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毕业生文件
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文件汇编
发布日期:2012-04-11
浏览次数:7930
法律文件
1.劳动法 2.公务员法 3.就业促进法 4.劳动合同法
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6.社会保险法
7.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8.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9.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10.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12.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党中央国务院文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
部门文件
一、综合性政策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人社部函[2011]169号)
2.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教学[2011]5号)
3.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4.国资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招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分配[2011]45号)
5.国资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 6.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的通知(人社部明电[2009]16号)
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09]8号)
9.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09]201号)
10.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1996]118号)
二、面向基层就业政策
1.中组部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
2.中组部中宣部 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国务院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1号)
3.中组部中宣部 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农业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林业局 国务院扶贫办 团中央 全国妇联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32号)
4.中组部关于做好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0]71号)
5.中组部关于做好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1]61号)6.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组厅字[2009]第15号)
7.中组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组厅字[2009]39号)
8.中组部办公厅关于为大学生村官办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的通知(组厅字[2011]59号)
9.中组部人事部 教育部 财政部 农业部 卫生部 国务院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10.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财政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
11.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财政部 农业部 卫生部 国务院扶贫办 共青团中央关于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7号)
12.教育部财政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
13.教育部财政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
14.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15号)
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号)
16.中组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及议事规则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120号)
1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人社厅发[2010]52号)
18.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1]4号)
19.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
20.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级项目办和服务单位职责》的通知》(中青联发[2009]19号)
2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1]12号)
22.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西部计划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中青办通发[2009]21号)
23.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09]7号)
24.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4号)
25.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2011年度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相关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1]11号)
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87号)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1号)
4.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人员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综[2008]47号)
5.财政部关于积极发挥财政贴息资金支持作用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8]77号)
6.财政部人民银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8]100号)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8.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
9.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5号)1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名单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14号)
1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共同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96号)
1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110号)1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0]31号)
四、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政策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20号)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3号)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资委 国家工商总局 全国工商联 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8号)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0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和公布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名单的通知(人社厅发[2010]75号)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1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79号)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09]196号)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目标任务和见习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函(人社厅函[2010]250号)
9.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实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工商个字[2009]121号)
10.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试行)(中青办发[2009]3号)
五、就业服务政策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19号)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6号)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1号)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11]118号)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11]228号)
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11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10]325号)
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关于开展201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10]339号)
1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11]31号)
1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09]8号)
12.工业信息化部教育部关于联合举办2011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13 号)
13.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关于联合举办2012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2]49号)
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做好2011年度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的函(人社厅函[2011]677号)15.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的通知(教学厅函[2011]6号)
16.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的通知(教学厅函[2012]22号)
1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
18.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的通知(总工发[2009]20号)
19.中国残联关于积极做好2011年全国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紧急通知(教就函[2011]17号)
六、科研项目吸纳政策
1.科技部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签订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47号)
3.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财[2010]20号)
七、入伍服兵役政策
1.财政部教育部 总参谋部关于印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35号)
2.财政部 教育部民政部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的意见(财教[2011]538号)
3.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办理就业手续的通知(教学厅[2009]5号)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和“下基层”服务期满后接受本科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6号)
八、服务外包吸纳政策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09]123号)
2.商务部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服务外包人才网络招聘工作的若干意见(商资发[2008]161号)
3.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
九、公平就业政策
1.劳动保障部卫生部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16号)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切实贯彻就业体检中乙肝项目检测规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5号)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文件汇编
第二篇: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文件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文件
晋教就业【2010】3号
山西省关于省外院校2010届毕业生档案转递有关事项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各有关高校:
感谢多年来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为切实做好2010年山西省接收省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方便毕业生办理有关档案转递手续,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联系到省直、中央在晋单位或市、县所属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档案直接寄往接收单位。
二、对接收单位隶属关系不清楚的毕业生,可将其派住山西省教育厅报到,并在《报到证》备注栏内注明接收单位名称。毕业生档案寄往接收单位或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三、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山西生源毕业生,请派山西省教育厅报到,档案寄往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心可为未就业或聘用就业的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服务,档案由中心保管,户口落中心集体户,中心可为择业代理的毕业生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代办社会保险,出具结婚、生育、考研、出国政审等证明。择业代理的毕业生落实单位后可办理派遣或调动手续,也可根据毕业生本人意愿,派回生源地教育局报到,档案随寄生源地。
四、根据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我中心不受理毕业生本人或委托代交的毕业生档案(即毕业生档案由学校负责转递)。
五、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地址:太原市学府街25号,邮编:030006,联系电话:0351-2241292,联系人:杨海虹 程瑞新,网址:http://.cn
再次感谢兄弟省(市、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及各有关高校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顺祝新春愉快、工作顺利。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零一零年三月三日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5、〘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
6、〘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
7、〘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9〕34号)
8、〘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劳社发〔2009〕23号)
9、国家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
10、〘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教毕〔2010〕1号)
1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
