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王果华)
浅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王果华
(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安徽淮北 235058)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通常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则是基础,占有的比例相当大。但是,国内人均土地面积还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而各地现有土地面积因多种因素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经济增长迟缓,迫切需要从粗放型的结构向集约型转变。
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通常遇到的问题
1.农业生产率较低,经济发展速度又缓慢。农业生产率的低下,导致了投资的比重相对较小,且基础设施也比较匮乏。主要原因:受国家长期资源配置中的倾斜政策影响,使得农业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家庭式自给自足状况。这样不但导致了农业协作化程度的偏低、技术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民耕种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农业土地所有权的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抑制,进而流失了较多的农村劳动力。
2.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下。非农产业技术含量整体偏低,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众多的农村人口,比重又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方式。农村劳动力不可能全部用在仅有的可耕地上,其素质相对较低。如现有的乡镇企业往往只是生产一些初级工业制品,无市场竞争力,企业也无法稳定的发展,更难以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把一些劳动力吸引至农村工业中,但是所能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相当有限;二是进城务工,但是又会由于人力资源的不够而导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途径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也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也很大。
二、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 1.管理因素影响。它涉及到政府农业经济管理及农业经济体制。由于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农业始终获取的资源能力相当薄弱,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处于弱势产业状态。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均无法离开政府及相关各方面的支持。如今工业发展已达一定的阶段,导致农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的问题。这种经济体制下又会产生不一样的经济运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效率及增长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使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十分高效的资源配置形式,市场机制运用供求约束、价格激励及市场竞争淘汰等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要对农业市场经济实施新的全方位改革。
2.人才因素影响。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便流人到城市及其他产业当中,这对农村就产生了恶性循环。能力愈强者,流动机会就越大。为此,能力差的人就都留在了农村,这就直接形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农业发展速度愈慢,农民素质也变得愈低,农业和其他产业间的差距拉的更大。农业经济发展也不能离开科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资源实际上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农业科技人才往往会因为体制和机制等问题而产生年龄上的断层、知识上的断层及职能上的断层等状况,这都不利于农业经济的进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甚至可持续发展。
3.科技因素影响。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产品的优化发展,必须以农业技术创新为驱动。当前,农业科技的含量太低,农产品的质量也不高,导致农业和别的产业间、农业先进水平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缺少强大的科技支撑。提升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及质量,的确十分迫切需要。当前农业科技体系中依然具有大量影响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诸多因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改变区域结构的雷同化问题,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区域化分工,更好地发挥出比较优势。当前农业科技体系整体上还是处于政府主体型状态,无法很好地支撑起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三、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政府管理与政策规划需加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需要从政府管理和政策规划着手,要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让农村地区的新经济结构能得到持续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对农业经济资金的投入。运用财政制度的改革让资金管理效率 2 得以大幅提升,让农业经济取得更好发展。同时,还应当把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降低标准和把商业银行引入至农村,以便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金融服务。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全力探索适合于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村信用社运营方式;全力支持与推动各类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行的局面。
2.打破原有的局限性。扎实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就应当打破农业只提供初级原料这一长期的局限性,依据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经营体制的要求,切实强化农业产前各类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业产后储运、加工及销售等环节服务。积极促进传统农业基础向新产业转变与分化。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积极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致力于提升农业资源所具有的综合利用率,将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基础性产业。对此,应当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方案。要让规划方案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可按照方案的要求制定出具体化的项目储备库。可分成近期项目、中期项目及远期项目。有了项目库后,既可面向社会实施招商引资,也可向上级部门争取所需基建资金,还可向社会发布该项目的相关信息。同事,积极培育与健全龙头企业也十分关键。
3.积极发展农业科技。把科技发展作为农业未来发展方向,让农业科技成果能以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得到应用,并且在农业经济产品中得以凸显;让农副产品科技附加值得到增加,把民营科技企业与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环境加以优化,促进产权明晰企业化科技的健全;积极强化建设农业科技示范企业,大力推进农村职教培训,形成新型多元化农村科技教育机制,推动农村科技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4.调整农业市场中的资本。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融资多元性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当前农业资本偏小,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尚未成熟,且严重滞后,信贷市场也不够规范,一些地方甚至在进行违法操作,由此而造成了农业资本的严重滞后与结构单一。导致农业结构转移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对此,应深入分析市场潜力,积极改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并运用资本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5.运用市场导向开拓流通途径。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高度重视市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地安排生产规模及产业结构;要结 3 合当地的资源优势,让其能够转化成为产品优势及市场优势,做到进一步地拓展市场;要以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要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从而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脱节、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实施统一规划,合理地调整布局,积极健全配套性设施,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和管理能力。
