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附小百年经验:家长的这些教育观念是错误的!
原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
最近,清华附小迎来了百年庆典。这一百年,中国的教育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变革和反思,一所学校历经百年的变革,依然活跃,其中必有一些不变的东西留存下来。当我们把目光向回拉一百年时,蓦然发现,这些年我们学来的、被我们津津乐道的不少观点竟然是误区,而那些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被沉淀下来的才是把我们拽出泥潭的宝贝。
误区一:只给孩子“糖”,不给“钙”和“盐”
“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意思’,还得‘有意义’。”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清华附小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是专为清华教职员工子弟而设的,1937年抗战爆发后,成志学校随清华大学南迁。在西南联大的困苦危难之际,小学的学习一直没有间断过。
那是一种坚毅刚卓的精神。现在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刚毅。“今天都在讲减负,谈对儿童的尊重,但是,一些家长给孩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一种溺爱。”窦桂梅说。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窦桂梅说。
窦桂梅所说的“糖”就应该是表扬、鼓励,是对孩子天性的顺应,主要针对低年级段的孩子;“钙”是要孩子知道自强自立,主要针对中年级段的孩子;“盐”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挫折苦难,“对高年级段的孩子就该撒一把盐了。这三样在教育中都不能丢,可是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没有钙,更谈不上盐了。”窦桂梅说。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学习的动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玲湘说。其实这种动力的缺失跟他们一直泡在“糖罐”里有关,当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意识不到自己还需要拥有不断克服困难的能力时,怎么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误区二:学习好的孩子=数学学得好的孩子+语文学得好的孩子+……
“周一语文、周二英语、周三钢琴、周四休息、周五作文、周六羽毛球、周日奥数。”
家长忙着把孩子送入各种培训班,其实除了那些功利的心思外,家长们在认识上普遍还存在着另一个误区:觉得不管怎么样,让孩子多学点儿知识总没有错吧!殊不知,语文好+数学好+英语好……并不等于一个学习好的孩子。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曾经这样说过,孩子进入学校就像是进入一个黑洞洞的房间里,这个黑洞洞的房子其实对他来说就是陌生的世界,成年人要做的是帮他打开灯,让孩子在灯光的指引下不再害怕并且勇敢地去探知这个世界。“有一种办法是给他打开一个探照灯,给房子照出了一条路径,”谢维和说,这个时候孩子不害怕了,他可以顺着这条明亮的灯柱走下去,但是这时候孩子只敢沿着这一条路径,探照灯之外的地方孩子仍然充满了担心和恐惧。我们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给孩子打开顶灯,这个顶灯虽然没有射灯那么亮,但是能把整间房间都照亮。“小学的课程其实应该给孩子的是‘顶灯’,中学才给孩子‘射灯’。”谢维和说。
但是,有太多的小学生父母生怕自己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甚至从一年级起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学科培训班中,甚至还要更细:语文还要分成阅读、作文,美术要分成速写、水粉……
殊不知,家长是亲自把孩子成长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窄。
好在,现在已经有很多教育专家意识到了小学课程的融合问题,模糊学科之间的界限,给孩子呈现真实的世界。
不让家长给孩子报太多的课外班,并不是阻止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用力,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我多么希望我们的老师、家长看孩子的时候,不是把他们看成‘语文’的人、‘数学’的人,而是先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窦桂梅说。
误区三:高知父母=高质父母
窦桂梅记得,一次清华附小举办戏剧节。一位爸爸百忙之中抽时间看了孩子班级的戏剧表演,结果发现自己的儿子,扮演了一块“大石头”,在舞台上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一个动作,这位爸爸没有看完就离场了。
之后,这位爸爸给老师发了短信质问: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演石头?
老师告诉这位爸爸,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爸爸继续质问老师为什么不给孩子换个角色?
后来孩子又向老师转述了爸爸对自己的批评:没出息,既然能自由选择,为什么不选个好点的角色?作为男孩子,手里成天拿着剪刀剪纸,以后能有什么大出息?
