活动的同时,还帮助学校做些抄写、刻蜡板等工作,补贴伙食费及零用。贫困的生活,不仅没有消磨周恩来的意志,反而把他砥砺得更坚强了。
五四运动时期,他主办《会报》的时候,将印刷局的一间小屋作为编辑室,因为缺少经费,一切只得从简。学校从搜集新闻到撰稿,从编排、画版到校对。甚至卖报,都由周恩来主持。辛劳之余,他的生活十分清苦。晚上加班,饿了就买块烤白薯或烧饼吃,从来不下饭馆。当时有电车了,但他坐不起,每天从家步行到办报的地方,半夜后又步行回家。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征程,继续以艰苦朴素的精神生活着。
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的青年周恩来形象。这些美好的品质一直伴随他一生,勾画出一个伟人的光辉形象。
三、心系祖国、志向远大
我们都知道那句震撼人心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中就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胸怀的伟大抱负和对中华民族的那股赤诚的热爱之情,一种为国家、民族的将来而奋斗的崇高责任感,已经深深植根于周恩来的心中。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十分注意了解社会实际,接近工农。他常常利用寒暑假到家住农村的同学家里访问,了解农民的疾苦,这使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东北生活的三年,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进入南开学校后,他经常阅读当时出版的进步报纸,联系中国的现状,探求中国的出路。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志向。他在作文《尚志论》中写道:“故凡同一类人,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画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成一希望在。然后按此希望之路线以前进,则其结果鲜有于此希望相径庭。希望何者?志是也。”
周恩来始终把自己的人生志向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1915年5月,袁世凯同意日本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周恩来立即在“敬业乐群会”上发表演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亡国条约,同时还在同学和教师参加的讨论和声讨会上,进一步揭露和谴责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屈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袁世凯死后,代之而起的是军阀纷争。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周恩来呼吁青年要鉴定救国之志,希望“可敬可爱的同学,闻而兴鸡鸣起舞之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奋起救国。
中学毕业时,周恩来下定了救国的决心,决定到日本留学,从那里获得解救祖国的理论和方法。即将渡海而去、离开祖国的他写了一首诗:“大江歌罢掉东头,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日本,周恩来开始检讨自己曾经的思想,发现自己过去认为“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错了。他决心每天花十三个小时去学习,要求自己“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这就要:“随着世界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那个时候,周恩来开始向着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的生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留学法国期间,周恩来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进步书刊,经过反复思考,他认为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周恩来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决心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解救患难中的中国。
一个青年人,在他最有活力的时候,如果确立了自己正确的理想与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那么这会是一生中最绚丽的部分。可以说,青年时期的周恩来,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四、思想活跃、组织斗争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具备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在南开学校期间,他先后担任了“敬业乐群会”副会长、会长,《敬业学报》主编,《校风》总经理,演说会副会长,江浙同乡会会长,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暑假乐群会总干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他得到了全面锻炼,为他日后在中国政治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如他在1951年2月24日对南开中学师生所说的那样:“这是我的母校。没有疑问,那时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但我学了一些知识,锻炼了办事能力„„”
