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
第一章
绪论
实习区属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乐山以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全市辐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2004年,峨眉山市辖12个镇(绥山、九里、罗目、龙池、乐都、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桂花桥、胜利)、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平、普兴、黄湾)。市人民政府驻绥山镇。居民大部分为汉族。主要工农业现状: 1农业经济
峨眉山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播种面积47万亩。经济作物以蔬菜、茶叶、草席、水果为主,水果面积4.7万亩。茶叶基地面积5056O亩,年产茶叶1736吨,其中竹叶青、峨蕊等名茶产量达150吨。席草基地2.5万亩;白蜡树源面积3.4万亩; 畜牧业主要以三元杂交猪为主,98年出栏30.21万头,小家禽出栏358万只。全市养殖水面达9000亩,其中集约化养殖14亩,水产品产量1200吨,渔类由常规品种发展到团鱼、大口鲶等特种养殖,1989年我市经省政府批准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川中项目。全市乡镇企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产值约三分之一。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二分之一以上,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工业经济
实施“工业兴市”发展战略,形成冶金、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煤炭、汽车修配、塑料、医药、包装、饮料、土特产品等多种门类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了冶金、建材、机械、塑料、医药、饮料等六大支柱产业,以“万佛牌” PET聚脂瓶、“雄秀牌”水泥、“春来牌”竹叶青、“金顶牌”金属栅栏件、“峨秀牌”输液瓶、铁合金、无球磨机八个产品为拳头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冶金行业以铝业铁合金有限公司、冶金燃料有限公司、峨眉钢铁厂、峨眉焊管厂、高桥铁厂为龙头,共有50多家生产企业。建材行业以峨眉山市水泥厂、佛光水泥厂、特种水泥厂、雄秀水泥厂为龙头,共有30多家水泥生产厂以及17家机砖生产企业。机械行业以神力机械有限公司为主体,主要产品有拖车、SL-180型运输拖拉机,无球磨机等。塑料玻璃等包装行业以塑料(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主产PET聚脂瓶、塑料易拉罐等。医药行业主要有太公药业峨眉山有限公司、峨眉山健康大药厂、四川金一制药厂三家企业。峨眉山市盛产茶叶,生产的竹叶青、峨蕊远销东南亚,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主要生产矿泉水、纯净水等产品。
3对外贸易
峨眉山市1994年获得乐山市外经委外贸自营进出口延伸权,1995年获得国家外贸部赋予的进出口经营权。出口产品有金属栅栏件、肠衣、药材、农副产品、铁合金等,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峨眉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成昆铁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境内有火车站5个,公路四通八达,纵横密布,乐(山)峨(眉)快速通道与临境而过的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的接通,缩短了峨眉山市与成都的时空距离。到峨眉山交通比较方便,可选择航空、铁路、公路到达。
一、航空:峨眉山风景区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120公里,为全高速公路,乘车90分钟即到。双流机场已开通了国内、国际航班。从双流机场到成都市区有民航大巴。
二、铁路:峨眉站是通往昆明的必经站,游客可乘K145、K113、K165到昆明或K117至攀枝花的火车到峨眉火车站下车。峨眉火车站距离峨眉山风景区约10 公里,乘车约15分钟。也可乘火车到达成都站,转乘旅游中巴车进入景区。
三、公路:从成都新南门车站,平均每30分钟便有班车发往峨眉山或乐山,车程约2小时。乐山中心站、肖坝车站有班车发住峨眉山,中心站每10分钟一班,车程约30分钟。重庆菜园坝车站每天有直达车发往乐山峨眉山。
四、水运:乘船沿长江而上到乐山市再进入峨眉山。
市内公交车比较方便,可选择合适的公交到达目的地。
第二章
地层岩性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前震旦系
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分布在张沟两侧谷坡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沟)。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震旦系
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之上。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奥陶系
分布于阎王坡、大乘寺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缺失下统上部以及中、上统。其下统分两组,即罗汉坡组和大乘寺组。与下伏寒武系整合接触。其岩性为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等。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1)矛口组(P1m)厚346米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
(2)峨眉山玄武岩(P2β)厚227米 本区玄武岩底部常有一层灰色薄层粉砂岩,夹炭质页或透镜状煤层及灰色铝土质泥岩。
茅口灰岩的预面呈凹凸不平,具黄褐色色调,代表经过一个时期风化剥蚀作用。其上的煤系地层代表海岸沼泽,故二迭系上下统间为一平行不整合面。本区玄武岩主要为黄绿色斑状玄武岩,暗灰绿色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三种,一般可见由斑状——微晶(柱状节理发育)——杏仁状的喷出顺序,均属大陆喷发性质。三叠系
分布于龙门洞峡谷、张沟、净水等地,构成牛背山背斜两翼。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即含砾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等。(1)飞(1)(T1f)厚198米 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细粒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及中粗粒砂岩,含钙质结合,具大型斜层理,泥裂等,属河流及三角洲沉积。
(2)铜街子组(T1t)厚114米 下部:紫色薄层细粒钙质岩屑砂岩与浅灰色灰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等)互层,在露头上紫色白色相间,十分醒目,极易辨认。岩层中波痕、斜层理、虫迹、泥裂等曾面构造发育,属滨海至浅海相。上部:紫色厚层白云岩,含玛瑙砾粗砂岩及薄层细---粉砂岩,属海滨沉积。
(3)嘉陵江组(T1j)厚169米 下部:黄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中部:灰至浅灰色薄层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互层,部分为紫色。上部:浅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及浅紫色膏溶角砾岩。属滨海相沉积。
(4)雷口坡组(T2L)厚426米 本组地层主要发育于峨眉山东麓。由于岩石坚硬,通常形成峡谷地貌。如龙门峡、庙儿岗峡、张沟口峡等。下部为灰至深灰色薄层钙质页岩及白云质泥灰岩,本层底部常有一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中部为浅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夹有瘤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上部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状白云岩。顶部为深灰色膏溶角砾岩(约20~~40米厚)属浅海至滨海沉积。
(5)须家河组(T3X)厚520~~950米 主要分布在峨眉山北侧(川主)和东南侧(高桥----龙池)。在东麓高桥至龙门洞之间,由于峨眉山大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的破坏而大多缺失。底部为灰黑色页岩,薄层粉砂岩,夹多层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有人将此曾单独命名为“垮洪洞组”)。向上,须家河只要是一套砂岩与含煤系的页岩互层,大致可分为五套,1、3、5为砂岩含煤地层;
