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加工贸易发展
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与升级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班 张沁
指导老师 潘曦
摘 要:加工贸易一直是广东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广东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与升级更为艰难。本文从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的策略。
关 键 词:广东 加工贸易 现状 升级转型
一、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之初,在借鉴国外加工贸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省市进行加工贸易试点。1979年7月,中央决定给予广东省以特殊政策及灵活措施。1979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在特殊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再加上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理优势,广东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地区。广东省加工贸易经历了早期的以服装、鞋类、箱包、玩具等产品为主,发展到现在以IT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0%。
二、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1、加工贸易成为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省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为8697.7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9%;涉外税收为2355.9亿元,增长19.9%。全年加工贸易顺差达1054.9亿美元。
2、加速了广东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2008年,我省加工贸易项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的80.7%和46.5%。全省加工贸易增值率由1996年的35.6%上升为2008年的67%。
3、推动了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的进步。通过吸收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设备,其中核心关键技术4676项,促进加工贸易的逐渐转型。
4、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带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来,我省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总金额达1280.9亿美元,增长7.9%,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三成。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超过5500亿元,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5、推动了广东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形成了深圳布吉(电子信息产业)、东莞虎门(服装)等专业乡镇。
6、促进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涌现出华为、美的、格力、格兰仕等一大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
7、增加了劳动就业、培养了大批熟练产业工人,有利于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截止2008年,我省加工贸易吸纳就业1600多万人,其中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以上人员占13.66%,技术、熟练工人占66.7%,普通工人占19.64%。[2]
8、金融危机对广东加工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具体表现在:
一、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较大;
二、出口订单匮乏;
三、内销信息不足;
四、融资难度增大;
五、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导致我省产品竞争力下降;
六、来自周边国家与其他省份的竞争压力加大;
七、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由原来珠三角占绝对比重逐步向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发展, 东部其他省份如江苏、浙江等地,加工贸易发展势头强劲。
9、欧元汇率的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影响。加工贸易的出口主要是销往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欧盟地区爆发的欧债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销出口订单。加上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增加企业的汇兑风险,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亏损甚至是倒闭。
三、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与升级的策略
1.规划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结合广东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对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空间布局做出规划引导,注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各地市根据资源与产业发展优势,明确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各地市有序分工、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克服功能交叉重叠和产业结构趋同。
(二)将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
改进和提高招商引资的操作方式和层次,跟踪国际行业技术和领军企业的最新动向,瞄准有代表性的跨国公司,充分发挥广东地域优势,多渠道主动招商。明确招商引资的指导方向。提高加工项目投资门槛,对于增值率低于目前平均增值率的新项目限制进入,分行业规定新进入项目增值率的最低限,确定国内采购的最低比率,推动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对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的加工贸易项目和“关联配套”型加工贸易项目,要通过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两高一资”加工项目坚决禁入。
要重点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广东省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以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要继续加强对日韩企业的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区位、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抓住日韩企业海外加工布局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分析收集各类企业发展动向和信息,尽可能多地吸引日韩等地区企业来广东省开展加工贸易。扩大对欧美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欧美的大型跨国公司来广东省投资建厂,扩大技术溢出效应,尤其是应该加强对欧盟各国的吸引,同时,借我国与非洲、东盟各国关系发展日益密切之机,多渠道地加强与其合作。
(三)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
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使其具备应有的激励机制、竞争理念和市场行为,从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基础的作用,为加工贸易升级换代提供有利条件。
民营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其资金、技术方面的倾斜和支持,降低进出口权的门槛,改变现行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定,积极建立对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新环境,从而促使内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
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营企业密切跟踪有关跨国公司的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跨国公司的订单,融人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彻底解决技术扩散效应差的问题。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积极建立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出口信贷资金支持体系,促进外资经济与当地经济不断地融合,形成民营企业加工贸易群体,促进加工贸易本地化。
(四)发展加工贸易海外营销
品牌是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竞争力的象征,仅仅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不但导致企业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的利润极少,而且生产经营中始终不能掌握主动权。因此,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知名品牌企业,是新时期加快我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增值率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加工贸易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培育自己的国际品牌。
企业需要转变思想,正确认识海外分销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到全球产业发展的大潮中;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企业生产;多渠道获得融资,解决营销网络建设与品牌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成立海外业务部,吸引国际经贸人才进入,积极接触海外跨国公司,争取直接接单;实施正确的营销策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分销商的沟通与管理,加强合作,加强品牌宣传,逐步建立完善的海外分销渠道,提高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2.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
引导配套产业向主体产业靠拢,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集群特有的技术外溢效应加快技术的扩散、传播和创新,释放科技创新能量。打破行政区划概念,各地在发展主要产业基础上,加强与其它地区的产品配套能力开发,形成中东部大产业群。
产业集群发展应该以各类开发园区以及出口加工区为核心,根据各园区发展重点规划,发布推荐一批重点发展产业的企业名单,规划、引导与之配套的关联协作企业在其周边集聚,有效解决加工贸易产品配套难的问题。
鼓励外资的跟随性投资,引导外资向专业园区发展,促进配套产业群的形成,培育新技术产业的配套生产基地,为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创造更加有利的产业空间。
支持国内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发展配套协作,不断提升包括加工配套、人力资源配套以及同行企业和相关企业聚集效应在内的加工贸易的整体工业配套水平。
改革和完善各项不利于配套产业发展的现行制度和政策。提高海关通关效率;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使用国产料件;加强对配套企业的科技、资金和信息支持;发挥政府、科研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有能力进行配套生产的内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联合技术开发、人才培训。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和合作,鼓励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培训员工,同时,严把审批关,将加工贸易审批和管理工作与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外溢工作结合起来,扩大技术溢出效应。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模仿创新。借鉴台湾等地的经验,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产业科技进步基金,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发放优惠贷款和各种补贴,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工程技术进步、质量改进、自动化发展和员工培训,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技术进步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加快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大力宣传并采取适当鼓励措施,促使加工贸易企业实施合理的人才开发战略,鼓励员工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实施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技术进步的合法权益。
3. 完善政府配套服务
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工贸易是广东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一条现实路径,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环境。
