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秘书人才流动的五个条件`五化工程
国际经济竞争中秘书人才流动的五个条件、五化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宋 斌
所谓秘书部门人才流动,是指秘书人才在一定时期内工作性质、地域、领域、职务(称)、岗位在国内或国际之间的变动,中国加入WTO把我们带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氛围中。国际经济严峻竞争的势头汹涌澎湃,大刀阔斧提升产业和技术结构的事实,客观地把中国秘书部门人才流动和秘书人才资源配置推到了国际经济竞争的舞台上,融入国际经济潮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合作,展开国际经济重组和整合,导向国际秘书人才的循环,进行秘书人才的国际化配置已成为秘书界迫在眉睫的中心任务之一。
一、秘书部门人才流动的五个客观条件和必然趋势
(一)时代和理论条件。因为秘书人才流动是以相关条件为支撑的。
1、时代条件。(1)国际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中国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首当其冲的面对WTO。(2)WTO背后的根本经济逻辑,即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配置。WTO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经济一体化,将促使我国顺应比较优势的原则来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经济中的剩余得以最快地积累,有效地经由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进而提高产业、技术结构。这是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所在。(3)WTO将改写中国经济,因为,这种经济有着显著的特点:即经济产业化、整体化(在国际间进行),经济现代化、知识化、技术化(依靠各类人才),规则统一化,竞争公平化(建立普同标准),竞争焦点人才化和人才观念资本化(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人才配置国际化、市场化。面对这些特点,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新的秘书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争夺人才制高点,以迎接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4)其主要做法有五:一是加大秘书人力资本的投资;二是秘书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向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发展;三是秘书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讲究科学性;四是展开秘书人才的争夺;五是秘书人才政策的制订更强调秘书人力资源的开发。
2、理论条件。(1)秘书人才的“资本性”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动力之一。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技能、智力、体力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它需要大量的人力投资来实现。人力投资后凝聚在人身上的能力就是人力资本的价值存量,即资本要素。这种资本是一种高增值性资本,它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它一切形态,丰富积累式的资本(秘书人才资源)具有良好的价值创造能力。(2)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是在经济资源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资源的流动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因而,秘书人才流动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经济体制条件。因为秘书人才流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围绕建立与完善现代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大大加快了国有资产的兼并、重组,优化人才结构,盘活人才存量已成为各行各业秘书部门强化管理、保持与扩大人才优势的手段,而这些客观上要求人才必须走向市场,重新定位,这种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秘书人才资源的途径已成为共识。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换代升级,许多新兴行业秘书部门不断涌现,并需要获得智力支撑和秘书人才的合理流动。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同样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人才供求关系、人才价值体现牵引人才的流动。而我国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教育、交通、信息等的迅猛发展及人才流动限制政策的放宽等,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社会条件。因为秘书人才流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为了完成一项国际业务或矩阵工程,需要全世界有关秘书部门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因此,秘书人才的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未来的秘书人才将不再属于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或某一国家,他们将属于全人类。21世纪我国秘书管理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与世界接轨,这就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秘书管理事业之中。秘书人才和信息交流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秘书人才的流动对信息技术的交流与更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秘书人才流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秘书人才的流动有利于人才竞争,能使拔尖的秘书人才脱颖而出,并使国际间秘书部门人才的互补。
