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土地权属争议的法律解决
目录
一、内容提要····················································2
二、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和特点····································3
1、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 3
2、土地权属争议的特点···········································3
三、土地权属争议的主要表现······································4
四、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的法律方式··································5
五、我国法律对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是如何规定的······················6
六、总结························································7 参考文献···························································8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土地的数量反而逐年减少,,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更和人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群众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心日益剧增,也表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土地权属概念理解能力的提高,而越来越多的土地权属争议,更加揭示了我国法律在这方面不够完善,也对我国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土地所有权是什么,而土地权属争议在我国法律上到底是如何定义和解决的,现在就为大家浅析一二。
关键词:
土地权属争议,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
浅析土地权属法律的争议解决
土地是我国崛起的根源,是立国之本。我国自古以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在我国构建和发展上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凡是涉及到土地的问题,都显得极为重要。现今我国人口的比例与土地面积的比例是相当悬殊的,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造成了相当多的土地争议,有些因土地产生的争议竟然长达十几二十年都还没有得以解决,不仅影响了我国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还放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且直接的阻碍了我国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妥善的处理好土地权属争议,对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土地权属争议相关法律知识。
一、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和特点
(一)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
说到土地权属争议,一般来说,大家根据词义肯定就会想到这不就是平常的土地纠纷吗?对,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我要强调一下的是,这里的土地纠纷是因为土地而产生的一切纠纷的总称,特别是指进入司法程序的有关土地的纠纷,并没有严格的法律定义。
而土地权属争议却是有明确的法律界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条规定里面所提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即是本文所称的土地权属争议。
在2003年3月1日起,施行了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17号令《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①,其中第二条给出了明确定义,“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争议”。可见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远小于平常所说的土地纠纷,其实就是当事人对土地权利归属的争议。土地纠纷包含土地权属争议,土地权属争议属于土地纠纷。是包含关系。
(二)土地权属争议的特点。
对土地权属争议的概念有个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我们来逐个来分析。
1.土地权属争议主体具有多样性。说到争议主体,这就包含的太多了,不过一般来说,有这么几大类。在所有权的争议上有国家和集体之间,集体和集体之间的争议;在使用权的争议上有则是发生在国家和集体之间,集体和集体之间,也有很多是发生在国家或者集体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个人属于集体,集体从属于国家,而国家包含集体,集体又是由个人所组成。所以说争议主体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很有多样性的。
2.土地权属争议客观的特定性。一般表现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谁所有,由谁来行使的问题。纵观我国出现的所有争议,基本上都是由此构成,比如个人和个人之间争论某一小块地是属于谁的,某某地产公司侵占了某某土地等等,在新闻或身边是经常见到的。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定性,而争议就是根据这个特定的性质或实物围绕它而产生的,所以也可以说它具有不可变化性,是特定的。如果争议不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还能定义为土地权属争议吗?