2、4为青灰色块状岩屑砂岩夹页岩,其中发育有大型板状层理。侏罗系
主要分布于峨眉山东北部,与下伏三叠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只有一组,即珍珠冲组,岩性主要为一套岩屑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中下统为一组,即自流井组,其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钙质泥岩、岩屑砂岩等。中统分两组,即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其岩性为一套碎屑岩建造,即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粉砂岩等。上统分两组,即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其岩性为粉砂岩、泥岩等。白垩系
分布与侏罗系基本一致,即主要分布于峨眉山东北部,构成北东向宽缓的背向斜翼部,缺失下统。其上统分两个组,即夹关组和灌口组。其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泥岩,局部夹膏盐晶洞等。与下伏侏罗系呈假整合接触。第三系
分布零星,集中点为新桥一带。其岩性主要以半胶结砾岩、砂岩为主,局部夹泥岩,与下伏白垩系整合接触。第四系
主要分布于峨眉河河床,蕨坪坝及山麓边缘地带。岩性表现为松散泥砾层,粘土层和壤土层。砾石层中见冰川沉积物、冲积物等。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及阶地上,部分分布于山麓及山坡。主要成因类型有:冲积物(Qa1)、洪积物(Qp1`)、坡积物(Qq1)、残积物(Qe1)等。
第三章
地质构造
峨眉山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其构造较复杂。现将最主要的构造简述如下: 1.褶皱
(1)峨眉山背斜: 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公里。北端被观心庵断层和万年寺断层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断层斜切而不能南延。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倾角10~12度;东翼展布约5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16~50度,新开寺以东的地层多已倒转。为一轴向西倾的斜歪背斜。
挖断山背斜:
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2公里。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其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5度。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发生倒转。2.断层
本区断层属压性逆断层。主要有:
(1)峨眉山断层: 分布于峨眉山南东侧。在本区域范围内,由西南杨村铺附近,北东经张山,至峨眉山市中区。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面波状。倾角45~70度。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南东盘地层局部倒转,并伴生一系列小褶皱和小断层。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0余米,即北西盘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如:凉水井、四零医院等地。其表现为北西盘上白垩统灌口组逆冲于南东盘上第三系之上,并使之倒转。
(6)挖断山断层: 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东起于麻柳湾,经两河口、张山,北西至梁坪,长约9公里。其断面南西倾,倾角60度。两盘接触紧密,两河口附近可见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发生碎裂现象。属逆冲兼扭性断层。
3节理——测区发育如玄武岩典型的柱状节理及沉积岩构造节理。峨眉山玄武岩是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岩类,在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玄武岩的原生建造、构造作用和风化卸荷,对岩体结构和工程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成岩中形成的层面构造和层节理是层间错动和层内错动产生的基础。节理裂隙影响岩体的完整性和局部岩体结构,其对岩体力学性状的影响可以通过现场试验来获取。层间和层内错动带控制了宏观岩体结构和工程岩体的性状,是许多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地质边界,其对工程岩体力学性状的影响,通过岩体质量分级和受荷特点分析,综合反映其结构效应和力学参数。新鲜完整的玄武岩为高强度、高模量、具脆弹性特征的各向同性岩体;弱风化较完整的玄武岩,仍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但具有弹塑性特征和一定的结构效应;弱风化。峨眉山玄武岩为一套陆相溢流——喷发基性火山岩,广泛分布于凉山,峨眉山地区,在金沙江及大渡河流域的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长作为地基家以利用。玄武岩具有坚硬,较完整,抗风化能力强,强度高等特点。然而玄武岩中普遍发育柱状节理,造成岩体的破碎,不完整,柱状节理的发育导致岩体量等级的降低,对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4倾斜岩层本测区岩层近于直立,倾斜岩层为倒转岩层的一翼。
第四章
地形及地貌
地理地貌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海拔在386至3099米之间,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8.7%,平坝区占总面积的20.4%,丘陵占总面积的20.9% 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
1、堆积地貌
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
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 米; 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Ⅲ、Ⅳ级阶地:基座阶地,由棕红色、黄褐色粘土及砾石组成。粘土及砾石据认为是雅安期冰水堆积,所以次阶地疑为冰水阶地。现已成小丘状。
此外,在凉水井一带,分布有第三系粘土层,铁钙质胶结的沙砾岩层。有人定为V阶地,相对高度90米左右,因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层位已变动。
3、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
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中山:分布在报国寺以西,为峨眉山主脉,山势雄伟,大致呈南北向。海拔大于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500米。主峰万佛顶高达3097.9米。由于新构造运动,峨眉山迅速上升。流水强烈侵蚀,故而沟谷极为发育,多呈“V”形,上多悬崖峭壁。
4、侵蚀—溶蚀地貌
其实—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在二叠系、三叠系灰岩出露地区,岩溶地貌发育,主要有下列一些地貌形态。
石芽与溶沟: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地带,石芽一般不高,仅几十厘米。溶沟最深可达三米,宽数十厘米至5米之间。有些溶沟被黄色粘土填充,上有植被;
落水洞:直径一般10多米,周围多被植物覆盖,深数十米至10米,常与水平溶洞相连,多为蝶形洼地之排水通道。
溶蚀洼地:主要在柳溪河沿岸,以林岩寺洼地最大,约为2公里,低平坦,已垦为水田。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
地下河:本区还有两条地下河,一是打鱼湾至雷水洞,长400米,为一天然引水隧道,现已利用做磨房动力。
第五章
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5.1水文地质条件——峨眉山特殊的降雨使当地的岩石及含水介质水源充足,河流冲击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龙门洞及清音阁两岸。含水层的主要岩性为粉细砂及泥沙,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好,通周围水文地质单元以及河水联系密切,和河水呈互补的关系,通过大气降水,泉水鸡山中冰雪融化补给,蒸发排泄。河流阶地主要为松散介质孔隙水,水位一般为2-3米,埋深较浅。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挖制,河流流向均自西向东,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5.2,气候: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的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山顶和平坝,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
