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的思考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的思考
作者: 刘春华 王爱红 日期: 2012年07月06日
在我省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专门在九江召开了全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议,专门颁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使沿江地区成为江西省开放的高地、投资的洼地、产业承接的热地。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如何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发挥好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的职能作用,服务好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建设,是一个现实课题,地税部门应大有作为。本文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地税部门在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及优劣势分析
九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沿长江有152公里岸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下,沿江区域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区域,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财政总收入从2008年的6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6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08年的4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000多亿元;外贸出口从2008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26亿美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8年的8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000多亿元;三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大九江”格局已现雏形。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地税收入增长的引擎,近五年来九江地税收入总量不断扩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财力保障(见表1)。湖口县作为沿江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高歌猛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湖口速度”,湖口地税收入也是连年攀跃新台阶。(见表2)
表1:近五年来九江地税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1-6月
地税收入数
23.7
42.55
74.1
57.9
表2:近五年来湖口地税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1-6月
地税收入数
1.16
1.8
3.15
5.1
3.31(注:2011、2012年数字包含“两税”收入,不含代征基金费收入)从收入总量来看,九江地税近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窥一斑而见全貌”,地税部门在服务沿江开放开发战略上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能够很好地发挥税收是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功能,及时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税收收入增长,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积累可用财力,为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二是抓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为企业排忧解困,培植有潜力的后备税源,着眼长远,为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积蓄能量和动力;三是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沿江企业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做好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生态环保方面,以环境税的拟开征为契机,转变产业结构,提升企业产能,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政策扶持;四是地税部门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执法,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税政务环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落户、扎根于九江沿江工业圈,进一步推动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向纵深发展。
相对于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总体发展要求来说,地税部门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短板”:一是九江地税的收入总量仍不够大。表3是长江沿线五个中等城市2011年度地税收入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 表3:2011年度沿江五个中等城市地税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城市名
岳阳
黄石
九江
安庆
芜湖
地税收入数
地税收入
基金费收入
合
计
地税收入
基金费收入
合
计
地税收入
基金费收入
合
计
地税收入
基金费收入
合
计
地税收入
基金费收入
合
46.8
计
5.6
52.4
32.7
29.2
61.9
74.1
8.2
82.3
28.5
68.5
103.1
54.2
157.3 地税收入九江比岳阳、黄石、安庆三个城市要高,但低于芜湖近三十个百分点;基金费收入九江则仅高于岳阳市,被黄石、安庆、芜湖远远抛在身后,其中黄石、安庆、芜湖三市地税部门代征的社保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0%-40%,而九江地税暂时还没有代征社保费。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为地税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既为地税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也对组织收入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江西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江西经济的一个增长极,沿江开放开发已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九江肩负的责任重大。九江地税在组织地税收入方面仍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强征管,加强信息化建设。二是发展思路有些滞后,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上创新不足,办法不多,整体规划不够。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地税部门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征管、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要拿出更多满足纳税人实际需要、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措施,既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也助推沿江开放开发区内各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三是干部队伍素质仍有差距。当前,整个地税队伍呈现年龄老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地税事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地税部门作为条管单位,干部上升的空间狭窄,多年积累下来的重复工作难免会磨损工作积极性,加上晋升希望渺茫,就会随之伴生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会成为地税事业发展途中的“痼疾”,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地税部门在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战略中需坚持的原则和要求
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为促进九江地税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一崭新课题前,地税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宏伟事业中去,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大胆探索,有所作为。
(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地税部门要注重税收职能由单极向多极的的转变,在发挥地税部门聚财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地方税收政策的调控、引导、约束作用,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围绕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地税部门要从各个不同层面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调研,在整合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向上加强汇报和沟通,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层面上的税收政策支持。二是省局加大倾斜力度,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发展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显现税收优惠的差异,充分体现加快开发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政策意图。三是市局结合沿江开放开发的实际情况,具体而微,对沿江开放开发区内的项目建设、现代物流、生态环保、总部经济、高新技术、小型微利、“飞地经济”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优惠政策,推动沿江开放开发。