1917年,周恩来赴日本留学。一到日本,他就参加了旅日中国留学生爱国组织“新中学会”和“天津南开学校留日校友会”,向旅日华侨宣传,反对日本军阀侵略中国,反对中国政府出卖祖国。5月6日,为反抗日本政府向中国提出的出兵西伯利亚的要求,中国留学生在神田区的中国餐馆集会。周恩来为大会起草了抗议书,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的侵略、侮辱,抗议国内军阀的卖国行为。中国学生会联合起来到中国驻日公使馆游行示威,周恩来参加和领导了这次斗争,遂下决心早日回国,去参加一天天高涨起来的国内革命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一回国就立即投入了学生运动。当他得知,南开学校校方要聘请卖国贼曹汝霖任校董,内心非常震惊、气愤。他马上去找校长交谈,得知是因为校方想以此举拉来大笔赞助。回到住所,周恩来连夜起草了一封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他要联络海外的校友向校长张伯苓施加压力。留日南开同学收到这封信,为南开的发展前景深为忧虑,对校长的不明智之举表示愤慨。在校内外同学的一致反对下,张伯苓不得不改变态度,曹汝霖最终没有成为校董。周恩来在回国后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
当年八月,北京与天津的学生代表到北洋政府门前请愿被捕。作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周恩来一方面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中向社会呼吁,唤起民众,联合斗争,另一方面,和其他学生代表一起率几百人赶到北京营救被捕的代表。他们连日在总统府外请愿,并且动员了几千名学生,包围了北京的警察厅。在广大群众汹涌澎湃的爱国运动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逮捕的所有学生代表。
九月份,周恩来与天津学生联合会的其他成员经过分头组织、积极筹划,反复酝酿后,决定成立一个二十人的严密爱国团体。9月16日,周恩来主持了宣告觉悟社成立的会议,在五四运动中与新民学会齐名的觉悟社正式成立。此后觉悟社邀请众多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来演讲,提高了社员的思想觉悟。在周恩来的主编下,《觉悟》杂志出版,扩大了影响力。觉悟社的斗争在学生爱国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周恩来在留学法国时,也参加过许多革命运动,并担任中国旅法各团体联合会的中文书记。在法国的一年,将他锻炼成了一个有着坚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职业革命家,也培养了他组织政治事务的能力。
除了才华横溢、坚忍不拔、聪明才干等优秀的风采外,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还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集伟大的人格于一身。可以说,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所体现出的种种优秀品质,就预示了他将来会成为民族的脊梁。我们从对青年时代周恩来的更深一步认识中,也体会到了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人所应具备的优秀品格。
参考资料:
1.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凤凰出版社《周恩来人生纪实》
2.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年2月29日)
第四篇:周恩来临终前留下一个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周恩来临终前留下一个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1976年1月2日,周恩来的身体像一盏即将耗尽油的灯,摇曳的生命之火发出微弱顽强的弥留之光,时断时续的昏迷、清醒,使周恩来倍受病魔折磨的痛苦。上午,他又一次从死神手里摆脱回来,微微睁开眼,嘴唇动了动,吐出非常微弱的声音,卫士俯身细听,只听见一个“呜,呜”的音节,卫士顺着话音向几乎已经连摆头的劲都没有的总理提示一件件事情,总理见卫士说不准他的心思,神情渐渐焦虑起来,又吃力地说:“邬、邬,钓鱼台的那个……”邓大姐在一边试着问:“是不是还有话要和人说?”总理微微地点点头。大家马上按“呜”的音在钓鱼台那里排,咦——“会不会是邬吉成?”总理点了下头。
中午1点,邬吉成正好在家,总理的卫士张树迎打电话给他,急切地说:“老邬,总理要见你,请你马上过来。”邬吉成放在电话,叫上车子就往305医院奔驰而去。“总理会和我说什么?临终之际还念念不能放下的一桩未了心愿是什么?”邬吉成含泪猜想。到了305医院,当他来到总理病房门口,却被护士拦住了,告诉说:“总理又昏迷过去了,你先到护士值班室等等。总理醒来我再叫你。”他失望地望了望眼前的门,只好独安闲护士值班室里默默地等待总理清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3 个小时过去了,有人跑进来通知他:“预备一下,总理醒过来了,要见你,医生正在给总理治疗,马上就可以进去看总理。邬吉成激动地走到总理病房门口。
可是总理没能等到医生治疗完,便又一次进入了昏迷状态,而且这一次时间更长。邬吉成从2日中午1点多一直等到次日凌晨。总理一直没有醒过来。邬吉成非常难过地走出总理治疗小楼,在寒夜里徜徉。邓大姐也在那里徘徊,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显得很憔悴。她见到邬吉成还在苦等总理清醒,叹了口气,委实不忍心直说总理已经很难清醒过来,只是叫邬吉成先回去,假如总理清醒过来,再通知他。邬吉成想想也对,便向大姐提出,想在门口看总理一眼。大姐答应了他的要求。
邬吉成又走进楼里的病房,蹑手蹑脚穿过外面的客厅,生怕惊动总理。到屏风边他止住了脚步,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在这之前,他最后一次见到总理是 1975年9月7日,那天总理会见罗马尼亚客人,邬吉成和以前一样负责警卫陪同外宾一起来到医院,那时总理已经瘦弱不堪,说话的声音也十分微弱,但是总理特有的儒雅风度却丝毫未减……没想到4个月不见,总理英俊潇洒的容貌已经被癌症彻底摧毁……邬吉成痛苦地想:“总理,您找我要说什么呢?总理,您醒来吧,无论您让我怎么做,我都绝对服从。”可是,周恩来再也没醒来。邬吉成默默朝着病床向敬爱的周总理敬了一个军礼。
1月8日上午,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周恩来临终前为何要见邬吉成,成了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第五篇:岁月如歌颂巾帼-工商女性风采
女儿柔情慈母心
巾帼义胆将帅风
敢与须眉争高下
乐将心血写春秋