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5.3自然环境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峨眉县西南。位于29º26ˊN 103º26ˊE。
1、峨眉山地形复杂。峨眉山山势高耸。孤峰突起。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7.9米。相对海拔2658 米。山体坡度大,一般在40º以上,悬岩绝壁,峡谷急流很多。
2、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峨眉山高耸的地势,对南来的气流有抬升作用,使峨眉山温度、雨量、湿度垂直差异明显,与临近地区较颇为特殊。首先,从温度来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年较差越小,山麓地带的峨眉县年平均气温17.2ºC,而山顶的金顶年平均气温3.1ºC,山麓年较差19.3ºC,山顶则为18ºC,第二,以雨量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地形雨而致,峨眉山年降水量1959.8mm,峨眉县1593.8mm,两地相差366mm。降水大部分集中于夏季。第三,从湿度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为86%,个别月份达93%。而峨眉县城为80%。主要因峨眉山山体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罩之中。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致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5.4、峨眉山植被
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2685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隨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根据峨眉山不同垂直高度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群落特征,将峨眉山植被分为五个带,见下表: 海 拔高度(米)植 被 类 型
2900-3099 梳妆台~万佛顶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 2100-2900 洗象池~梳妆台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 1500-2100 茶棚子~洗象池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000-1500 万年寺~茶棚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70-1000 峨眉县~万年寺 亚热带次生植被 5.5,土壤部分、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度地带。地形复杂,地势高差悬殊,东北部是低平是峨眉平原,西南部是层峦叠嶂,奇峰挺拔的峨眉山。最高点是峨眉山的万佛顶,海拔3098.8米,最低点是峨眉山的出境口,海拔386米,相对高差2712.8米。本区受东南风影响,降雨量充沛,湿度大,属我国亚热带温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中亚热带黄壤和红壤。由于峨眉山屏障的作用,境内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又差异很大,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异现象异常明显。
第六章
地质灾害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峨眉山形成了堆积地貌,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成为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总体来说,峨眉山地质灾害的分布呈总体少,局部地区频发,严重的态势。高山地区,由于岩石的重力作用造成崩塌,由于泉水及暴雨的共同作用,也易形成滑坡,造成水土流失。崩塌,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及溶洞成为该地区主要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现状:调查表明,崩塌,滑坡及不稳定斜坡时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其中,崩塌灾害及隐患共计26处;滑坡11处;不稳定斜坡33处;泥石流1处;溶洞3处。以上地质灾害现象构成了峨眉山地质灾害的主体,从整体上来说,由于峨眉山多高山且其坡度均较大,故以崩塌常见。在石灰石聚集处,水的渗透经常诱发溶洞的产生,所以就局部来看,灾害分布具有显著地个别特性。
1滑坡——龙门山滑坡:该滑坡属于牵引式滑坡,其下部首先发生脱落,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外观看似圈椅。其顶端为山顶,高约20米,前缘为河边,两侧为山转角处及山脊,滑坡体中部测得约200米。该滑坡体地层岩性为白垩纪中统灌口组,岩性多以紫红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岩层中有节理面,产状如下:SW60 倾角28,滑坡面:NW78 倾角13,岩石节理面:NE35 倾角48。滑坡体属于厚度约为10米左右的浅层滑坡,体积规模为10万-100万立方米的中型滑坡,是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新滑坡。属于二次工程复活滑坡,是由于坡脚处人为采石使滑坡扰动而引起的不稳定再次向下移动的坡体。属于二次危害滑坡体。
黑水电站旁:裸露岩层风化严重,土体松散,胶结力不强,附近无断层通过,局部未形成褶曲,前缘临空,有间断季节性地表径流流经,岩土体较湿,斜坡坡度在60——70之间,坡面上局部有较小的裂隙,其上的植被无新的变形迹象。前缘有断续的小裂缝发育,后缘有不明显的变形迹象。以石灰岩和粉砂岩为主,坡体较为陡直,无层次性。滑坡体下滑容易阻塞河道,影响居民生活。2崩塌
2.1地点:清音水电站以东200米。
该处崩塌发生为中等规模,属倾倒式崩塌。多分布垂直节理,坡度大于55度,高度高于30米,底层为P2峨眉山玄武岩,局部未形成断层,褶皱多构造节理,岩层被切割明显。有黄色裸露面,由于构造节理将岩石切割破碎,风化和雨水带来的泥质物质带入构造节理面内。经发现,该灾害影响龙门洞水电站不能正常运营,但危害程度并不大,现以浇钢筋混凝土盖板,沟渠加固。5年来,该地点未再次发生崩塌,但是有风化破坏表面,并携带风化颗粒掉入沟渠。
2.2地点:龙门洞水电站对面
该地点崩塌属于拉裂式崩塌,为风化裂隙及重力拉张裂隙,上部有悬崖,起始运动形式为拉裂。地段地势较陡,属于T1紫红色砂页岩夹石灰岩,无褶皱及断层,但有X型剪节理;因为暴雨影响,岩石缝局部含水,使岩石软化并脱落;岩石为中厚层至薄层,其倾角较大,约为80度,山体备X型剪节理切割成竖条,加之暴雨诱发山体开裂,造成崩塌。易造成路面堆积,曾一度堆积高达10米,阻断交通,排水沟被击毁,路面被击坏。暂时无防护及治理工程,有零星碎块脱落,并有细小泥沙落滑,山顶背后有拉裂缝存在,在重力作用下裂缝延伸,有再次复发的危险。
第七章
工程措施意见
地质灾害体发展变化趋势:由于峨眉山地质状况属于多山复杂区,高山相对高度>500米,坡面坡度一般>25度,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层状破碎岩体,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体,片状变质岩体,膏溶角砾岩等各种岩体相互交错。石灰岩在该地区广泛发育,容易引发各种溶洞。以上各种地质灾害有正处于发育期的,有已经完全发育的,再者有已经发育的。从峨眉山旅游线路来看,岩体较陡,较高。岩性多属于较易产生溶洞的石灰岩和致密的玄武岩。在人多的地方,若不加以防护,因暴雨作用,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坠落,进一步从隐形地质灾害发育成现实中的灾害。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7.1开采山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采石活动形成了大量的陡直人工边坡,破坏了原有的地形条件,改变了山体内部天然应力分布,对地质环境影响比较严重。因而,这类活动将会诱发一些地质灾害,比如对门山滑坡,其第二次爆发原因为人为开采山石,使本以不稳定的山体变得更为松动,形成了巨大的临空面,加之暴雨季节的雨水冲刷,使岩石破裂,从而引发大规模滑坡。因此,为了减少工程活动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应尽量减少某些不利于地质环境的因素。7.2在建寺庙及民房对山体的影响
