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

时间:2019-05-14 15: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

第一篇: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 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答案】B D.②③

2.3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爱肝日,某医院肝硬化诊疗中心主任强调,当我们的肝脏有异常时,它会主动发出诸如身体感到疲乏无力,肝区有疼痛,出现肝掌等信号,这其实在提示我们要有防范和治疗措施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肝脏有异常时发出信号表明人体能够对异常情况做出反应 ②肝脏有异常时发出信号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肝区有疼痛等信号是判断肝脏是否有异常的主要依据 ④肝区有疼痛等信号是防范和治疗肝脏异常的客观依据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解析】③错误,肝区有疼痛等信号属于客观情况,不是主观依据;②中的“人脑”在材料B.①④ D.③④

中没有涉及,不选;①表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④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都入选。3.“duang”的一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2016已经来了,我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流行用语了,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B.②③ D.③④

4.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而科学研究发现:以iPad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一研究表明()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故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人们对规律的利用和意识的作用,故B、C与题意不符。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表明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故选D。

5.谷歌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与前世界围棋名将李世石之间备受关注的人机大战落下帷幕。从2016年3月9日到3月15日,AlphaGo与李世石一共大战五局,最终以4∶1的总比分取胜。这告诉我们()①人工智能机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 ②人类可以凭借自身智慧和需要创造世界 ③人工智能

B.①③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的客观依据;④不选,材料不涉及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特殊性。

8.截至2016年初,历时三年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完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采集,并建成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数据库,目前,普查已进入统计分析阶段,有望在今年形成成果并向社会发布。通过本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的地理国情家底。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有了认识的物质手段就可以获得正确认识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B.③④ D.②④

9.“营养谣言调查”结果显示:鸡蛋增加心脏病风险、无糖食品吃不胖、柠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减肥、隔夜菜吃不得,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五大营养谣言。美国哈佛大学一个持续8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这表明()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获得间接经验更重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美国哈佛大学持续8年的研究,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入选。③观点与题意相符,美国哈佛大学经过8年研究得出正确结论,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入选。②观点错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很重要,故排除;④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而不是实践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故排除。

10.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一直没能获得真实的数据来支持这个论点。2016年,美国科学家借助设在加州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站(LIGPO)不仅证实了引力波的真实存在,而且还对引力波的发出源进行了探索,证明是130万年前两个巨大的黑洞猛烈撞击并融合所产生的。材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C.①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只是认识的发展,没有改造世界,所以不选②;④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③ C.①④ 【答案】D B.②④ D.②③ B.②③ D.②④

12.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科学家发现这一能谱与以前的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相关结果发表在2016年2月12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该发现说明了()①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C.①③ 【答案】B 【解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反应堆中微子能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符合题意。“科学家发现这一能谱与以前的理论预期存在两处偏差”,说明B.③④ D.②④

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②说法错误。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尽管高校的体量大了,但内涵与质量的提升还与预期中有差距;高校里的大楼多了,但大师依然寥寥;对大学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多了,但能够在国际上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甚至影响整个人类生命进程的重量级成果还很鲜见;建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声音越来越高,但细细思量,校园内的踏实和沉静却越来越少„„

材料二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引入动态竞争机制。为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但也有人说,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1)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唯物论依据。

(2)有人说,不再强调“985工程”“211工程”对部分学校是打击,会伤了元气。请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此观点的错误之处。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要求我国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引入动态竞争机制,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2)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导致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虽然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暴露出来,需要新的措施引领高校的发展。③该观点实质就是固守建设“985工程”“211工程”的传统想法,否认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构想,否认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认识到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的发挥需要条件,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故奉献精神不能直接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生活的改善。

第二篇:2018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

[易错澄清练]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点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点拨: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相对性。

3.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点拨: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说法错误。

5.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小题提速练] 6.团队发展,各要素有长有短是常态。目前,短板理论的逆命题——长板理论,在各届引起广泛关注。观察漫画,长板理论告诉我们()

