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

时间:2019-05-14 15:1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

第一篇: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

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

前 言

根据《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考试,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本大纲为人才中介员与人才中介师共同使用,但有不同要求。在使用时应注意:带★的内容(标在各章题目之前)不列入人才中介员的考试范围,但仍是人才中介师考试的范围。

人才中介员考试侧重于本科目的一般概念、一般知识与一般的实务操作技能。人才中介师考试要求全面了解、熟悉和掌握本科目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应考者可根据自己报考的等级进行相应的准备和练习。

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

二○○五年三月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通过人才中介师资格考试,检验考生对从事人才中介业务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测试考生是否符合人才中介职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资格要求。

二、试题的主要类型

1.是非题:对于给出的每个命题是否正确作出判断。

2.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3.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4.简答题:简要回答每小题所给出的问题。

5.案例分析题: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和原理,分析所给的案例。

三、考试基本范围

第一部分 导论

一、人力资源及其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制约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

制约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组织、文化、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

三、人性假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假设的含义;科学管理理论、X理论、组织行为理论、Y理论、超Y理论的内容;人性假设及其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活动;人力资源规划的层次;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趋势;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二、人力资源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的内容;人力资源需求的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相关因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德尔菲法、总体需求结构分析预测法、人力资源成本分析预测法、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法、回归分析法、转换比率分析法、散点分析法等几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的含义及应用;人力资源供给的概念;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源供给的来源;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的基础;技能清单法、管理人员臵换法、内部员工流动可能性矩阵图、技术调查法、继任卡法、马尔可夫矩阵等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方法的思路及应用;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制约因素。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信息的内容。

实务与技能:运用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方法。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工作分析

一、工作分析概述

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要素、职责、职位、工作、工作族、职业、职业生涯的概念;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工作分析所要获得的信息;工作分析的内容。

二、工作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工作分析过程的几个阶段;访谈法、问卷法、实地观察法、关键事件法等工作分析法及其优缺点。

三、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工作规范的概念;工作规范的组成要素。

实务与技能:编制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 人员招聘

一、人员招聘概述

人员招聘的概念;人员招聘的意义;人员招聘的执行部门及其职责划分;人员招聘的目标;人员招聘前的计划准备包括的内容(包括招聘原则、招聘决策、招聘预算等)。

二、人员招聘的途径 内部招聘的概念;内部招聘的方法;内部招聘的优缺点;外部招聘的概念;外部招聘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三、人员招聘的组织与实施

招聘条件的确定;招聘广告的内容以及设计招聘广告时应注意的问题;应聘人员登记表的内容;笔试的内容;招聘评估的方法(包括成本评估方法和录用人员评估方法);招聘活动总结的内容;对招聘人员的要求;招聘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招聘的各自特点。

实务与技能:制定招聘广告、应聘人员登记表、测试图表;录用人员评估方法的运用。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 人员测评

一、人员测评概述

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人员测评的一般步骤;人员测评的准则;人员评价的肯定性条件、否定性条件和特殊资格条件;人才评价的程序。

二、人才测评的技术标准

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信度、重测信度、一致性信度、复本信度的概念;影响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三、挑选测试

心理测验的概念、心理测验中能力测验的几种类型;心理测验的步骤;人格测试的几种方法;工作样本测试的概念;工作样本测试的基本程序;工作模拟的概念;工作模拟的几种形式;面试的优缺点;结构化面试的概念;面试的一般步骤;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务与技能:编制测评标准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第六部分 人员培训

一、人员培训概述

人员培训的概念;人员培训的意义、目的及类型。

二、学习理论及学习原则的运用

学习理论的几种类型;学习的基本原则;人员培训中学习理论及学习原则的运用。

三、人员培训过程与方法

人员培训过程的几个阶段;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的概念;人员培训的几种方法: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演讲法、视听材料法、培训部培训法、程序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四、培训效果的评价

评价培训活动的几种标准;培训效度的含义。

实务与技能:学习理论及学习原则在人员培训中的运用;制订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检测表。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 第七部分 经理人员开发

一、经理人员开发概述 经理人员的概念;经理人员开发的概念;经理人员开发的意义;职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概念。

二、经理人员开发规划与方法

经理人员开发过程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制定经理人员开发规划的步骤;工作轮换、辅导/实习方法、初级董事会、行动学习、案例研究法、管理竞赛、大学教学、角色扮演、行为模仿、企业内部开发等经理人员开发的方法及各自特点。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与设计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转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重心和管理方法上的转变;我国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思路与措施。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第八部分 人员激励与工作报酬

一、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几种方法:物质激励法、内部创造精神激励法、沟通激励法、情绪激励法、劳动密度与工作丰富化法。

二、工作报酬

薪资的概念;薪资的类型;薪资的构成;薪资制度的几种类型;薪资水平的概念;决定薪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薪资设计的步骤;福利的概念;福利的功能;福利的类型。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第九部分 绩效考评

一、绩效考评概述

绩效考评的概念;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目的;绩效考评的内容和原则;侧重过程绩效考评和侧重工作成绩绩效考评的特点;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

二、绩效考评的标准、考评种类与考评方法

绩效考评的标准;绩效考评的几种类型及其优缺点;绩效考评的方法:直接排序法、交替排序法、强制分配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行为差别测评法、固定行为评价量表、目标管理法指数评价法。

三、绩效考评的误差及纠正

考评误差的种类;各种绩效考评误差产生的原因;纠正绩效考评误差的措施;建立绩效考评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绩效改进计划的注意点。

实务与技能:制定绩效考评计划;纠正绩效考评误差的措施;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 第十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与冲突

一、沟通理论

沟通的一般模型理论、A—B—X模型理论;沟通的几种类型;正式沟通的几种模式:链式、轮式、Y式、圆圈式、全方式;非正式沟通的几种模式: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电子沟通的优缺点;障碍的概念;沟通障碍的来源;组织沟通社会化的三个阶段及其不同点;

二、组织内部的冲突及其处理

组织内冲突的特征;组织内冲突的根源;个人内部冲突的基本类型;群体中个人之间冲突形成的原因;群体与群体之间冲突的类型;传统处理冲突的几种方法;当代处理冲突的两维模式及五种策略。

实务与技能:沟通的障碍及障碍的克服;处理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 第十一部分 人力资源保护

一、人力资源保护概述

人力资源保护的概念;人力资源保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人力资源保护的具体类别。

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险的对象和类型;社会救济的性质;社会福利的类型;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

三、劳动保护和社会保护

劳动保护的意义;劳动保护的基本任务;劳动过程中的几种安全技术;劳动卫生的概念;职业危害、职业病以及必须采取的预防措施;劳动保护的管理制度类型;社会制度保护、法律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内容。

四、特殊人力资源的保护

老年人力资源保护的意义;老年人力资源保护的内容;妇女人力资源保护的意义;我国对妇女人力资源实行特殊保护的规定的主要内容。

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人才中介相关法律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通过人才中介师资格考试,检验考生对从事人才中介业务所必需的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分析复杂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的主要类型

1.是非题:对于给出的每个命题是否正确作出判断。

2.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3.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4.简答题:简要回答每小题所给出的问题。

5.案例分析题: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和原理,分析所给的案例。

三、考试基本范围 第一部分 法理学

一、法的概念

法的涵义和特征;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本质和作用;世界主要法系。

二、法的制定

法的制定的概念;立法权制;中国法的制订程序;法律渊源及其分类;法律规范及种类;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

三、法律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适用的要求和原则;法律的时间、空间及对人的效力;法律解释的意义及种类;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法律事实;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法治的涵义。

★ 第二部分 宪法

一、宪法概述

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历史发展。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

国体;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结构;民族区域自治和别行政区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四、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行政机关的概念和分类;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公务员的概念;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效力;行政许可的分类;行政复议的概念、受案范围、管辖和程序;行政诉讼的概念、原则、受案范围、主要程序。

第四部分 民法

一、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适用范围;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的概念;公民及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概念和种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和种类;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的范围和种类;无权代理;代理关系的终止。

四、民事权利

物权的概念和分类;所有权的概念和内容;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共有及其种类;债的概念和分类;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人身权。

五、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种类及形式;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诉讼时效的概念及种类;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五部分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

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的概念和条件;要约的生效、收回与撤销;要约的消灭;承诺的概念和条件;承诺的生效和期限;合同成立的条件、时间、地点和特殊规定;合同的内容和形式;格式条款。

三、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生效的概念;合同生效的条件和时间;无效和可撤销合同的概念、种类、效力和法律后果;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四、合同的履行

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合同履行的具体规则;合同履行的担保;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

五、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合同变更的概念和条件;合同转让的概念、条件;合同权利的转让和合同义务的转让及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合同终止的概念和原因。

六、合同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具体形式;违约责任的概念、构成条件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免责事由。

第六部分 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二、著作权法

著作权的概念;作品的概念,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种类和条件,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著作权人的概念和种类;著作权的内容、归属、取得和保护期;邻接权的概念和种类;;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限制;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三、专利法 专利权的概念;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权的申请和审批;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四、商标法

商标的概念和种类;商标的构成条件;商标注册的概念、原则、申请和审核;注册商标的期限、续展和终止;注册商标的转让和使用许可;商标使用的管理。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第七部分 公司法和企业法

