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30练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苏教版

时间:2019-05-14 16: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30练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30练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苏教版》。

第一篇: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30练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苏教版

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

1.(2017·衡水中学调研)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N标记后置于含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Ⅰ中期含N的染色单体有8条

2.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XYY综合征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是父方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是父方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是母方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D.是母方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3.一个用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A.1/4 C.1/16

B.1/8 D.1/32

414

1515

144.(2017·巴中诊断)将含有六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H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进行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某个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6个a,6个b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三次分裂中期时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半数的染色体有H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有6个b,6个c 5.(2017·河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有一对基因型为XX、X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XY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Bb

b

Bb1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6.如图表示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以及受精作用(图中省略了减数分裂中表现正常的其他型号的染色体)。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卵细胞过程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异常 B.图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患有先天智力障碍遗传病 C.图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患有苯丙酮尿症 D.图示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7.(2017·襄阳五中月考)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N的染色体和含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

8、16 C.

16、8

B.

16、16 D.

8、8 1

5141

4158.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A—长翅,a—残翅)、眼色基因(B—红眼,b—白眼)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上。下图所示均为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哪些极体可能和形成该异常果蝇的卵细胞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

A.④ C.①③④

B.③④ D.①②③④

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2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10.(2017·沧州一中月考)如果将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N标记,并培养在含N的培养基中,那么该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A.50% C.100%

B.75%

D.以上均有可能 151

41511.(2017·甘谷县第一中学检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羊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关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过程表明,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会________。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产生异常配子①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图3表示精原细胞,该精原细胞经图4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其形成的其他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12.(2017·枣庄三中检测)图甲、乙是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中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阶段。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同时具有基因B与b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的图一中A、B分别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二表示A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据图回答:

(1)A细胞表示________分裂后期,B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_分裂后期。

(2)要想同时观察到这两个时期的细胞,应选择该动物的________(器官)。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

(3)在图二中B处绘制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在C处绘制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

答案精析

1.B 2.B [形成XYY应是X和YY形成的,因此应是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复制形成的YY染色体没有分离开,故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应是形成的XY配子,受精后形成的是XXY,故A错误。母方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可能形成的是XX配子,受精后形成的是XXX或XXY,故C、D错误。] 3.C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形成32个DNA分子,其中被标记的有2个。] 4.B [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具有放射性数目是0~12条,其它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故B正确。] 5.D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X或YY的精子,该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或X)结合,不可能产生XXY的孩子,①错误;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Y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通过着丝点的分裂产生XY和没有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XY精子与X的卵细胞结合可以产生XXY的孩子,②正确;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表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分裂异常,则可能产生XX或XX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X或Y)结合,不可能产生XXY的孩子,③错误;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即X和X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而减数第二分裂正常,能够产生XX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Y的精子结合可以产生XXY的孩子,④正确。] 6.B 7.A [一个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N的培养基中培养,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产生的两个细胞中,每个细胞中的16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是N,一条链是N;第二次进行减数分裂,间期DNA完成复制以后,细胞中的1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单体,每条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N,一条链是N,另一条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N,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含有N,全部含有N,即细胞中含有N的染色体是8条,含有1

514

1515

1415

Bb

Bb

B

b

b

Bb

BB

bbbB

Bb

bbb

B

b

BbN的染色体是16条,故选A。]

B8.D [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长翅红眼雄蝇(A__XY))与长翅白眼雌蝇(A__XX)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aaXXY),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XY×AaXX,该残翅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XY,其是由基因型为aXX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aY的精子组成的,因此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X。若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

bbBbb

bb

bbbb

bb 5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则与该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aXX,即①和④正确;若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则与该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X、AX、a,即②③正确,故选D。] 9.A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则母亲必然是携带者,儿子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XYY产生的原因是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未分离。] 10.D 11.(1)减半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级(3)Ab、ab、aB 解析(1)图1过程表明,图1表示正常的减数分裂,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表示异常的减数分裂。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产生异常配子①③。(3)如果图3表示精原细胞,该精原细胞经图4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说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与b互换,则其形成的其他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12.(1)有丝 后 bc(2)DNA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 fg(3)ABb、Abb、a、a或aBb、abb、A、A 解析(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bc阶段。(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同时具有基因B与b,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两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丙图中的fg阶段。(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和②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b和aa或aaBbbb和AA,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b、Abb、a、a或aBb、abb、A、A。