(二)坚持真抓实干的原则。一是要全力组织好地税收入。加快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为地税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对地税组织收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税部门要紧紧围绕组织收入的中心任务,实施严密高效的征管,不断提高税源向税收的转化率,做大地税收入总量,保持地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为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提供更加充足的财力保障。二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要坚决贯彻组织收入原则,强化依法治税。要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主动对照条件,帮助沿江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建立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服务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三是要全心全意服务好沿江企业发展。要深入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和优化办税流程,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切实降低纳税成本。建立省、市、县局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严禁多头重复检查,对沿江企业或重大项目在投资开发期内至竣工投产两年,不实施税务稽查和税务检查,减轻纳税人负担。
(三)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面对沿江开放开发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地税部门要善于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形势,正确分析重大问题,勇于用新的方法、新的机制解决新矛盾。一是要理清征管思路,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如面对新出现的“飞地经济”,要及时建立完善“飞地经济”税收征管模式,协调做好“飞入地”和“飞出地”税收收入的核算和划转工作,推动沿江地区“飞地经济”的发展。二是要加快信息化应用的步伐。进一步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提高操作效率,扩大网上办税面,完善网报的各项功能,逐步实现网上发票的领购和开具,全方位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三是根据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沿江重大项目多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将属地分局全职能精简为按税源管理类别设立,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支持沿江地区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沿江企业发展。四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力度的加大,营业税作为地税部门的主体税种有可能改征增值税,地税收入总量会随之大幅度下降。省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委、省政府争取,力争早日由地税部门代征社保费,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沿江开放开发服务。
三、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
(一)树立正确的经济税收发展观,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税收优惠对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税源与税收的关系,谋划超常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建设、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真正做到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地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经济首先要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税收优惠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既要避免一谈发展就提片面减税免税的优惠万能论,同时也要防止不注重发挥税收优惠作用的优惠无用论。规范的税收征管和恰当的税收优惠都是加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创造和优化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纳税人及时了解各项税收政策。一是通过主动参与政府项目招商指导会,跟踪服务招商选资,提前介入,让投资人感受到地税部门服务沿江开放开发的诚意。二是编印各类税收政策操作指南,将税收政策的各级文件设置到办税大厅的电子屏幕和触摸屏上滚动播放,方便纳税人及时查询和学习。三是落实首问负责制,实行办税大厅值班制度,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为纳税人释疑解惑。同时通过纳税服务体验日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取得纳税人对地税工作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四是税收管理员要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辅导工作,使纳税人充分了解有关税收政策,掌握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五是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和网站、纳税服务QQ群及地税实名微博等新兴载体进行专题宣传,利用举办税收知识竞赛、有奖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宣传效果。六是要尽快开通12366税收电话咨询平台,为纳税人提供快捷、方便的税收服务。
(三)优化税收发展环境,提高税收服务质量。为了更好地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发展,要从优化税收发展环境,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改善软硬件入手。一是要清理和废止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以及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习惯性做法。二是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将由省局集中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审批困难减免权限下放到九江市地税局甚至沿江各县地税局审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实行政务公开,公开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实行阳光操作,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办理有关税收减免申请,同时简化减免税和办税的手续,更方便纳税人。四是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定期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征纳互动;落实好节假日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制度,研制开发出更现代、方便、高效的征管运行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纳税人的现实需求。五是要实施税法援助,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建立、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对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坚持与企业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化解争议,降低纳税人争议解决成本,防范和及时化解征纳矛盾,为企业的正常和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四)规范税收管理,加强执法监督。一是发挥好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的作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大力开展案件综合分析和个案分析,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发挥好典型案件的警示效应。二是进一步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力度,提高地税部门规范性文件质量。开展好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抓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三是要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评议考核办法,落实好责任追究办法。健全税务争议化解机制和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地税部门要通过开展税收日常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贯彻落实有关税收政策进行执法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热情高效、敬业奉献”的地税干部队伍,就需要地税干部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服务技能及本领。一是要苦练“内功”,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和业务技能竞赛,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培养一大批业务精英。二是以要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不断优化地税行业作风。三是全面开展地税文化建设,用文化凝聚人心、增强合力,以地税文化引领前进的方向,逐渐实现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使服务沿江开放放发成为地税干部自觉的行为。四是落实服务责任制度,建立服务沿江开放开发评价制度,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实现依法治税与优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法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实际行动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
(作者单位:九江市地税局)
相关文章
不断提升地税宏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浅议税控收款机推..浅析税收对地方政..地税机关构建推进..地税青年干部要做..