一、公司法

公司的概念和特征;公司的种类;公司的合并、分立、注册资本的增减;公司的破产、解散和清算; 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程序、组织机构;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程序、组织机构。

二、合伙企业法

合伙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合伙企业的设立;合伙企业的财产、事务执行以及与第三人的关系;入伙和退伙;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违反合伙企业的法律责任。

三、个人独资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四、商投资企业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资本、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制度;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资本和组织机构;外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外资企业的设立、资本、经营期限、终止和清算。

第八部分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第九部分 金融法

一、银行法

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职责和组织机构;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金融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的概念、地位、业务范围;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商业银行的业务基本规则;商业银行监督管理。

二、证券法

证券的概念和种类;证券法的基本原则;证券发行、交易及上市公司的收购;证券机构;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

三、保险法

保险的概念、原则和种类;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订立与变更以及保险理赔;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

第十部分 税法

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税法的构成要素;流转税的概念和种类;所得税的概念和种类;税收管理体制、税务管理、税款征收;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部分 劳动法

一、劳动法和劳动就业促进法概述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及其法律事实;劳动就业的概念和措施,劳动就业的原则,劳动者就业权的保障,职业培训。

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合同的必备条件;劳动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集体合同的内容和期限,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三、劳动基准法

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和限制延长工时制度;工资法律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的支付;劳动安全卫生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

四、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险的项目,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

五、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种类;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劳的处理程序;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者的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部分 职业资格制度

一、职业资格制度概述

职业资格的概念和种类;从业资格、执业资格、资格证书和注册的一般规定。

二、几种主要的职业资格制度

律师资格的取得,律师的任职条件,律师的执业范围;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取得和注册,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责;注册会计师注册和业务范围;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注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权利和业务;医师资格的取得和注册,医师的权利和义务;执业药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注册,执业药师的职责;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注册,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权利和义务;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注册,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以及权利、义务;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注册,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拍卖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注册。

第十三部分 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

一、仲裁法

仲裁的概念和特征;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仲裁员的条件;仲裁协议的种类、内容、效力;仲裁的程序;仲裁裁决的撤销和执行诉讼组织与回避;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二、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原则;民事诉讼管辖;民事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种类、提供和保全;财产保全;民事诉讼程序。

★ 第十四部分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和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货物贸易多边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和政策评审机制。

《人才中介职业规范与实务》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要求

人才中介职业规范与实务是从事人才中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必修科目。通过本课考试检验人才中介从业与执业人员的相关政策水平、职业规范与实务的和程度以及是否符合相应的资格要求。

二、主要试题类型

1、是非题:答题要求与人力资源管理科目考试要求相同。

2、选择题:包括单选与多选,答题要求与人力资源管理科目考试要求相同。

3、简答题:扼要回答问题。

4、综合运用题:运用一定理论阐述观点、分析问题。

5、实务操作题:叙述(或用图示描述)操作程序。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配臵及其类型

一、人力资源配臵

人力资源的含义及其经济意义;人力资源配臵的含义;制度安排对人力资源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配臵的类型 人力资源计划配臵的含义;人力资源市场配臵的含义;计划配臵人力资源的特征;市场配臵人力资源的特征;运用相关理论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臵与市场配臵做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 市场配臵人力资源与人才中介机构

一、人才市场与人才中介机构

中国人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上海市人才市场的基本格局;人才中介机构的定义、性质、地位和功能;设立人才中介机构的必备条件和申请、注册事项;人才中介机构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人才中介机构的行为规范。

应用:阐述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臵及人才中介机构未来发展的见解。

第三部分 人才中介执业人员

一、人才中介执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人才中介执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人才中介执业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要求。

二、人才中介人员的执业规范

人才中介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人才中介人员执业资格的概念;人才中介从业与执业资格考试及证书的相关事宜;人才中介职业人员如何登记与注册;人才中介从业与执业资格的异同点。

第四部分 人才中介机构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一般原理极其应用

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的实质及其构成因素;公共关系的功能;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关系的特点;如何开展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关系活动的观点。

二、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关系实务

上海人才中介协会的性质与宗旨;上海人才中介协会的业务范围。

第五部分 人事代理服务

一、人事代理概述

人事代理的含义;人事代理的意义;人事代理的作用;人事代理的分类;人事代理的特征;国内人事代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一步拓展人事代理的对策。

二、人事代理的业务范围

人事档案管理的原则及范围;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人事档案的接收、转递、收集及查阅、人事档案委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对象、范围、政策依据、评审条件和评审流程;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的政策依据、原则、程序、要求与管理流程;如何出具人事(公证)证明;如何办理因公(私)出国(境)政审;如何代办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如何办理集体户口挂靠。应用:阐述对搞好人事代理服务的认识。

第六部分 人才中介猎头服务

一、人才中介服务的基本内容

广告(网上)招聘业务;信息咨询;人才能力测评的概况;中高级人才委托招聘。

二、与人才流动相关的培训服务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概况;上海紧缺人才的培训概况;人事管理岗位的培训概况。

三、招聘会

固定招聘会的申办流程和注意事项;网络招聘会申办流程和注意事项。应用:阐述如何做好人才中介服务工作。

★ 第七部分 人才流动中的人事行政与法治

一、人事争议处理

人事争议处理的概念;人事争议处理的受理范围。

二、人事行政处罚

人事行政处罚的概念;人事行政处罚与人事行政处分的区别;人才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人事行政处罚的种类;人事行政处罚的原则;人事行政处罚的主要程序。

三、人事行政复议

人事行政复议的概念、特点;人事行政复议的原则;人事行政复议的范围;人事行政复议的主要程序。

人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 第八部分 我国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制度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含义;职业资格制度与专业技术资格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联系和区别;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人才流动、居住证制度、毕业生安臵、军转干部安臵政策 人才流动的含义;《上海市居住证》制度的作用与特点;《上海市居住证》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毕业生安臵就业政策的演变情况;我国军转干部安臵工作的意义;我国军转干部安臵工作的主要安臵方式。

三、人才工程、专家工作、政府特殊津贴、博士后制度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概况;来华定居工作及早期回国定居专家服务工作的概况;政府特殊津贴的概况;博士后制度的概况。

四、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制度

工资的概念和作用;福利制度的概念及作用;几项主要的福利制度;社会保险的含义及对象;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制度的概况。

五、离退休制度与公务员辞职、辞退规定

干部离休、退休和退职的含义;干部离休、退休和退职的条件;企业人员退休、离休及退职的条件;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概念及有关规定。

六、人才引进、人才开发

上海市人才引进的重点范围;上海市人才引进的主要政策:《上海市引进国外专家暂行办法》;《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应用:阐述对我国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认识;阐述对上海市人事人才政策与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见解。

附录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人 事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令 第1号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人事部部长:张学忠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王众孚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臵,规范人才市场活动,维护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才市场管理,是指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和个人应聘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管理。

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是指各类用人单位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人才市场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人才市场综合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监督管理人才市场。第二章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组织。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设臵应当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第六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开展人才中介业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10万元;

(二)有5名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专职工作人员;

(三)有健全可行的工作章程和制度;

(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五)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其中设立固定人才交流场所的,需作专门的说明。

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人才中服务机构。

第八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据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审批。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其直属在京事业单位和在京中央直管企业、全国性社团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人事部审批。中央在地方所属单位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所在地的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在征得原审批机关的书面同意后,由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审批机关应当在接到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报告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专营或兼营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的,必须申领许可证。

第十一条 开展人才中介或者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必须与中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资经营。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符合国家中外合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拟设机构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并报人事部备案同意后,颁发许可证,同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大陆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前款执行。

第十二条 经批准获得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属事业单位的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属企业的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其中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的,其机构名称应当在申领许可证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预先核准。

第十三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人才供求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

(二)人才信息网络服务;

(三)人才推荐;

(四)人才招聘;

(五)人才培训;

(六)人才测评;

(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

审批机关可以根据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所在地区或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自身的设备条件、人员和管理情况等,批准其开展一项或多项业务。

第十四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经营业务活动,不得超越许可证的业务范围经营;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中介活动;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作虚假承诺。

第十五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公开服务内容和工作程序,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行许可证年检制度。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交年度检验报告书及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改变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以及停业、终止等情形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建立行业组织,协调行业内部活动,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职业道德,维护行业成员的合法权益。第三章人事代理

第十九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在规定业务范围内接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从事各类人事代理服务。

第二十条 开展以下人事代理业务必须经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授权。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二)因私出国政审;

(三)在规定的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转正定级和工龄核定;

(五)大中专毕业接收手续;

(六)其他需要经授权的人事代理事项。

第二十一条 人事代理方式可由单位集体委托代理,也可由个人委托代理;可多项委托代理,也可单项委托代理;可单位全员委托代理,也可部分人员委托代理。

第二十二条 单位办理委托人事代理,须向代理机构提交有效证件以及委托书,确定委托代理项目。经代理机构审定后,由代理机构与委托单位签定人事代理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人事代理关系。

个人委托办理人事代理,根据委托者的不同情况,须向代理机构提交有关证件复印件以及与代理有关的证明材料。经代理机构审定后,由代理机构与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书,确立人事代理关系。第四章 招聘与应聘

第二十三条 举办人才交流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县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其中举办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人才交流会,须经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举办名称冠以‚中国‛、‚全国‛等称谓的人才交流会以及跨地区或者面向全国组织招聘单位的人才交流会,必须经人事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人才交流会。