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博览会、展销会,尤其是国际著名的专业博览会,将山东的产品推向世界,努力创造世界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易雪玲.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黄晓玲.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3].刘似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05(2)
[4].尹浩华.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5(2)[5].孙楚仁.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计.世界经济研究.2006(3)
[6].王晨钟.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天津:《现代财经》2005年第8期。
[7] 马强,2009:《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创建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思考》 [8] 文佳妮,2007:《广东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9] 邵祥林、王玉梁:《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加工贸易》
[10] 陶涛:《金融危机对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3-4月
[11]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粤府[2008]69号
第二篇: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
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
[1]--现状调查:转型升级声声急
[编者按]广东经济的起飞,源于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广东在全国经济的排名中获得了多项第一: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外贸总额最大的省份,非农就业最多的省份……凭借加工贸易的翅膀,广东已初步达到了经济起飞和工业化的目的。
然而,入世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广东日益面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监管机制改革、区域协调发展及实现加工贸易落地生根等一系列深层问题。目前,广东已进入了需要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
本报将从今日起陆续奉上广东加工贸易调研系列报告,内容涉及现状调查、政策调整影响、品牌之辩、转型升级战略等热点问题,敬请读者垂注。
日前,记者南下广东调研该省加工贸易现状。期间捕获了一个颇具“地震”效应的信息:国家有关部门拟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方案,在叫停一批“两高一资”类产品加工贸易的同时,将纺织服装、鞋、箱包、家具、塑料及制品等绝大部分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虽尚为传言,记者仍明显感受到这一消息给广东这一全国加工贸易领军地区带来的强烈震动。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之初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关人士至今对此看法不同,并导致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摇摆不定。“三来一补”、“大进大出”一直是加工贸易的“代称”,低档次、技术落后、低附加值,则又成为加工贸易的“原罪”。该不该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如何发展加工贸易的话题,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里持续发酵。
此行之前,记者同样对加工贸易存有偏见。然而,通过一周的采访,虽不能说对加工贸易有了深入了解,记者却也对它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形成了一些新的概念。
深圳贸工局加工贸易处老处长周文汉的一句话,始终令记者回味:你了解加工贸易越深,理解就越会不同。
站在面向未来的节点上
发展加工贸易绝非简单的对错问题。事实是,加工贸易成就了广东经济的率先起飞。广东20多年的发展实践至少说明:加工贸易是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诚然,加工贸易在发展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历史、体制以及现实条件等多方因素共同使然。但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转型升级逐步得以解决”的。这一观点目前已在国内形成了相当的共识,即推动加工贸易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地转型升级,这是加工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十一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急迫性缘于四个“但是”
回顾历史,广东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生产传统轻工业品为主的简单加工装配,扩展到零部件、机电产品的加工装配;90年代后期,发展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装配及属地化配套生产;进入新世纪后,逐步实现由OEM(贴牌加工)向ODM(委托设计生产)进而向OBM(自主品牌营销)转变的新阶段。
特别是“十五”期间,广东加快了加工贸易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大大增强,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向IT、机械、高新技术产品,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深圳华为、中兴、TCL、美的、格兰仕等。2005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分别达74.3%和4..1%。
与辉煌成就并列的,是四个引人深思的“但是”:
虽然,广东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在国际制造业的分工链条中,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组装生产,再到终端的国际物流配送,广东加工贸易整体仍处于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环节,附加值还不够高,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品牌等环节大部分还由跨国公司母公司控制。可以说,广东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还是充当“加工厂”的角色。
虽然,广东加工贸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1978年116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发展到2005年的1750.7亿美元,增长了1.75万倍,对广东GDP直接贡献率达29.4%。但是,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该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上半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原来的80%以上下降为69%。而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却逐年上升,已由2000年的19%上升至2005年的22.4%。
虽然,广东加工贸易主体开始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仍没改变以外资为主的状况。1996年,广东民企加工贸易出口仅10万美元,到2004年已达6亿美元,增长6万多倍。然而,目前广东加工贸易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的绝对比例,内资企业占20%,其中民企只占5%。内资加工贸易企业比例及规模偏低,反映出本地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优势不足,不利于促进加工贸易的落地生根和本地民营经济的壮大,也不利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实现更大的增值。
虽然,广东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开始向珠三角以外地区扩散,但是仍没改变珠三角过分集中、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偏少的布局。直至2005年,珠三角之外地区的加工贸易出口总值仅占全省的2%。
四个“但是”将目前广东加工贸易发展中的深层问题摆在眼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思路决定行动
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副处长汪涛与加工贸易打交道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提起加工贸易,汪涛有说不完的话。谈及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成因,汪涛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关键是对发展加工贸易在认识上的种种误解,导致了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之所以逐年下滑,主要还是受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动的影响。
他分析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发生战略性转移,外商投资的战略已由原来大进大出的加工出口为主,转为以占领国内市场为主,加上全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加快形成,为广东加工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此外,随着珠三角劳动力、土地、水、电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广东与内地省份相比,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有所弱化。在此背景下,目前很多外企调整发展战略,把开拓广阔国内市场作为重点目标。与此同时,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生产的产品须100%外销,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料件生产的产品内外销则没有限制。因此,不少企业开始采取一般贸易方式而不是加工贸易的方式进口料件,而产品的目标市场也从以国际市场为主转为广大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
至于广东加工贸易主体的外资化现象,汪涛指出,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并不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而国有、集体企业的技术水平、外销渠道、市场及经营机制均不及外资企业,结果导致加工贸易的本土化水平不高,加工贸易的配套、人员及资本流动等主要在外企间进行,产业关联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对内资企业影响不大,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也很大程度上受外企自身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制约。
按事物发展规律,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客观过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不例外。广东前期的加工贸易企业总体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低端,技术含量不高,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广东在发展加工贸易初期,经济落后、技术水平起点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只能以自己的成本和资源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跨入新的世纪,广东的加工贸易更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产业结构、外资来源结构、产品结构已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广东已初步达到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目的的今天,在面对一系列严峻问题的挑战和背负沉重负面舆论压力的今天,广东人已深刻认识到:必须抓住时机,加速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对广东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性思路进行了阐述:建立加工贸易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其产业价值链,推动加工贸易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最终使加工贸易融入广东整体工业体系,占据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有利环节,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思路决定行动,加快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2]--冷眼旁观:加速本土企业自主发展
记者本次南行前,对加工贸易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初级形态上。人云亦云,记者也一直认为加工贸易企业只是赚取一点微薄的加工费,生产着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每天安于现状地使用别人的技术和设备,只知埋头苦干不知抬头看路,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和谋求自我发展。
