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上学期2017-2018学年化学试题[推荐]
2017-2018年青岛市5中第一学期化学考试
就年级化学
(满分 8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K-39,Ca-40,Fe-56,Cu-64,Zn-65,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灯通电B.蜡烛熔化 C.酒精挥发D.钢铁生锈 2.下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B.冰水混合物C.海水D.洁净的空气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香油C.味精D.白醋
4.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 C.元素 D.单质
5.酒精是一种易燃物,装有酒精的箱子应有如图所示标志中的
A.B.C.D.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Mg-24,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我国科学家发现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4 C.+5 D.+6 9.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10.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统能源 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将盗版光盘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11.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2.建立宏现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50mL水与5O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1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铝B.金刚石C.氢气 D.氧化钠 1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2H B.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D.两个氮原子:N2 15.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B.最早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的,是著名科学家卢瑟福 C.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D.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16.下列关于化合价的叙述:
①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因此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应称为原子的化合价。
②化合物中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其数值由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决定的。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④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
二、单双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x道小题,每题x分,共XX分)
17.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净化天热水常用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B.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C.通过蒸发水和加蔗糖都能使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D.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种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18.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使用元家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混合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但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19.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B.配制食盐諮液时,如果量取水时的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则所得蔗糖质量会偏小 D.利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加热时需不断推拉注射器,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小 20.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白雾,生成白色固体
C.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D.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上燃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2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2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 A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水的通电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
C.20℃时,向一定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利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A B.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三、非选择题
23、(4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现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四种物质,请填写下列空格(化学式):(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__;(2)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3)厨房常用调味品是____________;(4)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24、(11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收集氧气时装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由此得到的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前后设计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
分析上面微观示意图,关于化学变化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4)可燃冰被科学家喻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混合物”)。(5)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26、(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②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①或②或③)(2)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_。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价,该元素和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_________(填化学式).(3)上图的元素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 同一周期(横行)元素在原子结构上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为
。何空气密度(表针状况下1.29
3)接近,熔点为为-205.1℃,沸点为-191.5℃。在水中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因此一氧化碳可以做气体燃骨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的混合物)。在冶金工业上,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在高温的条件下与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常用于金属冶炼。一氧化碳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由它可制造一系列产品,例如甲醇、乙酸、光气、甲酸钠等。常用燃料的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另外,煤气泄漏或燃料气体的不充分燃烧等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便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血红蛋白本来应与氧气结合,向人体组织和器官中输送氧气:。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血液就失去了输氧能力,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人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就会头痛,吸入较多量时,就可能导致死亡。
(1)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填写一条)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实验室点燃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B.使用煤炉、煤气灶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确保安全。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28、(8分)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A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数据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在蒸发食盐水获取食盐晶体时(图B),应在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即停止加热。
(3)利用图C进行实验:用坩埚夹持一团细铁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未见细铁丝燃耗,然后将细铁丝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机器瓶中,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据此可分析得知,细铁丝能否燃烧与___________有关。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是可以控制的,能否举一个生活中化学反应可控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D图所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用简单方法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请选择一种产物简要写出其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停下来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请计算:(1)乳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
(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______________;(3)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______________(书写解题步骤)(4)10g的乳酸中含有________碳元素。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5)(1)配制500g这种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6)(2)要把10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g..
第二篇:初三化学试题
初三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刘悦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活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B.
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
C.
将土豆由块状切成丝状
D.
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
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
生石灰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H”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氢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一个氢原子
B.
烧碱、熟石灰、纯碱按物质分类均属于碱
C.
金刚石、C60均为碳单质,所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
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提高了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4.葡萄糖能给我们带来甜蜜和健康,它是生产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分子式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其转化过程为C6H12O6+6O26CO2+6H2O
B.
除葡萄糖所属的糖类外,六大营养素还包括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C.
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说明葡萄糖就是由C和H2O组成的混合物
D.
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5.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B.
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
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6.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配置成稀硫酸,将镁条置于其中
有气泡产生
Mg是活泼金属
B
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CO32﹣
D
将ag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bg
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金属活动顺序为:Fe>Cu,且析出铜的质量为(b﹣a)g
A.
A
B.
B
C.
C
D.
D
8.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P
Q
R
W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3.6
4.8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
12.6
10.8
A.