第二十四条 人才交流会应当由具备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举办。举办者应当对参加人才交流会的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参加人才交流会、在公共媒体和互联网发布信息以及其他合法方式招聘人才。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应当出具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或营业执照(副本),并如实公布拟聘用人员数量、岗位和条件。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得以民族,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的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聘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招聘条件。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不得有欺诈行为或采取其他方式谋取非法利益。

第二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在各种媒体(含互联网)为用人单位发布人才招聘广告,不得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广告发布者不得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人才招聘广告。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聘下列人员:

(一)正在承担国家、省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的主要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

(二)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赴新疆、西藏工作的人员;

(三)正在从事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机密工作的人员;

(四)有违法违纪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

第三十条 人才应聘可以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人才信息网络、人才交流会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等形式进行。应聘时出具的证件以及履历等相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

第三十一条 应聘人才离开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与原单位签定的合同或协议,不得擅自离职。

通过辞职或调动方式离开原单位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辞职、调动的规定输手续。

第三十二条 对于符合国家人才流动政策规定的应聘人才,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应聘人才提供证明文件以及相关材料,不得在国家规定之外另行设臵限制条件。

应聘人才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培训费问题按合同规定办理;没有合同的,单位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按每年递减20%的比例计算。

第三十三条 应聘人才在应聘时和离开原单位后,不得带走原单位的技术资料和设备器材等,不得侵犯原单位和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应聘人才确定聘用关系后,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签定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停办,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由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按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安规定办理许可证年检、变更等手续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从事人事代理业务的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举办人才交流会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办,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情节严重的,并责令停业整顿。

第三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以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的,招聘不得招聘人员的,以及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或者采取欺诈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个人违反本规定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人才招聘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处罚。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发布广告、广告发布者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四十二条 人才中介活动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1996年1 月29日人事部发布的《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号)同时废止。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令 第2号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商务部部务会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人事部部长 张柏林 商务部部长 吕福源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王众孚 二○○三年九月四日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维护人才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市场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是指外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合资成立的人才中介机构。

第三条 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必须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合资经营,设立专门的人才中介机构。

不得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和在中国成立的商会等组织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

第四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正当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商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审批、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二章 设立与登记

第六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中方投资者应当是成立3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出资者也应当是从事3年以上人才中介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合资各方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人员,其中必须有5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专职人员;

(三)有与其申请的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资金和办公设施,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万美元,其中外方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25%,中方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51%;

(四)有健全可行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五)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供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及可行性报告;

(二)合资各方签订的协议与章程;

(三)合资各方开展人才中介服务3年以上的资质证明;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上述所列的申请材料凡是用外文书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接到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申请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审批同意的,颁发《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向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不同意的,应该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申请者自获得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商务部门办理批准手续。自批准证书签发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令 第3号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已经2004年10月20日人事部第2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十一月八日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是指由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或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职业水平认证考试。

第三条[对象]本规定所称应试人员,是指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工作人员,是指命(审)题、监考、主考、巡视、评卷等人员和考试主管部门及考试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以及参与考试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员。本规定所称考试主管部门,是指各级人事行政部门、有关行政部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业协会或学会等。本规定所称考试机构,是指经批准的各级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单位。

第四条[处理要求] 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适用法规准确。

第五条[处理权限]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依据本规定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受考试主管部门或考试机构委托承担具体考务工作的单位,可依据本规定对本考点本科目有关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监督。在考试中出现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并造成重大影响的,由考试主管部门会同考试机构共同处理,并及时报告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必要时,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参与调查处理。

第二章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第六条[一般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应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经警告仍不改正的,责令离开考场,并给予当次该科目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未按规定放在指定位臵的;

(二)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的;

(三)在试卷规定以外位臵书写本人信息,或以其他方式标注信息的;

(四)未在规定座位参加考试,或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考场的;

(五)未用规定的纸、笔作答的;

(六)以旁窥、交头接耳、打手势等方式传接信息的;

(七)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卷,或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卷的;

(八)在试卷、答题纸、答题卡上填写不符合本人情况信息的;

(九)故意损坏试卷、答题纸、答题卡,或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及其他考试用纸张带出考场的;

(十)在考场及禁止的范围内,扰乱考场秩序,影响他人考试的;

(十一)其他一般违纪违规行为。

第七条[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应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离开考场,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处理或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2年内不得再次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资格的;

(二)违反规定翻阅参考资料,或使用手机等规定以外工具的;

(三)互相交换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草稿纸等的;

(四)抄袭、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

(五)让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的;

(六)本人离开考场后,在该考试未结束前,出卖试卷答案的;

(七)与考试工作人员串通作弊或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八)其他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章考试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第八条[一般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其继续参加当年及下一年度考试工作,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不严格掌握报名条件的;

(二)擅自提前考试开始时间、推迟考试结束时间及缩短考试时间的;

(三)擅自为应试人员调换考场或座位的;

(四)提示或暗示应试人员答卷的;

(五)未履行职责,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试卷的;

(六)未执行回避制度的;

(七)其他一般违纪违规行为。

第九条[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离考试工作岗位,不得再从事考试工作,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命(审)题发生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协助他人取得考试资格的;

(三)因失职造成应试人员未能如期参加考试,或使考试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

(四)擅自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草稿纸等带出考场或传给他人的;

(五)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考场秩序混乱的;

(六)故意损坏试卷、答题纸、答题卡的;

(七)擅自更改、编造或虚报考试数据、信息的;

(八)泄露考务实施工作中应当保密信息的;

(九)在评阅卷工作中,擅自更改评分标准或不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卷的;

(十)因评卷工作失职,造成卷面成绩错误,后果严重的;

(十一)指使或纵容他人作弊,或参与考场内外串通作弊的;

(十二)监管不严,使考场出现大面积作弊现象的;

(十三)擅自拆启未开考试卷、答题纸等或考试后已密封的试卷、答题纸、答题卡等的;

(十四)利用考试工作之便,以权谋私或打击报复应试人员的;

(十五)其他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第十条[涉密人员违纪违规处理]考试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有关规定,造成在保密期限内的考试试题、试卷及相关材料内容泄露、丢失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相关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第十一条[个别作弊试卷认定及处理]在评卷工作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试卷为作弊试卷,对涉及作弊试卷的应试人员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处理:

(一)在卷面做特殊标记的;

(二)同一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

(三)同一科目同一考场试卷答案文字表述、主要错点一致的(即雷同试卷)。

第十二条[考场雷同试卷认定及处理]在评卷工作中,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雷同试卷数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或发现集体作弊问题的,取消该考场该科目考试的全部成绩和该考点承办下一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资格。对该考场涉及试卷雷同或参与集体作弊的应试人员依照本规定第七条处理,有关考试工作人员依照本规定第九条处理。

第十三条[考点雷同试卷认定及处理]评卷工作中发现同一考点同一科目,有百分之二十以上考场存在雷同试卷的,取消该考点承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资格。对该考场涉及雷同试卷应试人员依据本规定第七条处理,有关考试工作人员依照本规定第九条处理。

第十四条[处理权限]在评卷工作中,发现作弊(或雷同)试卷的,由评卷领导小组报考试机构,由考试机构作出处理决定。

对大规模作弊情况,考试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考试主管部门,由考试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五条[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行为]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参加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由发证机关宣布证书无效,收回证书,并依照本规定第七条处理。对其中涉及职业准入资格的人员,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该项考试。

第十六条[替考行为]代替他人参加考试,是在校生的,通知所在学校按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建议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由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其相关信息、作弊行为等情况。

第十七条[扰乱治安行为]考试期间有扰乱考场及考试工作场所秩序,威胁、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等行为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盗窃行为]对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试题、答案、评分标准、应试人员答卷、考试成绩及有关信息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处理程序

第十九条[核实] 对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应由两名以上考试工作人员查实情况,收集、保存相应证据材料。

对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监考人员应及时纠正并如实记录,由两名以上考试工作人员签字确认,并当场向违纪违规人员告之考场记录内容。对应试人员违纪违规使用的物品,应填写收据暂留保管。违纪违规记录经考点负责人签字认定后,报送考试机构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决定书]对违纪违规行为当场做出处理决定的,应当时告知被处理人,填写考场违纪违规情况记录单,并由两名以上考试工作人员签字认定后存档备查。对事后作出决定的,应制作考试违纪违规处理决定书,并及时送达被处理人。

决定书内容包括:被处理人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或者被处理单位名称、地址,处理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处理的种类和依据,处理履行的方式和期限,不服处理决定的救济方式,作出处理决定的日期、机构名称及印章等。

第二十一条[陈述、申辩、复核] 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对所认定的违纪违规事实有异议的,有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或上一级考试主管部门或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第二十二条[复核处理]接受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提出复核申请的考试主管部门或考试机构,应对处理决定所认定的违纪违规事实和处理依据进行审核,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对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规正确、程序合法的处理决定,应当维持。对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处理程序的处理决定,应变更或撤销。因错误决定对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补救。

第二十三条[复议或诉讼]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对处理决定或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附加处理]对违纪违规人员做出的处理决定,由考试机构通知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或解聘。

第二十五条[备案]考试主管部门和考试机构,对本地区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应报上一级考试主管部门和考试机构备案。