13.(1)有丝 减数第一次(2)睾丸 2(3)如图所示

b

bbb

解析(1)三种分裂后期的判断方法: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减数第一 6 次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2)动物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生殖腺,但因是雄性动物,故只能是睾丸,而不是卵巢。(3)绘图前首先要明确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4和8;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4和4。

第二篇: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40练梳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

梳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

1.(2017·临汾一中月考)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①② C.①④

B.③② D.③④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32A.甲组—上清液—b B.乙组—上清液—a C.甲组—沉淀物—c D.乙组—沉淀物—d 4.(2017·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两个实验基本上都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C.两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在培养基上都易直接培养 D.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并不知道遗传物质的作用

5.下列关于对“以P 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该有不含P 的大肠杆菌 B.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6.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7.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能在大肠杆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C.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和酶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8.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感染后2、4、6、8、10 min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32 32H—尿嘧啶,培养适宜时间后,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RNA,并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含T4噬菌体DNA单链组、含大肠杆菌的DNA单链组混合杂交,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强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两组杂交后的结果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A.b、a C.d、c

B.c、d D.a、b 9.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斯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P、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3235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1.下面两幅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一可知,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组________。A.C和O C.C和P 14321418

B.S和P D.S和O

518

3532(3)分析图二可知,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酶处理DNA的结果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4)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 中。

12.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用放射性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__。(2)要获得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P的培养基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2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请简述对照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用石炭酸处理能使蛋白质外壳去掉而只留下RNA,由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能重组其RNA和蛋白质形成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病毒感染烟叶,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a为TMV的蛋白质感染,b为TMV的RNA感染,c为HRV的蛋白质感染,d为HRV的RNA感染,e为HRV的蛋白质与 TMV的 RNA杂交感染,f为TMV的蛋白质与HRV的RNA杂交感染。(1)a与b,c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d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在繁殖子代病毒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来自______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由____________提供。

(4)f中的杂交病毒感染后,子代病毒具有来自____________的RNA和来自____________的蛋白质。

答案精析

1.A 2.B [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将R型细菌先注入到小鼠体内再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因此R型细菌出现早于S型细菌,由于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将R型细菌杀灭而对S型细菌效果不佳,因此后期R型细菌数量少于S型细菌,符合图③;体外转化实验中不存在小鼠免疫系统的压力,二者的数量将维持稳定,同时S型细菌是转化后产生的,符合图②,故选B。] 3.D 4.B [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共同点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B正确;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依赖活细胞,C错误;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已经了解到遗传物质的作用,但遗传物质是什么不太清楚,D错误。] 5.C [以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为了避免干扰,应该使用不含P的大肠杆菌,A正确;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弱,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C错误;该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6.D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从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B正确;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新的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C正确;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7.C 8.D [分析题意可知,大肠杆菌感染后,其内T4噬菌体的DNA上基因表达强烈,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的RNA中放射性越强;而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反而会越来越弱,因此时间越长的T4噬菌体的RNA的放射性相对大肠杆菌的RNA放射性更强,因此两组杂交后的结果,T4噬菌体中杂交带放射性比例逐渐上升达到饱和,对应曲线a;大肠杆菌中杂交带放射性比例呈下降趋势,对应曲线b。] 9.B [用P标记一组T2噬菌体的DNA,用S标记另一组T2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B正确;噬菌体只能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注入到细菌内,根据放射性的分布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10.A 32

3232

5 11.(1)死亡 S 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2)B(3)S型细菌的DNA 四种脱氧核苷酸(4)拟核(细胞质)解析(1)分析图一可知,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后,可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小鼠将死亡。(2)蛋白质含有S,不含P元素,核酸含有P而不含S元素,因此可用S和P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3)分析图二可知,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无毒的细菌发生转化,表现了S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的细胞中,实现了对其性状的控制,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NA酶处理DNA是为了水解DNA,所以其结果是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4)S型细菌是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12.(1)蛋白质和DNA DNA(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其他答案合理亦可)(3)使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沉淀物