然而,现实扭转了记者的观念。在广东一周的采访,记者亲眼目睹了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正努力演绎着通过引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自我飞速发展的感人一幕。他们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阵容强大的研发团队;过去他们的口号是“紧紧咬住,先拥有再完善”,现在他们高喊要“适时超越”。这就是以东莞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时期下大批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真实写照。生益科技总厂长陈仁喜的一句话令人欣慰:“企业的发展,没有持续、有力的研发,难免后劲不足。我们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将不遗余力。” 不可否认,加工贸易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和市场。丰厚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技术形成企业发展的后劲,科学的管理保障了企业健康运行,对人才的培养造就了一批民营企业家,现成的市场铺就了企业的营销网络。综合这些要素,加工贸易正加速着国内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加工贸易教你认识了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品牌,最重要的是它使国内企业进入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俱乐部,更快地熟悉国际游戏规则,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技术外溢带动企业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长期从事加工贸易的研究。他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加工贸易是中国工业化的一条新道路。他认为,加工贸易不仅带来大量新产品和新技术,形成了新产业,而且通过加工贸易中技术与管理的“外溢效应”也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技术有很大进步的加工贸易企业占29.9%,有一定进步的占61.5%。
隆国强经研究发现,加工贸易的上述“外溢效应”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现:一是产品的扩散与竞争。由于大量加工贸易企业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由这些企业带来的大量新产品投入国内市场后,一方面培育了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企业开发与生产同类产品提供了示范,移动通讯市场的扩张与制造业的发展最具说服力。二是加工企业对配套企业的订货要求与技术支持。这大大提高了国内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使其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市场要求。三是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流动,传播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随着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从事技术开发。截至2005年底,杜邦、本田、日立、三星等知名跨国公司仅在粤就已设立了研发机构243家。这些研发中心上连研发源头,下连规模生产企业和市场,为广东企业吸收和承接国外高水平技术的转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平台。为国人熟知的深科技是当前世界第二大专业磁头生产商,其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量的90%以上。公司战略规划与行政中心总监刘仁告诉记者,作为加工贸易企业,深科技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离不开自主科技创新。目前,外商开始逐步将很多研发、试验环节转给深科技,或让深科技参与。趟出自主发展之路
记者经调查发现,目前广东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通过引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了自我跨越式的发展。比如,TCL集团成长之路就是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通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TCL逐步研制出了超平彩电、音响电视等一系列新产品,并打响了TCL的自主品牌。在掌握了一系列外围技术的基础上,TCL逐步掌握了丽彩芯片设计技术、DPTV数码电视显示技术等15项核心技术,成为具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被业界称为创造了当今“电池神话”的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制造商的。公司关务中心主任李慧告诉记者,比亚迪在开展加贸易的同时从未停止过自主创新。上世纪90年代,全球充电电池技术基本被日本垄断。1995年比亚迪成立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自主研发,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该项业务年收入的2%左右。现在公司生产线全属自行开发并获得专利,仅公司的电池产品就拥有国内外专利800多项。李慧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加工贸易迅速完成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的积累,并适时地投入到其他产品开发中去,比如公司另一主业汽车制造。目前,“比亚迪”牌的汽车已驶入中东、非洲、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申请了多项国内外专利,完全从事一般贸易生产。催生民营企业家
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游匡正从1978年就开始跟加工贸易打交道,他称自己是见证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老人”了。
对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老”游一口气能说出十几条,且有理有据。在他提供给记者的相关资料中,每一个重要数字,他都能背着说出来。然而,在这些裨益中,他只特别强调了一点,加工贸易在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的问题上不简单,值得好好研究。在这一点上,他非常推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的观点。
“我们都提出要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发展民营经济除了资金、技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问题。”游匡正强调,有了人,才可能有科学管理、有了人,才可能有技术创新、有了人,也才可能产生民营企业家,而加工贸易的发展正是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现代人才。
首先就是能够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熟练劳动力。隆国强指出,一方面加工贸易企业重视员工培训。据悉,目前广东企业员工每人年均培训时间10天,年均培训每人2次;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贸易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其技术、质量、管理基本都具备国际竞争力,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了面对国际市场的技术或管理。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存在员工流出。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打工者”在工作几年后往往回到家乡成为了乡镇企业骨干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据统计,以东莞为例,1996年至2005年外来人员经东莞邮政汇出或通过其他途径带回家乡的资金,总额估计逾300亿元,有力支持了内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隆国强分析,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来华从事加工贸易的外企大多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大批本地员工因此走上技术与管理的关键岗位,积累了面向国际市场生产与经营的宝贵经验。这些人才的流动成为技术与管理扩散最为有效的途径。
近几年,人才从外企流入国企或自我创业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的高层管理与技术人员回流国内企业也屡有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20%左右的加工贸易企业认为其流出员工开始了自我创业,这说明加工贸易企业对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同样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了人、有了技术、有了钱,中国本土企业才有能力更快地实现自我发展。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3]--加工贸易的品牌之辩
“加工贸易就是贴牌,没有品牌。”长期以来,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记者此前也持相同看法。“其实,加工贸易只是一种贸易方式,打造自主品牌与企业从事何种贸易方式并无关系,与企业的选择有关。”在与相关专家交流后,并结合自己日前在广东的采访经历,记者得此认识。
在广东的一周,记者倾听了多位加工贸易企业主要负责人回忆其在开展加工贸易的同时,打造自主品牌的艰辛历程。他们中,有的已经成功,有的仍在努力,有的刚开始行动。
不管怎样,他们都在为着自己的信念而奋斗。
当今国际知名品牌的载体,多为百年老店,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企业在10年或20年的时间内就具备百年的积淀。正如龙永图所预测的那样:“中国至少还要贴牌20年。”然而,有上述一批意识超前且长远的企业的引领和示范,至少我们可以期盼缩短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的时间。品牌与贸易方式无关
“品牌和贸易方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件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对记者提出的“加工贸易没有品牌”的概念进行了驳斥,“事实是,我国大量一般贸易出口企业也未见自有品牌,而加工贸易却成长出了一批自主品牌企业。”
据了解,目前,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华为、中兴、TCL、美的、格兰仕、格力等,都已拥有了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在重点行业形成了自已的名牌和拳头产品,实现了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变。这批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已开始“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和设立研发机构,初具跨国企业雏形。例如,2005年TCL海外销售收入达250亿元,首次超过整个集团国内市场的总收入,海外运营机构也达20个,基本完成其在全球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
隆国强认为,不应强调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打造自主品牌。面对国际市场,两种贸易方式在下游的价值链情况没有区别。加工贸易是将产品卖给下游厂家或批发、零售商后被贴牌,一般贸易中绝大部分产品则是在卖给国际市场的中间商后被贴牌。两种贸易方式的产品都没有与最终市场直接接触,所以对品牌的概念都不十分敏感。
“其实,能不能做、做不做品牌,完全取决于贸易方式的主体,即企业自己。”深圳贸工局加工贸易处处长周文汉与隆国强持一致观点。
他们认为,如果出口企业的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创品牌的成本非常高,就越可能选择贴牌加工。不管采取何种贸易方式,这些企业都可能处于一个贴牌的境界。此外,还要取决于主体的内外资性质。外资企业有品牌,但品牌是属于母公司的,其品牌收益并不由在华企业获取。
所以,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主体若更多是国内大企业,创建品牌的概率就大;如大量是小企业或外资企业,创自主品牌的概率就相对小些。
但隆国强也指出,就一个国家而言,特别是在中国,贸易应该是多元的。“如果我们7000亿美元的出口都没有品牌,这很可怕;全有品牌,也是不可想象的。”做不做品牌是企业家的理性选择,企业家并非不知做品牌的好处,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做,因为创品牌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才会考虑从品牌中获取利润增值。加工贸易企业品牌进行时
广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省一批企业在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创建了自主品牌,这批企业共获得名牌称号629个,占全省的33.7%,其中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90个,占全省的54.5%;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70个,占全省的30.6%;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9个;省著名商标240个,占全省的32.2%。
“自主品牌的逐步创建,标志着企业的加工贸易从OEM、ODM向OBM的转变。”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副处长汪涛向记者介绍,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完成上述转变主要通过三种渠道:一是通过自主投资研发升级做ODM后,进一步向OBM延伸;二是在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生产过程中,学习其先进技术,运用到自已品牌中,改进、提升自主品牌;三是通过购买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股权先实现ODM,再向OBM升级。如深圳市的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了全球最大的独立手机研发企业———中电赛龙,正在借助CEC移动电话网络优势来推动自有品牌桑达(SED)移动电话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从而升级做OBM。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广东很多企业通过OEM迅速完成资本、技术、人才等的积累,从而有力支持了其自主研发,开发新品和打造自主品牌。虽然目前这些企业自主品牌的产品收益很少,但他们依然坚持做自己的品牌。
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走的就是这条路。这个现有员工8万人,2005年创汇2.7亿美元的大公司在10年前起家时仅是一个拥有20名员工和一间小厂房的小企业。公司关务中心主任李慧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1995年,做电池一般贸易出口,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2002年以后,为降低贸易成本,公司开始转做加工贸易(较一般贸易可节省4%的增值税和进口原材料关税),当年就节约成本几千万元,从而提升了竞争优势并迅速积累了大量资本。之后,公司开始逐步将产品范围扩展到几乎全部手机零部件,乃至汽车,并逐步打造着自己的“比亚迪”(B.Y.D)品牌。
目前,比亚迪已有一小部分镍镉电池以自主品牌出口。而汽车则完全是自主品牌出口,虽然主要出口市场仍集中在中东、非洲、巴西等第三世界国家,但李慧相信,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比亚迪”汽车一定会驶入发达国家市场。据他透露,现已有美国代理商希望代理“比亚迪”牌汽车。