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及其考试机构,对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作出的处理决定,应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军队考试] 军队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地方考试] 地方自行组织的与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各项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施行]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之日前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令 第4号 《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人事部部长 张柏林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王众孚

二00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2001年9月11日公布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号)作如下修改:

1、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其中设立固定人才交流场所的,须做专门的说明。‛

2、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许可制度,并在行政机关网站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3、第九条修改为:‚审批机关应当在接到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核完毕,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第十一条修改为:‚开展人才中介或者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必须与中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资经营。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符合国家中外合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拟设机构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颁发许可证,并报人事部备案,同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前款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5、第十六条修改为:‚审批机关负责对其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审批机关应公布检查结果。‛

6、第二十三条修改为:‚举办人才交流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县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其中举办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人才交流会,须经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举办名称冠以‘中国’、‘全国’等称谓的人才交流会,由人事部或其授权的省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人才交流会。‛

7、第三十六条修改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2001年9月11日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号发布,2005年3月22日根据《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臵,规范人才市场活动,维护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才市场管理,是指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和个人应聘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管理。

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是指各类用人单位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人才市场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人才市场的综合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监督管理人才市场。第二章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组织。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设臵应当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第六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开展人才中介业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10万元;

(二)有5名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专职工作人员;

(三)有健全可行的工作章程和制度;

(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五)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其中设立固定人才交流场所的,须做专门的说明。

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八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据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审批。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其直属在京事业单位和在京中央直管企业、全国性社团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人事部审批。中央在地方所属单位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所在地的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在征得原审批机关的书面同意后,由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许可制度,并在行政机关网站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第九条 审批机关应当在接到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核完毕,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专营或兼营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的,必须申领许可证。

第十一条 开展人才中介或者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必须与中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资经营。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符合国家中外合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拟设机构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颁发许可证,并报人事部备案,同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前款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经批准获得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属事业单位的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属企业的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其中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的,其机构名称应当在申领许可证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预先核准。

第十三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

(二)人才信息网络服务;

(三)人才推荐;

(四)人才招聘;

(五)人才培训;

(六)人才测评;

(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

审批机关可以根据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所在地区或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自身的设备条件、人员和管理情况等,批准其开展一项或多项业务。

第十四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经营业务活动,不得超越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中介活动;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作虚假承诺。

第十五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公开服务内容和工作程序,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负责对其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审批机关应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七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改变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以及停业、终止等情形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建立行业组织,协调行业内部活动,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职业道德,维护行业成员的合法权益。第三章 人事代理

第十九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在规定业务范围内接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从事各类人事代理服务。

第二十条 开展以下人事代理业务必须经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授权。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二)因私出国政审;

(三)在规定的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转正定级和工龄核定;

(五)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手续;

(六)其他需经授权的人事代理事项。

第二十一条 人事代理方式可由单位集体委托代理,也可由个人委托代理;可多项委托代理,也可单项委托代理;可单位全员委托代理,也可部分人员委托代理。

第二十二条 单位办理委托人事代理,须向代理机构提交有效证件以及委托书,确定委托代理项目。经代理机构审定后,由代理机构与委托单位签定人事代理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人事代理关系。

个人委托办理人事代理,根据委托者的不同情况,须向代理机构提交有关证件复印件以及与代理有关的证明材料。经代理机构审定后,由代理机构与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书,确立人事代理关系。第四章 招聘与应聘

第二十三条 举办人才交流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县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其中举办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人才交流会,须经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举办名称冠以‚中国‛、‚全国‛等称谓的人才交流会,由人事部或其授权的省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人才交流会。

第二十四条 人才交流会应当由具备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举办。举办者应当对参加人才交流会的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参加人才交流会、在公共媒体和互联网发布信息以及其他合法方式招聘人才。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应当出具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或营业执照(副本),并如实公布拟聘用人员的数量、岗位和条件。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得以民族、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工作的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聘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招聘条件。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不得有欺诈行为或采取其他方式谋取非法利益。

第二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在各种媒体(含互联网)为用人单位发布人才招聘广告,不得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广告发布者不得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人才招聘广告。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聘下列人员:

(一)正在承担国家、省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的主要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

(二)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赴新疆、西藏工作的人员;

(三)正在从事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机密工作的人员;

(四)有违法违纪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

第三十条 人才应聘可以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人才信息网络、人才交流会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等形式进行。应聘时出具的证件以及履历等相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

第三十一条 应聘人才离开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与原单位签定的合同或协议,不得擅自离职。

通过辞职或调动方式离开原单位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辞职、调动的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十二条 对于符合国家人才流动政策规定的应聘人才,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应聘人才提供证明文件以及相关材料,不得在国家规定之外另行设臵限制条件。

应聘人才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培训费问题按合同规定办理;没有合同的,单位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按每年递减20%的比例计算。

第三十三条 应聘人才在应聘时和离开原单位后,不得带走原单位的技术资料和设备器材等,不得侵犯原单位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应聘人才确定聘用关系后,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签定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停办,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由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按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从事人事代理业务的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举办人才交流会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办,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情节严重的,并责令停业整顿。

第三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以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的,招聘不得招聘人员的,以及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或采取欺诈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个人违反本规定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人才招聘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处罚。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发布广告、广告发布者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四十二条 人才中介活动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1996年1月29日人事部发布的《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号)同时废止。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令 第5号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商务部部务会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人事部部长 张柏林

商务部部长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王众厚

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2003年9月4日公布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号)作如下修改:

1、第七条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其中,由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许可设立的人才中介机构与外方合资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应征得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的书面同意。‛

2、第八条 第一款修改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3、第九条 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接到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申请报告之日起20日内审核完毕,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审批机关应在行政机关网站上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4、第十五条 第二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其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将检查结果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并进行公布。‛

5、第十六条 修改为:‚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不依法接受检查,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10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人民币。‛

6、第十九条 修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2.5万美元,可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70%;其中内地合资方应是成立1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

‚本规定中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应分别符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2003年9月4日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号发布,2005年5月24日根据《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维护人才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市场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是指外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合资成立的人才中介机构。

第三条 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必须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合资经营,设立专门的人才中介机构。

不得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和在中国成立的商会等组织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

第四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正当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商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审批、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二章 设立与登记

第六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中方投资者应当是成立3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出资者也应当是从事3年以上人才中介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合资各方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人员,其中必须有5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专职人员;

(三)有与其申请的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资金和办公设施,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万美元,其中外方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25%,中方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51%;

(四)有健全可行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五)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其中,由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许可设立的人才中介机构与外方合资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应征得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的书面同意。

第八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书面申请及可行性报告;

(二)合资各方签订的协议与章程;

(三)合资各方开展人才中介服务3年以上的资质证明;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上述所列的申请材料凡是用外文书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接到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申请报告之日起20日内审核完毕,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审批机关应在行政机关网站上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第十条 申请者自获得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商务部门办理批准手续。自批准证书签发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 经营范围与管理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资金、人员和管理水平情况,在下列业务范围内,核准其开展一项或多项业务: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

(二)人才推荐;

(三)人才招聘;

(四)人才测评;

(五)中国境内的人才培训;

(六)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

第十二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行业道德,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第十三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招聘人才出境,应当按照中国政府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其中,不得招聘下列人才出境:

(一)正在承担国家、省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

(二)在职国家公务员;

(三)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支援西部开发的人员;

(四)在岗的涉密人员和离岗脱密期未满的涉密人员;

(五)有违法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或者需经批准方可出境的人员。

第十四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股份转让、股东变更,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和经营场所,经工商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后,应在30日内,向原审批机关办理相关事项变更备案,换领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依法指导、检查和监督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开展情况。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其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将检查结果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并进行公布。第四章 罚则

第十六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不依法接受检查,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10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人民币。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采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审批和管理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犯单位、个人和合资各方合法权益的,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2.5万美元,可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70%;其中内地合资方应是成立1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

本规定中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应分别符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涉及外籍人员业务活动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2013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

各有关单位: 关于印发《上海市2013人才中介 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的通知

现将《上海市2013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报名组织等相关工作。

本通知及相关文件、表格可在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站()和21世纪人才网()的“考试动态”栏目内查询和下载。

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

二〇一三年三月四日

上海市2013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

考务工作安排

一、报考条件

(一)获准在本市就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以参加人才中介员资格考试。

(二)获准在本市就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参加人才中介师资格考试:

1.大专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3.获硕士学位或人力资源管理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4.获博士学位。

专业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30日。

根据《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相关条款,凡申请注册人才中介师的,年龄应在65岁以下。

二、考试时间、科目

(一)人才中介员

2013年4月13日9:00-11:30《人才中介理论与实务》

(二)人才中介师

2013年4月13日9:00-11:30《人才中介综合实务》

13:00-15:00《人才中介理论知识》

三、考试成绩管理办法

参加考试的人员须在一次考试内通过全部考试科目。

四、报名相关事宜

(一)本次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现场审核的方式进行。考生网上信息显示为审核通过者,方可视为报名成功。关于网上报名操作流程及相关要求,请参考报名系统中的《网上报名指南》。

(二)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3月11日10:00- 3月20日16:00,网址为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网()“网上报名”栏目。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须及时下载打印并保存报名表。

