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为普通话。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如何学好普通话: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务必一定要握发音部位;第二,尽量多的要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第三,不懂就查。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任何一个小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可能知道,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国家规定,推广普通话,必须从学生抓起。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要在学校开展“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活动,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规定,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要成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我们中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学好普通话,面向现代化;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
看来,关于不说普通话的问题,已经非同小可,它不仅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而且有时还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虽然方言也是中国一点特色,但我们最重要的是学好普通话,并推广普通话。一定要将它保留下去,所以,我提倡:“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萃,我们要让国萃发扬全世界,发扬中国的文化!”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推广普通话小知识
1、什么是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2、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3、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
严格地说,“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4、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
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
5、说“官话”就是打“官腔”吗?
“官话”是普通话的旧称,也泛指北方话,而“官腔”则是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语,二者不是一回事。
6、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7、怎样才算普及了普通话?
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8、汉语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民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具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
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
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第二篇: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概念意义
推普,是推广普通话的简称。推广普通话宣 传提纲和宣传口号,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方针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阶段目标
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基本思路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依法强化政府行为。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向更宽的领域延伸,逐步实现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人人有责(11)新闻媒体是我们学习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第三篇: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开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 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推广普通话的宣传语
1.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2.心相印,语相通,和谐共处乐融融。
3.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4.讲普通话,标标准准;写规范字,堂堂正正。
5.普通话,给你美丽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
6.学说普通话,推广靠大家。
7.请说普通话,书写规范字;使用文明语,争做文明人。
8.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好学生。
9.规范语言文字,弘扬民族文化。
10.推广普通话,责任你我他。
11.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12.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3.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4.普通话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
15.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6.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用规范字。
17.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18.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第四篇: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作为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其他不需简化的字。推行规范汉字,使用规范汉字,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向公众的书面语表达中不写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字和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在学校,首先是教学用字要使用规范汉字,其次在公共设施用字(招牌、标志牌等)、公务用字(公文、印章等)、印刷物用字、张贴用字(通知、启事、海报、标语及其他宣传品)等一切面向公众的用字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学校是基础和重要的阵地。高等学校的师生更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方面军。我们要带头在学校营造一个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1、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
2、讲好普通话,事事好说话
3、外国宾朋到中国,到了中国学汉语。汉语就是普通话,人人都能听得懂
4、说普通话,行万里路
5、人人都说普通话,祖国处处在变化
6、普通话,用处大,人人说,增文化
7、讲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
8、普通话,明白事
9、学好普通话,发扬中国历史文化
10、今年过节不说话,要说就说普通话
11、说好普通话,大江南北任我游
12、交流的桥梁——普通话
13、说话要说普通话,沟通交流都不怕。人人都要学会它,走南闯北就不怕
14、要做中华小当家,先要说好普通话
15、人人都说普通话,中国人民成一家
16、人要做文明人,讲话要讲普通话
17、普通话不离口,规范字不离手。普通话最好听,普通人最可爱
18、你想和更多人交朋友吗?——请说普通话
19、人人都写规范字,人人都说普通话 20、普通话,我爱他,大家一起普及他
讲标准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们祖国的通用语言,如果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就会闹出许多笑话。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外国朋友到一家中国饭店这家饭店老板是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外国朋友点完菜,老板大声告诉后面的厨师:“两份牛扒,两碟青菜,青菜一定要„死“(洗)干净。”外国朋友听了,表情怪怪的,他一定在想:青菜怎样才算死干净呢?不要吃出毛病来。结果他饭也没吃,转身就走了。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普通话有多么重要,所以同学们应该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活动。首先在家庭中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每个同学都建议自己的家长坚持讲普通话;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做到自己讲普通话,还劝说别人讲普通话;作业写规范字,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同学们还应该开展“捉拿”错别字活动搜索店牌和店面广告牌,发现错别字立刻“捉拿”,并向店主提出了“写好规范字”的建议。搞这样的活动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讲好普通话的意识,同时还起到了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作用。
身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加是我们的祖国 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做好国家的小主人。
写规范字
【出错频率最高的字,括号里的是正字】
按(安)装
气概(慨)甘败(拜)下风 一股(鼓)作气 死皮 癞(赖)脸
兰(蓝)天白云 再接再励(厉)侯(候)车室 穿(川)流不息 迫不 急(及)待 既(即)使 水笼(龙)头 防(妨)碍 一幅(副)对联 一诺 千斤(金)天翻 地复(覆)名(明)信片 入场 卷(券)大姆(拇)指
走头(投)无路 出奇(其)不意
不能 自己(已)谈笑 风声(生)
第五篇:母亲节由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孟 郊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举办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 丁
母亲的由来
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MOTHER"SDAY)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道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血块鲁斯道圣公会教学,请求为她的母亲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学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之花——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除了这些情感因素外,康乃馨的天生丽质应是它受到人位宠爱的主要原因,或许也正是它的美丽而成为献 给母亲的佳品。中国的母亲花——萓草
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萓花。
萓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萓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产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萓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萓堂,以萓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萓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萓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萓堂上,孩儿更共怀。”萓草就成了母亲的侥,萓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萓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信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
母亲节的创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安娜‧贾维斯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节日里人位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1928年,节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节日这一天,娄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母亲节。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古的生日。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亚则定在12月22日。
母亲节在我国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吉尔吉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2012年4月24日签署法令,将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定为“母亲日”。这一决定是国家支持母亲和家庭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让吉尔吉斯坦整个国家和社会认识到提高母亲们和家庭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国家在关照母亲和家庭上的政策与国际接轨。此外,法令要求政府开展调查,研究“照顾母亲和提高家庭的地位”在吉尔吉斯坦的现状,以判断政府是否兑现了承诺,遵守国际法。这一调研成果对于母亲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