第二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地方新一轮工业发展服务
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成都工业发展经验,促进射洪工业新跨越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地税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了成都市经委《成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提供用地保障,推动成都工业发展新跨越》、香港蛟龙集团《以发展思路建园区,以招商引资谋发展》等经验材料(县委办《工作通报》第3期)和遂宁日报关于“蛟龙”
模式的相关报道,结合全县地税工作实际,围绕地税部门“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射洪新一轮工业发展服务”认真开展了讨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工作,为射洪新一轮工业发展服好务,为丘区示范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正确解决好依法治税与外部干扰、依法征收与优化服务、依法征管与完成收入任务的矛盾,又正确处理好规范管理与社会矛盾、履行职责与人情面子、基础工作与长远发展、投资环境与治税环境的关系,用税法的准则和科学的方法,建立税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紧紧依靠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协同有效的护税机制,形成依法治税的共识和合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依法治税,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税收领域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税,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为全县新一轮工业发展搭建税收公正平台。坚持在工作实践中,严格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税收实体法,深入贯彻《税收征管法》和其他程序法,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落实稽查案件复查和重大案件集体审理等制度,切实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复议与应诉工作,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对税收执法权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三、加强税收征管,建立公平有序的税收秩序
公平、有序、规范的税收秩序,是税收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进一步理顺税务队伍内部设置,优化岗责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的协作,密切国地税协作,提高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征管质量。二是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实管理队伍人员,确保管户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监督及工作考核,探索能级管理等激励机制。三是加强税收分析工作,提高分析质量,切实搞好重点税源管理,今年地税局将年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和年经营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纳入县局管理范围。四是进一步规范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简化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流程,通过规范有效的自征和委托代征等形式,解决好私人出租房屋等税收管理问题,进一步完善征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定征收办法,细化印花税的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预征办法,加大土地增值税管理。认真落实车辆使用税征管措施,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做到应收尽收。五是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推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管理力度,今年地税局将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入县局管理范围。六是加强汇算清缴,完善预缴办法,强化企业所得税征管。七是继续落实欠税公告办法,加大清欠力度,坚决防止税收新欠。八是做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审查,既要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又要避免个别单位和个人钻政策空子导致税收流失。
四、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税收工作机制
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做好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通过全员参与,使质量管理标准深入人心,加强对税收各项工作,尤其是对税收执法、税收服务、内部管理等工作过程的监督,以工作管理、过程监督、责任追究等手段全面提高地税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二是以契税征管为把手,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的税收征管体制,按照“部门配合、直接征收、先税后证、源泉控管”的要求,加强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实现房地产各税种间的有机衔接。三是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充分利用税源普查成果,把纳税评估与税收收入分析、税收阳光公示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纳税评估水平,提升税源监控能力,提高纳税申报真实度和准确度。
五、创新服务理念,建立和谐诚信的征纳关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税收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和谐诚信的征纳关系,是和谐税收、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全县地税干部职工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诚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坚持“以纳税人关注为焦点”,着力解决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一是
第三篇: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全力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赣地税发[2012]81号)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印发《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全力支持九江沿江开放
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的通知
赣地税发[2012]81号
各设区市地方税务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为积极跟进和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新一轮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地方税收职能,为实施沿江开放开发战略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省局研究制定了《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全力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请及时向省局反馈。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全力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和服务措施50条
一、支持沿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对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对企业投资港口、航道、铁路线路、公路线路建设占用耕地,减按每平方米2元的税额征收耕地占用税。
(三)因规划建设需要,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和个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给予减征或者免征契税。
(四)对因开发建设需要由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权属单位和个人,其取得的拆迁补偿收入免征土地增值税。
(五)对沿江在建或已建成港口的码头(即泊位,包括岸边码头、伸入水中的浮码头、堤岸、堤坝、栈桥等)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火电厂厂区围墙外为火电生产配套,土地权属仍归企业拥有的灰场输灰管、输油(气)管道、铁路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水电站除发电厂房、生产、办公、生活用地外的其它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六)对企业投资用于自身生产经营所需的铁路专用线、公路、码头等用地,除另有规定者外,在厂区以外、与社会公用地段未加隔离的,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支持沿江地区“飞地经济”发展
(七)全力支持九江沿江地区之外的省内各市、县(区)积极参与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将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是临港型重化工业产业项目,具体包括治金、石化、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新材料、物流等投向九江沿江地区,即三区四县(市),包括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下同),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沿江地区“飞地经济”发展。在全省范围内企业或项目以“飞地经济”模式投向九江沿江地区的,对搬迁后原场地不使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八)对沿江地区外搬迁落户至九江沿江地区内的企业,用企业搬迁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搬迁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费用,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九)做强做大总部经济,鼓励沿江地区外企业将总部搬迁落户至九江沿江地区,对其设立的省内跨区域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