考生网上报名时,本人应牢记报名序号,正确输入报考信息,上传电子照片(本人近期免冠彩色正面证件照,照片必须清晰,亮度足够,jpg格式,高度105至210像素内,宽度75至150像素内,大小50KB以下),电子照片供考生参加考试和制作合格证书使用,请考生务必按要求上传照片。

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网上报名时选择一个现场审核(咨询)点,办理现场审核和考试合格证书领取手续。审核(咨询)点选定后不得更改。

(三)现场审核时间为2013年3月16日-3月20日(每天9:00-11:00,13:30-16:00),现场审核(咨询)点地址为:

闸北区梅园路77号上海人才大厦一楼大厅。

1.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上海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审核(咨询)点代码:3131

咨询电话:51029669-208、216、211

2.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审核(咨询)点代码:2806

咨询电话:32508120,32508117

现场审核时须对报考条件所规定的专业、学历、工作年限等进行审核,请考生下载打印网上报名时填写的报名表,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按规

定的日期和要求,携带报名表、身份证、学历证书等相关材料到网上报名时选择的审核(咨询)点办理相关手续。以上证件证书均需原件和复印件,对符合报考条件者收取报名表原件和其他资料复印件。

往年参加过该项考试的老考生,符合报考条件且报考级别一致的,完成网上报名后,携带报名表、原考试准考证或成绩单到现场审核(咨询)点可直接办理审核手续。

考生应对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时所提交的报名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用人单位对考生报考条件和提交的报考信息应认真审核,并对是否同意报考的意见负责。报名审核后及考试后还将对考生提交的资料进行抽查复核,对提交信息不实、伪造报名资料及其它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资格的,以及考试期间违纪违规的,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给予取消考试成绩、停考、向社会公布等严肃处理,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自负。

(四)完成现场审核的人员应于现场审核24小时后,重新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在用户登录界面自“查询”入口进入,查询核对本人审核情况,确认本人符合报考条件、报考信息无误、审核通过,并重新打印报名表备用。如超过48小时未审核,请考生及时联系现场审核(咨询)点确认审核事宜。查询核对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22日18:00。

(五)报名成功的考生应于2013年4月9日10:00-4月11日16:00在本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逾期视为放弃考试。考生下载准考证中遇有问题,或发现下载后的准考证报考信息有误,请及时与本人相应的现场审核(咨询)点联系。

(六)考试不指定复习教材和参考用书,考试大纲见附件。本次考试不收取报名考务费。

五、考生须知

考生应考时需携带2B铅笔、橡皮、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

《人才中介理论知识》为客观题组成,其它科目为主观题、客观试题组成。

六、成绩查询及证书领取

(一)考生可于2013年5月3日在本网站查询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单不另行发放,考生如有需要,请于考试成绩公布之日起30天内自行下载打印。

(二)领证时间一般为成绩公布后两个月左右,地点为相应审核(咨询)点。请考生届时关注本网站领证通知或联系审核(咨询)点。

附件:

1.人才中介相关文件汇编

2.人才中介师大纲

3.人才中介员大纲

第三篇:2017年上海市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7年(上海)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注:由于前四条全国都是一致,上海考生可直接拉到第五条查看上海市的考试要求.一、考试性质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事导游职业的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考试科目、语种与要求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科目二“导游业务”、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

考试语种分为中文和外语两种,其中外语类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泰语等。

上述科目内容,分别从了解、熟悉、掌握等三个层次对考生进行考察。

三、考试方式

考试形式分笔试与现场考试两种,科目

一、科目

二、科目

三、科目四为笔试,科目五为现场考试。笔试实行全国统一的计算机考试。现场考试以模拟考试方式进行,由省级考试单位根据考试大纲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现场考试工作标准(试行)》组织。

科目

一、科目二合并为1张试卷进行测试,其中科目

一、科目二分值所占比例各为50%;科目

三、科目四合并为1张试卷进行测试。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张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含140题,共100分,其中判断题30题,每题0.5分,共15分;单项选择题80题,每题0.5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科目五考试中文类考生每人不少于15分钟,备考旅游景区不少于12个;外语类考生每人不少于25分钟,备考旅游景区不少于5个。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中文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语言表达占15%,景点讲解占50%,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10%,综合知识占10%;外语类分值比例为:礼貌礼仪占5%,语言表达占25%,景点讲解占30%,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5%,综合知识占5%,口译占20%。

四、各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根本制度、根本任务、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序言和总纲的内容,熟悉《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基本国策、基本制度、根本任务;掌握《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熟悉《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2.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熟悉《决定》规定的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六大任务”;熟悉《国家旅游局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意见》(旅发〔2014〕241 号)所提出的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重要意义和措施。

3.熟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6〕5号)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背景、发展趋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规划指标和主要任务。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的立法背景和框架;熟悉《旅游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发展原则等总则的内容;掌握《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法律制度及其相关法律责任。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旅游者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及其权利、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消费者协会的公益性职责和禁止行为及其相关法律责任。了解《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旅办发〔2016〕139号)关于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主要行为、“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内容以及评审、申辩、动态管理的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及适用、旅游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的规定。

6.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掌握关于防止损失扩大义务的规定;掌握合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旅游服务合同的规定。

7.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关于一般规定的内容;熟悉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了解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熟悉监护人责任、用人责任;熟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高度危险活动致人损害责任、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规定;掌握关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的规定。

8.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存取管理办法》(旅办发〔2013〕170号)关于旅行社(包括分支机构)设立与变更、经营范围、经营原则的规定;掌握旅行社的经营规范、旅行社权利和义务等法律制度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9.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关于导游资格考试制度、执业许可制度和执业行为规范、导游从事领队服务的条件、导游的权利和义务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了解《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LBT 039-2015)关于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的总体要求;熟悉具体规范的规定。

10.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关于旅游安全法律制度、旅游经营者安全经营义务与责任、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的规定;熟悉旅游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了解旅游突发事件等级及相关罚则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关于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

1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关于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和外国人入境出境的证件制度;熟悉义务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关于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熟悉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熟悉相关法律责任、旅客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关于道路运输企业权利和义务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规定;熟悉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了解《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关于水路运输企业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熟悉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1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的规定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熟悉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饭店行业规范关于饭店经营者权利和义务及其相关责任的规定。了解《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关于娱乐场所的设立、经营规则、监督管理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13.熟悉《风景名胜区条例》关于风景名胜区设立、规划、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设立条件、区域构成、管理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了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的规定。14.了解旅游纠纷及其特点;熟悉《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关于旅游投诉及其构成要件的规定;掌握旅游投诉案件的受理和处理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证据的种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规定。熟悉《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旅办发〔2011〕44号)关于旅游主管部门调解旅游纠纷时执行的赔偿依据的规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

科目二《导游业务》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职业道德规范、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导游服务规范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检查考生对导游的语言、讲解、带团和应变能力以及在导游服务中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1.了解旅行社的历史发展、主要业务和旅游产品类型;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及其发展以及我国导游服务的发展历程;了解导游服务的概念,现代导游服务的特点;熟悉导游服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以及导游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2.了解导游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熟悉导游的定义、分类;掌握各类导游的职责、从业素质及礼仪规范要求;掌握导游应有的修养以及工作中的行为规范。3.掌握旅游团队的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要求。

4.了解散客旅游的类型,熟悉散客旅游的特点,掌握散客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要求。

5.熟悉导游带团的特点和原则;掌握导游同游客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掌握导游引导旅游者行为,调动游客游兴的方法;掌握导游同旅游接待单位、导游服务集体之间以及同司机之间合作共事的方法。

6.了解导游语言的概念、特点,熟悉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掌握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体态语言的运用;熟悉导游讲解的原则和要求;掌握各种导游讲解方法和技巧。

7.了解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原则;掌握游客在住房、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掌握游客要求自由活动、亲友随团活动、要求中途退团或延长旅游期限的处理办法;掌握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游客的接待技巧。8.了解旅游事故的类型、特点;熟悉旅游事故产生的原因;掌握旅游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旅游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火灾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办法;掌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患病、死亡的处理办法;掌握旅游计划和行程变更的处理办法;掌握漏接、错接和误机(车、船)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办法;掌握游客证件、行李、钱物遗失和游客走失的预防与处理办法;掌握游客不当言行的处理办法。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掌握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疾病的应对措施。

9.了解游客投诉的原因,熟悉游客投诉的心理,掌握游客投诉的处置办法。10.熟悉出入境应持有的证件和需要办理的手续以及我国海关有关出入境物品和人员的规定;熟悉航空、铁路、水运购票、退票和携带物品的规定以及航空机票种类、旅客误机、航班延误或取消和行李赔偿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可兑换人民币的外币种类、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规定,熟悉旅游保险的种类及相关知识;了解信用卡知识;熟悉外汇知识;熟悉晕车、中暑等旅游常见疾病和急症的防治知识;了解高原旅游、冰雪旅游、沙漠旅游、漂流旅游、低空旅游和温泉旅游的安全知识;了解国际时差、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度量衡的换算和境外旅客离境退税知识。

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和旅游业基本知识,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旅游景观,中华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部分旅游诗词、楹联、游记,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概况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等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内容

1.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主体和客体;熟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标志、主要国际性旅游组织的名称与标识;了解世界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由来及意义。2.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熟悉中国历史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熟悉中国科技发明主要知识;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