6.全面发挥科技进步优势。农业结构调整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大变化。依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多达1500种。高新科技的发展能为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对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就要求重视和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并向科技兴农之路迈进。
结束语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但机遇和挑战也并存。农业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治理措施,相信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会有转机的。参考文献
[1]曾伟.云南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吴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经济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3,33:316.[3]段东军.加快现代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南乐县农村经济发展[J].河南农业,2014(5).4
第二篇:读《农业经济》—以循环农业思路加快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有感
读《农业经济》—以循环农业思路加快河北省农业结构
调整的对策有感
近来,我系统的阅读了《农业经济》一书,感触良多,如此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村发展知识太值得我们去学习了,尤其是《以循环农业思路加快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一文,使我提高了新认识,增长了新知识,相信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一定会为百姓所用,但这也需要有从学习知识到基层实践消化的过程。以下是我的个人感触,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尽管工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现实中近7亿的农民都在指望农业来养家糊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极大限度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06年国家全部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通过制度改革,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是政府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减负,而是促进农民增收。现今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成本也大大提高,加上比较落后的农业技术,以至于国家减轻的负担,又被较高的农业成本而淹没。如何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如何科学的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成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此,作者马凤娟老师等给出了重要的提示,农业的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发展循环农业。书中根据河北省耕地面
积逐年减少、水资源严重匮乏、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有机肥资源流失等问题,提倡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循环农业,优化和调整农业资源,用循环农业的思路指导农业生产。
一、关于农业发展的新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单向式资源利用循环阶梯利用、集约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由单一自我经营服务型向一体化统一服务转变。通过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推广先进的循环模式。例如对秸秆的利用:农作物-粮食-秸秆-燃气-取暖;农作物-粮食-秸秆-饲料-有机肥-农作物;又或者是水稻田双产(水稻和养虾结合);鱼塘淤泥循环利用变有机肥。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循环利用和变废为宝,个人认为实现农业发展的新思路需要带头人,也就是典型示范。
二、关于政府引导与典型示范结合政府应把农业建设作为战略目标,加强对发展循环农业的支持,运用调解市场主体行为,重点支持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农业环保等事业,可以采取财政补贴、政策补偿、试点建设等方式。另外在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农民对待新鲜事物认识的渐进性特点,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组织其
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产业体系。一旦循环农业的效益得到认可,就不怕推广不开,就不怕百姓不参与。
三、关于提升循环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功能完善
发展循环农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改进生产方式,以低消耗高效益为目标,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这一块的具体则需要:1.推广精确施肥,克服农民施肥的盲目性,并控制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和微肥。2.适时的改进耕作技术,探索新模式,促使劳动力和机械化相结合。3.循环利用废弃物,积极开发物质能源。提倡推广生态肥,搞好养殖产粪便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废气资源的循环利用。4.良好利用土地,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最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发展路子。
农业循环发展依我看来,重中之重是变思路为线路,变线路为路线,变路线为产业,做好每一个环节(资源--产品—废弃物--加工—再生资源),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保证农业循环阶梯的高效流转。
第三篇:农村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王俊华)
农村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普格县花山乡中心校
王俊华
[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关系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3月以来,我校按照教体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师德师风与学生养成教育调查研究,制定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整体推进、分类训练,总结经验,创新机制,认真进行探讨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师德师风
存在问题
建设对策
一、当前我校师德师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师德师风的整体状况是比较好的。一方面,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深刻,学校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中心议题,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已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加以重视并积极落实;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意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比较注重师德修养,涌现了一大批忠于职守,精心育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育教师。然而,在调查中,也看到教师的师德师风仍有一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敬业精神不强。
教师事业的特点,决定了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终生从教的信念。这是支撑教师认真履职、敬业乐教的原动力。但这种原动力我校教师中削弱了、淡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地位受到质疑,对选择教师职业感到无奈,把从事教育事业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厌倦本职工作,或上课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或寻思着跳槽改变工作,或忙于第二职业捞取外快。这些人少的是埋头务实奉献的精神,多的是怨天尤人骂娘的牢骚。既损坏了教师形象,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
具体表现为:(1)普遍不住校,下午放学后就往家赶,忙于家务应酬。第二天 早上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拿了课本就上讲台,无准备上课。为了迎接检查,将出版社出版的教案,拿来胡抄一通应付检查,根本没考虑自己学生实际去备课写教案。(2)作业少布置或不批改学生作业。(3)个别教师随意调换功课,甚至有事要办随意请假,一切由他自由调配。
3、重智育轻德育,业务素质低下,教学效果差。
一些教师认为成了公办教师后,就有了“铁饭碗”,却不求进取,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不考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他们在教学时主次不分,重点不明,难点不清,糊涂教学一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时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问,重智育而轻德育。