由于在建寺庙是以山体为依托,部分实施了爆破,破坏了山体本来的应力分布,使山体构造变得不稳定,暴雨时可能形成滑坡及泥石流。挖空修筑民房会导致山体形成巨大的临空面,改变其稳定结构,若不加人工支撑,很容易破碎垮塌。应注意爆破或开挖方式,添加人工防护措施,采用减少开挖方量或降低开挖边坡坡度等设计措施,同时也可以采用削坡,锚固,挂网喷锚和支挡为主的工程治理措施。
第八章
结束语
上课讲的主要是理论,比较抽象,通过野外实践,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原始构造,我们觉得很受益。同时,我们还能实际地体会到地质工作的艰辛与乐趣。地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个工作野外实践工作量大,工作辛苦,地域偏僻。所以,学生中存在着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思想问题和怕吃苦的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教师们就要言传身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发挥专业优势、拓宽德育渠道,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只是我们这几年的初步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习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篇: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2011年6月7号到6月9号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1、实习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
土木建筑学院2009级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一名实习老师。我所在的是土木09-02班,我们班共三十五个人,分成五组,每组刚好七名学生且有一个组长。我所在组的成员有:
组长:张羽组员: 刘盼盼马宗屈俊龙周伟明李梦洁李桂杰
2、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的地点是在淮南。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的中北部,市区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也属于江南丘陵的一部分。淮南地区在大块构造单元上位于华北断块南缘,焱断裂带西侧。淮南——豫西凹陷东部,是北面蚌埠基地隆起,南面是近东西走向的合肥凹陷,平原地海拔高均为25米,而丘陵地海拔从200米至300米。淮南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的发现而蜚声海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实习内容。
我们这次实习内容包括:寻找三叶虫化石,有三叶虫化石了解地质年代,而对淮南的地质层次有所了解;了解一些地质现象、地质产状、走向和认识地质断层。
4、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实习三天。第一天去了淮南八公山,在那里找了一些化石,认识一些矿产,然后又去了淮南凤台大桥和茅仙洞了解到滑坡及滑坡的治理措施;第二天去了舜耕山在那里认识到了山的产状即倾角、倾向、走向并学会了使用罗盘来测量地质产状;第三天我们去了罗山,在那里了解了地层,认识了断层。
二、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6月3日也就是实习前一周的周五,我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老师在14:20召集我们开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实习时间及实习路线和实习目的以及向我们介绍我们每个班所对应的实习老师。
2、八公山
6月7号,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带我们去了淮南八公山。淮南八公山地质公园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山脉南北走向延伸,淮南在园区西北部环山迂回而流,在区内构成了水绕山转,山水相依的独特地貌景观。白鹗山为本区主峰,高240米,其它山峰海拔都在100至200米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区内的石林等岩溶地貌,奇峰异石,遍布全区。沿岸的河流侵蚀陡崖如立壁千仞,险峻清秀。
区内寒武系下、中统剖面地层发育,生物化石丰富,露头良好、集中,未经变形、变质。所蕴含的古地理、古沉积环境、古地球化学、古生物、古地磁、古构造信息是揭示该区乃至周邻地区众多地质谜团的钥匙。也为研究华北地台的地质演化,中国南、北寒武系地层对比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先于伊迪卡拉、文德尔的淮南生物群发现,将后生动物的起源历史提前了两亿年。
在这里我们首先就是要找寒武纪时代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繁盛于寒武纪时代(距今月5.43亿年)的无脊椎动物,于二叠纪(距今2.5亿年)灭绝。其形态呈卵形成椭圆形,体长一般3—10cm由前向后分为三部分,即头甲,胸节和尾甲故名三叶虫。
在动物分类上,三叶虫属于脊椎动物门,三叶虫纲,它们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的顶点。
由于三叶虫生活的年代距今虽然遥远,但是科学家对它的形态、构造等特征的了解是相当充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三叶虫身体表面披有坚固的甲壳,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多次脱壳生长,所以它们在地层中遗留下的化石数量比基地生物要多,其次,寒武纪海洋中很少有比三叶虫更大更凶猛的动物和它生活在一起,因此三叶虫的生活习性是多样的,化石中最多的一类是保存在石炭岩火页岩中,可见当时它们大,它们能够迅速繁衍,广泛分布;此外,三叶虫化石大多保存在地质细致的石灰岩或页岩中,因此,又仅外壳特征能够被观察的很清楚,而且有时具内部构造也能被看的很清楚。
三叶虫多生活在浅海底或游弋于淤泥之上。它们有的稍能游泳,有的随水漂流。志留中期的齿虫类,整个耳体几乎被密密的长刺包围,这些长刺对于它们在水里游泳或游弋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推进器,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是游泳的能手;同时,这些长刺也是抵御天敌的有效武器。这种类型的三叶虫主要出现于奥陶纪到泥盆纪时期,当与它共生的鹦鹉螺类,板足垱类和鱼类都是三叶虫的劲敌。
看完三叶虫化石,了解到了寒武纪时期的地质特征后,我们又在八公山其他地区看了一些矿质产物,其中有一种含有磷的矿产据说可以做磷肥。然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些石灰岩堆积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很好看,非常平整且一层一层的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这种灰岩上层被铁腐蚀后会变得色泽很红有点流纹的感觉。
3、遗迹化石
下了八公山我们来到了山下看到了一种虫迹化石,虫迹化石属于遗迹化石。它是古代生物活动时在松散沉积表面或内部留下来的痕迹,据其成分可分为栖息迹、爬行迹、牧食迹、觅食迹和居住构造五类。当然我们看到的为爬行迹。
此外,岩层面上不分布反映浅海沉积、环流的波成痕。在不同岩层面上,分布着不同方面的波痕运动的痕迹,说明了这一地区当时的风向和风力多变的沉积环流(距今5.1亿年)。
4、凤台大桥桥头
在凤台大桥此处岩层层位为Qn,岩层中页岩,泥炭岩。其中石灰岩有经济价值,被作为矿石开泉,改造成此处陡谷的形成。
第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推荐)
一、室内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分为两部分:室内实习和室外实习。我们先进行的是室内部分,是由李雨润老师带领我们观察鉴别各种岩石矿物标本。
1、李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观察矿物的方法,然后我们就开始自己独立观察并记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矿物的性质以加深我们对矿物的了解。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对均一和固定,一般为结晶质。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有2500多种,但常见岩石的矿物仅数十种。矿物的形态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格架的特点。因此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1)黄铁矿