3.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相关知识;掌握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代表性地貌景观;掌握山、水、动物、植物、天象等自然景观知识。4.熟悉中国56个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及习俗文化。

5.了解中国宗教的地理分布特征;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创立、发展、教义、教派、经典和标记、信奉的对象、主要称谓、主要节日与习俗以及著名的宗教建筑;熟悉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

6.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与特点;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石桥和佛塔的类型、布局和特点。

7.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和分类;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艺术、构景手段和代表性园林。

8.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掌握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熟悉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掌握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9.了解中国陶器、瓷器的发展简史,熟悉我国陶器、瓷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掌握中国四大名绣及其代表作;熟悉我国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掌握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10.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熟悉楹联的类型和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熟悉历代游记名篇的内容、艺术特点。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16.熟悉港澳台地区的基本概况、民俗风情和知名景点;了解我国主要客源国的基本概况、民俗风情和知名景点。

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大纲(上海市)

一、中文类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查考生从事导游工作的综合素质以及对所学相关知识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考察考生对上海主要游览区和景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考察考生对导游规范服务及工作程序的掌握和应用;考察考生对旅游接待服务中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考察考生的仪表仪容和对礼节、礼仪的运用等。

(二)考试内容

中文类现场考试分两部分内容,分别在两个考场进行。1.讲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内容有上海概况或游览区概况、景点讲解和综合知识问答。要求考生重点掌握上海概况和外滩、人民广场、东方明珠、豫园、龙华五大游览区的概况及所辖范围内景点介绍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导游语言和导游讲解技巧,对上海概况、游览区、景点进行有重点、有条理的生动讲解。考试时间一般为9分钟。考生所要考的游览区、景点和综合知识问答题在考试当天随机抽取确定。

上海概况的讲解,应掌握下列基本要素:地理环境(所处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等),面积人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如简称、建城、开埠、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浦东开发开放的时间等),城市特点,市花,主要游览区等。在讲清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力求有深度、有创意、并能掌握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五大游览区需要掌握的知识分别如下:(1)外滩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景区特色。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大楼、华尔道夫酒店、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光大银行大楼、上海大厦、外白渡桥、黄浦江、观光长廊等。(2)人民广场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景区特色。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人民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音乐旱喷泉、上海博物馆、国际饭店等。(3)东方明珠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结合浦东的开发开放),主要景点,景区特色。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海洋水族馆、陆家嘴中心绿地、滨江大道及游览区内的其他代表性楼宇等。(4)豫园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景区特色。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豫园(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个景区的主要景观),城隍庙,上海老街等。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5)龙华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景区特色。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龙华塔,龙华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宝殿、钟楼、鼓楼、观音堂、罗汉堂、牡丹园),龙华烈士陵园等。2.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

内容有对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和应变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回答。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导游(地陪、全陪、散客导游)服务操作程序,掌握对导游服务中所遇到的旅游者个别要求及旅游故障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以及导游服务的技能。考试时间一般为6分钟。考题于考试当天随机抽取确定。

二、外语类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查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和从事导游工作的综合素质,以及对所学相关知识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考察考生对上海主要游览区和景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考察考生对导游规范服务及工作程序的掌握和应用;考察考生对旅游接待服务中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考察考生的仪表仪容和对礼节、礼仪的运用等。

(二)考试内容

外语类考生须用所报语种的语言进行现场导游考试。考生所要考的题目在考试当天随机抽取确定。

英语、日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的考试内容有外译中和中译外、上海概况或游览区概况讲解、景点讲解和综合知识问答、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回答。要求考生重点掌握上海概况和外滩游览区、人民广场游览区、东方明珠游览区、豫园游览区和玉佛寺的概况,以及所辖范围内景点介绍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导游语言和讲解技巧,有重点、有条理地生动讲解。

其他外语语种类的考试内容有上海概况或游览区概况讲解、景点讲解和综合知识问答、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讲解问答。要求考生重点掌握东方明珠游览区、外滩游览区、人民广场游览区、豫园游览区和玉佛寺的概况,以及所辖范围内景点介绍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导游语言和讲解技巧,有重点、有条理地生动讲解,从中体现自身口译能力。其中朝鲜语类考生还需掌握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景点;阿拉伯语考生无需掌握玉佛寺景点。

导游、教师资格证培训

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外语类上海概况的讲解内容应掌握下列基本要素:地理环境(所处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等),面积人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城市特点、市花、主要游览区。在讲清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力求有深度、有创意、并能掌握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所有外语类游览区概况讲解应掌握该游览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和景区特色。

“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导游工作职责、服务程序与标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对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的处理和应变能力。

第四篇: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2021年法考大纲目录: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说明 001

(四)考试内容与科目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司法部制定并公布的《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命题依据。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具体考查科目为:

试卷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二: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五)考试时间与方式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实行分批次考试方式。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按各考区机位数量和报考人数确定应试人员考试批次,分为9月11日、12日共两个批次,应试人员参加其中的一个批次考试。具体为:

第1批次考试时间:

试卷一:9月11日9:00—12:0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二:9月11日14:30—17:30,考试时间180分钟。

第2批次考试时间:

试卷一:9月12日9:00—12:0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二:9月12日14:30—17:30,考试时间180分钟。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实行闭卷、计算机化考试方式,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应当使用计算机鼠标或键盘在计算机答题界面上直接作答。

(三)考试内容与科目

主观题考试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论述题等题型,分值为180分。具体考查科目为: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主观题考试设置选作题的,应试人员可选择其一作答。

(四)考试时间与方式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时间为10月17日。

主观题试卷:9:00—13:00,考试时间240分钟。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应当使用计算机鼠标及键盘在计算机答题界面上直接作答。考试系统支持5种输入法:搜狗全拼输入法、QQ全拼输入法、谷歌双拼输入法、搜狗五笔输入法(86版)、极品五笔输入法(86版),港澳考区应试人员可以选择使用仓颉输入法和速成输入法,应试人员使用其中一种输入法作答。考试系统不支持手写板、语音等辅助输入设备与软件。

应试人员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使用计算机考试确有困难的,可在确认报名参加主观题考试时申请使用纸笔答题方式,试题、答题要求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实行纸笔答题方式,试题、答题要求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在答题纸上作答。

省(区、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参加纸笔答题人员数量等情况集中设置纸笔考试考区考点考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设置纸笔考试考点考场。

主观题考试由司法行政机关为应试人员统一提供电子法律法规,应试人员在计算机上查阅。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包括:

1.习近平法治思想、2.法理学、3.宪法、4.中国法律史、5.刑法、6.民法、7.刑事诉讼法、8.民事诉讼法、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0.经济法、11.知识产权法、12.商法、13.国际法、14.国际私法、15.国际经济法、16.环境资源法、17.劳动与社会保障法、18.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一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001

第二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001

第三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003

*二、法 理 学

第一章 法 的 本 体 005

第二章 法 的 运 行 007

第三章 法 的 演 进 008

第四章 法 与 社 会 009

三、宪 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新增】“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内涵”

【新增】“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新增】“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根据2020年 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

【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修正2021年3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备案修正2021年3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

【新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011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上)012

第三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下)013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014

第五章 国 家 机 构 015

第六章 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017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018

四、中国法律史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新增】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宪法性文件

【新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024

第二章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024

第三章 隋唐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025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026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026

五、刑 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八章 罪数形态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新增】法条竞合犯

第十四章 罪刑各论概说

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条竞合的认定及其处理原则”

【修改为】“熟悉并能够运用:罪状的识别、罪名的适用。”

第十六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新增】“妨害安全驾驶罪”

【新增】“危险作业罪”

第十七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修改为】“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

“生产、销售劣药罪”

【修改为】“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

【新增】“妨害药品管理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删除】“妨害清算罪”

【删除】“虚假破产罪”

【删除】“虚假破产罪”

【新增】“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

第十八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删除】“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

第二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新增】“袭警罪”

【新增】“冒名顶替罪”

【新增】“高空抛物罪”

【删除】“侮辱 国歌罪”

【删除】“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修改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删除】“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2020年8月28日发布)法发〔2020 〕31号

上编 总 论 043

第一章 刑 法 概 说 043

第二章 犯 罪 概 说 043

第三章 犯 罪 构 成 044

第四章 犯罪排除事由 045

第五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 046

第六章 共 同 犯 罪 047

第七章 单 位 犯 罪 048

第八章 罪 数 形 态 048

第九章 刑 罚 概 说 049

第十章 刑 罚 种 类 049

第十一章 刑 罚 裁 量 050

第十二章 刑 罚 执 行 051

第十三章 刑 罚 消 灭 051

下编 分 论 052

第十四章 罪刑各论概说 052

第十五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053

第十六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053

第十七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054

第十八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057

第十九章 侵犯财产罪 057

第二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058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061

第二十二章 贪污贿赂罪 062

第二十三章 渎 职 罪 062

第二十四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063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063

六、民 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新增】“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民事权利客体 人格利益”

【修改为】“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

第二章

“监护人的设立”

【修改为】“监护的设立”

第三章

“意思机构”

【修改为】“权力机构”

第四章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

【修改为】“民事法律行为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效果”

第二编 物权

第七章

【新增】“物权变动模式”

第十章

“第一节 抵押权”

【修改为】“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

“第二节 质权”

【修改为】“第二节 抵押权”