李慧指出,企业创品牌一般有两条路可选:先做大再打牌和先打牌再做大。比亚迪走了第一条路。他始终认为,如果一开始就打品牌,比亚迪很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他也强调,不管采取什么贸易方式,打造自主品牌均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加工贸易与品牌相辅相成
通过加工贸易,深科技成为全球第二大专业磁头生产商,并成功扶持了“KAIFA”牌电表和税控机等自主品牌产品。国内覆铜板龙头企业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是一家港资企业,公司组建不久,内地领导者便未雨绸缪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并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果然,几年后在香港老板酝酿撤资,并提出索取品牌使用费和限制经营区域等苛刻要求时,生益由于初步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并掌握了技术,成功化险为夷,并从此逐渐摆脱了OEM方式。目前,其销售的所有产品和全部国际认证均是“生益”自主品牌的产品。
深科技战略规划与行政中心总监刘仁认为,加工贸易与品牌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并非完全通过产品的品牌体现,很大程度上它是内在的,是通过企业的整体信誉、核心竞争力等体现出来。比如,提到磁头就想到深科技,这就是企业的品牌效应。
生益总厂长陈仁喜则指出,企业发展以追求赢利为目的,品牌并不决定一切。有品牌的企业也可能很快消亡,比如曾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秦池酒、孔府家酒、活力28洗衣粉等企业。然而,一旦选择创建品牌,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有了品牌也有核心技术并不断创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可能形成自己的话语权。
采访中,深圳和东莞有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下一阶段政策导向将大力培育企业创建自有名牌,利用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推进加工贸易品牌建设。
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4]--加工贸易不应成为平衡国际收支的“祭品”
有消息称,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拟结合调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相应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方案,把涉及冶炼、冶金、造纸、酿造、炼油、重化等产业的一批产品列为禁止类,特别要把纺织服装、制鞋、箱包、家具、塑料及制品等绝大部分的轻纺类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这个信息目前在广东掀起了波澜。
对于这一可能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相关企业一方面承认有关部门的初衷是好的,另一方面也认为调整涉及面太广,力度过大,难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他们眼中,“加工贸易兴则广东兴”。
因此,消息一经传出,敏感的广东企业就立即组织了多支调研队伍对政策调整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外经贸厅、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省财政厅及海关、税务等14个部门均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内容相似的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几乎都强调了一点:政策调整可能涉及的大批轻纺产业是现阶段我国加工制造业的优势所在,是国内企业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形成自主品牌的产业;不能简单地将这些轻纺产品等同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商品。
那么有关部门此次准备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微调的用意何在?这又将对广东经济和加工贸易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国家调整用意猜想
当前,我国外贸顺差较大,面临很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各部门都在想办法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但在此问题上,各方观点不一:有人提出限制出口,有人强调扩大进口,也有人认为应该运用汇率手段调节,更有甚者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加工贸易,指责其是造成较大顺差的“罪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猜想,若真如传闻所言,平抑顺差很可能是国家此次酝酿调控的要因。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加工贸易的战略意义并没有得到广泛认知。很多人将加工贸易视为低档次、技术落后、低附加值的贸易方式,甚至将加工贸易指责为导致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主因。
而现实远非如此。隆国强用数字说话: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以上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完成的。据相关调查,在我国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案例中,80%以上是一般贸易。
纵观全球产业与贸易发展格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总是通过产业转移,将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区。比如我们熟知的空客和波音飞机,其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通过加工贸易在全球组织生产的。隆国强指出,产业链条越长的产品,越可能成为加工贸易产品,而传统上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在一国内完成的所谓“一般贸易”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
通常而言,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加工环节也越多。相应地,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加工、全球化销售成为这种产品的基本特征,它们也就越可能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
因此,以隆国强为代表的一批专业人士的基本观点是,加工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它可以充分发挥本国成本要素的优势;发展适合本国的加工贸易,可以迅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网络。因此,加工贸易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工业化的一条捷径。不应成平衡顺差的“祭品”
“加工贸易就是要创造顺差的。”在问及加工贸易与巨大顺差的关系之时,隆国强毫不犹豫地说。“我们通过开展加工贸易参与全球分工。如果没有顺差,那意味着什么?”他反问记者。显然,做加工贸易就是要在参与全球分工的过程中获取增值,所以一定会有顺差,顺差越大意味着我们在加工贸易产业链上获得的价值和增值越多。“这恰恰是我们的政策需要鼓励的。”
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主要就是依托加工贸易的发展。拿广东东莞来说,记者此次是平生第一次走进这座城市,感觉其现代程度和市容市貌并不亚于特区深圳,甚至规划更合理。谁能想到,过去的东莞仅是个农业大县,如今却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现代化工业都市。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加工贸易“老”人游匡正告诉本报记者:“这与东莞较早开展加工贸易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密不可分。”
目前,该市仅五星级酒店就有15家,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很多尝到加工贸易甜头的企业,越做越有劲。
更关键的是,现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结构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有力调整了出口结构,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出口占了绝大比重。游匡正强调,如果没有加工贸易,今天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可能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水平上。
“一个国家的企业是有分工的,有的企业要专门面向国际市场创汇,有的企业则要花外汇。不能因为目前我国顺差较大,就让挣外汇的企业去平衡,让花外汇的企业全部自给自足。”隆国强认为,平衡国际收支应该通过鼓励扩大进口的方式,真正把创造的外汇用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打压加工贸易去实现外汇平衡是一个非常狭隘的观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继续发展很有必要,但同时国家也应鼓励高技术、高增值、低污染的加工贸易继续发展。其实,国际对加工贸易的统计方式客观上存在夸大顺差成份。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部分也应算作原材料的进口,据相关统计,目前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已占到5%。而且,加工贸易企业生产中也可能用进口石油、天然气发电,加之进口生产设备的折旧,加工贸易顺差并没有那么大。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5]--政策调整:广东加工贸易山雨欲来 对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可能对广东带来的影响,该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副处长汪涛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
他首先强调了一点:不能简单地将轻纺类产品等同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商品。当前,国际品牌服装、鞋类、家具,如耐克、阿迪达斯、宝路等都是通过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加工生产,他们的生产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均处于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这与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游匡正“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的独特观点不谋而合。
“传统产业也同样存在高新技术”。据汪涛介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广东的加工贸易企业正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速转型升级。目前广东塑胶制品和家具制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纺企也在加强技术改造,采取电脑纺织机代替人工纺织,产品的新型面料和辅料质量档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加工贸易企业普遍认为,将轻纺产业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会严重影响广东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的基本面,并对绝大部分出口加工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宏观上可能影响招商引资
若按传闻中的方案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认为,一方面将在宏观上对我出口不利;另一方面,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相悖。
广东省外经贸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5年广东纺织服装、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等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243.5亿美元,同比增幅8.5%,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14%。据初步估算,若将这些产品全部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将会影响广东今年近300亿美元的直接出口。
最重要的是,在现有制度层面下,如果随意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不仅可能会波及到从事加工贸易的这些行业和几万家企业,而且可能会使国内外投资者降低在中国投资的信心。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在可能受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影响的产业中,广东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4102个,合同外资981.2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636亿美元。政策变动将影响大量已投资的现有企业,加之目前周边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上对我形成的有力竞争,今后广东甚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都将面临更大压力。企业面临双重负担