(十)对沿江地区外搬迁落户到沿江地区内的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由省地方税务局委托沿江地区县级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对其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审批,并分别报九江市地税局和省地方税务局备案;对上述企业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其房产税审批减免按税收管理体制下放至九江市地方税务局。
(十一)遵循“政府引领、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和要求,积极配合,主动对接,切实做好对落户九江沿江地区“飞地”项目的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和税收管理工作,建立适应“飞地经济”发展的税收征管方式,及时准确地核算统计相关“飞地”项目产生的税收收入,全力协调配合做好“飞入地”和“飞出地”收入的核算和划转工作。
三、支持沿江地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十二)对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三)对符合规定的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十四)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十五)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六)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的投资者,以其取得的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4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十七)企业以国家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十八)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国家目录规定的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内结转抵免。
(十九)对企业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十)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规定期限内,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十一)对投资于沿江地区项目开发建设的,凡是在基建工地为基建工地服务的各种工棚,材料棚,休息棚和办公室,食堂,茶炉房,汽车房等临时性房屋,不论是施工企业自行建造还是由基建单位出资建造交施工企业使用的,在施工期间,一律免征房产税。
(二十二)对各类危险品仓库、厂房所需的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防范用地,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业厂区以外土地权属仍归企业所拥有的公共绿化用地和向社会开放的公园用地,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十三)对企业经批准开发荒山、荒坡,利用经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事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从使用土地的月份起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10年。
(二十四)对沿江地区内的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现行税收管理体制逐级申报减免审批。
(二十五)在规定期限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二十六)在规定期限内,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二十七)在规定期限内,对承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国有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免征契税。
(二十八)在规定期限内,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
(二十九)在规定期限内,对金融机构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三十)自2012年1月1日起三年内,小型微型企业领购发票时免收发票工本费。
四、支持沿江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十一)国家确定的试点物流企业设在沿江地区的,其将承揽的运输或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允许按扣除规定的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三十二)在规定期限内,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
(三十三)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列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其机构所在地设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入,自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之日起,三年内免征营业税。
(三十四)支持现代旅游产业发展。对从事旅游业务的纳税人,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三十五)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规定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额时扣除。
(三十六)对物流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对其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十七)在规定期限内,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三十八)在规定期限内,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比例减计收入。
五、支持沿江地区科技创新
(三十九)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四十)经省级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十一)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十二)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四十三)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四十四)对沿江地区企业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六、支持沿江开放开发的服务和保障措施
(四十五)建立省地方税务局与九江市、沿江地区所属县(市)地税局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省局成立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的支持服务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协调工作办公室(设财产行为税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督办其他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整体推进。九江市及沿江县(市、区)地税局所属相关税政部门作为协调办事机构,应主动对接,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
(四十六)进一步加强对沿江地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各级地税部门领导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及时传递政策、沟通情况、协调处理问题。充分利用地税部门熟悉政策的特点,积极参与政府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全力推动九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
(四十七)全面落实税法公开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培训资源对九江沿江开发区内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税法宣传和个性化辅导。充分发挥全省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平台作用,及时传递政策,受理投诉举报,释疑解惑,畅通征纳沟通渠道,依法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四十八)全面落实“一窗式”服务,简化涉税审批程序,优化征管业务流程,将所有涉税申请、审批的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窗口受理、窗口出件。精简办税手续,减少、简并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各类涉税表、证、单、书、票、卡等资料;全面简并地税管理的发票种类,简化纳税人发票领购程序,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十九)严禁多头、重复检查,除举报、上级交办转办和专案稽查案件外,对九江沿江开发区内的企业或重大项目在投资开发建设期间至竣工投产后两年内,不得实施税务稽查和税收检查;对享有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纳税人两年内不得对其实施税务稽查和税收检查。
(五十)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贯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将此项工作列入省、九江市、沿江地区县(市)地税部门绩效考核和重点工作督查内容,有效保障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篇: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在全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上的汇报
在全省深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工作会上的汇报
钟利贵
(2012年5月25日)
