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米脂县高渠乡红葱产业集聚发展情况调查
米脂县高渠乡红葱产业集聚发展情况调查
米脂县委书记 姚 宏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制度,是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规模化经营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那么家庭经营是不是就妨碍农业现代化呢?规模化经营农业是不是就一定要把土地集中起来呢?从高渠乡红葱产业经营情况的调查来看,农业实现规模经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规模不单是土地规模,更重要的是要产业规模;在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地方,首先要考虑提高资源产出率,实现集约化经营。
秋天踏上高渠乡的土地,葱味飘香,人欢车叫。这里不论是梯田坡峁,还是零碎圪崂,看不到一块撂荒地,郁郁葱葱的红葱遍布田野,全乡20个行政村有14个村红葱种植形成规模,总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值在3900万元以上,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
高渠乡刘渠村有农户83户,336人,总劳力168个,常年在家居住从事农业的有63户、260人,占到了总人口的77.4%,如此多的农民留在农村搞农业,这在当代米脂县境内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该村农民刘和增有24亩责任田,今年种植红葱20.5亩,他说:“如果不是为了倒茬,我们村的地全部要种红葱,因为现在红葱对我们来说是种的顺手、卖的轻松,我连续5年种葱的收入没下过两万,今年起码要卖回来4万多,比出去打工强的多。”
刘渠村是红葱种植的发源地,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以上。全村1233亩农田,红葱种植面积750亩,占到了农田面积的60.8%,今年红葱产量在230万斤左右,预计产值在160万元以上,纯收入达到145万元,人均4315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8%。现在,高渠乡以及刘渠村红葱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此分别被省农业厅认定为“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发展过程:
从高渠乡红葱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经历了四个阶段: ——个体经营阶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在世界上普遍存在,从国外看,真正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等,都实行的是家庭经营,我国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为这种模式符合人类自私的本质,劳动者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陕北有句俗话:“天旱晒不死葱、年成饿不死兵”。红葱是陕北地地道道的传统作物,适应性很强,刘渠村农民从实行生产责任制起,就开始“重操旧业”种植红葱。但是,当时刘渠红葱种植面积并不大,用得都是零零碎碎的下等地,张家种一分,李家种二分,收获以后,葱农靠骑自行车或赶毛驴走乡串镇销售,家家都种葱,户户都“赶集”,属于典型的“单干”。59岁的村民麻正元回忆起当年卖葱的情景说:“一家儿背几十斤撵集市,各卖各的葱,那时卖葱比种葱还苦重”。尽管那时候种植红葱数量少、收入不算高,但是因为比喂猪养羊省事,况且生产成本低,劳动强度也不大,所以从生产责任制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种葱成了刘渠村个体经营的典型副业。
——专业经营阶段。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在一定时期内重点生产和推出一个品牌产品,这一产品有地方特色,有知名度,有消费群体,有较高经济效益,有产业发展前景,那么这个产品就必然要进行专业化生产。
红葱是当地一种特色资源,刘渠葱农有一套“祖传”的种植红葱技术,他们种出来的葱“茎壮皮红,辛辣味浓”,品质尚佳,商品性好,加上他们的诚信经营,知名度越来越大,种植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生产技术由土到洋、销售市场由弱到强。特别是在销售方面,由“拼”三轮车搞运输取代了八十年代的人背、驴驼、车车拉,由家家“赶集”去卖葱逐步演变成了捎代卖、委托卖,销售市场也扩展到榆林、吴堡。79岁高龄老人刘德清说:“种葱容易卖葱难,以前只能眼看着别人种,自己不敢种,因为了上年纪,赶不行集了,后来有人捎代的给我卖,我就一直在种红葱。” 在个体工商户不断发展的年代,刘渠村的红葱专业户也逐年增加,特别是自从1997年进村公路修通以后,全村的红葱种植面积达到了300多亩,成片的上等地开始种植红葱,红葱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红葱专业户的集聚和壮大使刘渠村逐步走上了专业经营红葱的路子。
——合作经营阶段。生产专业化以后,其产品就有了市场竞争,农户为了避免市场风险,需要降低经营成本,防止恶性竞争,于是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合作经营”体制应用而生,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等内容的互助合作。
现任刘渠村支部书记刘永胜,曾经在村里承包过果园,上榆林挂过挂面,下延安跑过“三轮”,在代别人运输、销售红葱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商机,决定回村种红葱。2001年,李永胜一次就栽种了12亩红葱。鸡粪是红葱的最佳底肥,由于他家里没有农家肥,就用“三轮”在外村买了些鸡粪作为基肥,这在当时刘渠村来说是第一个种葱大户,而且是第一个买粪种葱的人,所以其他人对他能不能赚钱持怀疑的态度。刘永胜那年的红葱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他用自己的“三轮”拉到鱼河去卖,被一个神木客商以0.5元/斤的价格买断,并且又通过他在刘渠村订了一万斤的货,从此刘渠的红葱不愁卖,而且每斤起码要比其它村的葱高卖一毛钱,刘永胜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红葱经纪人。