日前还有消息称,国家拟进一步调低出口退税率。记者也从知情人处获悉,相关方案已报至国务院。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与降低出口退税一起,将大幅增加企业的负担。”汪涛分析,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同样受出口征退税率差的影响。国家原来将出口退税率从17%降为13%后,一般贸易出口受到4个点税差的影响,而加工贸易出口(包括不含国产料件的加工贸易出口)由于企业实行“免、抵、退”的税收政策,其4个点的税差同样由企业负担。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为例,由于国家降低4个点的退税率,2005年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增负65.7亿元,其中纺织服装、鞋、箱包等一批轻纺加工贸易企业负担13亿元。若国家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率,这些加工贸易企业的负担将达20亿元。因此,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调低,已达到对轻纺产品出口(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调控的目的。若再将其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据测算,这些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需缴纳约200亿元的保证金,加上因降低退税率多缴的20亿元税差,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知情人透露,此次拟定的调整方案中还提出,“在开展上述轻纺产品加工贸易中,在继续降低出口退税的基础上,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还要按进口应征税(关税+进口环节税)额的50%缴纳保证金,中西部地区企业也要按20%的比例缴纳保证金”。若果真如此,除东部沿海地区将受较大影响外,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上述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因地区而异,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也不符合国务院35号文有关加工贸易分类管理的规定。中断深加工结转产业链
“我们生产所必需的很多塑料部件是通过深加工结转从配套上游企业手中采购的。”专业生产手机电池和零部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关务中心主任李慧不赞同将部分轻纺行业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因为“这可能导致深加工结转产业链的中断。”李慧的态度代表了本次受访加工贸易企业的一致呼声。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广东,塑料制品加工业已成为机电、IT产品的重要配套产业,绝大部分通过深加工结转,与电子、IT、电器、轻工、家电、机械及装备制造业形成一种不可分割协作和相互依存的加工配套关系。
“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结转至下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举个形象的例子:棉纺厂进口棉花后不是简单地加工出口,而是将纺成的棉纱卖给国内织布厂,织布厂再将布卖给制衣厂,在国内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后,最终以成衣的形式出口。整个结转过程均在海关严格的保税监管下完成。其中,产业和企业间发生的产品结转“买卖”视同进出口管理,但在海关不作进出口统计。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通过深加工结转形成了大量配套产业链和完整的产业群体,纺织服装、鞋、家具、塑料制品的产业中各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产品之间已形成了紧密配套关系。据统计,目前广东七成加工贸易企业采购配套以深加工结转的方式实现;全省IT、计算机和家电行业中,80%以上的手机部件、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和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内实现配套。2005年,广东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额达8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7%,约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三成,带动国内配套产业产值3000多亿元。
如限制上述所有产业链的加工贸易业务,中断和割裂不同产业、不同企业间已形成的配套产业链,不仅将影响产业集群和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还将“间接影响广东150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广东省外经贸厅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列举出了这一惊人数字。
对加工贸易政策取向的建议,广东外经贸厅在日前上报商务部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影响面广,震动很大,当慎之又慎。在制定或调整时,应做到“四个十分注重”:注重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注重产业稳定、劳动就业和社会安定;注重港澳的繁荣稳定及关系祖国统一大业的对台工作;注重东部扩大开放、率先发展,推动中西部协调发展。不宜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大的调整,而是应加紧出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鼓励性政策。
广东加工贸易调研报告[6]--转型升级:变“候鸟经济”为“榕树经济”
入世以来,广东的加工贸易愈发面临着按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加工贸易落地生根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加工贸易兴则广东兴。”有关专家指出,广东处于全国加工贸升级的领军地位,广东加工贸易能否顺利升级,不仅关系到广东能否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而且关系到全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大局。
经济学家施振荣描绘的“微笑曲线”形象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不同分工环节的附加价值,我国在全球分工的价值链中,主要居于最终产品的组装、低附加值零部件生产等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谷一段,因此,我国加工贸易还有很大升级空间,从组装向前与向后产业链条推进,附加值相应提高。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隆国强概括的,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基本方向一是向上游复杂零部件生产、产品研发延伸;二是向下游的物流、金融、分销等服务环节延伸。把加工贸易的根留住
用商务部前任部长吕福源的话形容,“加工贸易就是一种游牧贸易。”因为,加工贸易从投资形态来看,多属于中外合资、合作形式,中国主要以厂房、土地等作为投资资本。一旦中国的土地等相关政策以及劳动力等成本要素不再具备优势,外商很可能随时撤资。这种动态之下必然存在竞争问题,哪里的条件和环境好,外资就会投向哪里,即所谓的“游牧”。
“如何使游牧扎根?”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游匡正认为,最根本要解决环境问题。以东莞为例,虽其最早发展了加工贸易,并较早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由于无经验可以借鉴,也就相应地缺乏规划,出现了目前加工贸易较分散的状态,不利于集中管理和集群发展。
对此,游匡正认为,必须进行整合,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推动加工贸易的集聚发展。也就是将以往分散的加工贸易进行整合,使园区成为发展加工贸易企业群、产业群的重要载体,力促配套企业群、产业群的形成与集中,不断延伸产业。
比如,东莞近两年着力打造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就是按此思路发展的,目前已初具规模。园区内综合性配套设施和机构齐全,包括行政区域、金融商业、教育、医院、工业研究所、生态保护等,就如同一座现代化小城市。这种环境的优化极大提高了招商引资优势。据游匡正介绍,只有投资总额超亿美元的国内外企业才有资格进园。
“以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链条的延长和增值,使一个链条的所有环节相互捆绑”,不仅是东莞,也是整个广东将加工贸易这个“候鸟经济”留住的有效方式。
“最重要的是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广东外源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深圳贸工局加工贸易处处长周文汉强调,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民营经济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积极建立对民企发展加工贸易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识产权型民企介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促进民企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逐步实现由“海外接单、大陆生产、香港出口”的传统营运方式向“大陆接单、大陆生产、大陆直接出口”模式的转变,使加工贸易真正成为“榕树经济”。转型升级三步走战略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指出,其实,当前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一轮世界产业和国际资本转移加快,我国特别是广东仍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入世后,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加速形成,CEPA全面实施,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为加工贸易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广东加工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为加工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此,广东将紧抓机遇,分三阶段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实:第一阶段是2005年~2007年,主要巩固和延伸加工制造环节,提高技术水平含量;第二阶段为2008年~2010年,着力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创建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2010年~2015年的第三阶段,则重点控制价值链核心环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要通过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逐步完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支持服务体系,促其从以降低成本为主向以提高收益为主转变,以外资企业为主向本地与外资企业并举转变。”汤炳权在阐述具体工作思路时指出,其将以加工贸易的优化带动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终实现加工贸易融于全省整体工业体系,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处理好两个关系
隆国强提醒,在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应主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首先是准确理解内源发展与加工贸易升级的关系。他认为,近年来广东提出的加快内源发展的思路,符合中央提出的在开放中把握自主权的要求。但在全球化时代加快内源发展,必须是在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基础上的内源发展。
“加工贸易既可能是外源发展,也可能是内源发展。”不应该将加工贸易与内源发展对立起来。华为、中兴等本土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迅速崛起,正是利用了珠三角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形成的现代制造业基础,而其最初的发展也正是依靠了加工贸易方式。
隆国强指出,加快内源发展的理念与加工贸易升级中强调的增加自主创新的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强调内源发展,正是要加快加工贸易升级,而不是忽视加工贸易的作用而延误其升级的进程。
此外,要处理好加工贸易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比如,是在低端产业转出时处理好东西两翼发展与内地其他省区的关系。低端产业是转向广东东西两翼山区,还是江西、湖南、广西,甚至“9+2”更内陆的省市,亦或是越南等其他低成本国家。
第三篇:加工贸易题库
报关员测试题库(加工贸易)
一、判断题
1、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三条“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
2、加工贸易货物,是指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料件、成品、半成品、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三条“加工贸易货物,是指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料件、加工成品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
3、加工贸易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合理原因,可将加工贸易货物进行抵押、质押或留置。(×)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七条“加工贸易货物不得抵押、质押、留置”。
4、加工贸易货物备案内容发生变更的,经营企业可直接向主管海关提交变更申请。(×)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十八条“需要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的,还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5、经营企业应当持加工贸易手册、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专用报关单等有关单证办理加工贸易货物的进出口报关手续。(√)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二十条
6、加工贸易货物的进出口报关地海关必须在手册的进出口口岸中予以备案。(√)
7、经营企业因自身工序限制,可直接将加工贸易货物的某道生产工序外发至承揽企业进行加工,加工后的成品须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出口。(×)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二十三条“经海关批准”。
8、经营企业应当将外发加工的成品和剩余料件等加工贸易货物运回本企业,边角料、残次品和副产品可自行处理。(×)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二十四条“经营企业应当将外发加工的成品、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货物运回本企业”。
9、因企业报关需要,由企业申请,并经主管海关批准,可在手册备案的基础上申领报关分册。(√)