3.土地权属争议属于民事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民法上是属于不动产物权的范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里所标的土地,是不动产,而且是其他不动产物权产生的基础。因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最根本的不动产民事权利,土地权属争议也是最基本的民事争议。在民法的框架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所以在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时也应该适用民事法律的基本规范,最终解决也应该可以寻求司法裁决或者司法救济。权属争议的这种民事性质也决定了该类争议不同于其他争议。
4.土地权属争议是一物多权争议。什么是物权?《物权法》②规定,物权是对物的权利。这里的物,指的就是不动产和动产,而土地是属于不动产的。民法基本理论认为:物权具有排他性,在一个物上不能同时成立两个以上的所有权或相互矛盾的物权。这也就导致了争议的双方都主张要对自己的土地享有排斥对方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争议双方中必然有一方的主张不能确立。因此土地权属争议的对立性很强。它不同于土地权属明确情况下的侵权纠纷。虽然民事争议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但对同一土地的权属争议往往是要经过调解或裁决处理。
5土地权属争议多属历史形成,因行政行为不当而产生。自从有了法和法所确认的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争议就产生了。上层建筑的任何重大变化都会在土地制度中予以体现,所以当国家形态和经济制度发生变化时,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发生变化时,都可能导致土地权属的变化。因此权属争议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又有现实的复杂性。土地作为不动产,现代民法主张以产权登记进行公示,从而保护土地的所有和处分权利。但由于政府原始登记工作还不全面彻底,或者在登记中存在错误,就会大量产生土地权属争议。可以说登记不到位和错误登记是目前土地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鉴于上述情况,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二、土地权属争议的主要表现
土地权属争议一般来说,一共具有三种表现形式:(1)无权属证书的土地权属争议。
争议主体各方都没有取得有权机关颁发的有效权属证书(包括土地所有权证书或土地使用权证书),争议主体均请求国家有权机关将争议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确认为自己享有,并颁发相应的权属证书。
在现实当中,经常出现对某块土地的权属状况不明,尽管相关的当事人都说拥有此土地的使用权或所有权,并且一方或多方对争执的土地实际占有、使用多年的情况,但争议各方都没有国家有权机关颁发的土地权属证书。这就是典型的土地权属争议表现,相关当事人只有在相关国家机关对诉争土地权属进行明确,并颁发相应的权属证书后,明确了土地权属主体,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才会最终得以彻底的解决。
(2)权属证书互相矛盾的土地权属争议。争议主体各方都拥有有权机关颁发的有效权属证书,但权属证书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一方或多方主体认为他方主体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故而请求有权机构重新核查争议问题,注销原来的权属证书并重新颁发权属证书。
在现实当中,会出现因为土地权属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行为,导致同一块土地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使用权被两张或以上权属证书登记,也就是出现了同一块土地被重复确定土地权属,相关权力主体的权属证书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这时,任何一方的权属证书都不具有否定他方土地权属的效力作用。政府只能根据相关材料和证据来认定讼争土地权利归谁所有,并根据处理决定办法新的土地权属证书、注销与之相应的旧的权属证书。
(3)权属证书与其他证据互相矛盾的土地权属争议。在我国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中,有这种情况:一方具有有权机关颁发的有效的土地权属证书,而争议相对方虽不具有有效的土地权属证书,但有其他的合法证据与合理理由认为自己对争议土地享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使用权,从而请求有权机关重新对争议土地权属予以确认,注销原来的权属证书并重新颁发权属证书。
既然土地权属证书只是认定土地权属的证据,并不具有终局的、唯一的确权凭证,与其他相关证据相比不具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当事人拥有的土地权属证书理应成为国家有权机关进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审查的对象,理应允许被相反的其他有力证据推翻,并且将土地权属证书与其他证据相矛盾的争议归属到“土地权属争议”的范畴,为行政机关内部自我检查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利用发挥行政机关的主观能动性,节省司法资源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土地争议权属解决的法律方式
一般当出现土地权属争议时,其解决的法律方式主要包括协商、行政处理和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1.协商。首先应该由当事人双方或多方协商解决。所谓协商,就是在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纠纷后,各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经过商量取得一致意见之后,签订土地权属协议书,并且应该立即持协议书向当地土地主管机构的地方政府部门申请确认登记。如果协商失败,另一方或另几方可以申请人民政府处理。
这样的做法可以免去复杂的诉讼过程,迅速及时地解决争议,有助于双方或多方友好关系的维持,是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首选方案,但是由于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缺乏强制力,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行政处理。人民政府收到当事人争议案件以后,应该立即着手调查取证。在调查清楚事实以及了解了土地的权属状况以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平合理的调解方案,并向当事人予以说明,最后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调达成协议。如果调解不成的,则由人民政府或经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主管机构的地方政府部门下达行政处理裁决书。具体工作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承办,但是作出决定必须以人民政府的名义并出具相应的处理决定书。
3.诉讼。对有关权属争议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当时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为收到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但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应先采用行政处理的方式;当事人未经行政处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③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政府或者其他主管部门有关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作为行政案件受理。”故诉讼的类型是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