2007年,通过乡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刘渠村成立了红葱种植协会,2008年正式挂牌成立红葱专业合作社,吸收成员58户,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就是刘永胜。合作社争取资金新建了办公室和销售场地,配备了相关的办公和销售设备,制定了相关的章程。虽然以家庭为单位分户栽种、管理,但是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安排收获、统一包装规格、统一销售价格,形成了适宜当地农户合作的“四统一分”经营体制。
——规模经营阶段。米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多地少、地块零散、灾害频繁,机械化作业成本高、难度大,要发展现代农业必然带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齐步走出一个固定的模式。高渠乡规模经营红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靠的是外部的政策指导、内部的机制创新和经营主体的培育,在刘渠村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条适合高渠乡情、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是一条扬长避短、可操作、走的通的路。
刘渠村民刘兆东,家有3口人,耕种农田34亩,今年红葱就种了25亩,收获商品葱63500斤,预计销售收入在4万元左右,扣除不到0.4万元的生产成本,纯收入在3.5万元以上,仅红葱一项收入人均近1.2万元。丰厚的利润调动了村民主动种植红葱的积极性,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各村大规模发展红葱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2010年,刘渠村户均种植红葱达12亩,与刘渠相邻的马蹄洼村、李谢硷村红葱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630亩、560亩,占到了各自农田面积的49.8%和52.3%。
近几年,高渠乡不但本乡没有撂荒地,而且向相邻的镇、村租回土地750多亩,过去种葱用的是陡坡烂洼劣质土地,而今为了扩大种植规模,上好的水浇地也种上了红葱。全乡的红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刘渠村的红葱专业合作社销售,销售市场扩大到了宁夏、内蒙、延安等地,销售方式由过去自己开着小“三轮”送货上门,转变成了现在客商开着大卡车上门装货,高渠乡因此成了小有名气的规模化红葱生产基地。
二、发展启示:
——规模从特色中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发展理念、创新经营体制、完善设施装备等改造传统农业。高渠乡红葱产业何以稳步集聚发展、走向规模化?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地域资源优势,顺时应势。
当地人均耕地不足3亩,分布在七沟八岔,要以村为单位集中在一起耕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现在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不重视土地,但是现在一亩土地流转的收入对农民工来说也就是一天的工资,所以他们普遍有一种心态,宁可把土地临时转租、委托种植、甚至撂荒也不愿意长期流转。加之多数农民工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没有保障,所以在既没有诱人的收益,也没有“后路”保障的情况下,土地流转的确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在这种现状下,高渠乡农民避重就轻,看中了不分阳坡背洼都能生长的红葱,在不集中土地的情况下,以葱为媒,合作经营,探索出一条富有陕北黄土高原特色、适合农民自己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了“因地掘优、突出特色”的“一村一品”样板。
——规模从合作中来。事实上,如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是对高渠乡家庭经营红葱的高度概括。
农户间劳动素质差别很大,有些农活很难用“力”来衡量“量”,如果把农户组织起来一块参加劳动,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高渠乡葱农的联合与合作主要体现在销售环节上,至于其它方面的统一,都是为了销售时候的联合,解决了经营程序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生产力的最大释放和销售中的恶性竞争,农户之间只有“利”的合作,没有“害”的冲突。一合多赢,取得了家庭生产与合作经营的和谐,促成了规模化发展农业的典范。
——规模从服务中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促进资源优化配臵、培育农业服务组织、培训农民生产技能等方面提供服务,就能形成产业规模化。
纵观高渠乡红葱产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政府并没有用行政命令下指标、分任务,而是服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1997年,政府打通了刘渠村到210国道的简易公路,“三轮”、“四轮”可以进村了,全村户均红葱种植面积由过去的3亩增加到了6亩;2007年,又进行了拓宽,2009年用水泥硬化,同时修通了环山生产道路,大型运输车不但能进村,而且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装葱。政府指导下成立起来的专业合作社成功运作,目前户均红葱种植面积达到了12亩,形成了“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刘渠模式”。
三、发展建议:
目前,高渠乡的红葱从生产方面看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从产业化来分析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提升产值。当前,红葱从收获到餐桌损耗在50%以上,其中须根和叶子并不是因为烂掉而损耗,而是不会利用才白白扔掉。在北方几乎家家的厨房里都离不开红葱,但是没有一家超市愿意销售红葱,并不是因为无利可图,而是解决不了红葱的保鲜和包装问题,没办法控制红葱辛辣气味的释放。所以,政府要协助红葱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校挂钩,攻克红葱的储存保鲜和深加工难题,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联合开发红葱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把红葱加工的附加值和就业的实惠留在农村,返还给农民。