最先吸引我的就是黄铁矿,它是浅黄铜色棱角分明的立方体状块,并且有明显的金属光泽,硬度较大,有不规则的断口,密度较大。
(2)石榴子石结核
石榴子石结核是一种球形粒状结核,颜色是棕红色,有玻璃光泽,硬度较大,无解理和不规则断口,密度中等。黄铁矿
(3)透石膏
透石膏是片状无色透明的矿物,有丝绢光泽,质地较软,一组完全解理,密度较小。
(4)高岭石
高岭石纯者白色,因含杂质可染成其它颜色。集合体光泽暗淡或呈蜡状。具有完全解理,硬度2.0~3.5,相对密度2.60~2.63。致密块体具粗糙感,干燥时具有吸水性,湿态具有可塑性,但加水不膨胀。
石榴子石结核
透石膏
高岭石(5)黑云母
黑云母为片状矿物,黑褐色,有玻璃光泽,硬度较小,具有一组完全解理。(6)萤石
萤石是菱面体矿物,紫红色,有玻璃光泽,硬度较小,无解理。
黑云母 萤石
2、在观察完矿物标本之后,老师又讲解了三种岩石的观察方法。沉积岩:先看结构,后看构造和颜色。岩浆岩:先看颜色,后看结构和构造。变质岩:先看构造,后看结构和颜色。之后我们就开始观察了岩石标本,并作了如下记录。
2.1沉积岩
(1)粉砂泥质页岩
页岩是由黏土经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粉砂泥质页岩是粉砂质结构,水平层理构造,灰色的岩石。
(2)竹叶状石灰岩
竹叶状石灰岩是生物结构,有生物遗体所组成。结核构造,灰褐色相间。
粉砂泥质页岩 竹叶状石灰岩
2.2岩浆岩
(1)假白榴石斑岩
假白榴石斑岩是灰色有斑纹的岩石,斑状结构,块状构造。(2)闪斜煌斑岩
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通常颜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闪斜煌斑岩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假白榴石斑岩
闪斜煌斑岩
2.3沉积岩(1)十字石片岩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的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形状及结晶程度。十字石片岩是层面构造,碎屑结构的黄灰色相间的岩石。
(2)滑石菱镁岩
滑石菱镁岩是层理构造,结晶结构的乳白色岩石。
十字石片岩 滑石菱镁岩
通过对以上矿物和岩石的观察,使我对这些矿物及岩石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实践对工程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室外实习
周三的早晨我们坐上了去蓟县的大巴车,开始了这次工程地质实习的野外实习。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首先由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公园的概况。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区,属燕山山脉中段南翼,沿津(天)—围(场)公路东侧(蓟县段)呈南北走向,毗邻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园东面与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隔山相望,黄崖关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剖面之上;南面是渔阳古城,县城东侧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资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面有京东第一山、全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盘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带,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称.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地势北高南低,地质公园北端与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质公园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护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和坎谷等构成。中、低山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的石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气势磅礴。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石灰岩、白云岩、砂页岩分布区,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体浑圆,坡度缓,土层较厚。是我国惟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地质公园。
接着我们有老师带领逐一观察各种地质。最先看到的是格鲁纳叠层石,它是一种层柱状叠层石,其柱体部分多由硅泥质组成,常彼此间密集共生,柱体横断面为次圆形到椭圆形。基本层呈薄而缓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突起变化,地质年龄为16.8亿年。
紧接着我们又看到了泥裂。泥裂是当未固结的沉淀物露出水面时,会受到曝晒而干涸,并发生收缩和裂开,这时所形成的裂缝称为泥裂。泥裂的裂片为多角形,裂缝上宽下窄,大致与层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积物的成分。泥裂多见于湖或海洋的滨岸地带或者河漫滩沉积环境中。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蓟县中上元古界的岩壁断层。中上元古界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一处保存非常完整的地貌,造山运动的时候地壳隆起,把很多地裂的断层都暴露了出来,形成了这样的断层,可以清晰地看到造山运动不同时期的地质变化。
断层是错岩层发生的错断,断层几乎在地壳上处处都有,特别是在山脉强烈变形的岩石中。地处两层坚硬的石英砂岩沿着沟被错开,它位于断层面上盘,地质学家称其为断层。
继续往前行进来到火山角砾岩处。
当火山爆发时随着深部岩浆的喷出,由于通道附近围岩碎片的加入,加上喷发强度及深度诸多因素影响,可出现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等。大红峪组火山角砾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广,角砾成分主要围白云岩、燧石、玄武岩等。角砾大者称为火山集块岩。
接着来到两种构造处,岩浆在压力减小和温度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其中挥发性成分不断散失,再加上熔岩迅速盗运而凝固,因而在岩石中保留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等孔洞,称气孔构造。岩石(岩浆岩)的一种构造。
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与气孔构造有发生上的关系。
具有气孔构造的岩石,其气孔以后被矿物质(如方解石、石英、玉髓等)所充填形成的一种形似杏仁状的构造。
杏仁构造与气孔构造多分布于熔岩的表层,因此可根据多层的此类构造判断火山喷发的次数。
之后来到了波痕处。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参观完这些之后,我们有坐车来到了府君山公园。开始登山,在登山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地质知识。如半山腰有一处地层缺失2.4亿年。之后登上山顶又领略了府君山的风光,就下山坐上了回程的大巴车。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更深刻的了解了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独特以及对工程地质的重要作用,也对各种地质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实习机会。
第四篇: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1章 绪言
1.1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工程地质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1.2实习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等。
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1.3 实习任务
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
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4 人员组成
土木111班全体成员 1.5 实习时间
9月14日 星期六 早晨7:00-12:30 1.6 实习地点
马山国家地质公园
第2章 野外实习区概况
2.1马山国家地质公园交通位置概况