①规律总是能被人们认识、利用和创造的 ②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③要强化团队核心竞争力,突出长板优势

④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创造规律,①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是指矛盾的相互依存,是指“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但是本题漫画中长板理论说的是要充分发挥特长,与短板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漫画寓意是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要突出长板优势,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7.(2017·青岛模拟)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认识,其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黑格尔的实践观()①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没有认识到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根本缺陷是带有浓重的辩证法色彩 ④为科学实践观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养料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 黑格尔的实践观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他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认识,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黑格尔的实践观认识到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说法错误;黑格尔的实践观在其形式上带有浓重的神秘和唯心的色彩,这是他的根本缺陷,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8.(2017·山东济南模拟)几位城里人来到乡村,看到那广袤乡野与田园风光,不禁陶醉其中,感叹真美。田间一位劳作的老农说道:“你们要是在这里生活,可能就不会感到美了。”这一故事说明()①美是人的主观感受,不具有客观性 ②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 ④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④符合题意;美是客观实在的,①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9.挪威科学家瓦尔为演示自然规律,在水下亲自用冲锋枪向自己的腹部射击。瓦尔在实验过程中并未受伤,因为水是比空气密度更大的介质,在射击之后,子弹的速度会立即降低到对人体安全的速度。可见()①科学难题的解决取决于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②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等知识点。①说法错误,该说法夸大了思维和方法的重要性,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联系,故排除。②④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10.《人民日报》指出:“回溯历史,从千疮百孔、一穷二白到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正是这样干出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实干中呈现出历史性新面貌。实践表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观点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A.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要受认识的指导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A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之所以是正确的,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11.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项天文学重要发现,一颗小型岩石行星绕比邻星运行,而比邻星正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新发现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温度理论上允许液态水存在。但从维持大气层和保持液态水两方面兼顾来看,这类行星的宜居性目前仍存在争议。材料说明()A.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B.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尊重规律,总能够发现事物的真相 D.科技水平高低是重大发现的源泉

解析:选B C项说法太绝对,因为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过程,故排除;D项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故排除;A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材料既说明了认识的无限发展,还说明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此认识有分歧,故本题答案选B项。

12.“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①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的认识源自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这是因为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③符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①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项。

13.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连水蒸气也不沾的新型纳米材料。在工业上该材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比如,可用来提高发电厂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还可防止机翼结冰和结霜造成的安全事故等。这一开发佐证了()①实践能力建立在认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②科学实验深化了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③研究开发要摆脱自然材料客观属性的制约 ④“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 A.②④ C.①③

B.③④ D.①②

解析:选A 题干中新型纳米材料的开发,说明了科学实验深化了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不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中“摆脱自然材料客观属性制约”的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A项。

14.“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这一思维长期以来被很多地方施政者奉为圭臬。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城市化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过程说明,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认识()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错误的过程 ④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的过程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现在落实到“人”,这说明对城市化建设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历史的发展过程,①正确;认识不是“循环过程”,“循环”代表着没有发展,②不选;过去“重物轻人”,认识片面,而今重物更重人说明对城市化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错误的过程,③正确;认识是不能超越历史条件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15.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久坐对健康有害”,建议每坐3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5 000 多人开展了为期1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 久坐并不比久站对健康的危害更大。这告诉我们()①认识在实践中向前发展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正确与否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久坐对健康有害”,英国研究人员对 5 000 多人开展了为期16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久坐并不比久站对健康的危害更大,这说明认识在实践中向前发展,也体现了认识正确与否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强调认识主体的差异性,导致认识的不同,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体现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6.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做出所谓“最终裁决”后,中国国内出现了一些呼吁抵制菲律宾、抵制美国的声音。在某些网络 “大V” 的鼓动下,多个城市的“爱国人士”走上街头,以拉横幅、喊口号的方式围堵肯德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因为()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