10、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内销边角料的,在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的基础上,报主管海关核准并办理内销有关手续。(×)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11号)第四条“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内销边角料的,商务主管部门免予审批„„”。
11、企业向海关申请开展深加工结转时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申请表》,一份《申请表》只能对应转出企业一本手册,但可对应转入企业多本手册。(√)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09号)第四条
12、联网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或其他计算机方式向海关报送数据前,应进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身份认证。(√)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50号)第五条
13、海关对联网企业实行电子底帐管理,电子底帐包括电子帐册和电子手册。其中,电子帐册可以分段备案,电子手册不允许分段备案。(×)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50号)第八条
14、某企业于2001年1月1日进口不作价设备一台,2006年6月30日,该企业认为设备已过监管期限,转卖给第三方。(×)
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进口设备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外经贸政发第383号)须办理解除监管手续。
15、进口不作价设备如属《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所列商品,主管海关按国家有关规定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进口设备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外经贸政发第383号)
16、物流中心(A型)在海关总署批准其筹建物流中心后可以开展相关业务。(×)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十条“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
17、物流中心(A型)企业进口自用的办公用品、交通、运输工具、生活消费用品等,以及物流中心开展综合物流服务所需进口的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等,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免税。(×)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二十五条
18、物流中心(B型)经营企业不得在本物流中心内直接从事保税仓储物流的经营活动。(√)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0号)第六条
19、申请设立出口监管仓库的经营企业必须具有专门存储货物的场所,其中出口配送型仓库的面积不得低于5000平方米,国内结转型仓库的面积不得低于2000平方米。(×)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3号)第九条“国内结转型仓库的面积不得低于1000平方米”。
20、区内加工企业全部用境外运入料、件加工的制成品销往非保税区时,海关按照境外运入料、件征税。(×)注:《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总署令第65号)第二十二条
21、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海关总署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二条
22、检测、维修完毕运回保税物流园区的机器、设备等应当为原物。有更换新零件、配件或者附件的,原零件、配件或者附件企业可以自行处理。(×)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三十四条
二、单项选择
1、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时,应由(B)A、经营企业向经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 B、经营企业向加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 C、加工企业向经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 D.加工企业向加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十条
2、经营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并自加工贸易手册项下最后一批成品出口或者加工贸易手册到期之日起(C)日内向海关报核。
A、15
B、20
C、30
D、60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三十条
3、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成品因故转为内销的,海关凭主管部门准予内销的有效批准文件,对保税进口料件____;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_______。(D)
A、征收税款
经营企业应当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B、征收税款和缓税利息
经营企业免于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C、征收税款
经营企业免于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D、征收税款和缓税利息
经营企业应当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三十四条
4、加工贸易货物被人民法院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封存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当自加工贸易货物被封存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向海关报告。
A、3
B、5
C、7
D、10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四十一条
5、经营企业开展异地加工贸易,须凭____所在地主管部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和____所在地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并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异地加工贸易申请表》。(B)
A、经营企业
经营企业
B、经营企业
加工企业 C、加工企业
经营企业
D、加工企业
加工企业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74号)第五条
6、海关对开展异地加工贸易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如果两者的管理类别不同,按其中(B)采取监管措施。
A、较高类别
B、较低类别
C、由主管海关决定选择其一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74号)第八条
7、对外商提供的进口辅料品种在__种规定范围内,且金额在___美元以下的,可以免办手册。(A)
A、78 5000
B、78 10000
C、82 5000
D、82 10000 注:《海关总署关于<对外商提供的辅料管理问题>的通知》(署监[1996]120号)
8、下列哪本手册属于来料加工手册:(A)A、B31015400001
B、C31015400001 C、E31015000001
D、F31015000001
9、企业使用报关分册在异地报关的,报关单的“备案号”栏应填报(B)
A、主册号
B、分册号
C、任一
D、为空
10、企业申请内销剩余料件时,剩余料件金额占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总额___以内,且总值在___元以下的,商务主管部门免予审批。(D)
A、1%
1000
B、1%
10000
C、3%
1000
D、3%
10000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11号)第六条
11、深加工结转转入企业自转出地海关备案之日起___日内,向转入地海关办理报备手续。(C)
A、10
B、15 C、20 D、30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09号)第七条
12、企业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时,(A)
A、转出企业在转出地海关办理,转入企业在转入地海关办理 B、均在转出地海关办理 C、均在转入地海关办理 D、可任意选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09号)第七条
13、经主管海关批准,联网企业可以____办理内销手续。(B)A、按核销周期 B、按月 C、按季 D、按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50号)第十二条
14、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应税商品,如系部分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产(成)品,按____征收出口关税。(C)
A、全额
B、海关核定的国产料件的数量比例 C、海关核定的国产料件的价值比例 D、不征收
注:《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应税商品征收出口关税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03年第23号)
15、不作价设备的监管年限为(C)年。A、1
B、3
C、5
D、8 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进口设备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外经贸政发第383号)
16、设立物流中心(A型)的申请由___受理,报___审批。(C)A、主管海关
直属海关 B、主管海关
海关总署 C、直属海关
海关总署 D、直属海关
国务院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九条
17、物流中心(A型)申请企业自海关总署出具批准其筹建物流中心文件之日起(C)内向直属海关申请验收。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十条
18、获准设立物流中心(A型)的企业确有正当理由未按时申请验收的,经直属海关同意可以延期验收,但延期不得超过____。(B)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九个月
D、一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十一条
19、《保税物流中心(A型)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为__年,中心内货物保税存储期限为__年。(C)
A、1
B、1
C、2
D、2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
20、物流中心(A型)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连续___未开展业务的,视同物流中心经营企业撤回物流中心设立申请。(B)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九个月
D、一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二十一条
21、《保税物流中心(B型)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为__年。(C)A、1
B、2
C、3
D、5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0号)第二十一条
22、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货物保税存储期限为__。(C)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0号)第二十六条
23、经营保税仓库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___人民币。(B)A、200万元
B、300万元
C、500万元
D、1000万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八条
24、经营备料保税仓库的加工贸易企业,年出口额最低为___美元。(B)
A、500万
B、1000万
C、1200万
D、1500万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八条
25、申请设立保税仓库的企业应当自海关出具保税仓库批准文件___内向海关申请验收。(D)
A、三个月
B、半年
C、九个月
D、一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十二条
26、保税仓库需变更名称、地址、仓储面积(容积)、所存货物范围和商品种类等事项的,应当经___批准。(B)
A、主管海关
B、直属海关
C、海关总署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十九条
27、保税仓库无正当理由连续___未经营保税仓储业务的,保税仓库经营企业应向海关申请终止保税仓储业务。(B)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九个月
D、一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二十条
28、出口监管仓库所存货物存储期限为___,经主管海关同意可以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___。(A)
A、6个月
6个月
B、6个月
1年 C、1年
6个月
D、1年
1年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3号)第二十二条
29、区内加工企业委托非保税区企业进行加工业务,期限为___,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向海关申请延期,延期期限为___。(A)A、6个月 6个月
B、6个月 1年
C、1年 6个月
D、一年 一年
注:《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总署令第65号)第二十三条
30、保税物流园区企业变更名称、组织机构、性质、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等注册登记内容的,应当在变更后___个工作日内报直属海关备案。(B)
A、3
B、5
C、7
D、10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十四条
31、运外保税物流园区外检测、维修的机器、设备和办公用品等不得留在区外使用,并自运出之日起___日内运回园区。(C)
A、15
B、30
C、60
D、90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三十三条
32、出口加工区出区深加工结转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加工贸易企业的,_______。(B)
A.转出企业、转入企业分别在主管海关办理结转手续 B、转出企业、转入企业在转出地主管海关办理结转手续 C、转出企业、转入企业在转入地主管海关办理结转手续 D、转出企业、转入企业可选择一个主管海关办理结转手续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6号)第八条