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
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
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
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0g
二、填空与解答.(每空1分,共23分)
9.(1)某简单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当x=8时,该粒子符号为
;当x=10时,该粒子符号为;
当x=13时,写出该粒子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2)t℃时,将5.2gKNO3固体溶于2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t℃时,KNO3的溶解度为
.
(3)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色气体.生成这种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
.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最常见的液态物质,B是黑色固体,F、G为金属单质.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H的化学式是;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③写出D+F→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向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从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符号,用化学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化石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
[中国教&育%出@版网*#]
(2)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
(3)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成分之一的小苏打:
.
1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
g.
②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③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是
(填写物质序号).
1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①硬水可用
来区分,生活中可用
来降低水的硬度.
②硬水在加热或久置时,会产生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生活中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
13.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铁、铜、棉花、聚乙烯塑料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
②铁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金属,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炉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完成该实验有多种方案,写出其中一种方案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1分)
14.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探究.[中@#国*教育%&出版网]
(1)小明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制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前小明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
(2)小红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动物某些脏器中含有的物质等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动物脏器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酶是
(选填序号填空: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
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红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
.]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
溶液几乎没
有气泡放出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
溶液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15.(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I装置制取蒸馏水,仪器a的名称是,冷水应从
进
出.
②装置II是实验室经常用于固体药品称量使用的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盘(选填(左盘)或“右盘”);如果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且将称量物放反,则所称的样品质量的数据比实际值
(选填“大”、“不变”或“小”).
③装置III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仪器b的名称是
;若用MnO2与H2O2制氧气,MnO2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选填“能”或“不能”)用此收集装置的收集方法收集CO2.
(2)扎西同学在化学兴趣小组中提出一个猜想:“根据学习过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可以知道,Na2CO3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
为了确定扎西同学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了对该猜想的判断.请你完成兴趣小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Na2CO3溶液与CO2的反应
【实验药品】:Na2CO3溶液、饱和的NaHCO3溶液、大理石、CaCl2、CaO、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查阅资料】:NaHCO3与Ca(OH)2发生反应:2NaHCO3+Ca(OH)2=CaCO3↓+Na2CO3+H2O.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上述的(填药品的名称)
②将制取的CO2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洗气瓶的目的是
.
③使过量的CO2通过装置III,充分反应后,将其中所得的溶液取出3mL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
试剂(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
a.当试管中
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没有发生反应
b.当试管中
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扎西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应用】:你能否依据此化学反应的规律,再写出一个类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上述已有的两个反应不得分):
.(2分)
16.(7分)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先将2.4g
CuO与w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wg.然后将固体溶于21.3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求生成的O2质量;
(3)求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三篇:塘沟中学初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塘沟中学初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 3.2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了 4.4 g C02 和 3.6 g H20,则该有机物中()A.一定含有 C、H、O 三种元素 B 只含有 C、H 两种元素,不含 O 元素 C 一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可能含 O 元素 D 一定含有 C、0 两种元素,可能含 H 元素 2.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 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3. 2005 年 10 月 12 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 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2NH4ClO4 = N2↑+ 4H2O + X + 2O2↑,则 X 的化学式为()A、HCl B、ClO2 C、Cl2 D、HClO 4.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5.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 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 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 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 是()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7.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 “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 日的暑气; 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 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8、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还使木材与空气隔绝
9、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
6.现有下列仪器:①锥形瓶,②酒精灯,③长颈漏斗,④石棉网,⑤导气管,⑥水槽,⑦集气瓶.其中在制取和收集 CO2 时肯
定用不着的是()A.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⑦ D.①③⑥ 10.检验 CO2 气体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A.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 B.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集气瓶内