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 自然地理状况
马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最具保护价值的自然遗迹首推马山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马山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
(马山柱状节理石柱群)
马山自然保护区内含有柱状解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接触变质岩,真实的展示了火山喷发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马山自然保护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区内的绿色安山玢岩为一超浅成次火山岩相的中性侵入体,安山玢岩的生成与白垩世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同步或稍晚。
由于马山岩体中节理发育,结构体块度不大,岩体完整性破坏较大,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第3章 岩石与矿物
3.1 安山岩
实习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马山石林。大约在6500万年前,由于燕山造山运动而形成,后来人们大肆开采,使得它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多数岩石为安山岩。安山岩颜色呈灰色,经次生变化后往往呈现灰褐、灰绿,多数为半晶质斑状结构,少数为无斑隐晶质结构,常见块状构造,马山的安山玢岩岩石风化后呈黄绿色,新鲜面为深灰绿色或翠绿色。绿色安山玢岩具斑状结构,斑晶含量少,主要由板条状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岩体内部往往具有少量的气孔和晶洞,呈圆球状或椭球状,晶洞内充填有方解石、冰洲石、绿泥石和沸石等次生矿物。绿色安山玢岩为一次火山岩相,超浅成侵入体,当岩体侵入定位时,由于温度急剧下降,岩体冷凝时受岩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点平行排列及均匀收缩而形成近直立的原生柱状节理,此种节理均为封闭型,裂隙面平直光滑。由于区内发育两组或三组原生垂直节理,将岩体切成四方柱或五、六方柱体。
(安山岩)
3.2 硅化木
硅化木广布于马山周围的沉积岩层中。马山硅化木分布广,数量多,现已发现20多株。其木质构造属松柏类的南洋杉科。化石是地层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恢复古生物的属种,从而进一步判断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因此极具科研价值。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种因种种原因被埋在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马山硅化木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第4章 地质构造
马山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马山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4.1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常见的地质构造,它是由于岩体、岩层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包括节理和断层。
(断裂构造)
马山的典型断裂构造是节理,其中以马山石林最具代表性。石林是马山最具保护价值的自然遗迹,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据一些当地同学介绍,由于石头中具有柱状节理,极其便于开采,岩石颜色鲜艳,色泽光亮协调,质地细腻,无裂纹,硬度高,块度大,是天然的优质建筑工艺饰材,在当地有很长的开采历史。4.2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叫原生构造,例如层理及层面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例如缝合线等。沉积构造用来描述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这种分布与排列,是沉积作用与过程、古环境以及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
马山地质公园的玉皇顶,有很明显的沉积构造现象。马山地质公园的沉积构造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层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交错层理等。另在马山东坡还可以不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
(沉积构造)
4.3 接触变质带
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地质环境改变,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在固体状态下,就会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一系列改变,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组成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与岩浆岩和沉积岩所共有的,一部分是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岩特有的矿物。
(接触变质带)
同样在玉皇顶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马山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和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第5章 马山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
5.1 断裂构造
断层与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建筑、水利建设等,必须考虑断层构造。例如水库、水坝不能位于断层带上,以免漏水和引起其他不良后果;大型桥梁、隧道、铁道、大型厂房等如果通过或坐落在断层上,必须考虑相应的工程措施。因此凡是重大工程项目都必须据有所在地区的断裂构造等地质资料,以供设计者参考。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1、断层的力学性质:受张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其工程地质条件比受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差。但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可能破碎带的宽度大,应引起注意;
2、断层位置与线路工程的关系,一般说来线路垂直通过断层比 顺着断层方向通过受的危害小;
3、断层面的产状与线路工程的关系:断层面倾向线路且倾角大 于 10o 的,工程地质条件差;
4、断层的发生发展阶段:正在活动的断层(如新构造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地区的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大,有些相对稳定的断层,影响较小,但要考虑到复活的可能,5、充水情况:饱水的断层带稳定性差;
6、人为影响:有些大的水库,可使附近断层复活,不可忽视。例如,晋江—永安断裂带在泉州盆地深部和浅部均有强烈的表现,对泉州市的工程建设造成一定影响。断裂相关的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泉州盆地边缘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有直接危害的大、中型滑坡体和危害程度大的崩塌区,应避开为宜;对危害程度较轻的滑坡体和崩塌区,应采取防治措施。5.2 褶皱构造
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与工程类型及褶皱类型、褶皱部位密切相关,对于某一具体工程来说,所遇到的褶皱构造往往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应根据具体情况。
在褶皱的翼部主要是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倾斜岩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一般无特殊不良的影响,但对于深路堑、高切坡及隧道工程等则有影响。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从褶皱的翼部通过一般较为有利。如果中间有软弱岩层或软弱结构面时,则在顺倾向一侧的洞壁,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甚至会导致支护结构的破坏,发生局部坍塌。