33、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的产品深加工结转至保税区企业,转入企业监管方式应当填报____。(C)
A、出口加工区成品进出区
B、料件进出区 C、保税间货物
D、进料深加工
注:《海关总署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发[2005]173号)第八条
34、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的产品深加工结转至区外加工贸易企业,转出企业监管方式填报____,运输方式应当填报____;转入企业监管方式应填报_____,运输方式应填报_____。(A)
A、成品进出区
其他
进料深加工
出口加工区 B、成品进出区
出口加工区
进料深加工
其他 C、进料深加工
出口加工区
进料深加工
其他 D、进料深加工
其他
进料深加工
其他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八条
35、按照国家的规定,保税货物在境内不得从事下列哪一项业务:(C)
A、储存
B、加工
C、销售
D、装配
36、B类管理企业订立进口3000美元限制类商品棉花生产出口服装辅料垫肩的加工贸易合同,应该怎样操作:(D)
A、设台帐、实转、发手册
B、设台帐、空转、发手册
C、不设台帐、不发手册
D、不设台帐、发手册
37、出口加工区的产品到区外测试、检验、展示,应按
办理手续。(C)
A、保税货物 B、暂时出口货物 C、暂时进口货物 D、转关运输货物
38、出口加工区企业不能从事的业务有:(D)A、进料加工
B、来料加工
C、与A、B相关的仓储、运输业务
D、转口贸易
39、下列哪些情况适用保证金台账的“实转” :(C)A、A类企业加工限制类商品
B、B类企业加工允许类商品
C、C类企业加工允许类商品
D、B类企业为履行出口产品合同由外商提供的10000美元以下的辅料
40、经营单位持主管海关签发的《开设银行保证金台账联系单》,向主管海关指定的 办理保证金台账设立手续。(B)
A、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建设银行
D、工商银行
41、关于手册和台账管理,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A、对A类企业从事限制类、允许类商品加工贸易,设台账,空转 B、对C类企业从事限制类、允许类商品加工贸易,设立台账,交纳进口料件税款全额保证金
C、对B类企业从事限制类、允许类商品加工贸易,设立台账,交纳进口料件税款50%的保证金
D、对国家列名的78种辅料以内且价值在5000美元以上,1万美元以下的客供辅料,免设台账(除C类企业)。
42、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中,转入企业自转出地海关备案之日起__日内,持《申请表》其余三联,填写本企业的相关内容后,向转入地海关办理报备手续。转入企业在 日内未递交《申请表》,或者虽向海关递交但因《申请表》的内容不符合海关规定而未获准的,该份《申请表》作废。转出.转入企业应当重新填报和办理备案手续。(A)
A、20,20
B、30,30
C、10,30
D、30,60
43、以下哪项不属于《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办法》中规定“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的范畴:(C)
A、分拣
B、组合包装
C、改装
D、分装
44、外发加工,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因受
,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的某道工序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B)
A、自身生产能力限制
B、自身生产工序限制 C、自然灾害影响
D、不可抗力影响
45、单位耗料量,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成品所耗用的 数量,简称单耗。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B)
A、国产料件
B、进口料件 C、进口和国产料件
D、实际需用料件
46、加工贸易合同的余料、边角料、残次品等可以以退运、补税、放弃、结转以外还有
。(D)
A、将有价值的自留 B、可不向海关申报 C、不补税出让给别的厂家 D、销毁
47、余料结转限同一经营单位、同一加工厂、同样的进口料件和
。(A)
A、同一加工贸易方式 B、同一地区 C、不同加工厂 D、不同的经营单位
48、某计算机厂进料加工进口1000套计算机散件,进口后经检验,有3套存在故障,无法生产;生产过程中有4套发生故障,无法做成成品;外商在成品检验时认定有5台不合格,最后实际出口988台计算机。该加工贸易损耗为:(A)
A、0 B、0.3% C、0.9% D、1.2%
49、储存在保税仓库中的货物被盗的,经营企业
。(A)A、应当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
B、属于不可抗力,不承担纳税义务
C、事发后及时向海关报告不承担纳税义务 D、因为是保税状态,所以不承担纳税义务 50、加工贸易单耗核算的公式是
。(A)A、出口成品=进口料件X(1-损耗率)/净耗 B、进口料件 =出口成品X(净耗+损耗率)C、出口成品=进口料件X(净耗+损耗率)D、出口成品=进口料件(1+损耗率)
51、下列有关加工贸易内销征税、结转等手续办理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加工贸易手册报核后才可以进行内销征税和结转等手续; B、加工贸易手册报核前应办结内销征税和结转等手续 C、加工贸易手册有效期限内应办结征税和结转等手续 D、什么时候都可以
三、不定项选择
1、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区别是(A、C)
A、来料加工进口料件的物权属于境外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的物权属于经营单位
B、来料加工的经营单位需要进口付汇,进料加工的经营单位不需付汇
C、来料加工的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进料加工的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
D、来料加工成品必须全部出口,进料加工成品经营企业可直接内销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三条
2、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享受(A、D)A、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免于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B、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C、加工贸易出口制成品属于国家对出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免于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证件
D、加工贸易出口制成品属于国家对出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证件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四条
3、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应当提交下列单证:(A、B、C、D、E)
A、主管部门签发的同意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有效批准文件 B、经营企业自身有加工能力的,应当提交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
C、经营企业委托加工的,应当提交经营企业与加工企业签订的委托加工合同、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企业的《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
D、经营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
E、海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十二条
4、属于下列哪些情形的,企业不能进行加工贸易备案:(A、B、C、D、E)
A、进口料件或者出口成品属于国家禁止进出口的 B、加工成品属于国家禁止在我国境内加工生产的 C、进口料件属于海关无法实行保税监管的
D、经营企业或加工企业属于国家规定不允许开展加工贸易的 E、经营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向海关报核已到期的加工贸易手册,又向海关申请备案的
5、加工贸易货物进口可以采取:(A、B、C、D)A、从境外直接进口 B、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 C、从保税仓库进口
D、从国内其他企业以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入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十九条
6、因加工出口产品急需,经营企业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之间可以进行串换,但必须符合:(A、B、C)
A、事先经海关核准 B、限于同一企业
C、遵循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不牟利的原则 D、必须属于来料加工进口或进料加工进口的保税料件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13号)第二十七条
7、以下哪些商品属于不实行保证金台帐管理进口辅料的范围:(A、C、D、E)
A、拉链
B、洗涤剂
C、防腐剂
D、纸盒
E、标签
注:《海关总署关于<对外商提供的辅料管理问题>的通知》(署监[1996]120号)
8、以下对于分册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分册的有效期在总册有效期内
B、分册的备案口岸必须在总册审批口岸范围内,一本分册可以有多个口岸
C、分册的进出口商品项必须在总册审批的商品范围内 D、分册的进出口商品数量必须在总册备案的对应商品数量范围之内
9、以下关于内销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企业申请边角料内销的,海关按照边角料的报验状态归类后适用的税率和审定的边角料价格计征税款,免征缓税利息,免于提交许可证件
B、企业申请剩余料件内销的,海关对剩余料件计征税款和缓税利息,剩余料件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的,应提交有关进口许可证件
C、企业内销残次品的,根据残次品的实物状态归类后适用的税率和审定的残次品价格计征税款,免征缓税利息,免于提交许可证件
D、企业内销副产品的,按副产品的报验状态适用的税率和审定的价格计征税款和缓税利息,副产品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的,应提交有关进口许可证件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11号)
10、实施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B、C)
A、具有加工贸易经营资格 B、在海关注册 C、属于生产型企业 D、企业管理类别为A类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50号)第三条
11、联网企业如需对多项内部料件进行归并管理,须符合以下条件:(A、B、C、D)
A、商品名称一致 B、十位商品编码一致 C、计量单位相同 D、符合海关监管要求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50号)第六条
12、以下关于联网企业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缴纳缓税利息的起始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实行电子手册管理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制成品所对应的加工贸易合同备案之日
B、实行电子手册管理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制成品所对应的加工贸易合同项下首批料件进口之日
C、实行电子帐册管理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制成品对应的电子帐册最近一次核销之日
D、实行电子帐册管理且没有核销日期的,起始日期为内销料件或制成品对应的电子帐册备案之日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办法》(总署令第150号)第十三条
13、免税进口和使用外商提供的不作价设备必须符合以下哪些条件:(A、B、D)
A、企业设有独立专门从事加工贸易的工厂或车间
B、企业如有独立专门从事加工贸易的工厂或车间,不作价设备仅限在该工厂或车间使用
C、未设有独立从事加工贸易的工厂或车间、以现有加工生产能力为基础开展加工贸易,在加工贸易合同期限内,每年加工产品必须是80%以上属出口产品。
D、加工贸易合同中列明进口不作价设备的条款
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进口设备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外经贸政发第383号)
14、保税物流中心(A型)可分为:(A、B)A、公用型物流中心 B、自用型物流中心 C、备料型物流中心 D、仓储型物流中心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三条
15、下列货物中,哪些经海关批准可存入物流中心:(A、B、C)A、转口货物和国际中转货物 B、外商暂存货物 C、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 D、一般贸易进口货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四条
16、下列哪些属于物流中心(A类)经营企业设立的资格条件:(A、C)A、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B、租赁他人土地、场所经营的,租期不得少于2年
C、经营特殊许可商品存储的,应当持有规定的特殊经营许可证件
D、经营自用型物流中心的企业,年进出口金额(含深加工结转)东部地区不低于2亿美元,中西部地区不低于一亿美元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六条
17、物流中心(A型)经营企业可以开展以下哪些业务:(A、B、C、D)
A、保税仓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 B、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C、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 D、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业务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十三条
18、物流中心(A型)经营企业在物流中心不能开展下列哪些业务:(A、B、D)
A、商业零售 B、生产和加工制造
C、供维修外国产品所进口寄售的零配件 D、维修、翻新和拆解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29号)第十四条
19、下列哪些属于物流中心(A型)和物流中心(B型)的区别:(A、B、D)
A、A型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B型不低于5000万元 B、A型经营企业递交申请时须附市级人民政府意见书,B型须省级人民政府意见书 C、A型设立申请向主管海关递交,B型向直属海关递交
