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国家卫计委将全面推开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
我国明年推行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 北京等地试点
新京报讯(记者许路阳(微博))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表示,2015年,国家卫计委将全面推开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
政策
外出无需携带纸质证明
“有了电子婚育证明,流动人口在外出时就无需再携带纸质证明,对流动人口来说非常方便。”王谦说。今年7月,国家卫计委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1个省份推行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试点工作。各试点地区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将成年流动育龄妇女信息上传给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电子婚育证明数据库,便自动生成集中统一的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
流动人口婚育证不需要流动人口本人申领和持有。现居住地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只需登录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电子婚育证明数据库,就可查验成年流动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节育情况,简单、便捷、高效、便民。
据统计,现在全国11个省份共上报2100多万个育龄妇女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近半年来,全国共有37000多例查询。
澄清
流动人口办证难?有误解
“社会各界有一个误解,觉得流动人口办证有很多麻烦。”王谦表示,2012年前曾有过一些反映办证难的情况,但更多是因为工作要求不够细致、不到位。
王谦称,2012年12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方便群众办证。该文件主要针对的是流动人口办理“一孩”出生登记,主要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在户籍地和流入地都可办理这种登记,实行首接责任制;二是两地之间通过计生内部信息系统沟通,不要让老百姓跑;三是如果由于多地多次流动,哪个地方都没有办法证明老百姓的婚育情况,“那么本人写个承诺书就可以了”。
“全国现在通过承诺来办理手续的,到目前为止有34000多。”王谦说。焦点1 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流动人口2.45亿,已超总人口的1/6。
《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加了1591.79万人,增加22.4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北京和天津自然增长率不足4%,河北自然增长率也不足7%。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以迁移流动为主,估计流入人口近1000万人。
人口流入地区主要聚集在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地级市的市辖区,而流出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承德、张家口及西部保定的山地丘陵区,估计流出人口60万人。
报告建议,以非核心功能及相关产业转移,带动北京、天津人口疏散,适度加大周边城市的人口吸收能力,引导人口合理布局。
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称,已将报告提交至包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得看有关部门最终的采纳情况,希望我们的报告能够为决策多提供一些依据。”
焦点2 全国80多万对“单独”申请再生育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9月底,全国80多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总体来说,政策实施开局良好、运行平稳,基本符合预期。
宋树立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各地按照法律程序积极推进,大部分都是在今年3月份以后启动的,到目前为止,政策实施只有半年多的时间。截至9月底,全国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为80多万对。
“从中央有政策、各地有方案,个人有生育的意愿,再到能够实现生育第二个孩子,中间是有过程的。”宋树立说,总体来说,政策实施开局良好、运行平稳,基本符合预期。
她补充说,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面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出生人口的监测预警,改进服务管理,完善配套措施,推动政策落实,同时也将跟踪调研分析生育水平的变化趋势,为研究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打下基础。
数说
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从2011年的33.1岁提高到33.7岁,流动人口6岁至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在2013年达到62.5%,比2011年上升了5.2个百分点。
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5.5岁,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6岁。
2012年,流动人口中怀孕妇女孕期一直在流入地生活的比例达到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是
第二篇: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规定
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管理,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
(一)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的行政区域(离开地级以上市的区是否需要办理《婚育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拟异地居住30 日以上;
(三)年龄在18 周岁至49 周岁之间;
(四)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
第三条《婚育证明》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办理。
第四条申领《婚育证明》,应当填写《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并向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三)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第五条发证机关在接到申请人和有关证明材料后,对于证明材料齐全、有效的,应当即时予以办理《婚育证明》。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暂缓办理或者不予办理《婚育证明》,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未按第四条规定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
(二)申请人计划外生育而拒绝执行对其处理决定的;
(三)申请人弄虚作假、隐瞒婚育真实情况的。
第七条发证机关应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核实的标准收取《婚育证明》工本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得收取工本费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第八条《婚育证明》与《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有效
第九条《婚育证明》的有效使用期限为3 年,流动人口应当在所持《婚育证明》的有效使用期限截止前,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发证机关换领新的《婚育证明》。
第十条《婚育证明》由持证人妥善保管,不得出借、转让或者涂改。
《婚育证明》丢失或者严重损坏的,须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办并注销原《婚育证明》。第十一条持证人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15 日内,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验证机关)交验《婚育证明》,接受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凭证享受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服务。验证机关查验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应当将查验结果在“查验记录栏”予以记录并盖章,对其中的已婚育龄人员进行登记。查验后应当将《婚育证明》及有关证明材料退还本人。
第十二条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应当会同公安、劳动、工商等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定期查验所辖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第十三条持证人婚育情况发生变更的,应当在30 日内到现居住地验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由本人在3 个月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或者以其他形式告知发证机关。