“第三节 留置权”

【修改为】“第三节 质权”

【删除】“权利质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编 合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合同的特殊订立方式

【新增】“确认书 电子商务合同”

第十四章

第一节 合同的特殊订立方式

【新增】“电子合同的履行 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合同的履行 涉他合同的履行”

第十六章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修改为】第一节拆分为两节,【删除】“合同转让的概念”

【新增】“合同变更的效力 新增债务加入”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删除】“后合同义务”

“债务履行”【修改为】 “清偿”

“合同的解除”【修改为】“合同解除”

“债务抵销”【修改为】“抵销”

第十七章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删除】“与有过失”

第七编 侵权责任

第三十五章

第九节 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责任

【新增】“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构成要件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形式”

【删除】“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惩罚性赔偿”

第一编 总 则 121

第一章 民 法 概 述 121

第二章 自 然 人 122

第三章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123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 124

第五章 代 理 126

第六章 诉讼时效与期间 127

第二编 物 权 128

第七章 物 权 概 述 128

第八章 所 有 权 129

第九章 用 益 物 权 130

第十章 担 保 物 权 131

第十一章 占 有 132

第三编 合 同 133

第十二章 债与合同概述 133

第十三章 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134

第十四章 合同的履行 134

第十五章 合同的保全和担保 135

第十六章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权利义务终止 136

第十七章 违 约 责 任 136

第十八章 移转财产权利合同 137

第十九章 完成工作交付成果合同 138

第二十章 提供劳务合同 138

第二十一章 技 术 合 同 140

第二十二章 保证合同、合伙合同 140

第二十三章 准 合 同 141

第四编 人 格 权 141

第二十四章 人格权概述 141

第二十五章 具体人格权 142

第五编 婚姻家庭 143

第二十六章 婚姻家庭概述 143

第二十七章 结婚和离婚 143

第二十八章 家 庭 关 系 144

第二十九章 收 养 145

第六编 继 承 145

第三十章 继 承 概 述 145

第三十一章 法 定 继 承 146

第三十二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146

第三十三章 遗产的处理 147

第七编 侵权责任 148

第三十四章 侵权责任概述 148

第三十五章 特殊侵权责任 149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151

*七、刑事诉讼法

第一编 总 论 071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071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072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073

第四章 管 辖 074

第五章 回 避 075

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 075

第七章 刑 事 证 据 076

第八章 强 制 措 施 078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 079

第十章 期间、送达 080

第二编 分 论 080

第十一章 立 案 080

第十二章 侦 查 081

第十三章 起 诉 082

第十四章 刑事审判概述 083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084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086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087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088

第十九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089

第二十章 执 行 089

第三编 特别程序 091

第二十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091

第二十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092

第二十三章 缺席审判程序 092

第二十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093

第二十五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093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094

八、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五章 当事人

第四节 诉讼代表人

【新增】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

第五节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含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被告的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地位的规定)

【删除】第三人撤销之诉(概念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

【修改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含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

第十二章 简易程序

基本要求 【删除】“注意掌握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中对试点地区的特别规定”

第十四章 审判监督程序

基本要求【新增】熟悉并能够运用:抗诉与检察建议的关系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4年12月18日最高……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4次会议通过 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17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材料的规定 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1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1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1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1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试行)(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1号)

第一编 导 论 223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223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223

第三章 诉 224

第二编 诉讼制度 225

第四章 主管与管辖 225

第五章 当 事 人 226

第六章 诉讼代理人 228

第七章 民 事 证 据 228

第八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229

第九章 人民法院调解 230

第十章 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231

第三编 诉讼程序 232

第十一章 普 通 程 序 232

第十二章 简 易 程 序 233

第十三章 第二审程序 234

第十四章 审判监督程序 235

第十五章 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 236

第十六章 民 事 裁 判 237

第十七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238

第四编 非讼程序与执行程序 239

第十八章 特 别 程 序 239

第十九章 督 促 程 序 240

第二十章 公示催告程序 241

第二十一章 执 行 程 序 241

第五编 仲裁制度 243

第二十二章 仲裁与仲裁法概述 243

第二十三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243

第二十四章 仲 裁 协 议 244

第二十五章 仲 裁 程 序 245

第二十六章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246

第二十七章 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247

第二十八章 涉 外 仲 裁 247

九、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修改为】“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新增】基本要求 了解和理解: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作用,行政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别,行政法各基本原则的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基本原则分析判断行政法相关问题。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和作用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构成【调整为】第二节行政法各项基本原则的要求

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第三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法

基本要求

原“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法”

【删除】“公务员的概念”

【新增】“公务员的范围”

【删除】“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新增】第四章 公务员法

【新增】考试内容

/

【内容】了解和理解:公务员的概念,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义务。熟悉并能够运用: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新增】第一节 公务员法概述

/

【内容】公务员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义务

【新增】第二节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制度

/

【内容】公务员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义务

第九章 行政许可

【新增】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费用

“第五节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修改为】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费用 禁止收费原则法定收费例外

【新增】第六节 监督检查

【新增】对行政许可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被许可人的法定义务对行政许可的撤销和注销

【新增】行政许可诉讼

【新增】行政许可案件的受案范围 被告法院对行政许可案件的审理 判决 行政许可中的赔偿和补偿及诉讼问题

第十章 其他行政行为

基本要求

【修改为】理解: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确认、行政合同、行政给付、行政奖励和行政裁决的概念和特征。

考试内容

【新增】第一节行政征收与征用

行政征收的界定和种类行政征收的主要方式行政征用的特征

【新增】第二节行政确认

行政确认的内涵和作用行政确认的基本原则行政确认的形式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惇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第一编 导 论 098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098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098

第二编 行政组织法 099

第三章 行政机关组织法 099

第四章 公 务 员 法 100

第三编 行政行为法 100

第五章 抽象行政行为 100

第六章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101

第七章 行 政 处 罚 102

第八章 行 政 强 制 102

第九章 行 政 许 可 103

第十章 其他行政行为 105

第十一章 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 106

第四编 行政救济法 106

第十二章 行 政 复 议 106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 107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08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109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110

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程序 111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与规则 112

第十九章 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 113

第二十章 国家赔偿概述 114

第二十一章 行 政 赔 偿 114

第二十二章 司 法 赔 偿 115

第二十三章 国家赔偿方式、标准和费用 116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117

*十、经 济 法

第一章 竞 争 法 188

第二章 消 费 者 法 188

第三章 银 行 业 法 190

第四章 财 税 法 190

第五章 土地法和房地产法 191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192

十一、知识产权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一章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民事保护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新增】该章节内容为新增内容

第二章 著作权

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删除】知识产权的保护

标题由第一章【修改为】第二章

【删除】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

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

【修改为】: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人

第三章 专利权

第三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修改为】:不与他人在先合法权利冲突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期限与特别许可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和期限

【标题修改为】:专利权的内容、期限与特别许可

【内容修改为】:

专利权的特别许可(强制许可 开放许可 指定许可)

第六节 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的界定(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 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修改为】:专利侵权行为的界定(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 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现有技术抗辩药品专利侵权纠纷早期解决机制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第二次修正)

【新增】根据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公布...法释[2002]31号

【修改为】: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法释[2020]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2月17日公布....法释[2012]20号

【修改为】:根据2020年12月23日...法释[2020]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84年...第三次修正

【新增】根据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1年...法释[2015]4号

【新增】根据2020年12月23日...法释[2020]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16年3月21日公布...法释[2016]1号

【修改为】:根据2020年12月23日...法释[2020]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公布 自2002年10月16日起施行)法释[2002]32号

【修改为】:根据2020年12月23日...法释[2020]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4月23日公布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9]3号

【修改为】:根据2020年12月23日...法释[2020]19号

第一章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154

第二章 著 作 权 154

第三章 专 利 权 156

第四章 商 标 权 157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158

十二、商 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一章 公司法

第二节 公司的设立

【删除】公司登记与营业登记 登记机关 登记的程序 登记的效力

第三节 公司的股东与股东权利

“股东的义务(股东的一般义务 控股股东的特别义务)”

【修改为】:“股东的义务(股东的共同义务 控股股东的特别义务)”

第五节 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制度

“公司的收益分配制度(公司法对公司收益分配制度的强制性规定 公司收益分配顺序 股东利润的分配)”

【修改为】:“公司的收益分配制度(公司收益分配顺序 股东利润的分配)”

第七节 公司的变更、合并与分立

【删除】(对公司主体资格的影响 公司分立后债权债权的承担 分立后公司的连带责任)

第十一节 股份有限公司

【删除】对董事、经理和监事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

【删除】股份发行的条件 新股发行的条件与程序 股票的形式 对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删除】上市公司由股东大会决议的特别事项

收购本公司股份【修改为】股份回购

第二章 合伙企业法

第二节 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与程序

合伙协议(【删除】合伙协议的形式 合伙协议的生效)

第三节 普通合伙企业的财产与损益分配

合伙财产的性质(区分以所有权出资和以使用权出资 合伙财产的按份共有性质)

【修改为】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

合伙财产的管理、使用及处分

【修改为】合伙企业财产份额

第四节 普通合伙事务的执行

合伙事务的决议(【删除】决议程序 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的决议事项)