③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选D 出现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的是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17.2015年12月,迈阿密儿童医院为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进行了心脏手术。传统的2D核磁共振无法带来全部信息,医生借助智能手机和谷歌Cardboard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掌握了女婴的胸腔构造并确定方案,最终手术非常成功。材料进一步佐证了()①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A 材料中的医生掌握了女婴的胸腔构造并确定方案,最终手术非常成功,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①符合题意;传统的2D核磁共振无法带来全部信息,医生借助智能手机和谷歌Cardboard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掌握了女婴的胸腔构造,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项。

[大题规范练] 18.(2017·陕西西安一模)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中央首次提出“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的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必须贯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议强调“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将发展的重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变化。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变化。涉及的知识有: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表述时,需要结合我们党针对发展重心、发展方式等进行论述。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五大理念是我党根据中国30多年的实际发展状况而提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②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面对中国过去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党对发展方式提出新的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党针对发展重心、发展方式等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正是建立在30多年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新认识,也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三篇: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学案

(二)主备人:刘洁审核人:何成立时间:2011-12-16

一.学习目标:

1.识记:(1)实践实践的概念和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2.理解: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B案

二.主干知识梳理:

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②实践是一种,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注意考选择题)

2、特点:(注意区别开):(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2)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不同历史阶段实践不同)。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区别开、尤其要注意实践如何推动认识发展、实践为什么能检验认识,如何检验)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①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③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判断: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总结:真理的相关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都受到限制)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基础都不断变化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2.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

C案

一.合作探究

辨析题:

1.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2.理论只要来自实践,就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永远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二.当堂训练:

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2011·全国新课标)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2011·江苏)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6.(12分)(2010〃南京模拟)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

A案

1.我国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三期工程为“回”。2010年10月1日傍晚,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为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02.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该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社会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历史性

3.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目前已研制成功。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超级计算计的性能就会提高1 000倍,而实际上

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这体现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D.规律具有客观性

5.(2011·苏州模拟)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7. 琼楼玉宇知何处,天宫高筑待婵娟。星空无限,探索无尽。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1961年4月,“东方一号”飞船载着27岁的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实现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8年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宇航员殉难蓝天,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解体,宇航员全部牺牲;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中国神舟载人系列飞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所揭示。

联系材料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11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1.【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结论(2分)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阅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考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得2分)

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来自实践的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谬误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取得实践的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任何理论都不是认识的终结。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用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3.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 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8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

7.(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总是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徘徊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4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她的奥秘会不断的为人类揭示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4分)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第四篇:复习教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二、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

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D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 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D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 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 还原真相” 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 戏说” “ 爆料” “ 揭秘” 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 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 飞夺泸定桥等” 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 分)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2 分)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 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

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答案

【课堂探究案】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会议主题。(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二十国集团制定的会议主题和方案,随着全球经济情势的变化而变化。(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全球经济问题复杂且长久,二十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探讨新问题,提出新举措。(4分)(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①该观点是片面的。(2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有利于为成员国提供思路,指导成员国有效地处理危机,发展经济。(4分)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成员国需要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使其发挥作用,促进本国和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成员国能否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把蓝图视为唯一因素。(2分)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树立正确的、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任意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考虑给分,注意结合题目)

【课后拓展案】

1、D

2、A

3、D

4、B 5、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2 分)

2、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脉源泉。(2 分)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2 分)

4、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 分)(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 分)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 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2 分)

2、错误的意识, 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2 分)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 遮蔽了真相, 是错误的意识, 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2 分)

3、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2 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 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2 分)

6、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

2、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

3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 一、二、【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呈现主干知识

知识点回顾:-----夯实基础,背多分 1、8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实践的特点

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方法论

1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方法论

三、解题技巧指导-----明确知识范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类:

(1)2016课标3卷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2)2015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2013课标1卷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4)2016年天津文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2、单元标题类

(1)2015山东文综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知识点类:

(1)2015课标2卷: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2014课标1卷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2014·课标Ⅱ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