在褶皱核部,由于褶皱核部是岩层受构造应力最为强烈、最为集中的部位,因此在褶皱核部,不论是公路、隧道或桥梁工程,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由于岩层破碎产生的岩体稳定问题和向斜核部地下水的问题。
第6章 实习体会
一上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尽管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很多,除了对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进行了实际的验证和利用外,我们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虽然之前在学校实验室里见到过各类岩石的标本,但是和在野外自己亲手去采集岩石标本的感觉很不一样。在实验室里都是老师拿着各种岩石给我们讲解,然后再让我们自己看。说实话,在实验室里能记住的东西很少很少。通过这次的实习,自己去辨别岩石,让我对岩石的特征、形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也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同时通过实习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不能把课本学到的内容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够强,这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特别的注意。通过这次实习,也发现在之前的学习中有很多遗漏的知识,通过实习,我们也及时的弥补了这一漏洞。在实习中也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上,即使课本形象具体的阐述了理论知识或者自身对理论知识很掌握,但真正到实践中去体验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经常会被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甚至一片茫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学习知识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这次的实习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希望学校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对以后的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希望学校能把实习安排在课程刚结束的时候,我想那样的效果会更好。虽然这次的实习学到很多,但因为离课程结束的时间太长,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点已经记不清了。最后,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次实习机会,我想这对我们今后的帮助会非常大,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第五篇: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
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地观察,拍摄照片,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简史;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从事,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持的基础.实习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周边重师后山 实习时间:2013年5月31日 实习成员:
关键词岩层产状 地质构造野外识别理论结合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大学城周边地质情况简介
重庆市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虎溪街道和陈家桥街道,占地20平方公里。背倚缙云秀峰,远眺歌乐美景,地势平坦,林木葱笼,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规划入驻大学15所,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社会人口25万人。1.1 大学城总体地貌情况概述
1.2 大学城周边地质构造
右图2为大学城周边的地质图,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城左侧这条山脉的两侧的新老地层是对称的,从中间向外分别为T1j、T2l、T3xj、J1z、J1-2z、J2x、J2xs,所以中间为老地层,两侧依次对称出现新地层,所以大学城左侧这条山脉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同样在大学城的右下方,有一个较低一点的山,从岩层可以看出,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中间为新岩层J3s,两边为老一点的岩层J2s,所以大学城右侧这座山地质可以看做为向斜构造。综上,可以知道大学城的两侧为山,处于背斜构造与向斜之构造两种褶皱之间,也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大学城的地质环境。
图2中字母详解:
T1j:嘉陵江组,灰岩,白云岩夹石膏,岩盐。 T2l:雷口坡组,白云岩,灰岩夹石膏,岩盐。 T3xj:顺家河组,砂岩,页岩夹薄煤层。 J1z:珍珠冲组,泥岩,石英砂岩。
J1-2z:自流井组,泥岩,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J2x:新田沟组,泥岩,页岩,砂岩。
J2xs:下沙溪庙组,泥岩,砂岩,顶为“叶肢介页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大学城岩石状况分析
大学城的岩石主要以砂岩和泥岩为主
砂岩属于沉积岩,主要由沙粒胶结而成。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砂岩与沙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砂岩的透水性较好,可以过滤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好。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被切割,所以常被用作建筑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坚硬,所以又常被用作磨削工具。(如图下左)
泥岩也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后生矿物已及铁锰质和有机质。泥岩结构极细粒,可能含化石。(如图下)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3.大学城的地质构造
3.1、水平构造
岩层产状近于水平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
3.2、倾斜构造
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它常常是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 盘,也可以是不同均匀抬升或下降所形成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3.3、褶皱构造
褶皱是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1 褶皱要素
为了描述褶皱的空间形态,我们通常把褶皱的各组成部分称为褶皱要素,褶皱要素主要包括:
① 核部核部为褶皱中心部位的地层,当剥蚀后,常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的底层称为核。
② 翼部 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称为翼部。
③ 枢纽 同一褶皱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做枢纽。
④ 轴面 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2 褶皱的类型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翼部时代较老。相邻向斜背斜共用一个翼部。
⑴ 根据轴面的产状,褶皱可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等。
⑵ 根据横剖面形态,褶皱可分为:扇形褶皱、箱型褶皱、单斜等。⑶ 根据枢纽产状,褶皱可分为:水平褶皱、倾伏褶皱
⑷ 根据褶皱的平面形态可分为: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隆与构造盆地 ⑸ 复背斜和复向斜是褶皱的组合形式。褶皱的野外识别