综上述所说,我国的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的法律方式总体来说是有严谨的流程和制度的。
四、我国法律对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土地权属及其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的规定,形成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法律体系,包括《土地管理法》以及根据它制定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登记办法》和《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构成的体系是极其松散和凌乱。它们不全面,不系统而且相互之间还存在重叠或者矛盾的地方,而且我国土地权属争议和其他争议相比,有其特殊的处理方式,即纠纷发生后必须先经过行政手段处理后,当事人才有提起诉讼的权利,这样的处理方式既有其优越性也有不足之处,下面就来进行简单的介绍。
(1)首先来说协商解决。对于协商,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有明确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给协商解决土地权属争议提供了依据,也是目前我国调处土地权属争议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由于我国以前土地权属管理紊乱以及各种历史原因,还有土地登记未实施到位以及各种失误,这样就有可能使争议双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依据不充分,举证困难,事实不清,采取协商的办法更能快速的解决争议,让双方或者多方的损失降到最低。但土地权属争议在协调时往往存在很强的对立性,而且涉及的利益较大,争议双方或多方都不愿意让步和妥协,进而导致了协商解决的难度增大。
(2)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申请由人民政府处理,即行政调解。这里,笔者比较赞同当前的一种主流观点,即行政调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作的调解即由国家行政机关出面主持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式方法,促使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诉讼外活动。因为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调解的主体为行政机关。
2、调解的对象为民事纠纷。
3、当事人是以自愿为前提的。行政调解能有效减少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快速的解决争议,并且行政调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指导性和专门性,同时执行力较高,而且可以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行政调解对于该类争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3)行政裁决概述及其原则。行政裁决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按照法定程序,主持解决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于行政管理事项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的行政行为④。这里我们只做狭义上的解释,即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⑤。在我国行政裁决的主体是具有行政裁决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的属性。而启用行政裁决的程序有两种:1。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使行裁决权和行政机关主动使用裁决权。在裁决程序上,具有司法化倾向,在裁决中使用司法裁决的原则比如公开原则,回避原则等。行政主题解决争议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化解矛盾,同时也是行政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行政裁决既有很强的司法裁判特征,又保留了行政活动的天然属性,把行政裁决定性为准司法行为能够更充分体现现行行政裁决的内涵。
行政裁决既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又有专业知识作为处理争议的后盾,而且其准司法的程序也保障了结果的公正性。对于土地权属争议来说,行政裁决的有点突出。土地权属争议是极为复杂的因素引发的,涉及面广,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法律等等方面,对于不熟悉其背景及诱因的裁决者是很难作为公正,合法,合理的裁决的。所以土地部门对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查处理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我国《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该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这是调处土地权属争议的原则性规定,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简单的三点:1.中立原则。2.及时、经济性原则。3.尊重现实,协商在先的原则。
(4)关于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我国《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权属争议的行政复议没有做出相关规定,但是《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中规定当事人对调处部门不予受理的决定或者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行政复议先行为原则,自由选择为例外;二是以自由选择为原则,先行程序为例外。我国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在实际运行中选择的是第二种方式,简单说即为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于行政裁决的救济方式,诉讼还是复议,可以自由选择。