风雨兼程中,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走过了自强不息的30年.30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工商战线的女性更是智勇不输男儿,为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完美的展现,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内涵。工商事业辉煌的30年,因为我们女性的奉献而更加绚丽多彩,每个艰苦奋斗的足迹都汇集着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30年来我们敬业奉献,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身的劳动成果不断丰富自己,提升素质,完善自我,谱写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改革发展的壮丽诗篇,取得了自身建设的丰硕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工商女性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30年来无论是在市场监管、还是消保维权;无论是打假治劣、还是服务群众,在奉献的旗帜下,在依法行政,继往开来的道路上;在每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上都是女性奋斗和奉献的舞台,都活跃着仪态端庄,英姿飒爽的“半边天”。
30年来我们每天迎着朝阳出发,披着星辰回家,长年奔波于乡村、市场、个体户之间,为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查处“三鹿”奶粉与食品安全监管,我们舍小家为大家,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用无私的爱默默无闻地践行着对工商事业的无限忠诚。
作为工商队伍的“半边天”,我们肩负着双重责任,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承担着维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又担负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身为人女,谁不想承欢膝下,尽忠尽孝;身为人妻,谁不想花前月下,温馨甜蜜;身为人母,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夫教子,共享天伦之乐。每天在伺候完年过八旬老人之后,又奔波在打假维权的路上;多想陪在生病的孩子床前,但只能把最灿烂的一抹微笑定格在注册登记的窗口;我们承受着痛失亲人的悲伤,又把红盾护农的身影在斜阳下拉长。今天工商女性在各个岗位擦亮窗口展形象。在工作中敬业奉献,在生活中自立自强,巾帼不让须眉。用独特的视角和执着的信念献身于工商事业;用自信去勇挑重担;用坚韧去承受压力;用细腻去感知世界;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守护家园;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赤胆忠心,恪尽职守。如今的工商女性,不再是陪衬男人的绿叶,而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犹如碧水蓝天间的映日荷花分外鲜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依法监管市场的睿智、刚性和冷静与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热情揉合在一起,入情入理地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保护合法经营;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
在开展学习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当中,是我们以市场卫士的坚韧,奏响执法为民、百姓安定的最大强音;是我们以共产党人的忠诚,在各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手执利剑,站在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依法行政,勤政为民。
记得秋瑾说过:“休言女子非英雄”,以此来理解,原来公正而高贵的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它是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懂得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对国家负责的工商精神。析万物之理而判天地之美。我们不因市场纠纷的琐碎而畸轻畸重,不因违法行为当事人的亲疏而有所偏私;用深厚的法理知识解决了一桩桩棘手的消费纠纷;用真诚和耐心化解了一个个难以融化的市场矛盾;用神圣和威严的法律利剑严惩了市场经营中的违法分子。不诱于荣、不恐于非,用责任撑起了一片公义的青天。
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情。我们工商女性毅然和男同志一道同甘共苦,历尽艰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风雨兼程的30年中,我们用娴熟的法律知识和对正义的无限真诚,勇敢地捍卫着法律的尊严,为保一方平安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我们的价值在平凡之中含而不露;在宁静淡泊之中翩跹于繁杂的工作中,散发出淡淡的魅力与清香。今生有幸能够成为一名红盾女性,生活到这个大家庭,我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有一种意志叫信念,有一种信念叫使命,有一种使命叫责任,不问苦不苦,只为值不值;因为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头顶的是国徽、肩扛的是红盾、手执的是法律、心中的是责任、维护的是尊严、追求的是诚信、和谐、守法经营的氛围;因为只有无私的奉献于崇高的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才无悔于我们当初的选择。因此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工商女性的风采,作为地方经济的服务者和守护神,只有严把市场主体的“优生”、“优育”关,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才会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