(四)秘书部门条件。因为秘书人才流动是推动秘书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改革的动力之一。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少秘书部门现行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难以有效地体现秘书人才的价值,在人事管理方面,过度地追求稳定,对秘书人才的管理统得太死,在工资、晋级以及秘书人才引进等方面缺少灵活性与自主性。在奖励、住房等方面也不尽人意。秘书部门在人才培育和人才重用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不利于秘书人才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少精英人才由追求政府机构、高层秘书部门,转而 被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的高薪水所取代。这是商品经济在们观念中的反映,这是由社会价值观念决定的。由于秘书部门现行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用人机制等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秘书人才自身的价值难以在秘书部门中得到体现。因此,为了追求自身价值,许多秘书人才不得不远走高飞。
尽管秘书部门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特别是有的秘书部门对人才的流动惧之如虎,为了留住他们,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并利用行政命令来约束他们,甚至不惜以人才培训、人事档案等为要挟,或签定单向合同等来限制秘书人才的流动。
(五)秘书人才自身条件。因为秘书人才流动是人才自身价值体现的有效途径。人才自身的发展的含义有三:一是人才本身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人才被社会发现和利用;三是人才向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流动。在现实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引起的秘书人才流动、不同规格秘书人才受到社会重视的程度不同引起的人才流动,某种程度上都与秘书人才追求自身价值和发展有关。秘书人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能挖掘自身潜力,有效实现自身价值。因为实现人才价值的环境条件差异在秘书人才流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秘书人才为实现自身价值,必然要向能够发挥作用的地域、行业和岗位流动,向其工作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的方向流动。第三世界的秘书人才向第二世界流动,第二世界的秘书人才向第一世界流动,内地人才向沿海流动,农村秘书人才向城市流动,贫困地区的秘书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地域、行业、环境条件之间的差别。当然这种流向也不是绝对的。当某地区、某行业的秘书人才饱和或过剩后,秘书人才又会向新的领域流动。发达国家的秘书人才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沿海秘书人才转向内地去发展,城市秘书人才到农村去展示自己等,都是秘书人才为实现其价值的明智选择。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秘书管理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跑道,西部地区秘书部门也正在不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让相关秘书人才在地区差异的流动中实现更高的价值。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应实施秘书人才流动的“五化”工程:
二、构架秘书人才流动的“五化”工程
(一)强化人才观念。即强化“秘书人才资源是秘书管理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抓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秘书人才工作,要把秘书人才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的范畴。
(二)淡化部门所有制意识。扩大秘书人才流动范围,树立秘书人才社会化观念。秘书人才流动范围要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国有单位转向全社会。秘书部门的人才应重视从农村培养选拔秘书人才,建立服务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秘书人才流动体系,大力培养乡土秘书人才,全方位和多层次扩大秘书人才流动范围。人事部门、人才中介部门在人才观念上,要打破秘书人才终身制和秘书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陈旧观念,树立秘书人才社会所有的观念和意识,促进秘书人才合理流动。
(三)优化秘书人才环境。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任人唯贤、唯才是用的秘书人才选择机制,彻底摒弃陈腐观念,真正营造秘书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二是切实落实秘书人才生活待遇,要按照市场机制确定秘书人才工资,把工资与贡献紧密结合,实现档案工资、活的工资、商定工资的两个跨越,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的措施。三是尽快建立“人才发展基金”,为秘书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保障。四是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工程,为秘书人才“充电”。
(四)美化秘书人才形象。通过新闻媒体和其它形式,大力宣传秘书人才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事迹和重要性,通过舆论导向,用心用力去发现、培植和发掘秘书人才的优秀道德品质,合理调整其工作心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秘书人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秘书人才资源和物力资源相互融合,彼此增生、相得益彰,成为秘书部门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
(五)硬化秘书人才流动信息网络化体系。人才市场建立以来,政府的人才流动机构一直在其中扮演主渠道角色,这对人才管理体制的平稳转轨和人才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网上人才流动机制的初建,人才网站类型和服务方式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分散经营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不利于秘书人才流动和优势整合,目前,应建立国家秘书人才流动信息库,推进信息网络化的建设,打造秘书部门网站的“航空母舰”,增强各区域间秘书部门人才流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同时,加强对网络秘书部门人才流动政策的制定,研究制定网上秘书人才流动的运作规则。建立秘书人才流动网络审批登记制度,促进秘书部门人才流动有序、持续地发展。
地址:武汉市鲁磨路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804718
传真:(027)87481668 电子信箱:songbin@cu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