省委、省政府专门在九江召开这样规格高、规模大的工作会,深入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对九江发展乃至整个江西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九江152公里长江岸线,是九江最重要、最核心、最宝贵的优势,更是全省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在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空前重视并高位推动沿江开发,充分利用沿江优质资源,构建具有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必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绿色崛起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九江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对九江的厚望,对九江发展的极大支持。在此,我代表500万九江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着力实施沿江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了沿江经济发展。沿江区域面积占全市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市70%以上,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增长区域。我们已经和正在抓以下几件事:一是构建四大板块。按照资源整合、相向发展的原则布局四大板块,即城西板块(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东板块(含庐山区和浔阳区)、彭湖板块(含彭泽县和湖口县)、赤码板块(含九江县和瑞昌市)。目前这四大板块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产业特色日趋明显,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区域。今年一季度,四大板块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实际进资58亿元。二是加快路网建设。以交通设施建设为先导,搭建沿江开放开发的平台。彭湖高速、永武高速、九码快速通道、105国道环庐山段、城西港区和城东港区疏港大道等建成通车,九江长江二桥、彭湖沿江大道、赤码沿江大道正在加紧建设。赤湖工业园、码头工业园、定山工业园、银砂湾工业园的路网建设基本完成。三是强化城镇支撑。通过做大中心城区和沿江县城、集镇,完善城镇的配套功能,提高城镇对沿江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中心城区实现由‚两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市本级三年投入200多亿元,八里湖新区开发初具规模。把沿江的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和沿江中心集镇纳入‚大九江‛城市发展格局。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职工,正在中心城区建设10万套、5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实现‚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推进沿江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建设,‚大九江‛范围内正在建设十大市场,为产业大发展提供物流保障。四是主攻产业项目。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推动沿江产业集聚、企业做大。目前,沿江区域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有300多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近200个。旭阳雷迪、上海超日、绿晶光电、佳能相机、中粮粮油、赛龙手机、锦兴纺织、挪宝电器、铅锌冶炼、镍粒合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五是整合岸线资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对岸线进行功能定位,提高岸线使用门槛,实行岸线有偿使用。对沿江砂石码头进行了整合和搬迁。沿江港口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港口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沿江港口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新建扩改码头泊位19个,新增货物通过能力超千万吨。上港集团投资建设的30万标箱的码头投入运营,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万标箱。
几年来,我们以沿江开放开发为突破口,致力于‚‘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摆脱后三,进入前三。财政总收入从2008年的6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6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08年的4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000多亿元;外贸出口从2008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26亿美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8年的8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000多亿元;三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大九江‛格局已现雏形。九江这几年能有一些变化,关键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和省直部门的倾
力帮助。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对九江的重视和关心前所未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的九江而言,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使九江对上可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对外可以形成‚注意力经济‛,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很多投资商说,就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而来九江投资,对此九江人民不会忘记;把沿江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九江调研、视察、指导,为沿江开放开发指明了方向;省分管领导召开现场办公会、产业推介会,省直有关部门多次到九江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九江发展注入了动力,对此九江人民不会忘记;在共青城困难重重、发展艰难之时,省委、省政府深谋远虑,作出了支持共青城发展的英明决策,成立了高规格的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大力推进,使共青城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换了人间‛的巨大变化,对此九江人民不会忘记;把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放到九江,如长江二桥、彭泽核电、永武高速、彭湖高速以及昌九高速扩建、绕城高速、九江石化油品升级项目、星火有机硅项目、旭阳雷迪项目、庐山西海项目、神华煤电项目、电厂上大压小项目等,省领导亲自推动、亲自
协调,使这些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对此九江人民不会忘记;在国际金融危机、防汛抗洪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九江,面对面领导,给我们加油鼓劲、增添信心,对此九江人民不会忘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江开放开发,九江全市上下倍感鼓舞和振奋。我们将坚决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苏书记、鹿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立足为江西绿色崛起作出更大贡献,举全市之力决战沿江开放开发,将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和新型城镇的示范区,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235‛目标,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年翻番,财政总收入三年翻番,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五年翻两番;沿江区域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第一,强化沿江开放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到力量向沿江集中、要素向沿江汇集、服务向沿江加强。成立沿江开放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沿江开发的组织、协调、调度、督查、落实等工作。出台关于决战沿江的实施意见,对沿江开放开发的目标、任务、措施进行分解落实,从项目审批、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向沿江倾斜。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沿江开发。实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开辟‚绿色通道‛。审批权
限尽可能向基层下放,充分调动沿江各县(市、区)的积极性。