11、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 B.二氧化碳会使害虫窒息死亡 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发生 D.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2.下列有关 CO2 的实验中,只能证明 CO2 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13、地球大气中 CO2 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A.产生温室效应 B.产生酸雨 C.污染环境 D.毒害作物 14. 在地球大气中,因 CO2 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大气中 CO2 含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 B.石灰石的分解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人口增长呼出的 CO2 15.某反应 2A+3B=C+2D,若有 10gA 和 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6gC,那么要得到 8gD,参加反应 A 的质量应为 A.20g B.15g C.10g D.8g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16.(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二个钙离子 ②三个硫酸根离子 ③一氧化氮中氮显+2 价 ④3 个氧气分子(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 未来的理想能源是 ②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是 ③能形成酸 雨的空气污染物是,17.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与过”的辩论会上,有如下观点: 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使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多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是近年来农作物丰收的原因之一。写出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农村房舍失火后常用水来扑灭,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这两种灭火方法 依据的原理依次是:、。请 你依 据上述原理,各举一种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19.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 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灯一 样。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碳。(1)干冰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实验证明干冰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6)某学生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打翻桌上的燃着的酒
2
精灯,引起一盘镁带的燃烧。实验室里有下列用作灭火的器材和材料,你认为此时最合适 的灭火的器材或材料是。A.干冰灭火器 B.CO2 泡沫灭火器 C.水 D.黄砂(2)这 个 实 验 还 引 发 了 我 对 过 去 某 些 知 识 的 反 思,从 而 有 些 新 的 发 现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 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一,“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烧得更旺。21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请问:(1)加碘食盐所含碘酸钾(KIO3)中,I 元素化合价是。(2)明年我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将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写出天然气主要成份的化学式。
三、实验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它 1 分共 20 分
23、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 1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 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 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12 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 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解释 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 是①;②。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 12 装置与图 11 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 1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1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 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 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5。
3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24.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并实验 C02 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 A 的。(2)用 装 置 A 来 制 取 CO2 所 用 的 药 品 是。(写名称)写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3)若要用装置 B 检验 CO2,在 B 中应盛放的试 剂名称是,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 接 时,B 中 看 到 的 实 验 现 象 是。写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4)若要用
装置 C 证明 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中除有少量水外,C 应加入的试剂是,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烧杯 D 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上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 D 中看到的实验现 象是 _______; 证明 CO2 具有 的性质。
四、计算题 9 分 25、2005 年 10 月以来,禽流感呈现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国际卫生组织推荐“达菲”作为治 疗禽流感药品之一。在中国,“达菲”也被列为治疗该病的治疗用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 一种化学式为 C16H31N2PO8(相对分子质量为 410)的物质。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为 为 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6 刘彬同学的姑父从三峡搬迁到我们家乡后,准备兴建一座碳酸钙精粉厂。为检测当地石 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在实验室用 6g 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 19g 稀盐酸恰好 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为 22.8g。求:(1)依椐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 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第四篇: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题卷
※※※※※※※※※※※※※※※※※※ 襄州一中枣阳一中 2013—2014宜城一中曾都一中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化 学 答 题 卷(请将选择题填涂在指定机读卡上。)17.(8分)(1)(2)_______________18.(:_号考___________19.(__:_名姓20.(: 级班
21.(※※※※※※※※※※※※※※※※※※3)4)8分)(1)①②(2)>>>>(3)14分)(1)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4); 5)_____________ 10分)(1)2)(3)12分)(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5)
四校联考高二化学答题卷((((((((
第五篇:初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质量分析
每一次的考试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一个压力,为了在考试中能够有理想的成绩,平常的复习一定要好好的去对待。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初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质量分析,一、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整体素质较好,表达能力相对较强,思维灵活,反应快但缺乏细致耐心,特别是对于像概念类的知识理解性记忆要强于复述性记忆,往往丢掉重点词汇。
优异生大部分集中于初三一班,例如:苑文博,此学生性格沉稳好动脑思考,成绩一直保持领先,这一次丢分在语言表述的不全面上。学困生相对集中,如:王祥同学,他成绩一直处于全年组的最后面,长期的状态导致他对学习任何学科都兴趣缺缺,溜号,跑神,即使他对本学科有兴趣学习,也会由于知识积累的缺乏使他无法正确理解。
二、试题分析:
1、这一次一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全卷由五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第五大题计算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三、成绩分析:
1、这一次考试学生成绩一般,90分以上4人;80分以上15人;70分以上17人;60分以上12人;不及格人数为42人。全年组平均达到:57分,优秀率达到:21%,及格率达到:53%。但仍有部分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2、这一次成绩在选择题、填空题上均有满分;对于丢分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简答题和计算题上。
3、分析得失分原因:
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其次,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最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这一次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6.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算错、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