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4)2013课标1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5)2014山东文综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课堂探究案----能力提升】 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8年,二十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十次领导人峰会,在应对危机、复苏经济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峰会主要议题是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1年11月,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新兴经济体面临保增长与抑通用两难困境,法国戛纳峰会主要议题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2016年的中国杭州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虽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却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速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文失去G20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国集团是如何探索全球经济发展的。

(2)有人认为,“有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每个成员国就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和实践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请你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课后拓展案】

1、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或者不断重复写某个字,就会出现这个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认识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语义饱和”,即大脑神经活动在 接受持续相同剌激之后,会因神经疲倦而受到抑制,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语义饱和”现象告诉我们:

①心理活动是影响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一切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 ②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 ③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 ④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导弹只能用来打击敌人吗?我国一家航天研究所研制的“高层楼宇导弹灭火系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想法。科研人员研制的导弹装有高效灭火剂,可以远距离发射到火场的着火点,尤其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物或其他危险场所。导弹灭火系统的研制: ①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②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多次圆圈式反复的过程 ③是对原有的认识既肯定又否定,寻找新思路的过程

④是发挥意识创造性,在导弹与灭火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0 1 6 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 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 深情地说, 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 思想都受到洗礼, 心灵都产生触动。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 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 0 周年。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 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 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人打着“ 还原真相” 的旗号, 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 采用“ 戏说” “ 爆料” “ 揭秘” 之类的手段, 肆意歪曲长征历史, 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 质疑“ 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真实性, 否定红军“ 飞夺泸定桥等” 极大

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 大肆炒作,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 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 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 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需要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8 分)

(2)结合材料, 运用“ 意识” 的知识, 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1 2 分)

6、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第五篇: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学习永春籍院士林俊德”

永春二中高二年(1)刘明燕 指导教师:刘丰停

9月23日晚《新闻联播》中播放了感人的一幕,一个戴着氧气罩、身上插满各种管线的老人,在护士和家人的搀扶下,在医院的病房中,一丝不苟地整理着科研资料,他喘息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一个75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3天,仍然挣扎着坐在岗位上,用他的生命践行和诠释了马兰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诺言。

最后3天,林俊德老人留给科研的是338个颤抖的笔迹、几页写满工作要求的笔记以及还未整理完的电脑文档,然而留给亲人的,却是一片空白。

是什么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国防事业?

是信念。

从默默无闻的贫穷少年,走向“惊天动地”的核科技工程院士,林俊德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践行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与国相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赤诚之心。

是坚定。

林俊德用“马兰”一般的坚韧,在茫茫大漠中默默的贡献着自己,从60年代下决心要研制适合当时国情的新型仪器来解决冲击波机测仪器问题那一刻开始,他就坚定地迈上了一条为国用尽全力、将自己的人生同祖国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道路。

这一走,就是50多年。

在他的日夜研究下,我国第一个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诞生了,这种轻便可靠的“小罐子”仪器为中国的核试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大功;搞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改造完善了地下核爆炸岩体力学测量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测震方法••

一朵怒放的马兰凋谢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激励着更多的马兰人不断向前,学习林俊德,像他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朵盛开的马兰。

总之林俊德院士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他扎根边疆52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林俊德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献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开展向林俊德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对党忠诚、矢志报国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学习他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我们永春二中举行了向林俊德院士学习的一系列活动:一是一场学习动员会——召开“学习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大会”,二是一场文艺汇演——举行“学习林俊德——弘扬林俊德校友心系母校、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三是一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活动,写一篇学习林俊德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四是一组宣传标语——提炼一组学习林俊德院士的宣传标语,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五是一次征文活动——在全校举行以“学习先进,追求卓越”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六是一期黑板报——各班级出一期以“学习林俊德精神,爱国爱校”为主题的黑板报。深入学习林俊德院士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林俊德校友的先进事迹,并以实际行动践行院士精神。全体学生决心以林俊德校友为榜样,刻苦钻研,励志成才,报效祖国。

下载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