现居住地验证机关应当对持证人的婚育变更情况在其《婚育证明》中如实记载,并及时将情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的发证机关。发证机关在得知持证人婚育变更后,应当及时在管理档案中予以记录。办理变更登记不得要求当事人换发证。
第十四条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对不按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应当责令限期补办并交验《婚育证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擅自收取工本费以外的其他费用,或者有其他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行为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公民认为符合办理《婚育证明》的条件,而发证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婚育证明》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确定格式在全国指定的印刷厂印制。
第十九条《婚育证明》自2000 年1 月1 日起正式使用,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2001 年3 月1 日后作废。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00 年1 月1 日起施行。
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有关条款。
第二十条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 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 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 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篇:国家计生委计委财政部关于规范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990721
国家计生委计委财政部关于规范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990723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7-23 生效日期: 1999-07-23
发布部门: 财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计划委员会
发布文号: 国计生委(1999)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生委、财政厅(局)、物价局(委员会):
根据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各地实行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管理制度,经省级有关部门批准,普遍在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时收取工本费。几年来,这一制度对促进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共同负责和积极配合,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促进农村、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保证实现我国的人口发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的印制规格、质量、技术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防伪技术措施,致使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查验时往往真假难辩,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一些基层办证机关在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过程中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巧立名目,“搭车收费”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地方高达几十元,个别地方甚至高达上百元,严重侵犯了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1998年8月6日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保证实现我国的人口发展规划和目标,现就规范《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证明》)收费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国统一《证明》格式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办理、查验《证明》是必要的管理制度,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证明》印制格式、质量、防伪技术不统一等问题,《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格式,由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确定了《证明》的统一式样、内容、防伪技术、印制要求及定点厂家,今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生委必须到定点厂家按照全国统一的格式印制《证明》。为进一步规范《证明》的印制和使用,国家计生委还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
二、规范《证明》收费管理
实行统一印制格式、质量、防伪技术和定点印制后,各地应规范《证明》收费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严格按有关规定,由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证明》工本费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每证最高不得超过5元。对于征收标准过高的,要坚决降下来,各地计划生育部门的办证机关收取《证明》费,必须到指定的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收费时要出具《收费许可证》,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提高,也不得以其他名目收取任何费用。在办理《证明》过程中,不得代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得搭售资料、书刊和其他任何物品。
三、严格财务管理
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收费资金的财务管理。《证明》工本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费资金上缴同级财政专户,使用时由收费单位编制计划,财政部门按批准的计划核拨。《证明》工本费只能用于印制成本、运输和合理损耗支出,不能挪作他用。各办证机关要建立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制度,加强内部审计。
四、加强行风建设和检查监督
要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的廉政、勤政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法制观念,严守纪律,依法办事,任何办证机关和个人都要严格执行本通知有关规定。各级物价、财政、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行为坚决纠正,并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篇:2014金华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国家卫计委:严禁将死胎和死婴按医疗废物处理
www.xiexiebang.com/zg/skmskc
2014金华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国家卫计委:严禁将死胎和死婴
按医疗废物处理
国家卫计委:严禁将死胎和死婴按医疗废物处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公布的《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规定,对无监护人的新生儿,要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并记录安置结果;对死胎和死婴,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
管理制度要求,对死胎和死婴,医疗机构应当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并加强管理。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经医疗机构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妥善处理,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近年来,个别医疗机构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问题,反映出医疗机构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据此,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制定了上述管理制度,以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减少、消除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
本文来源:浙江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