就行政复议本身而言,它是行政救济机制的成员之一,其价值功能在于对权利人提供完整、正确、迅速与经济的救护保护,同时对违法或不当之行政行为可纠正可变更可撤销;而且解决行政复议是独立的程序,它有自己的体系和法规,也不属于行政诉讼的附属规则。另外,行政复议可以对行政行为进行完全审查,既可纠正,也可变更,而行政诉讼只能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审查,若只有行政诉讼而没有行政复议,权利人的救济就会出现重大的缺陷和死角⑥。所以行政复议在整个救济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总结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封建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土地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土地私有化,每个人均可以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从最开始的集体公社,到后面的个人承包,乃至现在的房产使用权都是一个历程碑式的进步,在这进步的过程中产生土地问题,土地权属争议进而浮现。如何加快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快速的提高我国GDP的增长,土地权属争议就成了当下必须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壮大,个人要致富,无论大小种种,都是会牵扯到土地,正是因为土地的根本性,基础性,其具备的这个特点,让其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从《土地管理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和制度一路走来,确实看见了国家正在努力的完善这方面的制度,然因为土地权属争议的种种特点,也说明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仍需加强。民生之本为土地,立国安邦的基础是土地。解决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就是解决民生,解决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土地权利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确定土地权利归属,及时调处土地权属争议,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土地权利的确定与争议调处,涉及土地权利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稳定,并直接关系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希望我国能加快构建完美的土地权属制度,将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①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1995年颁布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基础上修订而成。
②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③在1991年5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499次会议讨论通过,自1991年7月11日起试行。
④应松年:行政法教程.[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99页。
⑤张树义: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一以行政裁决为中心.[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⑥张树义: 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一以行政裁决为中心.[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3~54页。
第二篇: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一: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被申请人:
地址:
请求事项:
1、请求解决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2、请求解决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实事和理由:
1、关于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学校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从历史沿革来看,原卞庙学校土地,解放前是姓庞的私家园子,解放后,该庞家园子收归公有。高级社在庞家园子南半部分建立了学校,北半部分作为学校的操场,卞庙社区的秦庄、黄庄、王庄、卞庙、前贾、后贾六个自然村的学生都在此学习。卞庙学校土地从1956年至1959年春天,先后为卞庙乡、十四营和学校共同使用。1982年卞庙行政村将学校的操场(原庞家园子北半部分)以行政村的名义按照每户300元的价格出售给18户群众建房使用,该资金用于公益事业。1959年春天,撤销卞庙乡成立大队,大队部也由此迁往卞庙村街里,此后一直到2005年合校并点前,被学校单独使用。另外,建校时,学校需建5座教室,但由于资金缺乏,当时的卞庙乡经多方协调,上级领导同意提供砖、瓦、木料,由六个村的群众义务出工建成该校。以上事实证明,原卞庙学校土地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2、关于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原卞庙老地毯厂是1972年卞庙行政村建设大队部时征用卞庙自然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每个生产队一亩,占地共3亩。这块土地最先由卞庙大队部和卫生室使用,之后由卞庙行政村地毯厂使用,后来地毯厂停产,闲臵至今。这2.69亩土地的农业税一直由整个卞庙行政村承担。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也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2008年4月,卞庙社区卞庙自然村提出原卞庙学校土地和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他们一个自然村所拥有,对此,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认为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鉴于上述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6条的规定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特申请区政府依法裁决。
此致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0一二年二月月二十二日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二: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1001字)
一、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争议。
二、受理部门: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对需要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三、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
四、申请人应提供的材料。
(一)、申请书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2)、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3)、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邮政编码。
(二)、有关证据材料
(1)、人民政府颁布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2)、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出让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4)、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
(5)、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五、处理程序
申请——审查——受理——调查——调解——达成协议——制作调解书。
