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共5篇)

时间:2019-05-14 14:1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本单元主题是赞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本课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形象地介绍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景色迷人,第五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物产丰富,第六自然段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北大荒秋天的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概括全文,升华主题。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根据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自主诵读、合作交流、真情感悟中获得美的享受,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转”这个多音字的朗读。

3.在诵读感悟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色迷人、物产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美、物丰。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并会进行仿写。

四、教材解读 北大荒的秋天(可教应教之点: 1.课题中的生字“荒”;

2.了解北大荒,将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教应教之由:

“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相应教案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荒芜、荒无人烟„„)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可以让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北大荒的秋天,然后直接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教师相机板书:美丽。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此处教学时应抓住最后一节直接切入,提出中心问题“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自学本课主要段落,以点带面,提纲挈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可先让学生紧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净美,再让他们自读课文,通过“只有„„才„„”、“几缕”、“一道„„一道„„一道„„一道„„”等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缤纷”,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

这一段出现了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如:“一碧如洗”、“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黑红”等等。这些颜色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这些纷繁的色彩,要做到两个结合。一要结合画面。当一碧如洗的天空、各色的流云、黑红黑红的高粱等这些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眼前时,我想任何凭空的解释都是多余的了。二要结合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资源。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如“黑红黑红”一词,在结合画面认识了这种颜色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黑红黑红的颜色?”学生会说,熟透的葡萄、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妈妈的衣服是黑红黑红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再说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

这些表示色彩的词,细腻生动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对于这些词语本身,我觉得没有必要作过多的解释,只要将色彩与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即可。在引导学生认识、领悟色彩美的过程中,不应该只盯着色彩,而应关注其所处的整个环境,无论是语言的,还是画面的。学生面对这多姿多彩的景物,对各种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胜收了。)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会像作者那样运用语言文字。我认为这一段可从动静两个不同的方面展开教学。教学设计如下: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学生齐读)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第四自然段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教学这一段,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然后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读一读,从而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作者先用“原野热闹非凡”这句话概括地写原野的景象,然后再具体写怎么热闹。教学时,应抓住本段出现的拟人句和比喻句,通过“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体会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通过“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燃烧起来了”,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要知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热闹非凡”的意思,并通过朗读将“热闹非凡”的场景表现出来。)

(出示比喻句:“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红红的榛树叶子和火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是红的)质疑: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享快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燃烧”)

(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样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因此,我设计了仿照课文片断仿写的小练笔: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课间活动时,我们学校的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呀!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这段中用“大豆摇铃千里金”点明了北大荒丰收的景象;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都会“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突出说明了北大荒的富饶。这里可以借助视频,欣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了解一下北大荒还有哪些丰富的物产。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赞美北大荒建设者们的思想感情。)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再次深情朗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体会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们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借助板书设计指导背诵课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板书指导背诵,不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学生在以后的课文背诵中会以此为镜,活记乐背。)

板书设计: 北 大 荒 的 秋 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美丽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富饶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5、《北大荒的秋天》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文起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只一句话,干净利落。接着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的景色:先写天空,写天空的云;次写小河,写小河的清澈;再写原野,写原野的热闹。然后用一句俗语“大豆摇铃千里金”轻描淡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呼应开头,赞美北大荒的秋天。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展现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副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读之令人神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教法、学法: 探究、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0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秋天”,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2、出示“北大荒”,读荒字,分解字形说说荒字的意思,你从这个名字知道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3、师简介“北大荒”现在的样子。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序号。

3、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句子

3、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熟字加部首;熟字换部首;熟字去部首;熟字组合而成3、指导书写

六、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问: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读,北大荒的天美在哪?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结合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样的?还可能有些什么颜色的流云?如果是你,将“就想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取代成另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指名读,读出天的美。

2、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群小鱼()游过去,()的水面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呢?