——要用品牌化的战略占领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小生产”对接“大市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战略尤为重要。红葱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具有保健功能,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而高渠乡又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要在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注重包装、宣传和商标注册。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进行无公害生产,以绿色品牌加入市场,继续发扬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开发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可持续生产。虽然红葱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是多年重茬导致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尽管刘渠葱农的种植技术老到,但目前他们的红葱被一种叫“葱蓟马”的害虫所困扰,死亡率在10%以上,而其它村却在2%左右,所以必须注重轮作倒茬,才能保障这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米脂县马铃薯的平均亩产只有1500斤,而刘渠村的马铃薯亩产都在4000斤以上,他们多年的经验认为种过葱的地最能生长的就是马铃薯,所以农业技术部门要引导葱农搞合理轮作,同时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要用循环农业的观念来发展产业。鸡粪是红葱最好的基肥,一亩需要1000公斤,一只鸡年产粪25公斤,种一亩红葱就用40只鸡的粪。高渠乡1.5万亩红葱一年就能消化60万只鸡的粪,如果按90元/吨的市场价购买需要135万元,而米脂现在全县鸡的饲养量还不足60万只。今年,高渠乡种葱所需鸡粪来源主要是从邻县的镇川和四十里铺购买,运输费用占到了肥料成本的32.5%。所以,围绕红葱产业搞养鸡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好项目,是发展绿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对XX乡发展乡香玉甜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株洲县姚家坝乡依托自身的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态势,合理有序引导大力发展辛美人“香玉甜瓜”种植,较好地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目的,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之路。
一、姚家坝乡基本情况
株洲县姚家坝乡位于县境东部,北临浏阳、东与醴陵接壤,浙赣铁路、三二0国道穿行而过,全乡辖19个行政村,水田面积18004亩,因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甜瓜的种植和销售。尽管一直以来,该乡农民都有种植甜瓜的传统,但品种老化,市场销售不是很畅通。为促进农民增收,姚家坝乡党委政府在进行农产业结构调整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甜瓜种植上,1996年,姚家坝乡从台湾引进辛美人“香玉甜瓜”新品种,当年引导农户栽种400多亩,辛美人“香玉甜瓜”上市后,因其皮薄、脆嫩、香甜等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而倍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小调整带来大变化,种植辛美人“香玉甜瓜”的农户较其他农户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辛美人“香玉甜瓜”亩平产量近2000斤,毛收入每亩可达2800元,除去成本后利润可达1500元,较种植水稻多收入近700余元。农民最讲实惠,也最会算经济账,效益的差距促使农民种植辛美人“香玉甜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后几年辛美人“香玉甜瓜”种植规模有了很大发展,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均保持在10000亩以上,今年尽管国家对种粮农户进行各项补贴,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种植面积仍然达到了7000余亩。姚家坝乡的辛美人“香玉甜瓜”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并且迅速扩散到周边地区,株洲县的渌口镇、白关镇、仙井乡等乡镇,以及与姚家坝相临的醴陵市、浏阳市的部分乡镇纷纷引进品种进行种植,一些农户也因此迅速致富。姚家坝乡因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种植业基地先进乡镇”。
二、姚家坝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㈠ 坚持政府引导。在辛美人“香玉甜瓜”产业发展上,姚家坝乡党委、政府可以说是做到了尽力而为之。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从1996年起,该乡党委政府就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香玉甜瓜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思路和具体的办法、措施,制定了发展目标,在收获时节,乡镇干部帮助找信息,跑市场,让农民知道政府在实实在在为自己谋利益。二是致力形成良好的种植基地。农业生产只有形成基地,才有生产力,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姚家坝乡建立了示范基地,抓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从400亩发展到目前的近10000万亩,预计到2005年以姚家坝乡为主的基地将发展至15000亩左右三是帮助创立了辛美人“香玉甜瓜”品牌。甜瓜有价,品牌无价。品牌是无形的竞争力,是潜在的优势。当香玉甜瓜在市场上逐渐名声雀起时,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西汉人物辛追(乳名香玉)为题材,向有关部门成功申请“辛美人”注册商标并进行包装专利的申请,较好地打造了这一品牌。