申请——审查——受理——调查——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调查处理意见——处理决定。
六、调查处理时限
(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进行审查,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提出是否受理意见。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及时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情况复杂的,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处理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七、不予受理的案件
(一)土地侵权案件;
(二)行政区域边界争议案件;
(三)土地违法案件;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案件;
(五)其他不作为土地权属争议的案件。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三: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1484字)
申请人:王某海,男,1955年10月10日出生,汉族,农民。被申请人:原李集农具社。
申请事项:
1.责令农具社退还其占用的原属于申请人的宅基地一处。
2.依法确认申请人对该处宅基有合法使用权。
申请理由:
1973年5月3日,李集某队东头生产队与原李集农具社签定一份协议,该协议将本属于申请人父亲王某江的住宅一处划给农具社使用,该协议载明了住宅当时的四至范围:南至农具社,东至坝梗,北至某路,西至于东方住宅。
1975年3月7日农具社又与申请人父亲签定了一份协议:
按照该协议约定:农具社应当给王某江划分同等面积住宅一处,并提供王某江新建住宅所需要的材料,并负责建房。同时还承诺为王某海解决商品粮问题,如口粮问题不解决好王某江有权不搬家。
但农具社占用申请人住宅之后,却迟迟不能为申请人解决商品粮问题,也没有为王某江建房屋,因此申请人一家人始终没有从这处住宅搬走,农具社将申请人家人所住老房屋拆除之后,申请人一家只好在老宅靠近某路的边上临时搭建房屋居住,也就是现在申请人一家现居住的位置。其他某部分原属于申请人的住宅被农具社占用至今。
农具社从停业经营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由于农具社占用申请人住宅之后没有按照协议兑现承诺,在此期间,申请人一家多次要求农具社返还被其占有的住宅。申请人与原农具社人员为此多次发生冲突,2006年申请人和农具社的张和就土地问题发生争执,申请人家属还被其打成轻伤。
《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1994年2月26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某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对土地争议有明确规定,其中:
第八条 农村集体土地,按照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实施时划定的范围确定所有权:
(一)行政区界变动;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村、村民小组、场合并、分立;
(三)因开发土地、农田基本建设调整土地;
(四)因其他原因重新划界。
第十条 乡(镇)村办企业、事业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按下列规定确定权属:
(一)《六十条》实施以前使用的,乡(镇)办的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办的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其使用权属现用地单位;
(二)《六十条》实施至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二日期间使用的,其土地所有权按前项规定处理,土地使用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占多用少、占而未用或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原土地所用者有归还要求的,应全部或部分退还;
根据上述规定,由于农具社占用申请人住宅和房屋之后没有按照承诺对申请人进行补偿,属于无偿占有使用。并且农具社现在倒闭停止经营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该处住宅上所建造的房屋早已破烂不堪,原农具社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该土地某期闲置。因此,将该处本来就属于申请人宅基归还给申请人,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但是,由于原农具社个别人员的干涉,致使申请人的正当权益无法行使。2008年4月份原农具社主任李明伙同张和、李起在土地权属没有确定之前,就擅自委拍卖公司将该处住宅于2008年5月10日拍卖,并以5万元的价格拍卖给李集街上的孟四。企图将占有土地合法化,但上述人员在土地权属尚未确认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是明显违法的。别说该土地权属尚未确定,退一步说,就是取得了使用权,那么作为农村的集体土地,其使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也是禁止转让的。
综上所述,农具社无偿占有申请人宅基,且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在其倒闭之后,土地闲置某达二十多年,依据现有法律的规定,该处宅基地理所当然的应当归还给申请人,请求政府依法支持申请人的正当请求。
此致
李集镇人民政府
申请人:王某海
2008年5月22日
第三篇: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被申请人:
地址:
请求事项:
1、请求解决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2、请求解决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实事和理由:
1、关于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学校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从历史沿革来看,原卞庙学校土地,解放前是姓庞的私家园子,解放后,该庞家园子收归公有。高级社在庞家园子南半部分建立了学校,北半部分作为学校的操场,卞庙社区的秦庄、黄庄、王庄、卞庙、前贾、后贾六个自然村的学生都在此学习。卞庙学校土地从1956年至1959年春天,先后为卞庙乡、十四营和学校共同使用。1982年卞庙行政村将学校的操场(原庞家园子北半部分)以行政村的名义按照每户300元的价格出售给18户群众建房使用,该资金用于公益事业。1959年春天,撤销卞庙乡成立大队,大队部也由此迁往卞庙村街里,此后一直到2005年合校并点前,被学校单独使用。另外,建校时,学校需建5座教室,但由于资金缺乏,当时的卞庙乡经多方协调,上级领导同意提供砖、瓦、木料,由六个村的群众义务出工建成该校。以上事实证明,原卞庙学校土地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2、关于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原卞庙老地毯厂是1972年卞庙行政村建设大队部时征用卞庙自然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每个生产队一亩,占地共3亩。这块土地最先由卞庙大队部和卫生室使用,之后由卞庙行政村地毯厂使用,后来地毯厂停产,闲臵至今。这2.69亩土地的农业税一直由整个卞庙行政村承担。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也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2008年4月,卞庙社区卞庙自然村提出原卞庙学校土地和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他们一个自然村所拥有,对此,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认为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鉴于上述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6条的规定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特申请区政府依法裁决。