“难道选择演石头,安静地观察别人演出,去分享别人的精彩,难道剪剪纸,就不能是男孩的爱好吗?”窦桂梅说,“很多学生家长虽然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却非常不了解教育规律。”
高知父母多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者,他们中的不少人按照自己曾经的经验只注重学习成绩,甚至从内心不尊重孩子的学校及孩子的老师。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表现出的是一种对教师专业的不尊重,而且破坏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不仅不能激励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另外也反映出很多高知家长有“学习好就是全都好”的认识误区。
在清华附小,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的一句话:让儿童站在最中央。这句话并不是让儿童成为中心,而是说学校教育要把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把学校和老师放在学校的中心。
这句话同样也适合焦虑的家长们。焦虑的家长急得“乱投医”时,不妨停下来,让一切回归到教育的本源,想想孩子的成长需求是什么,研究一下孩子的成长规律,即使不能马上找到解决办法,至少可以降低被误区引着走的概率。
第二篇: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2007-09-24 14:54:07|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斌海(原创)
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应该变,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我这里有沉痛的教训和深切的体会。
我的孩子上高中以前,我从没给过孩子过多的压力,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在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在高中以前,孩子学习上的事我们基本没怎么管,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如何能快乐成长。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都不错,中考又以520分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学校重点班。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孩子考上了“火箭班”,我的心态发生了逆转,我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考上“火箭班”。从此我对孩子的要求拔高了,我要求她要好好努力,争取考进火箭班,我给孩子安排作息时间,限制孩子自由,给孩子选择朋友,更甚者还给孩子找了一个学习比她好的同学(并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我所做的一切孩子没有反对,可一切却在这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我给孩子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她和我们的距离在不断拉大。渐渐的我们之间的话语少了,家庭的欢乐少了,我们之间的沉默多了。可我一心只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高一期末考试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
那是高一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去红红(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哪个我给她找的同学)家,我说可以。于是下午5点多,我用摩托车把两个孩子送上了去红红家的汽车。8点多,红红打电话说,叔叔,晨晨没回来,我问,她没回去干什么去了,他说叔叔您不要生气,她说她同学过生日请她上夜机。闻听此言,我的头脑嗡的一下,一片空白,犹如五雷轰顶。我异常激动,于是非常气愤地和妻子、孩子她舅舅一个网吧挨一个网吧的找,就在我们大海捞针式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冷静了许多。我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家不是有电脑吗?孩子为什么不在家里上呢?为什么要跑到网吧里来上呢?难道全是孩子的错?我们呢?------”。就在我越来越冷静的时候,我在“超越网吧”突然看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做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哦,那是我的孩子,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孩子。看着她专注和快乐的样子,我流泪了,默默地离开了。当我出来的时候,妻子问我,有没有,我回答,没有。我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去找娜娜(比她大一点的她表姐),让娜娜上线找她。娜娜一上线马上就看到了她,说大舅,晨晨在线上,我说你问她在什么地方,你告诉她,你也想去上网。孩子很警觉,不好好说她在什么地方,经过娜娜长时间的真诚表示,女儿最终说出了她的具体位置,我把娜娜悄悄送进了超越网吧。送娜娜进去后,我背上包,装了4瓶水,拿了两包烟,坐在超越网吧下面抽烟喝水。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坐到天亮,等孩子出来的时候,我把孩子安全带回家就可以了。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孩子一年高一的学习、生活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象过电影般的不断重复闪现,我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我找的哪个同学实际上是一个陪读的角色,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在很压抑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孩子全然没有了自主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性,创造性。我很后悔,在不断的自责和忏悔中坐到了凌晨3点多。妻子打电话说,你回来吧,你为她那样不值。我说,不!不全是孩子的错,我们也有错啊!妻子说,那我上线和她谈。妻子一上线请求孩子加她为好友,孩子马上把她的QQ关了,这时她也明白了她表姐是我们派去的“奸细”,就开始怪罪她表姐,生气!这时妻子给我外甥女打字说,你告诉晨晨,你大舅一直在“超越网吧”下面。孩子看到后,用我外甥女的QQ回话说:妈妈我是晨晨,我马上去见爸爸,这时妻子打电话给我说:孩子马上下去见你。我等了很长时间,孩子才很胆怯地和她表姐下来了。我见到孩子微笑着说:晨晨,玩够了没有,如果玩够了,就和爸爸回家;如果觉得没玩够,你再上去玩吧,看见你很安全,爸就放心了。孩子想了一下很小声地说,我再玩一会儿。我说,行。这时妻子打电话问我,孩子下来没有,我说,下来了,孩
子说她再玩一会儿。妻子让我把电话给孩子,孩子接了她妈妈的电话后告诉我,她和我回家,于是,我们就回到了家里。4点多了,我没有一点睡意,我不知道和孩子谈什么,怎么谈,心理乱极了。我们各怀心事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中午11点,我们都起来了,算是吃了一点早饭吧。吃完饭,我们都默默无语,又各自回到自己房间,我心里只知道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拉近和孩子的距离。3点了,为了打破僵局,我主动提议下午去游泳。这时我已经是急火攻心发烧39度,在游泳池里我总觉得自己会沉下去,可我必须坚持,我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孩子要回家,我们才结束游泳。我们在饭店吃了饭,然后到诊所开药,给我打吊瓶--------3天里我们没有一个人提上网的事,最后孩子主动找我谈,说:爸爸,你为什么不打我?我说,爸爸打你有什么用,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你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过去爸爸也有很多错误,爸爸今后一定改。听了我的话,孩子哭成了泪人,含着眼泪说,爸爸,我错了---------,我接着孩子的话说,我们以前都错了,不要提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家庭重新充满欢乐好不好,我相信我们家庭一定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五好家庭。
经过这次事件,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不再对孩子提过分的要求,什么要争取进火箭班呀,要超过谁呀,我只告诉孩子,只要你尽心尽力了,不管成绩如何,爸爸都不会责怪你,自己将来也不会后悔,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在我的观念发生转变的这一年里,我的家庭又重现了往日的欢乐。我们一起在家的日子,随时都充满了学习、工作的宁静和欢乐的笑声。我们家处处充满了自由、民主的气氛。欢乐伴随着我们全家都在不断成长。这一年里,妻子被她所在的小学评为优秀辅导员,我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大踏步的前进,期末考试在级部排第8名。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观念的更新,态度的转变和全家共同的努力,我前后两次观念的转变,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警示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要求孩子,切不可盲目地拔高要求,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因为当孩子感到压力过大,他(她)挑不起的时候,就会放弃,反而起不到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家长要不断地转变观念,修正观念,使自己教育孩子的言行始终朝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只有这样,家长就做到了教育好孩子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