㈡ 给予资金支持。针对一些农民资金不足的现状,该乡政府积极做好金融机构的协调工作,大力开办了“小额贷款”制度,对种植户申请小额贷款,不用抵押,精简手续,随到随贷。去年,各金融机构为种植户提供贷款 多万元。今年1─ 6月份,仅农村信用社已为种植户发放贷款 万元,并计划全年向种植户提供 万元,有力缓解了农户的资金难题。同时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每年投入近3万元无偿发展辛美人“香玉甜瓜”,鼓励支持种植业的发展
㈢ 进行科技扶持。一是加大对种植户培训。姚家坝乡农技站坚持每年初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全乡19个村已培训4500人次,使其初步知晓种植的一般技术,同时开通技术服务热线2部,随时解答养殖户的疑难问题。二是开展送技术上门入户服务。香玉甜瓜栽培和管理难度大,死苗、烂苗现象易于出现,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乡镇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吃住在村,深入到户,从选种、消毒到育种、病情防治等关键环节给予具体指导,确保农民能安心种植。三是成立了香玉甜瓜种植研究所,进行科学实验,总结种植经验,同时聘请专家进行重点指导,与一些科院专家建立长期联系,解决种植过程的问题。
㈣ 拓宽销售渠道。销路问题是种植户最大的顾虑。市徐家桥市场、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湘天桥市场、天元区农贸市场四个市场是全市最大市场,近几年来,妙家坝乡党委政府成立了青玉甜瓜促销总公司,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将产品销售定位在市区四大市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争取了四个市场上老板的支持,四个市场对香玉甜瓜做到了敞开收购,初步形成了“农户+公司”的销售格局,加强了与外界联系,从而有效的化解了风险,大大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三、几点启示
㈠ 启示之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为前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仅仅依靠农户“自由式”发展,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只有让农民实实在在地见到了效益,才能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定好位,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服务工作上,通过采取市场引导、示范带动的方法,多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和创造性。如果只因上下各级抓结构调整而盲目进行结构调整,不认真研究市场,不注意农民的意愿和接受能力,就易于出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个农业结构调整进程,而且会损害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
㈡ 启示之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抓住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乡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地方所特有的资源、区位、人文各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同样如此。姚家坝乡有着种植甜瓜的传统,香玉甜瓜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产品,加之优异的交通环境、兼有辛追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等等,这均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姚家坝以此为突破口并确定为主攻方向,全力实施突破,就是看准了这个产业潜在的巨大优势。
㈢ 启示之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构调整必须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普及一般的种植科技知识,提高依靠、使用科技知识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发展壮大自己。姚家坝乡成立了专门的种植研究机构,并多年来不间断地进行科学实验,这种作风确是值得首肯。要重视选拔和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注重发挥乡土专家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蒋泽良是姚家坝乡农技站站长,是香玉甜瓜种植方面的专家,姚家坝乡党委政府注重发挥他的积极性,引导他做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香玉甜瓜植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㈣ 启示之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致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优质名牌农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倍受消费者睛睐。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注意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和创造,使之成为带动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姚家坝乡来说,就是要建立无公害香玉甜瓜生产基地,以绿色、无污染、优质创自己的名牌。同时积极改进包装方法,设计出自己的商标,打出自己的品牌,创甜瓜精品。
㈤ 启示之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的需求。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有通过市场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高度重视流通环节。姚家坝乡香玉甜产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下大力气抓好产品引进、技术推广、搞好服务的同时,高度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和市场的开拓,抢占市区四大市场,并成立专门销售公司进行产品销售,较好地保证流通渠道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