指导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理解“热闹非凡”,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2)第二句,有什么疑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3)理解第3句

比较: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指导朗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并练读第5段。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天空()的小河()的原野 透明的()

五彩的()茫茫的()

3、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4、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优美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 “大豆摇铃千里金”

教学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后反思-精选文档

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后反思一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我安排了一下复习词语、整体感知、深入品味、交流感悟、写法拓展几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大荒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较理想的感悟效果。

复习词语的环节,让学生借助词语,谈谈对北大荒整体印象,旨在让他们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通过对词语的重新建构,勾勒出他们脑海中的北大荒印象。在学生表达之后,再用“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这句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去文中找一下,写了哪些地方的美啊?学生快速找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斓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再引导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美丽景色。每一环节都相机出示课件,尤其是五彩斑斓的流云,学生们在看到后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丽,喜欢上了这美丽的北大荒,丰富了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感悟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想让他们知道,想把句子写生动,打动人,要用一些方法,虽然现在他们一知半解的,但是我相信如此下去,他们会逐渐掌握的。

这课还有一个重点,是掌握总分写法。第四节教学,我就引导学生,看这一节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原野热闹非凡?写了几处景色?学生答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之后,我读总写句子,让三个孩子分别读三种景色,渗透总分意识。学完课文之后,我总结全文: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流云——,小河——,原野——。再次总结,先总说,再分写。最后,用联系巩固,“课间真热闹啊——”引导分写可以从几个方面写啊?这样,学生对总分写法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了。

但是,在课上还是有不少的遗憾,图片确实让学生见识不少,但是文字的出示让我也费了不少心思,平时只是需要写个黑板,哪些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直接圈圈画画,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但是运用了多媒体后,我不得不在课上分一些精力到操作上,忽略了学生的表现,感觉学生的思维比较慢,甚至有时跟不上思路,读得也不是多到位,唉,还是用得少了吧?

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后反思二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我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离农村生活比较遥远,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课后通过查询,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

不过在本课教学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评价学生这几个方面做得不够好。

教完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北大荒的秋天_苏教版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词想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秋天是一首诗;在画家眼中,秋天更是一幅画;而在农民眼中,硕果累累的金秋不仅有迷人的景色,更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提问:“北大荒”是个地名,你感觉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用“荒”字可以组出哪些词语? 学生讨论。

讲述:同学们,又是金秋时节,北大荒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儿的呢?(完善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师生互动,读悟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第 1 页

2、检查自学。(1)认读生字词。(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学习课文。

(1)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怎样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3)出示课件:指导观察看图说说,课文那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4)讲述: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那么:

《1》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2》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

《3》(课件)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儿的呢?(小河)

(1)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课件展示,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 2 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动笔画出有那些景物,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1》课件展示豆荚图片: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2》课件展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3》火红的榛树叶子出现在哪儿?红的怎样?读——

《4》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儿的人们把过去荒芜的草地开辟成了丰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决心,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怎样把他写具体?(指名读)

《1》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2》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板书: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

6、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7、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词语。(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紫: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

第 3 页(3)作业:按笔顺描红。

三、课外作业。

请在课后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片段练习:家乡的秋天真美呀!板书: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 原野 热闹非凡

第 4 页

第五篇: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北大荒的秋天3苏教版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文章。它与《西湖》、《拉萨的天空》组合成风景单元,单元主题是赞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本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形象地介绍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课题解读

文章以“北大荒的秋天”为题,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这两个要素,也凸显了课文所蕴涵的内容。这一课题的教学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写景文的拟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阅读文本、了解北大荒的兴趣。

(一)可教应教之点: 1.课题中的生字“荒”。

荒:草木死亡,水流枯竭,上“草”下“川”中间“亡”,荒凉、荒芜、荒无人烟……

(“荒”一字的理解属于知识价值)2.想象过去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出示地图,了解“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3.将北大荒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荒地为什么会变成良田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这一改变离不开建设者们的辛勤开垦,实现从知识价值到情意价值、智能价值的转换。

(二)可教应教之由:

“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解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通过鲜明的对比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以“荒”字的理解为突破口,由文本的知识价值开始,渐向情意价值、智能价值转变,再以“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文本解读

①九月(时间),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开头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这样简洁的语言点明了北大荒秋天来临的时间。俗话说“一叶知秋”,以一片树叶拉开秋天的序幕,语言简短但内容清晰,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取得了最佳效果。这样高度概括而具有美感的句子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无需花太多时间,可以让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北大荒的秋天,然后直接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此处教学时应抓住最后一节直接切入,提出中心问题“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呢?”引导学生自学本课主要段落,以点带面,提纲挈领。)