此致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0一二年二月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处理
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处理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而制约该项工作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地权属争议问题。
一、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权属争议历史问题多,争议时间长,难点集中,焦点突出,调查取证和处理难。经历土地改革、计划经济等历史时期,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土地权属争议多数属于历史遗留、久拖未决的“疑难杂症”,证据收集难度大,特别是原始资料不完整甚至缺失,保存下来的一些证据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也难以保证真实性。而且土地权属争议往往涉及利益较大,当事人常常会把调处人员视为对立面,甚至伪造证据使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难上加难。
(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经费无保障。目前该项工作主要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地籍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量大,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在办案经费上,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不收费,所有办案开支均由国土部门支付,遇到不服处理决定再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国土部门还要代表政府出庭应诉,必要时还要聘
请专业律师处理涉诉案件,增加了行政成本。
(三)土地确权登记的法律法规层级较低,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缺乏法律依据。目前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在程序上主要依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土地确权主要依据《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主要依据《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其没有对宅基地纠纷的解决提出具体措施。上述法律法规难以涵盖实际发生的复杂的土地权属争议情况,致使适用法律困难。
二、土地权属争议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争议。我国土地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变迁,在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土地改革时期,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初级社、高级社,形成了农村土地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土地所有制。在合作化时期,由于受“共产风”、“平调风”的影响,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被打乱,遗留下来的权属未定,地界无明显标志,权利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引起土地权属争议。
(二)法律法规对不同时段的情况区别处理,有关人员掌握困难,工作偏差引起争议。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村镇建房用地管理
条例》,以及《土地管理法》的多次修改,到1995年发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中央颁布的《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不同时段的情况区别处理,使有关人员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因工作偏差引起争议。
(三)土地登记法律规定不统一,部门之间难以协调产生争议。《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草原法》、《渔业法》、《海洋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规定了国土、林业、农业、房产等相关部门分别对土地、林地、水面、滩涂、草原等进行登记发证,影响了土地登记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四)对以调解为主的原则把握不准,地方保护和本位主义严重,影响调处工作进度。如在进行国有农场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争议调处过程中,少数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只顾地方局部利益,助长了某些违法侵权行为发生,使得国有农场与农村集体之间关系紧张、矛盾激化,旧的权属争议没有得到解决,又引发新的争议。
(五)土地价值逐年显现,由于征地等使土地权属争议显化。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建设用地向集体土地不断扩展,土地价值日益显现。集体土地所有者依法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纷纷要求用地单位对历史上无偿占用的土地进行经济补偿。对利益的要求直接转化为对权利的要求,从而引发土地权属争议。
(六)土地登记不规范,地籍信息管理等基础工作薄弱。早期的土地登记,尤其是初始土地登记边办理、边摸索、边总结,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有的比较粗放,存在着不规范、不完善,甚至错漏等问题。土地无偿划拨时期,用地审批多头管理,无偿占用,少征多用现象非常严重。土地开发、五荒拍卖不规范。地籍信息不统一、不完整,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建议
(一)完善土地确权及争议调处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主要以《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为依据,但这两项规定是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较低。《行政许可法》、《物权法》颁布实施后,推进两项规定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显现出来,建议结合近几年土地权属争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出台新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办法》,上升为部门规章、甚至国家法规,以提高解决土地纠纷依据的法律效力层级。