D、A型物流中心就1家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B型物流中心有多家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20、专用型保税仓库包括:(A、B、C、D)A、液体危险品保税仓库 B、备料保税仓库 C、寄售维修保税仓库 D、其他专用型保税仓库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四条
21、下列货物哪些可以存入保税仓库:(A、B、C)A、加工贸易进口货物
B、供应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油料、物料和维修用零部件 C、外商暂存货物 D、一般贸易进口货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五条
22、以下哪些属于保税仓库所应具备的条件:(A、B、D)A、具备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保税仓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海关联网 B、公用保税仓库面积最低为2000平方米 C、液体危险品保税仓库容积最低为10000立方米 D、寄售维修保税仓库面积最低为2000平方米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九条
23、下列哪些保税仓储货物在出库时依法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代征税:(B、C)A、外商暂存货物
B、用于在保修期限内免费维修有关外国产品并符合无代价抵偿货物有关规定的零部件 C、用于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油料、物料 D、未办结海关手续的一般贸易货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总署令第105号)第二十三条
24、出口监管仓库不得存放下列哪些货物:(C、D)A、一般贸易出口货物
B、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转入的出口货物 C、国家禁止进出境货物
D、未经批准的国家限制进出境货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3号)第八条
25、出口监管仓库发生下列哪些行为的,海关注销其注册登记,并收回《出口监管仓库注册登记证书》。(A、B、C、D)
A、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未开展业务的
B、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申请延期审查或者延期审查不合格的 C、仓库经营企业书面申请变更出口监管仓库类型的 D、仓库经营企业书面申请终止出口监管仓库仓储业务的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3号)第二十一条
26、下列哪些货物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可以享受免税政策:(A、B、D)
A、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 B、区内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 C、区内生活消费用品
D、保税区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管理设备和办公用品
注:《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总署令第65号)第十二条
27、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开展下列哪些业务:(A、B、C)A、进出口贸易 B、检测、维修 C、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 D、翻新、拆解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七条、第八条
28、下列哪些货物从区外运入保税物流园区可办理出口退税手续:(A、B)
A、从区外进入园区供园区企业开展业务的国产货物及其包装材料 B、从区外进入园区供园区企业使用的国产基建物质 C、从区外进入园区供园区行政管理机构使用的办公用品 D、从区外进入园区的原进口货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二十九条
29、下列哪些货物进出保税物流园区时,按照海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经园区主管海关查验后,可以由园区企业指派专人携带或者自行运输:(A、B、C、D)
A、价值1万美元及以下的小额货物 B、因品质不合格复运区外退换的货物 C、已办理进口纳税手续的货物 D、企业不要求出口退税的货物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34号)第五十三条
30、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列入工艺损耗范围:(A、B、C、D)A、因突发停电、停水造成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B、因不可抗力造成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灭失、损毁或短少 C、因进口保税料件品质不符合合同要求造成用料量的增加 D、因工艺性配料所用的非保税料件所产生的损耗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总署令第155号)第十六条
31、下列哪些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A、B、D)A、保税区 B、出口加工区
C、保税物流中心(A型)D、保税物流园区
注:C为特殊监管场所
32、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B、C、D)
A、保税区 B、出口加工区 C、保税物流园区 D、保税港
33、在《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商品目录》中,可以开展保税加工的商品是:(B、C)
A、禁止类商品 B、限制类商品 C、允许类商品
34、不作价设备解除监管的表述正确的是:(B、D)
A、对监管期限已满的的不作价设备,可视为自动解除海关监管
B、对监管期限未满的不作价设备需留在境内继续使用的,企业可向海关申请提前解除监管
C、对监管期限未满的不作价设备,企业可向海关申请结转至关区内另一从事加工贸易并符合不作价设备免税条件的企业
D、企业可向海关申请将不作价设备结转为减免税进口货物
35、下列哪些情况不适用保证金台账的“实转”:(A、B、D)A、A类企业加工限制类商品
B、B类企业加工允许类商品
C、C类企业加工允许类商品
D、B类企业为履行出口产品合同由外商提供的10000美元以下的辅料
36、企业对加工贸易剩余料件可选择的核销方式有:(A、B、C、D)
A、内销补税B、结转C、退运D、放弃
37、加工贸易
补税按料件名称进行申报。(B、C、D)A、边角料
B、节余料件
C、制成品
D、残次品
第四篇:加工贸易流程
加工贸易流程描述
一、合同备案基本程序:
签订加工贸易合同-->申请CA证书(EDI中心)-->企业申请-->经贸部门审批(外经贸办证窗口)-->国税局审批(国税部门,注: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不需要)--> 向海关服务中心购买空白《登记手册》--> 合同预录入(海关)
---> 海关审核后开具《开设保证金台帐联系单》
---> 向中国银行申请设立台帐---> 海关核注银行签发的《台帐登记通知单》
---> 海关进行计算机异地传输---> 收到传输成功回执后核发《登记手册》。
二、合同备案所需单证:
1、经营单位申请报告。(包括加工贸易申请表,进口料件清单,出口成品清单及单耗清单,且第一次办理需提交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申请)
2、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证》,属于进料加工的需要加盖税务部门印章。
3、对外签订的进出口合同。
4、经营单位基本帐户开立证明。
5、加工企业所在地经贸部门出具的《加工生产能力证明》。
6、委托加工应提供经营单位与加工企业签定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委托加工合同(协议)。
7、开展异地加工贸易,须提供经营单位所在地海关出具的关封,内含《异地加工申请表》一式二份。
8、首次开展加工贸易须提供经营单位和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及《海关登记通知书》。
9、经营单位的介绍信或委托书。
10、加工工艺说明。
11、如需异地口岸进出口报关,须填写《异地报关申请表》。
12、海关需要的其他资料。
注:1)海关对首次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验厂制度;对单证齐全、验厂合格的企业,海关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登记手册》。
2)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的企业属AA类的,免设台帐;属A类企业的,需设台帐,实行“空转”;属B类企业的,需设台帐,一般商品实行“空转”,限制类商品实行“实转”;属C类企业的,需设台帐,一律实行“实转”;D类企业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经营单位与加工企业非同一分类的,海关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管理。对外商提供的进口辅料品种在规定范围内,且金额在5000美金以下的,免办手册,不纳入台帐管理。
三、办理5000美元以下78种客供辅料备案手续所需单证:
1、申请报告。
2、进口发票、装箱单(一式二份)。
3、出口合同(一式二份)。
4、经营单位介绍信或委托书。
四、合同核销
(一)基本流程:
合同执行完毕后一个月内企业向海关申请核销---> 预录入---> 海关审核
---> 签发《台帐核销联系单》---> 中国银行销帐---> 海关核销结案---> 打印结案通知书。
注:企业必须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对无正当理由未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的,海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所需单证
1、经营单位申请核销报告。
2、进出口报关单。
3、《登记手册》。
4、海关需要的其他单证,如核算表、划料图等反映实际加工情况的资料。
五、合同变更和展期
(一)基本流程:
经贸部门审批---> 向海关服务中心变更预录入---> 海关审核---> 签发《台帐变更联系单》
---> 中国银行台帐回执---> 异地传输---> 传输成功后打印合同变更审批表。
(二)所需单证
1、填写《合同变更申请表》或《合同延期申请表》,加盖经营单位公章。
2、变更、延期的合同。
3、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4、《登记手册》。
5、申请报告及海关需要的其他单证。
备注:对贸易性质不变、商品品种不变、合同变更金额小于1万美元(含1万美元)和按原审批合同延长加工期限不超过三个月的合同,直接到海关和中行办理变更手续,不再经外经贸易部门重新审批。合同展期应在《登记手册》有效期内向海关申请。
六、保税仓库货物管理
(一)入库货物应提供单证:
1、企业申请报告。
2、存入货物的合同。
3、发票、装箱单。
4、保税仓库货物审批表。
(二)出库货物应提供单证:
1、登记手册。
2、企业申请报告。
3、进口报关单。
4、保税仓库货物提取审批表。
(三)办理程序:
填写《保税仓库货物入(出)审批表》─→海关审批─→签发《保税仓库货物入(出)库单》
─→货主凭单办理报关手续。
合同备案时海关所需资料
1、递交单证:
⑴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企业盖章);
⑵《报关注册证明书》复印件或《对外加工生产企业海关登记通知书》;
⑶企业印章印签备案表;
⑷《对外加工企业登记表》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表》;
⑸进出口合同正本或已签章的复印件;
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进料加工合同备案需在批准证上加盖国税局印章)、《进口料件备案清单》、《出口制成品及对应进口料件消耗备案清单》;
⑺《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正本或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⑻《加工合同备案申请表》(正本);
⑼基本账户开立证明正本或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⑽经营单位与加工企业签订的委托加工合同(正本)(外商投资企业除外);
⑾《合同执行情况表》;(必要时提供);
⑿《登记手册》;
⒀《企业加工合同备案呈报表》
⒁成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成品所需料件消耗定额(海关难以确定时要求提供);
⒂属国家管制商品,需交验相应的批件;
⒃其它单证;
2、工作流程:
⑴备案进口金额在1万美元以下的:
备案进口金额在1万美元以上的:
备案进口金额在60万美元以上的(涉及重点敏感商品及限制类商品,备案进口金额在12万美元以上的):
备案进口金额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
3、时限承诺
1万美元以下不设台帐的,自接受完整单证起2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
开设台帐手册办理:合同金额在1000万人民币以下的,自接受完整单证起2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开出台帐联系单;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自接受完整单证起2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上报总关职能处室审定。
上述时限均不包含审价、归类、验厂及特殊情况需处理的时间。
(以上资料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浙江代表处湖州分部提供)
第五篇:加工贸易合同
加工贸易合同
合同号:______签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
甲方:________地址: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地址: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
根据平等互利原则 有限公司与
有限公司友好协商特约签定本合同
一、双方承诺:由乙方提供不作价设备 美元(港币)给甲方用于加工生产 之用,(详见设备清单)。产权归乙方所有。使用期限为 年,在监管期限内,不得擅自在境内销售、串换、转让、抵押或者移作他用。到期后如不续签,则由甲方协助乙方申报海关核准后处理。乙方以免费方式提供设备,不需甲方办理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或差价偿还设备款。
二、甲方向乙方购买原料、辅料
商品品名及规格 原料 辅料
编码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品名单位数量单价金额
合计
三、甲方供乙方制成品的数量及金额
商品编码品名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
合计
四、乙方供料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起运抵 _______________
甲方制成品于_________________ 日前运往______________
五、运输方式及运费用
六、保险费负担
七、付款方式
八、包装要求
九、仲裁: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根据该会仲裁程序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为最终裁决,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十、本合同一式八分,由签字双方各执一分,其余六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