第二,努力提升沿江开放开发的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基础优先、产业支撑、集约开发、生态保护‛的原则,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沿江开发。一是推进联动开发。我们将坚持以省里制定的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为引领,实施四大板块联动开发、沿江和昌九联动开发,推动彭泽-湖口、赤湖-码头、共青-德安、永修-桑海相向发展。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以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沿江区域道路、电力、管网和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彭湖大道和赤码大道今年建成通车。加快八里湖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尽快使中心城区达到12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加快推进沿江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统筹规划城镇和沿江工业园的功能配套。三是科学利用岸线。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最优的项目。坚持以公用码头为主、专用码头为辅,尽快启动彭湖板块、赤码板块等公用码头建设。通盘考虑沿岸和腹地的产业布局,增强岸线辐射带动效应。四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沿江开发过程中,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第三,培育壮大沿江支撑产业。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园区。大力推进沿江工业园区发展上台阶、上水平。搞好园区的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坚持造地和盘地相结合,用好沿江滩涂、砂山和其它未利用地,大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认真落实省里制订的‚飞地经济‛政策,吸引省内外企业到沿江地区寻求合作商机,具体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二是攻项目。大力提高工业项目在产业招商中的比重,大项目在项目中的比重,战略性新型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大力推进投资300亿元的神华煤电、投资80亿元的有机硅、100亿元的油品质量升级、100亿元的理文造纸、60亿元的理文化工、80亿元的共晶光伏、投资40亿元的九江电厂上大压小等项目,培育壮大沿江的主导产业、支撑产业、带动产业。三是聚产业。广泛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向沿江集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产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打造汽车、船舶、新材料、水泥、纺织、造纸六大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产业基地,培育石化、钢铁、光伏、能源四大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产业集群。
第四,以沿江开放开发带动全市赶超发展。通过沿江大开发,带动项目大建设、固投大增长、全市大发展。以项目的开工建设倒逼固投的增长,确保全年实现固投1300亿元,力争1600亿元;通过沿江大开发,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稳健运行,确保实现全年的各项发展目标;通过沿江
大开发,引领和带动全市的大开放,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九江,推进我市赶超发展。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把沿江的稀缺资源利用好,把沿江的独特优势转化好,把沿江的引领作用发挥好,打一场沿江开放开发攻坚战,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厚望。
第五篇:发挥税收职能 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发挥税收职能
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方同艳
内容摘要:落实和完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税制改革是实现税收职能,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关键词 : 税收职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转变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
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转变发展方式是在科学发展战略统领下辩证统一的“一体两面”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的四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其根本目的,就是把我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然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关键所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条件处于全省前列,是引领江西整体崛起的战略高地,但是也体现出“发展不足” 这一江西最大的省情,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的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江西要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快速崛起、进位赶超,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摒弃单一追求GDP的粗放型经济发展老路子,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否则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推动我省经济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税收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肩负重任、大有可为
经济决定税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规模决定了税收的总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与效率决定了税收的质量与结构;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好的税收政策环境能有效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适宜的税收政策环境则制约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减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全省地税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地发挥地方税收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与税收的良性循环。
(一)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推动江西地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税收在引导产业转型、鼓励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地税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争取可行的税收政策突破,提供了大胆探索的平台。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税源结构,提高税收质量,为税源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对地税部门优化创业环境、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纳税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税收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首先,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一方面通过制定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措施,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源及排污行为增税,抑制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其次,税收 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发挥着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再次,税收作为筹集财政收入的最根本来源,通过加大在环保规划、技术攻关、基础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以这只“看得见的手”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三)切实增强税收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使江西迈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今后,税收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会表现得更加丰富,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将更加凸显,对税收工作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为我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区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一)大力宣传、强劲造势,努力营造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浓厚氛围。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大力弘扬绿色公民、循环经济、低碳社会的生态价值观。让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入脑入心,使之转化为每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引导广大地税干部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切实实为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使税收宣传融入日常工作,融入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全过程。加大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纳税人积极参与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潮流中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创造商机、聚集人气、营造氛围。