(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用S标记的T2噬菌体重复上述实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解析(1)T2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其中有P元素的是DNA。(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所以不能用含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必须用含P的大肠杆菌培养。(3)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可以使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由于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所以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用S标记的T2噬菌体重复上述实验,由于S元素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13.(1)对这两种病毒来说,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不同的R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表现出不同的性状(3)TMV的RNA 烟叶细胞(4)HRV HRV

353232

32353532 6

第三篇: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55练集训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集训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表示轴突),其中两个神经元上连接一个电

A.图中共有2个突触

B.刺激a处,会导致b处持续兴奋或抑制 C.刺激b处,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D.刺激c处,电流表指针发生1次偏转

2.如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实验位点(Y为两电极中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b为效应器 B.Z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刺激X点或Y点时电流表指针均不偏转 D.刺激X点或Y点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

3.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正确的是()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1 4.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5.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6.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1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8.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X、Y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从细胞d传到细胞b,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X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Y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9.图甲为某一种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10.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⑤由突触前膜释放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2次偏转,且方向相反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传导 D.④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11.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为________,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________处;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 3 ________。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处(填箭头旁字母)。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次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B点时,B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B点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了________。(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E,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F处,刺激E,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阻断作用。

12.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_______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

(3)如果利用甲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________,在此结构中决定兴奋单向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

(2)若刺激图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此时伸肌________,屈肌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肉收缩,由此可见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4)若某药物可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②实验材料:略 ③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第一步:先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 实验结果:伸肌__________(填“收缩”或“不收缩”)。第二步:后将药物置于________(填字母)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 实验结果:伸肌__________(填“收缩”或“不收缩”)。

答案精析

1.B [分析图中神经元a、b、c之间形成的突触,总共3个,A错误;再根据突触的组成确定其兴奋传递方向:a可传到b,b可传到c,c可传到b。刺激a处,经突触传递,可引起b兴奋或抑制,B正确;刺激b处,只能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不能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C错误;刺激c处,只能引起b所在的神经元兴奋,但由于b处兴奋可循环传给c,所以电流表指针可多次发生偏转,D错误。] 2.A 3.C [刺激b点,兴奋同时到达两个电极,因而电表②的指针将不发生偏转,A、D错误;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不能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B错误;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4.C 5.A 6.C [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A、B正确;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C错误、D正确。] 7.D 8.B [由于细胞b是传入神经,细胞d是传出神经,所以兴奋只能从b传到d,A错误;从X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Y处,细胞e能产生反应,B正确;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D错误。] 9.C [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A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错误。] 10.C 11.(1)感受器 神经中枢(2)4 增多(3)C(4)0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电位差)(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2.(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Na内流(2)4 6(3)实验思路:刺激甲图中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指针是否偏转 结果预测:刺激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乙图是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

+++

+情况的放大图;丙图是突触结构图,其中1是突触小体,2是线粒体,3是突触小泡,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1)由以上分析知,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即动作电位,所以刺激甲图中的④,④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引起的。(2)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这是因为甲图中的③是突触(丙图为该突触的放大图),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丙图中的4)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丙图中的6)。(3)以上第(2)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甲图中兴奋通过突触③只能从右向左传递,若要进行实验验证,可刺激甲图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实验结果若为刺激②时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时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则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3.(1)反射弧 突触(2)收缩 舒张 C(3)抑制(4)收缩 B 不收缩

解析(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递的结构是突触。(2)若刺激图中1处,由于突触B能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伸肌收缩;而突触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屈肌仍然处于舒张状态。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A、B、C中,A、B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而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因此踢小腿时,突触A、B的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突触C的后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3)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来完成的;若某物质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那么该突触后膜就处于静息状态,后一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4)若设计实验证明药物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那么该实验自变量只能设置在突触间和神经纤维之间(即单一变量是药物放置的位置不同),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因变量(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是否收缩)得出实验结论。第一步:将药物置于2,刺激神经纤维1处;第二步: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B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实验结果:将药物置于2,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

+ 7

下载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30练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30练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标记DNA变化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