4、法制观念淡薄,关爱学生不够。
有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不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能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基。一些教师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特别是对待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往往不是研究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缺点,而是采取训斥、嘲笑,甚至是体罚等粗暴的方法加以处置,偶有罚站、罚跑、拧耳朵的现象发生。一些老师不但肉体上体罚学生,还在精神上体罚学生,说学生“像猪似的”、“比猪还笨”等挖苦、讥讽、污辱、歧视的语言,害学生人格尊严。更有甚者,极少数教师情感冷漠,缺乏爱心。只管上课,对学生的痛苦或不幸、生活的冷暖、学习的进步、人格的培养、人身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很少关心。
5、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言行举止失范。
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表率作用,缺乏自尊自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随意接听手机。甚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低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事讲报酬;有的要求学生苛刻,自己却随意放荡。如此种种,有悖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和为人师表要求。
二、解决师德师风问题的对策
解决教师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方面,国家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行业作风;另外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全体教育工作者都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自我加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以下是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做法和我的几点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可以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使教师能够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质量观,自觉地把师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可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及其他教育法规,强化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为核心的讨论活动,肃正师风,改出新貌。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已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办,明确领导职责,已充分认识到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了措施,结合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正风肃纪教育活动,狠抓落实。只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可以抓一阵放松一阵,必须持之以恒,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重在治本,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搞好。
3、领导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在工作中大多数教师认为“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教师”是最有效的途径。事实上,领导不带头,要想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是很难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发挥作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教师的表率;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不因为眼前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默许、放纵教师中任何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
4、树立学校教师典型,全面辐射教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水平,最好的办法 和途径就是正面引导,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全国的师德典型很多,但对我们教师影响最大,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模范人物。因此,学校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表彰典型、宣传典型,以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模范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比、学、赶、帮、超,实现整个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提升。
5、强化活动载体,注重师德师风效果。
师德师风建设几乎年年讲、月月讲,要真正提高师德修养,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以活动为载体,使广大教师在一系列人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乐趣,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具体开展以下活动:(1)开展教师做到“十要十不要”的同时,可以开展“四查四看”活动。一查宗旨观念,看是否忠城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敬业爱岗;二查教育思想,看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三查师德师风,看是否关爱学生;四查纪律观念,看是否遵纪守法,为人师表。重点对当前教师中存在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差生、有偿家教、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或要求为自己为私事、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等突出问题进行深查剖析。(2)组织师德标兵报告团,利用暑假期间在学校演讲,要求每位听讲的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以提高学习效果。(3)举行师德宣誓活动,利用晨会、集会等,让全体教师面对学生进行师德宣誓,接受学生监督,引领教师为人师表。(4)丰富校园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强化师德理念,举行演讲比赛或编演师德文艺节目活动,感染和启迪广大教师。
6、规范师德师风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除了教师自身的自觉性和良好的素质外,明确师德师风的规范对于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都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上形成了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但都让人捉摸不定,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教师的师德师风规范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7、完善教师综合评价制度,科学考核教师。
建立并实施科学的教师综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应该是多元的,不能以点代面,以领导权利代替民主评议,不能把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劳动的 唯一标准,做到既要评价考试成绩,也要考核师德师风和学生德育,师德师风由学生、家长、学校评议打分,切实转变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同时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每一位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社会认可。
8、实行师德师风奖惩,抓好政策落实。
对涌现出来的师德师风模范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并把师德状况作为岗位聘任、评先评优、选拔干部的首要内容;凡违反师德师风,学校及主管部门应严惩不贷,当事人的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对于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经批评教育不改的教师,学校可以要缓聘,甚至逆向调动。
总之,学校要重视和解决当前教师中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学校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始终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科学考核评价师德师风,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相信,只要勤于拂拭,擦净尘埃,必将再现教师崇高的人格光辉,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也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也必将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花山乡中心校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2013.3
2013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