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纠纷频出的现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专项政策、程序和操作办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明确权利人权利。另外,建设全国土地权属争议典型案件数据库,广泛收集各地典型案
例,供网上查阅、交流和借鉴。
(二)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队伍。成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机构,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专业队伍。同时建立责任制,设立专人专项负责。明确土地权属争议的受理范围和管辖责任,在规定的办案期限内完成调解工作、下达处理决定。
研究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师制度,提高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规范化水平。与人事部门一起,研究设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师职称,组织资格考试,编制教材,培训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人员,规范调处工作行为。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加大业务培训工作力度,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讲解分析案例,交流案件受理和查处经验等;特别是加强新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培训。不断加强调处实务学习和实践锻炼,研究调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协调能力。同时,实行人才引入机制,充实调处队伍,为建立长效机制打好人才基础。
(四)强化沟通协调,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是一项跨部门、跨系统、涉及多行业的工作,涉及国土、民政、规划、农业、林业、水产,甚至信访、公安、司法、监察等部门,要加强部门协调和沟通,做好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保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结果的权威性。
(五)建立健全规范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管理体系。建
立调处工作激励机制和制定专人负责制度、定期会商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抓好土地权属争议的应急机制建设,把调处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进行部署,抓紧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应对和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第五篇: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复议申请书
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复议申请书
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人:xx县xx乡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男,职务乡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xx,男,该村民委员会主任。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三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x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八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九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被申请人:xx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男,职务县长。第三人:xx县xx乡xx村一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二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四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十一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十二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请求事项:
1、依法撤销xx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8月2日作出的xx府处[2011]xx号《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处理决定书》;
2、依法确认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归属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全体村民集体所有。
事实与理由:
xx县xx乡xx村第1、2、4、11、12村民小组(下统称第三人)与xx县xx乡人民政府、xx乡xx村民委员会、xx村第3、5、6、7、8、9、10村民小组(下统称申请人)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xx县人民政府(下称被申请人)于2011年8月2日作出黎府处[2011] 6号《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处理决定书》(下称《决定书》),该《决定书》将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划归第三人所有,并于2011年8月29日送达申请人。
申请人认为,《决定书》认定事实部分错误,其处理决定采信证据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应依法予以撤销。
一、《决定书》采信争议山林土地权属依据错误,违反法律规定
1、被申请人“查明事实”,属自行编造。
被申请人在其《决定书》第5页倒数第5行至第6页第5行“查明事实”:申请人(指复议案第三人)提交的1983年10月3日制定的《乡规民约》,是在林业“三定”期间xx公社管委会经召开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有证人证言和时任xx公社干部的调查笔录佐证)。因此,该《乡规民约》应作为处理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有效证据。
被申请人的上述“查明事实”纯属子虚乌有,自行编造。1983年时期的xx公社作为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其所召开的任何会议,毫无疑问会有《会议记录》,如果就其管辖内的涉及农村集体权利义务的事项制定《乡规民约》,必先在该次会议上首先形成《会议纪要》,这是常识,也是政府机构的工作程序。同样作为一级政府的被申请人,基层政府的工作程序不可能不知道,对1983年时期xx公社召开会议并讨论通过制定的《乡规民约》,用“证人证言”及自行“调查笔录”形式来加以证实,而不是拿出当时的《会议纪录》或《会议纪要》来进行证明,实在是荒唐之举,其编造事实显而易见。
被申请人之所以会自行编造这个《乡规民约》出台的过程,无非是想说明《乡规民约》程序合法,可被申请人用以佐证《乡规民约》程序合法的“证据”(即证人证言和调查笔录),根本就不具有证明效力。政府机构的某一次重要会议并讨论通过关系“民生民权”事项的决议,用“证人证言”和“调查笔录”形式来证明,这是被申请人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独创”,这种“独创”性不具有任何法律依据。