第六节 普通合伙的入伙与退伙

入伙的后果(【删除】入伙人的权利 入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债务的承担规则 入伙协议关于债务承担的对内与对外效力)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四节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时的解散”

【修改为】“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章 企业破产法

第七节 重整程序

“对出资人和管理层的权利限制”

【修改为】“出资人和管理层的限制”

第十一节 特殊规定

【删除】职工债权的特殊清偿安排 国有企业破产的特殊规定

第六章 票据法

第三节 票据抗辩与补救

票据的丧失与补救(【删除】挂失止付的条件、程序与后果 公示催告的适用 票据丧失时的诉讼补救)

第九章 海商法

第七节 海难救助

“担保的提供与救助款项的先行支付”

【修改为】“救助款项的担保与先行支付”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008年5月...法释[2014]2号)

【新增】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等二十九件商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法释[2020]1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013年7月...法释[2013]22号)

【新增】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等二十九件商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法释[2020]1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新增】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等二十九件商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法释[2020]18号

第一章 公 司 法 162

第二章 合伙企业法 166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168

第四章 外商投资法 169

第五章 企业破产法 170

第六章 票 据 法 172

第七章 证 券 法 174

第八章 保 险 法 177

第九章 海 商 法 179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183

*十三、国 际 法

第一章 导 论 028

第二章 国际法的主体与国际法律责任 028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029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 030

第五章 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 031

第六章 条 约 法 032

第七章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033

第八章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033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034

十四、国 际 私 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附录: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等二十九件商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1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向外国公司送达司法文书能否向其驻华代表机构送法并适用留置送达问题的批复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向外国公司送达司法文书能否向其驻华代表机构送法并适用留置送达问题的批复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据国际公约和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办理民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司法协助请求的规定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据国际公约和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办理民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司法协助请求的规定(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 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法释【2020】20号

【新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补充安排

(2020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15次会议通过 2020年11月26日公布)法释【2020】13号

第一章 国际私法概述 203

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主体 204

第三章 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 205

第四章 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206

第五章 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207

第六章 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 208

第七章 区际法律问题 210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210

十五、国际经济法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第五章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基本要求

【新增】熟悉并能够运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相关规定。

第七章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新增】熟悉并能够运用:CRS(共同申报准则)与境外账户信息交换。中国有关外商投资制度的相关规定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 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导 论 216

第二章 国际货物买卖 216

第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217

第四章 国际贸易支付 218

第五章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218

第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 219

第七章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220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221

*十六、环境资源法

第一章 环境保护法 197

第二章 自然资源法 197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198

*十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第一章 劳 动 法 200

第二章 社会保障法 201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201

十八、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章节

内容

变化内容(2020年)

变化内容(2021年)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

【删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

【删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

【新增】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2010年4月8日司法部令第122号公布)

【新增】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1999年12月18日第四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04年3月20日第五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修订2017年1月8日第九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删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

【新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20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6号公布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035

第二章 法官职业道德 036

第三章 检察官职业道德 037

第四章 律师职业道德 037

第五章 公证员职业道德 038

第六章 其他法律职业人员职业道德 038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039

第五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大纲

第一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保证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考试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掌握环境的含义;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了解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水源涵养区域、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生态环境及农业环境等的有关规定;

了解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及其他设施的有关规定;

熟悉产生环境污染和公害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规定;

熟悉新建和技术改造的企业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规定; 掌握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的“三同时”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掌握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 掌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主要内容;

掌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时限;

了解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 了解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

熟悉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有关规定; 了解规划编制机关和审查机关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法律责任。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掌握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的具体划分;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含义。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熟悉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填报要求;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相重复的有关规定;

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限;

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过程及审批时限; 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的有关规定。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

了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范围;

了解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建议的原则。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熟悉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关规定; 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有关规定。5.有关区域性开发建设规划的规定

了解编制区域性开发建设规划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的法律规定;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等级和工作范围划分; 了解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条件; 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与考核要求; 熟悉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应受处罚的行为;

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法律责任。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含义; 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熟悉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的时限及延期验收的有关规定; 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 了解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建设项目应提交的验收材料; 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

(五)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登记的有关规定;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职责。

四、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熟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的有关规定; 了解大气环境质量公报的有关规定; 了解防治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有关规定; 了解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有关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

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防治水污染设施“三同时”的有关规定;

掌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及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

了解新建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了解向地表水体排放废水、污水及倾倒废渣、城市垃圾等废弃物的有关规定;

了解船舶污染物排放的有关规定;

了解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有关规定;

熟悉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适用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熟悉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含义;

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防止或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有关规定;

熟悉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的有关规定;

了解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有关规定;

了解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了解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周围生活环境影响的有关规定;

了解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了解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夜间建筑施工作业的有关规定;

了解建设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穿越城市居民区、文教区的铁路,民用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了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熟悉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的有关规定;

了解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

熟悉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熟悉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熟悉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海洋动物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生物生存区及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有关规定;

了解入海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了解向海洋排放废水的有关规定;

熟悉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有关规定。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了解核设施选址及核设施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了解开发利用或关闭铀(钍)矿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限; 了解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及处置设施选址的有关规定。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了解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的有关规定;

熟悉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了解开发、利用水运资源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了解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的行为。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了解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技术。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了解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了解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的行为。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了解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编制的原则及内容;

了解国家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和实施严格管理的基本草原的范围; 了解禁止开垦草原的规定及关于已垦草原的保护措施的规定。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熟悉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的行为;

了解工程建设中保护文物的一般规定。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了解勘查、开采矿藏和建设工程占用林地应遵守的规定; 了解禁止的开垦、开采等行为。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了解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的有关规定。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了解未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

了解矿产资源开采中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了解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熟悉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了解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了解各类建设项目防止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 了解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熟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关规定。(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了解建设跨河、穿河等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 熟悉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了解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的有关规定;

了解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的有关规定;

了解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关建设项目的规定。(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了解本条例的适用范围;

了解河道整治与建设的有关规定。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熟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要求; 熟悉自然保护区各区域内禁止的行为;

熟悉自然保护区内未分区的区域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十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熟悉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二十四)《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了解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本含义; 了解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

熟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二十五)《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熟悉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地点设置的有关规定。(二十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与有关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关规定。

(二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熟悉海岸工程的定义及范围;

了解建设各类海岸工程项目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了解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五、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一)两控区环境政策

了解我国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污染控制要求。

(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熟悉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划分;

熟悉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

(三)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了解总体原则;

了解能源合理利用的有关规定;

了解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脱硫的有关规定。

(四)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了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原则;

了解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有关要求;

了解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和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污泥处理的有关技术和要求。

(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

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六)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了解总体原则;

了解危险废物的处置方式和要求; 了解特殊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要求。

(七)有关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

了解发展热电联产有关规定中热电比和热效率要求的原则。

(八)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产业政策

了解国家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有关规定;

了解国家关于从严控制铁合金生产能力切实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有关规定。

(九)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了解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及名录的使用要求。

(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及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了解目录的基本内容及用途。

(十一)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了解目录的基本内容与贯彻落实要求。

(十二)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政策

了解在县以上城镇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

(十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了解项目申报单位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申请报告时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有关规定。第二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掌握、使用的能力水平,使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正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并合理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

考试内容

一、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熟悉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熟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熟悉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工作程序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工作等级划分

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不同等级评价的详细程度。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熟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具体内容。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了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5.建设项目的环境现状调查 了解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熟悉常用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

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则;

熟悉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 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7.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8.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掌握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2.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熟悉各等级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熟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因子选择、监测布点原则与监测制度;

熟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点。3.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熟悉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

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台站气象调查的调查期间;

了解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掌握常用预测模式的适用条件。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1.评价等级

熟悉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条件; 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了解确定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原则;

掌握不同评价等级建设项目进行水质现状调查时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

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 熟悉水质调查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

熟悉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了解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的划分原则; 掌握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

熟悉各类地面水环境水体简化和污染源简化的有关要求; 掌握各类水质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

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

熟悉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各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 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

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

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 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3.噪声预测

熟悉噪声预测的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

掌握点声源及线状声源声级衰减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 了解室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4.声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1.基本术语

了解生物量、生态因子、生物群落等基本术语的含义。2.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掌握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及依据; 掌握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了解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了解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要求; 熟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4.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

了解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

下载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05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各区县卫生局、人社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中福会及有关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201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

    职业资格考试

    北京某重点大学工科学生孙某,聪明好学,尤喜“钻研”侦探小说。为了检验与警察较量的结果,他开始盗窃学生宿舍的财物(他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每次作案,他都要“把握”两条“原则”:一......

    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2016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的目标是以公平、公正的考试方式和方法,检验应试人......

    资格考试大纲5篇

    资格考试大纲(2011版)一、基础知识科目 基础知识科目是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相关的贸易和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内容、商品学的主要基础知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才中介职业规范与实务_课堂练习题

    人才中介职业规范与实务 课堂练习题 *本练习题旨在帮助学员掌握课堂教学要点,无涉其他功能。 一、 判断题 1. 作为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是人们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属于经济品( ) 2......

    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大纲(精)

    国家公共营养师 职业资格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相关知识 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二、掌握内容 1、社会主义职业道......

    2014年银行职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考试大纲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http://edu.21cn.com/kcnet2150/2014年银行职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测查应试人员运用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相关知识,包......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从业人员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试行)第一科:《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律基础》 一、劳动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