(二)梳理政策、强化落实,抓紧完善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国家及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税收扶持政策,涉及到经济发展领域的各个方面。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复杂、落实要求高,这都要求我们各级地税部门要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各个专题,进行分门别类地归集和 整理,认真查找现行税收政策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完全适应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工作指南和操作规程,明确每项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范围、标准和程序,确保现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三)广泛调研、建言献策,千方百计为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政策上的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应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新经济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特点,大规模开展税收政策调研,全面掌握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情况,摸清查透税收政策制定、执行、宣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等上级部门提出有价值的税收政策调整和完善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税收政策扶持。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
1、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1)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2)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购置、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营业税与关税,实行退税制度,将筹建研发环节的税收义务递延到已形成产品并实现利润的生产和运营环节,从而平滑不同时期的风险和收益;(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用的房产、土地设置5至10年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免税期,待产业成熟后再恢复征税;(4)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研究与开发基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壮大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5)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工教育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税前扣除,激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本投资。
2、支持节能减排,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1)改革资源税:①扩大征收范围,将淡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所有矿产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②提高税负水平,大幅度提高原油、天然气、煤炭的资源税税率,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促进企业合理开发和有效利 4 用资源;③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通过价格机制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促使企业主动节能降耗。
(2)扩征或调整消费税:①扩大征收范围,将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煤炭、电池、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的杯、盘、碗、筷、盒、塑料袋、酒店洗漱用具等)、含磷洗衣粉、氟利昂、含氮纸制品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②调整税率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一次性用品、鞭炮、焰火等应税消费品的税率,适当提高成品油特别是含铅汽油的消费税税率;③制定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对尾气排放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减免税优惠。
(3)试行开征环境税:①税制模式选择。建议开征新的环境税种,以增加征税的透明度,体现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也可彰显我国对环境问题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②征税范围界定。对排放污水和二氧化碳行为征收环境税,分别简称为“水污染税”和“碳税”。③税制要素设计。水污染税以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根据污水排放数量(按污染程度折算成标准“污染单位”)确定计税依据。碳税以因消耗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而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为方便征管可将化石燃料中的含碳量作为计税依据征税。环境税适合从量计征,应采取幅度定额税率,赋予地方政府根据当地节能减排目标自主选择税率权。
3、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1)鼓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对企业建设自用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的,视同公共基础设施免征企业所得税;(2)适当减免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前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将减免税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局;(3)对省级监控的在建重大项目涉及的基金(费)实行免征或减半征收,帮扶重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4、支持企业改制重组,以集约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1)鼓励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改制前尚未弥补的亏损、尚未核销的资产损失,尚未享受满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由改制后新企业延续享有权益;核销国有企业改制前的欠缴税金。(2)因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城进园等原因,企业进行政策性搬迁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只要五年内用于重置固定 资产、技术改选或转换经营方向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选项目的,均可免征企业所得税。(3)鼓励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为排除地方阻力,准予跨地区兼并重组企业各地区分公司(分部、分厂)就地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聚、提升企业竞争力。
5、支持民生工程,以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和谐发展水平。
(1)对因政府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视同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2)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休闲农庄的,除经营用房屋占用的土地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3)对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免税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工就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四)优化服务、提高效能, 想方设法打造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优良税收服务环境。
一要创新服务理念,以纳税人为中心,最大程度地响应服务需求,推行标准化办税服务,打造立体化服务平台,构建全员全程纳税服务格局,提高纳税遵从。二要创新服务手段,以信息化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网络化、电子化办税方式,促进办税质效提高和税收成本降低。三要创新服务制度,以制度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推行假日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办税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税效率,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税收服务环境。
(五)依法治税、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营造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税收执法环境。
一是要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必须牢固树立现代税收观,正确处理好经济、税源与税收的关系,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强化税收收入分析与预测,实行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征管,做大做强地税蛋糕。二是要大力推进管理转型。以流程为导向,对税收业务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和简化,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税收征管机构进行扁平化重组,明确界定税收征管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逐步构建职责明确、信息共享、协调高效的一体化管理格局。三是要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综合运用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 查等执法手段,深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增强税法的刚性和约束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出一个公平正义、平等竞争的税收执法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M].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2] 邓保生.发挥地税职能 全力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N].江西日报,2010-4-12 [3] 蒋震,梁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0,(8):8-12 [4] 高萍,计金标,张磊.我国环境税税制模式及其立法要素设计[J].税务研究,2010,(1):36-40