12、〘高校毕业生就业手册〙
一、基层就业:
1、三支一扶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9号)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粤人发〔2007〕14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发〔2009〕93号)
2、西部计划
〘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关于做好我省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通知〙,广东省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3、村官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8〕18号)
4、教师特设岗位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
5、预征入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4号)
〘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办理就业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09〕5号)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政策50问
6、“上岗退费”
〘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教师〔2008〕7号)
二、科研项目
1、〘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
2、〘关于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签订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47号)
3、〘关于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粤教科〔2009〕60号)
三、自主创业政策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
四、就业援助政策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
2、〘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的通知〙(总工发〔2009〕20号)
五、就业派遣
1、〘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
2、〘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暂缓就业协议书〙
3、〘关于200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教毕函〔2009〕14号)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3.7%;1997年97.1%,1998年76.8%,1999年79.3%,2000年82.0%,2001年90.0%,2002年80.0%,2003年83.0%,2004年73.0%。如果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将会导致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也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由国家统包统分到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高等教育大发展以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80万人,平均就业率达到73%,但也还有48万毕业生未找到工作。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超过330万人,约60万左右的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创历史高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那么,在想要知道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前,就必须了解高校毕业生现在的就业现状以及特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据调查,“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高校毕业。另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毕业。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64.7%,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上升到80%。2003年毕业生212万,时值“非典”期间,企业减缩就业指标,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多方协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最后的就业率本科为70%,高职专科为55%。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280万,初次就业率为本科61.3%,高职院校不到40%。截止到2005年9月教育部公布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61%。
2.就业机会不平等。调查表明,父母职业为行政管理人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的,其子女工作的落实率和升学率均高于平均水平;而父母职业为农民、个体工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休、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的,其子女工作落实率和升学率均低于平均水平。这种差距同时表现在薪酬待遇上,父母的社会阶层越高,其子女就业后的平均起薪额也越高,父母为农民者,其子女就业后较前者平均月收入分别少300—400元不等。人际关系网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个人社会关系和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四成学生求职首选“关系网”,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只能依托学校的推荐。
3.就业的供求不平衡。我国人才配置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历史性转折。这种变化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这一变化趋势将有可能继续扩大。
4.就业去向的分布不合理。目前,基层和贫困地区存在大量就业岗位,而许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工作,仍然滞留在大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出台了有关政策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去工作,但是,由于在监督和落实有关政策上力度不够,同时在经济待遇、社会保障、户口、档案等毕业生及家长都关注的政策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和落实。所以,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就业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1.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2.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4.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在了解了就业现状和特点以后就要分析原因。
1.政府因素:政府提出高等教育超前发展的策略,导致高校毕业生大幅度攀升。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0年107万,2001年118万,2002年145万,200
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将达到338万。就业供给速度远远大于就业需求增长速度,我国每年GDP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需求基本成正比。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在20-30%。也就是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与往年持平,而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却日益增多,这种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高校学费居高不下,一些贫困学生不得不靠借债来完成学业,毕业生就业的期望薪金增加。如果毕业时的工资太低,这将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去还债,同时这期间面临结婚、买房的困境之中。这也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高校的因素:高校课程设计与专业设计远远落后于市场所需知识。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很多东西还打上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高校的一些课程设计也不例外。高校某些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与市场就业所需的知识相距甚远,很多毕业生努力学习了四年,却发现学非所用,所学知识很多过时,不能赶上市场的需求,毕业生难以按照所学知识找到工作。同时,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高校在连年扩招的情况下,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都无法及时赶上。高校一个教师一星期上二十多节的人大有人在,教师哪里会有精力去备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不少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室,有些课程竟然安排在中午和晚上,完全违犯教学规律,这样的课,学生都在打瞌睡,奢谈什么教育质量。因此,高校毕业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用人单位的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毕业生的经验,这样使得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被拒之门外,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用人单位如此钟情于有经验的人员,这与社会诚信的缺乏是紧密相关的。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用人单位就得花钱培训。培训后毕业生没工作多久就跳槽,没有诚信,使得用人单位遭受无端的损失。结果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宁愿录用那些有经验的人。就业市场上,计划与市场并存,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大量的用人单位有用工需求却没有用工自主权,不能自主地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4.毕业生自身因素:高校学生花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在减少,学习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就业困难,很多在校大学生在毕业那一年基本没什么时间学习。这一年9月至11月他们准备找工作的简历,准备面试。学生找工作时间一再提前,现在每年的11月底,全国各地就开始招聘了,从11月底到次年毕业的6月,这期间基本上没怎么学习。高校大学生谈恋爱成风,有些院校甚至允许在校生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电脑游戏也浪费了大学生们不少时间。现在很多高校晚上不统一熄灯,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加上有些学生的控制能力差,容易对电脑游戏成瘾,通宵达旦玩游戏的人不少,同时也影响同室的其他同学休息,以至上课时无精打采,自然无心学习。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因素之一。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还停留在精英就业时代,对就业单位期望值过高,都想到大城市就业,不愿到西部、艰苦的地方去。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找工作时盲目攀比,不会量体裁衣。不讲究诚信,随意撕毁就业协议书,平时不关注就业信息。这些就业观念或多或少影响毕业生就业。
对大学生本身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首先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素质。1.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了解职业个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
3.提升职业品质: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4.培养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
5.制定职业计划: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综上所述,政府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降低高校学生的学费;高校要提高毕业生质量;用人单位要对毕业生眼光放远,脚踏实地;高校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只有通过政府、高校、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书目:
1.文明,《陕西参事》,《大学生“就业难”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体制缺陷》,2010年第1期。
2.张东建,《大学生就业案例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肖克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京出版社,2008/8。
学号:200906010108姓名:胡毓航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要》课程结课论文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011年6月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5、〘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
6、〘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
7、〘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9〕34号)
8、〘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劳社发〔2009〕23号)
9、国家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
10、〘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教毕〔2010〕1号)
一、基层就业:
1、三支一扶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9号)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粤人发〔2007〕14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发〔2009〕93号)
2、西部计划
〘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关于做好我省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通知〙,广东省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3、村官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8〕18号)
4、教师特设岗位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
5、预征入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4号)
〘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办理就业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09〕5号)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政策50问
6、“上岗退费”
〘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教师〔2008〕7号)
二、科研项目
1、〘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
2、〘关于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签订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47号)
3、〘关于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粤教科〔2009〕60号)
三、自主创业政策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
四、就业援助政策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
2、〘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的通知〙(总工发〔2009〕20号)
五、就业派遣
1、〘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
2、〘关于200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粤教毕函〔20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