②天空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明洁,蓝得纯、蓝得美),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多音字辨析,体会时间短、变化快)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关注色彩的结构,展开联想,再说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感受流云的动态美)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可先让学生紧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净美,再让他们自读课文,通过“只有……才……”、“几缕”、“一道……一道……一道……一道……”等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缤纷”,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

(这一段出现了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如:“一碧如洗”、“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黑红”等等。这些颜色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对于这些词语是否需要花时间进行深入理解呢?我认为没有必要从字面上去理解,因为这些颜色的意思属于知识价值,当一碧如洗的天空、各色的流云、黑红黑红的高粱等这些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眼前时,我想任何凭空的解释都是多余的了。可是,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又具有智能价值和情意价值,因此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资源。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如“黑红黑红”一词,在结合画面认识了这种颜色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黑红黑红的颜色?”学生会说,熟透的葡萄、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妈妈的衣服是黑红黑红的……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这些表示色彩的词,不仅细腻生动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情意价值。在引导学生认识、领悟色彩美的过程中,不应该只盯着色彩,而应关注其所处的整个环境,无论是语言的,还是画面的。这里应让学生品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流云的美、天空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③小河清澈见底(清而透明,能看见水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将小河比喻成透明的蓝绸子,关注比喻词“如同”,可替换),静静地(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态的美。)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拟人写法,小河的娇柔与妩媚)。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活泼的小鱼很调皮,它们打破了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使用工具书查出漾字的两种解释:一指液体太满而往外流,一是指水面轻微动荡。学会联系上下文选择义项。)起了一道道波纹(感受鱼儿打破明镜,漾出一道又一道波纹的快乐)。

(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这一自然段的原生价值在于小河的清澈美,教学价值在于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我认为教学本段内容时可以稍微简单一点,以动静结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首先体会小河的静之美,然后感受鱼儿的动之乐,最后发现并感受动静相宜之妙。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会像作者那样运用语言文字。④原野热闹非凡。(总分结构,此句为中心句。)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通过拟人写法,写出了豆荚摇动、高粱演唱丰收在望的情景)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将榛树叶子比喻成火,体现丰收时气氛热烈,人们情绪高涨、极为喜悦。)

(第四自然段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教学这一段,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然后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读一读,从而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作者先用“原野热闹非凡”这句话概括地写原野的景象,然后再具体写怎么热闹。教学时,应抓住本段出现的拟人句和比喻句,通过“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体会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通过“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燃烧起来了”,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要知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热闹非凡”的意思,并通过朗读将“热闹非凡”的场景表现出来。)

(这一段的教学价值,不仅体现在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原野的热闹非凡,表达作者情感的知识价值和情意价值,还体现在本课独特的总分构段方式上。在学习其写法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又是其智能价值。这一段的教学应该是全文教学的重点。)

(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样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因此,我设计了仿照课文片断仿写的小练笔: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课间活动时,我们学校的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呀!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⑤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铃”和 “岭”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可辨析区别字义,识记字形)、江河,连同那茫茫(与“芒”、“忙”比较)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这段中用“大豆摇铃千里金”点明了北大荒丰收的景象;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都会“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突出说明了北大荒的富饶。这里可以借助视频,欣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了解一下北大荒还有哪些丰富的物产。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赞美北大荒建设者们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能充分挖掘文本的知识价值、又能体现智能价值和情意价值。)

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课文结尾与开头呼应,点题,情感得以升华。可先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们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借助板书设计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板书指导背诵,不仅背得快,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学生在以后的课文背诵中会以此为镜,活记乐背。)

三、教学价值拟定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的拟题技巧和首尾呼应的写法。

4、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能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5、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使表达更具体生动。

下载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语文课文解析-北大荒的秋天1苏教版范文

    单元分析 本课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向学生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三年级上语文课文解析-北大荒的秋天2苏教版

    教材简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在小学阶段应是开篇之作,它与后两篇《西湖》《拉萨的天空》组合成风景单元。作者依次写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展现了......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范文大全)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仅供......

    《北大荒的秋天》精品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一、 复习导入 1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指课题读《北大荒的秋天》)。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看,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生字新词)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领读。 一碧如洗 清......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5、《北大荒的秋天》 第二课时 响水大有中心小学 顾春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5《北大荒的秋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