野外观察时,首先判断褶皱存在与否并区别背斜与向斜,然后确定其他形态特征。依据岩层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查明地层层序。然后沿垂直地层走向进行观察,褶皱存在的标志是在沿倾斜方向上的相同年代的底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除了观察横坡面特点外,还需要了解褶皱枢纽是否倾伏,并确定其倾伏方向。4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的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一般在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拉张裂隙。由于岩层构造变形和地下水影响,所以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褶皱核部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有另一类工程地质问题;在这周两翼形成的倾斜岩层容易造成顺层滑动。
3.4、断裂构造
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的时候,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节理就是岩层中的裂隙。岩石中的节理的发育时不均匀的。影响节理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构造变形的强度、岩石形成时代、力学性质、岩层的厚度及所处的构造部位。①节理: 节理的类型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
原生节理是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和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是指岩石由风化作用、崩塌、滑坡、冰川及人工爆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裂隙。构造节理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常常与褶皱、断层相伴出现。构造节理,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按照节理与所在岩层或其他构造的几何关系进行如下分类
⑴按节理与所在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可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⑵按节理与褶皱枢纽方向的关系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2 节理的观测与统计 对节理的性质、分布规律、形态产状进行观测与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评价岩体的稳定性。
节理野外观测的内容:
①观察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测量地层产装以及确定测点所在构造部位。②观察节理性质及发育规律。
③测量与登记包括测量节理的产状、粗糙度、节理密度、观察节理充填物和测量节理壁距以及测量节理的持续性。
室内整理资料与统计常用的方法是制作节理玫瑰图;主要有两类:节理走向玫瑰图和节理倾向玫瑰图。3 节理对工程的影响
节理是一种发育广泛的裂隙。节理将岩层切割成块体,这对岩体强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节理间距越小,岩石破碎程度越高,岩体承载能力将明显降低。岩层中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地下水的通道,同时也会对风化作用起着加速进行的效应。随着岩石风化的程度增强和水对岩石的浸泡软化,岩块质地变软、强度降低。
3.5断层
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是地壳中最重要的一种地质构造,分布广泛,形态和类型多样,规模有大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小,大断层可延长数百、数千千米,小的在手标本及显微镜下观察。1 断层要素
断层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断层的要素。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等。断层面是指相邻两岩块断开或沿其滑动的破裂面,它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角、倾向决定。断层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断层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2 断层的类型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⑵断层组合类型:阶梯状断层、地堑与地垒、叠瓦构造;⑶按断层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3 断层存在的标志
判断断层的标志,主要是地层和构造方面的依据,其次是地貌、水文等方面
⑴地质体不连续
岩层、岩体、岩脉、变质岩的片理等沿走向突然中断、错开而出现不连续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
⑵断层面得构造特征:①镜面、擦痕与阶步②牵引构造③断层岩 ⑶地貌和水文标志
断层崖、三角面山、串珠状分布的和湖泊、洼地、和带状分布的泉水等都是可能有断层存在的标志。4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作为不连续面得断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断层带岩层破碎强度低,另一方面它对地下水、风化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往往起控制作用。断层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特别是道路工程建设中,选择线路、桥址和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断层破碎带。
断层发育地区对修建隧道最为不利。当隧道轴线与断层走向平行时,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而当隧道轴线与断层走向垂直时,为避免和减少危害,应预先考虑支护和加固措施。
选择桥址时要注意查明桥基部位有无断层存在。一般当临山侧边坡有倾向基坑的断层时,易发生严重坍塌,甚至危及临近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在岩石边坡变形的破坏中,优势面构成的岩体变形的边界且优势面组合控制岩体的破坏模式,是一种导滑构造。这样,确定优势面就成为破坏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和确立各项具体处理措施的关键。
优势面根据以下指标确定:时间优势指标、性质优势指标、数量优势指标、产状优势指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4.大学城的重力地质作用
对大学城的重力地质作用的研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大学城的滑坡现象,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的形态因素主要有: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裂隙等。(前面5项是滑坡必须具备的部分,后几种视发育情况而定)产生重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的重力于外部的触发力。外部的动力来源极为广泛:水分的加入、冰雪的覆盖等增加了运动体的重量,同时也减少了摩擦。而风、雷电闪击、洪流与浊流、地震等突然的推动力可以触发本来是平衡的物体发生运动。如下图地质危岩:
合治理:
1、排水:地表排水
2、支挡:增加滑坡下部抗滑力(具体措施有:抗滑挡墙、抗滑锚杆、锚杆挡墙、抗滑桩)
3、减重与加压:坡顶刷方减重,坡脚堆载减压
4、其它措施:坡向整平及护坡、裂缝夯填、爆破灌浆、化学加固、烧结加固
综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5.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地实践活动,让大家真正的了解了许多地质情况,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加以结合,使得对课本知识更加充分的认识.这次实习我们走访了两处,一处一大学城莲花湖附近和重师后山,相对来说,重师后山地质特征比较明显,断层和各种特征岩层比较突出,而莲花湖附近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太多构造.通过本次实习,不仅学到许多实践知识,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