2、《乡规民约》有违反法律规定内容,该部分内容属无效约定。
被申请人确认处理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有效证据——《乡规民约》,如前所述既无证据证实其制定程序合法,同时该《乡规民约》就争议土地权属进行确权的内容是无效的,该内容违反了法律之规定:⑴《土地管理法》第11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⑵《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林业行政部门对国家和集体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的林地进行登记,颁发林权证,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
上述《土地管理法》和《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相关条文之规定,非常明确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集体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的林地),其所有权的确认权为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无权确认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属。《乡规民约》性质上属于乡(镇)村农民集体自行管理内部事务的约定,岂能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确权划分。被申请人不是不懂法,但偏偏要将《乡规民约》违法内容部分认定为处理争议土地权属的有效证据,这说明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申请人徇私枉法;一是被申请人不依法行政是其常规。
3、被申请人采信《乡规民约》作为处理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有效证据,违反法律规定。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1条、第13条和《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可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林地权属管理实行登记发证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林业行政部门对国家和集体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的林地进行登记,颁发林权证,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上述法条之规定说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县级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所有权证、山林权证书等,是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确认权属的合法依据。被申请人无视法律规定,将具有违法内容的《乡规民约》认定为处理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有效证据,显然违反法律规定。
二、《决定书》适用法律错误
被申请人《决定书》依据《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第十八条第(二)项和第十九条第(六)项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对本案“土地权属争议”的实体处理,适用法律错误。
1、《条例》第十八条第(二)项,是属于山林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决定书》适用该法条并无不当。
2、《决定书》适用《条例》第十九条第(六)项的规定是适用法律错误。
《条例》第十九条的适用前提条件是“尚未取得林权证或者对林权证有争议的”,而申请人与第三人就本宗土地(即xx林场)权属争议,并非是没有任何一方取得林权证,申请人之一的xx乡人民政府已经取得林权证,即1983年10月28日黎林权字第1号《xx县山林权所有证》(下称《山林权证》)。只要申请人的《山林权证》没有被依法撤销,依据《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该山林权证书就是首先应当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处理林地权属争议的证明材料。
本案申请人与第三人对申请人(xx乡人民政府)持有的由被申请人颁发的《山林权证》并不存在争议,是被申请人没有经过合法程序而单方面在个案中认定《山林权证》为无效证据,进而认定不能作为处理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证据。被申请人将《山林权证》排除为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其行为结果——《决定书》则必然是违反法律规定。被申请人其将自己颁发的《山林权证》,认定为系“擅自填发本府事先盖好章的所有权证”(见《决定书》第6页第14行)实在荒唐,这种不按法律程序、毫无根据地否定自己颁发的《山林权证》行为,当然是一种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而违法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则必然错误。
3、被申请人认定《山林权证》,不能作为处理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证据,导致《决定书》适用法律的错误。
《决定书》第6页认定《山林权证》只能证明“xx林场”的林木所有权归xx公社集体所有,不能证明“xx林场”的土地权属归xx村集体所有。同时《决定书》还利用若干“证人证言”形式说明填发《山林权证》,不是为了明确土地权属问题,目的是发展林业,保护森林及造林成果,保护集体财产不受侵犯。
申请人认为,作为一级政府的被申请人,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对事实的认定,居然无视法律规定而信口雌黄。不论是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以及《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无不规定《山林权证》就是土地权属的证明材料和确权依据。申请人xx乡人民政府持有“xx林场”的《山林权证》,在该山林权证书没有被依法撤销之前,“xx林场”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人就是xx乡(仅包含xx村和九龙村)集体所有,申请人xx乡xx村民委员会系xx公社下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村民是“xx林场”土地权属人乃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而被申请人颁发的《山林权证》,依照法律规定就是土地权属依据,而非如被申请人所声称的填发该证书的目的。由此可见,正是被申请人多处表现违法认定事实,才导致其对本宗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决定适用法律错误。
综上所述,《决定书》认定事实有误,采信证据错误,适用法律不当。申请人请求复议机关审慎审理,依法撤销该决定,而不是简单的维持了事,或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项规定决定变更,重新正确认定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归属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全体村民集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